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5678B -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5678B
CN113765678B CN202010501317.9A CN202010501317A CN113765678B CN 113765678 B CN113765678 B CN 113765678B CN 202010501317 A CN202010501317 A CN 202010501317A CN 113765678 B CN113765678 B CN 113765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ternating current
current signal
power supply
sig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13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5678A (zh
Inventor
卢清
要长鑫
顾超
项建
付世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13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5678B/zh
Priority to EP21818264.0A priority patent/EP417523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5203 priority patent/WO20212443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5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5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5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5678B/zh
Priority to US18/074,869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418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8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between a central unit and a single remote unit by means of an optical fibre
    • H04B10/25759Details of the reception of RF signal or the optical conversion before the optical fib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power
    • H04B10/808Electrical power feeding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光纤和供电线缆,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第一设备用于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第二设备用于根据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其中,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本申请可以解决目前通信系统中设备的功能较单一的问题,丰富了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功能,本申请用于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等),通信系统中的设备间能够传输通信数据。
通信系统中的多个设备通常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其中,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光纤和供电线缆,通信系统中的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供电线缆传输用于供电的直流信号,以及通过光纤传输用于通信的数据信号。
但是,目前通信系统中设备的功能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可以解决目前通信系统中设备的功能较单一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光纤和供电线缆,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所述第一设备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以指示第二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的切换。所以,丰富了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功能。并且,供电线缆上原本传输有直流电,该第一交流信号可以与该直流电叠加在供电线缆上并传输至第二设备,由于第一交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第一交流信号与直流电在供电线缆上同时传输时互不影响,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第一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可以看出,第二设备还能够将自己的当前运行状态通过第二交流信号反馈给第一设备。其中,该第二交流信号也可以与该直流电叠加在供电线缆上并传输至第一设备,并且由于该第二交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第二交流信号并不会影响供电线缆上直流电的传输,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第二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第一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交流信号后,可以根据该第二交流信号指示的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判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在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上述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切换运行状态的第一交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判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依据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当然,该依据也可以并不限于此。可选地,该依据可以包括:功率下调条件和功率上调条件的满足情况,在功率下调条件和功率上调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满足时,第一设备均可以确定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所述功率下调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设备的工作电流小于第二阈值;所述功率上调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数据的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设备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在功率下调条件满足时,所述第二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降低;在功率上调条件满足时,所述第二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增高。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可以看出,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可以是第二设备自发的操作,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的指示下的操作。当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是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的指示下的操作时,第一设备还用于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该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第二设备用于根据该第三交流信号生成上述第二交流信号,之后再将该第二交流信号通过供电线缆传输至第一设备。其中,第三交流信号也可以与上述直流电叠加在供电线缆上并传输至第二设备,并且,由于该第三交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第三交流信号并不会影响供电线缆上直流电的传输,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第三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供电线缆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以及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看出,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调整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的供电情况,实现运行状态的切换。
可选地,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光口。需要说明的是,光口与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连接,用于通过光纤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信号,以及向光纤发送待发送至第一设备的数据信号。在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光口时,若电源管理电路禁止向光口供电,则第二设备的光口无法工作,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无法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此时,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传输直流电和第一交流信号。第二设备中的电源管理电路在接收到该第一交流信号后,若根据第一交流信号向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则光口能够开始工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能够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之间通过供电线缆传输的交流信号(如上述第一交流信号、第二交流信号和第三交流信号)可以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例如,这些交流信号均可以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如满足RS-485、RS-422、RS-232等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又例如,这些交流信号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当需要多种交流信号时,为了区别不同的交流信号(如为了使第二交流信号区别于第一交流信号),这些交流信号的波形不同,例如分别为方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交流信号的波形不同也可以是该多个交流信号的频率、振幅、周期等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不同。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这些交流信号可以与第二设备中的寄存器相关。
一方面,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指令寄存器;所述指令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指令寄存器在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请求向所述指令寄存器写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状态切换指令;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在所述指令寄存器中写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并执行写入所述指令寄存器的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以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状态寄存器;所述状态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状态寄存器在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并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相连接的管理器和第一电平调节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电平调节器、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和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均与所述供电线缆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管理器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用于调高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发送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用于恢复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并向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发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以及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第二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用于调高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发送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用于恢复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并向所述管理器发送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光口和电口,所述光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连接,所述电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连接,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所述光纤和所述供电线缆,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所述通信设备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交流信号;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另一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均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和另一设备之间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这些交流信号可以与该另一设备中的寄存器相关。
一方面,所述另一设备还包括:指令寄存器;所述指令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指令寄存器在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请求向所述指令寄存器写入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状态切换指令。
另一方面,所述另一设备还包括:状态寄存器;所述状态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状态寄存器在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另一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波形互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相连接的管理器和第一电平调节器;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与所述供电线缆连接;所述管理器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用于调高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并恢复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以及向所述管理器发送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在功率下调条件满足时,所述另一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降低;在功率上调条件满足时,所述另一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增高;所述功率下调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另一设备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另一设备的工作电流小于第二阈值;所述功率上调条件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另一设备的数据的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另一设备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光口和电口,所述光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连接,所述电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连接,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所述光纤和所述供电线缆,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所述通信设备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流信号;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三交流信号;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供电线缆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以及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所述光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均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
可选地,在另一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这些交流信号可以与通信设备中的寄存器相关。
一方面,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指令寄存器;所述指令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指令寄存器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请求向所述指令寄存器写入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状态切换指令;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在所述指令寄存器中写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并执行写入所述指令寄存器的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以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
另一方面,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状态寄存器;所述状态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状态寄存器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通信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并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波形互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二电平调节器、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均与所述供电线缆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用于恢复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并向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发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以及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用于调高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发送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在功率下调条件满足时,所述通信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降低;在功率上调条件满足时,所述通信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增高;所述功率下调条件包括:所述另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通信设备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通信设备的工作电流小于第二阈值;所述功率上调条件包括:所述另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通信设备的数据的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通信设备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交流信号;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另一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均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用于通信设备,在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另一设备之间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这些交流信号可以与另一设备中的寄存器相关。
一方面,所述另一设备还包括:指令寄存器;所述指令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指令寄存器在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请求向所述指令寄存器写入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状态切换指令。
另一方面,所述另一设备还包括:状态寄存器;所述状态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状态寄存器在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另一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波形互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相连接的管理器和第一电平调节器;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与所述供电线缆连接;所述管理器用于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用于调高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并恢复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以及向所述管理器发送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在功率下调条件满足时,所述另一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降低;在功率上调条件满足时,所述另一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增高;所述功率下调条件包括:所述通信设备待发送至所述另一设备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另一设备的工作电流小于第二阈值;所述功率上调条件包括:所述通信设备待发送至所述另一设备的数据的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另一设备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流信号;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用于通信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三交流信号;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供电线缆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以及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所述光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均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
可选地,在另一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这些交流信号可以与通信设备中的寄存器相关。
一方面,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指令寄存器;所述指令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指令寄存器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请求向所述指令寄存器写入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状态切换指令;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在所述指令寄存器中写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并执行写入所述指令寄存器的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以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
另一方面,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状态寄存器;所述状态寄存器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相连接,且所述状态寄存器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状态寄存器用于存储所述通信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请求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读取所述状态寄存器上存储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并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波形互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第二电平调节器、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均与所述供电线缆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用于恢复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并向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发送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以及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第二电平调节器用于调高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一电平调节器发送电平调高后的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可选地,在功率下调条件满足时,所述通信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降低;在功率上调条件满足时,所述通信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增高;所述功率下调条件包括:所述另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通信设备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通信设备的工作电流小于第二阈值;所述功率上调条件包括:所述另一设备待发送至所述通信设备的数据的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通信设备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中相应描述中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原理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
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可以是任意的通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也可以是相同类型的通信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1,连接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的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光纤和供电线缆,其中,光纤和供电线缆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供电线缆可以是任一种能够供电的线缆,如铜缆(其中有两根或更多铜线)、双绞线(包括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等。供电线缆可以包括两条通路(图1中未示出),分别为第一通路以及该第一通路的回路,其中第一通路与其回路的压差可以为任意压差,如48伏。图1中以光纤和供电线缆相互分离为例,可选地,该光纤和供电线缆也可以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线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光电复合线缆能够支持信号在较长传输距离下实现较高速率的传输。比如,光电复合线缆能够支持信号200米以上的传输距离;光电复合线缆能够支持的数据信号的传输速率大于10Gbps(Gbps表示每秒1000兆),如该数据信号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25Gbps或100Gbps。
在该通信系统中,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之间可以通过光纤传输数据信号,实现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的通信;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第一设备01可以通过该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传输直流电,以向第二设备02供电。此时,第一设备01作为供电设备(PSE),第二设备02作为被供电设备(PD),供电设备与被供电设备通过该光电复合线缆同时进行数据信号和直流电的传输。
但是,目前通信系统中设备(如上述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的功能仍然较为单一。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赋予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新增的功能,丰富了通信系统中设备的功能。
示例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01用于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02发送第一交流信号,该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第二设备02用于根据该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线缆上原本传输有直流电,该第一交流信号可以与该直流电叠加在供电线缆上并传输至第二设备02。并且,由于第一交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第一交流信号与直流电在供电线缆上同时传输时互不影响,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第一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以指示第二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的切换。所以,丰富了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功能。
示例地,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第二设备02包括:电源管理电路021和多个用电器件,该多个用电器件可以包括:图2中的光口022、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023、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
请参考图2,电源管理电路021与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连接,比如,该第二设备02还可以包括电口026,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通过该电口026与供电线缆连接。电源管理电路021还与该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如图2所示,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可以包括:光口022、CPU 023、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
电源管理电路021在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前后可以持续处于上电状态。电源管理电路021用于:接收供电线缆上传输的直流电和第一交流信号,并根据该第一交流信号,向其连接的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第二设备02的运行状态。可以看出,第二设备02可以通过调整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的供电情况,实现运行状态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光口022、CPU 023、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为例,当然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也可以与这些用电器件不同。比如,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也可以仅包括光口022、CPU 023、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中的一部分用电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光口022与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连接,用于通过光纤接收第一设备01发送的数据信号,以及向光纤发送待发送至第一设备01的数据信号。在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光口022时,若电源管理电路021禁止向光口022供电,则第二设备02的光口022无法工作,该第一设备01与第二设备02无法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此时,第一设备01还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02传输直流电和第一交流信号。第二设备02中的电源管理电路021在接收到该第一交流信号后,若根据第一交流信号向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则光口022能够开始工作,第一设备01与第二设备02能够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可选地,在电源管理电路021向第二设备02的CPU 023禁止供电之前,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先向CPU 023发送睡眠指令,以便于CPU 023能够在被禁止供电之前,提前将一些运行数据进行保存。在电源管理电路021向第二设备02的CPU 023供电之后,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向CPU 023发送唤醒指令,以便于CPU 023能够在被供电之后,立即读取之前保存的一些运行数据,以便于CPU 023在被供电之后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根据其功能进一步划分为串连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图2中未示出),其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均通过电口026与供电线缆连接,第二电路与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第一电路用于接收供电线缆上传输的第一交流信号,第二电路用于接收供电线缆上传输的直流电。第一电路还用于根据该第一交流信号,控制第二电路向其连接的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第二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的情况下,第一电路还可以与第二设备中的CPU连接,上述唤醒指令和睡眠指令均可以由第一电路发送至CPU。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光口022、CPU 023、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可以依次串连。第二设备02的CPU 023用于处理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以及生成需要发送至该外部设备的信号。
示例地,该外部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第一设备01,第一设备01需要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数据信号可以依次通过光纤和光口022传输至第二设备02的CPU 023;第二设备02的CPU023可以将需要发送至第一设备01的数据信号依次通过光口022和光纤传输至第一设备。其中,光口022用于对来自将来自光纤的数据信号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转换为电信号的数据信号传输至CPU 023,光口022还用于将来自CPU 023的数据信号由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转换为电信号的该数据信号传输至光纤。
又示例地,上述外部设备还可以包括除第一设备01之外的其他设备(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第二设备02的CPU 023需要发送至该其他设备的信号可以依次通过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传输至该其他设备。该其他设备还可以将需要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信号依次通过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WLAN模组024传输至该第二设备02的CPU023。其中,该WLAN模组024用于将来自CPU 023的信号转换为符合WLAN协议的无线信号,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用于将来自WLAN模组024的无线信号转换为便于通过天线传输的天线信号。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还用于通过天线接收该其他设备发送的天线信号,并将该天线信号转换为符合WLAN协议的无线信号,以及将该无线信号传输至WLAN模组024;WLAN模组024还用于将来自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的无线信号转换为CPU 023能够识别的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CPU 023。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以第二设备02中的多个用电器件包括:光口022、CPU023、WLAN模组024、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025为例。当然,该多个用电器件也可以并不局限于这些器件,第二设备02的结构也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出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02可以根据第一设备01发送的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可选地,该第二设备02还可以用于:通过上述供电线缆向第一设备01发送第二交流信号,该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设备02的当前运行状态。可以看出,第二设备02还能够将自己的当前运行状态通过第二交流信号反馈给第一设备。其中,该第二交流信号也可以与该直流电叠加在供电线缆上并传输至第一设备01,并且由于该第二交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第二交流信号并不会影响供电线缆上直流电的传输,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第二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
在第二设备02能够通过第二交流信号向第一设备01反馈当前运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设备01还用于根据该第二设备02的当前运行状态生成上述第一交流信号。示例地,第一设备01在接收到该第二交流信号后,可以根据该第二交流信号指示的第二设备02的当前运行状态,判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在需要控制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时,第一设备01可以通过上述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02发送用于指示切换运行状态的第一交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01判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的依据可以包括:第二设备02的当前运行状态,当然,该依据也可以并不限于此。示例地,该依据可以包括:功率下调条件和功率上调条件的满足情况,在功率下调条件和功率上调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满足时,第一设备01均可以确定需要控制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其中,该功率下调条件包括:第一设备01待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设备02的工作电流小于第二阈值;功率上调条件包括:第一设备01待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数据的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设备02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在功率下调条件满足时,第二设备02在根据上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降低;在功率上调条件满足时,第二设备02在根据上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后功率增高。可选地,第一设备01待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数据的量可以通过第一设备01中先进先出(First InputFirst Output,FIFO)容器的容量来体现,当第一设备01中FIFO容器的容量小于容量阈值时,表明第一设备01待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能够控制第二设备在多种(至少两种)运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该多种运行状态下第二设备的功率不同,第二设备的功耗不同。比如,当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之间无数据业务时(比如第一设备01待发送至第二设备02的数据的量小于第一阈值,且第二设备02的上行业务处于空闲状态),第一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设备禁止向光口供电,以降低第二设备02的功耗。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无数据业务,且第二设备02的下行业务也处于空闲状态时,第一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设备禁止向CPU、WLAN模组、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供电,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设备的功耗。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有数据业务时,第一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设备向光口和CPU供电。在第二设备的下行业务处于运行状态时,第一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设备向CPU、WLAN模组、射频功放与接收前端供电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设备确定当前需要降低第二设备的功耗时,若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为其多种运行状态中功耗最低的运行状态,则此时第一设备可以无需控制第二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的切换。
可选地,第二设备02向第一设备01发送第二交流信号可以是第二设备02自发的操作,也可以是第二设备02在第一设备01的指示下的操作。当第二设备02向第一设备01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是第二设备02在第一设备01的指示下的操作时,第一设备01还用于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02发送第三交流信号,该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第二设备02的当前运行状态;第二设备02用于根据该第三交流信号生成上述第二交流信号,之后再将该第二交流信号通过供电线缆传输至第一设备01。其中,第三交流信号也可以与上述直流电叠加在供电线缆上并传输至第二设备02,并且,由于该第三交流信号为交流信号,第三交流信号并不会影响供电线缆上直流电的传输,因此,能够同时实现第三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
可选地,第一设备01可以多次向第二设备02发送上述第三交流信号(如周期性地向第二设备02发送第三交流信号);第二设备02在每次接收到第三交流信号后,均可以向第一设备01反馈第二交流信号;第一设备01可以根据第二设备02最近至少一次反馈的第二交流信号,判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
以下将对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如何向对方发送交流信号(如上述第一交流信号、第二交流信号和第三交流信号)的过程进行讲解。
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设备01包括:相连接的管理器011和第一电平调节器012,第二设备02还包括:第二电平调节器027。该第一电平调节器012和第二电平调节器027均与供电线缆连接,第二电平调节器027与第二设备02中的电源管理电路021连接。比如,第一设备01也可以还包括电口013,第一电平调节器012通过第一设备01中的电口013连接至供电线缆,第二电平调节器027串连在电口026和电源管理电路021之间的通路上,第二电平调节器027通过第二设备02中的电口026连接至供电线缆。
第一设备01中的管理器011用于生成需要发送至第二设备的交流信号(如上述第一交流信号和第三交流信号,并将生成的交流信号(如第一交流信号和第三交流信号)发送至第一电平调节器012。第一电平调节器012用于调高管理器011生成的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02中的第二电平调节器027发送电平调高后的该交流信号。
第二设备02中的第二电平调节器027用于恢复来自第一设备的交流信号(如第一交流信号和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平(如将交流信号的电平调低至调高前的状态),并向电源管理电路021发送电平恢复后的该交流信号。第二电平调节器027还用于向电源管理电路021发送供电线缆上传输的直流电。电源管理电路021不仅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交流信号,向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第二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源管理电路021还可以用于生成第二交流信号(比如根据接收到的第三交流信号生成该第二交流信号)。电源管理电路021还用于将生成的第二交流信号发送至第二电平调节器027,第二电平调节器027用于调高电源管理电路021生成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并通过供电线缆(如依次通过电口026、供电线缆和电口013)向第一设备01中的第一电平调节器012发送电平调高后的第二交流信号。第一设备01中的第一电平调节器021用于恢复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比如将第二交流信号的电平调低至调高前的状态),并向管理器011发送电平恢复后的第二交流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设备01还可以包括供电器014,该供电器014通过上述电口013连接至供电线缆,该供电器014用于通过电口013向供电线缆上传输用于向第二设备02供电的直流电。该第一设备01还可以包括CPU 015和光口016,CPU 015与供电器014、上述管理器011以及光口016均连接,光口016连接至光纤。类似第二设备02中的CPU 023,该第一设备01中的CPU 015也可以用于处理外部设备发送的信号,以及生成需要发送至该外部设备的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01中的管理器011与CPU 015相互独立,且第二设备02中的电源管理电路021与CPU 023相互独立为例。可选地,该管理器011也可以至少部分集成在CPU 015中,电源管理电路021也可以至少部分集成在CPU 023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当电源管理电路021集成在CPU 023中时,在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前后,CPU 023中用于实现电源管理电路021的功能的模块可以持续处于上电状态,CPU 023中除该模块之外的模块可以处于上电状态或下电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之间通过供电线缆传输的交流信号(如上述第一交流信号、第二交流信号和第三交流信号)可以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例如,这些交流信号均可以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如满足RS-485、RS-422、RS-232等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又例如,这些交流信号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当需要多种交流信号时,为了区别不同的交流信号(如为了使第二交流信号区别于第一交流信号),这些交流信号的波形不同,例如分别为方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交流信号的波形不同也可以是该多个交流信号的频率、振幅、周期等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不同。
可选地,当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之间通过供电线缆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上述第一交流信号不仅用于指示第二设备02切换运行状态,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设备02需要切换至的目标运行状态。此时,该第一交流信号需要携带该目标运行状态的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01和第二设备02之间传输的交流信号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时,这些交流信号可以与第二设备02中的寄存器相关。
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二设备02中的寄存器可以包括:指令寄存器028,该指令寄存器028与电源管理电路021连接,且指令寄存器028在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均持续处于上电状态。第一设备01发送给第二设备02的第一交流信号可以用于请求向该指令寄存器028中写入状态切换指令,该状态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可选地,该状态切换指令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设备02需要切换至的目标运行状态。电源管理电路021用于根据该第一交流信号在指令寄存器中写入该状态切换指令,并执行写入指令寄存器028的该状态切换指令,以向上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供电,以实现第二设备02运行状态的切换。
示例地,指令寄存器028可以包括:与第二设备中的多个用电器件一一对应的多组器件比特位,每组器件比特位用于存储对应的用电器件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包括:供电指令和禁止供电指令。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根据每个器件比特位中存储的控制指令,对该器件比特位对应的用电器件进行供电或禁止供电。如当某一器件比特位中的控制指令为供电指令时,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根据该供电指令,对该器件比特位对应的用电器件进行供电。当某一器件比特位中的控制指令为禁止供电指令时,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根据该禁止供电指令,禁止对该器件比特位对应的用电器件进行供电。
如表1所示,指令寄存器028可以共包括:8个器件比特位(Bit0~Bit7),假设第二设备中的多个用电器件包括:功率放大器、射频收发器和物理层芯片(该示例与图2示出的第二设备中的用电器件不同)。此时,这8个器件比特位中的多组器件比特位包括:功率放大器对应的第一组器件比特位(包括:8个器件比特位中的第1个器件比特位Bit0),射频收发器对应的第二组器件比特位(包括:8个器件比特位中的第2个器件比特位Bit1),以及物理层芯片对应的第三组器件比特位(包括:8个器件比特位中的第3个器件比特位Bit2)。这8个器件比特位还可以包括除该多组器件比特位之外的器件比特位Bit3~Bit7,这些器件比特位可以为预留位。每个器件比特位可以通过状态值记录对应的用电器件的控制指令。比如,表1中当器件比特位的状态值为1时,该器件比特位用于记录对应的用电器件的供电指令,当器件比特位的状态值为0时,该器件比特位用于记录对应的用电器件的禁止供电指令。可选地,该状态值可以是2进制、8进制或16进制的数值,每个器件比特位默认的状态值可以是0也可以是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表1
Figure BDA0002524917870000131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二设备02中的寄存器还可以包括:状态寄存器029;状态寄存器029与电源管理电路021相连接,且状态寄存器029在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状态寄存器029用于存储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第一设备01发送的上述第三交流信号可以用于请求读取状态寄存器029上存储的当前运行状态。电源管理电路021可以用于根据该第三交流信号读取状态寄存器029上存储的当前运行状态,并根据该当前运行状态生成上述第二交流信号。
如表2所示,状态寄存器029可以共包括:8个状态比特位(Bit0~Bit7),这8个状态比特位可以包括:与第二设备的至少一个运行参数一一对应的至少一组状态比特位,每组状态比特位用于记录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值,该至少一个运行参数的值用于体现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如表2所示,该多组状态比特位包括:运行模式对应的第一组状态比特位(包括:8个状态比特位中的第1个状态比特位Bit0至第3个状态比特位Bit3);下行业务状态对应的第二组状态比特位(包括:8个状态比特位中的第4个状态比特位Bit4),以及上行业务状态对应的第三组状态比特位(包括:8个状态比特位中的第5个状态比特位Bit5)。这8个状态比特位还可以包括除该多组状态比特位之外的状态比特位Bit6~Bit7,这些状态比特位可以为预留位。每个状态比特位可以通过状态值记录对应的运行参数的值。比如,表2中当第一组状态比特位Bit0~Bit3的状态值为0000时,该第一组状态比特位用于记录第二设备的运行模式为模式1,当第二组状态比特位Bit4的状态值为0时,该第二组状态比特位用于记录第二设备的下行业务状态为运行。可选地,该状态值可以是2进制、8进制或16进制的数值,每个状态比特位默认的状态值可以是0也可以是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表2
Figure BDA000252491787000014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指令寄存器028和状态寄存器029均位于电源管理电路021之外为例,可选地,上述指令寄存器028和状态寄存器029均可以集成在电源管理电路021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表1和表2所示的示例为例,对指令寄存器028和状态寄存器029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讲解,可选地,指令寄存器028和状态寄存器029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与表1和表2所示的示例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第一设备作为供电设备,第二设备作为被供电设备,第一设备能够控制第二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的切换,以调整第二设备的功率,从而实现对第二设备的功耗的调整。第二设备在切换运行状态的过程中,第二设备中的电源管理电路可以向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供电,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可以包括上行器件和/或下行器件。其中,上行器件用于传输或处理上行信号,上行信号也即是第二设备需要传输至第一设备的信号;下行器件用于传输或处理下行信号,下行信号也即是第二设备需要传输至除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的信号。在该至少部分既包括上行器件又包括下行器件时,电源管理电路禁止向该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能够使第二设备的功耗大幅度的降低。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能够在切换运行状态的过程中,禁止向整个CPU供电,使得第二设备的功耗并不包含CPU运行的功耗,进一步降低了第二设备的功耗。
相关技术中,被供电设备能够自行控制其下行器件的运行和关闭,以实现自身运行状态的调整,改变自身的功耗。但是,无论被供电设备的下行器件是运行还是关闭,该被供电设备中的上行器件均处于运行状态,导致被供电设备的功耗仍然较高。并且,被供电设备中的CPU始终需要保持运行状态,导致被供电设备的功耗至少包含CPU运行的功耗。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被供电设备能够降低的功耗远远大于相关技术中被供电设备能够降低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第一设备及其连接的一个第二设备为例,该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可以不限于一个,每个第一设备连接的第二设备的个数也不限于一个。当第一设备连接有多个第二设备时,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01与每个第二设备02均通过一条光电复合线缆(包括供电线缆和光纤)连接,每个第二设备02所连接的光纤均连接至第一设备01的光口(图3中未示出),每个第二设备02所连接的供电线缆均连接至第一设备01的电口(图3中未示出)。第一设备01在向外发出的交流信号(如上述第一交流信号或第三交流信号)前,可以先向其连接的所有第二设备02均发送通知信号,该通知信号用于指示待发送的交流信号用于发送至的某一第二设备02(比如该通知信号携带有该第二设备02的地址)。该第二设备02在接收到该通知信号后,可以向第一设备01发送响应信号,以便于第一设备01根据该响应信号向外发送上述交流信号。此时,虽然各个第二设备02均能够接收到该交流信号,但只有发送响应信号的第二设备02会对该交流信号进行识别以及响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控制方法。
示例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如图4所示,该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401、第一设备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第一设备可以一次或多次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以一次或多次查询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该第三交流信号的解释请参考通信系统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本申请实施了在此不做赘述。
S402、第二设备根据第三交流信号生成第二交流信号,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第二设备在每次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交流信号后,均可以根据该第三交流信号生成用于指示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的第二交流信号。该第二交流信号的解释请参考通信系统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本申请实施了在此不做赘述。
S403、第二设备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
第二设备在每次生成第二交流信号后,均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二交流信号。当第一设备在S401中多次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时,第二设备在S402中会多次生成第二交流信号,并在S403中会多次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
S404、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交流信号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生成第一交流信号,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设备一次或多次发送的第二交流信号所指示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比如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将当前运行状态切换至功耗更低或者更高的运行状态。在确定需要控制第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时,该第一设备可以生成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第一交流信号。第一设备如何确定是否需要控制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的过程,以及第一交流信号的解释,均可以参考上述通信系统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本申请实施了在此不做赘述。
S405、第一设备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
第一设备在生成第一交流信号后,便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该第一交流信号,以指示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S406、第二设备根据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
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切换运行状态的第一交流信号后,便可以根据该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第二设备如何根据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通信系统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本申请实施了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S401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三交流信号,S403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交流信号,以及S405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流信号,均可以通过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传输。并且,由于这些交流信号与供电线缆上传输的直流电并不会互相干扰,因此,能够同时实现这些交流信号和直流电的有效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供电线缆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以指示第二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的切换。所以,丰富了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中操作的先后顺序能够进行适当调整,操作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比如,上述S401和S402可以不执行,S403和S404也可以不执行。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至少一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能够与相应的通信系统实施例相互参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构成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的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设备中结构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结构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Claims (17)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光纤和供电线缆,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光口和电口,所述光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连接,所述电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连接,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所述光纤和所述供电线缆,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所述通信设备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另一设备发送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
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运行状态生成所述第一交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另一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均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波形互不相同。
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光口和电口,所述光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光纤连接,所述电口用于和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连接,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包括所述光纤和所述供电线缆,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所述通信设备用于:
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交流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供电线缆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第二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用于:
通过所述供电线缆接收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第三交流信号,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用于查询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当前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生成所述第二交流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均为满足串行物理接口标准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信号、所述第二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波形互不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和多个用电器件;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与所述供电线缆以及所述多个用电器件中的至少部分用电器件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在所述通信设备切换运行状态前后持续处于上电状态;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供电线缆上传输的所述直流电以及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或者禁止向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供电,以切换所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用电器件包括所述光口。
16.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向另一设备发送交流信号,所述交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另一设备切换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17.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光电复合线缆中的供电线缆接收另一设备发送的交流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交流信号,切换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光电复合线缆还包括:光纤,所述光纤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所述供电线缆用于传输直流电。
CN202010501317.9A 2020-06-04 2020-06-04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Active CN113765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1317.9A CN113765678B (zh) 2020-06-04 2020-06-04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EP21818264.0A EP4175234A4 (en) 2020-06-04 2021-05-21 DEVICE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PCT/CN2021/095203 WO2021244329A1 (zh) 2020-06-04 2021-05-21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US18/074,869 US20230134181A1 (en) 2020-06-04 2022-12-05 Device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1317.9A CN113765678B (zh) 2020-06-04 2020-06-04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5678A CN113765678A (zh) 2021-12-07
CN113765678B true CN113765678B (zh) 2022-06-28

Family

ID=7878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1317.9A Active CN113765678B (zh) 2020-06-04 2020-06-04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4181A1 (zh)
EP (1) EP4175234A4 (zh)
CN (1) CN113765678B (zh)
WO (1) WO2021244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5477A (zh) * 2022-01-06 2023-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CN117914355A (zh) * 2022-10-12 2024-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3730A (ja) * 2012-02-03 2012-05-31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伝送モジュール
EP2637315A2 (de) * 2012-03-05 2013-09-11 Kabel BW GmbH Netzabschnitt eines Datenkommunikations- oder/und Übertragungsnetzwerks mit aufladbaren Energiespeicheranordnungen aufweisenden Netzstationen
CN204349576U (zh) * 2015-01-29 2015-05-20 李新领 一种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用交直流电无缝切换装置
CN104810102A (zh) * 2014-01-23 2015-07-29 广东夏野日用电器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线缆
CN105656018A (zh) * 2016-01-22 2016-06-08 济南爱默生电源有限公司 应用于高速公路直流远供电源交流局端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9428329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供电系统
CN109599950A (zh) * 2019-01-03 2019-04-09 安徽省禹坤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h的变电站电力调度数据网设备电源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9195B2 (ja) * 2003-11-14 2010-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
US7439633B2 (en) * 2005-05-17 2008-10-21 Daka Research Inc. (Br. Virg. Isl Corp.) Offshore Incorporations Centre Power supply
CN102866761A (zh) * 2012-08-22 2013-01-09 南京神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双绞线集中供电的智能计算机系统
US20140258742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Ching-Yun CHIEN Hybrid fiber optic and power over ethernet
CN204836199U (zh) * 2015-07-29 2015-12-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oe供电模块及设置有poe供电模块的线缆
CN205408023U (zh) * 2015-12-23 2016-07-27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水下光纤数传系统
CN109428396B (zh) * 2017-08-22 2021-01-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系统及信号传输方法
WO2019173094A1 (en) * 2018-03-08 2019-09-12 Radius Universal Llc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and power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3730A (ja) * 2012-02-03 2012-05-31 Hitachi Cable Ltd 光電気複合伝送モジュール
EP2637315A2 (de) * 2012-03-05 2013-09-11 Kabel BW GmbH Netzabschnitt eines Datenkommunikations- oder/und Übertragungsnetzwerks mit aufladbaren Energiespeicheranordnungen aufweisenden Netzstationen
CN104810102A (zh) * 2014-01-23 2015-07-29 广东夏野日用电器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线缆
CN204349576U (zh) * 2015-01-29 2015-05-20 李新领 一种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用交直流电无缝切换装置
CN105656018A (zh) * 2016-01-22 2016-06-08 济南爱默生电源有限公司 应用于高速公路直流远供电源交流局端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9428329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供电系统
CN109599950A (zh) * 2019-01-03 2019-04-09 安徽省禹坤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h的变电站电力调度数据网设备电源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5234A4 (en) 2023-11-29
EP4175234A1 (en) 2023-05-03
CN113765678A (zh) 2021-12-07
WO2021244329A1 (zh) 2021-12-09
US20230134181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5678B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US8082453B2 (en) Power sharing between midspan and endspan for higher power PoE
CN101060412B (zh) 以太网电源系统、主控模块及以太网电源供电方法
US8793511B1 (en) Power management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PoE) system based 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rate
US7145439B2 (en) Powered device interface circuit
US20060163949A1 (en) Multi-pair aggregate power distribution
EP3054623B1 (en) Opto-electric hybrid access device initi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9014178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limiting quantity of data transmitted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135082A (zh) 一种利用两个供电端设备共同供电的系统及方法
US8155532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program for the apparatus is recorded
US11429551B2 (en) Board of optical line terminal and optical line terminal
CN204291007U (zh) 一种电力系统以太网供电装置
CN213906694U (zh) 总线通信电路及装置
CN116488729A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211630472U (zh) 一种智慧路灯监控器的电源电路
US20070003053A1 (en) System and device for the remote powering of a data-processing device
JP3616559B2 (ja) 通信装置
CN104410506A (zh) 一种电力系统以太网供电装置及方法
CN215818456U (zh) 一种智能光网络单元设备
CN104811316A (zh) 一种宽带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19627727U (zh) 一种支持PoE输出的光电转换器
CN115882699B (zh) 一种使用光纤环形通信实现均流的方法
CN210780766U (zh) 一种带复位功能的rs485全双工通信电路
CN219536081U (zh) 一种具有供电功能的光纤收发器
WO20130202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