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7928A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7928A
CN114677928A CN202210295698.9A CN202210295698A CN114677928A CN 114677928 A CN114677928 A CN 114677928A CN 202210295698 A CN202210295698 A CN 202210295698A CN 114677928 A CN114677928 A CN 114677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wall structure
electrode
light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56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花
周可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56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79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7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7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单元;挡墙结构,挡墙结构位于相邻发光单元之间;挡墙结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发光单元;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分别位于挡墙结构的两侧;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挡墙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部分透光,或向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反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二状态,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部分吸光。本申请通过设置挡墙结构,能够有效改善显示面板亮度均一性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其尺寸小、发光效率高以及耗能低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显示领域。
针对集成有LED的显示面板,传统的直下式背光设计,因LED的光学特性的局限性,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不均一;为提高显示面板对比度及均一性,目前采用两种设计方向;其一,在需求显示面板很薄的情况下,须设计较小的LED间距,如此,导致成本的极大增加;其二,为控制LED成本,需要较大的OD值,导致显示面板厚度较大,并且以上设计均会造成不同LED之间光线串扰的问题,且仍会存在显示面板亮度不均的现象。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显示面板均一性的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采用设置挡墙结构的方式,并且挡墙结构在不同情况下实现不同的光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显示面板亮度均一性问题,还能避免不同显示区之间光线串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单元,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上;
挡墙结构,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上,且挡墙结构位于相邻发光单元之间;挡墙结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发光单元;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分别位于挡墙结构的两侧;当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时,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一状态,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部分透光,或向远离衬底基板的方向反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当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时,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二状态,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部分吸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单元,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上;
挡墙结构,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上,且挡墙结构位于相邻发光单元之间;挡墙结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驱动方法包括:
点亮所述发光单元,判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控制至少部分挡墙结构呈现透光或反射光;
如果不同,控制至少部分挡墙结构呈现不透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内均设置有发光单元;第一显示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挡墙结构的两侧;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一状态,即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透光,不影响光线的穿透,或者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具有反射光的功能,能够将射向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出光面,也可以理解为,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能够反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以增强挡墙结构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光亮,进一步增强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光亮,改善显示面板显示均一性问题;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的情况下,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二状态,即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不透光,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具有吸光功能,挡墙结构的设置还能阻挡光线的混合,改善光线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沿A-A’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墙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沿A-A’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基板10;
发光单元2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
挡墙结构3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且挡墙结构30位于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挡墙结构30包括第一状态T1和第二状态T2;
相邻的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均设置有发光单元2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D1,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分别位于挡墙结构30的两侧;当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相同时,挡墙结构30切换至第一状态T1,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部分透光,或向远离衬底基板10的方向反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当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不同时,挡墙结构30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T2,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部分吸光。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发光单元20,发光单元2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可选地,发光单元20可以为Mini-LED或Micro-LED,其中,Mini-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LED。采用Mini-LED作为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良率高,具有异形切割特性,拥有更好的演色性。Micro-LED是晶粒尺寸约在1-10微米之间的LED,能够实现0.05毫米或更小尺寸像素颗粒的显示屏,Micro-LED的耗电量很低,并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而且无影像残留;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发光单元20的发光单元驱动电路,可选地,发光单元驱动电路可以为驱动Micro-LED的电路,也可以为驱动Mini-LED的电路,根据发光单元20的选择,设置对应的发光单元驱动电路,发光单元驱动电路中还包括多个元器件,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能驱动发光元件的电路均可。
本实施例的衬底基板10可以作为载体,用于承载显示面板100的其他结构,衬底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还可以为柔性基板,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发光单元20,同时还设置有挡墙结构30,挡墙结构30排布于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且挡墙结构3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其中,挡墙结构30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切换其光学状态,即挡墙结构30包括第一状态T1和第二状态T2,通过切换挡墙结构30分别在第一状态T1和第二状态T2下,实现挡墙结构30的不同功能。
相关技术中,为改善区域光串扰问题,在发光单元之间增加挡墙设计;但是,挡墙的设计虽然可以改善分区间串扰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改善显示面板亮度均一性问题,即挡墙对应的显示面板区域亮度低于LED中心区域。
有鉴于此,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内均设置有发光单元20;可选地,第一显示区41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4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挡墙结构30的两侧;在第一显示区41与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挡墙结构30切换至第一状态T1,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透光,不影响光线的穿透,或者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反射光的功能,能够将射向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出光面C,也可以理解为,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能够反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C,以增强挡墙结构30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光亮,即能够增强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的光亮,改善显示面板显示均一性问题;在第一显示区41与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不同的情况下,挡墙结构30切换至第二状态T2,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不透光,也可以理解为,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吸光功能,挡墙结构30的设置还能阻挡光线的混合,改善光线串扰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挡墙结构3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方向的厚度为50um~300um,在此范围内,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厚度,也不影响挡墙结构30所要实现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发光单元20与挡墙结构30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并不代表发光单元20与挡墙结构30的实际尺寸,其中,显示面板100中仅示意部分发光单元20;图2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发光单元20与挡墙结构30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并不代表发光单元20与挡墙结构30的实际尺寸。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在第一状态T1下,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反射光;挡墙结构30在第二状态T2下,挡墙结构30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吸光。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反射光的示意图,并不代表挡墙结构30的实际尺寸;图4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吸收光的示意图,并不代表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在第一状态T1下,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反射光的功能,能够将更多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出光面C,增强挡墙结构30对应显示区域的光亮,改善显示面板100显示均一性问题;挡墙结构30在第二状态T2下,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吸光的功能,能够阻挡相邻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之间光线混合,改善光线串扰问题。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墙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所示,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包括微粒子层31,微粒子层31包括多个微粒子L,分别为第一微粒子L1和第二微粒子L2,微粒子L可移动;
在第一状态T1下,第一微粒子L1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第二状态T2下,第二微粒子L2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微粒子层31的结构示意图,并不代表微粒子L的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包括微粒子层31,微粒子层31包括不同种类的多个粒子,分别为第一微粒子L1和第二微粒子L2,其中,微粒子L在挡墙结构30处于不同状态下可以移动;可选地,挡墙结构30处于第一状态T1下,第一微粒子L1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第一微粒子L1的作用下,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反射光的作用;可选地,挡墙结构30处于第二状态T2下,第二微粒子L2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第二微粒子L2的作用下,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吸光的作用;如此,在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相同时,挡墙结构30具有增强光亮的作用,在第二显示区42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不同时,挡墙结构30具有阻挡光线串扰的作用。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微粒子L1反射光,第二微粒子L2吸光。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粒子L1具有反射光的作用,第二微粒子L2具有吸光的作用;其中,第一微粒子L1能够反射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微粒子L1能够反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增强对应显示面板100的亮度,改善显示面板100显示均一性;第二微粒子L2能够吸光,也即不透光,能够阻挡相邻显示区的光线串扰问题。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微粒子L1为二氧化钛粒子,第二微粒子L2为黑色染料粒子。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粒子L1为二氧化钛粒子,第二微粒子L2为黑色染料粒子;微粒子层31还包括碳氢油,二氧化钛粒子、黑色染料粒子、电荷控制剂加入到碳氢油中,其中,电荷控制剂能够使二氧化钛粒子和黑色染料粒子带电,微粒子层31被置于平行的导电板之间,当对导电板施加电压,二氧化钛粒子和黑色染料粒子会以电泳的方式分别移动到挡墙结构3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D1的两侧,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
请继续参考图5所述,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还包括位于微粒子层31同侧或异侧的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沿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D1,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至少部分交叠;
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之间形成电场,微粒子L在电场作用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的一种位置关系,其中,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还可以有其他的位置关系,且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的尺寸也不代表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还包括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第一电极3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3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其中,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可以位于微粒子层31的同一侧(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微粒子层31的不同层,即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分别位于微粒子层31的两侧;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在通电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之间可以产生电场,带电的微粒子L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带电荷的二氧化钛粒子移动至带有负电荷的电极下,带电荷的黑色染料粒子移动至带有正电荷的电极下,以实现不同微粒子L所要实现的不同功能。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电路50,每个挡墙结构30对应设置一个驱动电路50,且第一电极32或第二电极33与驱动电路50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分别示意性示出了驱动电路50的两种状态。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并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50,每个挡墙结构30对应设置一个驱动电路50,驱动电路50能够控制挡墙结构30实现第一状态T1或第二状态T2;其中,驱动电路50与挡墙结构30中的第一电极32或第二电极33电连接,以控制第一电极32或第二电极33带电,进一步实现微电子层中的微粒子L实现移动,以实现挡墙结构30的不同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挡墙结构30均对应一个驱动电路50,每个挡墙结构30可单独驱动,能够灵活且精准的控制不同挡墙结构30的不同光学状态。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栅极线G,至少部分栅极线G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排布;数据线S,至少部分数据线S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方向d1排布;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
驱动电路50分别与栅极线G和数据线S电连接。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栅极线G和数据线S,至少部分栅极线G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排布,至少部分数据线S沿第一方向d1排布,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垂直;各驱动电路50分别与栅极线G和数据线S电连接,用于控制向挡墙结构30的第一电极32或第二电极33输入电信号,以实现挡墙结构30切换至第一状态T1或第二状态T2,满足显示面板100的不用需求。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电路50包括薄膜晶体管51,薄膜晶体管51的栅极与栅极线G电连接,薄膜晶体管51的源漏极分别与数据线S和第一电极32电连接;
还包括:第一信号线K,第一信号线K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50中包括薄膜晶体管51,薄膜晶体管51包括栅极和源漏极,其中,薄膜晶体管51的栅极与栅极线G电连接,薄膜晶体管51的源漏极分别与数据线S和第一电极32电连接,第二电极33与第一信号线K电连接,栅极线G用于控制薄膜晶体管51导通,数据线S通过薄膜晶体管51向第一电极32输入电压信号,第一信号线K向第二电极33输入第二电压信号,使得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之间产生电场,使得挡墙结构30中的微粒子层31中的微粒子L移动,实现挡墙结构30不同的光学状态。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和图9所示,并结合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挡墙结构行34,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排布,挡墙结构行34包括多个挡墙结构30;挡墙结构列35,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方向d1排布,挡墙结构列35包括多个挡墙结构30;
同一栅极线G中,至少部分电连接同一挡墙结构行34中的挡墙结构30,至少部分电连接不同挡墙结构列35中的挡墙结构30;同一数据线S中,至少部分电连接同一挡墙结构列35中的挡墙结构30,至少部分电连接不同挡墙结构行34中的挡墙结构30。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挡墙结构行34中的挡墙结构30与栅极线G和数据线S电连接的一种形式,并不代表实际设置形式;图9所示实施例仅示意性示出了挡墙结构列35中的挡墙结构30与栅极线G和数据线S电连接的一种形式,并不代表实际设置形式。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9所示,并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挡墙结构行34和挡墙结构列35,挡墙结构行34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排布,挡墙结构列35沿第一方向d1排布,沿第二方向d2延伸;挡墙结构行34和挡墙结构列35均包括多个挡墙结构30;也可以理解为,同一发光单元20对应设置四个挡墙结构30,沿第二方向d2排布的一个挡墙结构30与沿第一方向d1排布的两个挡墙结构30共用同一栅极线G;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一个挡墙结构30与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两个挡墙结构30共用同一数据线S;也即同一栅极线G中,既电连接同一挡墙结构行34中的挡墙结构30,也电连接不同挡墙结构列35中的挡墙结构30;也即同一数据线S中,既电连接同一挡墙结构列35中挡墙结构30,又电连接不同挡墙结构行34中的挡墙结构30,如此,能够减少栅极线G和数据线S的数量,节省栅极线G和数据线S占用的空间。
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并结合图8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同一挡墙结构行34电连接同一栅极线G,同一挡墙结构列35电连接同一栅极线G。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并结合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挡墙结构行34电连接同一栅极线G,即同一栅极线G可以同时控制同一挡墙结构行34中对应的驱动电路50中的薄膜晶体管51处于导通状态,也即能够控制同一挡墙结构行34同时处于第一状态T1或第二状态T2,也可以理解为,同一挡墙结构行34两侧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时,控制同一挡墙结构行34同时处于第一状态T1,增强该显示区的亮度;同一挡墙结构行34两侧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时,控制同一挡墙结构行34处于第二状态T2,改善光线串扰问题。
进一步地,同一挡墙结构列35的设置形式与挡墙结构行34的设置形式类似,同一挡墙结构列35电连接同一栅极线G,即同一栅极线G可以同时控制同一挡墙结构列35中对应的驱动电路50中的薄膜晶体管51处于导通状态,也即能够控制同一挡墙结构列35同时处于第一状态T1或第二状态T2,也可以理解为,同一挡墙结构列35两侧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时,控制同一挡墙结构列35同时处于第一状态T1,增强该显示区的亮度;同一挡墙结构列35两侧的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时,控制同一挡墙结构列35处于第二状态T2,改善光线串扰问题。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在第一状态T1下,挡墙结构30整体透光;挡墙结构30在第二状态T2下,挡墙结构30整体不透光。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和图11所示实施例分别示意性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在透光和不透光的两种状态,并不代表显示面板100中各膜层的实际尺寸。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在第一状态T1下,挡墙结构30整体透光,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挡墙结构30到达显示面板出光面C一侧,增强挡墙结构30对应显示区域的光亮,改善显示面板100均一性问题;挡墙结构30在第二状态T2下,挡墙结构30整体不透光,能够阻挡相邻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之间光线混合,改善光线串扰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在第一状态下T1下,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透光,挡墙结构在第二状态下T2下,挡墙结构2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不透光,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控制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透光与否,一方面,改善挡墙结构30对应的显示面板100均一性问题;另一方面,改善光线串扰问题;也就是说在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实现透光或不透光的状态,挡墙结构30靠近衬底基板10一侧始终实现不透光的状态;如此,在简化控制方法的过程下,仍能有效改善显示面板100均一性问题。
请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包括第三电极36和第四电极37,以及位于第三电极36与第四电极37之间的液晶38,第三电极36与第四电极37之间形成电场,控制液晶38呈现透光程度。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包括第三电极36和第四电极37、以及位于第三电极36和第四电极37之间的液晶38;其中,第三电极36和第四电极37在通电情况下,第三电极36与第四电极37之间可以产生电场,在该电场的作用下,液晶38发生偏转,实现挡墙结构30不同程度的透光;如此,能够实现挡墙结构30在不同的状态下,实现不同的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液晶38为聚合物分散液晶38,又称为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是液晶38以微米量级的小微滴分散在有机固态聚合物基体内,由于由液晶38分子构成的小微滴的光轴处于自由取向,其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不匹配,当光通过基体时被微滴强烈散射而呈不透明的乳白状态或半透明状态。施加电场可调节液晶38微滴的光轴取向,当两者折射率相匹配时,呈现透明态。除去电场,液晶38微滴又恢复最初的散光状态,从而进行显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本申请的显示装置200以Mini-LED或Micro-LED显示装置200为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请参考图1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基板10;
发光单元2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
挡墙结构3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且挡墙结构30位于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挡墙结构30包括第一状态T1和第二状态T2;
相邻的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
驱动方法包括:
S101、点亮发光单元20,判断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S102、如果相同,控制至少部分挡墙结构30呈现透光或反射光;
S103、如果不同,控制至少部分挡墙结构30呈现不透光。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发光单元20和挡墙结构30,发光单元20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挡墙结构30也阵列排布于衬底基板10上,且挡墙结构30位于相邻发光单元20之间,挡墙结构30包括第一状态T1和第二状态T2;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相邻的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的驱动方法包括:
S101、点亮显示面板100中的发光单元20,判断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S102、如果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相同,控制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呈现透光状态,或者控制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呈现反射光状态,可以反射由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能够将射向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出光面,以增强挡墙结构30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光亮,改善显示面板100亮度均一性;
S103、如果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不同,控制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呈现吸光状态,即不透光状态,以改善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光线串扰问题。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请参考图14所示,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包括微粒子层31、以及位于微粒子层31同侧或异侧的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微粒子层31包括第一微粒子L1和第二微粒子L2;
栅极线G和数据线S;
驱动电路50,驱动电路50分别与栅极线G、数据线S电连接,驱动电路50还与第一电极32或第二电极33电连接;
驱动方法包括:
S201、点亮发光单元20,判断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S202、如果相同,向位于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之间的挡墙结构30对应的数据线S输入第一电压,则第一微粒子L1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
S203、如果不同,向位于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之间的挡墙结构30对应的数据线S输入第二电压,则第二微粒子L2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挡墙结构30包括微粒子层31、以及位于微粒子层31同侧或异侧的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其中,微粒子层31包括第一微粒子L1和第二微粒子L2,第一电极32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3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通电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之间产生电场,电场的作用下,驱动微粒子层31中的第一微粒子L1和第二微粒子L2移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栅极线G和数据线S,以及驱动电路50,驱动电路50分别于栅极线G和数据线S电连接,驱动电路50还与第一电极32或第二电极33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14所示,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驱动方法包括:
S201、点亮显示面板100中的发光单元2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41的发光单元20和位于第二显示区42的发光单元20,判断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以驱动挡墙结构30处于不同的状态。
S202、如果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相同,则控制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之间的挡墙结构30对应的驱动电路50中的薄膜晶体管51处于导通状态,并向该挡墙结构30的第一电极32电连接的数据线S输入第一电压,并向该挡墙结构30的第二电极33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K输入电压信号,使得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之间产生电场,驱使第一微粒子L1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以实现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反射光的作用,可以反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线,并射向显示面板出光面C一侧,改善显示面板100亮度均一性问题。
S203、如果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的显示内容不同时,则控制第一显示区41和第二显示区42之间的挡墙结构30对应的驱动电路50中的薄膜晶体管51处于导通状态,并向该挡墙结构30的第一电极32电连接的数据线S输入第二电压,并向该挡墙结构30的第二电极33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K输入电压信号,使得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之间产生电场,驱使第二微粒子L2聚集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以实现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具有吸光的作用,可以阻挡第一显示区41域第二显示区42之间光线串扰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不同。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为不同的电压信号,第一电极32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微粒子L1移动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电极32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微粒子L2移动至挡墙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如此,实现挡墙结构30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功能。
通过以上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设置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内均设置有发光单元;第一显示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挡墙结构的两侧;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一状态,即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透光,不影响光线的穿透,或者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具有反射光的功能,能够将射向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出光面,也可以理解为,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能够反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以增强挡墙结构对应的显示面板的光亮,即能够增强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光亮,改善显示面板显示均一性问题;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的情况下,挡墙结构切换至第二状态,即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不透光,挡墙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具有吸光功能,挡墙结构的设置还能阻挡光线的混合,改善光线串扰的问题。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单元,阵列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挡墙结构,阵列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所述挡墙结构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设置有所述发光单元;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分别位于所述挡墙结构的两侧;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相同时,所述挡墙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部分透光,或向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反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不同时,所述挡墙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部分吸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反射光;所述挡墙结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吸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微粒子层,所述微粒子层包括多个微粒子,分别为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子,所述微粒子可移动;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微粒子聚集至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微粒子聚集至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粒子反射光,所述第二微粒子吸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所述第二微粒子为黑色染料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微粒子层同侧或异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所述微粒子在所述电场作用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路,每个所述挡墙结构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栅极线,至少部分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数据线,至少部分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栅极线电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分别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墙结构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挡墙结构行包括多个所述挡墙结构;挡墙结构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挡墙结构列包括多个所述挡墙结构;
同一所述栅极线中,至少部分电连接同一所述挡墙结构行中的所述挡墙结构,至少部分电连接不同所述挡墙结构列中的所述挡墙结构;同一所述数据线中,至少部分电连接同一所述挡墙结构列中的所述挡墙结构,至少部分电连接不同所述挡墙结构行中的所述挡墙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挡墙结构行电连接同一所述栅极线,同一所述挡墙结构列电连接同一所述栅极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挡墙结构整体透光;所述挡墙结构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挡墙结构整体不透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以及位于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的液晶,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控制所述液晶呈现透光程度。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5.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单元,阵列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挡墙结构,阵列排布于所述衬底基板上,且所述挡墙结构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点亮所述发光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控制至少部分所述挡墙结构呈现透光或反射光;
如果不同,控制至少部分所述挡墙结构呈现不透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微粒子层、以及位于所述微粒子层同侧或异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微粒子层包括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子;
栅极线和数据线;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栅极线、数据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还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点亮所述发光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内容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所述挡墙结构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输入第一电压,则所述第一微粒子聚集至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如果不同,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所述挡墙结构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输入第二电压,则所述第二微粒子聚集至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不同。
CN202210295698.9A 2022-03-23 2022-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4677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5698.9A CN114677928A (zh) 2022-03-23 2022-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5698.9A CN114677928A (zh) 2022-03-23 2022-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7928A true CN114677928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5698.9A Pending CN114677928A (zh) 2022-03-23 2022-03-23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792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528A (zh) * 2016-05-19 2016-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789256A (zh) * 2016-03-18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双面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器
CN110649074A (zh) * 2019-09-25 2020-01-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596304A (zh) * 2020-12-30 2021-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10124227A1 (en) * 2018-04-28 2021-04-2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59605A (zh) * 2021-09-10 2021-12-0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9256A (zh) * 2016-03-18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双面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器
CN105759528A (zh) * 2016-05-19 2016-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210124227A1 (en) * 2018-04-28 2021-04-2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649074A (zh) * 2019-09-25 2020-01-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596304A (zh) * 2020-12-30 2021-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759605A (zh) * 2021-09-10 2021-12-0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40540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201932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0794628B (zh) 显示设备
CN11104856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50116022A (ko) 표시 장치
KR20050107033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20522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30014144A (ko) 표시 장치
CN111816680A (zh) 显示设备
US20230258987A1 (en) Display device
US12066165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2198716A (zh) 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装置
KR102295609B1 (ko) 도광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디스플레이
US11705076B2 (en)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display device
CN114677928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10485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55657A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KR20160044137A (ko) 광원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12018816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21884851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202118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17718925U (zh) 显示装置
CN117806073A (zh) 前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240133275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KR20230022418A (ko) 마이크로 led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