CN113783037B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037B
CN113783037B CN202111062276.9A CN202111062276A CN113783037B CN 113783037 B CN113783037 B CN 113783037B CN 202111062276 A CN202111062276 A CN 202111062276A CN 113783037 B CN113783037 B CN 113783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ide wall
ring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22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3037A (zh
Inventor
冯雪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1110622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枪上的充电头和设置在汽车充电口内的充电座,所述充电枪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充电头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且充电头和充电座之间设置有防止充电过程中充电头脱落的防脱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能够在充电时,避免充电头从充电座上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并且,能够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能够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并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中以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最为广泛。
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通常需要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充电枪的充电头在插入充电座后,充电枪与充电座之间一般通过卡扣进行卡死,避免充电头的脱落,然而,仅仅靠一个卡扣进行卡死,防脱效果较差,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磨损甚至断开,并且,在充电完成后,充电头得不到有效的防护,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来解决同类产品在使用时,充电枪与充电座之间一般通过卡扣进行卡死,避免充电头的脱落,然而,仅仅靠一个卡扣进行卡死,防脱效果较差,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磨损甚至断开,并且,在充电完成后,充电头得不到有效的防护,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枪上的充电头和设置在汽车充电口内的充电座,所述充电枪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充电头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且充电头和充电座之间设置有防止充电过程中充电头脱落的防脱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通过设置防脱机构,在进行充电时,通过凸条推动移动环,使其沿着防护套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收缩,同时,套环与第一滑动面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接着,将充电头插入充电座中,当插接到位时,滑动板越过限位环,此时,松开移动环,移动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使得滑动板中心聚拢,同时,第一弹簧收缩,并且,使得滑动板与限位面相抵,实现卡死防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
2、该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待充电完成后,通过凸条推动移动环,使其沿着防护套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收缩,同时,套环与第一滑动面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此时,即可将充电头从充电座上拔出,待拔出后,松开移动环,移动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使得滑动板中心聚拢,使得密封面相抵密封,且滑动板与密封板形成密封,同时,第一弹簧收缩,实现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充电头侧壁上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靠近充电枪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充电枪的侧壁固定,所述防护套的侧壁设置有多组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上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L形板,所述防护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板,且防护套的侧壁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密封板的侧壁接触,且滑动板的一端贯穿防护套的侧壁并与L形板的一端固定。
进一步,所述滑动板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密封面,所述固定环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滑动板进行移动的推动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待充电完成后,通过凸条推动移动环,使其沿着防护套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收缩,同时,套环与第一滑动面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此时,即可将充电头从充电座上拔出,待拔出后,松开移动环,移动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使得滑动板中心聚拢,使得密封面相抵密封,且滑动板与密封板形成密封,同时,第一弹簧收缩,实现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套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T形导杆,且L形板套设在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L形板和滑动板的运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L形板另一端的连接板,且连接板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所述固定环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且复位机构上连接有移动环,且移动环套设在防护套的侧壁上,所述移动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环,且套环套设在防护套的侧壁上,所述套环与第一滑动面相抵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对滑动板进行推动。
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环侧壁上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且移动环套设在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移动环的运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充电座侧壁上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包括限位面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滑动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充电时,通过凸条推动移动环,使其沿着防护套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收缩,同时,套环与第一滑动面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接着,将充电头插入充电座中,当插接到位时,滑动板越过限位环,此时,松开移动环,移动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使得滑动板中心聚拢,同时,第一弹簧收缩,并且,使得滑动板与限位面相抵,实现卡死防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
进一步,所述移动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条,且凸条的侧壁硫化有橡胶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对移动环进行移动。
进一步,所述密封面的侧壁设置有密封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密封面相抵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充电枪;101、充电头;2、充电座;301、防护套;302、固定环;401、第一T形导杆;402、第一弹簧;403、L形板;404、滑动板;405、密封面;406、密封板;501、连接板;502、第一滑动面;503、移动环;504、套环;601、第二T形导杆;602、第二弹簧;701、限位环;702、第二滑动面;703、限位面;8、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能够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并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中以纯电动汽车的推广最为广泛。
发明人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后发现: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通常需要使用充电枪进行充电,充电枪的充电头在插入充电座后,充电枪与充电座之间一般通过卡扣进行卡死,避免充电头的脱落,然而,仅仅靠一个卡扣进行卡死,防脱效果较差,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磨损甚至断开,并且,在充电完成后,充电头得不到有效的防护,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上述问题在本领域中还未见公开的报道,发明人发现了上述问题并设计了本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枪1上的充电头101和设置在汽车充电口内的充电座2,充电枪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充电头101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且充电头101和充电座2之间设置有防止充电过程中充电头101脱落的防脱机构,能够在充电时,避免充电头101从充电座2上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并且,能够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101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充电头101侧壁上的防护套301,防护套301靠近充电枪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02,且固定环302与充电枪1的侧壁固定,防护套301的侧壁设置有多组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上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L形板403,防护套3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板406,且防护套301的侧壁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滑动板404,滑动板404与密封板406的侧壁接触,且滑动板404的一端贯穿防护套301的侧壁并与L形板403的一端固定,滑动板40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密封面405,固定环30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滑动板404进行移动的推动机构,待充电完成后,通过凸条8推动移动环503,使其沿着防护套301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602收缩,同时,套环504与第一滑动面502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404在第一弹簧402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此时,即可将充电头101从充电座2上拔出,待拔出后,松开移动环503,移动环503在第二弹簧602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504在第一滑动面502上滑动,使得滑动板404中心聚拢,使得密封面405相抵密封,且滑动板404与密封板406形成密封,同时,第一弹簧402收缩,实现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101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套301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T形导杆401,且L形板403套设在第一T形导杆401的侧壁上,第一T形导杆4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402,对L形板403和滑动板404的运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L形板403另一端的连接板501,且连接板50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502,固定环302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且复位机构上连接有移动环503,且移动环503套设在防护套301的侧壁上,移动环5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环504,且套环504套设在防护套301的侧壁上,套环504与第一滑动面502相抵设置,便于对滑动板404进行推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环302侧壁上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601,且移动环503套设在第二T形导杆601的侧壁上,第二T形导杆601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602,对移动环503的运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防脱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充电座2侧壁上的限位环701,限位环701包括限位面703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滑动面702,在进行充电时,通过凸条8推动移动环503,使其沿着防护套301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602收缩,同时,套环504与第一滑动面502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404在第一弹簧402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接着,将充电头101插入充电座2中,当插接到位时,滑动板404越过限位环701,此时,松开移动环503,移动环503在第二弹簧602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504在第一滑动面502上滑动,使得滑动板404中心聚拢,同时,第一弹簧402收缩,并且,使得滑动板404与限位面703相抵,实现卡死防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环5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条8,且凸条8的侧壁硫化有橡胶垫,便于对移动环503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密封面405的侧壁设置有密封垫,保证密封面405相抵时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在进行充电时,通过凸条8推动移动环503,使其沿着防护套301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602收缩,同时,套环504与第一滑动面502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404在第一弹簧402的作用下向外散开;
接着,将充电头101插入充电座2中,当插接到位时,滑动板404越过限位环701,此时,松开移动环503,移动环503在第二弹簧602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504在第一滑动面502上滑动,使得滑动板404中心聚拢,同时,第一弹簧402收缩,并且,使得滑动板404与限位面703相抵,实现卡死防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
并且,待充电完成后,通过凸条8推动移动环503,使其沿着防护套301的侧壁向靠近充电枪1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簧602收缩,同时,套环504与第一滑动面502不再相抵,使得,滑动板404在第一弹簧402的作用下向外散开,此时,即可将充电头101从充电座2上拔出;
待拔出后,松开移动环503,移动环503在第二弹簧602的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得套环504在第一滑动面502上滑动,使得滑动板404中心聚拢,使得密封面405相抵密封,且滑动板404与密封板406形成密封,同时,第一弹簧402收缩,实现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101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能够在充电时,避免充电头101从充电座2上脱落,且受力更加均匀,使得防脱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其损坏,并且,能够在充电完成后,对充电头101进行自动密封防护,避免外部的水渍及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其内部,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枪(1)上的充电头(101)和设置在汽车充电口内的充电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充电头(101)进行防护的防护机构,且充电头(101)和充电座(2)之间设置有防止充电过程中充电头(101)脱落的防脱机构;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充电头(101)侧壁上的防护套(301),所述防护套(301)靠近充电枪(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02),且固定环(302)与充电枪(1)的侧壁固定,所述防护套(301)的侧壁设置有多组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上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L形板(403),所述防护套(3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密封板(406),且防护套(301)的侧壁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滑动板(404),所述滑动板(404)与密封板(406)的侧壁接触,且滑动板(404)的一端贯穿防护套(301)的侧壁并与L形板(403)的一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40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密封面(405),所述固定环(30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推动滑动板(404)进行移动的推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套(301)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T形导杆(401),且L形板(403)套设在第一T形导杆(40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T形导杆(4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4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L形板(403)另一端的连接板(501),且连接板(50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502),所述固定环(302)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且复位机构上连接有移动环(503),且移动环(503)套设在防护套(301)的侧壁上,所述移动环(5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套环(504),且套环(504)套设在防护套(301)的侧壁上,所述套环(504)与第一滑动面(502)相抵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环(302)侧壁上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601),且移动环(503)套设在第二T形导杆(60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T形导杆(601)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6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充电座(2)侧壁上的限位环(701),所述限位环(701)包括限位面(703)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滑动面(70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环(5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条(8),且凸条(8)的侧壁硫化有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405)的侧壁设置有密封垫。
CN202111062276.9A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Active CN113783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2276.9A CN113783037B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2276.9A CN113783037B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037A CN113783037A (zh) 2021-12-10
CN113783037B true CN113783037B (zh) 2023-06-02

Family

ID=7884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2276.9A Active CN113783037B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3037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5701A (ja) * 1992-12-29 1995-03-31 Zippo Mfg Co 携帯用照明具
CN102361191A (zh) * 2011-09-23 2012-02-22 张家港友诚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用于充电接口的锁定装置
JP2012244802A (ja) * 2011-05-20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コネクタ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充電装置
CN103259313A (zh) * 2013-05-26 2013-08-21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连接系统的锁紧结构
CN107508092A (zh) * 2017-09-15 2017-12-22 赵健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枪
CN107845916A (zh) * 2017-07-26 2018-03-27 广州市迪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稳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108011257A (zh) * 2017-09-18 2018-05-08 莫石维 一种改进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CN108407643A (zh) * 2018-03-21 2018-08-17 王和能 用于新能源汽车快充的安全防护系统
CN108808383A (zh) * 2018-05-15 2018-11-13 饶先梅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枪
CN108879267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杭州快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交流充电连接器
CN109411942A (zh) * 2018-10-23 2019-03-01 常州中电新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交流充电枪
CN211556329U (zh) * 2020-03-27 2020-09-22 安布雷拉扬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防脱落结构
CN112117594A (zh) * 2020-09-24 2020-12-22 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
CN112140918A (zh) * 2020-09-17 2020-12-29 马鞍山绿色兄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防脱落式充电枪
CN112959912A (zh) * 2021-04-20 2021-06-15 邵阳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装置
CN213831370U (zh) * 2020-12-14 2021-07-30 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摔结构的新能源车充电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3821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Henry Drew P Inverted flange flex boot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5701A (ja) * 1992-12-29 1995-03-31 Zippo Mfg Co 携帯用照明具
JP2012244802A (ja) * 2011-05-20 2012-12-10 Panasonic Corp コネクタ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充電装置
CN102361191A (zh) * 2011-09-23 2012-02-22 张家港友诚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用于充电接口的锁定装置
CN103259313A (zh) * 2013-05-26 2013-08-21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电连接系统的锁紧结构
CN107845916A (zh) * 2017-07-26 2018-03-27 广州市迪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稳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107508092A (zh) * 2017-09-15 2017-12-22 赵健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枪
CN108011257A (zh) * 2017-09-18 2018-05-08 莫石维 一种改进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CN108407643A (zh) * 2018-03-21 2018-08-17 王和能 用于新能源汽车快充的安全防护系统
CN108808383A (zh) * 2018-05-15 2018-11-13 饶先梅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枪
CN108879267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杭州快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交流充电连接器
CN109411942A (zh) * 2018-10-23 2019-03-01 常州中电新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交流充电枪
CN211556329U (zh) * 2020-03-27 2020-09-22 安布雷拉扬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的防脱落结构
CN112140918A (zh) * 2020-09-17 2020-12-29 马鞍山绿色兄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防脱落式充电枪
CN112117594A (zh) * 2020-09-24 2020-12-22 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口组件
CN213831370U (zh) * 2020-12-14 2021-07-30 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摔结构的新能源车充电枪
CN112959912A (zh) * 2021-04-20 2021-06-15 邵阳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037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303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防脱落机构
CN208173896U (zh) 一种充电桩插口固定装置
CN209929566U (zh) 一种方便拔出的数据线
CN212270153U (zh)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回收系统
CN214227224U (zh) 一种带防尘功能的旅行用充电器
CN212171949U (zh) 一种充电桩充电枪头用放置支架
CN21107557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插接口的防护机构
CN209056671U (zh) 按压式充电插座防护盖
CN207266065U (zh) 一种应用于手机壳上的镜头遮挡装置
CN214314843U (zh) 一种嵌合密封安装端盖
CN2194675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N219760108U (zh) 一种具备清洁功能的充电枪
CN219321722U (zh) 一种充电桩的挂枪机构
CN113381240B (zh) 一种具有防脱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口机构
CN21798394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锁定机构
CN22067343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手机充电器
CN220427105U (zh) 一种焊枪导电嘴结构
CN212343870U (zh) 一种物联网安防智能摄像头
CN209626555U (zh) 一种防水的汽车电子连接器
CN218588918U (zh) 吸尘管路连接密封装置
CN213692485U (zh) 一种数据传输连接器
CN210372830U (zh) 黄油枪注油嘴
CN212909657U (zh) 一种越野用手机保护套装置
CN207689731U (zh) 一种真空镀膜偏光uv镜
CN218998239U (zh) 一种带有拆卸机构的蓝牙耳机壳防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