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0178A -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0178A
CN113760178A CN202110130487.5A CN202110130487A CN113760178A CN 113760178 A CN113760178 A CN 113760178A CN 202110130487 A CN202110130487 A CN 202110130487A CN 113760178 A CN113760178 A CN 113760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che
information
cache information
user
information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04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04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0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0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0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8Saving storage space o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66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for peripheral storage systems, e.g. disk cache
    • G06F12/0871Allocation or management of cache sp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确定该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基于该热度值集合和该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该一级缓存信息集合、该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该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该实施方式提高了缓存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流量的日益递增,为了减少频繁从外存储器获取数据所造成的时间消耗,现有技术往往是将用户数据全部加载至缓存中。
然而,当采用上述方式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用户数据中往往包含一部分使用率较低的数据,从而浪费了缓存存储空间,进而降低了缓存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分别为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缓存中未存储有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将包含上述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将上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上述缓存中。
可选地,在上述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
可选地,上述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包括: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一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
可选地,上述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还包括: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二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
可选地,上述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还包括: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三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一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三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访问接口地址和用户访问次数;以及上述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对上述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进行累加操作,其中,上述添加条件为: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分别与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相同。
可选地,上述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不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以及将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设置为预设值。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存数据处理装置,装置包括: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加载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分别为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缓存中未存储有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将包含上述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将上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上述缓存中。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生成单元之前,装置还包括: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
可选地,上述第二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一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
可选地,上述第二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二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
可选地,上述第二生成单元被进一步配置成: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三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一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三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访问接口地址和用户访问次数;以及装置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对上述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进行累加操作,其中,上述添加条件为: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分别与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相同。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不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以及将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设置为预设值。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缓存利用效率。具体来说,造成缓存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往往是将全部用户数据加载至缓存中。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通过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从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筛选出用户访问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实际情况中,用户数据往往包含一部分使用效率较低的数据,通过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实现了对使用效率较低的数据的过滤。其次,确定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由于用户对过滤得到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访问频次往往不同。通过热度值对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进行分类,以得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通过分类处理,方便后续对缓存信息的批量处理。最后,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通过在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后,再将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保证缓存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授权提示框;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缓存数据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计算设备101可以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102(例如,[(“Function1”,11),(“Function2”,21),(“Function3”,12),(“Function4”,22),(“Function5”,20)])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103(例如,[“Function1”,“Function2”,“Function3”,“Function4”])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104(例如,[(“Function1”,11),(“Function2”,21),(“Function3”,12),(“Function4”,22)])。然后,计算设备101可以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104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105(例如,[16.77%,31.82%,18.18%,33.33%])。其次,计算设备101可以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105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104,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106(例如,[(“Function1”,11)])、二级缓存信息集合107(例如,[(“Function3”,12)])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108(例如,[(“Function2”,21)])。进而,计算设备101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109,依次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106、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107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108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110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缓存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其中,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的用户访问信息可以表征用户访问的接口的接口信息。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的用户访问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访问接口标识和接口调用次数。上述用户访问接口标识可以用于表征用户调用的接口的标识信息。上述用户访问接口标识可以是用户调用的接口的接口名称。上述用户访问接口标识也可是用户调用的接口的接口编号。上述接口调用次数可以用于表征用户调用接口的次数。上述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的待缓存功能信息可以表征需要进行缓存的接口对应的接口信息。上述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的待缓存功能信息可以包括:接口标识。上述接口标识可以表征需要进行缓存的接口对应的标识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于上述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的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从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选择目标用户访问信息,以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上述目标用户访问信息可以是包括的接口标识和上述待缓存功能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接口标识相同的用户访问信息。
作为示例,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可以是[(“Function1”,11),(“Function2”,21),(“Function3”,12),(“Function4”,22),(“Function5”,20)]。上述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可以是[“Function1”,“Function2”,“Function3”,“Function4”]。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1”,11),(“Function2”,21),(“Function3”,12),(“Function4”,22)]。
步骤202,确定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确定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各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包括的接口调用次数的和,确定为接口调用总次数值。
作为示例,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1”,11),(“Function2”,21),(“Function3”,12),(“Function4”,22)]。上述接口调用总次数值可以是66。
第二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
Figure BDA0002924994480000091
其中,H表示上述热度值。F表示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包括的接口调用次数。S表示上述接口调用总次数值。
作为示例,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可以是(“Function2”,21)。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可以是31.82%(其中,上述热度值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步骤203,基于热度值集合和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基于热度值集合和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于热度值集合,对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进行排序,以生成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热度值集合,通过冒泡排序,也可以通过快速排序,对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进行排序。
作为示例,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1”,11),(“Function2”,21),(“Function3”,12),(“Function4”,22)]。上述热度值集合可以是[16.77%,31.82%,18.18%,33.33%]。上述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1”,11),(“Function3”,12),(“Function2”,21),(“Function4”,22)]。
第二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分割值:
Figure BDA0002924994480000101
其中,C表示上述分割值。T表示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的数量。
Figure BDA0002924994480000102
表示向下取整。
作为示例,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的数量可以是4。上述分割值可以是1。
第三步,从上述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依次选取目标数目个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生成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候选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其中,上述目标数目可以与上述分割值相同。
作为示例,上述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1”,11),(“Function3”,12),(“Function2”,21),(“Function4”,22)]。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1”,11)]。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3”,12)]。上述候选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2”,21)]。
第四步,将上述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未被选取的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添加至上述候选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以生成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作为示例,上述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未被选取的已排序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可以是(“Function4”,22)。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可以是[(“Function2”,21),(“Function4”,22)]。
步骤204,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其中,上述目标请求信息可以是用于表征上述目标用户调用目标接口时的请求信息。上述目标请求信息可以包括:目标用户标识和接口标识。上述目标用户标识可以是上述目标用户的唯一身份标识。上述目标接口可以是登录功能对应的接口。上述目标接口还可以是显示网站首页功能对应的接口。上述目标接口亦可以是显示商品详情页功能对应的接口。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目标授权信号,以上述目标请求信息包括的目标用户标识作为关键字,依次调用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接口标识。以获取上述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以及将上述缓存信息对应的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上述目标授权信号可以是上述目标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上述目标控件可以包含于授权提示框中。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在目标终端设备显示。上述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上述目标用户对应账号的终端设备。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述目标操作可以是“点击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上述目标控件可以是“确认按钮”。
作为示例,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如图3所示。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包括:提示信息显示部分301和控件302。其中,上述提示信息显示部分301可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上述提示信息可以是“是否允许获取用户缓存数据”。上述控件302可以是“确认按钮”,也可以是“取消按钮”。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缓存利用效率。具体来说,造成缓存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往往是将全部用户数据加载至缓存中。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通过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从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筛选出用户访问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实际情况中,用户数据往往包含一部分使用效率较低的数据,通过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实现了对使用效率较低的数据的过滤。其次,确定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由于用户对过滤得到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访问频次往往不同。通过热度值对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进行分类,以得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通过分类处理,方便后续对缓存信息的批量处理。最后,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通过在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后,再将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保证缓存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400。该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4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存数据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将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可选地,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的用户访问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身份标识、访问接口地址和用户访问次数。上述用户身份标识可以是上述目标用户的唯一身份标识。上述访问接口地址可以是上述目标用户调用的接口对应的地址。上述用户访问次数可以是上述目标用户调用接口的次数。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将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确定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对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进行累加操作。
其中,上述添加条件可以为: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分别与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相同。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不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将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以及将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设置为预设值。
其中,上述预设值可以是1。
步骤402,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步骤403,确定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02-403的具体实现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4,从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一级缓存信息,得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一级缓存信息,得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其中,上述第一筛选条件可以是热度值不小于0%且不大于5%。
步骤405,从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二级缓存信息,得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二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其中,上述第二筛选条件可以是热度值大于5%且不大于10%。
步骤406,从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三级缓存信息,得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从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三级缓存信息,得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其中,上述第三筛选条件可以是热度值大于10%且不大于100%。
步骤407,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07的具体实现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4,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8,分别为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分别为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一级缓存信息加载至上述缓存中的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长,生成上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二级缓存信息加载至上述缓存中的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长,生成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三级缓存信息加载至上述缓存中的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长,生成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
作为示例,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一级缓存信息加载至上述缓存中的时间可以是“2021-01-25-17:59:48”。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1小时。上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可以是“2021-01-25-18:59:48”。
作为又一示例,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二级缓存信息加载至上述缓存中的时间可以是“2021-01-25-17:59:48”。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2小时。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可以是“2021-01-25-19:59:48”。
作为再一示例,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三级缓存信息加载至上述缓存中的时间可以是“2021-01-25-17:59:48”。上述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是3小时。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可以是“2021-01-25-20:59:48”。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一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当前时间与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相同,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当前时间与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相同,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可选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三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当前时间与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相同,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步骤409,响应于确定缓存中未存储有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将包含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缓存中未存储有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将包含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其中,上述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可以是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
步骤410,将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上述缓存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上述缓存中。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上述目标请求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作为关键字,调用上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包括的访问接口地址对应的接口,以此获取上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将上述用户数据加载至上述缓存中。
从图4可以看出,与图2对应的一些实施例的描述相比,首先,分别为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实际情况中,用户并非会全部使用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存的使用效率。通过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保证了用户缓存数据能够定时的从缓存中释放。此外,对于不同的用户缓存数据,用户的使用频次往往不同,因此,通过对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分别设置不同的缓存释放时间。保证了高频次使用的用户缓存数据能够在缓存中保存较长时间。其次,考虑到当到达缓存释放时间,用户缓存数据被清除时,用户使用用户缓存数据的情况。本公开通过对用户使用的用户缓存数据是否存储在缓存中进行判断。当用户使用的用户缓存数据未在缓存中时,通过将包含用户使用的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然后,将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缓存中,避免了缓存穿透。
进一步参考图5,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存数据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的缓存数据处理装置500包括: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加载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装置500还包括:分别为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装置500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缓存中未存储有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将包含上述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将上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上述缓存中。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一生成单元501之前,装置500还包括: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生成单元503被进一步配置成: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一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生成单元503被进一步配置成: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二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生成单元503被进一步配置成:从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三级缓存信息,得到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500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一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500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装置500还包括:响应于到达上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将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三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上述缓存中清除。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访问接口地址和用户访问次数;以及装置500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对上述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进行累加操作,其中,上述添加条件为: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分别与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地的实现方式中,装置500还包括:响应于确定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不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将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上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以及将上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设置为预设值。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60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6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6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608;以及通信装置609。通信装置6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6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6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6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6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608被安装,或者从ROM 6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基于上述热度值集合和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上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上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上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生成单元、确定单元、第二生成单元和加载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确定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确定上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缓存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
基于所述热度值集合和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所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所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为所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所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设置缓存释放时间,以生成第一缓存释放时间、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和第三缓存释放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缓存中未存储有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将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缓存数据对应的缓存信息的缓存信息集合,确定为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将所述第二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二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数据加载至所述缓存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所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热度值集合和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包括:
从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一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一级缓存信息,得到所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热度值集合和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二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二级缓存信息,得到所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热度值集合和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筛选出对应的热度值满足第三筛选条件的第一候选缓存信息作为三级缓存信息,得到所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到达所述第一缓存释放时间,将所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一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所述缓存中清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到达所述第二缓存释放时间,将所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二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所述缓存中清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到达所述第三缓存释放时间,将所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三级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从所述缓存中清除。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访问接口地址和用户访问次数;以及
所述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所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对所述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进行累加操作,其中,所述添加条件为: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分别与所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身份标识和访问接口地址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所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不包含满足添加条件的用户访问信息,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访问数据作为用户访问信息,加入所述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以及将所述历史访问数据对应的用户访问信息包括的用户访问次数设置为预设值。
13.一种缓存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用户访问信息缓存队列中与待缓存功能信息列表中每个待缓存功能信息相匹配的用户访问信息,生成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得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
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中每个第一候选缓存信息对应的热度值,得到热度值集合;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热度值集合和所述第一候选缓存信息集合,生成一级缓存信息集合、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三级缓存信息集合;
加载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的目标请求信息,依次将所述一级缓存信息集合、所述二级缓存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级缓存信息集合中的每个缓存信息对应的用户缓存数据加载至缓存中。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30487.5A 2021-01-29 2021-01-29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3760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0487.5A CN113760178A (zh) 2021-01-29 2021-01-29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0487.5A CN113760178A (zh) 2021-01-29 2021-01-29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0178A true CN113760178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0487.5A Pending CN113760178A (zh) 2021-01-29 2021-01-29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01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3942A (zh) * 2023-03-23 2023-04-21 北京飞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6242A (zh) * 2014-08-05 2014-11-19 吉林大学 一种缓存数据预加载、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05404595A (zh) * 2014-09-10 2016-03-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91635A (zh) * 2017-06-16 2017-10-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替换方法和装置
US20190004946A1 (en) * 2017-06-30 2019-01-0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che management
CN109167828A (zh) * 2018-08-22 2019-01-08 杭州领智云画科技有限公司 Cdn缓存方法和系统
CN109471875A (zh) * 2018-09-25 2019-03-15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缓存数据的热度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837480A (zh) * 2019-11-07 2020-02-25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796772A (zh) * 2020-07-07 2020-10-20 西北工业大学 缓存的管理方法、缓存节点及分布式存储系统
CN111831699A (zh) * 2020-09-21 2020-10-27 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58405A (zh) * 2020-07-10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缓存方法和装置
CN112148690A (zh) * 2019-06-26 2020-12-29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缓存方法、文件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6242A (zh) * 2014-08-05 2014-11-19 吉林大学 一种缓存数据预加载、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05404595A (zh) * 2014-09-10 2016-03-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91635A (zh) * 2017-06-16 2017-10-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替换方法和装置
US20190004946A1 (en) * 2017-06-30 2019-01-0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che management
CN109167828A (zh) * 2018-08-22 2019-01-08 杭州领智云画科技有限公司 Cdn缓存方法和系统
CN109471875A (zh) * 2018-09-25 2019-03-15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缓存数据的热度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148690A (zh) * 2019-06-26 2020-12-29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缓存方法、文件访问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37480A (zh) * 2019-11-07 2020-02-25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796772A (zh) * 2020-07-07 2020-10-20 西北工业大学 缓存的管理方法、缓存节点及分布式存储系统
CN111858405A (zh) * 2020-07-10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缓存方法和装置
CN111831699A (zh) * 2020-09-21 2020-10-27 北京新唐思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3942A (zh) * 2023-03-23 2023-04-21 北京飞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993942B (zh) * 2023-03-23 2023-06-06 北京飞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1373B (zh) 榜单更新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966950B (zh) 日志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79982B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34958A (zh) 页面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596991A (zh) 交互操作执行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60991A (zh) 数据操作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22056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992719B (zh) 用于确定推送优先级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52720A (zh) 文档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1241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60178A (zh) 缓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347973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98251A (zh) 房源数据的验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262744A (zh) 多媒体信息发送方法、备份服务器及介质
CN113297277A (zh) 检验统计量确定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15154A (zh) 数据处理和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905090A (zh) 电子表格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100205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625745A (zh) 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42837B (zh)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518132B (zh) 网络地址的类别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7352B (zh) 基于用户信息和保险相关信息的保险服务物品推荐方法
CN116757443B (zh) 新型配电网电力线损率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0716885B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820354B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数据存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