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920A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920A
CN113746920A CN202111032748.6A CN202111032748A CN113746920A CN 113746920 A CN113746920 A CN 113746920A CN 202111032748 A CN202111032748 A CN 202111032748A CN 113746920 A CN113746920 A CN 113746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station
station server
concurrency
threshold
concurrency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27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6920B (zh
Inventor
彭柯潮
徐开红
雷佳才
曹孟霏
杨卓
邱潞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nowns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nowns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nowns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nowns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27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6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6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6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34Reaction to server failures by a load balan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将并发数与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在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通过内容分发网络与源站服务器进行联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并发数过高给源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从而影响访客的正常访问,同时提升了对应高并发数场景的灵活分发性,从而可以更合理充分的利用源站服务器资源,进而为网站服务方也节省了更多服务器资源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网络的服务品质和访问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带宽不断在增加,用户数量也不断在增加,由于受网络服务器的负荷的影响,会经常受到响应速度慢的困扰。为了解决该困扰,通过基于内容分发网络技术来进行负载均衡,从而缓解源站服务器压力,进而保证了业务在高压力下也能提供有效的服务。
然而,当前传统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节点在通过反向代理对源站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时,都是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权重进行按比例转发,当出现高并发数时,用户的访问请求的响应依然会变得缓慢。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并发数过高造成用户访问请求的响应缓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将所述并发数与所述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并发数大于所述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在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对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预设操作;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的节点日志;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对所述内容分发网络的所有节点的请求的多个响应时间组;
针对每个所述响应时间组,确定所述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
按照所述中位数的大小,将各所述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一排序;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返回的预设状态码的数量;
按照所述预设状态码的数量,对各所述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二排序;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一排序中的第一顺序;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在所述第二排序中的第二顺序;
基于所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顺序对应的第一分数;
确定所述第二顺序对应的第二分数;
获取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系数;
计算所述第一分数与所述第一系数的第一乘积;
计算所述第二分数与所述第二系数的第二乘积;
将所述第一乘积与所述第二乘积的和,作为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通过API的方式,将并发数发送至所述内容分发网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并发数与所述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
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并发数大于所述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将并发数与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在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在内容分发网络侧设置或生成并发数阈值,源站服务器将并发数实时发送至内容分发网络,内容分发网络依据设置或生成的并发数阈值,判断是否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通过内容分发网络与源站服务器进行联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并发量过高给源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并且避免高并发数造成网络拥挤,响应缓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经过发明人大量研究发现,当前传统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节点在通过反向代理对源站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时,都是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权重进行按比例转发,当出现高并发数时,用户的访问请求的响应依然会变得缓慢。
有鉴于对上述问题的发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将并发数与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在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通过内容分发网络与源站服务器进行联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并发量过高给源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并且避免高并发数造成网络拥挤,响应缓慢的问题。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该电子设备可以具有能够对数据进行转发的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等,从而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发方法。
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数据转发装置110、存储器120及处理器130。
所述存储器120及处理器13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转发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3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所述数据转发装置1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其中,所述存储器12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20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3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该处理器13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由图1所述电子设备100执行,例如可以由电子设备100中的处理器130执行。
步骤201: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
步骤202: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步骤203:将并发数与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204:在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并发数,是指同时访问服务器站点的连接数。
由于虚拟主机是建立在每台服务器多用户的基础上的,即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一台服务器。为了避免同一台服务器上的某一个用户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互联网信息服务)链接人数过多或占用服务器资源过多而影响其它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本申请在并发数过高时,为了避免网络拥堵,响应缓慢,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第一源站服务器通过API的方式实时对并发数进行推送,通过API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推送至内容分发网络。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CDN是构建在现有网络基础之上的智能虚拟网络,依靠部署在各地的边缘服务器,通过内容存储技术将文件缓存在边缘节点,通过智能调度使用户就近获取资源,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响应速度。CDN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内容存储和分发技术。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接口(如函数、HTTP接口),或指软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衔接的约定。用来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的一组例程,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可以是用户在内容分发网络侧进行预先设置的,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源站服务器与内容分发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时,生成节点日志,基于记录的节点日志,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当并发数阈值为用户自行设定的情况下,接收用户在内容分发网络上,对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预设操作;获取预设操作对应的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在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小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源站服务器继续对请求进行处理,无需进行转发。
本申请通过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将并发数与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在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在内容分发网络侧设置或生成并发数阈值,源站服务器将并发数实时发送至内容分发网络,内容分发网络依据设置或生成的并发数阈值,判断是否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通过内容分发网络与源站服务器进行联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并发量过高给源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并且避免高并发数造成网络拥挤,响应缓慢的问题。
为了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准确的并发数阈值,针对上述步骤202,本申请提供了另一实施例,参照图3,示出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202-1:获取内容分发网络上的节点日志。
步骤202-2:基于节点日志,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通过源站服务器平时在内容分发网络的节点上记录的请求日志和nginx报错日志进行建模后,获取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通过节点日志,可以基于节点日志记录的信息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采用该种并发数确定方法,使得可以准确的获取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避免并发数阈值设置不准确,造成网络拥堵。
如何基于节点日志,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针对上述步骤202-2,本申请提供了另一实施例,参照图4,示出了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301:基于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对内容分发网络的所有节点的请求的多个响应时间组。
步骤302:针对每个响应时间组,确定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
步骤303:按照中位数的大小,将各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一排序。
步骤304:基于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返回的预设状态码的数量。
步骤305:按照预设状态码的数量,对各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二排序。
步骤306: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一排序中的第一顺序。
步骤307: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二排序中的第二顺序。
步骤308:基于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长可以为1s、5s、10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在源站服务器包括A源站服务器、B源站服务器以及C源站服务器,内容分发网络包括节点1、节点2以及节点3。在节点日志中,记载了预设时长内,A源站服务器对节点1的请求的响应时间,A源站服务器对节点2的请求的响应时间以及A源站服务器对节点3的请求的响应时间,基于A源站服务器对节点1的请求的响应时间,A源站服务器对节点2的请求的响应时间以及A源站服务器对节点3的请求的响应时间生成一组响应时间组,记为第一响应时间组。
对于B源站服务器和C源站服务器,均会记录一组响应时间组,分别记为第二响应时间组和第三响应时间组。
分别确定第一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第二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以及第三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按照中位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名,得到各源站服务器的第一排序。
确定节点日志中,所有源站服务器返回的预设状态码的数量,预设状态码可以为多种。示例性的,预设状态码可以为50X的状态码。
50X的状态码为服务器错误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处理请求出错。例如:500,该状态码表明服务器端在执行请求时发生了错误。502,该状态码表明服务器网关错误。503,该状态码表明服务器暂时处于超负载或正在进行停机维护,现在无法处理请求。
确定不同源站服务器的预设状态码的数量,按照预设状态码的数量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名,得到各源站服务器的第二排序。基于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一排序中的第一顺序,和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二排序中的第二顺序,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对于如何基于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具体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顺序对应的第一分数;确定第二顺序对应的第二分数;获取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系数和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系数;计算第一分数与第一系数的第一乘积;计算第二分数与第二系数的第二乘积;将第一乘积与第二乘积的和,作为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示例性的: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一排序中的第一顺序为第一,对应的第一分数为90,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二排序中的第二顺序为第二,对应的第二分数为90,第一顺序的系数为3,第二顺序的系数为2,则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为100*3+90*2=480,则480为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带宽分配装置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装置110的功能模块图,该数据转发装置11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转发装置11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数据转发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数据转发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该数据转发装置11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1,用于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
第二获取模块11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比较模块113,用于将所述并发数与所述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
转发模块114,用于在所述并发数大于所述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115,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对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预设操作;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1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预设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1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的节点日志;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1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对所述内容分发网络的所有节点的请求的多个响应时间组;
针对每个所述响应时间组,确定所述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
按照所述中位数的大小,将各所述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一排序;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返回的预设状态码的数量;
按照所述预设状态码的数量,对各所述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二排序;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一排序中的第一顺序;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在所述第二排序中的第二顺序;
基于所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1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顺序对应的第一分数;
确定所述第二顺序对应的第二分数;
获取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系数;
计算所述第一分数与所述第一系数的第一乘积;
计算所述第二分数与所述第二系数的第二乘积;
将所述第一乘积与所述第二乘积的和,作为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通过API的方式,将并发数发送至所述内容分发网络。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将并发数与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在并发数大于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在内容分发网络侧设置或生成并发数阈值,源站服务器将并发数实时发送至内容分发网络,内容分发网络依据设置或生成的并发数阈值,判断是否将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通过内容分发网络与源站服务器进行联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并发量过高给源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并且避免高并发数造成网络拥挤,响应缓慢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30以及存储器120。存储器120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130执行时,实现该数据转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30执行时,实现该数据转发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将所述并发数与所述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
在所述并发数大于所述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在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对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预设操作;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的节点日志;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对所述内容分发网络的所有节点的请求的多个响应时间组;
针对每个所述响应时间组,确定所述响应时间组的中位数;
按照所述中位数的大小,将各所述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一排序;
基于所述节点日志,统计预设时长内,所有源站服务器返回的预设状态码的数量;
按照所述预设状态码的数量,对各所述源站服务器进行第二排序;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在第一排序中的第一顺序;
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在所述第二排序中的第二顺序;
基于所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确定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顺序对应的第一分数;
确定所述第二顺序对应的第二分数;
获取所述第一排序对应的第一系数和所述第二排序对应的第二系数;
计算所述第一分数与所述第一系数的第一乘积;
计算所述第二分数与所述第二系数的第二乘积;
将所述第一乘积与所述第二乘积的和,作为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通过API的方式,将并发数发送至所述内容分发网络。
7.一种数据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并发数与所述并发数阈值进行比较;
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并发数大于所述并发数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请求转发至第二源站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内容分发网络上,对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的预设操作;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预设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一源站服务器的并发数阈值。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32748.6A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46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748.6A CN113746920B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748.6A CN113746920B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920A true CN113746920A (zh) 2021-12-03
CN113746920B CN113746920B (zh) 2023-11-28

Family

ID=7873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2748.6A Active CN113746920B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69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0233A (zh) * 2022-03-22 2022-07-1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2770A2 (en) * 2007-03-12 2008-09-18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che operations
CN102257777A (zh) * 2011-06-03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决策方法、内容分发装置和内容分发网络互连系统
CN106453669A (zh) * 2016-12-27 2017-02-2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一种服务器
CN108551465A (zh) * 2018-03-09 2018-09-1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并发数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2770A2 (en) * 2007-03-12 2008-09-18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che operations
CN102257777A (zh) * 2011-06-03 201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决策方法、内容分发装置和内容分发网络互连系统
CN106453669A (zh) * 2016-12-27 2017-02-2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一种服务器
CN108551465A (zh) * 2018-03-09 2018-09-1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并发数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0233A (zh) * 2022-03-22 2022-07-1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0233B (zh) * 2022-03-22 2024-05-2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920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1403B2 (ja) サービスとしての効率的なデータ圧縮及び分析
CN108683720B (zh) 一种容器集群服务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104336B (zh)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72402B (zh) 全局流量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263876B2 (en) Adaptive service timeouts
CN111459986B (zh) 数据计算系统及方法
US90433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ent-driven prioritization
CN10681525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033404B (zh) 日志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882982B2 (en) Datastore for aggregated measurements for metrics
US20170185454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Task
CN106027595A (zh) 用于cdn节点的访问日志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880967A (zh) 云场景下的文件备份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0489179B1 (en)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 data aggregation based on work definition metadata
CN105471938B (zh) 服务器负载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210332A1 (en) Datastore for aggregated measurements for metrics
CN113746920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81648A (zh)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04100A1 (zh) Cdn中url刷新方法、装置、设备以及cdn节点
CN110134547B (zh) 一种基于中间件的重复数据删除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641959A (zh) 一种网络环境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910988A (zh) 一种资源获取方法及资源调度装置
US10733002B1 (en)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 data aggregation
CN116743589B (zh) 云主机迁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96319B (zh) 数据流分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