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7347B -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7347B
CN113747347B CN202110843336.4A CN202110843336A CN113747347B CN 113747347 B CN113747347 B CN 113747347B CN 202110843336 A CN202110843336 A CN 202110843336A CN 113747347 B CN113747347 B CN 113747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tuck
area
electronic equipmen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33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7347A (zh
Inventor
陈朔
梁恒辉
李锦波
江洪泽
陈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33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7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7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7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电子设备携带有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时,方法包括:电子设备使用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当电子设备进入到第一小区时,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小区包括卡顿区域;电子设备根据位置信息以及卡顿区域的信息,在电子设备进入到卡顿区域之前,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如此,电子设备在进入卡顿区域前即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的进行数据业务传输,避免了用户进入卡顿区域后使用第一SIM卡上网卡顿,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用户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一般都会设置双卡双待功能,即手机具有两个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接口,用户可以配备相同或者不同运营商的两张上网卡在手机中,并且可以手动选择其中的一张SIM卡用于上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通过记录不同运营商不同蜂窝小区内的卡顿位置确定该蜂窝小区内的卡顿区域,并在用户进入该卡顿区域前切换上网卡,如此,避免了用户进入卡顿区域后上网卡顿,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当第一电子设备携带有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时,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使用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第一小区时,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小区包括卡顿区域;第一电子设备根据位置信息以及卡顿区域的信息,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卡顿区域之前,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卡顿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卡顿点,当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卡顿点时,第一电子设备的上网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也即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使用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并进入到第一小区时,如果第一小区中有卡顿区域,则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数据,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卡顿区域之前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如此,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在进入第一小区中的卡顿区域时,由于采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不会造成第一电子设备网络卡顿,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第一小区时,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当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第一小区并确认第一小区包括卡顿区域时,触发定位操作以获取位置信息。
也即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小区中有卡顿区域时确定第一电子设备与卡顿区域的位置关系,并在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卡顿区域前切换至第二SIM卡上网,如此,在第一小区中没有卡顿区域时,则无需进行定位,可以降低第一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不同。
可以理解,当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相同时,从第一SIM卡切换至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不能改善卡顿区域的网络状况,也即是说当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网络运营商相同时,不切换上网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在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后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在进入卡顿区域前切换上网卡的提示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在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后,还包括:
预测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将在移动过程中进入卡顿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小区中有卡顿区域时,可以预测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如果第一电子设备不会进入卡顿区域即无需进行上网卡切换。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通过以下方式预测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将在移动过程中进入卡顿区域: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的历史位置数据,并根据历史位置数据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移动轨迹所在的直线;
在直线与卡顿区域的边界有交点的情况下,预测出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将进入卡顿区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通过以下方式预测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将在移动过程中进入卡顿区域:
在第一电子设备沿实际道路移动,并且实际道路穿过卡顿区域的情况下,预测出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将进入卡顿区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通过以下方式预测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将在移动过程中进入卡顿区域: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小区的历史移动轨迹,并且历史移动轨迹穿过卡顿区域的情况下,预测出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将进入卡顿区域。
例如,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上下班过程中总是沿同一路径穿过第一小区,在第一小区中存在卡顿区域时,可以根据该同一路径是否穿过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SIM卡切换为第二SIM卡的位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该位置与卡顿区域边界上的点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该位置与卡顿区域边界上的点之间的最小实际路程小于预设路程;
第一电子设备从该位置移动至卡顿区域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
该位置与卡顿区域中离该位置最近的卡顿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位置处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网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卡顿点信息,其中,第一卡顿点信息包括第一SIM卡的运营商标识、包括第一位置的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以及第一位置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卡顿点信息,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位置处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网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发送是否向第三电子设备上报第一卡顿点信息的提示信息;
第二电子设备在用户确认发送的情况下,向第三电子设备上报卡顿点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卡顿点信息生成卡顿区域的卡顿区域信息,并将卡顿区域信息加入卡顿区域数据库中;
其中卡顿区域信息包括第一SIM卡的运营商标识、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卡顿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三电子设备获取卡顿区域数据库;并且
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SIM卡的运营商标识和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从卡顿区域数据库中确定第一小区是否存在卡顿区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SIM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小于信号强度预设值;
第一SIM卡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功率预设值;
第一SIM卡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小于质量预设值;
第一SIM卡的信号与干扰加噪比小于加噪比预设值;
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从第一优先级网络制式变为第二优先级网络制式;
第一SIM卡的传输时延大于时延预设时延值;
第一SIM卡的传输速率小于速率预设值。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在离开第一小区的卡顿区域后,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SIM卡为第一电子设备的默认进行数据业务传输的SIM卡,故而在第一SIM卡上网不会出现网络卡顿时,优先选择第一SIM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在用户穿过卡顿区域后,切换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在切换至使用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后,提示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已穿过卡顿区域,第一电子设备已恢复至采用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上网卡;
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供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当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提供上网卡切换方法使电子设备通过至少两个上网卡中的一个上网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附图说明
图1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开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开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开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D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开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3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切换上网卡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5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记录卡顿点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5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切换上网卡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5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切换上网卡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6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6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上报卡顿点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上报卡顿点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8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开启自动上报卡顿点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10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10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卡顿区域的示意图;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可以理解,适用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具备至少两张上网卡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上网卡可以是SIM卡,也可以是ESIM(Embedded-S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上网卡,例如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全球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下面以上网卡为SIM卡为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方案进行介绍。
如前所述,具备移动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可以设置两个SIM卡接口,用户可以手动选择采用哪张卡实现上网功能。在用户所选的SIM卡上网出现卡顿时,为了方便用户上网,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网卡自动切换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开启电子设备的“智能切换上网卡”功能,实现在遇到一张SIM卡出现网络卡顿时,自动切换至另一张网络通信质量较好的SIM卡进行网络通信的功能。
例如,以手机为例,图1A至图1D示出了在手机上开启“智能切换上网卡”功能过程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示意图。如图1A和1B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应用来打开移动网络设置界面,然后,如图1C和1D所示,在移动网络设置页面中的SIM卡管理选项中开启智能切换上网卡功能。
在用户开启“智能切换上网卡”功能的情况下,手机在检测到用户使用卡1上网出现网络卡顿后,可以自动切换至卡2上网,如此可以保障用户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上网体验。例如,下面以手机10卡1的运营商为中国移动TM、卡2的运营商为中国联通TM,用户使用卡1出现网络卡顿后切换为使用卡2上网为例,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实现智能切换上网卡的场景。
具体地,如图2所示,用户使用手机10在蜂窝小区(以下简称小区)00中通过中国移动TM的网络设备20播放视频,此时手机10显示的GUI如图3A所示。在用户携带手机10移动至A点时,手机10播放的视频出现卡顿,例如,由于A点处于网络设备20覆盖范围的边界,通信质量较差。手机10检测到网络卡顿后,触发上网卡切换功能,并在用户移动至B点时完成上网卡切换,将上网卡从卡1切换至卡2,即通过中国联通TM的网络设备21上网。如图3B所示,手机10的视频播放GUI弹出消息窗口301,提示用户“卡1网络卡顿,已为您切换至卡2上网”。如此,在B点之后手机10通过中国联通TM的网络设备21上网,提高了用户的通信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20和网络设备21可以是通信基站,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点,例如Wi-Fi(无线保真)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其他使用场景下,手机10在检测到使用卡1出现网络卡顿时,切换至采用卡2上网。例如当卡1网络信号丢失、卡1用户欠费时,自动切换至卡2上网,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信号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手机10信号与干扰加噪比、手机10的网络制式、手机10的传输时延、手机10的传输速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手机是否出现网络卡顿。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切换上网卡也可以是系统默认开启,无需用户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卡1和卡2属于同一运营商的时候,也可以不进行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中,在手机10检测到用户网络卡顿时可以切换上网卡以保障用户的通信质量,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切换上网卡时,在检测到用户网络卡顿到完成上网卡切换这段时间内,例如图2中用户从A点走到B点的时间段内,网络一直处于卡顿状态,影响手机10的上网功能。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可以通过记录手机10使用卡1出现网络卡顿的一个或者多个地点,生成网络卡顿区域(以下简称卡顿区域),并在用户到达卡顿区域之前或者进入卡顿区域,但是未出现网络卡顿时,提前自动切换上网开卡。从而,可以在手机10出现网络卡顿前切换上网卡,更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手机10在切换上网卡前和切换上网卡后可以在进行相同的数据业务,例如都在播放视屏,也可进行不同的数据业务,例如切换上网卡前手机10在播放视频,切换后进行视频通话,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的,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在卡顿出现之前切换上网卡的一种场景示意图。可以理解,在该场景中,以单个的卡顿点来生成卡顿区域为例描述切换方案,并且卡顿点的检测和卡顿区域的生成均由手机10来实现。
参考图4,对于移动网络设备20的小区00,在用户携带手机10经过A点且使用卡1上网时,会出现网络卡顿。而当手机10多次经过A点,出现卡顿的次数超过预设值,例如3次时,手机10可以确定A点为网络卡顿点。其中,网络的卡顿可以通过前文提到的参数,如信号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手机10信号与干扰加噪比、手机10的网络制式、手机10的传输时延、手机10的传输速率等进行判断。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在检测到用户所在的位置网络卡顿时,还可以发送消息提示用户。参考图4和图5A,当手机10确定A点为卡顿点时,可以在GUI显示如图5A所示的消息框501,提示“卡1网络卡顿,是否记录卡顿位置以在下次到达此处前自动切换上网卡”。在手机10检测到用户对消息框501的操作,例如检测到用户点击消息框中的“记录”控件5011时,手机10即将运营商标识、小区标识、A点的位置信息等记录在手机10中。
在手机10记录卡顿点A后,可以设置一个包括卡顿点A的卡顿区域S1,例如,S1可以是以卡顿点A为圆心,R1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并将卡顿区域S1的相关信息存储在手机10中,加入存储有其他小区的卡顿区域的卡顿区域数据库。例如,手机10可以将卡顿区域S1所在的小区标识、运营商标识、卡顿区域的边界信息(例如经纬度信息)等信息存储于手机10中的卡顿区域数据库中。
如此,在用户再次进入小区00时,例如当用户携带手机10使用卡1上网并从C点进入移动网络设备20的小区00或驻留小区00时,手机10可以从网络设备20获取小区标识00和表示运营商为中国移动TM的运营商标识,例如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标识46000,然后在自身存储的卡顿区域数据库中查询当前小区00是否存在卡顿区域。
在查询到小区00存在卡顿区域S1后,手机10预测后续手机10随用户移动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1,例如手机10可以在确定小区00存在卡顿区域S1后,开启定位功能以获取手机10的位置数据,并根据手机10的位置数据预测用户的移动方向,并通过确定用户的移动方向所在的直线是否与卡顿区域S1有交点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1。在预测到用户会进入卡顿区域S1的情况下,手机10根据用户的位置数据确定用户的移动速度,例如根据用户从C点到D点的时间及C点和D点间的距离确定用户的移动速度,再根据D点与F点的距离既可预测用户到达F点的时刻,并在该时刻前,例如在该时刻5秒前,切换至卡2进行上网。预测手机10是否会进入小区的卡顿区域以及确定手机10切换上网卡的时机的具体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在切换运营商后也可以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例如,参考图4和图5B,当手机10在E点切换至卡2进行上网时,手机10可以通过GUI向用户发送如图5B所示的消息提示,提示用户“即将进入卡顿区域,已自动为您切换至卡2上网。”
此外,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穿过卡顿区域S1后,用户如果采用卡1上网,则出现卡顿的几率较小,手机10将上网卡从卡2切换回卡1。例如在用户移动至图4所示G点时,手机10自动切换回卡1通过中国移动TM的网络设备上网。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C,手机10也可以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已为您恢复至卡1上网”。
如前所述,手机10可以在确定小区00存在卡顿区域S1后,开启定位功能以获取手机10的位置数据,例如,开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的定位功能获取手机10的定位数据,如此,可以节省由于定位所引入的功耗。然后,手机10的定位功能的触发时机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在驻留小区00后触发定位功能。再例如,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在进入小区00前便开启定位功能,并以较低的频率进行定位,例如以第一频率或者第一时间进行定位,如2次/分钟,而当手机10进入包括卡顿区域的小区后,采用较高的频率进行定位以提高定位准确度,例如,以高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或者小于第一时间的第二时间进行定位,例如,6次/分钟。再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在进入小区00前后进行实时定位。
此外,如前所述,手机10在进入小区00后,通过查询卡顿区域数据库确认该小区00中是否存在卡顿区域。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是在驻留小区00后,才确认该小区00中是否存在卡顿区域,在此不做限定。
下面介绍对于单个小区中只有1个网络卡顿点的情形下,构建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进入卡顿区域及确定何时切换上网卡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单个小区内只有1个网络卡顿点时,如前所述,卡顿区域可以为以卡顿点A为圆心,半径为R1圆形区域S1。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卡顿区域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状,如矩形、椭圆形、梯形等等,可以根据卡顿点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而卡顿点也不一定要设置为卡顿区域的中心,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的卡顿区域可以小于小区00所覆盖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小区00中发现多个卡顿区域,可以将该小区设置为卡顿小区,即卡顿区域为该小区在进入到该小区之前进行上网卡切换。
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分析手机10进入小区前后的移动轨迹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该小区的卡顿区域。其中,手机10的移动轨迹可以通过分析手机10自身定位所得的位置数据获得,例如手机10通过GPS定位获得的经纬度数据。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图4所示的场景,当用户携带手机10从C点进入小区00时,手机10可以获取用户从C点到D点的移动轨迹,并根据该移动轨迹确定直线CD,其中,直线CD可以通过以下的线性公式表示:
y=kx+b  (1)
其中x、y为用户的位置信息,例如经纬度数据,k、b分别为根据x、y确定的直线CD的斜率和截距。
卡顿区域S1的边界可以表示为圆Z:
(x-c)2+(y-d)2=R1 2  (2)
式中x,y为卡顿区域边界的经纬度数据,c、d为卡顿点(A点)的经纬度数据,R1为卡顿区域S1的以经纬度表征的半径。
此时,可以根据直线CD是否与圆Z有交点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1,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联立公式(1)和公式(2),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x-c)2+(kx+b-d)2=R1 2  (3)
通过判断该一元二次方程(3)是否有解即可确定直线CD与圆Y是否有交点。
此外,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位置数据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例如,可以建立一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下构建反应卡顿区域边界的曲线,并确定在该坐标系下表示手机10的移动轨迹的坐标点的坐标值,然后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判断表示手机10移动方向的直线是否与反应卡顿区域边界的曲线有交点,从而预测出用户是否会穿过卡顿区域。
在确定直线CD和圆Z存在交点F和G时,可以推测手机10大概率会进入到卡顿区域,并在用户到达卡顿区域S1前的预设时间或者预设距离处将手机10的上网卡从卡1切换至卡2,也可以在用户进入卡顿区域S1时但未发生卡顿的位置切换上网卡。
具体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距离D点最近的交点(例如点F)与D点之间的距离及用户在D点的速度预测用户到达F点的时间,并在该时间前的预设时间,如5秒,将上网卡从卡1切换至卡2进行上网。可以理解,切换上网卡的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处的5秒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做限制。
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根据手机10移动过程中的位置与预测的用户移动轨迹与卡顿区域S1的边界圆的交点的距离,当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将上网卡从卡1切换至卡2。例如,用户移动至E点时,用户距离F点小于预设距离5米,此时手机10可以进行卡切换,并显示如图5B所示的GUI,提示用户“即将进入卡顿区域,已自动为您切换至卡2上网”。可以理解,切换上网卡的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处的5米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做限制。
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在检测到手机10移动至卡顿区域S1的边界处时切换上网卡,例如,用户移动至F点时,将上网卡从卡1切换至卡2进行上网。
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在用户移动过程中确定用户所在位置与卡顿点A的距离,并在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例如小于20米时,将上网卡从卡1切换换卡2。可以理解,此处的20米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确定手机10是否会移动至卡顿区域的方案中,是通过求解表示手机10的移动方向的直线是否与卡顿区域的边界有交点来确定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公开了另外一种确定手机10是否会移动至卡顿区域的方案,即根据用户的移动轨迹所在的道路是否穿过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
例如,参考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手机10在检测到小区00中有卡顿点时,还可以通过地图数据获取小区00中的道路信息,并在检测到用户是沿道路移动时,根据道路是否穿过卡顿区域S1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1。参考图6A,当手机10获取到用户从C’点到D’点的移动轨迹与道路的轨迹的相似度超过预设值时,可以认为用户沿道路行驶。此时,手机10可以确定道路是否穿过卡顿区域S1,例如,在图6A中,道路穿过卡顿区域S1并与S1边界有交点F’和G’。手机10通过道路上D’和F’之间的路程及用户的移动速度即可确定用户到达F’点的时间,并在该时间前切换至卡2使用中国联通TM的网络设备21上网。可以理解,手机10也可以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在用户到达道路上与F点路程小于预设路程时切换至卡2使用中国联通TM的网络设备21上网。例如,道路上E’点与F’间的路程为5米,小于预设路程6米,在用户移动至E’点时,手机10自动切换至卡2使用中国联通TM的网络设备21上网。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6米只是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预设路程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记录用户在小区内的历史移动轨迹,在手机10查询到当前小区有卡顿区域时,根据该历史移动轨迹是否穿过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例如,手机10可以记录用户上下班过程中在不同小区中的移动轨迹,参考图6B,用户上下班过程中通过小区00时的移动轨迹为100,当用户从C”进入小区00时,在手机10检测到小区00中有卡顿区域S1时,获取轨迹100,在轨迹100穿过卡顿区域S1时,例如当轨迹100与卡顿区域S1有交点F”和G”时,预测用户会进入卡顿区域S1。此时,手机10可以根据用户在D”的移动速度以及轨迹100上D”点与F”点的路程确定用户到达F”点的时刻,并在该时刻前,例如该时刻5秒前,切换至卡2进行上网。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在用户移动过程中的位置,并在用户的位置与F”点的路程小于预设值,例如小于6米时,切换至卡2进行上网,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1,并在用户进入卡顿区域S1前切换至中国联通TM的网络设备21上网,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可以理解,除了由手机10来检测卡顿点并生成卡顿区域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将卡顿点的信息,例如运营商标识、小区标识、卡顿点的位置信息等一项或者多项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生成对应的卡顿区域。此外,服务器还可以接收手机10及其他多个电子设备上报的不同卡顿点的信息,生成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小区的卡顿区域,形成卡顿区域数据库。例如,参考图7,服务器30可以从不同的手机,如手机10、手机11、……、手机n中接收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小区的卡顿点的信息,例如手机10上报中国移动TM在小区00的卡顿点A,手机11上报中国移动TM在01小区的卡顿点P1和P2,手机n上报中国移动TM在小区n中的卡顿位置P3、P4、P5,并且服务提30可以根据卡顿点生成对应的卡顿区域,加入卡顿区域数据库。如此,可以获取不同用户在小区中上报的卡顿点,提高卡顿区域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的有效性。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经过卡顿区域数据库中记录的卡顿点时,若该卡顿点网络不再卡顿,手机10还可以将该信息上报给服务器30,服务器30将该卡顿点从卡顿区域数据库中删除。
具体地,参考图7和图8A,例如在用户移动至小区00中的A点时,手机10检测到用户卡1网络卡顿时可以通过GUI向用户发送“用户体验提升提醒”消息框801,提示用户当前位置“卡1网络卡顿,是否上报服务器以在下次到达此处前自动切换上网卡”。在手机10检测到用户对消息框801的操作,例如检测到用户点击消息框中的“上报”控件8011时,手机10即将运营商标识、小区标识、A点的位置信息等上报至服务器3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在检测到用户网络卡顿时,也可以自动将当前位置的卡顿信息上报给服务器,参考图8B,在用户通过图1D所示的GUI开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功能时,手机10可以显示图10所示的“用户隐私提醒”消息框802,提示用户“是否允许本服务在您网络卡顿时获取您的位置信息、运营商标识以及小区标识并上传至服务器,请确认?”,在手机10检测到用户在消息框802的操作,例如检测到用户点击“允许”控件8021时,手机10即在检测到手机10网络卡顿时将卡顿信息上报至服务器30。此外,可以理解,当手机10检测到用户点击“不允许”控件8022且勾选“不再提醒”复选框8023的操作后,手机10在检测到网络卡顿时将不再自动上报服务器30。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服务器30生成卡顿区域数据库后,手机10可以从服务器30获取卡顿区域数据库,存储于手机10中,并由手机10通过卡1的运营商标识、小区标识在卡顿区域数据库中查询当前小区是否有卡顿区域,在当前小区有卡顿区域时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以及确定切换上网卡的时刻,并在该时刻切换上网卡。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除了通过手机10来判断手机10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以及确定何时或者何地切换上网卡,还可以由服务器30来执行这些功能,例如,服务器30实时获取手机10的位置信息,并在手机10所处的当前小区有卡顿区域时根据手机10的位置信息预测手机10后续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以及确定何时切换上网卡,并向手机10发送切换上网卡的指令。
前述实施例介绍了单个小区中只有1个卡顿点的情形下,构建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进入卡顿区域及确定何时切换上网卡的方法。但在实际情况中,单个小区可能会有多个卡顿点,下面分别介绍单个小区内有2个、2个以上卡顿点的情形下,构建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进入卡顿区域及确定何时切换上网卡的方法。
可以理解,对于单个小区内有多个卡顿点情况,卡顿点的上报与图7所示的方式相似,即服务器30可以基于多个手机的上报信息,确定卡顿点,故在此不做限制。
下面先介绍单个小区内有2个卡顿点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通信信号是由信号发射位置向四周传播或向某个扇形区域传播,在小区中有2个卡顿点时,可以认为2个卡顿点的周围区域会存在网络卡顿问题,并且两个卡顿点的连线间的区域也会卡顿,故可以将卡顿区域设置为同时包括两个卡顿点的一个区域。例如,参考图9,P1、P2为卡顿点,此时的卡顿区域S2可以为包括分别以P1和P2为圆心且半径为R2圆形区域、以及以P1和P2的连线为对称轴,且长度为P1P2、宽度为L的矩形区域的区域。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卡顿区域S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以P1和P2为焦点的椭圆区域、以P1P2为对角线的矩形区域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参考图7,服务器30可以根据不同手机获取的小区01中的卡顿点信息,生成小区01中的卡顿区域并添加到卡顿区域数据库中。手机10首次进入小区01时,可以从服务器30下载包括小区01的卡顿区域的卡顿区域数据库并存储于手机10中,用于在后续进入小区01时根据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切换上网卡。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从服务器30更新卡顿区域数据库。
可以理解,单个小区内具有2个卡顿点的情况中,预测手机10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以及确定何时切换手机10的上网卡的方式,与前面实施例中,单个小区内具有1个卡顿点的情况相同。例如,参考图9,当用户使用手机10上网并从H点进入小区01时,手机10从中国移动TM的网络设备20获取运营商标识(例如PLMN46000)和小区标识01,在卡顿区域数据库中查询小区01中是否有卡顿区域,在查询结果表示小区01中存在卡顿区域S2后,手机10可以根据用户移动轨迹确定一条直线,并通过判断该直线是否与卡顿区域S2的边界有交点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2。例如,在卡顿区域为图9所示的卡顿区域S2时,可以通过判断直线HI是否与以P1为圆心且半径为R2的圆弧、以P2为圆心且半径为R2的圆弧、线段L1L2、以及线段L3L4有交点,来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2。计算是否相交的方法与前文图4相关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且,在确定直线HI与卡顿区域S2有交点K、M时,即用户会进入卡顿区域S2时,可以在进入卡顿区域前的预设时间或者预设距离处切换手机10的上网卡,例如,预设时间为10秒,预设距离为10米,确定出用户在J点处时,用户还有10秒进入卡顿区域S2,或者J点距离K点的距离为10米,故在J点切换上网卡。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获取小区01中的地图数据,根据用户移动轨迹判断用户是否沿地图数据中的道路移动,并在用户是沿道路移动时通过判断该道路是否穿过卡顿区域S2预测用户是否进入卡顿区域S2,并在用户进入卡顿区域S2前切换上网卡,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前文中小区内只有单个卡顿点的情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查询小区01中是否有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确定切换上网卡的时间中的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服务器30来执行,例如由手机10向服务器30发送小区10的小区标识和运营商标识,服务器30根据前述方法确定切换上网卡的时间并向手机10发送在该时间切换上网卡的指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下面以小区内有3个卡顿点为例介绍单个小区内有2个以上卡顿点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信号是由信号发射位置向四周传播或向某个扇形区域传播,因而在小区中有2个以上卡顿点时,可以设置包含该2个以上卡顿点的区域为卡顿区域。例如,可以设置以卡顿点中的至少3个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为卡顿区域。参考图10A,小区n中有3个卡顿点P3、P4和P5,则卡顿区域可以为以P3、P4、P5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S3。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多个卡顿点中的至少3个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可以为凸多边形区域,即在构建该凸多边形区域时若在引入一个顶点会导致多边形区域由凸多边形变为凹多边形时(即该顶点在其他顶点构成的多边形内部),则忽略该顶点。例如,图10B示出的小区02中有卡顿点P6、P7、P8和P9,若以P6、P7、P8和P9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为卡顿区域,则该多边形区域为凹多边形。由于P9在三角形P6P7P8内部,导致卡顿区域为凹多边形,此时忽略P9以三角形P6P7P8为卡顿区域。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小区中有2个以上卡顿点时,卡顿区域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参考单个小区内有2个卡顿点的情况,手机10在首次进入小区n时,可以从服务器30下载包括小区n的卡顿区域的卡顿区域数据库并存储于手机10中,用于后续进入小区n时根据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切换上网卡。
可以理解,单个小区内具有2个以上卡顿点的情况中,预测手机10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以及确定何时切换手机10的上网卡的方式,与前面实施例中,单个小区内具有2个卡顿点的情况相同。例如,参考图10A,当用户使用手机10上网并从O点进入小区n时,手机10从中国移动TM的网络设备20获取运营商标识(例如PLMN:46000)和小区标识n,并在卡顿区域数据库中查询小区01中是否有卡顿区域,在查询结果表示小区n中存在卡顿区域S3后,可以根据前述方法根据用户移动轨迹确定一条直线,并通过判断该直线是否与卡顿区域S3的边界有交点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3。例如,在卡顿区域为图10所示的三角形卡顿区域S3时,可以通过判断直线OQ是否与线段P3P4、线段P4P5、线段P5P3有交点,来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S3,计算方法与前文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并且,在确定直线OQ与卡顿区域S3有交点T、U时,即用户会进入卡顿区域S3时,可以在进入卡顿区域前的预设时间或者预设距离处切换手机10的上网卡,例如预设时间为10秒,预设距离为10米,确定用户在R点处时,手机10还有10秒进入卡顿区域S3,或者R点距离T点的距离为10米,故在R点切换上网卡。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获取小区n中的地图数据,根据用户移动轨迹判断用户是否沿地图数据中的道路移动,并在用户是沿道路移动时通过判断该道路是否穿过卡顿区域S3预测用户是否进入卡顿区域S3,并在用户进入卡顿区域S3前切换上网卡,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小区内只有单个卡顿点的情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小区中有多个卡顿点时,手机10也可以在用户移动过程中确定用户与多个卡顿点间的距离,在用户与多个卡顿的距离中最小的一个小于预设值时,例如小于20米时,切换至卡2上网,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查询小区n中是否有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确定切换上网卡的时间中的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服务器30来执行,例如由手机10向服务器30发送小区n的小区标识和运营商标识,服务器30根据前述方法确定切换上网卡的时间并向手机10发送在该时间切换上网卡的指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该上网卡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手机10向卡1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发送激活数据业务请求。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需要通过卡1进行上网,此时需要向卡1运营的网络设备20发送激活数据业务的请求。
步骤1102:卡1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向手机10发送数据业务激活响应信息。
卡1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在收到手机10发送的激活数据业务请求后,向手机10反馈数据业务激活响应信息,可以是激活成功,也可以是激活失败。可以理解,当数据业务激活响应信息为激活成功时,手机10即可通过卡1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进行上网。
步骤1103:手机10向卡1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发送断开数据业务请求。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先通过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1上网,由于手机10同一时刻只能使用一个上网卡进行上网,因此在切换至卡1运营商进行上网前,需要先断开与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的数据业务,此时手机10即向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1发送断开数据业务请求。
步骤1104: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向手机10发送数据业务断开响应信息。
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1在收到手机10发送的断开数据业务请求后,向手机10反馈数据业务断开响应信息,并断开与手机10的数据业务,此时手机10不能通过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上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1至步骤1102可以在步骤1103至步骤1104之前,也可以在步骤1103至步骤1104之后执行,还可以并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1105:手机10获取卡1的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10在进入一个小区时,可以通过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1获取该运营商在该小区的小区标识。
步骤1106:手机10根据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确定当前小区中是否有卡顿区域。如果当前小区存在卡顿区域,则转至步骤1107,否则转至步骤1105。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根据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从卡顿区域数据库中查询当前小区是否存在卡顿区域。
应当理解,卡顿区域数据库包含了不同运营商不同小区中卡顿区域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卡顿区域数据库可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手机10可对将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发送至云端服务器,由云端服务器查询并确定该小区中是否有卡顿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卡顿区域数据库也可以存储于手机10中,此时,手机10即通过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在手机10中查询该小区中是否有卡顿区域。
步骤1107:手机10获取当前小区中的卡顿区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根据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从卡顿区域数据库中获取当前小区的卡顿区域。
应当理解,卡顿区域数据库包含了不同运营商不同小区中卡顿区域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卡顿区域数据库可以存储于云端服务器,手机10可对将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发送至云端服务器,由云端服务器将当前小区的卡顿区域发送至手机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卡顿区域数据库也可以存储于手机10中,此时,手机10即通过运营商标识和小区标识在手机10中查询并获取该小区中的卡顿区域。
步骤1108:手机10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和卡顿区域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当预测用户会进入卡顿区域时,转至步骤1109,否则重复步骤1108。
如前所述,手机10可以根据不同的卡顿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具体可以参见前文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位置信息可以是手机10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获取,也可以通过运营商的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Based Service)获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步骤1109:手机10在用户进入卡顿区域前切换上网卡。
如前所述,手机10可以在预测用户进入卡顿区域的时刻前一段时间和/或在用户距离用户移动轨迹与卡顿区域的交点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切换上网卡,具体确定切换上网卡的时间和/或位置参见前文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手机10从通过卡1上网切换至卡2的过程如步骤1109A至1109D所示,主要包括手机10断开与卡1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0的数据业务和激活与卡2运营商的网络设备21,具体可以参考步骤1101至步骤1104,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可以在用户进入卡顿区域前切换上网卡,提高了用户的通信质量,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使用不同运营商的无线接入点,采用中国移动TM提供的网络的Wi-Fi接入点A和采用中国联通TM提供的网络的Wi-Fi接入点B的场景。当用户的电子设备通过Wi-Fi接入点A上网时,在电子设备检测到即将进入Wi-Fi接入点A会卡顿的区域前,若此区域Wi-Fi接入点B通信质量较佳,电子设备则切换至Wi-Fi接入点B上网,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前述各实施例是以手机10的卡1网络卡顿、卡2网络正常为前提进行介绍,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卡1和卡2的网络均卡顿,则可以不切换上网卡,也可以选择卡1或卡2中通信质量较好的一个上网,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如前所述,手机10可以通过信号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手机10信号与干扰加噪比、手机10的网络制式、手机10的传输时延、手机10的传输速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手机是否出现网络卡顿,下面对手机10判断是否出现网络卡顿进行详细描述。
1)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RSSI可以是电子设备探测带宽内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所有RE上的总接收功率,包括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相邻信道干扰,系统内部热噪声等,反映当前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程度,RSSI值越高,通信质量越好。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10的RSSI小于信号强度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手机10出现网络卡顿。
2)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
RSRP为小区下行公共导频在测量带宽内功率的线性值(每个资源元素(resourceelement,RE)上的功率),反映当前信道的路径损耗强度,其值越大表示通信质量越好。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10接收的RSRP小于功率预设值时,可以认为手机10出现网络卡顿。
3)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
RSRQ反映和指示当前信道质量的信噪比和干扰水平,并且RSRQ值越大通信质量越好。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10的RSRQ小于质量预设值时,可以认为手机10出现网络卡顿。
4)手机10信号与干扰加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
SINR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SINR反映当前信道的链路质量,并且值越大通信质量越好。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10的SINR小于加噪比预设值时,可以认为手机10出现网络卡顿。
5)手机10的网络制式从第一优先级网络制式变为第二优先级网络制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卡1的第一优先级网络制式为3G,卡1的第二优先级网络制式为2G。当卡1的网络制式从3G变为2G时,即手机10网络卡顿;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卡1的第一优先级网络制式为4G,卡1的第二优先级网络制式为3G或者2G,当卡1的网络制式从4G变为3G或者2G时,即手机10网络卡顿;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卡1的第一优先级网络制式为5G,卡1的第二优先级网络制式为4G、3G或者2G,当卡1的网络制式从5G变为4G、3G或者2G时,即手机10网络卡顿。
6)手机10的传输时延大于时延预设时延值。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与运营商的网络设备的传输时延大于300ms,手机10网络卡顿。
7)手机10的传输速率小于速率预设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根据当前手机10的网络制式设定不同的速率预设值,例如当网络制式为5G时,速率预设值可以为5Mbs,当网络制式为4G时速率预设值可以为2Mbs,当网络制式为3G时速率预设值可以为1Mbps,当网络制式为2G时,速率预设值可以为50Kbs。故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传输速率小于当前网络制式下的速率预设值时,可以认为手机10网络卡顿。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判断是否出现网络卡顿,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手机10包括处理器101、电源模块102、存储器103、显示屏104、通信模块105、接口模块106、音频模块107、摄像头模块108、传感器模块109以及SIM1接口110和SIM2接口111等。其中:
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处理器MCU(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网络是否卡顿,也可以用来执行预测用户是否进入卡顿区域的指令。
电源模块102可以包括电源、电源管理部件等。电源可以为电池。电源管理部件用于管理电源的充电和电源向处理器101、存储器103、显示屏104、通信模块105、接口模块106、音频模块107、摄像头模块108以及传感器模块109、SIM1接口110、SIM2接口111等供电。充电管理模块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连接电源,充电管理模块与处理器101。
存储器103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存储卡。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3可以用于存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上网卡切换方法的指令,也可以用于存储卡顿区域数据库。
显示屏10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 LED,Micro LED,Micro 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4可以用来显示应用界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4可以用来显示提示用户上报卡顿点的消息、在切换上网卡后提示用户的消息等。
通信模块105可以包括移动通信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及有线通信单元等。
移动通信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天线、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y,LNA)等。移动通信单元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单元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单元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本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单元和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建立连接,以实现上网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单元获取手机10的网络信息,再传递给处理器101,用于判断手机10是否网络卡顿。
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天线,并经由天线实现对电磁波的收发。无线通信单元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通过GNSS获取手机10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通过GNSS获取的手机10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与卡顿区域的距离,并在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切换上网卡。
接口模块106可以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其中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101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可以用于手机10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音频模块107可以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或者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07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07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01中,或将音频模块107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01中。音频模块170还可以包括扬声器、听筒、麦克风以及耳机接口。音频模块可以实现音频的播放与拾取。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07可以在用户网络卡顿或手机10切换上网卡时播放提示音以提示用户。
摄像头108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景物通过镜头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Image Signal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手机1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70,视频编解码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显示屏140以及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传感器模块109可以包括接近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
SIM1接口110/SIM2接口111用于提供不同运营商SIM卡与手机10的接口,以便手机10能够通过SIM卡中的密钥和/或用户信息连接到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以通过运营商的网络设备进行上网、通话等服务。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SIM卡接口,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手机1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进一步,下面以安卓TM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的软件架构。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软件架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软件系统为四层的分层架构,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库/安卓运行时和内核层。
如图1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其中,地图应用可以提供小区内的道路信息,用于预测用户是否会进入卡顿区域。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1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视图系统可以用于显示用户开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网卡切换方法的GUI。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1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通知管理器可以用于显示用户上网卡的切换提示消息、上报卡顿点的提示消息等。
安卓运行时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可以理解,图13所示的手机10的软件系统的架构只是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采用其他架构,例如IOSTM、鸿蒙TM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携带有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使用所述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第一小区时并确认所述第一小区包括卡顿区域时,触发定位操作以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小区包括卡顿区域;
在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后,预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将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所述卡顿区域;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卡顿区域的信息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到所述卡顿区域之前,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所述卡顿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卡顿点,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卡顿点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上网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通过以下方式预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将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所述卡顿区域:
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的历史位置数据,并根据所述历史位置数据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移动轨迹所在的直线;
在所述直线与所述卡顿区域的边界有交点的情况下,预测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将进入所述卡顿区域;
或者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沿实际道路移动,并且所述实际道路穿过所述卡顿区域的情况下,预测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将进入所述卡顿区域;
并且所述卡顿区域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在所述第一小区只包括第一卡顿点时,所述卡顿区域为包括所述第一卡顿点的圆形区域、矩形区域、或者椭圆区域;
在所述第一小区包括第二卡顿点和第三卡顿点时,所述卡顿区域为以所述第二卡顿点区域为圆心的第一圆形、以所述第二卡顿点为圆心的第二圆形和第一矩形组合得到的区域,或者以所述第二卡顿点和第三卡顿点为焦点的椭圆区域,或者以所述第二卡顿点和所述第三卡顿点间的连线为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矩形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卡顿点和第三卡顿点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矩形以所述第二卡顿点和所述第三卡顿点间的连线为对称轴;
在所述第一小区包括两个以上卡顿点时,所述卡顿区域为以所述两个以上卡顿点中的至少三个卡顿点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M卡和所述第二SIM卡的网络运营商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在进入卡顿区域前切换上网卡的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SIM卡切换为第二SIM卡的位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位置与所述卡顿区域边界上的点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位置与所述卡顿区域边界上的点之间的最小实际路程小于预设路程;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位置移动至所述卡顿区域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
所述位置与所述卡顿区域中离所述位置最近的卡顿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在第一位置处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网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卡顿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卡顿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运营商标识、包括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以及所述第一位置的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卡顿点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网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发送是否向第三电子设备上报所述第一卡顿点信息的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所述用户确认发送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报所述卡顿点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卡顿点信息生成所述卡顿区域的卡顿区域信息,并将所述卡顿区域信息加入卡顿区域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卡顿区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运营商标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所述卡顿区域的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获取所述卡顿区域数据库;并且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SIM卡的运营商标识和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标识,从所述卡顿区域数据库中确定所述第一小区是否存在卡顿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SIM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小于信号强度预设值;
所述第一SIM卡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功率预设值;
所述第一SIM卡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小于质量预设值;
所述第一SIM卡的信号与干扰加噪比小于加噪比预设值;
所述第一SIM卡的网络制式从第一优先级网络制式变为第二优先级网络制式;
所述第一SIM卡的传输时延大于时延预设时延值;
所述第一SIM卡的传输速率小于速率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离开所述第一小区的卡顿区域后,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切换至使用所述第二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后,提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已穿过所述卡顿区域,第一电子设备已恢复至采用所述第一SIM卡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12.一种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电子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上网卡;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供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上网卡切换方法使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至少两个上网卡中的一个上网进行数据业务传输。
CN202110843336.4A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Active CN113747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3336.4A CN113747347B (zh)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3336.4A CN113747347B (zh)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7347A CN113747347A (zh) 2021-12-03
CN113747347B true CN113747347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72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3336.4A Active CN113747347B (zh)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7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849B (zh) * 2021-12-14 2023-02-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CN115022897B (zh) * 2021-12-14 2023-04-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202533A1 (zh) * 2022-04-21 2023-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系统
CN116744328B (zh) * 2022-10-17 2024-04-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CN116709367A (zh) * 2022-10-17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380A (zh) * 2019-08-28 2021-03-05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6225A (zh) * 2018-08-20 2020-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54749B (zh) * 2019-12-11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66197B (zh) * 2020-11-25 2022-11-08 深圳市中讯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380A (zh) * 2019-08-28 2021-03-05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的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7347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47347B (zh) 电子设备及其上网卡切换方法、可读介质
CN107071799B (zh) 网络切片配置方法及装置、无线接入网ran节点和终端
CN103475996A (zh)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46B (zh) 一种运营商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458408A (zh) 网络连接方法、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WO2020232712A1 (zh) 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05511856B (zh) 查看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6506827A (zh) 一种语音接听装置和方法
CN106559789A (zh) 热点共享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4466423B (zh) 用于选择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57960A (zh) 蓝牙连接方法和设备
WO2008067355A2 (en) On deman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election
CN106231600A (zh) 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14007248B (zh) Wi-Fi漫游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5816B (zh) 一种用户设备及其网络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3747416A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20711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搜网控制方法
US20230164727A1 (en) Network Search Method for SA 5G Service Auto-Provisioning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7770863A (zh) 寻呼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05991811B (zh) 一种语音通话拦截装置及方法
CN114466421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6714279A (zh) 一种热点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12335B (zh) 垃圾文件的清理装置及方法
CN115002744B (zh) 呼叫请求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及介质
CN105684425A (zh) 控制对视频数据的显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