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461A -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6461A
CN113766461A CN202010484775.6A CN202010484775A CN113766461A CN 113766461 A CN113766461 A CN 113766461A CN 202010484775 A CN202010484775 A CN 202010484775A CN 113766461 A CN113766461 A CN 113766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plane
bearer
plane entity
convergence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47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森
孙震强
张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47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61A/zh
Priority to US17/923,990 priority patent/US2023018002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818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1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6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基站的每个CU‑UP根据第一触发信息确定当前业务支持能力;CU‑UP将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基站的CU‑CP;CU‑CP在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至少部分业务承载需要进行配置或更新的情况下,根据各CU‑UP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为用户终端的每个业务承载选择对应的CU‑UP;CU‑CP将与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将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CU‑UP,以便用户终端根据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配置PDCP状态报告,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处理来自用户终端的PDCP状态报告。本公开能够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需求自动选择合适的CU‑UP,并避免CU‑UP与用户终端对是否触发状态报告产生不同理解。

Description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5G作为下一代无线网络的主要技术,具有支持超宽带、大连接等技术特征。目前在无线网络架构上,基站侧采用基于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和DU(DistributedUnit,分布单元)的架构。CU和DU之间采用F1接口来传输控制面和用户面的信息,其中CU实体主要负责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适配协议)和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协议功能,而DU实体主要负责物理层、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层功能,并由部分RRC层ASN.1的编解码功能。根据目前协议规定,基站的物理层参数都由DU来产生和配置,并通知给CU实体,小区高层的参数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参数配置由CU产生。
为了进一步支持基站侧的虚拟化功能,在目前架构中基站侧CP(Control Plane,控制面)实体仅有一个,UP(User Plane,用户面)实体可以有多个。用户面和控制面之间通过E1接口进行连接。当UP和CP建立E1接口时,用户面实体需要把有关信息通知给控制面实体以进行相关的配置设置。目前协议中仅有核心网的连接能力信息被用于通知给控制面实体。而基站侧需要支持多种能力信息,包括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健壮性包头压缩)和EHC(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以太网包头压缩)等能力。但是受限于基站能力,并不是每个用户面实体都可以支持以上所有的能力或者部分能力。
按照目前的协议过程,基站可以为用户终端按照DRB(Data Resource Bearer,数据资源承载)的颗粒度配置PDCP参数信息。例如,当一个RLC实体采用了AM(AcknowledgedMode,确认模式)时,需要配置是否激活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状态报告主要用于在做切换过程中的选择性重传以及双连接中做多路数据选择性传输等用途。如果为PDCP层配置了状态报告,接收端PDCP实体在PDCP层重建或者PDCP数据恢复(Data Recovery)时,会触发向发送端的状态报告过程。基站侧在接收到后,会将反馈报告中的位图(bitmap)中所有为1和低于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固定移动网络融合)中数值的SDU(service DataUnit,服务数据单元)数据认为属于成功发送,对于定时器超时或者状态报告中确认丢失的SDU,则发送侧会确定PDCP SDU以及相应的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需要被丢弃,当部分PDU已经发送到底层时,PDCP需要通知底层去删除相应的数据操作。
以太网头压缩是一个面向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业务的增强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数据包在空口中的传输时延,提升有效载荷(payload)在包传输过程中的整体占比。
发明内容
发明人注意到,当5G基站采用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架构时,为了有效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减少人工配置与人工参与,当前标准规范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CU-CP(Centralized Unit-Control Plane集中单元控制面实体)无法确定CU-UP(Centralized Unit-User Plane集中单元用户面实体)所支持的业务类型:目前在规范中,仅支持在E1建立过程中传递用户面的核心网接入能力,不支持如RoHC和EHC等能力,考虑到部分CU-UP在软件功能和部署场景存在一定差异,目前仅能通过手动在CU-CP配置每个CU-UP的能力情况,该方式在CU-UP初始配置以及软件功能升级后,都需要人工在CU-CP侧进行相关的调整,增加了运营商的配置工作量以及出错的概率。
·终端和CU-CP对于PDCP状态报告使用存在差异,导致用户面时延增加以及引入不必要的数据包重传,降低了空口的性能:目前E1接口消息中不传递是否使能PDCP状态报告,但是空口控制面协议中是需要为终端配置PDCP状态报告。基于目前协议,收发端对于AM模式下数据包的发送方式存在差异,将导致用户面实体因等待状态报告的反馈,而增加切换或者数据恢复时的数据包重传时延,以及在切换过程中以重传了已经确认的数据包,而导致的空口资源浪费。
·无法指定EHC的反馈模式:目前暂时无法为每个DRB配置反馈模式。在上行压缩过程中,CU-UP作为解压方时,无法确定采用何种反馈信息指示终端进行压缩训练,从而EHC无法在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架构中进行应用。
基于上述需求和原因分析,目前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NR(New Radio,新空口)的协议都无法满足各种类型业务的传输配置需求,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包和采用性能不佳的传输路径而带来的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进行协议和实现增强以满足未来网络部署和优化的需求。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案,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由基站执行,包括:基站集中单元的每个用户面实体根据第一触发信息确定当前业务支持能力;所述用户面实体将所述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所述基站集中单元的控制面实体;所述控制面实体在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至少部分业务承载需要进行配置或更新的情况下,根据各用户面实体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为所述用户终端的每个业务承载选择对应的用户面实体;所述控制面实体将与所述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将所述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面实体,以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处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包括:网管发送的用于触发所述用户面实体向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的第一触发请求,网管发送的用于触发所述用户面实体向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第一配置更新请求的第二触发请求,或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或者第二配置更新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包括健壮性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或以太网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健壮性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包括支持的上行单向包头压缩或双向压缩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支持的压缩算法列表,所述以太网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包括支持的上下文标识的最大个数、压缩算法和反馈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将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所述控制面实体包括: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确定相应的第一承载消息;所述用户面实体利用所述第一承载消息将所述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所述控制面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一触发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二触发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所述第二配置更新请求;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接口建立响应;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二配置更新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配置更新请求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用户面实体发送的所述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后,对所述用户面实体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进行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邻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终端相关联的切换请求,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或承载修改请求,所述控制面实体检测到所述用户终端需要触发重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实体将所述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所述控制面实体根据预配置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承载信息,确定所述每个业务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所述控制面实体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将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相关联的协议栈参数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实体确定所述每个业务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包括:在所述业务承载需配置确认模式、且所述用户终端无切换需求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面实体确定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中不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在所述业务承载需配置模式,且所述用户终端有切换需求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面实体确定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中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在所述业务承载无需配置确认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中是否配置健壮性包头压缩模式或以太网包头压缩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配置健壮性包头压缩的业务类型、配置以太网包头压缩的业务类型、同时激活以太网包头压缩和健壮性包头压缩的业务类型、是否触发状态报告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实体将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对应的用户面实体包括:所述控制面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相应的第二承载消息;所述控制面实体利用所述第二承载消息将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所述对应的用户面实体,其中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激活指示、健壮性包头压缩配置信息、以太网包头压缩配置反馈机制信息、以太网包头压缩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触发信息为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或邻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在所述第二触发信息为核心网发送的承载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在接收到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包括:在指定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假或未配置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不处理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根据丢弃定时器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进行丢弃处理,并在根据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的确认指示信息确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成功的情况下,从缓存删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包括:在所述指定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真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和所述丢弃定时器确定是否丢弃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并在根据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的确认指示信息确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成功的情况下,从缓存删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指示指定承载触发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重建立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恢复信息单元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是否被触发以确定需要重传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和已正确接收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并生成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通过与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承载信息将相应的承载配置和数据前转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面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响应;在所述第二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相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未配置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假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上行方向上进行压缩处理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未压缩数据包的情况下,不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反馈压缩模式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未配置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假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下行方向上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连续发送预设数量个非压缩数据包,然后采用压缩模式发送后续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真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上行方向上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非压缩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发送反馈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真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下行方向上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发送预定数量个非压缩数据包,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确认信息后,按照以太网包头压缩配置信息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同时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和健壮性包头压缩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上行方向上和下行方向上采用以太网包头压缩方式对数据包进行压缩。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列的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由基站执行。
在步骤101,基站集中单元的每个CU-UP根据第一触发信息确定当前业务支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网管发送的用于触发CU-UP向CU-CP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例如,gNB-CU-UP E1Setup Request)的第一触发请求;
-网管发送的用于触发CU-UP向CU-CP发送第一配置更新请求(例如,gNB-CU-UPConfiguration Update)的第二触发请求;
-CU-CP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例如,gNB-CU-CP E1 Setup Request);
-CU-CP发送的第二配置更新请求(例如,gNB-CU-CP Configuration Update)。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至少包括ROHC能力支持信息或EHC能力支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ROHC能力支持信息包括支持的上行单向包头压缩或双向压缩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支持的压缩算法列表,EHC能力支持信息包括支持的上下文标识的最大个数、压缩算法和反馈模式。
在步骤102,CU-UP将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基站集中单元的CU-CP。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一触发信息确定相应的第一承载消息,并利用第一承载消息将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CU-CP。
例如,在第一触发信息为第一触发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承载消息为第一接口建立请求(gNB-CU-UP E1 Setup Request)。在第一触发信息为第二触发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承载消息为第二配置更新请求(gNB-CU-UP Configuration Update)。在第一触发信息为第二接口建立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承载消息为接口建立响应(gNB-CU-CP E1Setup Request)。在第一触发信息为第二配置更新请求的情况下,第一承载消息为配置更新请求响应(gNB-CU-CP Configuration Update)。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在接收到CU-UP发送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后,对CU-UP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进行更新。
在步骤103,CU-CP在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至少部分业务承载需要进行配置或更新的情况下,根据各CU-UP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为用户终端的每个业务承载选择对应的CU-UP。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发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邻基站发送的与用户终端相关联的切换请求;
-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或承载修改请求;
-CU-CP检测到用户终端需要触发重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根据用户终端的承载信息以及各CU-UP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确定各CU-UP所承载的用户终端的业务承载的配置信息。
例如,该配置信息包括:
-承载标识:PDU会话标识或者E-RAB(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
-承载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配置:当承载标识采用PDU会话标识时包括QoS Flow Identifier(QoS流标识)、QoS Flow Level QoS Parameters(QoS流等级QoS参数)和QoS Flow Mapping Indication(QoS流映射标识),当承载标识采用E-RAB标识时包括QCI、E-UTRAN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E-UTRAN分配和保留优先级)和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速率)QoS Information(GBR的QoS信息)。
在步骤104,CU-CP将与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便用户终端根据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配置PDCP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将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CU-CP根据预配置信息和用户终端的业务承载信息,确定每个业务承载的PDCP配置信息。CU-CP通过RRC重配消息将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包括与PDCP配置信息相关联的协议栈参数配置信息。
例如,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配置ROHC的业务类型:如语音、低时延业务等小包业务
-配置EHC的业务类型:如低时延业务等小包业务
-同时激活EHC和ROHC的业务类型:如低时延业务等小包业务
-是否触发状态报告信息:如与确认(AM)模式相关的承载和使用场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业务承载需配置确认模式、且用户终端无切换需求的情况下,CU-CP确定在PDCP配置信息中不配置PDCP状态报告。在业务承载需配置确认模式,且用户终端有切换需求的情况下,CU-CP确定在PDCP配置信息中配置PDCP状态报告。在业务承载无需配置确认模式的情况下,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PDCP配置信息中是否配置ROHC模式或EHC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在步骤105,CU-CP将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CU-UP,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处理来自用户终端的PDCP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将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CU-UP包括:CU-CP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RRC重配完成消息后,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相应的第二承载消息。
例如,在第二触发信息为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或邻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的情况下,第二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Bearer Context Setup Request)。在第二触发信息为核心网发送的承载修改请求的情况下,第二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
接下来,CU-CP利用第二承载消息将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对应的CU-UP。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PDCP状态报告激活指示:布尔值,为“true”的时候,CU-UP确定该承载需要为该AM模式的承载配置状态报告,若为”false”或者该信息不配置时,CU-UP确定该承载无需为该AM模式的承载配置状态报告;
-ROHC配置信息:例如包括ROHC类型(双向ROHC还是单向Uplink only RoHC),maxCID,ROHC Profiles和Continue ROHC的ROHC参数;
-EHC配置反馈机制信息:布尔值,为”true”值的时候,表示CU-UP作为解压侧时需要通过PDCP控制PDU反馈压缩反馈结果,作为压缩侧时需要根据解压侧时的反馈确定后续的反馈模式,为“false”时表示CU-UP无需提供反馈包和基于反馈信息进行后续的压缩包的接收和发送;
-EHC配置信息:上行和下行方向中分别包括了max CID、Continue EHC以及对于上下行都有效的Padding Removal。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包括:在指定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假或未配置的情况下,CU-UP不处理用户终端的PDCP状态报告,根据丢弃定时器对PDCP SDU进行丢弃处理,并在根据CU-CP发送的PDCP PDU的确认指示信息确认PDCP SDU传输成功的情况下,从缓存删除PDCP SDU。
此外,在指定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真的情况下,CU-UP根据用户终端的PDCP状态报告和丢弃定时器确定是否丢弃PDCP SDU,并在根据CU-CP发送的PDCP PDU的确认指示信息确认PDCP SDU传输成功的情况下,从缓存删除PDCP SDU。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还包括:在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指示指定承载触发PDCP重建立(PDCP Re-establishment)或PDCP数据恢复信息单元(PDCP Data Recovery IE)的情况下,CU-UP根据PDCP状态报告是否被触发以确定需要重传的PDCP SDU和已正确接收的PDCP SDU,并生成PDCP SDU的接收状态信息,通过与第二承载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承载信息将相应的承载配置和数据前转信息发送给CU-CP。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第三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响应。在第二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的情况下,第三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相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且未配置EHC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或者在指定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且EHC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假的情况下,CU-UP在上行方向上进行压缩处理的过程中,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未压缩数据包的情况下,不通过PDCP控制PDU反馈压缩模式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且未配置EHC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或者在指定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且EHC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假的情况下,CU-UP在下行方向上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连续发送预设数量个非压缩数据包,然后采用压缩模式发送后续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且EHC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真的情况下,CU-UP在上行方向上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非压缩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PDCP控制PDU发送反馈确认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且EHC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真的情况下,CU-UP在下行方向上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发送预定数量个非压缩数据包,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PDCP控制PDU确认信息后,按照EHC配置信息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根据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PDCP数据还包括:在指定承载同时配置了EHC信息和ROHC信息的情况下,CU-UP在上行方向上和下行方向上采用EHC方式对数据包进行压缩。
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站包括存储器21和处理器22。
存储器21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22耦合到存储器21,处理器2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图1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如图2所示,该基站还包括通信接口23,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该装置还包括总线24,处理器22、通信接口23、以及存储器21通过总线2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21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1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21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此外处理器2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公开同时还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面所描述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基站采用CP和UP分离的架构。该实施例描述了CU-UP在初始配置过程中,将其配置能力发送给CU-CP,CU-CP在用户终端承载建立过程,配置业务AM模式采用状态报告的过程。用户终端仅配置了一个默认承载和一个专用的DRB承载,且使用AM模式。该实施例如图3所示。
在步骤301,CU-UP根据网管触发CU-UP发送接口建立请求(gNB-CU-UP E1 SetupRequest)消息确定该CU-UP的第一配置能力信息,其中第一配置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支持ROHC能力:支持双向压缩,以及支持的压缩算法列表
-支持EHC能力:支持的最大的Context ID个数,压缩算法和反馈模式等
在步骤302,CU-UP根据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确定携带第一配置能力信息的承载消息,并将该承载消息通过E1接口发送给CU-CP。
在步骤303,CU-CP收到CU-UP发送的消息后,保存并更新CU-UP所对应的第一配置能力信息。
在步骤304,CU-CP根据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确定用户终端的全部承载进行配置时,根据用户终端的承载信息以及多个CU-UP的第一配置能力,确定CU-UP所承载的用户终端的业务承载的第二承载配置信息。其中第二承载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
-承载标识:PDU Session ID
-承载的QOS配置:当承载标识采用PDU Session ID时包括如TS38.463中定义的QoS Flow Identifier、QoS Flow Level QoS Parameters和QoS Flow MappingIndication
在步骤305,CU-CP根据预配置信息及用户终端仅有两个承载,确定每个承载的PDCP配置信息,并将包括PDCP配置信息在内的协议栈参数配置信息通过RRC重配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由于专用承载需要保证可靠性,因此采用AM模式,并且根据切换记录信息确定该用户终端是一个对切换有需求的终端,因此专用承载采用AM模式且需要配置状态报告。
在步骤306,CU-CP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RRC重配完成消息后,确认配置已经生效后,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向CU-UP发送包含第三配置信息的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BEARER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进行发送消息。第三配置信息包含在PDCP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
-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true”
在步骤307,CU-UP在接收到收到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后,使用第三配置信息用于用户终端中相应承载的PDCP数据传输方式。
在步骤308,专用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true”,CU-UP需要基于来自用户终端状态报告和丢弃定时器(discardTimer)来确认PDCP SDU的丢弃,基于CU-CP发送的PDCPPDU的确认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来确定PDCP SDU传输成功并从缓存删除。
在步骤309,CU-UP在一条配置消息中指示该承载触发PDCP Re-establishment或PDCP Data Recovery IE时,由于同时配置了触发状态报告,则基于状态报告的确认信息确认哪些PDCP SDU需要重传以及哪些PDCP SDU已经正确接收,并生成PDCP SDU接收状态(Receive Status Of PDCP SDU)信息,通过承载上下文建立响应(BEARER CONTEXT SETUPRESPONSE)消息或者承载上下文修改(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通知CU-CP承载配置和数据前转信息。
实施例二:
基站采用CP和UP分离的架构。该实施例描述了CU-UP在初始配置过程中,将其配置能力发送给CU-CP,CU-CP在用户终端承载建立过程,配置业务AM模式无需采用状态报告的过程。其中用户终端仅配置了一个默认承载和一个专用的DRB承载,且该专用采用EHC进行压缩。该实施例如图4所示。
在步骤401,CU-UP根据网管触发CU-UP发送接口建立请求(gNB-CU-UP E1 SetupRequest)消息确定该CU-UP的第一配置能力信息。第一配置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支持ROHC能力:支持双向压缩,以及支持的压缩算法列表
-支持EHC能力:支持的最大的Context ID个数,压缩算法和反馈模式等
在步骤402,CU-UP根据接口建立请求消息,确定携带第一配置能力信息的承载消息,并将该承载消息通过E1接口发送给CU-CP。
在步骤403,CU-CP在收到CU-UP发送的消息后,保存并更新CU-UP所对应的第一配置能力信息。
在步骤404,CU-CP根据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确定用户终端的全部承载进行配置时,根据用户终端的承载信息以及多个CU-UP的第一配置能力,确定CU-UP所承载的用户终端的业务承载的第二承载配置信息。第二承载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信息:
-承载标识:PDU Session ID
-承载的QOS配置:当承载标识采用PDU Session ID时包括如TS38.463中定义的QoS Flow Identifier、QoS Flow Level QoS Parameters和QoS Flow MappingIndication
在步骤405,CU-CP根据预配置信息及用户终端仅有两个承载,确定每个承载的PDCP配置信息,并将包括PDCP配置信息在内的协议栈参数配置信息通过RRC重配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由于专用承载需要是一个要求支持低时延类的业务且对于时延指标要求较高,因此专用承载采用EHC且需要支持反馈模式。
在步骤406,CU-CP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反馈的RRC重配完成消息后,确认配置已经生效后,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向CU-UP发送包含第三配置信息的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发送消息。第三配置信息包含在PDCP配置信息中,包括如下:
-EHC配置反馈机制:为”true”
-EHC配置信息:上和下行方向中分别包括了max CID、Continue EHC以及对于上下行都有效的Padding Removal
在步骤407,CU-UP在收到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消息后,使用第三配置信息用于用户终端中相应承载的PDCP数据传输方式
在步骤408,当CU-UP检查到专用承载配置了EHC信息但EHC配置反馈机制中指示了“true”时,则gNB CU-UP在上行方向上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非压缩包后,通过PDCP控制PDU发送反馈确认信息,在下行方向的数据处理上先发送一个非压缩包后,并在收到终端反馈的PDCP控制PDU确认后,开始按照EHC配置信息发送压缩后的数据包给用户终端。
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案,能够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的方案使得基站控制面实体能够了解基站用户面实体所支持的业务配置能力,从而实现在无需人工参与的情况,可以根据终端的业务需求自动选择合适的基站用户面实体。
2)本公开的方案避免了用户面实体与终端对于状态报告是否触发存在不同的理解,从而减少重传数据的产生,提升了空口的效率
3)本公开的方案支持对于每个承载设置了不同的EHC压缩和反馈模式,满足不同业务对于压缩效率和传输效率的需求。
4)本公开的方案对终端改动较小,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本公开的方案是在现有协议上进行增强,没有引入新的协议过程,实现难度较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由基站执行,包括:
基站集中单元的每个用户面实体根据第一触发信息确定当前业务支持能力;
所述用户面实体将所述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所述基站集中单元的控制面实体;
所述控制面实体在根据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用户终端的至少部分业务承载需要进行配置或更新的情况下,根据各用户面实体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为所述用户终端的每个业务承载选择对应的用户面实体;
所述控制面实体将与所述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将所述业务承载相关联的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面实体,以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处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息包括:
网管发送的用于触发所述用户面实体向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第一接口建立请求的第一触发请求,网管发送的用于触发所述用户面实体向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第一配置更新请求的第二触发请求,或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第二接口建立请求或者第二配置更新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面实体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包括健壮性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或以太网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健壮性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包括支持的上行单向包头压缩或双向压缩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支持的压缩算法列表,所述以太网包头压缩能力支持信息包括支持的上下文标识的最大个数、压缩算法和反馈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将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所述控制面实体包括:
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确定相应的第一承载消息;
所述用户面实体利用所述第一承载消息将所述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发送给所述控制面实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一触发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所述第一接口建立请求;
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二触发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所述第二配置更新请求;
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二接口建立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接口建立响应;
在所述第一触发信息为所述第二配置更新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消息为配置更新请求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用户面实体发送的所述当前业务支持能力后,对所述用户面实体的当前业务支持能力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触发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邻基站发送的与所述用户终端相关联的切换请求,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或承载修改请求,所述控制面实体检测到所述用户终端需要触发重建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面实体将所述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所述控制面实体根据预配置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业务承载信息,确定所述每个业务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
所述控制面实体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将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面配置信息包括与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相关联的协议栈参数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面实体确定所述每个业务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包括:
在所述业务承载需配置确认模式、且所述用户终端无切换需求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面实体确定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中不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
在所述业务承载需配置确认模式,且所述用户终端有切换需求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面实体确定在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中配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
在所述业务承载无需配置确认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信息中是否配置健壮性包头压缩模式或以太网包头压缩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配置健壮性包头压缩的业务类型、配置以太网包头压缩的业务类型、同时激活以太网包头压缩和健壮性包头压缩的业务类型、是否触发状态报告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面实体将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对应的用户面实体包括:
所述控制面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完成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息确定相应的第二承载消息;
所述控制面实体利用所述第二承载消息将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发送所述对应的用户面实体,其中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激活指示、健壮性包头压缩配置信息、以太网包头压缩配置反馈机制信息、以太网包头压缩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触发信息为核心网发送的承载建立请求或邻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
在所述第二触发信息为核心网发送的承载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面实体在接收到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包括:
在指定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假或未配置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不处理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根据丢弃定时器对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进行丢弃处理,并在根据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的确认指示信息确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传输成功的情况下,从缓存删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包括:
在所述指定承载的状态报告激活指示为真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和所述丢弃定时器确定是否丢弃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并在根据所述控制面实体发送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协议数据单元的确认指示信息确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传输成功的情况下,从缓存删除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指示指定承载触发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重建立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恢复信息单元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状态报告是否被触发以确定需要重传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和已正确接收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并生成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服务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信息,通过与所述第二承载信息相对应的第三承载信息将相应的承载配置和数据前转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面实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建立响应;
在所述第二承载信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承载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相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
在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未配置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假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上行方向上进行压缩处理的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未压缩数据包的情况下,不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反馈压缩模式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
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未配置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假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下行方向上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连续发送预设数量个非压缩数据包,然后采用压缩模式发送后续的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
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真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上行方向上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非压缩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发送反馈确认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
在所述指定承载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且以太网包头压缩反馈机制信息指示为真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下行方向上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发送预定数量个非压缩数据包,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确认信息后,按照以太网包头压缩配置信息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用户面实体根据所述第二用户面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应承载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还包括:
在指定承载同时配置了以太网包头压缩信息和健壮性包头压缩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用户面实体在上行方向上和下行方向上采用以太网包头压缩方式对数据包进行压缩。
23.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
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84775.6A 2020-06-01 2020-06-01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Pending CN113766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4775.6A CN113766461A (zh) 2020-06-01 2020-06-01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US17/923,990 US20230180027A1 (en) 2020-06-01 2021-04-22 User plan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PCT/CN2021/088818 WO2021244176A1 (zh) 2020-06-01 2021-04-22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4775.6A CN113766461A (zh) 2020-06-01 2020-06-01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461A true CN113766461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2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4775.6A Pending CN113766461A (zh) 2020-06-01 2020-06-01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0027A1 (zh)
CN (1) CN113766461A (zh)
WO (1) WO202124417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5708A (zh) * 2022-05-11 2022-06-10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终端均衡接入集中单元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5955670A (zh) * 2022-12-19 2023-04-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的工作频段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79019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低时延业务的用户面配置方法、系统、基站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531B (zh) * 2023-02-03 2023-05-12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部署于Linux物理机的基站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88A (zh) * 2015-03-05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切换程序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04399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重配置数据承载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222899A (zh) * 2016-03-21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面服务网关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7950071A (zh) * 2015-08-27 2018-04-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te‑wlan聚合的动态pdcp状态报告轮询的方法
CN108616910A (zh) * 2017-01-16 2018-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体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cu-u
CN108616995A (zh) * 2016-12-30 2018-10-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业务适配方法、设备、终端、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863222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连接中的头压缩方法、解头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09315001A (zh) * 2016-06-30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9691155A (zh) * 2016-08-09 2019-04-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5042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81535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059B (zh) * 2014-03-21 2019-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指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88A (zh) * 2015-03-05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切换程序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04399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重配置数据承载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950071A (zh) * 2015-08-27 2018-04-2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lte‑wlan聚合的动态pdcp状态报告轮询的方法
CN107222899A (zh) * 2016-03-21 2017-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面服务网关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315001A (zh) * 2016-06-30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9691155A (zh) * 2016-08-09 2019-04-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用户平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16995A (zh) * 2016-12-30 2018-10-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业务适配方法、设备、终端、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8616910A (zh) * 2017-01-16 2018-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体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cu-u
CN10863222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连接中的头压缩方法、解头压缩方法及装置
CN110035042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81535A (zh) * 2018-04-12 2019-10-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019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低时延业务的用户面配置方法、系统、基站及介质
CN114615708A (zh) * 2022-05-11 2022-06-10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终端均衡接入集中单元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15708B (zh) * 2022-05-11 2022-08-19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终端均衡接入集中单元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5955670A (zh) * 2022-12-19 2023-04-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的工作频段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955670B (zh) * 2022-12-19 2024-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的工作频段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80027A1 (en) 2023-06-08
WO2021244176A1 (zh) 2021-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347B2 (en) Switching between packet duplication operating modes
RU2738890C1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повторного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pdcp-объекта, ассоциированного с umrlc-объектом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того
CN111989981B (zh) 在cp-up分离中保持连接时丢弃缓冲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6696580B2 (ja) 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制御プレーンおよびユーザプレーンの選択
US202002213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766461A (zh)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EP304884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KR10145599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생성 방법
WO2014110810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80111409A (ko) Tcp/ip를 고려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CN110636562A (zh)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US11570846B2 (en) Discard timer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072253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767778A (zh) 第一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WO2020063504A1 (zh) 用于无线回传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88472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731560A (zh)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在daps移交期间驱动pdcp实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4815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2304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TWI807527B (zh) 降低多分支傳輸中封包延遲的方法和裝置
CN110708720B (zh) 切换方法、分布单元、终端、集中单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219094B (zh) 基站切换及实例分配方法、rlc协议实现设备、基站及终端
WO202120886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230140866A1 (en) Wireless data link layer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WO202214119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liver reliable multicast services via pdcp re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