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0004A -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0004A
CN113760004A CN202111073376.1A CN202111073376A CN113760004A CN 113760004 A CN113760004 A CN 113760004A CN 202111073376 A CN202111073376 A CN 202111073376A CN 113760004 A CN113760004 A CN 113760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esistor
temperature control
cavity
fa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33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瑾
范若琛
颜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filed Critical Seco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AC
Priority to CN2021110733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0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0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前吊架,前吊架将箱体内腔分为前腔和后腔,前腔与后腔相互连通,相机和镜头均安装于前吊架上,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温度探头、第一温控板、后第一风扇、第一前加热电阻和第一后加热电阻,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一温控板,第一温控板能够控制后第一风扇、第一前加热电阻和第一后加热电阻的打开或关闭,第一前加热电阻设置于前腔内,第一后加热电阻设置于后腔内;本装置能够自动调控箱体内腔的温度,无需人工参与,使得成像设备工作于其最优温度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FOD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的应用中,需要在室外长期自动化状态下使用长焦镜头和高清晰度相机等成像设备,这些成像设备需要安装在密封的腔体内,以实现防水防尘。但是高性能的长焦镜头和高清晰度相机等成像设备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有可能造成图像清晰度下降甚至设备不工作,其较好的工作温度在0度-50度之间。
但室外环境温度有可能导致腔体内的温度超出这一范围,因此需要使用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腔体内的温度,使成像设备工作于其最优温度范围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本装置能够自动调控箱体内腔的温度,无需人工参与,使得成像设备工作于其最优温度范围内。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前吊架,前吊架将箱体内腔分为前腔和后腔,前腔与后腔相互连通,相机和镜头均安装于前吊架上,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温度探头、第一温控板、后第一风扇、第一前加热电阻和第一后加热电阻,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一温控板,第一温控板能够控制后第一风扇、第一前加热电阻和第一后加热电阻的打开或关闭,第一前加热电阻设置于前腔内,第一后加热电阻设置于后腔内。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温控板、第二前加热电阻和第二后加热电阻,所述第二前加热电阻设置于前腔内,所述第二后加热电阻设置于后腔内,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二温控板,第二温控板能够控制第二前加热电阻和第二后加热电阻的打开和关闭。
优选地,还包括后第二风扇和两台前风扇,所述后第二风扇和两台前风扇的转速均高于后第一风扇的转速,后第一风扇和后第二风扇设置于后腔内,两台前风扇均安装于前吊架上,两台前风扇的风向相反,其中一台前风扇的风向为从后腔指向前腔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前腔内安装有前加热电阻安装板,所述第一前加热电阻和第二前加热电阻均安装于前加热电阻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后腔内安装有后吊架,所述第一温控板和第二温控板均安装于后吊架上。
优选地,所述后吊架上连接有后盖板,所述后第一风扇、后第二风扇、第一后加热电阻和第二后加热电阻均安装于后盖板上。
优选地,两台前风扇均安装于前吊架的顶部,两台前风扇沿左右方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相机位于后腔内,所述温度探头设置于后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温度探头、第一温控板、第一风扇、第一前加热电阻和第一后加热电阻组成一级控温装置,能够调整箱体内部的温度,使成像设备工作于其最优温度范围内;设置第二温控板、第二前加热电阻、第二后加热电阻、后第二风扇和前风扇组成二级控温装置,二级控温装置对箱体内的散热和加热能力更强,使得装置能够适应于更恶劣的环境,同时两级温度控制相当于双余度备份,当某一级温控设备损坏发生故障时,另一级也可以按照自身逻辑正常工作,因此可以增加产品局部温控设备损坏时的容错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成像装置安装于箱体内的左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后盖板及安装于后盖板上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前吊架与前风扇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系统控制的原理框图。
附图中,1-箱体,2-前吊架,3-相机,4-镜头,5-前腔,6-后腔,7-第一温控板,8-后第一风扇,9-第一前加热电阻,10-第一后加热电阻,11-第二温控板,12-第二前加热电阻,13-第二后加热电阻,14-后第二风扇,15-前风扇,16-前加热电阻安装板,17-后吊架,18-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前吊架2,前吊架2将箱体1内腔分为前腔5和后腔6,前腔5与后腔6相互连通,相机3和镜头4均安装于前吊架2上,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温度探头、第一温控板7、后第一风扇8、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1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一温控板7,第一温控板7能够控制后第一风扇8、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的打开或关闭,第一前加热电阻9设置于前腔5内,第一后加热电阻10设置于后腔6内。
考虑到防水防尘,成像装置安装于密闭的箱体1内,因此不能在箱体1上安装风扇与外界进行强制通风。箱体1内的发热源主要是相机3,因此相机3周围的温度高于箱体1内腔其余位置的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相机3位于后腔6内,所述温度探头设置于后腔6内,温度探头检测相机3附近的温度。
当温度探头检测到温度过高时,按照控制策略开启后第一风扇8,加强箱体1内空气流通,加速箱体1内热交换,将相机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箱体1其他区域,之后通过箱体1将热量散发到外界。
当温度探头检测到温度过低时,按照控制策略开启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为箱体1内部加热,同时开启后第一风扇8,使热空气在箱体1内流动,实现升温。
如此调整箱体1内部的温度,使成像设备工作于其最优温度范围内。
具体的调控如下,当温度探头检测到温度高于40度时,此时第一温控板7开启后第一风扇8,加强腔体内的空气流通,当温度降低至25度时,关闭后第一风扇8,这里形成第一级高温温控。
当温度探头检测到温度下降到10度时,第一温控板7开启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使其发热为箱体1内腔升温,同时开启后第一风扇8,加强箱体1内腔空气流通,使热空气在箱体1内腔流动,当温度上升到15度时,第一温控板7控制第一前加热电阻9、第一后加热电阻10和后第一风扇8,这里形成第一级低温温控。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前加热电阻9设置于前腔5内,第一后加热电阻10设置于后腔6内,为了使箱体1内腔的加热均匀,使得箱体1内腔整体升温效果更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温控板11、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所述第二前加热电阻12设置于前腔5内,所述第二后加热电阻13设置于后腔6内,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1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二温控板11,第二温控板11能够控制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的打开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后第二风扇14和两台前风扇15,所述后第二风扇14和两台前风扇15的转速均高于后第一风扇8的转速,后第一风扇8和后第二风扇14设置于后腔6内,两台前风扇15均安装于前吊架2上,两台前风扇15的风向相反,其中一台前风扇15的风向为从后腔6指向前腔5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温控板11、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形成第二级低温控制,当设备附近的环境温度过低,导致第一级低温加热效果不佳时,例如箱体1内腔温度下降到0度,第二温控板11控制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工作,此时四只加热电阻同时加热对箱体内部进行升温,当温度上升到12度时,关闭,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仅使用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进行加热升温,当温度上升到15度时,关闭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
本实施例中后第二风扇14和两台前风扇15配合第二温控板11形成第二级高温控制,当设备附近的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第一级高温控制效果不佳时,例如箱体1内腔温度上升到50度时,开启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转速很快,进一步加强箱体1内腔空气的流通,此时四台风扇均处于开启状态,当温度下降到35度时,关闭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仅使用后第一风扇8,当温度降低到25度时,关闭后第一风扇8。
这样通过设置两级低温控制和两级高温控制,能够在周围环境温度-20度到50度的范围内调节箱体1内的温度,使得成像设备工作于其最优温度范围内。
同时由于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的转速比后第一风扇8高,因此其寿命低于后第一风扇8寿命,在温度40度以下时,仅使用后第一风扇8,温度上升到50度时,才开启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这样能够在实现箱体1内温度控制的情况下,降低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的工作时长,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第二级高温控制时,由于两台前风扇15风向相反,使空气对流,配合前风扇15和后第二风扇14的高速转动,这样箱体1内腔空气快速流动,从而使得散热效果更佳。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两级温控是分别由第一温控板7和第二温控板11控制,因此两级温度控制相当于双余度备份,当某一级温控设备损坏发生故障时,另一级也可以按照自身逻辑正常工作,因此可以增加产品局部温控设备损坏时的容错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腔5内安装有前加热电阻安装板16,所述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二前加热电阻12均安装于前加热电阻安装板16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腔6内安装有后吊架17,所述第一温控板7和第二温控板11均安装于后吊架17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吊架17上连接有后盖板18,所述后第一风扇8、后第二风扇14、第一后加热电阻10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均安装于后盖板18上。
本实施例中两台前风扇15均安装于前吊架2的顶部,两台前风扇15沿左右方向分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前吊架(2),前吊架(2)将箱体(1)内腔分为前腔(5)和后腔(6),前腔(5)与后腔(6)相互连通,相机(3)和镜头(4)均安装于前吊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温度探头、第一温控板(7)、后第一风扇(8)、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1)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一温控板(7),第一温控板(7)能够控制后第一风扇(8)、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一后加热电阻(10)的打开或关闭,第一前加热电阻(9)设置于前腔(5)内,第一后加热电阻(10)设置于后腔(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控板(11)、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所述第二前加热电阻(12)设置于前腔(5)内,所述第二后加热电阻(13)设置于后腔(6)内,所述温度探头能够检测箱体(1)内温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第二温控板(11),第二温控板(11)能够控制第二前加热电阻(12)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的打开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第二风扇(14)和两台前风扇(15),所述后第二风扇(14)和两台前风扇(15)的转速均高于后第一风扇(8)的转速,后第一风扇(8)和后第二风扇(14)设置于后腔(6)内,两台前风扇(15)均安装于前吊架(2)上,两台前风扇(15)的风向相反,其中一台前风扇(15)的风向为从后腔(6)指向前腔(5)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5)内安装有前加热电阻安装板(16),所述第一前加热电阻(9)和第二前加热电阻(12)均安装于前加热电阻安装板(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6)内安装有后吊架(17),所述第一温控板(7)和第二温控板(11)均安装于后吊架(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吊架(17)上连接有后盖板(18),所述后第一风扇(8)、后第二风扇(14)、第一后加热电阻(10)和第二后加热电阻(13)均安装于后盖板(18)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台前风扇(15)均安装于前吊架(2)的顶部,两台前风扇(15)沿左右方向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3)位于后腔(6)内,所述温度探头设置于后腔(6)内。
CN202111073376.1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Pending CN113760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3376.1A CN113760004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3376.1A CN113760004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0004A true CN113760004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5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3376.1A Pending CN113760004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00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0406A (zh) * 2023-09-20 2023-11-28 青岛伊科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裂解碳五馏分装置反应器预置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0406A (zh) * 2023-09-20 2023-11-28 青岛伊科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裂解碳五馏分装置反应器预置温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2433B2 (en)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module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racks
CN102105033B (zh) 货柜式数据中心的环境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08078420U (zh) 一种防尘通风式动力柜
CN113760004A (zh)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CN215642426U (zh) 一种塔架式光学fod探测器温控装置
CN106843331B (zh) 一种智能化配电柜防潮控制系统
CN209072826U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应急通风系统
CN209046764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监控摄像头
CN208848098U (zh) 一种自动调节放映机环境温度恒定的装置
KR20220012011A (ko) 대규모 고밀도 데이터 센터 냉방을 위한 대용량 벽면 타입 항온항습기 및 2단 냉각 코일과 컨테인먼트 내 가변 팬으로 구성된 효과적인 냉방 시스템
WO2022133940A1 (zh) 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891905U (zh) 空调器
ITMI20002799A1 (it) Procedimento e apparecchiatura per il condizionamento termico di armadi contenenti apparecchiature elettroniche
CN10961204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9792834B (zh) 用于医用加速器的散热装置
CN111780258B (zh) 一种uvc散热保护装置、杀菌空调以及杀菌控制方法
CN110012648B (zh) 自动控制散热量的计算机网络机柜
CN111538387A (zh) 一种具有散热辅助恒温电路的计算机
CN206788789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专用温度补偿系统
CN206283772U (zh) 一种主动式气流引流通风装置
CN217642313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配电柜
CN110147149A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快速散热和检修组件及其降温方法
CN2804906Y (zh) 自动控温式电子显示屏
CN110493998A (zh) 一种户外机柜
CN219042344U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