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8662A -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8662A
CN113768662A CN202111010407.9A CN202111010407A CN113768662A CN 113768662 A CN113768662 A CN 113768662A CN 202111010407 A CN202111010407 A CN 202111010407A CN 113768662 A CN113768662 A CN 113768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valve
layer
connecting line
valve leaf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04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8662B (zh
Inventor
王璐
陈诗萍
李超婧
毛吉富
林婧
王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104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8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8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8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8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8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12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with soft flexible valve members, e.g. tissue valves shaped like natural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63Implants forming part of the valve leafle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1/00Lappet- or swivel-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03D3/02Tubular fabr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A61F2240/002Designing or making customized prosthe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制备是先在CAD提花设计系统中存储单件织物的设计图形;再设置单件织物的织造参数;最后在电子提花机上进行织造,制得的单件织物为一次成型的且由单层区域和双层区域组成的机织大提花织物;每个瓣叶所在双层区域与单层区域的连接线为每个瓣叶形成的轮廓线,由底部连接线以及瓣叶的自由边组成;底部连接线是瓣叶与管壁的连接线;所述轮廓线形状是由提花路径形成的曲线;所述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为所述瓣叶的断裂强力的70~95%。该单件织物的应用过程为:先对应所述瓣叶的自由边的区域进行裁剪得到瓣叶组装体;再将所述瓣叶组装体缝合至固定件内得到性能优异的人工心脏瓣膜。

Description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心脏瓣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5~3.2%,患者约有400万人,每年需要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达20多万例,目前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当心脏瓣膜病变到一定程度时,无法通过手术修复,主要通过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进行治疗,以此恢复或改善瓣膜功能。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包括机械瓣和生物瓣,但是机械瓣易引发感染和血栓,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大多设计为对称的三叶瓣,提供的几何形状和结构与天然心脏瓣膜相似,具有更接近生理的、较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能够减少血小板粘附和凝血形成,从而减少抗凝剂的需要。不过生物瓣易发生钙化衰败,耐久性较差,使得患者面临二次开胸手术的风险。经过十多年临床实践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由于具备风险小、创伤小、手术快、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为难以进行开胸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更加合适的选择,未来还可能惠及低龄、轻症患者。临床上使用的经导管人工心脏瓣膜主要由自膨胀式/球囊扩张式金属支架及类似于外科瓣的生物组织(牛心包、猪心包、猪主动脉瓣等)构成,因此其不仅存在生物组织本身易钙化、在装载过程生易受到压缩折叠损伤、缝合处易应力集中等现象,而且组织的供应来源和可选区域受限、化学处理过程困难、成本高且缝制过程极其复杂。因此,现阶段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专注于利用各种高分子材料来克服生物瓣和机械瓣的缺陷并有利于TAVR手术的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除克服材料的固有缺陷外,瓣膜制作流程的简单化、标准化、可重复化以及瓣叶造型的优化也是现阶段的研究趋势。
纺织材料与纺织成型技术表现出了特殊的优势,其能精确地控制支架材料的组成、厚度和结构等来优化介入过程并实现产品最终几何形状和生物力学性能的调节,在外科瓣、经导管瓣膜、带瓣管道、组织工程瓣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材料属性方面,纺织基瓣膜相较于机械瓣而言,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相较于生物瓣而言,不易因钙化导致衰败,且原料更易获取,有利于减少批次间的差异和实现批量化生产;相较于以生物组织为瓣叶材料的经导管瓣膜而言,其在具有较小厚度、易于压缩进入鞘管的前提下,具备更为优异的耐折叠压缩性,可更大程度地保留原有机械性能;相较于其他材料的组织工程瓣膜而言,其能合理调控纤维直径、孔隙率、孔径和可降解成分,便于细胞的种植和生长,且机械强度高,可保证移植后的生理稳定性。
在瓣膜的制造成型方面,常见的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的制作方式主要涉及以下几种:(1)裁剪、缝合:在已有片状基材的基础上,将其裁剪为三片独立或相连的半月形/扇贝形瓣叶,然后沿弧形底部缝合至支架上;(2)对折、缝合:在已有片状基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折、缝合构建三个矩形“口袋”,最后围成管状,缝至于支架内;(3)模压成型:在已有片状基材的基础上,利用特殊模具和热定型工艺获得具有三个平行排列的复杂曲面形状的片材,然后将其缝合为管状并缝至于支架上;或者是,首先制得管状材料,然后利用模压成型的方式获得三片瓣叶恰好相互接合时的复杂曲面形状,然后缝至于支架上;(4)利用管状材料结合单点连接技术(Single point attached commissures,SPAC),将其缝至于支架内部。不过,这些方法与商用外科生物瓣或经导管瓣膜的制作方法相似,需要大量的人为裁剪、拼接、缝合等工作,存在以下缺陷:(1)瓣叶与支架连接处采用手工缝合,对缝合技术要求极高,必须确保缝合处致密、均匀、光滑,无折皱、脱线和毛绒;(2)制作过程耗时长、效率低;(3)针脚表面不光滑,易藏匿细菌;(4)直接缝合本身会产生物理上材质不匹配的问题,缝合处在术后容易造成局部小涡流,诱发血栓、钙化或挛缩,甚至引起撕裂;(5)自动化程度低,会增加制造瓣膜时产生畸形的可能性,对瓣膜的长期耐久性有不良影响。故,目前的研究趋势逐渐转向一体化快速制造成型,即:快速制造具有复杂空间曲面形状且无缝、结构稳定的人工心脏瓣膜。常见的加工方式包括浇铸成型技术、静电纺丝技术、3D打印技术和纺织技术等。近年来,有专利提出在织造(双层或多层管状织物或双幅织物)过程中利用经纬交织、机械互锁的方式实现瓣叶与支撑元件间的连接,从而克服传统手工缝合连接的缺陷。这些连接部位具有与其他部位织物相近的抗拉强度,远高于缝合线的连接强度。不过,受限于织机的开口装置,这些连接线均为简单的直线,仅能构建矩形“口袋状”的瓣叶(其中三边固定,另一边为自由边),这明显异于人天然半月形瓣叶以弧线方式与主动脉根相连的形式以及在闭合状态下接近椭球形或球形的几何构型。
主动脉压力对瓣叶的形状很敏感,也就是说改变瓣叶的形状对主动脉瓣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合理的几何型面能够使得关闭过程平缓渐进,防止产生高剪应力和冲压力等异常血流状态,避免对血液中的红细胞产生力学作用、损伤红细胞结构和改变红细胞形状,从而减少溶血和栓塞的形成。另一方面,合理的瓣叶型面将导致更合理的应力应变分布,避免高应力区域出现撕裂、钙化等不良现象。为更好地限定瓣叶形状,有专利公开了在上述矩形“口袋状”瓣叶的基础上额外构建瓣叶底部弧形的曲线缝合连接线的方法,不过该方法增加了制作难度和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可控性,无法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既能克服传统手工缝合连接的缺陷、实现一体化快速制造成型,又能使瓣叶底部的连接线贴近人体天然心脏瓣膜解剖结构、实现结构仿生设计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首先,本发明借助建模软件、CAD提花设计系统设计图案,在电子提花机上构建瓣叶-管壁一体化的单件织物,精确、高效地在结构上进行仿生设计,即瓣叶-管壁连接线的曲线方程或瓣叶的曲面方程贴近人体天然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一方面能够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行为,避免或减少非生理性湍流、回流等异常的血流特性以及与细胞溶血和血栓形成相关的继发性瓣膜疾病;另一方面能够优化瓣叶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降低撕裂或钙化产生的几率,提高长期耐久性。其次,本发明进一步增强瓣叶-管壁的连接强度,以期提高瓣膜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旨在开发出一种根据实际临床需求进行结构仿生设计,并具备一体化快速制造成型特点的人工心脏瓣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管壁和n个瓣叶,n为2或者3;所述单件织物为一次成型的且由单层区域和n个双层区域组成的机织大提花织物;单层区域是组织结构为地组织的单层织物,作为管壁的一部分;双层区域是组织结构为花组织的双层织物(两层均为花组织),其中一层用于构建瓣叶,另一层作为管壁的另一部分;
每个瓣叶所在双层区域与单层区域的连接线为每个瓣叶形成的轮廓线,由底部连接线以及瓣叶的自由边组成;底部连接线是瓣叶与管壁的连接线;双层织物中的一层沿着自由边的轮廓裁剪即形成所述瓣叶,n个双层织物则形成n个瓣叶;
底部连接线是经仿生设计的U形曲线,为经纬交织、机械互锁的无缝结构;所述瓣叶具有稳定的自由边;所述底部连接线是瓣叶与管壁连接的桥梁,在瓣叶的循环加载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拉伸和弯曲应力,已知该部分作为缝合缘是生物瓣最容易发生撕裂的区域之一,故要求其抗撕裂能力高,即瓣叶和管壁的连接强度高;
所述轮廓线形状是由提花路径形成的曲线;与传统手工缝合连接的强力相比,这种经纬交织、机械互锁的结构未造成应力集中弱节,能够保证瓣叶和管壁的连接强力与瓣叶本身的断裂强力相近,从而提高瓣膜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此外,在简化制作流程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
所述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为所述瓣叶的断裂强力的70~95%。
所述瓣膜包含两个或三个瓣叶,每个瓣叶充当其它瓣叶的关闭表面。
所述管壁呈无缝大体管状或由片状缝合两侧形成的管状;所述管状包括等直径的圆柱(直管)或上下直径不等的圆台(锥管);所述管壁包括单管;所述管壁有两个作用:(1)作为瓣叶的连接元件;(2)部分反转,充当瓣膜的裙边,防止或减少瓣周漏。
为了解决瓣叶形状贴近于人体天然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半月形),从而获得最佳几何构型以优化应力应变分布、改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本发明基于建模软件的设计功能、纺织CAD系统强大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电子提花机单独控制每根经纱运动的能力,设计并勾勒出了包含U形底部连接线的仿生瓣叶。
本发明利用机织大提花技术实现单双层结构的交替,从而构建瓣叶-管壁一体化的结构,简化制作流程;通过设定提花路径,以经纬交织、机械互锁的方式勾勒U形瓣叶-管壁底部连接线,精确、高效地在结构上进行仿生设计,并赋予连接部位大于缝合连接的强度;进一步地,通过调控织物结构参数使得连接部位过渡平滑,从而增强瓣叶-管壁的连接强度。
总而言之,是利用机织大提花技术,通过对瓣叶的目标部位进行织物组织或/和纱线参数的调控,使得瓣叶和管壁间的连接强度远大于缝合线连接强度,从而实现在简化制作工艺流程、精确构建空间几何构型的前提下增加瓣膜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底部连接线是经仿生结构设计的U形曲线。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底部连接线的宽度为0.5~3mm;
如果底部连接线没有宽度,那么由单层向双层过渡的区域纱线会突然减少,导致织物紧度突然减小,致使该处结构不稳定,故应当预留一定宽度,并使其介于瓣叶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与管壁的紧度之间,作为单双层间的过渡区域,提高该处的结构稳定性。
底部连接线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平纹变化组织或者斜纹变化组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平纹变化组织为重平组织或者方平组织;所述斜纹变化组织为加强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或者菱形斜纹。与平纹组织相比,这些组织结构的紧度相对较高且抗撕裂能力强。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1.05~1.50倍,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所述单层织物的0.55~0.90。
在该范围更易于织造,相差过大会导致布面不平整、结构不稳定。紧度取决于经纱直径、纬纱直径、经密、纬密。
一般而言,纱线根数:底部连接线=非底部连接线区域<单层织物,故紧度:底部连接线=非底部连接线区域<单层织物,为使得连接部分的结构过渡平滑、力学匹配性好,实现更高的连接强度,故要求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介于非底部连接线区域和单层织物之间,即非底部连接线区域<底部连接线<单层织物,从而提高瓣叶-管壁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瓣膜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瓣叶中纱线的直径小于0.3mm;瓣叶中纱线直径小则厚度小,柔韧性会更好,更利于瓣叶的灵活开闭、表现出更好的血流动力学行;
纱线的材质为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不可降解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PA)、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氨酯(PU)、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蚕丝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降解材料为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乙交酯(P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中的一种或几种。纱线的类型包括单丝、复丝、包芯纱、包覆纱、编织纱、纳米静电纺纱线或者长丝/纳米纤维包覆纱。
瓣叶中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厚度为0.08~0.4mm;
双层织物中作为瓣叶的一层(层1)的纬密等于作为管壁的另一层(层2)的纬密的0.5~1.5倍;双层织物中作为瓣叶的一层的经密是为管壁的另一层的经密的0.5~1.5倍。在该范围更易于织造,不然相差过大会导致布面不平整、结构不稳定。
双层织物中两层的织物结构、经密、纬密、纱线类型、纱线粗细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由于总纱线根数一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改变层1和层2的参数来调整层1的紧度,且需要明确的是,单层织物的纬纱根数是双层织物的经纱/纬纱根数之和。对于纯织物瓣膜而言,瓣叶越致密越好,否则将导致严重的返流现象;对于组织工程瓣膜而言,为使得织物的力学各向异性与天然瓣膜相匹配,织物不宜过于致密,否则将导致模量过大。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所述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本发明的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组织结构还可以为平纹组织或斜纹组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平纹组织交织点多,轻薄、耐磨、强度高;斜纹组织的交织点相对较少,致密、厚实、弹性较好。所述非底部连接线部分在舒张期需承受较大的主动脉压力、在开合过程中需要灵活弯曲以积极响应两侧压差的变化,故要求其抗拉强度高(耐疲劳性好)、厚度和弯曲刚度小(血流动力学性能好)。综上所述,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组织结构优选平纹组织。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所述自由边的形状呈弧线或者直线。
所述自由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线;当所述自由边呈弧线时,瓣叶的自由边长度之和大于管壁的周长,其能以最小的接合面积在中心处提供足够材料来密封反向流体,使得血液中的红细胞在接触面之间的损坏最小,又使得瓣尖不致粘住而阻碍瓣叶的开启;当所述自由边呈直线时,三片瓣叶的自由边长度等于管壁的周长,其接合面积较所述弧形自由边的接合面积大,因此出现反流的几率更小,但瓣叶质量大,开合运动的灵敏程度更小一些,且面积大,导致粘附血栓的几率更高;所述自由边的形状在织造过程中直接限定的原因是,在单件织物织造完成后制作瓣叶组装体时便于沿着自由边的轮廓线进行切割,使得制作方式更加精确;
本发明还提供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CAD提花设计系统中存储所述单件织物的设计图形;
单件织物在织机上均以扁平状态织造而成。当所述管壁呈平面片状时,在织造完成单层织物和双层之后将单层织物的两侧缝合,构成立体管状;当所述管壁呈立体管状时,分上下两层,两层对称,各层均含单层织物和双层织物;不管是何种结构,均有现有技术已经公开如何设计对应的图形;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提供以下可选方案:
当所述管壁呈平面片状时,所述单件织物的设计图形可由平面状态下的人体瓣叶的解剖结构直接得到。具体结构参数可以参考专利CN 102641162A等或论文Medium-TermOutcomes After Implantation of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ValvedConduit、Applicability of handmade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trileaflet-valved conduits for pulmonary valve reconstruction:An ex vivo andin vivo study等。也可以在已有公开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将图形设计为左右瓣叶镜像对称的灯笼状图形,且中间预留出一定宽度作为充足可选的裁剪区域,这样便可同时织造出多个相同的单件织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设置所述单件织物的织造参数;
参数设置的重点是调控瓣叶的结构和性能:(1)根据实际应用调节瓣叶(层1)的紧度,具体是通过调节层1和层2的经纬密、纱线直径、组织来实现的;(2)为提高连接强度,需要调节瓣叶的底部连接线的紧度,具体是通过调节组织来实现的。
(3)在电子提花机上进行织造。
所述电子提花机是一台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纺织机械设备。其融合了现代微电子技术和电磁、光电技术,在纺织CAD系统和新型机械机构的配合下可实现高速织造,且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高,易于实现本发明中的瓣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所述电子提花机的选针机构由电脑控制,具备单独控制每根经纱的能力,对极其复杂的织物组织和花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具备勾勒瓣叶复杂几何形状的能力,可在x、y平面上任意设计模拟瓣膜小叶的一体化提花组织图案。所述电子提花机位于织造车间的局域网中,生产情况可及时反馈至CAD系统主机,从而实现及时的生产控制或图案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的应用,先将所述单件织物上对应所述瓣叶的自由边的区域进行裁剪得到瓣叶组装体;再将所述瓣叶组装体缝合至固定件内得到人工心脏瓣膜。所述缝合指的是利用缝合线将瓣叶组装体与固定件连接起来,以及将三片瓣叶相邻的三个连接点与固定件连接起来从而赋予瓣膜正常的开闭功能,即: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连接点和底部连接线固定不动,瓣叶响应流体形成打开和关闭的动作。
将所述单件织物上对应所述瓣叶的自由边的区域进行裁剪,所述裁剪方式包括热熔切割、激光切割和超声切割,切割边缘稳定、平整、光滑;
所述固定件为外科金属瓣架、经导管金属支架或人工血管中的一种;所述连接方式为利用缝合线进行缝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应用,所述瓣叶组装体缝合至固定件内之前,对所述瓣叶组装体中的瓣叶进行热定型。主要是对瓣叶进行热定型,但同时也会对管壁定型。热定型消除了内应力,使得瓣叶在自然状态下呈现半闭合的、稳定的曲面形态,在循环开闭过程中发生的变形程度更小。热定型的模具与瓣膜的空间几何构型完全匹配。瓣膜的空间几何构型由n片瓣叶的空间几何构型组成。
所述人工心脏瓣膜的具体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性能:
1、为进行仿生结构设计,优化瓣叶底部连接线的形状,使其更贴近人体天然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体外脉动流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人工心脏瓣膜具有优异的血流动力学性能:(1)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各项重要性能指标(有效开口面积、返流分数和平均跨瓣压差)均符合GB 12279-2008国家标准和ISO 5840国际标准;(2)开闭形态良好,瓣叶能够充分打开、有效闭合,且瓣叶与管壁在连接点的交汇处无结构缺陷;
2、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提高,有利于提高瓣膜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原理是:
为了克服传统手工缝合连接的缺陷并实现一体化快速制造成型,本专利基于纺织CAD系统强大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像处理功能以及电子提花机单独控制每根经纱运动的能力,制备出了一种具有瓣叶-管壁一体化结构的单件织物,其以经纬交织、机械互锁的方式实现了瓣叶与管壁间的连接并提供了更大的连接牢度;
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瓣叶形状贴近于人体天然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半月形),从而获得最佳几何构型以优化应力应变分布、改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本发明通过设计提花路径,勾勒出了包含“U”形底部连接线的仿生瓣叶外廓线;
进一步地,为提高瓣叶-管壁一体化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对底部连接线部位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控,使得瓣叶与管壁在结构上过渡平滑,从而提高瓣叶和管壁间的连接强度。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方案:人工心脏瓣膜的制备过程主要依赖于先进的纺织CAD系统和电子提花机,排除了传统手工裁剪、缝合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可控干扰,生产过程自动化、标准化,耗时短、效率高,有利于大规模大批量生产;
(2)本发明的方法是一体化快速成型的方法:在(1)的基础上构建瓣叶-管壁一体化结构,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具备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
(3)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实现仿生结构设计:可根据患者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进行定制化生产,得到更合理的瓣叶几何形状。一方面能够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行为,避免或减少非生理性湍流、回流等异常的血流特性以及与细胞溶血和血栓形成相关的继发性瓣膜疾病;另一方面能够优化瓣叶的应力应变分布和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降低撕裂或钙化产生的几率,提高长期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主动脉瓣的空间几何构型,标明了瓣叶的径向和周向;
图2为两种单片平面瓣叶的结构示意图,包含底部连接线和常见的两种自由边形状:(a)直线形;(b)弧线形;
图3为左右对称设计的平面瓣叶-管壁一体化结构的设计图,各包含3片瓣叶和1个管壁并预留了一段裁剪区;其中,底部连接线和自由边共同构成瓣叶轮廓线(即提花路径);虚线框代表平面单件织物在组建瓣叶组装体前的一种切割路径;
图4为热处理后得到的3D化的瓣叶-管壁一体化结构;其中,底部连接线为方平组织,非底部连接线区域为平纹组织,管壁中的单层部分(或称单层织物)为5/2经面缎纹;
图5为将图4两侧缝合后得到的瓣叶组装体;
图6为将图5的瓣叶组装体缝至于自膨胀式镍钛合金支架内的人工心脏瓣膜示意图;
图7为评价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时的取样示意图;
其中,1-自由边,2-瓣叶,3-底部连接线,4-管壁,5-自膨胀式镍钛合金支架,6-缝合连接线,7-裁剪路径,8-裁剪区,9-试样A,10-试样B,11-瓣叶中心对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首先设计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管壁和n个瓣叶,n为2或者3;该单件织物为一次成型的且由单层区域和n个双层区域组成的机织大提花织物;单层区域是组织结构为地组织的单层织物,是管壁的一部分;双层区域是组织结构为花组织的双层织物,其中一层用于构建瓣叶,另一层作为管壁的另一部分;
每个瓣叶所在双层区域与单层区域的连接线为每个瓣叶形成的轮廓线,由底部连接线以及瓣叶的自由边组成;底部连接线是瓣叶与管壁的连接线;双层织物中的一层沿着自由边的轮廓裁剪即形成所述瓣叶,n个双层织物则形成n个瓣叶;
所述轮廓线形状是由提花路径形成的曲线;
底部连接线是经仿生结构设计的U形曲线;底部连接线的宽度为0.5~3mm;底部连接线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缎纹组织、平纹变化组织或者斜纹变化组织;平纹变化组织为重平组织或者方平组织;斜纹变化组织为加强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或者菱形斜纹。
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1.05~1.50倍,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单层织物的0.55~0.90倍。
瓣叶中纱线的直径小于0.3mm;瓣叶中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厚度为0.08~0.4mm;双层织物中作为瓣叶的一层的纬密等于作为管壁的另一层的纬密的0.5~1.5倍;双层织物中作为瓣叶的一层的经密是为管壁的另一层的经密的0.5~1.5倍。
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自由边1的形状呈弧线或者直线,如图2所示。
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CAD提花设计系统中存储所述单件织物的设计图形;
(2)设置所述单件织物的织造参数;
(3)在电子提花机上进行织造。
按照上述方法制得的单件织物中的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得到该强力为瓣叶的断裂强力的70~95%。
如图3所示为例,为本发明设计的为左右对称设计的平面瓣叶-管壁一体化结构的设计图,各包含3片瓣叶和1个管壁并预留了一段裁剪区8,虚线所示即为裁剪路径7;且如图4所示为例,该单件织物的底部连接线3是经仿生结构设计的U形曲线,宽度为1.5mm。在CAD提花设计系统中存储所述单件织物的设计图形,(1)不同区域选配不同的组织以提高连接强力,即:底部连接线为方平组织,非底部连接线为平纹组织,管壁4中单层部分为5/2经面缎纹;(2)经纱选用40D PET复丝,纬纱均选用75DUHMWPE复丝;(3)为保证布面平整、结构稳定,层1与层2的经(纬)密均相等,且为单层的一半,即:单层(单层管壁)上机经密为1140根/10cm,单层上机纬密为870根/10cm,层1(层2)上机经密为570根/10cm,层1(层2)上机纬密435根/10cm。利用上述参数在电子提花机上进行织造。所得单件织物经测试得:瓣叶2中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厚度为0.13mm;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1.12倍、单层织物的0.89倍;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为瓣叶的断裂强力的98%。
将上述制得的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上对应所述瓣叶的自由边1的区域进行裁剪得到瓣叶组装体;对所述瓣叶组装体中的瓣叶进行热定型再将瓣叶组装体采用缝合连接线6缝合至自膨胀式镍钛合金支架5内得到人工心脏瓣膜(如图5~6所示),其包含与图1中主动脉瓣相似的结构。脉动流测试结果表明,由单件织物制得的直径为21mm的人工心脏瓣膜的有效开口面积为1.92cm2、返流百分比为14.58%、平均跨瓣压差为4.68mmHg,均满足GB 12279-2008国家标准和ISO 5840国际标准,且开闭形态良好,瓣叶能够充分打开、有效闭合,瓣叶与管壁在连接点的交汇处无结构缺陷。
本发明的脉动流测试的方法为:根据GB 12279-2008《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和ISO 5840-1:2015《心血管植入物.心脏瓣膜假体.第1部分:通用要求》,采用上海心瓣测试设备有限公司的MPD-1000型模块化人工心脏瓣膜脉动流性能测试机对制备的人工心脏瓣膜进行血流动力学性能检测。测试温度为37℃,使用的流体为生理盐水。设置心率=70beat/min,模拟心输出量=5L/min,平均主动脉压力=100mmHg(保证主动脉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心脏收缩期(脉动前向流)百分比=35%。检测10min内的模拟周期,由测试软件计算出生物瓣膜在上述参数条件下的脉动流特征参数,包括有效开口面积、返流百分比、平均跨瓣压差。
本发明的瓣叶的断裂强力测试以及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测试方法为:按如图7所示,裁剪得到试样A 9和试样B 10。两者为尺寸相同的矩形,且对称轴为瓣叶中心对称线11。试样A 9位于层1,是瓣叶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一部分,用于评价瓣叶的断裂强力;试样B 10由单层和层1组成,且各占一半面积,包含了单层管壁、底部连接线和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用于评价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最后在YG(B)026G型电子织物强力仪上对两者进行单轴拉伸测试,设定拉伸速度为50mm/min,预加张力为0.1N,对试样进行拉伸直至断裂,得到各自的断裂强力。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人工心脏瓣膜包括管壁和n个瓣叶,n为2或者3;其特征是:所述单件织物为一次成型的且由单层区域和n个双层区域组成的机织大提花织物;单层区域是组织结构为地组织的单层织物,是管壁的一部分;双层区域是组织结构为花组织的双层织物,其中一层用于构建瓣叶,另一层作为管壁的另一部分;
每个瓣叶所在双层区域与单层区域的连接线为每个瓣叶形成的轮廓线,由底部连接线以及瓣叶的自由边组成;底部连接线是瓣叶与管壁的连接线;双层织物中的一层沿着自由边的轮廓裁剪即形成所述瓣叶,n个双层织物则形成n个瓣叶;
所述轮廓线形状是由提花路径形成的曲线;
所述瓣叶与管壁的连接强力为所述瓣叶的断裂强力的70~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线是经仿生结构设计的U形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线的宽度为0.5~3mm;
底部连接线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组织、平纹变化组织或者斜纹变化组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平纹变化组织为重平组织或者方平组织;所述斜纹变化组织为加强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或者菱形斜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1.05~1.50倍,底部连接线的紧度为所述单层织物的0.55~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其特征在于,瓣叶中纱线的直径小于0.3mm;
瓣叶中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厚度为0.08~0.4mm;
双层织物中作为瓣叶的一层的纬密等于作为管壁的另一层的纬密的0.5~1.5倍;双层织物中作为瓣叶的一层的经密是为管壁的另一层的经密的0.5~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中的非底部连接线区域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边的形状呈弧线或者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1)在CAD提花设计系统中存储所述单件织物的设计图形;
(2)设置所述单件织物的织造参数;
(3)在电子提花机上进行织造。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的应用,其特征是:先将所述单件织物上对应所述瓣叶的自由边的区域进行裁剪得到瓣叶组装体;再将所述瓣叶组装体缝合至固定件内得到人工心脏瓣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瓣叶组装体缝合至固定件内之前,对所述瓣叶组装体中的瓣叶进行热定型。
CN202111010407.9A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Active CN113768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0407.9A CN113768662B (zh)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0407.9A CN113768662B (zh)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662A true CN113768662A (zh) 2021-12-10
CN113768662B CN113768662B (zh) 2022-11-01

Family

ID=78840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0407.9A Active CN113768662B (zh)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86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1432A (zh) * 2021-04-15 2021-07-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人工蚕丝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50174A (zh) * 2023-08-02 2023-08-29 上海心纪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高分子纺织瓣叶边缘锁边的织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6753A (zh) * 2018-08-24 2018-11-13 中原工学院 一种从纱线直接成型的成衣织物及织造方法
US20190314152A1 (en) * 2018-04-13 2019-10-17 Heart Biotech Nano Limited Expandable aortic or pulmonary root
JP2021029784A (ja) * 2019-08-28 2021-03-01 南京優尼可国際貿易有限公司 布団側地の製造方法及び布団の製造方法
CN212913479U (zh) * 2020-04-17 2021-04-09 山前(珠海)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脏瓣膜假体及其构成的人工瓣膜
CN212940074U (zh) * 2020-08-07 2021-04-13 山前(珠海)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脏瓣膜组件及心脏瓣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4152A1 (en) * 2018-04-13 2019-10-17 Heart Biotech Nano Limited Expandable aortic or pulmonary root
CN108796753A (zh) * 2018-08-24 2018-11-13 中原工学院 一种从纱线直接成型的成衣织物及织造方法
JP2021029784A (ja) * 2019-08-28 2021-03-01 南京優尼可国際貿易有限公司 布団側地の製造方法及び布団の製造方法
CN212913479U (zh) * 2020-04-17 2021-04-09 山前(珠海)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脏瓣膜假体及其构成的人工瓣膜
CN212940074U (zh) * 2020-08-07 2021-04-13 山前(珠海)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脏瓣膜组件及心脏瓣膜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1432A (zh) * 2021-04-15 2021-07-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人工蚕丝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50174A (zh) * 2023-08-02 2023-08-29 上海心纪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高分子纺织瓣叶边缘锁边的织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662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6498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prosthetic valve and valve obtained therewith
US11376123B2 (en) Prosthetic valv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prosthetic valve
US10583003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prosthetic valve and valve obtained therewith
US804355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ortic or mitral heart valve prosthesis and resulting aortic or mitral heart valve
EP3139863B1 (en) Prosthetic valv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13768662B (zh) 基于机织大提花技术的人工心脏瓣膜用单件织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274169B (zh) 一种径向增强的纺织基人工心脏瓣膜
CN113768663B (zh) 一种局部增强的纺织基人工心脏瓣膜用瓣叶及其应用
JP2005527283A5 (zh)
CN212913479U (zh) 一种心脏瓣膜假体及其构成的人工瓣膜
JP2023522085A (ja) 心臓弁プロテーゼ、それによる人工弁及び製造方法
CN110090094B (zh) 人工瓣膜和制造人工瓣膜的方法
JP2023537029A (ja) 心臓弁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714839B1 (en) Prosthetic valv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prosthetic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