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7611B -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7611B CN113747611B CN202110981944.1A CN202110981944A CN113747611B CN 113747611 B CN113747611 B CN 113747611B CN 202110981944 A CN202110981944 A CN 202110981944A CN 113747611 B CN113747611 B CN 1137476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capacitor
- chip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d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019—Circui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用于控制石墨烯电热膜,包括NTC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温控电路;石墨烯电热膜包括接线端TH1和接线端TH2;NTC温度传感器包括正极端SN1和负极端SN2;智能温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芯片U2、保险丝F1、双向可控硅T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稳压二极管ZD1,上述各电子元器件间配合连接。本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的安全性高,能精准控制石墨烯电热膜的加热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背景技术
石墨烯电热膜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电热供暖设备。石墨烯电热膜具有制热速度快、导热均匀、寿命长等优点。石墨烯电热膜工作时需要通电,换句话说,石墨烯电热膜工作过程中是带电状态,因此控制石墨烯电热膜的控制电路安全性能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能够精准控制石墨烯电热膜的加热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用于控制石墨烯电热膜,包括NTC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温控电路;所述NTC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石墨烯电热膜温度;
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包括接线端TH1和接线端TH2;所述NTC温度传感器包括正极端SN1和负极端SN2;
所述智能温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芯片U2、保险丝F1、双向可控硅T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稳压二极管ZD1;
所述主控芯片U1采用STC15W404AS芯片;所述芯片U2采用78L05芯片;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4、电容C6和电容C8均采用无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3、电容C5、电容C7和电容C10均采用有极性电容;
所述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保险丝F1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2并联;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通过电阻R3与芯片U2的Vin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正极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分别与芯片U2的Vin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5的正极端、电容C6的第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端、电阻R4的第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端分别与芯片U2的Vout端电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3的负极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C4的第二端、电容C5的负极端、电容C6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8与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二极管D4的负极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4端分别与电阻R9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接地;
所述主控芯片U1的VCC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GND端和电容C10的负极端均接地;
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接线端TH1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接线端TH2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的门极通过电阻R17与STC15W404AS芯片的P5.4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电阻R5的第一端和电容C7的正极端分别与NTC温度传感器的正极端SN1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还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7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负极端接地,所述NTC温度传感器的负极端SN2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按键SW1、按键SW2、按键SW3和按键SW4;
所述按键SW1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2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2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5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3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3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4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6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1的第二端、按键SW2的第二端、按键SW3的第二端和按键SW4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双位数码管DS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J13和电阻J15;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a端口通过电阻R10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1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b端口通过电阻R11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端口通过电阻R12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7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d端口通过电阻R13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4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e端口通过电阻R14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6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f端口通过电阻R15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3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g端口通过电阻R16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2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1端口通过电阻J15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1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2端口通过电阻R13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电阻R6和电阻R7;
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端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端分别与芯片U2的Vout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1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1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2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2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3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智能温控电路的保险丝F1起到了短路保护和过流保护的作用,电阻R1起到限制支路电流的作用,电阻R8和电阻R9辅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钳位,限制输入到STC15W404AS芯片的电压不会过高或过低。电阻R2为放电电阻,电容C1为限流的作用,限制电流最大只能通过约48mA,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为半桥整流;稳压二极管ZD1能将电压稳定在12V,在辅以电阻R3为稳压二极管ZD1分压,能有效延长整个稳压支路的使用寿命;电容C2和电容C3为滤波作用,芯片U2将前一级的12V电源,降压到整个控制电路使用的5V电源。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起到滤波的作用,为整个智能温控电路提供稳定可靠的5V电源。
(2)采用双向可控硅T1,可稳定控制近1000W功率的负载(石墨烯电热膜),双向可控硅T1反应速度快,且没有机械的触点,使用寿命长。
(3)采用电阻R4为NTC温度传感器分压,电阻R5和电容C8能有效减小STC15W404AS芯片对温度检测的影响及波动。电容C7为滤波电容,稳定NTC温度传感器的电源。
(4)本智能温控电路通过NTC温度传感器检测石墨烯电热膜的温度,用于控制石墨烯电热膜保持恒温发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智能温控电路的第一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智能温控电路的第二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智能温控电路的第三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智能温控电路的第四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智能石墨烯电热水床爆炸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用于控制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是现有设备,本发明不涉及石墨烯电热膜的改进。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包括接线端TH1和接线端TH2。
本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包括NTC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温控电路。
所述NTC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石墨烯电热膜温度;所述NTC温度传感器包括正极端SN1和负极端SN2。
图1为本智能温控电路的第一部分电路原理图,包括主控芯片U1、芯片U2、保险丝F1、双向可控硅T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稳压二极管ZD1。
所述主控芯片U1采用STC15W404AS芯片;所述芯片U2采用78L05芯片;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4、电容C6和电容C8均采用无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3、电容C5、电容C7和电容C10均采用有极性电容。上述各电子元器件均为现有设备。
所述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保险丝F1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2并联;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通过电阻R3与芯片U2的Vin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正极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分别与芯片U2的Vin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5的正极端、电容C6的第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端、电阻R4的第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端分别与芯片U2的Vout端电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3的负极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C4的第二端、电容C5的负极端、电容C6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8与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二极管D4的负极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4端分别与电阻R9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接地;
所述主控芯片U1的VCC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GND端和电容C10的负极端均接地;
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接线端TH1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接线端TH2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的门极通过电阻R17与STC15W404AS芯片的P5.4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电阻R5的第一端和电容C7的正极端分别与NTC温度传感器的正极端SN1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还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7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负极端接地,所述NTC温度传感器的负极端SN2接地。
所述保险丝F1起到了短路保护和过流保护的作用,电阻R1起到限制支路电流的作用,电阻R8和电阻R9辅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钳位,限制输入到STC15W404AS芯片的电压不会过高或过低。电阻R2为放电电阻,电容C1为限流的作用,限制电流最大只能通过约48mA,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为半桥整流;稳压二极管ZD1能将电压稳定在12V,在辅以电阻R3为稳压二极管ZD1分压,能有效延长整个稳压支路的使用寿命;电容C2和电容C3为滤波作用,芯片U2将前一级的12V电源,降压到整个控制电路使用的5V电源。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6起到滤波的作用,为整个智能温控电路提供稳定可靠的5V电源。
双向可控硅T1,可稳定控制近1000W功率的负载(石墨烯电热膜),双向可控硅T1反应速度快,且没有机械的触点,使用寿命长。
电阻R4为NTC温度传感器分压,电阻R5和电容C8能有效减小STC15W404AS芯片对温度检测的影响及波动。电容C7为滤波电容,稳定NTC温度传感器的电源。
图2为本智能温控电路的第二部分电路原理图,包括按键SW1、按键SW2、按键SW3和按键SW4;
所述按键SW1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2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2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5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3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3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4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6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1的第二端、按键SW2的第二端、按键SW3的第二端和按键SW4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按键SW1设为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智能温控电路开关;所述按键SW2设为功能设置按键,用于设置加热温度以及加热定时功能;所述按键SW3用于设置加热温度上升或加热定时时间增加,所述按键SW3用于设置加热温度下降或加热定时时间减少。
图3为本智能温控电路的第三部分电路原理图,包括双位数码管DS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J13和电阻J15;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a端口通过电阻R10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1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b端口通过电阻R11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端口通过电阻R12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7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d端口通过电阻R13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4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e端口通过电阻R14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6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f端口通过电阻R15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3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g端口通过电阻R16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2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1端口通过电阻J15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1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2端口通过电阻R13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J13和电阻J15起到限流作用,防止过大电流烧毁双位数码管DS1。双位数码管DS1用于显示石墨烯电热膜的温度。
图4为本智能温控电路的第四部分电路原理图,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电阻R6和电阻R7;
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端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端分别与芯片U2的Vout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1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1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2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2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3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6和电阻R7为限流电阻,防止二极管LED1和二极管LED3过流烧毁。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LED1用于电源指示,所述二极管LED2用于工作状态指示,所述二极管LED3用于定时显示。
实施例二:
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石墨烯电热水床,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石墨烯电热膜2、NTC温度传感器4和智能温控电路5。
还包括水床垫1和隔热垫3。所述水床垫1、石墨烯电热膜2和隔热垫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所述NTC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石墨烯电热膜2和隔热垫3之间,所述NTC温度传感器4用于检测石墨烯电热膜2温度。
通过NTC温度传感器4用于检测石墨烯电热膜2的温度反馈给智能温控电路5,智能温控电路5根据NTC温度传感器4反馈的温度实时调节石墨烯电热膜2通电加热,使水床垫1保持恒温。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用于控制石墨烯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NTC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温控电路;所述NTC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石墨烯电热膜温度;
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包括接线端TH1和接线端TH2;所述NTC温度传感器包括正极端SN1和负极端SN2;
所述智能温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芯片U2、保险丝F1、双向可控硅T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稳压二极管ZD1;
所述主控芯片U1采用STC15W404AS芯片;所述芯片U2采用78L05芯片;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4、电容C6和电容C8均采用无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3、电容C5、电容C7和电容C10均采用有极性电容;
所述保险丝F1的第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保险丝F1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与电阻R2并联;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通过电阻R3与芯片U2的Vin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3的正极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端分别与芯片U2的Vin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电容C5的正极端、电容C6的第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端、电阻R4的第一端和主控芯片U1的VCC端分别与芯片U2的Vout端电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电容C3的负极端、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端、C4的第二端、电容C5的负极端、电容C6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8与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二极管D4的负极端和主控芯片U1的P1.4端分别与电阻R9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接地;
所述主控芯片U1的VCC端与电容C10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GND端和电容C10的负极端均接地;
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接线端TH1连接220V交流电,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接线端TH2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一主电极电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主电极接地,所述双向可控硅的门极通过电阻R17与STC15W404AS芯片的P5.4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电阻R5的第一端和电容C7的正极端分别与NTC温度传感器的正极端SN1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还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7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负极端接地,所述NTC温度传感器的负极端SN2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按键SW1、按键SW2、按键SW3和按键SW4;
所述按键SW1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2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2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5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3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3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4的第一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6端电连接;
所述按键SW1的第二端、按键SW2的第二端、按键SW3的第二端和按键SW4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双位数码管DS1、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J13和电阻J15;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a端口通过电阻R10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1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b端口通过电阻R11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端口通过电阻R12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7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d端口通过电阻R13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4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e端口通过电阻R14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6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f端口通过电阻R15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3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g端口通过电阻R16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2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1端口通过电阻J15与STC15W404AS芯片的P1.1端电连接;
所述双位数码管DS1的c2端口通过电阻R13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温控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二极管LED3、电阻R6和电阻R7;
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端和发光二极管LED3的正极端分别与芯片U2的Vout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1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1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2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2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LED3的负极端与STC15W404AS芯片的P3.0端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1944.1A CN113747611B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1944.1A CN113747611B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7611A CN113747611A (zh) | 2021-12-03 |
CN113747611B true CN113747611B (zh) | 2023-09-15 |
Family
ID=7873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81944.1A Active CN113747611B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7611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0496A (zh) * | 2016-12-14 | 2017-03-29 | 苏晓玲 | 一种石墨烯加热桌面控制电路 |
CN211592175U (zh) * | 2019-11-28 | 2020-09-29 | 杭州广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汽车空调的加热系统 |
-
2021
- 2021-08-25 CN CN202110981944.1A patent/CN1137476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0496A (zh) * | 2016-12-14 | 2017-03-29 | 苏晓玲 | 一种石墨烯加热桌面控制电路 |
CN211592175U (zh) * | 2019-11-28 | 2020-09-29 | 杭州广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汽车空调的加热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7611A (zh) | 202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52307B1 (ko) | Ac 전압으로 led 체인을 동작시키기 위한 회로 어레인지먼트 및 방법 | |
JP2009200257A (ja) | Led駆動回路 | |
TW201244527A (en) | LED drive circuit | |
CN102769959A (zh) | 一种led调光驱动电路 | |
CN102740538A (zh) | Led驱动电路 | |
CN104427700B (zh) | 过热保护电路、led驱动电路及灯具 | |
CN113747611B (zh) |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智能温控电路 | |
TW201410065A (zh) | 使用電容串並降壓的線性led驅動電路 | |
CN107660019A (zh) | 光源和发光模块 | |
CN203840609U (zh) | 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led电路 | |
CN103391660A (zh) | 一种led灯具过温保护电路及led灯具 | |
CN107454720A (zh) | 点亮装置和照明设备 | |
CN215073066U (zh) | 一种过温自动保护的tlcc驱动电路 | |
CN215956679U (zh) | 一种新型智能石墨烯电热水床 | |
US2005022525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mp heat control | |
CN109068451B (zh) | 一种可调节色温和亮度的led面板灯 | |
CN209982773U (zh) | Led装置 | |
CN213043609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11531377U (zh) | Led板和照明设备 | |
CN205945516U (zh) | 一种应用于双向电源的防止恒流源漏电流的保护装置 | |
CN215897591U (zh) | 一种电源开关电路 | |
CN215647489U (zh) | 一种led驱动电源及电器设备 | |
CN113891507B (zh) | 一种直流电热控制电路及其工作过程 | |
CN216792764U (zh) | 一种传感器控温电路 | |
CN2385831Y (zh) | 无绳电烙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