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9754A -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754A
CN113759754A CN202111076899.1A CN202111076899A CN113759754A CN 113759754 A CN113759754 A CN 113759754A CN 202111076899 A CN202111076899 A CN 202111076899A CN 113759754 A CN113759754 A CN 113759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rain
speed
vehicle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68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9754B (zh
Inventor
李德仓
孟高阳
孟建军
刘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768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9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7/00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 G05B17/02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electr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列车主动悬挂系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利用检测系统实时采集车身振动信号,设计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根据风速、车速以及检测系统实时采集车身振动信号、计算出主动悬挂系统所需作动力,发出控制指令,作动器根据所发出的控制指令,输出相应作动力等步骤,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不同风场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与控制精度,使不同风速与车速运行条件下的控制规则得到细化,较好的保证了列车在大风环境中不同运行工况的动力学性能,有利于大风环境下高速列车主动悬挂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铁路运营环境极其复杂。这其中,大风环境会严重威胁到列车的安全运营,加剧车体振动,降低列车运行安全性与平稳性。因此,常通过对大风激励的理论方法研究,应用列车主动悬挂系统对大风环境下列车安全性与平稳性进行控制。针对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目前,基于模糊控制的列车主动悬挂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然而,考虑到风速的随机性与大风环境下列车响应的复杂性,传统模糊控制方法存在控制规则单一,自适应调节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大风环境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列车主动悬挂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列车主动悬挂系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改善列车在不同风速环境下运行安全性与平稳性的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所受风荷载;
步骤2、获得列车全尺寸模型,利用SIMPACK,建立车体、转向架构架、轮对三部分刚体所组成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所述动力学仿真模型,施加风荷载到车体,计算车体响应结果,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规律;
步骤3、将不同风速、车速运行条件下的车体响应规律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设计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步骤4、获取各个时刻所检测到的列车加速度响应结果、风速、车速,并通过变论域模糊控制器,使主动悬挂系统实时输出所需作动力。
进一步地,步骤1包括求解脉动风风速、求解列车表面相对风速、求解风荷载模型;
a)、求解脉动风风速:
基于谐波合成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的脉动风求解方程: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21
(j=1,2,…,n),(m=1,2,…,n),(p=0,1,…,2N×n-1)
式中,Yχj(Δt)表示第j模拟风速点脉动风风速时程,Re表示虚数的实部,Δt表示时间间隔,i表示虚部,n表示风速模拟点数,Δω表示频率增量,N表示采样频率点数;
上式中,hjm(Δt)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22
式中,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23
为[0,2π]内均匀分布的随机相位角,Sχ(z)表示脉动风风速功率谱,Gjm(ω)表示相关系数矩阵第j行m项;
上式中,Gjm(ω)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31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32
式中,R表示风的空间相关性,c表示指数衰减系数,Δ表示水平间隔点距离,f表示风速频率,Uχz表示高度Z处平均风风速;
根据风沿高度变化的特定,风速功率谱采用Kaimal风速谱,Kaimal风速谱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33
式中,Sχ(z)表示高度z处Kaimal风速谱,σχ、Lχ分别表示各方向分量的标准差,紊流积分尺度,f表示对应方向分量的折减频率;
b)求解列车表面相对风速:
列车表面相对风速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34
式中,β表示风向与列车行进方向夹角,V表示列车风,与列车运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求解风荷载模型;
车体表面等效静风力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41
式中,用在列车表面的等效静风力Fst包括阻力Fu st、升力Fw st和扭转力矩Mv st;u、w、v分别表示横向,垂向和纵向;ρ为空气密度;A为车体迎风面积,忽略转向架与轮对的影响;H为车体质心距离路基高度;C(ψ)为气动力系数;
车体表面某点等效抖阵风力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42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43
式中,j点抖振风力同样包括阻力、升力和扭转力矩;uj、wj表示j点脉动风横向与垂向分量;Bj、Lj分别表示第j模拟点车体截面高度和宽度。
进一步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a)完成动力学仿真模型建模:首先确定列车模型各项结构参数与悬挂参数,并将各项参数输入SIMPACK系统,建立车体、转向架构架以及轮对三部分刚体所组成的整车模型;
b)进行动力学仿真:将等效风荷载施加到车体形心处,风场中列车系统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1
式中,M、C、K分别表示列车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刚度矩阵,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2
X分别表示列车系统的位移响应、速度响应以及加速度响应,Fst、Fbf分别表示作用在车体表面形心处的等效静风力和抖振风力的广义矢量;
c)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规律;
利用SIMPACK,获得列车响应结果,并整理列车系统速度响应范围bv、加速度响应范围ba以及车体与转向架构架之间相对作用力fa
设定不同风速与车速,令风速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3
车速V≤200Km/h,计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范围,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所对应的车体响应规律,引入伸缩因子表达相关规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4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5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6
式中,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7
分别表示风速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8
车速为V时,输入变量bv、ba以及输出变量fa的伸缩因子,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9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510
表示对应风速、车速下的响应极值,bv(20,200)、ba(20,200)、fa(20,200)表示风速为20m/s,车速为200Km/h时,输入变量bv、ba以及输出变量fa的响应极值。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传统模糊控制器;
首先建立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系统,选择车体响应速度以及响应加速度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变量,选择主动悬架系统中的作动器所需的作动力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出变量;
之后将20m/s风速与200Km/h车速条件下的响应结果作为输入输出变量的论域,保证整个控制系统有足够广的检测与反馈区间;
输入论域与输出论域为:
Bv=bv/kv=[-E1,E1]
Ba=ba/ka=[-E2,E2]
Fa=fa/kf=[-F,F]
式中,kv、ka、fa分别为输入输出变量量化因子;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均采用7个均等模糊集涵盖: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O)、正小(PS)、正中(PM)、正大(PB),对应控制规则表为:上表中,对应控制规则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61
如果bv=NB,ba=NB,则fa=NB;如果bv=NM,ba=NM,则fa=NB等49条规则;
b)建立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将不同风速与车速运行情况下的车体响应规律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引入伸缩因子的概念来调整不同风速与车速条件下的论域范围,控制规则不变,变论域方程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71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72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73
式中,Bvi、Bai分别表示对应风速与车速条件下,输入变量模糊集论域改变后的区间,Fai表示i时刻,输出变量模糊集论域改变后的区间。
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各个时刻所检测到的车身振动信号即列车加速度响应结果,作为输入变量,输入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b)获取各个时刻风速、车速数据,生成伸缩因子,输入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c)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控制作动器,使主动悬挂系统实时输出所需作动力。
本发明提供的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采用基于风速与车速变化的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解决了现实工程中风荷载激励随机性强,列车响应变动幅度大,而主动悬挂系统控制规则单一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不同风场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与控制精度,使不同风速与车速运行条件下的控制规则得到细化,较好的保证了列车在大风环境中不同运行工况的动力学性能,有利于大风环境下高速列车主动悬挂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车体;2.检测系统;3.变论域模糊控制器;4.作动器;5.转向架构架;6.轮对;7.一次悬挂;8.二次悬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列车主动悬挂系统,包括检测系统,变论域模糊控制器、作动器。
检测系统用于实时采集车身振动信号。
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根据风速、车速以及检测系统实时采集车身振动信号,发出控制指令。
作动器根据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所发控制指令,输出相应作动力,抑制车体振动,提高列车舒适性与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所受风荷载。
利用谐波合成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基于Kaimal风速谱与Davenport相干函数,可以求解脉动风风速与列车表面相对风速,进而求解风荷载模型。
a)求解脉动风风速:
基于谐波合成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的脉动风求解方程: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1
(j=1,2,…,n),(m=1,2,…,n),(p=0,1,…,M×n-1)
式中,Yχj(Δt)表示第j模拟风速点脉动风风速时程,Re表示虚数的实部,Δt表示时间间隔,i表示虚部,n表示风速模拟点数,Δω表示频率增量,N表示采样频率点数;
上式中,hjm(Δt)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2
式中,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3
为[0,2π]内均匀分布的随机相位角,Sχ(z)表示脉动风风速功率谱,Gjm(ω)表示相关系数矩阵第j行m项;
上式中,Gjm(ω)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4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5
式中,R表示风的空间相关性,c表示指数衰减系数,Δ表示水平间隔点距离,f表示风速频率,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6
表示高度Z处平均风风速。
根据风沿高度变化的特定,风速功率谱采用Kaimal风速谱,Kaimal风速谱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097
式中,Sχ(z)表示高度z处Kaimal风速谱,σχ、Lχ分别表示各方向分量的标准差,紊流积分尺度,f表示对应方向分量的折减频率。
b)求解列车表面相对风速:
列车表面相对风速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01
式中,β表示风向与列车行进方向夹角,V表示列车风,与列车运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求解风荷载模型:
车体表面等效静风力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02
式中,作用在列车表面的等效静风力Fst包括阻力Fu st、升力Fw st和扭转力矩Mv st;u、w、v分别表示横向,垂向和纵向;ρ为空气密度;A为车体迎风面积,忽略转向架与轮对的影响;H为车体质心距离路基高度;C(ψ)为气动力系数。
车体表面某点等效抖阵风力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03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04
式中,j点抖振风力同样包括阻力、升力和扭转力矩;uj、wj表示j点脉动风横向与垂向分量;Bj、Lj分别表示第j模拟点车体截面高度和宽度。
步骤2、建立列车仿真模型,整理列车响应规律;
利用SIMPACK软件,我们可以建立列车仿真模型,并结合步骤1所计算风荷载,可以完成动力学仿真,并整理出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规律。
a)完成动力学仿真模型建模:
确定列车模型各项结构参数与悬挂参数,将各项参数输入SIMPACK系统,建立车体、转向架构架以及轮对三部分刚体所组成的整车模型。
b)进行动力学仿真:
将等效风荷载施加到车体形心处,风场中列车系统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11
式中,M、C、K分别表示列车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刚度矩阵,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12
X分别表示列车系统的位移响应,速度响应以及加速度响应,Fst、Fbf分别表示作用在车体表面形心处的等效静风力和抖振风力的广义矢量。
c)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规律:
利用SIMPACK,获得列车响应结果,并整理列车系统速度响应范围bv、加速度响应范围ba以及车体与转向架构架之间相对作用力fa
设定不同风速与车速,令风速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13
车速V≤200Km/h,重复上述步骤,计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范围,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所对应的车体响应规律,引入伸缩因子表达相关规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1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2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3
式中,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4
分别表示风速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5
车速为V时,输入变量bv、ba以及输出变量fa的伸缩因子,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6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27
表示对应风速车速下的响应极值,bv(20,200)、ba(20,200)、fa(20,200)表示风速为20m/s,车速为200Km/h时,输入变量bv、ba以及输出变量fa的响应极值。
步骤3、将不同风速、车速运行条件下的车体响应规律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设计变论域模糊控制器。(不同风速、车速运行条件与步骤2中c)中的对应)
利用传统模糊控制理论,并结合步骤2所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的车体响应规律,我们可以首先建立传统模糊控制器,进而设计出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a)建立传统模糊控制器。
建立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系统,选择车体响应速度以及响应加速度分别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变量,选择主动悬架系统中作动器所需的作动力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出变量。
将20m/s风速与200Km/h车速条件下的响应结果作为输入输出变量的论域,保证整个控制系统有足够广的检测与反馈区间。
输入输出变量模糊集论域为:
Bv=bv/kv=[-E1,E1]
Ba=ba/ka=[-E2,E2]
Fa=fa/kf=[-F,F]
式中,kv、ka、fa分别为输入输出变量量化因子。
输入与输出变量模糊集均采用7个均等模糊集涵盖: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O)、正小(PS)、正中(PM)、正大(PB),对应控制规则表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31
上表中,对应控制规则为:
如果bv=NB,ba=NB,则fa=NB,如果bv=NM,ba=NM,则fa=NB等49条规则。
b)建立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将不同风速与车速运行情况下的车体响应规律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引入伸缩因子的概念来调整不同风速与车速条件下的论域范围,控制规则不变,变论域方程为: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41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42
Figure BDA0003262572380000143
式中,Bvi、Bai分别表示对应风速与车速条件下,输入变量模糊集论域改变后的区间,Fai表示i时刻,输出变量模糊集论域改变后的区间。
步骤4、主动悬挂实时输出所需作动力:
a)获取各个时刻所检测到的车身振动信号即列车加速度响应结,作为输入变量,输入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b)获取各个时刻风速、车速数据,生成伸缩因子,输入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c)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控制作动器,使主动悬挂系统实时输出所需作动力。

Claims (5)

1.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所受风荷载;
步骤2、获得列车全尺寸模型,利用SIMPACK,建立车体、转向架构架、轮对三部分刚体所组成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所述动力学仿真模型,施加风荷载到车体,计算车体响应结果,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规律;
步骤3、将不同风速、车速运行条件下的车体响应规律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设计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步骤4、获取各个时刻所检测到的列车加速度响应结果、风速、车速,并通过变论域模糊控制器,使主动悬挂系统实时输出所需作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包括求解脉动风风速、求解列车表面相对风速、求解风荷载模型;
a)、求解脉动风风速:
基于谐波合成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的脉动风求解方程: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11
(j=1,2,…,n),(m=1,2,…,n),(p=0,1,…,2N×H-1)
式中,Yχj(Δt)表示第j模拟风速点脉动风风速时程,Re表示虚数的实部,Δt表示时间间隔,i表示虚部,n表示风速模拟点数,Δω表示频率增量,N表示采样频率点数;
上式中,hjm(Δt)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21
式中,φml为[0,2π]内均匀分布的随机相位角,Sχ(z)表示脉动风风速功率谱,Gjm(ω)表示相关系数矩阵第j行m项;
上式中,Gjm(ω)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22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23
式中,R表示风的空间相关性,c表示指数衰减系数,Δ表示水平间隔点距离,f表示风速频率,Uχz表示高度Z处平均风风速;
根据风沿高度变化的特定,风速功率谱采用Kaimal风速谱,Kaimal风速谱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24
式中,Sχ(z)表示高度z处Kaimal风速谱,σχ、Lχ分别表示各方向分量的标准差,紊流积分尺度,f表示对应方向分量的折减频率;
b)求解列车表面相对风速:
列车表面相对风速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25
式中,β表示风向与列车行进方向夹角,V表示列车风,与列车运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求解风荷载模型;
车体表面等效静风力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31
式中,用在列车表面的等效静风力Fst包括阻力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32
升力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33
和扭转力矩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34
u、w、v分别表示横向,垂向和纵向;ρ为空气密度;A为车体迎风面积,忽略转向架与轮对的影响;H为车体质心距离路基高度;C(ψ)为气动力系数;
车体表面某点等效抖阵风力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35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36
式中,j点抖振风力同样包括阻力、升力和扭转力矩;uj、wj表示j点脉动风横向与垂向分量;Bj、Lj分别表示第j模拟点车体截面高度和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a)完成动力学仿真模型建模:首先确定列车模型各项结构参数与悬挂参数,并将各项参数输入SIMPACK系统,建立车体、转向架构架以及轮对三部分刚体所组成的整车模型;
b)进行动力学仿真:将等效风荷载施加到车体形心处,风场中列车系统动力学方程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41
式中,M、C、K分别表示列车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刚度矩阵,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42
分别表示列车系统的位移响应、速度响应以及加速度响应,Fst、Fbf分别表示作用在车体表面形心处的等效静风力和抖振风力的广义矢量;
c)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规律;
利用SIMPACK,获得列车响应结果,并整理列车系统速度响应范围bv、加速度响应范围ba以及车体与转向架构架之间相对作用力fa
设定不同风速与车速,令风速Uχz≤20m/s,车速V≤200Km/h,计算不同风速与车速下车体响应范围,整理不同风速与车速所对应的车体响应规律,引入伸缩因子表达相关规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43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44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45
式中,αi(Uχz,V)、βi(Uχz,V)、γi(Uχz,V)分别表示风速为Uχz,车速为V时,输入变量bv、ba以及输出变量fa的伸缩因子,bv(Uχz,V)、ba(Uχz,V)、fa(Uχz,V)表示对应风速、车速下的响应极值,bv(20,200)、ba(20,200)、fa(20,200)表示风速为20m/s,车速为200Km/h时,输入变量bv、ba以及输出变量fa的响应极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传统模糊控制器;
首先建立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系统,选择车体响应速度以及响应加速度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变量,选择主动悬架系统中的作动器所需的作动力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出变量;
之后将20m/s风速与200Km/h车速条件下的响应结果作为输入输出变量的论域,保证整个控制系统有足够广的检测与反馈区间;
输入论域与输出论域为:
Bv=bv/kv=[-E1,E1]
Ba=ba/ka=[-E2,E2]
Fa=fa/kf=[-F,F]
式中,kv、ka、fa分别为输入输出变量量化因子;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均采用7个均等模糊集涵盖: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O)、正小(PS)、正中(PM)、正大(PB),对应控制规则表为:上表中,对应控制规则为:
Figure FDA0003262572370000051
如果bv=NB,ba=NB,则fa=NB;如果bv=NM,ba=NM,则fa=NB等49条规则;
b)建立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将不同风速与车速运行情况下的车体响应规律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引入伸缩因子的概念来调整不同风速与车速条件下的论域范围,控制规则不变,变论域方程为:
Bvi=[-αi(Uχz,V)E1,αi(Uχz,V)E1]
Bai=[-βi(Uχz,V)E2,βi(Uχz,V)E2]
Fai=[-γi(Uχz,V)F,γi(Uχz,V)F]
式中,Bvi、Bai分别表示对应风速与车速条件下,输入变量模糊集论域改变后的区间,Fai表示i时刻,输出变量模糊集论域改变后的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各个时刻所检测到的车身振动信号即列车加速度响应结果,作为输入变量,输入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b)获取各个时刻风速、车速数据,生成伸缩因子,输入变论域模糊控制器;
c)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控制作动器,使主动悬挂系统实时输出所需作动力。
CN202111076899.1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759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6899.1A CN113759754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6899.1A CN113759754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754A true CN113759754A (zh) 2021-12-07
CN113759754B CN113759754B (zh) 2024-04-02

Family

ID=7879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6899.1A Active CN113759754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7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2153A (zh) * 2022-03-18 2022-05-10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不同路基高度下列车所受等效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CN115421426A (zh) * 2022-09-27 2022-12-0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列车侧翼升力调控装置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7665A1 (en) * 2001-04-04 2002-10-09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sky hook approach
CN102720634A (zh) * 2012-07-09 2012-10-10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优化参数的变论域模糊电动变桨控制方法
CN104360679A (zh) * 2014-10-21 2015-0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动态执行器的列车悬挂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
CN105584886A (zh) * 2015-11-23 2016-05-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船舶电缆绞车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044577A (zh) * 2019-04-17 2019-07-23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2596376A (zh) * 2020-12-14 2021-04-02 河海大学 基于变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同步调相机励磁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7665A1 (en) * 2001-04-04 2002-10-09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sky hook approach
CN102720634A (zh) * 2012-07-09 2012-10-10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优化参数的变论域模糊电动变桨控制方法
CN104360679A (zh) * 2014-10-21 2015-0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动态执行器的列车悬挂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
CN105584886A (zh) * 2015-11-23 2016-05-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船舶电缆绞车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044577A (zh) * 2019-04-17 2019-07-23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112596376A (zh) * 2020-12-14 2021-04-02 河海大学 基于变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同步调相机励磁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荣盘祥;戴如俊;付刚;: "一种基于变论域、模糊规则切换的模糊控制系统",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vol. 11, no. 05, pages 34 - 36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2153A (zh) * 2022-03-18 2022-05-10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不同路基高度下列车所受等效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CN114462153B (zh) * 2022-03-18 2023-03-14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不同路基高度下列车所受等效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CN115421426A (zh) * 2022-09-27 2022-12-02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列车侧翼升力调控装置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CN115421426B (zh) * 2022-09-27 2023-07-11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列车侧翼升力调控装置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754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9754A (zh) 一种大风环境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控制方法
CN109976366B (zh) 旋翼无人机吊挂负载系统非线性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CN100527024C (zh) 三参数最速自抗扰控制器装置及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13465859B (zh) 一种六自由度电液振动台的干扰力补偿方法
CN105930938B (zh)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结构控制的漂浮式风机减载方法
CN110889169B (zh)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建模方法
CN104049536B (zh) 底盘非线性系统模糊神经网络广义逆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Lazarus et al. Multivariable active lifting surface control using strain actuation: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N116184836B (zh) 一种基于片体间流体干扰力预测的船舶运动预报方法
Shao et al. Design of an adaptive gust response alleviation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CN105629725A (zh) 一种后缘舵滑翔飞行器的弹性运动建模方法
CN112009577A (zh) 一种用于重卡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的控制方法
Luo et al. Delayed full-state feedback control of airfoil flutter us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CN103901775B (zh) 一种基于t-s模型带有输入约束的舵减横摇模糊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26491A (zh) 基于t-s模糊干扰建模的抗干扰跟踪控制设计方法
Zhao et al. Integrated optimisation of active steering and semi-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an improved Memetic algorithm
Xu et al. Rotor dynamic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uzzy auto-tuning single neuron PID
Winther et al. Reduced-order dynamic aeroelastic mode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with nonlinear simulation
Metin et al. Vibrations control of light rail transportation vehicle via PID type fuzzy controller using parameters adaptive method
Wu et al. Pitch motion suppression of electric 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s based on multibody dynamics
Zeng et al. Hunting instability analysis and H∞ controlled stabilizer design for high speed railway passenger car
CN116151156A (zh) 适用任意气动参数和模态振型的气动力降阶建模方法
CN116816599A (zh)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风机塔筒减振方法
Feng et al. Bandwidth-limited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ler for an off-road vehicle based on co-simulation technology
Wong et al. Design of a fuzzy preview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utomobi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