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9631A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631A
CN113759631A CN202111093549.6A CN202111093549A CN113759631A CN 113759631 A CN113759631 A CN 113759631A CN 202111093549 A CN202111093549 A CN 202111093549A CN 113759631 A CN113759631 A CN 113759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ink
display panel
reflectiv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35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笑
黄华
朱小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35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5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墨水结构层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透镜结构,相邻的所述透镜结构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反射结构,所述多个反射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间隙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反射结构,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结构的光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远离所述墨水结构层的方向反射。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显示器件所利用的光源类型(例如,背光源或者环境光)的不同,显示器件可以分为透射式显示器件、反射式显示器件和半透半反式显示器件三种。其中,与其它类型的显示器件相比,由于反射式显示器件是可以利用外界的环境光来显示的器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驱动电压小、功耗小、对眼睛损伤较小等优点,使得反射式显示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一些技术中的反射式显示器件在显示时存在反射率较低以及显示亮度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墨水结构层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透镜结构,相邻的所述透镜结构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反射结构,所述多个反射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间隙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反射结构,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结构的光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远离所述墨水结构层的方向反射。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二反射结构层和第一反射结构层;对盒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墨水结构层。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由于第二反射结构层中的多个反射结构在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一反射结构层中的多个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在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并且反射结构能够将入射至反射结构的光朝向第二反射结构层远离墨水结构层的方向反射,那么,在实现亮态显示时,可以避免入射光线直接从多个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射入墨水结构层中而被黑色粒子吸收,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图1A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透镜结构的排列方式的一种示意图;
图1E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透镜结构的排列方式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不同颜色有机染料的反射率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显示面板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显示面板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显示面板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五种显示面板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五种显示面板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五种显示面板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反射结构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8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反射结构后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8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反射结构后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第二反射结构层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第一反射结构层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0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第一反射结构层后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0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第一反射结构层后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挡墙后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本公开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每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每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或者“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或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每个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或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实际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又可称为栅极或控制极)、漏电极(又可称为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极)以及源电极(又可称为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与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控制极之外的两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其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且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且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或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或其它特性相同的器件。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物晶体管(Oxide TFT)或者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TFT,LTPS TFT)等。例如,薄膜晶体管可以选择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或者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只要能够实现开关功能即可。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约”,是指不严格限定界限,允许工艺和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数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依次叠设”是指多个膜层是沿一个方向层叠设置的,但不表示这几个膜层之间一定是两两贴合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R1可以是指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或者垂直于显示面板平面的方向等。第二方向DR2可以是指水平方向或者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等。第三方向DR3可以是指竖直方向或者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等。其中,第一方向DR1与第二方向DR2交叉,第三方向DR3与第二方向DR2与交叉。例如,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可以相互垂直,第三方向DR3与第二方向DR2可以相互垂直。
反射式显示器件是可以利用外界的环境光来显示的器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驱动电压小、功耗小、以及对眼睛损伤较小等优点。例如,反射式显示器件可以包括:Clear-Ink(CID)反射式显示器件,其中,该CID反射式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为:通过给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电极施加电压,控制墨水结构层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又可称为黑色墨水粒子或者黑色微球粒子)移动到与显示侧相反的一侧,此时,利用介电层的高折射率与墨水结构层中的液体(又可称为墨水)的低折射率实现的全反射现象,可以实现亮态显示;通过给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电极施加电压,控制墨水结构层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在液体中移动,并附着到位于显示侧的介电层的表面,这样,从介电层入射的光线会直接被黑色粒子吸收,可以实现暗态显示;通过给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电极施加电压,控制墨水结构层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在液体中移动,并调节附着到位于显示侧的介电层的表面的黑色粒子的数量,可以实现灰阶态显示。其中,全反射现象是指当光由光密介质(n1)射向光疏介质(n2)时,由于折射角大于等于90度导致的折射光在光疏介质中不出现的现象,并且将折射角为90度时对应的入射角定义为临界角。
图1A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透镜结构的排列方式的一种示意图,图1E为一种反射式显示器件中的透镜结构的排列方式的另一种示意图。这里,在图1A至图1E中以透镜结构为半球形结构为例进行示意。其中,图1A至图1C为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A至图1C所示,该反射式显示器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Array)基板11和彩膜(Color Filter,CF)基板12、设置在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之间的多个挡墙13、填充在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之间的墨水14(包括黑色粒子)、以及设置在彩膜基板12的靠近阵列基板11的一侧的呈周期性排布的多个透镜结构。每一个透镜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彩膜基板12的靠近阵列基板11的一侧的透镜15、设置在透镜15的靠近阵列基板11的一侧的第一电极16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16的靠近阵列基板11的一侧的介电层17。彩膜基板12可以包括:对向衬底121以及设置在对向衬底121的靠近阵列基板11的一侧的彩膜层122和黑矩阵(Black Matrix,BM)123。例如,彩膜层122可以包括:周期性排列的红色(R)彩膜单元、绿色(G)彩膜单元和蓝色(B)彩膜单元。阵列基板11可以包括:阵列衬底111、设置在阵列衬底111的靠近彩膜基板12一侧的驱动电路层112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112的靠近彩膜基板12一侧的第二电极113。例如,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层112可以包括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例如,第二电极113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
下面对该反射式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A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14中的黑色粒子可以朝向远离彩膜基板12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大于墨水14的折射率,使得至少从该彩膜基板12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14之间的交界面上可以发生全反射现象,反射光线沿着第一方向DR1从彩膜基板12出射被用户的眼睛吸收识别,从而,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亮态显示。
例如,如图1B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14中的黑色粒子可以朝向靠近彩膜基板12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迁移。这里,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13所施加的电压大小,调节在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14一侧的表面上所附着的黑色粒子的数量,控制被黑色粒子所吸收的光线的数量,从而,实现不同灰阶的调节。此时,有部分反射光线逸出,反射光线沿着第一方向DR1从彩膜基板12出射被用户的眼睛吸收识别,从而,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不同灰阶态的显示。
例如,如图1C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14中的黑色粒子可以朝向靠近彩膜基板12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迁移。这里,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13所施加的电压大小,调节在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14一侧的表面上所附着的黑色粒子的数量,使得墨水14中的黑色粒子吸附到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14一侧的表面,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黑色粒子的折射率,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至少从该反射式显示器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14之间的交界面上时,光线虽然可以穿过介电层17,但是光线从介电层17逸出后会被墨水14中的黑色粒子直接吸收,此时,无反射光线逸出,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暗态显示。
经本公开发明人研究还发现:如图1D和图1E所示,由于透镜结构的形状(透镜的形状)一般采用半球形,沿BB’方向和沿CC’方向相邻的两个透镜结构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在亮态显示时部分入射光线(例如,环境光线)可以直接从多个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射入墨水14,被墨水14中的黑色粒子吸收,导致反射式显示器件的反射率降低,使得反射式显示器件的显示亮度降低,进而,导致反射式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下降。
本公开至少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这里,以多个透镜结构24可以采用如图1D或者图1E所示的排列方式,图2中可以以沿BB’方向或者CC’方向的截面为例进行示意。
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位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墨水结构层23、位于第一基板21的靠近墨水结构层23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25。其中,第一反射结构层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结构24,相邻的透镜结构24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反射结构层25可以包括:多个反射结构251,多个反射结构251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与间隙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反射结构251,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反射结构251的光朝向第二反射结构层25远离所述墨水结构层23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R1)反射。
如此,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由于第二反射结构层中的多个反射结构在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一反射结构层中的多个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在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并且反射结构能够将入射至反射结构的光朝向第二反射结构层远离墨水结构层的方向反射,那么,在实现亮态显示时,可以避免入射光线(例如,环境光线)直接从多个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射入墨水结构层中而被黑色粒子吸收,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墨水结构层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墨水单元。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一个墨水单元可以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吸光粒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一个墨水单元可以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吸光粒子、带电的反光粒子和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如此,通过设置多种不同颜色的不带电的反光粒子来实现彩色反射显示,可以无需设置彩膜层。这样,由于无需设置彩膜层,可以使得光线只在墨水单元中进行了一次吸收,因此,相比设置有彩膜层的反射式显示器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时透过率可以提高1倍。而且,通过设置第二反射结构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彩色显示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而且,由于无需制作彩膜层,可以使得整体工艺流程更加简单,可以减少制作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墨水单元可以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吸光粒子和带电的反光粒子,其中,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液体具有不同的颜色,且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如此,通过在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设置具有不同的颜色,且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液体来实现彩色反射显示,这样,可以无需设置彩膜层,也无需设置彩色的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因此,相比设置有彩膜层的反射式显示器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时透过率可以提高1倍。而且,通过设置第二反射结构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彩色显示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而且,由于无需制作彩膜层,可以使得整体工艺流程更加简单,可以减少制作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带电的吸光粒子可以包括:黑色粒子。其中,黑色粒子可以具有如下两个特性:(1)带有电荷,对电压或电场敏感,在电场或电压作用下能够发生快速移动;(2)具有吸收光线的能力。当然,还可以具有其它特性,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黑色粒子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圆球状的微粒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黑色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纳米)至5μm(微米)之间。举例来说,黑色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至200nm之间,例如,黑色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110nm、120nm、130nm、140nm、150nm、160nm、170nm、180nm、190nm或者200nm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黑色粒子的折射率大于介电层的折射率。如此,当黑色粒子附着于介电层的表面时,可以打破介电层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全反射条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黑色粒子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炭黑。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带电的反光粒子可以包括:透明粒子。其中,透明粒子可以具有如下两个特性:(1)带有电荷,对电压或电场敏感,在电场或电压作用下能够发生快速移动;(2)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当然,还可以具有其它特性,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粒子和黑色粒子可以具有不同的电荷。例如,黑色粒子可以带有正电荷,透明粒子可以带有负电荷。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粒子的形状可以为圆球状的微粒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至5μm之间。举例来说,透明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至200nm之间,例如,透明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110nm、120nm、130nm、140nm、150nm、160nm、170nm、180nm、190nm或者200nm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粒子的折射率大于介电层的折射率。如此,当透明粒子附着于介电层的表面时,可以打破介电层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全反射条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粒子的折射率与黑色粒子的折射率可以相等。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粒子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有机树脂或者聚合物等透明材料。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红色中性粒子、绿色中性粒子、或者蓝色中性粒子等彩色的中性粒子。例如,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可以包括:红色中性粒子、绿色中性粒子和蓝色中性粒子中的任意一种,且颜色不相同。其中,中性粒子可以具有如下两个特性:(1)不带电荷,对电压或电场不敏感,在电场或电压作用下不发生移动,不影响黑色粒子及透明粒子的迁移;(2)具有反射光线并将光线散射出去的能力。当然,还可以具有其它特性,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中性粒子的形状可以为圆球状的微粒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中性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至5μm之间。举例来说,中性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至200nm之间,例如,中性粒子的直径可以约为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110nm、120nm、130nm、140nm、150nm、160nm、170nm、180nm、190nm或者200nm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中性粒子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粉末颜料,例如,蓝色粉末颜料、绿色粉末颜料以及红色粉末颜料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墨水单元中的液体可以为透明液体。例如,透明液体可以为液态的油墨等。或者,墨水单元中的液体可以为彩色液体,例如,彩色液体可以为有机染料或者颜料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有机染料可以是一类可以溶解于溶剂(例如,水或其它溶剂等)的材料,是一种溶液。例如,如图3所示,横轴表示光线波长,单位为nm(纳米),纵轴表示有机染料的反射率,单位为%(百分比),在图3中以红色(R)有机染料、绿色(G)有机染料和蓝色(B)有机染料为例,示出了不同颜色的有机染料的反射率与光线波长之间的关系。
其中,颜料可以是一类粒子分散在溶剂(例如,水或其它溶剂等)中的分散液。
此外,除了上述所列出的粒子之外,墨水单元中的液体还可以包括一些添加剂,例如,添加剂可以为电荷控制剂、分散剂或者折射率调节剂等。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墨水单元中的液体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3至1.59之间。例如,墨水单元中的液体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3、1.35、1.4、1.45、1.5、1.55或者1.59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为彩色液体为例,每一个墨水单元中的液体的颜色与不带电的反光粒子的颜色可以相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红色(R)子像素、绿色(G)子像素和蓝色(B)子像素为例,则多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红色墨水单元、绿色墨水单元和蓝色墨水单元。或者,多个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W)子像素为例,则多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红色墨水单元、绿色墨水单元、蓝色墨水单元和白色墨水单元。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为透明液体为例,红色墨水单元可以包括:透明液体和红色中性粒子,绿色墨水单元可以包括:透明液体和绿色中性粒子,蓝色墨水单元可以包括:透明液体和蓝色中性粒子。或者,以墨水单元中的液体的颜色与不带电的反光粒子的颜色相同为例,红色墨水单元可以包括:红色液体和红色中性粒子,绿色墨水单元可以包括:绿色液体和绿色中性粒子,蓝色墨水单元可以包括:蓝色液体和蓝色中性粒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墨水结构层可以采用滴下式注入(One Drop Filling,ODF)工艺或者喷墨打印工艺制备。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镜结构24的靠近第二基板22的一面为朝向靠近第二基板22的方向凸起的曲面,曲面为球面的一部分或者椭球面的一部分。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镜结构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球体的一部分、椭球体的一部分和锥体的一部分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如图2所示,透镜结构24的形状可以为半球体。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6至2.3之间。例如,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可以约为1.6、1.7、1.8、1.9、2.0、2.1、2.2或者2.3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个透镜结构24可以包括:依次叠设的透镜15、第一电极16和介电层17,其中,介电层17的折射率大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的折射率,并且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黑色粒子的折射率,且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透明粒子的折射率。如此,当黑色粒子或者透明粒子附着于介电层17的表面时,可以打破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交界面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当黑色粒子和透明粒子未附着于介电层17的表面时,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交界面可以满足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镜15可以为透明材质,如此,可使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更高。例如,如图2所示,透明的透镜15的靠近第二基板22的一面为曲面。例如,该曲面可以采用纳米压印工艺或者光刻工艺等制备而成。例如,如图2所示,透镜15的靠近第二基板22的一面可以为朝向靠近第二基板22的方向凸起的曲面。例如,该曲面可以为球面(例如,圆球面或者椭球面)的一部分。例如,该曲面可以为半球形曲面。当然,透镜15的曲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厚度需求(如第一基板21的入光面到介电层17的反射面之间的距离)来设定。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透镜15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的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例如,形成该透镜15有机材料可以包括聚苯乙烯和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之一,形成该透镜15的无机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氮氧化硅和氮化硅(SiO)中的至少之一,该透镜15还可以由二氧化钛材料形成。当然,还可以为其它材料,只要满足其折射率为1.6至2.3之间,具有透明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硬度即可,例如折射率与介电层17的折射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材料。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如图2所示,透镜15的折射率以及第一电极16的折射率可以与介电层17的折射率相同或基本相同,这样,从该第一基板21侧入射的光通过透镜15后,再通过第一电极16以及介电层17时,光的传播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镜15可以采用热回流工艺或者压印工艺制备。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介电层(Dielectric)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的介电材料。例如,形成介电层的介电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SiO)、氮化硅或者二氧化铪(HfO2)等。当然,还可以为其它材料,只要满足其折射率为1.6至2.3之间,具有透明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硬度即可,例如折射率与透镜15的折射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材料。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介电层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或者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Deposition,ALD)等工艺制备。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镜结构24的直径D可以约为5μm至50μm之间。例如,透镜结构的直径D可以约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或者50μm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透镜结构的直径D是指透镜结构的底面沿第二方向DR2的尺寸特征。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镜结构24的拱高h可以约为5μm至30μm之间。例如,透镜结构的拱高h可以约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或者30μm等。其中,透镜结构的拱高h可以是指透镜结构沿第一方向DR1的尺寸特征。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透镜结构中的透镜的面型可以是球面、非球面、菲涅尔或自由曲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透镜结构的面型可以是由中心到边缘面型或者半径渐变的复杂透镜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结构可以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例如,反射结构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白油或者白胶。如此,由于在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加入了反射率更高的白油或者白胶结构,因此,可以大比例提升整个子像素的反射率,进而提升亮态时的反射亮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结构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反射结构可以为白油或者白胶等高反射率的材料的单层结构。或者,反射结构可以为Ag(银)膜的多层结构。如此,能够将入射到反射结构的光线反射,以获得高亮度的出光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反射结构的材料为白油或者白胶为例,反射结构的反射率可以大于或者等于80%。如此,由于透镜结构在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的反射率一般可以约为30%至70%之间,那么,由于在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加入了反射率更高的反射结构,因此,可以大比例提升整个子像素的反射率,进而提升亮态时的反射亮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DR1)上,反射结构的厚度可以约为2μm至50μm之间。例如,反射结构的厚度可以约为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或者50μm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举例来说,反射结构的厚度可以约为5μm,如此,可以避免使用较厚的平坦层进行平坦化处理,从而,可以避免环境光在整个第一基板上的光程变长所导致的色偏问题。进而,可以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反射结构层25还可以包括:覆盖多个反射结构251的平坦层252,其中,平坦层252的折射率与透镜15的折射率相同,或者,平坦层252的材料与透镜15的材料相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DR1)上,平坦层的厚度可以约为5μm至80μm之间。例如,平坦层的厚度可以约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60μm、70μm或者80μm等。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举例来说,平坦层的厚度可以为能够把反射结构(例如,白油或者白胶结构)平坦化的厚度。例如,反射结构的厚度可以约为5μm,对应地,平坦层的厚度可以约为10μm。如此,可以使用较低厚度的平坦层进行平坦化处理,从而,可以避免环境光在整个第一基板上的光程变长所导致的色偏问题。进而,可以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墨水单元(即子像素)所对应的反射结构的数量可以根据显示效果、显示面板对于反射率和对比度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选择性地在部分间隙对应的位置设置反射结构(例如,白油结构或者白胶结构)。例如,显示面板完成制作后,若整体显示颜色偏绿,在制备反射结构时可以减少绿色墨水单元所对应的反射结构个数,以减少绿色子像素的亮度,来对显示面板画像色度进行优化调整。
举例来说,以6寸反射型显示器件为例,6寸反射型显示器件的长度可以约为121.9mm(毫米),宽度可以约为91.4mm,以透镜结构的直径D可以约为10μm,则紧密排列的透镜结构共有12190×9140个,透镜结构面积占整个6寸反射型显示器件面积比例约为78.5%,则反射结构(例如,白油或白胶)面积占整个6寸反射型显示器件面积比例约为1-78.5%=21.5%,以透镜结构在全反射时的反射率约为60%,反射结构(例如,白油或白胶)的反射率约为80%计算,则未设置反射结构时的反射率与设置反射结构时的反射率之比可以约为(78.5%×60%):(78.5%×60%+21.5%×80%)=1:1.365,即与设置反射结构的显示器件相比,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设置有反射结构的显示器件的反射率可以提升约36.5%。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可以包括:多个挡墙13,多个挡墙13被配置为限定出多个墨水单元。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挡墙的材料可以为绝缘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如此,可以避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导通。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挡墙的材料可以为遮光材料,如此,可以避免相邻的墨水单元之间发生串色。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例如,阵列基板可以包括:阵列衬底、设置在阵列衬底的靠近第一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的靠近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电极。例如,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例如,第二电极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阵列衬底的材料可以包括树脂。例如,阵列衬底的材料可以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E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板可以为不设置彩膜层的对向基板,或者,第一基板可以为设置有彩膜层的彩膜基板。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对向衬底的远离第二基板一侧的散射膜。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向衬底可以为透明基板,例如为玻璃基板,如此,可使反射式显示器件的透光率更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可以设置在透镜的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的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的远离第二基板的一侧。例如,如图2所示,将第一电极16设置在透镜15的远离第一基板21的一侧,即靠近第二电极(图中未示出)的一侧,可以减少对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形成电场时的功耗。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第一电极16设置在透镜15的远离第一基板21的一侧为例加以说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包括:整块电极和多块块状电极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均为整块电极,如此,当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压时,从而,通过对黑色粒子和透明粒子的精准调控,实现对光线的精准调控。例如,不同的电压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不同,使得黑色粒子和透明粒子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不同的显示灰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透明电极。例如,该透明电极可以采用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等透明的导电氧化物材料制成。例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可采用ITO材料形成,如此,可使反射式显示器件的透光率更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环境光的亮度较大时,从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侧入射的光可以是环境光,此时,环境光起到显示用光源的作用。
下面以第一基板为不设置彩膜层的对向基板,且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液体能够反射不同颜色光线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图4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显示面板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4A至图4C中以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包括三个墨水单元,包括: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其中,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中的液体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且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为例进行示意。在图4A至图4C中以不同墨水单元中填充不同图案示意不同墨水单元液体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位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墨水结构层23、位于第一基板21的靠近墨水结构层23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25。例如,如图4A至图4C所示,墨水结构层23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不同颜色的出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墨水单元23-1、出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出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墨水单元23-3,第一墨水单元23-1可以包括:第一颜色液体以及位于第一颜色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和带电的透明粒子235,第二墨水单元23-2可以包括:第二颜色液体以及位于第二颜色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和带电的透明粒子235,第三墨水单元23-3可以包括:第三颜色液体以及位于第三颜色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和带电的透明粒子235。其中,第一颜色液体可以具有反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特性,第二颜色液体可以具有反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特性,第三颜色液体可以具有反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特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且互不相同。例如,第一颜色液体、第二颜色液体和第三颜色液体可以分别为红色液体、绿色液体和蓝色液体中的一种,且互不相同。如此,通过设置多种不同颜色的液体与第一反射结构层相结合来实现彩色反射显示,可以无需设置彩膜层。这样,由于无需设置彩膜层,可以使得光线只在墨水单元中进行了一次吸收。因此,相比设置有彩膜层的反射式显示器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时透过率可以提高1倍。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彩色显示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而且,由于无需制作彩膜层,可以使得整体工艺流程更加简单,可以减少制作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中的液体可以均为有机染料。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第一基板21可以为不设置彩膜层的对向基板,对向基板可以包括:对向衬底。例如,对向衬底可以为透明基板,例如为玻璃基板,如此,可使反射式显示器件的透光率更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第二基板22可以包括:阵列衬底111、设置在阵列衬底111的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驱动电路层112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112的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第二电极113。例如,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层112可以包括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例如,第二电极113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第一反射结构层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结构24,相邻的透镜结构24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第二反射结构层25可以包括:多个反射结构251,多个反射结构251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与间隙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由于在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加入了反射率更高的反射结构,因此,可以大比例提升整个子像素的反射率,进而提升亮态时的反射亮度。
下面结合图4A至图4C,对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4A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以及透明粒子排斥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和透明粒子吸引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234和透明粒子235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大于墨水单元中液体的折射率,使得至少从该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例如,环境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液体之间的交界面上可以发生全反射现象,反射光线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R1从第一基板21出射被用户的眼睛吸收识别,从而,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亮态显示。
例如,如图4B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以及透明粒子吸引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和透明粒子排斥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234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墨水单元中的透明粒子235可以朝向靠近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迁移。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透明粒子235的折射率,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至少从该反射式显示器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交界面上时,光线可以穿过介电层17直接入射到墨水单元的彩色液体(例如,第一颜色液体、第二颜色液体以及第三颜色液体)中,被墨水单元中的彩色液体(例如,第一颜色液体、第二颜色液体以及第三颜色液体)反射射出,此时,有不同颜色的反射光线散射射出,反射光线沿着第一方向DR1从第一基板21出射被用户的眼睛吸收识别,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灰阶态的彩色显示。这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13所施加的电压大小,调节在介电层17的靠近一体一侧的表面上所附着的透明粒子235的数量,从而,可以控制被彩色液体(包括:第一颜色液体、第二颜色液体以及第三颜色液体)反射的光线的数量,从而,实现不同颜色和不同灰阶的调节。
例如,如图4C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以及透明粒子排斥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和透明粒子吸引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234可以朝向靠近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迁移,墨水单元中的透明粒子235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使得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吸附到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单元一侧的表面,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黑色粒子234的折射率,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至少从该反射式显示器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交界面上时,光线虽然可以穿过介电层17,但是光线从介电层17逸出后会被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中的黑色粒子234直接吸收,此时,无反射光线逸出,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暗态显示。这里,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13所施加的电压大小,调节在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单元一侧的表面上所附着的黑色粒子的数量。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方面,通过在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设置具有不同的颜色且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液体来实现彩色反射显示,这样,可以无需设置彩膜层,相比设置有彩膜层的反射式显示器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时透过率可以提高1倍。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反射结构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因此,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彩色显示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而且,由于无需制作彩膜层,可以使得整体工艺流程更加简单,可以减少制作成本。而一些技术中的反射式显示器件(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反射式显示器件)在实现彩色显示时,从彩膜基板12的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入射的入射光线(例如,外部的环境光线)需要经过两次彩膜层122,才能从彩膜基板12的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反射出来,也就是说,光线会被彩膜层122吸收两次,导致反射式显示器件的反射率很低,只有不到20%。
下面以第一基板为不设置彩膜层的对向基板,且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具有不同的颜色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图5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显示面板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显示面板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三种显示面板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5A至图5C中以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包括三个墨水单元,包括: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为例进行示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位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墨水结构层23、位于第一基板21的靠近墨水结构层23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25。例如,如图5A至图5C所示,墨水结构层23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不同颜色的出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墨水单元23-1、出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出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墨水单元23-3,第一墨水单元23-1可以包括:液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带电的透明粒子235和不带电的第一颜色中性粒子231,第二墨水单元23-2可以包括:液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带电的透明粒子235和不带电的第二颜色中性粒子232,第三墨水单元23-3可以包括:液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带电的透明粒子235和不带电的第三颜色中性粒子233。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且互不相同。例如,第一颜色中性粒子231、第二颜色中性粒子232以及第三颜色中性粒子233可以分别为红色中性粒子、绿色中性粒子和蓝色中性粒子中的任意一种,且互不相同。如此,通过设置多种不同颜色的墨水单元与第一反射结构层相结合来实现彩色反射显示,可以无需设置彩膜层。这样,由于无需设置彩膜层,可以使得光线只在墨水单元中进行了一次吸收。因此,相比设置有彩膜层的反射式显示器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时透过率可以提高1倍。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彩色显示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而且,由于无需制作彩膜层,可以使得整体工艺流程更加简单,可以减少制作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中的液体可以均为透明液体。或者,如图6所示,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中的液体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其中,图6中以不同墨水单元中填充不同图案示意不同墨水单元液体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第一墨水单元23-1中的液体的颜色可以与第一颜色中性粒子231的颜色相同,第二墨水单元23-2中的液体的颜色可以与第二颜色中性粒子232的颜色相同,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中液体的颜色中的液体的颜色可以与第三颜色中性粒子233的颜色相同。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第一基板21可以为不设置彩膜层的对向基板,对向基板可以包括:对向衬底。例如,对向衬底可以为透明基板,例如为玻璃基板,如此,可使反射式显示器件的透光率更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第二基板22可以包括:阵列衬底111、设置在阵列衬底111的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驱动电路层112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112的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第二电极113。例如,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层112可以包括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例如,第二电极113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第一反射结构层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结构24,相邻的透镜结构24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第二反射结构层25可以包括:多个反射结构251,多个反射结构251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与间隙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由于在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加入了反射率更高的反射结构,因此,可以大比例提升整个子像素的反射率,进而提升亮态时的反射亮度。
下面结合图5A至图5C,对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5A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以及透明粒子排斥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和透明粒子吸引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234和透明粒子235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大于墨水单元中液体的折射率,使得至少从该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液体之间的交界面上可以发生全反射现象,反射光线沿着第一方向DR1从第一基板21出射被用户的眼睛吸收识别,从而,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亮态显示。
例如,如图5B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以及透明粒子吸引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和透明粒子排斥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234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墨水单元中的透明粒子235可以朝向靠近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迁移。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透明粒子235的折射率,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至少从该反射式显示器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交界面上时,光线可以穿过介电层17,被墨水单元中的中性粒子(包括:第一颜色中性粒子231、第二颜色中性粒子232以及第三颜色中性粒子233)的表面反射并散射射出,此时,有不同颜色的反射光线散射射出,反射光线沿着第一方向DR1从第一基板21出射被用户的眼睛吸收识别,从而,可以实现不同灰阶态的彩色显示。这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13所施加的电压大小,调节在介电层17的靠近一体一侧的表面上所附着的透明粒子235的数量,从而,可以控制被第一颜色中性粒子231、第二颜色中性粒子232以及第三颜色中性粒子233反射并散射出的光线的数量,从而,实现不同颜色和不同灰阶的调节。
例如,如图5C所示,当第一电极16施加黑色粒子吸引电压以及透明粒子排斥电压,第二电极113施加黑色粒子排斥电压和透明粒子吸引电压时,由于电压的作用,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234可以朝向靠近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迁移,墨水单元中的透明粒子235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基板21的方向(即沿着第一方向DR1的反方向)迁移,使得墨水单元中的黑色粒子吸附到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单元一侧的表面,由于介电层17的折射率小于黑色粒子234的折射率,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至少从该反射式显示器第一基板21入射的光线在介电层17与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之间的交界面上时,光线虽然可以穿过介电层17,但是光线从介电层17逸出后会被墨水单元中的液体中的黑色粒子234直接吸收,此时,无反射光线逸出,可以实现反射式显示器的暗态显示。这里,通过控制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13所施加的电压大小,调节在介电层17的靠近墨水单元一侧的表面上所附着的黑色粒子的数量。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一方面,通过设置多种不同颜色的不带电的反光粒子来实现彩色反射显示,可以无需设置彩膜层。这样,由于无需设置彩膜层,可以使得光线只在墨水单元中进行了一次吸收,因此,相比设置有彩膜层的反射式显示器件,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彩色显示时透过率可以提高1倍。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反射结构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因此,可以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彩色显示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而且,由于无需制作彩膜层,可以使得整体工艺流程更加简单,可以减少制作成本。
下面以第一基板为设置有彩膜层的彩膜基板,且每一个墨水单元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图7A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实现亮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实现灰阶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实现暗态显示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7A至图7C中以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包括三个墨水单元,包括: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为例进行示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至图7C所示,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位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墨水结构层23、以及位于第一基板21的靠近墨水结构层23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25。例如,如图7A至图7C所示,墨水结构层23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墨水单元23-1、第二墨水单元23-2以及第三墨水单元23-3,第一墨水单元23-1可以包括:液体(图中未示出)和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第二墨水单元23-2可以包括:液体(图中未示出)和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第三墨水单元23-3可以包括:液体(图中未示出)和位于液体中的带电的黑色粒子234。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一基板21可以包括:对向衬底121以及设置在对向衬底121的靠近第二基板22的一侧的彩膜层122和黑矩阵123。例如,彩膜层122可以包括:周期性排列的红色(R)彩膜单元、绿色(G)彩膜单元和蓝色(B)彩膜单元。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至图7C所示,例如,第二基板22可以包括:阵列衬底111、设置在阵列衬底111的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驱动电路层112以及设置在驱动电路层112的靠近第一基板21一侧的第二电极113。例如,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层112可以包括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例如,第二电极113可以通过过孔与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一反射结构层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结构24,相邻的透镜结构24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至图7C所示,第二反射结构层25可以包括:多个反射结构251,多个反射结构251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与间隙在第一基板2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由于在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加入了反射率更高的反射结构,因此,可以大比例提升整个子像素的反射率,进而提升亮态时的反射亮度。
关于图7A至图7C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可以参考关于图1A至图1C所示的反射式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的描述进行理解,这里,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实现彩色显示时,可以避免入射光线直接从多个透镜结构之间的间隙射入墨水结构层中,被黑色粒子吸收,可以避免出现部分入射光线(例如,环境光线)在第一反射结构层和墨水结构层之间的交界面上未发生全反射现象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下面通过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的示例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说的“构图工艺”可包括沉积膜层、涂覆光刻胶、掩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制备工艺。沉积可采用溅射、蒸镀、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涂覆可采用已知的涂覆工艺,刻蚀可采用已知的方法,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薄膜”是指将某一种材料在基底上利用沉积或涂覆工艺制作出的一层薄膜。若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该“薄膜”无需构图工艺或光刻工艺,则该“薄膜”还可以称为“层”。若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该“薄膜”还需构图工艺或光刻工艺,则在构图工艺前称为“薄膜”,构图工艺后称为“层”。经过构图工艺或光刻工艺后的“层”中包含至少一个“图案”。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例如,第一基板可以为对向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例如,第一基板可以是设置有彩膜层的彩膜基板或者不设置彩膜层的透明基板,例如为玻璃基板。
步骤12:在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二反射结构层和第一反射结构层。
步骤13:对盒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并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墨水结构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12可以包括步骤121至步骤123:
步骤120:提供第一基板21。
步骤121:如图8A至图8C所示,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多个反射结构251。
例如,以反射结构包括:白油结构或白胶结构为例,步骤121可以包括采用常规的丝网印刷工艺制作多个反射结构。其中,图8B中以透镜结构之间的外围所有的间隙区域都对应设置反射结构为例进行示意,图8C中以透镜结构之间的多个间隙区域中部分间隙区域对应设置反射结构为例进行示意,
步骤122:如图9所示,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覆盖多个反射结构251的平坦层252。如此,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了第二反射结构层25。
步骤123:如图10A至图10C所示,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透镜结构24。如此,在第一基板21上形成了第二反射结构层25和第一反射结构层。其中,图10B和图10C中以透镜结构为非紧密排列为例进行示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13可以包括步骤130至步骤132:
步骤130:提供第二基板22。
步骤131:如图11所示,在第二基板22上形成多个挡墙13。
例如,步骤131可以包括:采用光刻工艺或纳米压印法制备挡墙。
步骤132:对盒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填充包括粒子的液体,以形成墨水结构层23。例如,在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一个墨水单元中填充包括带电的吸光粒子的液体,以形成如图7A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墨水结构层23。或者,在多个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中的每一个墨水单元中填充包括带电的吸光粒子、带电的反光粒子和不带电的反光粒子的液体,以形成如图5A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墨水结构层23。
以上制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显示面板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公开制备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公开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描述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可以为反射式显示面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阅读器、广告牌、展示箱、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或者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这里,本公开实施例对显示装置的类型不做限定。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除了可以包括上述的结构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必要的组成和结构,例如,像素驱动电路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面板的种类进行相应地设计和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显示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显示面板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公开显示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公开显示面板实施例中的描述而理解,这里不再赘述。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上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墨水结构层的一侧的第一反射结构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层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二反射结构层,其中,
所述第一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透镜结构,相邻的所述透镜结构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包括:多个反射结构,所述多个反射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间隙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反射结构,被配置为将入射至所述反射结构的光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远离所述墨水结构层的方向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结构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多个像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墨水单元,其中,
所述墨水单元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中的带电的吸光粒子;或者,
所述墨水单元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中的带电的吸光粒子、带电的反光粒子和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所述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
所述墨水单元包括:液体以及位于所述液体中的带电的吸光粒子和带电的反光粒子,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不同墨水单元中的所述液体具有不同的颜色,且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的吸光粒子包括:黑色粒子,所述带电的反光粒子包括:透明粒子,所述不带电的反光粒子包括:红色中性粒子、绿色中性粒子和蓝色中性粒子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墨水单元中的所述液体的颜色与所述不带电的反光粒子的颜色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的材料为白油或者白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的反射率大于或者等于8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反射结构的厚度为2μm至50μ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挡墙,所述多个挡墙被配置为限定出多个所述墨水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透镜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透镜、第一电极和介电层,其中,所述介电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液体的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结构层还包括:覆盖所述多个反射结构的平坦层,其中,所述平坦层的折射率与所述透镜的折射率相同,或者,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与所述透镜的材料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为5μm至80μ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结构满足如下参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透镜结构的直径为5μm至50μm之间;
所述透镜结构的拱高为5μm至30μm之间;以及,
所述透镜结构的折射率为1.6至2.3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结构的形状为球体的一部分、椭球体的一部分和锥体的一部分中的任意一种。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为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二反射结构层和第一反射结构层;
对盒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墨水结构层。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093549.6A 2021-09-17 2021-09-1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759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3549.6A CN113759631A (zh) 2021-09-17 2021-09-1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3549.6A CN113759631A (zh) 2021-09-17 2021-09-1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631A true CN113759631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6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3549.6A Pending CN113759631A (zh) 2021-09-17 2021-09-17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6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0385A (zh) * 2022-01-14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3618A1 (en) * 2003-09-12 2005-04-07 Shunichi Hashimot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block
US20100085627A1 (en) * 2006-01-17 2010-04-08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Microlens-assisted brightness enhancement in reflective image displays
US20170269283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56732A (zh) * 2021-05-31 2021-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10255384A1 (en) * 2019-03-27 2021-08-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backlight module i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3618A1 (en) * 2003-09-12 2005-04-07 Shunichi Hashimot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block
US20100085627A1 (en) * 2006-01-17 2010-04-08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Microlens-assisted brightness enhancement in reflective image displays
US20170269283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10255384A1 (en) * 2019-03-27 2021-08-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backlight module i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CN113156732A (zh) * 2021-05-31 2021-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0385A (zh) * 2022-01-14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360385B (zh) * 2022-01-14 2023-10-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027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8179365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lor gamut
KR102651856B1 (ko) 색 변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7580181B2 (en) Display
US1056446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US861084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 and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 layer
US20130271445A1 (en) Dual mode display device
US20100225611A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s
KR20120108565A (ko) 반사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352354B2 (en) Particle moving type display device
WO2018059086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亮度控制方法
CN113156732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8716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66379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75963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117046A1 (en) Display device
JP3862906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US972695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hydrophobic and hydrophilic treatment of substrates
CN215494468U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057724A (ja) 粒子移動型表示装置
JP3941322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電極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728952B2 (ja) 画像表示シート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と画像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ペーパー
KR101806513B1 (ko) 전기영동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335073A (zh) 显示装置
JP2008015161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