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9605B -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605B
CN113759605B CN202111062678.9A CN202111062678A CN113759605B CN 113759605 B CN113759605 B CN 113759605B CN 202111062678 A CN202111062678 A CN 202111062678A CN 113759605 B CN113759605 B CN 113759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electrode
isolation structure
light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26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9605A (zh
Inventor
王学辉
陈安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26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9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灯板、设于直下式灯板上的多个发光器和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将多个发光器间隔开,隔离结构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时,隔离结构为不透光状态,隔离结构能够阻挡发光器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第二状态时,隔离结构为透光状态,发光器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隔离结构。通过设置隔离结构将多个发光器间隔开,且隔离结构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需要局部调光时,控制隔离结构为不透光状态,从而避免相邻发光器的相互干扰,以产生光晕现象,在需要同步亮度时,控制隔离结构为透光状态,以避免在控制隔离处出现暗纹的现象。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制造也趋于成熟,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典型的显示模式有TN(扭曲向列型)显示模式和IPS(共面开关型)显示模式,TN显示模式和IPS显示模式的对比度在1,000:1-1,200:1,采用像素优化设计、负性液晶、光配向的方案提高对比度,难以达到高对比度的要求,提升比例有限,仅仅能够将对比度提高到1,500:1-1,800:1,单项提升比例有限,导致如何继续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到达一个瓶颈阶段。
随着HDR(高动态光照渲染)技术的逐渐普及以及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提升液晶显示的动态对比,local dimming(局部调光)与叠屏技术便应运而生,使得液晶显示从常规的对比度只有1,000:1达到10,000:1甚至400,000:1的对比度。利用BL(背光,back light)进行调光的Local dimming(局部调光)技术虽然可以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比度,但是常规的背光模组是无法实现局部调光的,为了实现局部调光,通常将背光模组的光源设置成多个LED灯源,局部控制LED灯源的亮度以实现局部调光。但是现有的局部调光背光模组在局部调光时,相邻的LED灯源会存在干扰,导致在娱乐模式下会出现光晕(Halo)的现象,影响显示画质。为了避免光晕的出现,采用LED罩杯将相邻的LED灯间隔开,以避免相互干扰。但是在文本模式下不需要局部调光时(即LED灯源同步亮度时),在LED罩杯处的亮度会略微暗一点,出现与LED罩杯对应的暗纹,也会影响显示画质。目前还没有一款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局部调光时的光晕和同步亮度时的暗纹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无法解决局部调光时的光晕和同步亮度时的暗纹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灯板、设于该直下式灯板上的多个发光器和隔离结构,该隔离结构将多个该发光器间隔开,该隔离结构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时,该隔离结构为不透光状态,该隔离结构能够阻挡该发光器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第二状态时,该隔离结构为透光状态,该发光器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该隔离结构。
进一步地,该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透明支撑结构、第二透明支撑结构以及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和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之间形成有容纳腔,该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设于该容纳腔内,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上设有第一透明电极,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上设有与该第一透明电极配合的第二透明电极,该第一透明电极和该第二透明电极共同控制该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该第一透明电极设于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该第二透明电极设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朝向容纳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该第一透明电极在该隔离结构边缘设有第一导电引脚,该第二透明电极在该隔离结构边缘设有第二导电引脚,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设有与该容纳腔导通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该第一导电引脚伸入该第一接触孔内并与该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引脚伸入该第二接触孔内并与该第二透明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一接触孔、该第二接触孔、该第一导电引脚以及该第二导电引脚均设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的顶部或侧面。
进一步地,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设有朝向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一侧凸出的凸起结构,该第二透明电极覆盖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顶壁和侧壁。
进一步地,该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透明支撑结构、第二透明支撑结构以及电致变色层,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和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之间形成有容纳腔,该电致变色层设于该容纳腔内,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或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上设有第三透明电极,该第三透明电极用于控制该电致变色层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该扩散板设于该隔离结构的顶部。
进一步地,该扩散板上设有与该隔离结构对应的容纳槽,该容纳槽的内设有第四透明电极和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该扩散板的顶部设有覆盖该容纳槽的第五透明电极,该第五透明电极的顶部设有覆盖该第五透明电极的保护层,该第四透明电极和该第五透明电极共同控制该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该液晶显示面板设于该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隔离结构将多个发光器间隔开,且隔离结构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需要局部调光(例如娱乐模式)时,控制隔离结构为不透光状态,从而避免相邻发光器的相互干扰,以产生光晕现象,在需要同步亮度(例如文本模式)时,控制隔离结构为透光状态,以避免在控制隔离处出现暗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隔离结构边缘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在隔离结构边缘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a-9d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扩散板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背光模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隔离结构在第一导电引脚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隔离结构在第二导电引脚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a-13c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隔离结构的制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隔离结构边缘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直下式灯板11、设于直下式灯板11上的多个发光器12和隔离结构13(罩杯),隔离结构13将多个发光器12间隔开,隔离结构13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时,隔离结构13为不透光状态,隔离结构13能够阻挡发光器12发出的部分光线(大角度光线),在第二状态时,隔离结构13为透光状态,发光器12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隔离结构13。其中,发光器12与直下式灯板11电性连接,发光器12可以为LED灯珠,发光器12在直下式灯板11上呈阵列分布。隔离结构13为网格状结构,每个网格里设有一个发光器12。
本发明通过在直下式灯板11上设置隔离结构13将多个发光器12间隔开,且隔离结构13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需要局部调光(例如娱乐模式)时,控制隔离结构13为不透光状态,从而避免相邻发光器12的相互干扰,以产生光晕现象,在需要同步亮度(例如文本模式)时,控制隔离结构13为透光状态,以避免显示装置在控制隔离处出现暗纹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隔离结构13包括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以及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设于容纳腔内,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上设有第一透明电极133,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上设有与第一透明电极133配合的第二透明电极134,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共同控制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的折射率。其中,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可以采用硝基苯(C6H5NO2),KDP晶体(磷酸二氢钾KH2PO4),ADP(NH4H2PO4)等都具有线性光电效应。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可以采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制成。在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没有形成电场的情况下,即初始状态下,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呈各向同性,隔离结构13会反射大角度光线并为不透光状态;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施加电压并形成电场时,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呈单轴晶体性质,光轴平行电场强度,大角度光线可以穿过隔离结构13,使得隔离结构13为透光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透明电极133设于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朝向容纳腔的一侧,第二透明电极134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从而可以保护容纳腔内的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避免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损坏。当然,也不排除第一透明电极133设于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外侧以及第二透明电极134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外侧的实施方式,透明电极设于透明支撑结构外侧容易导致透明电极损坏。
进一步地,第一透明电极133在隔离结构13边缘(非显示区的邦定区)设有第一导电引脚133a,第二透明电极134在隔离结构13边缘设有第二导电引脚134a,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设有与容纳腔导通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第一导电引脚133a伸入第一接触孔内并与第一透明电极133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引脚134a伸入第二接触孔内并与第二透明电极134电性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引脚133a和第二导电引脚134a将容纳腔内的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施加电信号,第一导电引脚133a和第二导电引脚134a则与外部驱动芯片电性连接,通过外部驱动芯片控制施加在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上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孔、第二接触孔、第一导电引脚133a以及第二导电引脚134a均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顶部或侧面。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电极134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内顶壁,第一接触孔、第二接触孔、第一导电引脚133a以及第二导电引脚134a均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顶部,以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顶部向第一透明电极133和第二透明电极134施加电信号。当然,第一导电引脚133a和第二导电引脚134a也可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侧面并位于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上,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边缘处的内侧壁将电信号施加给第二透明电极134。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0还包括扩散板14,扩散板14设于隔离结构13的顶部。扩散板14可以使得发光器12发出的光更加均匀的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20。
在制作背光模组10时,先分别制作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再在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形成电极,然后将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贴合在一起并形成容纳腔,最后向容纳腔内注入电致双折射率材料并密封,以形成隔离结构13。然后将隔离结构13贴附在具有发光器12的直下式灯板11上,最后在隔离结构13上方贴合扩散板14。当然,具体制作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3包括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以及电致变色层,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电致变色层设于容纳腔内,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或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上设有第三透明电极,第三透明电极用于控制电致变色层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其中,电致变色层的制作材料为IrO2、WO3、MoO3、Nb2O5或TiO2。具体地,电致变色层的制作材料可选择以下几种材料中的一种,氧化铱(IrO2)、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五氧化二铌(Nb2O5)、二氧化钛(TiO2)。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信号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即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层只需要一个电极即可控制变色,从而可以减少电极的数量。在第三透明电极没有施加电信号的情况下,即初始状态下,电致变色层为透明状态,大角度光线可以穿过隔离结构13,使得隔离结构13为透光状态;在第三透明电极施加电信号的情况下,电致变色层呈黑色或蓝色等非透明状态,隔离结构13会吸收掉大角度光线并为不透光状态。采用电致变色材料虽然可以减少电极的数量,但是光的利用率会降低。
[实施例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背光模组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在隔离结构边缘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8所述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图2至图5)中的背光模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扩散板14上设有与隔离结构13对应的容纳槽14a,容纳槽14a的内设有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扩散板14的顶部设有覆盖容纳槽14a的第五透明电极143,第五透明电极143的顶部设有覆盖第五透明电极143的保护层144,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五透明电极143共同控制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的折射率。从而在局部调光时,可以进一步避免相邻两个发光器12的相互干扰。
其中,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采用硝基苯(C6H5NO2),KDP晶体(磷酸二氢钾KH2PO4),ADP(NH4H2PO4)等都具有线性光电效应。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五透明电极143可以采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保护层144可以采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制成。在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五透明电极143没有形成电场的情况下,即初始状态下,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呈各向同性,会反射大角度光线并为不透光状态;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五透明电极143施加电压并形成电场时,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呈单轴晶体性质,光轴平行电场强度,大角度光线可以穿过扩散板14,使得扩散板14为完全透光状态,即在容纳槽14a处也为透光状态。
进一步地,第四透明电极141在扩散板14边缘设有第三导电引脚141a,第五透明电极143在扩散板14边缘设有第四导电引脚143a,保护层144设有与容纳槽14a导通的第三接触孔和第四接触孔,第三导电引脚141a伸入第三接触孔内并与第四透明电极141电性连接,第四导电引脚143a伸入第四接触孔内并与第五透明电极143电性连接。从而通过第三导电引脚141a和第四导电引脚143a将容纳腔内的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五透明电极143施加电信号,第三导电引脚141a和第四导电引脚143a则与外部驱动芯片电性连接,通过外部驱动芯片控制施加在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五透明电极143上的电信号。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容纳槽14a的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可以采用电致变色材料代替,从而只需要设置第四透明电极141或第五透明电极143。其中,电致变色材料的制作材料为IrO2、WO3、MoO3、Nb2O5或TiO2。具体地,电致变色材料的制作材料可选择以下几种材料中的一种,氧化铱(IrO2)、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五氧化二铌(Nb2O5)、二氧化钛(TiO2)。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信号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即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只需要一个电极即可控制变色,从而可以减少电极的数量。在透明电极没有施加电信号的情况下,即初始状态下,电致变色层为透明状态,大角度光线可以穿过扩散板14,使得扩散板14为透光状态;在透明电极施加电信号的情况下,电致变色层呈黑色或蓝色等非透明状态,扩散板14会吸收掉大角度光线并为不透光状态。采用电致变色材料虽然可以减少电极的数量,但是光的利用率会降低。
在制作扩散板14时,如图9a所示,通过具有凸起的热压滚轮在扩散板14上形成容纳槽14a,容纳槽14a的形成优选为矩形,当然,也可以为倒梯形。如图9b所示,在容纳槽14a的底壁形成第四透明电极141,具体可以先在扩散板14覆盖一层透明电极层,然后蚀刻掉不需要的部分。如图9c所示,在容纳槽14a内注入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如图9d所示,在扩散板14上形成第五透明电极143。当然,具体制作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背光模组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隔离结构在第一导电引脚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隔离结构在第二导电引脚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图2至图5)中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设有朝向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一侧凸出的凸起结构131a,第二透明电极134覆盖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顶壁和侧壁,从而可以减小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之间的间距,以减小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变化折射率时的响应时间。凸起结构131a的截面可以为梯形、三角形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侧面,第一导电引脚133a和第二导电引脚134a设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侧面并位于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上,从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边缘处的内侧壁将电信号施加给第二透明电极134。其中,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可以是先在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底部设置缺口,在与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贴合后形成的接触孔。
在制作背光模组10时,先通过射出成型工艺分别制作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如图13a所示,再在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133。如图13b所示,在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内形成第二透明电极134。如图13c所示,然后将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贴合在一起并形成容纳腔,最后向容纳腔内注入电致双折射率材料并密封,以形成隔离结构13。然后将隔离结构13贴附在具有发光器12的直下式灯板11上,最后在隔离结构13上方贴合扩散板14。当然,具体制作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以及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液晶显示面板20设于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当然,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之间还可设置棱镜片、增亮膜等,以增加显示画质。
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彩膜基板21、与彩膜基板21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2以及位于彩膜基板21与阵列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优选地,液晶层23中采用正性液晶分子,即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的时候,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平行于彩膜基板21与阵列基板22进行配向,靠近彩膜基板21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与靠近阵列基板22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或反向平行。彩膜基板21上设有上偏光片31,阵列基板22上设有下偏光片32,上偏光片31的透光轴与下偏光片32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彩膜基板21上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色阻层212以及将色阻层212间隔开的黑矩阵211,色阻层212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并对应形成红(R)、绿(G)、蓝(B)三色的子像素。
阵列基板22在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上由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222和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222通过薄膜晶体管与邻近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222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2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还设有公共电极221,公共电极221与像素电极222位于不同层并通过绝缘层绝缘隔离。公共电极221可位于像素电极222上方或下方(图1中所示为公共电极221位于像素电极222的下方)。优选地,公共电极221为整面设置的面状电极,像素电极222为在每个像素单元内整块设置的块状电极或者具有多个电极条的狭缝电极,以形成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可位于同一层,但是两者相互绝缘隔离开,像素电极222和公共电极221各自均可包括多个电极条,像素电极222的电极条和公共电极221的电极条相互交替排列,以形成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2在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像素电极222,彩膜基板21在朝向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公共电极221,以形成TN模式或VA模式,至于TN模式和VA模式的其他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彩膜基板21和阵列基板22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公共电极221以及像素电极22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
当然,显示装置多个驱动模块用以分别驱动液晶显示面板20、背光模组10的发光器12和隔离结构13,可根据显示信号的不同,来控制隔离结构13的透光和不透光,以及不同分区调光时发光器12的电流大小以实现最佳的显示效果。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下式灯板(11)、以及设于该直下式灯板(11)上的多个发光器(12)和隔离结构(13),该隔离结构(13)将多个该发光器(12)间隔开,该隔离结构(13)能够在透光和不透光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时,该隔离结构(13)为不透光状态,该隔离结构(13)能够阻挡该发光器(12)发出的部分光线,在第二状态时,该隔离结构(13)为透光状态,该发光器(12)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该隔离结构(13);
该背光模组(10)还包括扩散板(14),该扩散板(14)设于该隔离结构(13)的顶部,该扩散板(14)上设有与该隔离结构(13)对应的容纳槽(14a),该容纳槽(14a)的内设有第四透明电极(141)和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该扩散板(14)的顶部设有覆盖该容纳槽(14a)的第五透明电极(143),该第五透明电极(143)的顶部设有覆盖该第五透明电极(143)的保护层(144),该第四透明电极(141)和该第五透明电极(143)共同控制该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的折射率;
在该第四透明电极(141)和该第五透明电极(143)之间没有形成电场时,该第二电致双折射率层(142)为不透光状态,该第四透明电极(141)和该第五透明电极(143)上施加电压并形成电场时,该扩散板(14)为完全透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隔离结构(13)包括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以及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该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设于该容纳腔内,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上设有第一透明电极(133),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上设有与该第一透明电极(133)配合的第二透明电极(134),该第一透明电极(133)和该第二透明电极(134)共同控制该第一电致双折射率层(135)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电极(133)设于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该第二透明电极(134)设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电极(133)在该隔离结构(13)边缘设有第一导电引脚(133a),该第二透明电极(134)在该隔离结构(13)边缘设有第二导电引脚(134a),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设有与该容纳腔导通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该第一导电引脚(133a)伸入该第一接触孔内并与该第一透明电极(133)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引脚(134a)伸入该第二接触孔内并与该第二透明电极(134)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孔、该第二接触孔、该第一导电引脚(133a)以及该第二导电引脚(134a)均设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的顶部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设有朝向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一侧凸出的凸起结构(131a),该第二透明电极(134)覆盖于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顶壁和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隔离结构(13)包括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以及电致变色层,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和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该电致变色层设于该容纳腔内,该第一透明支撑结构(131)或该第二透明支撑结构(132)上设有第三透明电极,该第三透明电极用于控制该电致变色层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10),该液晶显示面板(20)设于该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
CN202111062678.9A 2021-09-10 2021-09-10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59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2678.9A CN113759605B (zh) 2021-09-10 2021-09-10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2678.9A CN113759605B (zh) 2021-09-10 2021-09-10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605A CN113759605A (zh) 2021-12-07
CN113759605B true CN113759605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79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2678.9A Active CN113759605B (zh) 2021-09-10 2021-09-10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6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3626B (zh) * 2021-12-31 2023-11-0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7928A (zh) * 2022-03-23 2022-06-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5542612B (zh) * 2022-11-28 2023-03-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601A (zh) * 2006-07-11 2008-01-16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0967875A (zh) * 2019-12-30 2020-04-07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596304A (zh) * 2020-12-30 2021-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325632A (zh) * 2021-08-04 2021-08-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601A (zh) * 2006-07-11 2008-01-16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0967875A (zh) * 2019-12-30 2020-04-07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596304A (zh) * 2020-12-30 2021-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325632A (zh) * 2021-08-04 2021-08-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605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9605B (zh)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1299106B (zh) 滤色器基板及包含该滤色器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
WO2021082804A1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4776915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KR101868714B1 (ko) 화소 구조
CN21581364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15636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EP3859441B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63516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140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20519956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05899A (ko) 표시기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828407A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显示装置和背光式显示装置
CN11532781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7880837B2 (en) Black and white color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4721196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9736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11956079U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070068891A (ko) 인-셀 백라이트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9006458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60109577A (ko) 액정표시패널
CN21706068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357385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117977B1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0552515C (zh)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及其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