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4252A -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4252A
CN113764252A CN202111081910.3A CN202111081910A CN113764252A CN 113764252 A CN113764252 A CN 113764252A CN 202111081910 A CN202111081910 A CN 202111081910A CN 113764252 A CN113764252 A CN 113764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onization chamber
radio frequency
plasma source
io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19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基
吴秋生
冀鸣
赵刚
易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Bolt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Zhongshan Ib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olt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Zhongshan Ib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olt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Zhongshan Ib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olt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19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4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4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42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being inductively coupled to the plasma
    • H01J37/3211Antennas, e.g. particular shapes of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798Further details of plasma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J37/3244 - H01J37/32788; special provisions for cleaning or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 H01J37/32899Multiple chambers, e.g. cluster too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所述等离子体源包括:射频线圈及其对应的第一电离室,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及其对应的第二电离室,以及供气管路;其中,感应线圈串接在射频线圈前端,第一电离室与第二电离室串联连接;供气管路导入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由射频线圈进行电离,未电离的气体进入第二电离室,由感应线圈进行二级电离后,输出等离子体;射频线圈产生磁场对进入第一电离室的气体进行电离,同时感应线圈通过感应射频线圈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电感,对进入第二电离室的气体进行电离;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多级射频电离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电离效率,可以在真空低气压下实现稳定的气体电离,增强了真空沉积过程的有效反应。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离子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源主要包括平行平板等离子体源(电容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和电感耦合(ICP)高频等离子体源等几种形式;电容耦合等离子体源一般是采用两圆型平行平板作为上下电极,射频电源通过配网耦合到上下极板上。微波等离子体利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技术来维持对反应气体的辉光放电,对控制薄膜的成分和镀膜内应力的较为灵活。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源主要是利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装置,由高频发生器和感应圈、辉光放电管和供气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三部分组成;高频发生器产生高频磁场以供给等离子体能量,用高频点火装置产生放电,形成的离子与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与原子碰撞并使之电离形成更多的载流子,感应线圈将能量耦合给等离子体,并维持等离子辉光放电。
等离子体源的应用主要包括反应离子刻蚀RIE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其中,反应离子刻蚀的刻蚀过程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两种作用,辉光放电在零点几到几十帕的低真空下进行。基于辉光放电方法的PECVD技术,能够使得反应气体在外界电磁场的激励下实现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上述技术的等离子体源,主要使用电容或者电感的方式直接电离气体,电离腔尺寸一般比较大,导致电离功率密度低,影响了电离效率;而且,需要工作的背景真空度不能太高,如果真空度过高使得气体密度不够,容易导致气体得不到有效的电离效果。
由此可见,现有的等离子体源存在电离效率低和容易产生电离效果不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至少一种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以提升气体电离效率和电离效果。
一种等离子体源,包括:射频线圈及其对应的第一电离室,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及其对应的第二电离室,以及供气管路;其中,所述感应线圈串接在射频线圈前端,第一电离室与第二电离室串联连接;
所述供气管路导入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由射频线圈进行电离,未电离的气体进入第二电离室,由所述感应线圈进行二级电离后,输出等离子体;
所述射频线圈产生磁场对进入第一电离室的气体进行电离,同时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感应所述射频线圈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电感,对进入第二电离室的气体进行电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离室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电离室的截面积;所述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的气体浓度高,进入第二电离室的气体空间体积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包括串联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第一线圈套入所述射频线圈内,所述第二线圈包裹在所述第二电离室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圈包裹有金属带,用于增强射频线圈的磁场传导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与射频线圈之间包裹有第一金属圈,用于增强第一线圈的导电性;所述第二电离室与第二线圈还设置有第二金属圈,用于增强第二线圈的导电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圈与第二金属圈之间通过金属连接柱进行固定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圈内置有冷却水路,所述感应线圈内置有冷却水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离子发射口位置设置有阳极,所述阳极连接阳极电源,用于控制等离子体的发射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源,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电离室的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用于调整等离子体发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包括由多个不同长度的绝缘腔室组件,所述绝缘腔室组件通过转接接头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离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在离子发射口设置有中和器,用于提供中和电子以降低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功率。
一种等离子体源的启动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等离子体源,该方法包括:
开启供气管路导入气体;
启动射频电源向所述射频线圈提供射频电源;
启动中和器,利用中和器输出的电子激活等离子体;
在判断等离子体源启动成功后,关闭所述中和器;
控制等离子体源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上述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设计了射频线圈和感应线圈的结构,感应线圈通过感应射频线圈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电感,气体由第一电离室进入后,先由射频线圈进行电离,然后气体再依次进入第二电离室,由感应线圈逐步进行二级电离后输出等离子体;该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感应线圈感应射频线圈的磁场得到电感方式,实现了多级射频电离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电离效率,可以在真空低气压下实现稳定的气体电离,增强了真空沉积过程的有效反应。
进一步的,设计了第一电离室小于第二电离室的结构,气体首先进入第一电离室的气体浓度最高,可以由射频线圈进行密度更高的电离,然后进入第二电离室的气体空间体积增大,有利于对气体进行高效电离,极大提升了气体的电离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感应线圈通过金属圈和金属连接柱可以增强导电性,从而提升了感应电感效率,加强电离效果;射频线圈通过金属带可以加强磁场传导效率。
进一步的,在离子发射口位置设置有阳极,通过控制阳极电源可以控制等离子体的发射角度,从而提升了对等离子体可控性,增强了等离子体源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设计了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来延长第二电离室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等离子体发射位置,可以设计多个不同长度的绝缘腔室组件进行更换使用,极大提升了等离子体源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在离子发射口外侧设置有中和器来协助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在启动时使用启动中和器输出电子,使得等离子体源可以在低功率下即可启动,降低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功率,提升了等离子体源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射频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感应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阳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示意图;
图7是绝缘腔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示例的中和器工作示意图;
图9是等离子体源的启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考图1所示,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是侧面角度的剖面图;如图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体源,主要是包括射频线圈10及其对应的第一电离室11,至少一个感应线圈20及其对应的第二电离室21,以及供气管路30等结构,在第一电离室11外围可以是石英材料的绝缘组件。
如图示,感应线圈20串接在射频线圈10前端,第一电离室11与第二电离室21串联连接,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是以一个感应线圈20为例,如果需要串联多个电离室,可以从图示往左侧继续串联多个电离室和设计相应感应线圈。
在工作过程中,供气管路30导入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11,由射频线圈10进行电离,由于射频线圈10电离后,部分未电离的气体进入第二电离室21,由感应线圈20进行二级电离后,输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由左侧开口发射出去,具体结构未图示。
在电离过程中,首先是射频线圈10产生磁场对进入第一电离室11的气体进行电离,同时感应线圈20通过感应射频线圈10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电感,对进入第二电离室21的气体进行电离;形成了多级射频电离效果,本实施例的多级射频电离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级感应和逐级电离,并非多个射频线圈的电离,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电离效率,可以在真空低气压下实现稳定的气体电离,增强了真空沉积过程的有效反应;由于是可以串联多级感应线圈和电离室,因此理论上可以将气体得到完全充分电离。
为了更加清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更多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气体电离效率,参考图1,以第一电离室11与第二电离室21同轴连接为例,第一电离室11的截面积小于第二电离室21的截面积;,即气体由面积小到面积大进入电离室,由此,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11后,由于腔体体积较小,其气体浓度较高,此时气体可以由射频线圈10进行密度更高的电离,然后进入第二电离室21的气体空间体积增大,上述电离室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对气体进行高效电离,从而整体上极大提升了气体的电离效率。
对于射频线圈10和感应线圈20结构,参考图2所示,图2是线圈结构示意图;如图示,感应线圈20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一线圈201和第二线圈202两个部分,其中第一线圈201套入射频线圈10内,第二线圈202包裹在所述第二电离室21外;在该设计机构中,第一线圈201可以高效地感应射频线圈10的磁场,并传导至第二线圈202。
继续参考图2,进一步的,第一线圈201与射频线圈10之间还可以包裹有第一金属圈221,用于增强第一线圈201的导电性;同理,第二电离室21与第二线圈202还设置有第二金属圈222,用于增强第二线圈202的导电性;优选的,金属圈采用铜金属制作。
如图3所示,图3是射频线圈结构示意图,射频线圈10还可以包裹有金属带12,通过钎焊方式连接,用于增强射频线圈10的磁场传导效率,优选的,金属带12采用铜金属制作。对于射频线圈10,其通过射频匹配网络、匹配网络控制器连接至射频电源,通过匹配网络控制器可以对射频线圈10的射频功率进行控制。
另外,参考图4所述,图4是感应线圈结构示意图,第一金属圈221与第二金属圈222之间通过金属连接柱23进行固定和连接,优选的,金属连接柱23采用铜金属制作。
上述实施例的方案,通过感应线圈通过金属圈和金属连接柱可以增强导电性,从而提升了感应电感效率,加强电离效果;射频线圈通过金属带可以加强磁场传导效率。
参考图2-4所示,射频线圈10内置有冷却水路,感应线圈20内置有冷却水路,通过冷却水路,如图2和3中,射频线圈10的入水口a1,出水口b1,感应线圈20的入水口a2,出水口b2;该冷却水冷设计,可以对射频线圈10和感应线圈20进行高效散热,确保等离子体源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对等离子体的控制,在离子发射口位置还可以设置有阳极40,用于控制等离子体的发射角度;参考图5所示,图5是阳极结构示意图,其中阳极40可以设计成圆环结构,放置于离子发射口位置,阳极40连接阳极电源41,通过控制阳极电源41,可以控制电场大小,从而控制等离子体的发射角度,从而提升了对等离子体可控性,增强了等离子体源的使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加强对等离子体发射位置的控制,本申请的等离子体源还可以设计连接第二电离室21的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210,参考图6所示,图6是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示意图,该腔室结构可以延长离子发射口位置,从而调整等离子体发射位置。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图7是绝缘腔室组件结构示意图,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210可以设计多个不同长度的绝缘腔室组件211,使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长度的绝缘腔室组件211,通过转接接头212连接到第二电离室2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启动功率,本申请的等离子体源还可以在离子发射口设置中和器50,对于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参考图8所示,图8是一个示例的中和器工作示意图,中和器50设置在离子发射口外侧,在等离子体源启动时可以提供中和电子,由于真空中有大量的电子,使得电子和电离得到等离子体发生碰撞,从而可以降低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功率,经验实测结果显示,通常等离子体源需要数千瓦功率才可以启动,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几百瓦功率下启动。
基于上述提供的中和器技术方案,下面阐述等离子体源的启动方法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图9是等离子体源的启动方法流程图,主要包括:
s1,开启供气管路导入气体;具体的,打开气体流量计开始导入反应的气体。
s2,启动射频电源向射频线圈提供射频电源,对气体进行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在此开始启动等离子体源,气体在电离室内开始进行电离。
s3,启动中和器,利用中和器输出的电子激活等离子体;具体的,开启中和器向等离子体源提供电子。
s4,在判断等离子体源启动成功后,关闭所述中和器;具体的,真空中有大量的电子等离子体发生碰撞,可以低功率启动成功,成功后即可关闭中和器。
s5,控制等离子体源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上述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通过在离子发射口外侧设置中和器来协助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在启动时使用启动中和器输出电子,使得等离子体源可以在低功率下即可启动,降低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功率,提升了等离子体源的使用效率。
综合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多级射频电离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电离效率,可以在真空低气压下实现稳定的气体电离,增强了真空沉积过程的有效反应;实现在低气压下(高真空环境中<E-2Pa)实现稳定的气体电离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线圈及其对应的第一电离室,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及其对应的第二电离室,以及供气管路;其中,所述感应线圈串接在射频线圈前端,第一电离室与第二电离室串联连接;
所述供气管路导入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由射频线圈进行电离,未电离的气体进入第二电离室,由所述感应线圈进行二级电离后,输出等离子体;
所述射频线圈产生磁场对进入第一电离室的气体进行电离,同时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感应所述射频线圈产生的磁场而产生电感,对进入第二电离室的气体进行电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离室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电离室的截面积;所述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的气体浓度高,进入第二电离室的气体空间体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包括串联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第一线圈套入所述射频线圈内,所述第二线圈包裹在所述第二电离室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包裹有金属带,用于增强射频线圈的磁场传导效率;
所述第一线圈与射频线圈之间包裹有第一金属圈,用于增强第一线圈的导电性;所述第二电离室与第二线圈还设置有第二金属圈,用于增强第二线圈的导电性;
所述第一金属圈与第二金属圈之间通过金属连接柱进行固定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内置有冷却水路,所述感应线圈内置有冷却水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子发射口位置设置有阳极,所述阳极连接阳极电源,用于控制等离子体的发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电离室的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用于调整等离子体发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长度的腔室结构包括由多个不同长度的绝缘腔室组件,所述绝缘腔室组件通过转接接头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离室。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源,其特征在于,在离子发射口设置有中和器,用于提供中和电子以降低等离子体源的启动功率。
10.一种等离子体源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源,该方法包括:
开启供气管路导入气体;
启动射频电源向所述射频线圈提供射频电源;
启动中和器,利用中和器输出的电子激活等离子体;
在判断等离子体源启动成功后,关闭所述中和器;
控制等离子体源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CN202111081910.3A 2021-09-15 2021-09-15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Pending CN1137642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1910.3A CN113764252A (zh) 2021-09-15 2021-09-15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1910.3A CN113764252A (zh) 2021-09-15 2021-09-15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4252A true CN113764252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1910.3A Pending CN113764252A (zh) 2021-09-15 2021-09-15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42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790A (zh) * 2022-05-19 2022-08-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cp内耦合放电的射频离子推力器
CN115426760A (zh) * 2022-08-15 2022-12-02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真空环境用等离子体源自启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8451A1 (en) * 2000-04-11 2002-01-24 Satis Rtc Photonics System Ltd. Plasma Source
CN1630936A (zh) * 2002-02-08 2005-06-22 权光虎 产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1060060A (zh) * 2007-05-15 2007-10-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无电极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放电式原子源
CN206022304U (zh) * 2016-08-31 2017-03-15 北京埃德万斯离子束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源
CN110870038A (zh) * 2017-06-09 2020-03-06 马特森技术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8451A1 (en) * 2000-04-11 2002-01-24 Satis Rtc Photonics System Ltd. Plasma Source
CN1630936A (zh) * 2002-02-08 2005-06-22 权光虎 产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1060060A (zh) * 2007-05-15 2007-10-2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无电极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放电式原子源
CN206022304U (zh) * 2016-08-31 2017-03-15 北京埃德万斯离子束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源
CN110870038A (zh) * 2017-06-09 2020-03-06 马特森技术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处理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790A (zh) * 2022-05-19 2022-08-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icp内耦合放电的射频离子推力器
CN115426760A (zh) * 2022-08-15 2022-12-02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真空环境用等离子体源自启动装置
CN115426760B (zh) * 2022-08-15 2023-10-13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真空环境用等离子体源自启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3582B2 (en) Ion-beam source
JP3837171B2 (ja) プラズマ処理用高周波誘導プラズマ源装置
US4713585A (en) Ion source
CN113764252A (zh) 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US20160042916A1 (en) Post-chamber abatement using upstream plasma sources
CN101805895B (zh) 一种螺旋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装置
ITFI940194A1 (it) Sorgente di plasma a radiofrequenza
CN110993479B (zh) 远程等离子体源产生装置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CN112908817B (zh) 射频阴极中和器
KR20070101067A (ko) 복합 플라즈마 소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스 분리 방법
TWI803098B (zh) 離子源裝置
CN113782408A (zh) 等离子体发射方向控制装置、等离子体源及其启动方法
CN113357109B (zh) 一种射频离子推力器点火装置
KR100743842B1 (ko) 자속 채널에 결합된 플라즈마 챔버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반응기
CN111370286B (zh) 一种用于治疗装备的等离子体源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05955B (zh) 原子态等离子体形成装置及其应用
CN113133174A (zh) 一种螺旋波-离子回旋共振耦合放电系统
JP2003533877A (ja)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装置
KR101446554B1 (ko) 다중 방전관 어셈블리를 갖는 플라즈마 챔버
RU2777653C1 (ru) Способ ионно-плазмен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крупномасштабных подложек
TWI786993B (zh) 電漿密度可調的離子源裝置
CN112786420B (zh) 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基片的方法
RU2749668C1 (ru) Источник ионов
CN108566717B (zh) 采用微波垂直注入激励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CN110718440B (zh) 原子层刻蚀设备及刻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