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463A -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6463A
CN113766463A CN202010508171.0A CN202010508171A CN113766463A CN 113766463 A CN113766463 A CN 113766463A CN 202010508171 A CN202010508171 A CN 202010508171A CN 113766463 A CN113766463 A CN 113766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channel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ea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81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震
王�华
成进
董帅甫
罗嵩
刘禹轩
揭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81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7224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47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6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包括:所述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将原本需要收发的包括长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无线数据帧分开进行收发,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占时很小的无线数据帧以及与确定的通信参数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D2D通信技术(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设备到设备)指的是两个对等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布式网络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转发消息的功能,其中,在D2D通信网络中,两个对等的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扮演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
相对于其它不依靠基础网络设施的直通技术而言,D2D通信技术既可以在基站控制下进行连接以及资源分配,也可以在无网基础设施的时候进行信息的交互,还可以实现一种中继情况,使得处于无网络覆盖情况下的用户可以把处于网络覆盖中的用户终端设备作为跳板,从而接入网络。
当两个对等的终端设备通过D2D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时,一般情况下,终端设备的上行信号可以直接被基站所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也可以直接被终端设备所接收。其中,终端设备会发送包括长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的无线数据帧,长前导码可以用于唤醒另一对等的终端设备以接收无线数据帧。然而,对于当前无线电法规新制定的针对无线数据帧最大长度为2至3秒的规定,然而仅长前导码需要占有大概1秒长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相应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终端确定接收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信道参数获取接收时间间隔。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采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一信道监听第一数据帧。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基站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所基站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由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配置针对所述终端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在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信息;
所述基站将所述信号质量信息,作为所述配置参考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与基站通信的装置,应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第二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第二数据帧接收模块包括:
第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述第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包括: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第二数据帧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包括: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信道参数获取接收时间间隔。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数据帧监听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采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一信道监听第一数据帧。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三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
第四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与基站通信的装置,应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第二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数据帧发送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子模块包括: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第二数据帧发送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三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由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
第四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
配置参考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
信道参数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配置针对所述终端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
可选地,还包括:
信号质量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在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信息;
配置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号质量信息,作为所述配置参考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任一项所述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任一项所述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终端分别通过第一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以及通过与确定的通信参数对应的第二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其中,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即通过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将原本需要收发的包括长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无线数据帧分开进行收发,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占时很小的无线数据帧以及与确定的通信参数进行通信,提高对无线数据帧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信道和无线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时序交互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对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进行收发,其中,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即通过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将原本需要收发的包括长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无线数据帧进行分开收发,通过不同信道收发无线数据帧的不同部分,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占时很小的无线数据帧以及与确定的信道参数进行通信,避免固定使用低速通道进行通信,提高对无线数据帧的传输速率。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终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采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一信道监听第一数据帧;
在现有技术中,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终端可以通过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无线数据帧,基站发送的下行无线数据帧可以包括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即终端可以通过同一信道直接接收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其中,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占时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由于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占时长度,此时终端可以分别在不同的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带有长前导码部分的数据帧以及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以减小接收的数据帧的占时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可以分别采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分别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的数据帧以及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进行接收。其中,终端可以获取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以便采用获取的信道参数对第一信道中的第一数据帧进行监听;第一信道可以是原本默认的信道,其信道参数同时可以是默认设置的,默认设置的属性可以包括针对第一信道的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
步骤102,所述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分别采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分别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的数据帧以及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进行接收,以减小接收的数据帧的占时长度。
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信道的通信参数,在第一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以及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其中,第一前导码可以是长前导码部分,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可以是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第二信道可以是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除了长前导码部分以外的信息承载部分的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在第一信道接收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以便终端可以根据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接收包括除了长前导码部分以外的数据承载部分的数据帧;为了避免终端所接收的第一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一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其中,前导码可以用于唤醒终端以接收第一数据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的由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中,其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可以包括在第一信道收发的前置帧,与在第二信道收发的信息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信息,时间间隔信息可以是时间间隔的具体信息,也可以是具体时间间隔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103,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分别采用第一信道,分别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的数据帧以及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进行接收,以减小接收的数据帧的占时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采用第一信道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以及针对第二信道的通信参数的数据帧进行接收之后,还可以采用第二信道对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进行接收。
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第二信道的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其中,终端接收的无线数据帧中的前导码可以包括标准前导码和长前导码,标准前导码是按LoRaWAN协议规定的标准格式的前导码;长前导码是指在相同的扩频因子下,符号数比标准前导码要多的前导码,即长前导码的占时长度相较于标准前导码的占时长度较长。
第二前导码可以是标准前导码部分,由于在第一信道接收的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长前导码部分,假设第一数据帧中的长前导码部分的占时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那么与长前导码部分相比,普通前导码部分的占时长度可以小于第一预设长度;其由于第一数据帧很可以包括长前导码部分以及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一预设长度可以是长前导码部分的长度;为了避免终端所接收的第二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二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中,前导码可以用于唤醒终端以接收第二数据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步骤103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即根据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在第二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包括标准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第二数据帧。
其中,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可以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其信道参数所需要设置的属性可以包括针对第二信道的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子步骤S1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1,所述终端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之后,还可以在第二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此时终端可以确定接收第一数据帧与第二数据帧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其中,接收时间间隔的确定可以通过第一信道所接收的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即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中获取,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时间间隔的具体信息,也可以包括具体时间间隔值。
子步骤S112,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终端在确定第一数据帧与第二数据帧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之后,可以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帧并等到接收时间间隔之后,再采用获取的针对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例如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在第二信道对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进行接收。
步骤104,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终端在第一信道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以及针对第二信道的通信参数的数据帧进行接收之后,还可以采用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第一信道向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以完成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相互通信。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三前导码以及回复信息,由于终端在第一信道所接收的第一数据帧包括长前导码以及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其中,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中的第三前导码同样可以是长前导码,回复信息可以包括针对自身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便基站获取作为通信方的终端的基本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前导码的占时长度可以与第一数据帧中的第一前导码的占时长度一样,其占时长度同样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为了避免终端所发送的第三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三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同样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
步骤105,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终端不仅可以在第二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带有标准前导码以及数据承载部分的第二数据帧,还可以采用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第二信道向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以完成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相互通信。
具体的,第四数据帧可以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数据承载部分,由于终端在第二信道所接收的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前导码为标准前导码。其中,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中的第四前导码同样可以是标准前导码,第四数据帧中的数据承载部分,可以是与所接收的第二数据帧中不同的数据承载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前导码的占时长度可以与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前导码的占时长度一样,其占时长度同样可以是小于第一预设长度;为了避免终端所发送的第四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四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同样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信道和无线帧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与基站分别在信道1和信道2进行通信,在信道1中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收发的前置帧,前置帧可以包括前置帧的长前导码部分以及前置帧信息承载部分;在信道2中终端与基站进行收发的信息帧,信息帧可以包括信息帧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帧信息承载部分;且终端与基站在信道1与信道2进行通信时,两者对数据帧(可以包括前置帧以及信息帧)进行收发时,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发送与接收。其中,前置帧中的长前导码可以分割成更小的若干个前导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对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进行收发,其中,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即通过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将原本需要收发的包括长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无线数据帧分开进行收发,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占时很小的无线数据帧以及与确定的通信参数进行通信,从而可以避免固定使用低速通道进行通信,提高对无线数据帧的传输速率。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基站,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所述基站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基站可以通过信道向终端发送下行无线数据帧,一般情况下,基站发送的下行无线数据帧可以包括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即基站可以通过同一信道直接发送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其中,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占时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由于长前导码部分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占时长度,此时基站可以分别在不同的信道向终端发送带有长前导码部分的数据帧以及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以减小接收的数据帧的占时长度。
具体的,基站可以在第一信道向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以及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其中,第一前导码可以是长前导码部分,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可以是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第二信道可以是用于向终端发送除了长前导码部分以外的信息承载部分的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在第一信道发送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以便基站可以根据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向终端发送包括除了长导码部分以外的数据承载部分的数据帧;为了避免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一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
步骤302,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分别采用第一信道,分别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的数据帧以及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进行发送,以减小接收的数据帧的占时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在采用第一信道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以及针对第二信道的通信参数的数据帧进行发送之后,还可以采用第二信道对带有信息承载部分的数据帧进行发送。
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第二信道的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其中,第二前导码可以是标准前导码部分,由于在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长前导码部分,假设第一数据帧中的长前导码部分的占时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那么与长前导码部分相比,普通前导码部分的占时长度可以小于第一预设长度;为了避免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二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步骤302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即根据与第二信道对应的信息,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包括标准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第二数据帧。
其中,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首先可以确定在先接收的来自终端所发送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信息,信号质量信息可以包括针对终端自身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可以由若干位数字所构成,且该地址可以由网络自动分配或者预先设定;然后通过确定的信号质量信息作为第二信道的配置参考信息,并根据确定的配置参考信息对针对终端的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子步骤S2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1,所述基站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基站在第一信道向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之后,还可以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此时基站可以确定接收第一数据帧与第二数据帧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其中,确定的接收时间间隔可以是时间间隔的具体信息,也可以是具体时间间隔值。
子步骤S212,所基站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基站在确定第一数据帧与第二数据帧之间的接收时间间隔之后,可以在向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并等到接收时间间隔之后,再采用针对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例如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步骤303,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由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基站在第一信道对带有长前导码部分以及针对第二信道的通信参数的数据帧进行发送之后,还可以采用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第一信道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以完成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
具体的,第三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三前导码以及回复信息,由于基站在第一信道向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包括长前导码以及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其中,第三数据帧中的第三前导码同样可以是长前导码,回复信息可以包括针对自身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便基站获取作为通信方的终端的基本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前导码的占时长度可以与第一数据帧中的第一前导码的占时长度一样,其占时长度同样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为了避免基站所接收的第三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三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同样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其中,前导码可以用于唤醒基站以接收第三数据帧。
步骤304,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基站不仅可以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带有标准前导码以及数据承载部分的第二数据帧,还可以采用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以完成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
具体的,第四数据帧可以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数据承载部分,由于基站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的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前导码为标准前导码。其中,基站所接收的第四数据帧中的第四前导码同样可以是标准前导码,第四数据帧中的数据承载部分,可以是与所发送的第二数据帧中不同的数据承载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前导码的占时长度可以与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前导码的占时长度一样,其占时长度同样可以是小于第一预设长度;为了避免基站所接收的第四数据帧的占时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新规定,第四数据帧的总体占时长度同样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新制定的长度,例如2至3秒。其中,前导码可以用于唤醒基站以接收第四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对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进行收发,其中,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即通过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将原本需要收发的包括长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的无线数据帧分开进行收发,且基站可以使用比默认信道更优化的信道进行下行信息的发送,在提升系统容量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基站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占时很小的无线数据帧以及与确定的通信参数进行通信,从而可以避免固定使用低速通道进行通信,提高对无线数据帧的传输速率。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时序交互图,应用于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相互通信的场景,其过程可以如下:
(1)终端设备在信道1进行监听,并接收无线数据帧(即前置帧),其中信道1可以包含以下属性: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2)基站可以通过之前的终端设备的地址等信息,设置发送信息帧的信道2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3)基站在信道1发送前置帧,该无线数据帧包含以下信息:前导码、发送信息帧的信道2参数、前置帧和信息帧的时间间隔;(4)基站等待上一步约定的时间间隔;(5)基站与终端设备在上一步约定的信道2进行信息帧的收发,信息帧的收发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也可以包括基站到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6)反复上一步,直到完成数据帧的全部收发;(7)终端设备在信道1持续监听接收前置帧;(8)基站根据之前下行消息携带的信息,持续设置发送信息帧的信道2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方式、扩频因子等)。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涉及到终端、基站以及服务器(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以与基站进行连接,基站可以与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以便基站在接收到终端的通信请求之后,从数据服务器中获取相应的数据并向终端传输相应的数据,完成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之间进行相互通信,可以通过不同的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其过程可以如下:
(1)终端可以生成针对目标数据的数据请求,并向基站发送数据请求,以便通过基站从数据服务器中获取目标数据;
(2)基站可以在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目标数据的数据请求之后,可以响应数据请求,并从数据服务器中获取目标数据;
其中,若基站直接向终端发送目标数据,由于目标数据对应的目标数据帧可以包括长前导码部分与承载部分的数据帧,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此时可以将目标数据帧分成不同的数据帧,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以及分别将不同的数据帧通过不同的信道向终端进行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不同的数据帧可以是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二前导码以及信息承载部分,不同的信道可以是用于传输第一数据帧的第一信道,以及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其中,第一前导码可以是目标数据帧的长前导码部分,第二前导码可以是标准前导码,信息承载部分可以是目标数据帧的信息承载部分。
(3)基站可以在第一信道向终端发送针对目标数据的第一数据帧,基站在第二信道向终端发送针对目标数据的第二数据帧;
(4)终端可以在接收基站发送的目标数据之前,首先可以获取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通过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对第一信道的第一数据帧进行监听;
(5)终端可以在第一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针对目标数据的第一数据帧;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目标数据帧的长前导码部分以及用于传输针对目标数据的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
(6)终端可以根据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基站发送的针对目标数据的第二数据帧;其中终端根据通信参数接收第二数据帧,可以表现为,终端在接收第一数据帧之后,可以通过第一数据帧中的针对第二信道是的信道参数对第二信道的第二数据帧进行监听,在监听到第二数据帧时,在第二信道接收第二数据帧;
(7)由于基站对目标数据对应的目标数据帧分为第一数据帧和第二数据帧,并分别通过第一信道向终端传输第一数据帧,通过第二信道向终端传输第二数据帧;终端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对第一数据帧与第二数据帧进行接收,以对目标数据帧进行接收,即终端成功通过基站向数据服务器进行针对目标数据的获取。
其中,终端在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对第一数据帧与第二数据帧进行接收之后,可以分别生成针对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的回复数据帧,即分别生成第三数据帧以及第四数据帧,并分别通过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向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以及第四数据帧,以通知基站已完成对目标数据的接收。
在上述终端与基站之间通过不同信道进行相互通信的过程中,为了符合无线数据帧的长度符合无线电法规的规定,不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可以对进行传输的数据帧的长度进行设置,第一数据帧中的第一前导码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第二数据帧中的第二前导码可以小于第一预设长度,第一数据帧以及第二数据帧均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同理,用于回复第一数据帧的第三数据帧中的第三前导码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用于回复第二数据帧的第四前导码可以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第三数据帧以及第四数据帧均可以小于第二预设长度。其中,由于第一数据帧可以包括目标数据帧的长前导码,以及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第二数据帧可以包括标准前导码,第一预设长度可以与目标数据帧的长前导码部分的长度相同,而为了避免进行传输的数据帧的长度超出无线电通信的规定,第二预设长度可以是无线电通信所规定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应用于终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数据帧监听模块60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采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一信道监听第一数据帧;
第一数据帧接收模块602,用于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第二数据帧接收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第三数据帧发送模块604,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第四数据帧发送模块605,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第二数据帧接收模块603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第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可以包括如下单元: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第二数据帧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可以包括如下子单元: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信道参数获取接收时间间隔。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应用于基站,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数据帧发送模块701,用于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第二数据帧发送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第三数据帧接收模块703,用于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由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第四数据帧接收模块704,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帧发送模块702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信号质量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在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信息;
配置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号质量信息,作为所述配置参考信息;
配置参考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
信道参数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配置针对所述终端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
第二数据帧发送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帧发送子模块可以包括如下单元: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第二数据帧发送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等待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机器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2)

1.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终端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接收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信道参数获取接收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采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一信道监听第一数据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9.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基站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所基站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由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配置针对所述终端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在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信息;
所述基站将所述信号质量信息,作为所述配置参考信息。
17.一种终端与基站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第二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第二数据帧接收模块包括:
第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包括: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第二数据帧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包括: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子单元,用于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信道参数获取接收时间间隔。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数据帧监听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并采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一信道监听第一数据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24.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第一数据帧;所述第一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和针对第二数据帧的通信参数,所述第一前导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长度;
第二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一数据帧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帧小于第二预设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第二数据的通信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数据帧发送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子模块包括:
接收时间间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时间间隔;
第二数据帧发送单元,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并等待所述接收时间间隔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帧。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数据帧;所述第三数据帧由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帧之后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回复信息;所述第三数据帧包括第三前导码,所述第三前导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三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四数据帧,所述第四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所述第四前导码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所述第四数据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参考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
信道参数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配置参考信息配置针对所述终端第二信道的信道参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号质量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在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帧的信号质量信息;
配置参考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号质量信息,作为所述配置参考信息。
3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或9-16任一项所述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
32.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或9-16任一项所述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
CN202010508171.0A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3766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8171.0A CN113766463A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CN2021/097224 WO2021244470A1 (zh) 2020-06-05 2021-05-31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8171.0A CN113766463A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463A true CN113766463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5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8171.0A Pending CN113766463A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6463A (zh)
WO (1) WO20212444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26858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in dynamic and shared spectrums
JP6389320B2 (ja) * 2015-03-06 2018-09-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lan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lan端末装置
EP4199635A1 (en) * 2015-08-26 2023-06-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unlicensed cells
CN108886775B (zh) * 2016-03-23 2023-11-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091728B2 (en) * 2016-09-09 2018-10-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wake-up packet
US10341928B2 (en) * 2017-08-01 2019-07-02 Ademc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 portable device roam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which the portable device is enroll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4470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3628B1 (en) Radio access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8282846B (zh) 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9833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lan initial link setup
WO2015107399A1 (en)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1723091B2 (en) Unicast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for direct link, terminal and device
EP3364709B1 (en) Data link establish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10491420B2 (e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asynchronous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7113914A (zh) 一种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US115166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extended mobile device identity information
RU2733265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систем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JP2022501864A (ja) セキュリティキー生成技術
CN116325938A (zh) 无线通信中的小区配置方案
US10834775B2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access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7213341B2 (ja) 無線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278195B2 (en) Serving node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0291839B (zh) 单播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5168908A1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66463A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436054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586666B (zh) 设备发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30922B (zh) 直通链路的组播通信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5243379B (zh) 一种传输时刻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A2980952A1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550343B (zh) 端到端通信站点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CN112702711B (zh) 车联网终端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34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