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536A -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536A
CN113746536A CN202110832982.0A CN202110832982A CN113746536A CN 113746536 A CN113746536 A CN 113746536A CN 202110832982 A CN202110832982 A CN 202110832982A CN 113746536 A CN113746536 A CN 113746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hopp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29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6536B (zh
Inventor
徐信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8329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6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6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6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2Scatter propagation systems, e.g. ionospheric, tropospheric or meteor sca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该方法用于发送端包括:根据循环通信方案与接收端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循环通信方案包括: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所述跳频信号至接收端;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根据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所述选频发射信号至所述接收端。本发明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可实现通信,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流层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对流层中大气的不均匀性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而达成的一种超视距通信方式。对流层散射通信具有单跳通信距离远、越障能力强、可靠性高、抗核爆和抗截获能力好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军事和民用无线通信手段。对流层散射信道除了路径损耗很大的缺点外,还存在因散射体运动和多径传播导致的时变衰落特性,使得接收端必须采取抗衰落技术来克服恶劣的对流层散射信道对通信信号产生的影响,现有针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抗衰弱方案的实现和协议控制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以解决对流层散射通信的抗衰落方案的实现和协议控制复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射通信方法,用于发送端,包括:
根据循环通信方案与接收端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循环通信方案包括:
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所述跳频信号至接收端;
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根据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所述选频发射信号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跳频处理包括:
对信号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信道交织、调制和组跳得到调制信号;
在跳频图案控制下对所述调制信号进行上变频得到所述跳频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信号进行组跳时插入导频信号;其中,所述导频信号为恒包络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CAZA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定帧数大于等于3;所述第二设定帧数大于等于1;第一设定帧数与所述第二设定帧数的和等于信道相干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与所述跳频信号的编码方式之间分贝差值为3或4分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跳频处理采用8频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时隙长度为2ms;每跳时长0.25ms;所述跳频处理持续时长10ms;所述选频处理持续时长30ms。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射通信方法,用于接收端,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根据所述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
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发送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至所述发送端;
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第二设定帧数的选频发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包括:
对所述跳频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跳获得信道评估信号;其中,所述信道评估信号为CAZA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信噪比;
根据满足设定条件的信噪比确定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并基于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对所述跳频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跳之后,还包括:
对解跳后的所述跳频信号进行解调与均衡、信道解交织与信道译码操作,获得输出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射装置,包括:
跳频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
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跳频信号至接收端,并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选频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选频发射信号至所述接收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
信道评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
信道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至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第二设定帧数的选频发射信号。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方面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和第三方面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通过循环通信方案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通信,发送端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跳频信号至接收端,以便于接收到根据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发送端在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之后,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选频发射信号至接收端。发射信号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进行通信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本发明方案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实现通信,且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散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散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对流层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对流层中大气的不均匀性对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而达成的一种超视距通信方式。对流层散射通信具有单跳通信距离远、越障能力强、可靠性高、抗核爆和抗截获能力好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军事和民用无线通信手段。在对流层散射通信领域通常采用多天线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技术等对抗信道衰落。
现有方案中提出了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跳频方法,其利用隐分集技术进行宽带跳频来抵抗散射信道衰落,简化了传统散射通信系统的复杂度,降低了系统成本,改善了传统散射通信系统性能,同时,宽带跳频散射通信还具有支持正交跳频组网等优点。虽然,宽带跳频散射通信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与传统空间分集一样存在功率分散现象,即存在的深衰落频率浪费了有效发射功率,导致其抗衰落性能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现有方案中还提出了基于空间分集的自适应选频散射通信技术和调制解调器设计与实现,其使用带内选频和线性调频信号探测评估信道,通常散射通信体制是在20到30MHz通信带宽内使用某一个频率或几个频率通信,选频则是在这20到30MHz通信带宽内选频,可将“带内选频”改为“宽带选频”,使得新的通信体制带宽达到数百MHz。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均表明自适应选频技术相比分集技术具有很大的性能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宽带跳频散射通信技术作为一种隐分集散射通信技术,其性能没有自适应选频技术好。虽然,自适应选频技术通信性能好,但实现和协议控制复杂,技术起点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案,即在宽带跳频散射通信中,先跳频通信一段时间,然后利用跳频通信过程中对信道的估计结果,转入选频通信阶段,利用信道质量最好的一个频率或较好的几个频率进行通信,选频通信一段时间后再转入跳频通信,如此循环往复。跳频和选频相结合的散射通信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可实现,实现简单。因为,选频技术比分集技术有很大性能提升,所以,跳频和选频相结合的散射通信相较于单纯跳频散射通信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散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于发送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跳频信号至接收端。
S102,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选频发射信号至接收端。
其中,发送端根据循环通信方案与接收端进行通信,该循环通信方案包括上述步骤S101和S102。即在具体的散射通信过程中,发射端先通过步骤S101与接收端跳频通信一段时间,然后利用跳频通信过程中对信道的估计结果,转入选频通信阶段,在步骤S102中利用信道质量最好的一个频率或较好的几个频率,即目标通信频率进行通信,选频通信一段时间后再转入步骤S101跳频通信,如此循环往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1中,跳频处理包括:
对信号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信道交织、调制和组跳得到调制信号;
在跳频图案控制下对调制信号进行上变频得到跳频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对信号进行组跳时插入导频信号;导频信号为CAZA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定帧数大于等于3;第二设定帧数大于等于1;第一设定帧数与第二设定帧数的和等于信道相干时间。
其中,信道相干时间以相关系数等于0.5计算。如果跳频和选频的总时间大于信道相干时间,信道会产生较大改变,跳频阶段选出的最佳信道在选频阶段使用时变化大,会影响通信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跳频处理采用8频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与跳频信号的编码方式之间分贝差值为3~4分贝。可选的,差值为3分贝、3.5分贝或4分贝。
其中,在8频选频情况下,选频通信比跳频通信的增益理论上有4.3分贝,因此,按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与跳频信号的调制编码方式之间分贝差值为3~4分贝选择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可以提高通信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射通信方法,通过循环通信方案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通信,发送端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跳频信号至接收端,以便于接收到根据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发送端在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之后,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选频发射信号至接收端。发射信号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进行通信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本发明方案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实现通信,且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散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于接收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根据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
S202,根据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S203,发送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至发送端。
S204,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第二设定帧数的选频发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201中,根据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包括:
对跳频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跳获得信道评估信号;信道评估信号为CAZAC序列。CAZAC序列具有包络(幅度)恒定特性,有效发射功率高,同时,CAZAC序列具有零自相关特性,信道估计更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根据信道评估信号确定信噪比;
根据满足设定条件的信噪比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并基于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设定条件为信噪比大于设定值,或者,数值最大的信噪比。当设定条件为信噪比大于设定值时,对应的通信频率为一个或多个。当设定条件为数值最大的信噪比时,对应的通信频率为一个。
则根据满足设定条件的信噪比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包括:
确定最大的信噪比对应的通信频率为目标通信频率;或者,
确定大于设定值的一个或多个信噪比对应的通信频率为目标频率。
基于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确定最大的信噪比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或者,
确定大于设定值的信噪比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为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信号接收装置预先存储有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对应的信噪比门限表。根据信道质量即测量得到的信噪比查询得到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保证通信所需要的误码率。信道质量好时使用高码率和高阶调制,信道质量差时使用低码率和低阶调制。
信噪比一般代表接收信号电平强弱,信噪比高说明接收信号强,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这时在保证一定误码率和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就可以适当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是通过提高调制阶数和编码码率实现的;相反,信噪比低说明接收信号弱,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这时在保证一定误码率和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就可以适当降低数据传输速率,这是通过降低调制阶数和编码码率实现的。
跳频通信下,有的跳信道条件好,有的跳信道条件差,跳频通信总的通信效果是兼顾好信道和差信道的折中通信效果。而选频则是把差的去掉都换成好的,因此,选频通信的信道条件比跳频通信好,这时就可以通过提高调制阶数和编码码率来提高通信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跳频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跳之后,还包括:
对解跳后的跳频信号进行解调与均衡、信道解交织与信道译码操作,获得输出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射通信方法,通过循环通信方案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通信,发送端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跳频信号至接收端,以便于接收到根据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发送端在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之后,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选频发射信号至接收端。发射信号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进行通信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本发明方案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实现通信,且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定帧数为5,第二设定帧数为15为例对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方案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端对1至5帧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信道交织、调制和组跳后得到调制信号,然后在跳频图案控制下进行上变频到发射频率,再发送到散射信道中。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1至3帧数据通过下变频使跳频图案同步到与发送端相对应的通信频率,然后依次通过解跳、解调与均衡、解交织后将解调数据送入信道译码器进行译码。
接收端在第4个跳频时隙开始前对第1至3个跳频时隙各通信频率进行信道质量评估,选出最优的通信频率,同时根据信道质量决定使用何种调制编码方式进行通信。可选的,对信道的探测和质量评估使用CAZAC序列中的Zadoff-Chu序列实现。接收端在第4个跳频时隙把最优通信频率fs和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反馈给发送端。
发送端在第5个跳频时隙从接收信号中解析出反馈的最优通信频率和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
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15个时隙选频通信,包括以下步骤:第6个时隙至第20个时隙,发送端和接收端在最优通信频率上按照指定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行15个时隙选频通信。
在第21个时隙至第25个时隙,发送端和接收端再转入跳频通信模式,并在第26个时隙至40个时隙转入选频通信模式,如此循环往复。
其中,跳频通信模式下采用8频跳。相邻两帧数据之间时隙长度为2ms,每跳时长0.25ms,跳频通信模式持续时长10ms,选频通信模式持续时长为30ms。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下为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3所示,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跳频处理模块301、第一信号处理模块302和选频处理模块303。
其中,跳频处理模块301,用于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
第一信号处理模块302,用于发送跳频信号至接收端,并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选频处理模块303,用于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
第一信号处理模块302,还用于发送选频发射信号至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通过跳频处理模块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通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发送跳频信号至接收端,以便于接收端根据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信号发射装置在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之后,通过选频处理模块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通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发送选频发射信号至接收端。发射信号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进行通信提高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本发明方案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实现通信,且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二信号处理模块401、信道评估信号获取模块402和信道评估模块403。
第二信号处理模块401,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
信道评估信号获取模块402,用于根据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
信道评估模块403,用于根据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信号处理模块401,还用于发送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至发送端,并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第二设定帧数的选频发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通过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并通过信道评估信号获取模块从跳频信道中解析述信道评估信号,通过信道评估模块进行信道评估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进而通过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将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反馈给发送端,同时,根据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接收选频发射信号。本发明方案只需对跳频散射通信控制协议进行优化即实现通信,且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性能。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信道编码模块501、信道交织模块502、调制模块503、组跳模块504、上变频模块505和调制编码方式控制模块506。
其中,信道编码模块501、信道交织模块502和调制模块503用于对信号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信道交织、调制和组跳得到调制信号。
上变频模块505用于在跳频图案控制下对调制信号进行上变频得到跳频信号。
调制编码方式控制模块506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并在选频通信阶段,根据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控制信道编码模块501和调制模块503完成对于信号的编码调制。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下变频模块601、解跳模块602、解调与均衡模块603、信道解交织模块604、信道译码模块605、信道估计模块606和信道质量评估与决策模块607。
其中,下变频模块601通过下变频使跳频图案同步到与发送端相对应的通信频率。
解跳模块602用于对接收到的跳频信号进行解析获取信道评估信号和待解调的用于传输信息的通信信号。
信道估计模块606和信道质量评估与决策模块607,用于根据信道评估信号进行信道质量评估,并基于信道质量评估结果获取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其中,信号接收装置预先存储有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对应的信噪比门限表,信道估计模块606对信道评估信号进行分析获得信噪比。信道质量评估与决策模块607根据测量得到的信噪比查询得到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并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射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装置和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装置。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7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散射通信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步骤S202,或者,图2所示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4。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模块/单元301至303的功能,或者,图4所示模块/单元401至40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2在所述终端7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图3所示模块/单元301至303的功能,或者,图4所示模块/单元401至403的功能。
所述终端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7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终端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可以是所述终端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散射通信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发送端,包括:
根据循环通信方案与接收端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循环通信方案包括:
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并发送所述跳频信号至接收端;
接收来自所述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根据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并发送所述选频发射信号至所述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处理包括:
对信号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信道交织、调制和组跳得到调制信号;
在跳频图案控制下对所述调制信号进行上变频得到所述跳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信号进行组跳时插入导频信号;其中,所述导频信号为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序列。
4.一种散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端,包括:
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根据所述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
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发送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至所述发送端;
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第二设定帧数的选频发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包括:
对所述跳频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跳获得信道评估信号;其中,所述信道评估信号为CAZAC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信噪比;
根据满足设定条件的信噪比确定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并基于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跳频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跳之后,还包括:
对解跳后的所述跳频信号进行解调与均衡、信道解交织与信道译码操作,获得输出信号。
8.一种信号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跳频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跳频处理,获得跳频信号;
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跳频信号至接收端,并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选频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二设定帧数的信号进行选频处理获得选频发射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选频发射信号至所述接收端。
9.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的第一设定帧数的跳频信号;
信道评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跳频信号获得信道评估信号;
信道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评估信号确定目标通信频率和目标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目标通信频率和所述目标调制编码方式至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来自接收端的第二设定帧数的选频发射信号。
10.一种散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发射装置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
CN202110832982.0A 2021-07-22 2021-07-22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746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2982.0A CN113746536B (zh) 2021-07-22 2021-07-22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2982.0A CN113746536B (zh) 2021-07-22 2021-07-22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536A true CN113746536A (zh) 2021-12-03
CN113746536B CN113746536B (zh) 2024-04-26

Family

ID=7872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2982.0A Active CN113746536B (zh) 2021-07-22 2021-07-22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653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002A (zh) * 2022-07-20 2022-10-11 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40610A (zh) * 2023-08-23 2023-11-10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fdd散射通信系统的acm选频波形方法
CN117040609A (zh) * 2023-08-23 2023-11-10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523A (zh) * 2005-10-21 2006-03-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连续相位调制自适应跳频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
US20110255570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Hitachi, Ltd.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in time-slotted based wireless network
CN102299727A (zh) * 2011-07-31 2011-12-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wlan跳频系统的交织方法
CN102769479A (zh) * 2011-05-06 2012-11-07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跳频的数字多媒体广播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其系统
CN102857254A (zh) * 2012-09-21 2013-01-02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跳频通信系统及其基带实现方法
US9979467B1 (en) * 2014-12-23 2018-05-22 Paul F Mahoney Troposcatt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412647A (zh) * 2019-01-08 2019-03-01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跳频方法
CN109586764A (zh) * 2018-11-21 2019-04-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fpga的自适应跳频系统及自适应跳频方法
WO2021031662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散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523A (zh) * 2005-10-21 2006-03-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连续相位调制自适应跳频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
US20110255570A1 (en) * 2010-04-16 2011-10-20 Hitachi, Ltd.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in time-slotted based wireless network
CN102769479A (zh) * 2011-05-06 2012-11-07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跳频的数字多媒体广播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其系统
CN102299727A (zh) * 2011-07-31 2011-12-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wlan跳频系统的交织方法
CN102857254A (zh) * 2012-09-21 2013-01-02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跳频通信系统及其基带实现方法
US9979467B1 (en) * 2014-12-23 2018-05-22 Paul F Mahoney Troposcatt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586764A (zh) * 2018-11-21 2019-04-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fpga的自适应跳频系统及自适应跳频方法
CN109412647A (zh) * 2019-01-08 2019-03-01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跳频方法
WO2021031662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散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耿超: "自适应跳频通信中信噪比估计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no. 201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002A (zh) * 2022-07-20 2022-10-11 浙江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40610A (zh) * 2023-08-23 2023-11-10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fdd散射通信系统的acm选频波形方法
CN117040609A (zh) * 2023-08-23 2023-11-10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散射通信系统的单天线选频分集方法
CN117040610B (zh) * 2023-08-23 2024-05-28 北京慧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fdd散射通信系统的acm选频波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536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46536B (zh) 散射通信方法、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系统
Sagias et al. Selection diversity receivers over nonidentical Weibull fading channels
US2006011105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transmit antennas to reduce antenna correlation
KR20070038552A (ko) Ofdma을 위한 전용 파일럿 톤들에 대한 반복적 채널및 간섭 추정
CN101540744B (zh) 数据接收处理方法、装置与用户终端
CN105406905A (zh) 用户配对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3612529A (zh) 散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1565467B (zh) 一种noma系统中基于时间反演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2315859B (zh) 多径搜索方法及装置
Chandra et al. Optimizing information efficiency in a direct-sequence mobile packet radio network
Li et al. Error probability for MC-CDMA in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s using equal gain combining
US2016017320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KR20030078521A (ko) 상향 데이타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181754B1 (ko) Diversity 결합 기법과 적응형 전송기법을 이용한 SFH 시스템의 항재밍 성능 개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17162B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101300037B1 (ko) 초광대역 다중 사용자 시스템에서 일반화된 가우시언 라플라시안 분포 모델에 기반한 향상된 uwb 수신 방법
CN114553308A (zh) 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hen Exploiting gaussian approximation for non-orthogonal coded access
Carey Fading and multipath test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 Performance of Ultra-Wideband Transmission over 60GHz WPAN Channel
WO2006072864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doppler spread
Panajotovic et al. Channel capacity of dual SC system with desired signal decision algorithm in correlated Weibull fading
Kondoju et al. Outage and average BER analysis of multiband OFDM UWB system with MRC/EGC receiver in log-normal fading channels
KR20220144533A (ko) Nfc 장치, nfc 장치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nfc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Pollard et al. Bluetooth indoor channel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