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1955A -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1955A
CN113761955A CN202010496290.9A CN202010496290A CN113761955A CN 113761955 A CN113761955 A CN 113761955A CN 202010496290 A CN202010496290 A CN 202010496290A CN 113761955 A CN113761955 A CN 113761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terminal
user
scene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62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星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962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19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1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1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8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2007/10524Hand-held scan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属于信息处理和展示领域。该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具体包括:于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场景信息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确定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可向用户展示用户当前所在地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并对用户进行提醒。

Description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和展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发生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时,为了便于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保障公共安全,往往需要人们配合填写自身的相关信息,例如近期行程、身体情况等,来对人们自身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并对人们的日常活动轨迹进行追溯,以便于对有安全隐患的用户进行及时的提醒。例如,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人们需要通过终端扫描二维码登记自己的近期行程、是否有发热等信息,根据用户登记的信息判断用户自身的安全状态,若用户的安全状态为确认安全,才可以进入商场、地铁、小区、写字楼等地。但目前用户扫描二维码后仅能够显示自身的安全状态,对于用户当前所在地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并不了解,使得用户容易忽略疫情传播的风险,放松防范。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以向用户展示用户当前所在地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并对用户进行提醒。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展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场景信息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确定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信息展示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信息展示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基于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扫码结果包括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其中,场景信息为通过智能终端与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确定的。在携带智能终端的用户进入特定场景时,用户在进入特定场景时触发信息展示操作,智能终端响应该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向携带智能终端的用户显示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不仅使得用户得知自身的风险等级,也能够根据所述场景信息对所述特定场景的安全风险有所了解,提高用户获取所述场景信息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的步骤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显示界面显示的扫码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码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扫码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以新冠病毒期间信息的展示为例对本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系统的场景示意图。所述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智能终端,分别是智能终端101和其他智能终端10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终端101可以为当前用户携带的智能终端,其他智能终端102为特定场景内除所述智能终端101以外的智能终端。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是指具有联网、前后置摄像头、GPS功能和蓝牙功能,同时支持扫描二维码的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IPAD等。其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WIFI模块。
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具体可以是显示屏,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扫码界面和扫码显示界面,以便于显示扫码过程以及向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展示扫码结果。
智能终端101,用户在准备进入特定场景时在用户的智能终端101上触发信息展示操作,智能终端101对用户触发的信息展示操作进行响应,以获取智能终端101的用户信息,并和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进行用户信息共享,以得到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并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智能终端101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其中,智能终端101的用户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101的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
其中,在和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时,可以是通过蓝牙建立无线连接,也可以是通过WIFI建立无线连接,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任意适用的可以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其他智能终端102,可以接收智能终端101发送的无线连接请求,以建立与智能终端101之间的无线连接,并基于所述无线连接将其他智能终端102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智能终端101,同时也可以接收智能终端101发送的智能终端101的用户信息。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示意性框图。该智能终端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显示单元203,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显示单元203可以通过总线连接。
其中,显示单元203用于显示扫码结果,扫码结果包括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
其中,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信息展示方法。
处理器201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终端设备的运行。
内存储器可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信息展示方法。
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智能终端的限定,具体的智能终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2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基于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场景信息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场景信息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以及所述特定场景内各个风险等级的智能终端的比例或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在实现所述显示扫码结果时,可以用于实现: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显示界面以及在所述扫码显示界面中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显示界面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表示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场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在实现所述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时,可以用于实现:基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所述无线连接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可以用于实现:获取接收到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发送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时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可以用于实现:获取接收到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在实现所述显示扫码结果之前,还可以用于实现: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基于所述二维码信息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或者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界面进行扫码,以获得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可以用于实现: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在实现所述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时,用于实现: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当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为预设场景时,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用于实现:基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采集用户的用户图像;对所述用户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是否是预设状态;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进行行为提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用于实现: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所述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发出提醒信息,包括:所述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根据所述特定场景判断是否发出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01还用于实现: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根据所述特定场景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是否离开当前场景;当所述智能终端离开当前场景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所述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当当前时刻为所述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当所述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时,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场景信息,以确定所述场景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告警条件;当所述场景信息达到预设告警条件时,进行报警提醒。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结合图1中的信息展示系统和图2中的智能终端,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展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需知,上述的信息展示系统和智能终端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展示方法应用场景的限定。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方法的步骤示意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301,基于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
其中,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所述特定场景可以为医院、银行、地铁、小区、商场、餐厅、写字楼等等场景,对于这些场景,用户在准备进入时,需要通过自身携带的智能终端向监管人员展示自身的用户信息,由监管人员对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核查,若无异常,用户才可以进入这些特定场景。其中,用户的用户信息是指用户的风险等级信息。为了便于监管人员核查,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用户,可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以提高核查效率。
用户在准备进入这些特定场景时,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上预先设置的图标触发信息展示操作。其中,所述图标可以是在智能终端的界面上通过addView的方式添加的悬浮的图标,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的方式触发该图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触发。
智能终端基于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也即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用户进入的这一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其中,所述场景信息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确定的。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具体是将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用户信息与特定场景内其他智能终端对应的其他用户的用户信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扫码结果包括: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显示界面以及在所述扫码显示界面中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显示界面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表示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场景信息。
智能终端在响应信息展示操作后,即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向用户显示扫码显示界面,并在扫码显示界面中显示扫码结果,以供用户查看自身的用户信息和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
如图4所示,为扫码显示界面的示意图,所述扫码显示界面上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表示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场景信息。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用于表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风险等级,用户的风险等级可由多个因素进行评定,例如,近期是否有过发热等情况、近期是否经过或去过疫情严重地区、近期接触人员中是否有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等等。为了对用户的风险等级进行明显的区分,可以将表示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展示,例如,当用户的风险等级较低时,二维码为绿色二维码,当用户的风险等级中等时,二维码为黄色二维码,当用户的风险等级为高时,二维码变为红色二维码。
需要说明的是,将表示用户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展示,可以是对第一显示区域的底色进行更改,二维码本身的颜色可以是相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场景信息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以及所述特定场景内各个风险等级的智能终端的比例或数量。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是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与所述携带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其他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具体地是所述特定场景内携带智能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密度。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各个风险等级的智能终端比例,具体的是指特定场景内各个风险等级的用户的用户比例,用户的风险等级可以从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中得到。
请参阅图5,为扫码显示界面显示的扫码结果示意图。在扫码显示界面同时显示场景信息,不仅使用户能够根据扫码显示界面了解自身的安全状态,还可以向用户展示特定场景的安全状态,使得用户能够对当前所在场景的安全状态有所了解,提高信息展示的便捷度和透明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包括:基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所述无线连接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
所述智能终端在用户触发信息展示操作之后,所述智能终端响应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即会与其他用户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以便于通过所述无线连接进行用户信息共享。所述智能终端将用户的用户信息发送至其他用户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同时接收由其他用户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发送的其他用户的用户信息。
其中,所述无线连接可以是短距离无线连接,也可以是长距离无线连接。例如短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或者WiFi,长距离无线连接可以是通过基站等等。
下面以蓝牙为例对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大部分的智能终端都具有蓝牙模块,因此,在多个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中的蓝牙模块进行用户信息的交互。而两个蓝牙模块进行连接时需要使用同一个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以下简称UUID),因此,为了便于各个智能终端之间的用户信息的共享,可以对疫情期间用户信息共享服务定义一个新的UUID。
由于UUID的格式被分为5段,中间三段的字符数相同,均为4个字符,第一段是8个字符,最后一段是12个字符,因此,UUID实际上是一个8-4-4-4-12的字符串,可以定义疫情期间用户信息共享服务的UUID为(00009999-0000-1000-8000-00805F9B34FB)。通过该UUID可以建立所述用户的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终端之间的无线连接。
当用户触发信息展示操作后,智能终端即会对所述信息展示操作进行响应,从而获取到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此时检查所述智能终端中的蓝牙模块是否启动,若未启动,则启动蓝牙模块,若蓝牙模块已经启动,则检查蓝牙模块的当前状态并进行搜索。其中,蓝牙模块的当前状态是指蓝牙模块是否处于搜索状态,若蓝牙模块正处于搜索状态,则先取消当前的搜索状态,若蓝牙模块未处于搜索状态,则开启搜索。
通过注册的广播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的信号传输范围内所有的蓝牙模块,也即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的信号传输范围内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在搜索过程中,每搜索到一个蓝牙模块就会发送一个发现广播,当全部搜索完后发送搜索完毕广播,并建立搜索到的所有蓝牙模块的列表,存储列表中每一个蓝牙模块对应的其他智能终端的设备地址和设备名称。
然后根据列表中每一个蓝牙模块对应的其他智能终端的设备地址和设备名称,逐个通过预先建立的疫情期间用户信息共享服务UUID建立连接,以将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并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中获取其他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获取到的其他用户的用户信息包括其他用户的二维码,还可以包括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的型号以及当前时间。在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持续获取其他用户的用户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过预先建立的疫情期间用户信息共享服务UUID建立连接时,可以给予智能终端的蓝牙模块自主连接的权限,也即不在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以及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上弹出蓝牙连接的对话框,直接将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接收到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发送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时的信号强度;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
在用户的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蓝牙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蓝牙测距获得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也即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场景信息。
由于蓝牙信号发射的信号强度与收发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一些运算转化,利用蓝牙信号发射的信号强度反推出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将反推出的距离作为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也即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计算公式例如可以为:d=10^(A-tx)/(10*n))。其中,d表示智能终端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A表示用户的智能终端接收到蓝牙信号时的信号强度,tx是指当距离蓝牙信号1m时的接收到蓝牙信号时的信号强度,n是环境衰减因子。
在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连接时,即可获取到用户的智能终端接收到蓝牙信号时的信号强度。环境衰减因子的取值与物理环境有关,可以根据物理环境更改环境衰减因子的值。在得到用户的智能终端接收到蓝牙信号时的信号强度后,可以对tx和环境衰减因子n进行赋值,以利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对tx和环境衰减因子n赋经验值,从而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用户的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并将用户的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作为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接收到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
在用户的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后,即可计算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从而得到场景信息。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密度即可认为是所述特定场景内携带智能终端的人员的人员密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522981180000071
其中,ρ表示智能终端密度,m表示接收到的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r表示接收半径。
示例性的,用户的智能终端在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模块建立连接时,用户的智能终端可以建立所能够搜索到的所有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的列表,通过列表中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的数量确定接收到的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通常而言,列表中其他用户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即为接收到的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
示例性的,用户的智能终端在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模块建立连接后,用户的智能终端在接收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发送的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时,可以建立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列表,从而确定接收到的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
接收半径是指用户的智能终端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半径,例如,用户的智能终端在与其他用户的其他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模块建立连接时,蓝牙模块的连接范围为15米,则r的取值可以为15。
根据接收到的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和接收半径,即可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将所述智能终端密度作为特定场景内携带智能终端的人员的人员密度,并且可以将所述人员密度在扫码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显示。
示例性的,在扫码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显示人员密度时,可以不显示具体的人员密度数值,而是显示人员情况为爆满、拥挤和宽松三种状态。
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状态对应的密度阈值,例如爆满对应的密度阈值为0.5,也即当计算出人员密度数值大于或等于0.5时,对应的人员情况为爆满,拥挤对应的密度阈值为0.3,也即当计算出人员密度数值大于或等于0.3,小于0.5时,对应的人员情况为拥挤,当计算出人员密度数值小于0.3时,对应的人员情况为宽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对特定场景内的各个风险等级的人员比例进行统计,也即在获取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后,按照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中的风险等级,分别计算各个风险等级的智能终端比例,将所述智能终端比例作为各个风险等级的人员比例。各个风险等级的人员比例也可以在扫码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显示。
例如,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为50,其中,风险等级为低的用户信息的数量为49,风险等级为中的用户信息的数量为1,无风险等级为高的用户信息。则风险等级为低的人员比例为98%,风险等级为中的人员比例为2%,风险等级为高的人员比例为0。将各个风险等级的人员比例分别显示在扫码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扫码显示界面的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时,可以仅显示风险等级为高和中的人员比例,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了解所处环境的安全状态,提高扫码显示界面显示的简洁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计算得到各个风险等级的人员比例后,可以根据各个风险等级的人员比例进行特定场景的安全情况的判断,并可以将所述判断结果显示在扫码显示界面上。
可以通过设置安全阈值进行安全情况的判断,其中,对于不同的风险等级,安全阈值可以是不同的值,例如,对于风险等级为高的安全阈值可以是1%,对于风险等级为中的安全阈值可以是2%。
若计算出风险等级为中或风险等级为高的人员比例大于对应的安全阈值,则可认为特定场景的安全情况为差,若计算出风险等级为中和风险等级为高的人员比例均小于对应的安全阈值,则可认为特定环境的安全情况为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扫码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基于所述二维码信息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或者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界面进行扫码,以获得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
在用户触发信息展示操作后,用户的智能终端即会响应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获取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判断位置信息是否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其中,可以通过GPS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位置信息关联的二维码信息可以通过缓存或暂存等多种方式保存在用户的智能终端内。
当位置信息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用户的智能终端会基于关联的二维码信息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后台调用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二维码,并进行后台扫码,从而获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也即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后台扫码是指扫码操作发生在后台,在用户的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上不显示扫码界面且不显示所述扫码操作。
位置信息对应的二维码可以是用户在初次到达该位置进行二维码扫描后,对扫描的二维码进行保存,并将扫描的二维码与位置信息进行关联得到的。
当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界面,并提示用户在所述扫码界面上进行扫码,从而得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也即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用户的智能终端显示扫码界面后,即可提醒用户在扫码界面的扫码区域扫描二维码,从而得到用户的用户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扫码界面的示意图。所述扫码界面包括扫码区域和扫码控制图标,所述扫码区域用于显示扫码过程,所述扫码控制图标用于触发显示所述场景信息。
在使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时,可以通过扫码界面中的扫码区域,将扫码区域对准需要扫描的二维码,智能终端会自动捕捉扫码区域内的二维码图像进行扫码,扫码区域中显示了扫码过程。
当接收到用户操作所述扫码控制图标的指令后,,智能终端即会根据用户对扫码控制图标的操作显示场景信息。其中,扫码控制图标具体可以是无需扫码图标,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等方式操作所述扫码控制图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终端在用户操作所述扫码控制图标后进行场景信息的显示时,也可以显示用户的用户信息。此时显示的用户信息可以是用户最近一次扫码得到的用户信息。
当用户无需扫码,但想查看所处场景的场景信息时,即可操作所述扫码控制图标,从而显示场景信息。例如,当用户处于街道中,无需进行扫码,但想查看街道的场景信息时,即可操作所述扫码控制图标,从而显示场景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当确定位置信息没有对应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在用户利用智能终端扫描二维码后,智能终端即可建立所述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扫描的二维码信息进行保存,使得当用户再次到达当前位置需要扫描二维码时,可以自动调用与所述位置信息关联的二维码,以提高扫码便捷程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可以通过构建数据库表的方式对二维码进行保存。可以获取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场景类型,根据场景类型、位置信息、当前时刻、当前场景和二维码构建数据库表,共同进行保存。其中,在根据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当前场景类型时,可以是通过标记或者网络查询确定的。
例如,数据库表可以为下表所示:
场景 地点坐标及时间 场景二维码图片 场景类型
X<sub>1</sub>,Y<sub>1</sub>,Z<sub>1</sub>,T<sub>1</sub> 有+具体图片 住宅+小区名字
交通工具 X<sub>2</sub>,Y<sub>2</sub>,Z<sub>2</sub>,T<sub>2</sub> 有+具体图片 交通+地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保存的扫描的二维码,在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自动进行删除,以减少内存占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存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包括:根据用户触发的保存指令保存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
在保存所述用户扫描的二维码时,可以是智能终端根据用户触发的保存指令保存所述用户扫描的二维码信息,请参阅图7,为另一扫码显示界面的示意图。在该扫码显示界面中,设置有二维码保存按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所述二维码保存按钮触发保存指令,使得用户的智能终端根据所述保存指令保存用户刚刚扫描的二维码。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根据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当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为预设场景时,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保存所述用户扫描的二维码时,可以通过获取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是否是预设场景,若确定所述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是预设场景,则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可以自动保存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
其中,预设场景可以是用户频繁出入的场景,例如场景具体可以是所住小区和工作所在的写字楼等等。对于用户频繁出入的场景,可以自动进行二维码的保存,以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例如,可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调用对应的POI信息,从而确定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的类型,例如是餐厅、写字楼或住宅等。然后判断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若是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为预设场景,则对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进行自动保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采集所述用户的用户图像;对所述用户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是否是预设状态;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发出提醒信息。
在用户在智能终端上触发信息展示操作后,智能终端响应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启动前置摄像头以采集用户的用户图像,对获取到的用户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从而确定用户的当前状态是否为预设状态,其中,预设状态可以是指用户当前是否有佩戴口罩以及佩戴口罩的方式是否正确。若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则发出提醒信息,其中,提醒信息是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行为提醒,也即,若经过图像识别得到用户当前未佩戴口罩或未正确佩戴口罩,则发出提醒信息,提醒用户佩戴口罩或者正确佩戴口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提醒用户佩戴口罩或正确佩戴口罩时,可以向用户呈现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以使用户能够正确佩戴口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所述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发出提醒信息,包括:所述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根据所述特定场景判断是否发出提醒信息。
获取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然后根据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来判断是否需要发出提醒信息。
例如,当判断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为家时,则不必再发出提醒信息,提醒用户佩戴口罩或正确佩戴口罩。
其中,提醒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进行弹窗提醒、震动提醒或者响铃提醒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根据所述特定场景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获取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例如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进入了自己家、某家餐厅、某个商场或某个写字楼等等。在确定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后,即可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以对用户进行行为提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进入的特定场景时,也可以通过调用对应的POI信息进行确定。
其中,第一提醒规则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对于不同的场景,提醒信息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当确定用户回家,进入家这个场景时,提醒用户摘除口罩并洗手。当确定用户进入商场这个场景时,提醒用户佩戴口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提醒规则也可以保存在数据库表中,以便于数据的调用。
例如,数据库表可以为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522981180000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是否离开当前场景;当所述用户离开当前场景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获取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是否离开当前场景,例如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离开家或者离开写字楼等等。在确定用户离开当前场景后,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以对用户进行行为提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准备离开的场景时,也可以通过调用对应的POI信息进行确定。
其中,第二提醒规则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对于不同的场景,提醒信息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当确定用户离开家这一场景时,提醒用户佩戴口罩。当确定用户离开写字楼这一场景时,提醒用户佩戴口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提醒规则也可以保存在数据库表中,以便于数据的调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所述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当当前时刻为所述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其中,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所述预设时刻可以是预先设置的,还可以是根据用户的历史记录自动生成的。获取用户准备离开当前场景时的当前时刻,判断所述当前时刻是否为用户准备离开当前场景时的预设时刻,若所述当前时刻用户准备离开当前场景时的预设时刻,则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以对用户进行行为提醒。
例如,用户离开家的预设时刻为8:30,那么若当前时刻为8:30,则会按照第二提醒规则提醒用户佩戴口罩。
其中,第二提醒规则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对于不同的场景,提醒信息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当确定用户离开家这一场景时,提醒用户佩戴口罩。当确定用户离开写字楼这一场景时,提醒用户佩戴口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离开当前场景的多个历史时刻修改所述预设时刻。
其中,智能终端离开当前场景的历史时刻即为用户离开当前场景的历史时刻。获取用户离开当前场景的多个历史时刻,根据多个历史时刻修改所述预设时刻,以使所述预设时刻能够更加精确,以便于发出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行为提醒。在根据多个历史时刻修改所述预设时刻时,若多个历史时刻中有多个相同时刻,则将所述相同时刻作为预设时刻,若多个历史时刻各不相同,则将所述多个历史时刻求平均值,将求得的平均值作为预设时刻。
例如,以用户离开家为例,若用户离开家的多个历史时刻分别是08:30、08:22、08:36、08:32,由于四个历史时刻中并未有相同时刻,因此,可以计算多个历史时刻的平均值,也即08:30。若用户离开家的多个历史时刻分别是08:30、08:22、08:36、08:30,由于四个历史时刻中有两个相同时刻,因此,将相同时刻作为预设时刻,也即预设时刻为08: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当所述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时,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场景信息,以确定所述场景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告警条件;当所述场景信息达到预设告警条件时,进行报警提醒。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即为携带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的位置信息。持续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若用户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则认为用户仍在当前所在的场景内,那么可以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场景信息,以对场景信息的变化进行监控,当场景信息达到预设告警条件时,则向当前用户进行报警提醒。若用户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超过了预设距离,则认为用户在持续移动中,此时可以不再获取场景信息进行后台分析。
其中,预设告警条件可以是风险等级为高和中的人员比例过高或者安全情况变为差。报警提醒的方式可以是震动、响铃等方式。
当用户长时间处于同一场景时,可以持续获取用户所在场景的场景信息,以对场景信息进行持续的监控,使得在场景信息发生变化导致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安全时,可以及时对用户进行提醒和通知,以提高对用户安全的保障程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中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信息展示方法。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智能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智能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智能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信息展示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特定场景时响应的信息展示操作,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结果包括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和所述特定场景的场景信息;
其中,所述场景信息为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信息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信息: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以及所述特定场景内各个风险等级的智能终端的比例或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扫码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显示界面以及在所述扫码显示界面中显示扫码结果,所述扫码显示界面至少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表示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二维码,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场景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特定场景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所述无线连接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进行用户信息共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接收到所述其他智能终端发送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时的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其他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接收到的所述其他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的数量;
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特定场景内的智能终端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扫码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是否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
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基于所述二维码信息获取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或者
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单元显示扫码界面进行扫码,以获得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位置信息未对应有关联的二维码信息时,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
当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为预设场景时,建立所述智能终端扫描的二维码信息与所述位置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展示操作,通过所述智能终端采集用户的用户图像;
对所述用户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确定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是否是预设状态;
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发出提醒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
所述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发出提醒信息,包括:
所述当所述用户的当前状态不是预设状态时,根据所述特定场景判断是否发出提醒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的特定场景;
根据所述特定场景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或者
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是否离开当前场景;
当所述智能终端离开当前场景时,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所述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
当当前时刻为所述智能终端准备离开当前场景的预设时刻时,则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二提醒规则发出提醒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
当所述智能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未超过预设距离时,每隔所述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场景信息,以确定所述场景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告警条件;
当所述场景信息达到预设告警条件时,进行报警提醒。
15.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展示方法。
CN202010496290.9A 2020-06-03 2020-06-03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619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6290.9A CN113761955A (zh) 2020-06-03 2020-06-03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6290.9A CN113761955A (zh) 2020-06-03 2020-06-03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1955A true CN113761955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6290.9A Pending CN113761955A (zh) 2020-06-03 2020-06-03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195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3977A (zh) * 2022-01-21 2022-05-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场所信息的获取以及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88113A (zh) * 2022-09-14 2022-10-14 苏州智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出入证、出入验证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3977A (zh) * 2022-01-21 2022-05-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场所信息的获取以及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88113A (zh) * 2022-09-14 2022-10-14 苏州智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出入证、出入验证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7078B2 (en) Safety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60044467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n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crowdsourced fingerprints
US9153199B2 (en) Mobile equipment,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4153343B (zh) 一种健康码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90345A (zh) 用于使用三维位置信息改进定位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JP2002354522A (ja) 位置情報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表示方法並びに位置決定方法
EP3226587A1 (en) Geo-fenc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CN111179461A (zh) 基于bim模型的巡检记录生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1955A (zh) 信息展示方法、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40236727A1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US20220139199A1 (en) Accurate digital security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KR101586831B1 (ko) 스마트 도어폰 시스템 및 그 호출 방법
CN102857624B (zh) 一种通知方法、装置及源电子设备
US20230292085A1 (en) Power tool geofence tracking and dashboard
JP2010028806A (ja) 位置管理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通信端末装置、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905941A1 (en)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14443977A (zh) 一种场所信息的获取以及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69913B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防疫检测仪
CN112489236B (zh) 一种考勤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180134748A (ko)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사용자 프로그램, 이를 포함하는 피난 안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330690A (zh) 基于通信软件应用地图功能进行人数统计的方法与系统
JP2014082580A (ja) ガイド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CN115509650A (zh) 信息界面智能展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51385A (zh) 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022646B1 (ja) 入店率推定システムおよび入店率推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