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468A -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468A
CN113746468A CN202111024854.XA CN202111024854A CN113746468A CN 113746468 A CN113746468 A CN 113746468A CN 202111024854 A CN202111024854 A CN 202111024854A CN 113746468 A CN113746468 A CN 113746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pulse signal
key
control unit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48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6468B (zh
Inventor
李萍
叶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s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48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6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6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6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2217/9651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the moving element acting on a force, e.g. pressure sensitive element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方法包括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控制单元获取第一脉冲信号以及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若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输出滑动按键指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两个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且只需要间隔0.5mm以上即可识别相应感应点处的压力形变,不仅实现了减小按键尺寸,满足防水功能的技术效果,还集成了多种按键动作来满足不同的按键功能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按键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小型化,用户对于移动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TWS耳机、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不仅要求尺寸轻薄,还要求具有防水功能。
现阶段,按键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传统机械按键,其中使用导杆压簧片的方式来获取按键压力,另一种是直接采用压簧片来获取按键压力;但是,使用导杆压簧片的方式需要开孔让导杆动作,这就给防水带来困难;而对于直接使用压簧片的方法来说,一方面簧片难以做得很小,在尺寸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要求安装壁较软,且需要涂刷防水软膜,对安装和用户体验不友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按键无法在同时实现小尺寸和防水功能的基础上识别滑动按键动作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识别方法,所述按键识别方法包括:
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
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输出滑动按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包括第一正脉冲和第一负脉冲,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包括第二正脉冲和第二负脉冲,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下述四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是否相同,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二正脉冲的生成时间是否相同;
判断所述第一负脉冲与所述第二负脉冲的生成时间是否相同;
判断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二正脉冲的峰值是否发生相移;
判断所述第一负脉冲与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是否发生相移。
进一步地,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在输出滑动按键指令之前,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的大小;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小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则输出向下滑动按键指令;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则输出向上滑动按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正脉冲和所述第一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判断所述第二正脉冲和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正脉冲和所述第一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正脉冲和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输出长按按键指令;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正脉冲和所述第一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正脉冲和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输出短按按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三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包括第三正脉冲和第三负脉冲,并将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三正脉冲的生成时间进行对比;
若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三正脉冲的生成时间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双击按键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三正脉冲的生成时间之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单击按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或者,判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或者,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则输出重按按键指令;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或者,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则输出轻按按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设置至少两个预设幅值阈值;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幅值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幅值比较结果,或者,将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幅值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幅值比较结果;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幅值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按键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按键识别装置,所述按键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感应点、第二感应点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所述第一感应点用于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以及基于判断结果输出相应的按键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点和所述第二感应点为两个不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位点,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点和所述第二感应点为同一个压力传感器的不同检测位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方法包括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控制单元获取第一脉冲信号以及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若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输出滑动按键指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两个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且只需要间隔0.5mm以上即可识别相应感应点处的压力形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按键无法在同时实现小尺寸和防水功能的基础上识别滑动按键动作的技术问题,不仅实现了减小按键尺寸,满足防水功能的技术效果,还集成了多种按键动作来满足不同的按键功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按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三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本发明下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各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按键识别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第一感应点C1检测按键面板B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S1,第二感应点C2检测按键面板B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S2,其中,第一感应点C1与第二感应点C2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第一感应点C1与第二感应点C2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B内壁。
具体地,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按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参见图2,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可以集成为一个按键感应模组20(图2中虚线框中的结构)设置于按键面板B的内壁,其中,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可以为两个压电片的检测点或两个其他可以满足压力检测的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点,也可以为同一个压力传感器的两个感应检测点,例如压阻传感器等。
当用户在按键面板B作用一个压力F时,按键面板B会发生形变,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可以检测到这个形变,并生成相应的脉冲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为两个压电片的检测点为例,参见图2,将两个压电片A1和A2均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B的内壁,即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B的内壁,由于压电片的敏感度很高,微小形变也可以检测到,因此可以将按键的尺寸缩小,将两个压电片的间隔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0.5mm,既能避免两个感应点之间检测形变的相互干扰,同时还能实现两个感应点之间的滑动动作的检测,并且由于是检测形变产生脉冲信号,因此不需要在按键面板B上设置开孔,无开孔的按键面板B更有利于进行防水设置。优选地,两个压电片的间隔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mm时,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的检测结果能够更加的精准且稳定。
S102,控制单元10获取第一脉冲信号S1以及第二脉冲信号S2,并判断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
具体地,控制单元10在获取到第一脉冲信号S1以及第二脉冲信号S2之后,先通过信号放大器将脉冲信号放大,然后对放大后的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进行对比,判断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脉冲波形相同指的是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相同或峰值相位相同。
S103,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不同,则输出滑动按键指令。
具体地,若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不相同,例如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不同,或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的峰值不在同一相位,而是发生了位移,则表明用户先后按下了第一感应点C1处的按键面板B以及第二感应点C2处的按键面板B,即用户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此时控制单元10输出一个滑动按键指令,控制与按键相连接的执行机构执行该滑动按键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两个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且只需要间隔0.5mm以上即可识别相应感应点处的压力形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按键无法在同时实现小尺寸和防水功能的基础上识别滑动按键动作的技术问题,不仅实现了减小按键尺寸,满足防水功能的技术效果,还集成了多种按键动作来满足不同的按键功能需求。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第一脉冲信号S1包括第一正脉冲S11和第一负脉冲S12,第二脉冲信号S2包括第二正脉冲S21和第二负脉冲S22,即当用户按下按键面板B时,第一感应点C1处和第二感应点C2处均发生形变,第一感应点C1产生第一正脉冲S11,第二感应点C2产生第二正脉冲S21,当用户松开按键面板B时,第一感应点C1产生第一负脉冲S12,第二感应点C2产生第二负脉冲S22。如图4所示,上述S102步骤具体包括:
S1021,控制单元通过下述四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判断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是否相同,包括:判断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二正脉冲S21的生成时间是否相同;判断第一负脉冲S12与第二负脉冲S22的生成时间是否相同;判断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二正脉冲S21的峰值是否发生相移;判断第一负脉冲S12与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是否发生相移。
具体地,当用户先后按下了第一感应点C1处的按键面板B以及第二感应点C2处的按键面板B时,即用户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时,控制单元10可以获取到如图3所示的脉冲信号脉冲波形图,控制单元10可以基于以下四种方法至少之一判断用户是否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第一种,控制单元10将获取到的第一正脉冲S11的生成时间t11以及第二正脉冲S21的生成时间t21进行对比,判断是否相同,当生成时间不同时,即如图3所示两个正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未重合,则表明用户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同理,第二种,控制单元10通过将第一负脉冲S12的生成时间t12与第二负脉冲S22的生成时间t22进行对比,并在判断结果如图3中所示时表明用户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第三种,控制单元10通过将第一正脉冲S11的峰值N1与第二正脉冲S21的峰值N2的相位进行对比,看是否重合,当两个峰值之间发生相移时,表明用户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第四种,与第三种判断方法同理,通过判断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N3与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N4的相位是否重合,来确定用户是否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示例性地,图3中给出了第一正脉冲S11的峰值N1与第二正脉冲的峰值N2的相位不相同的示意图,以及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N1与第二负脉冲的峰值N4的相位不相同的示意图。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若上述S103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不同,在输出滑动按键指令之前,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1,控制单元10比较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的大小。
具体地,当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不同时,表明用户执行了滑动按键动作,此时,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即根据获取到第一脉冲信号S1和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的先后顺序,判断用户是由第一感应点C1处滑到第二感应点C2处,还是由第二感应点C2处滑到第一感应点C1处。
步骤S502,若控制单元10的比较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的生成时间小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则输出向下滑动按键指令。
步骤S503,若控制单元10的比较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的生成时间大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则输出向上滑动按键指令。
具体地,根据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的设置位置不同,可以判断用户执行的滑动按键动作是上滑、下滑、左滑还是右又滑。示例性地,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感应点C1在上,设置第二感应点C2在下,则当控制单元10判断出第一脉冲信号S1的生成时间小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即第一脉冲信号S1的生成时间先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则表明用户的滑动动作从第一感应点C1滑至第二感应点C2,即执行了下滑按键动作;当控制单元10判断出第一脉冲信号S1的生成时间大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即第一脉冲信号S1的生成时间后于第二脉冲信号S2的生成时间,则表明用户的滑动动作从第二感应点C2滑至第一感应点C1,即执行了上滑按键动作。
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向与按键相连接的执行机构输出下滑按键指令或上滑按键指令,以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上述S103之后,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S601,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控制单元判断第一正脉冲S11和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判断第二正脉冲S21和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具体地,当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相同时,表明用户没有执行滑动按键动作,此时,控制单元需要进一步根据第一脉冲信号S1或第二脉冲信号S2的正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判断用户所执行的按键动作。
S602,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正脉冲S11和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第二正脉冲S21和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则输出长按按键指令。
S603,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正脉冲S11和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第二正脉冲S21和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输出短按按键指令。
示例性地,参见图3,假设第一时间阈值为5s,则当控制单10判断出第一正脉冲S11和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即峰值N1和峰值N3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5s,则表明用户的按键动作为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超过5s的时长,然后松开,即用户执行了长按按键动作;同理,使用第二正脉冲S21和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时间间隔也可以进行长按按键动作判断;当控制单元判断出第一正脉冲S11和第一负脉冲S12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即峰值N1和峰值N3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5s,则表明用户的按键动作为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小于5S的时间,然后松开,即用户执行了短按按键动作;同理,使用第二正脉冲S21和第二负脉冲S22的峰值时间间隔也可以进行短按按键动作的判断。
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向与按键相连接的执行机构输出长按按键指令或短按按键指令,以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将长按第一感应点C1和长按第二感应点C2设置为执行机构执行不同的动作,则可以实现同一按键集成多种按键动作来满足不同的按键功能需求。显然,短按动作也可以进行上述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脉冲信号和第三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图,如图7所示,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S701,第一感应点C1检测按键面板B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三脉冲信号S3。
S702,控制单元10获取第三脉冲信号S3,其中,参见图8,第三脉冲信号S3包括第三正脉冲S31和第三负脉冲S32,并将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三正脉冲S31的生成时间进行对比。
S703,若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三正脉冲S31的生成时间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则控制单元10输出双击按键指令,其中,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第三时间阈值大于第二时间阈值,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S704,若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三正脉冲S31的生成时间之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控制单元10输出单击按键指令。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感应点C1处在生成第一脉冲信号S1之后,还可能继续检测到按键面板B再次发生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三脉冲信号S3,则控制单元10获取第三脉冲信号S3,并与第一感应点C1生成的第一脉冲信号S1进行对比。示例性地,假设第一时间阈值为5S,第二时间阈值为3S,第三时间阈值为4S,若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三正脉冲S31的生成时间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即t11与t31的时间差大于或等于3S且小于4S,则表明用户的按键动作为在预设短时间内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两次,即用户执行了双击按键动作;若第一正脉冲S11与第三正脉冲S31的生成时间之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即t11与t31的时间差小于3S,虽然在第一感应点C1检测到了两次脉冲信号,但两次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单元10依然判断用户是执行了单击按键动作,这样设置可以防止两次极短时间内单击是由于用户误动作造成的。
同理,使用第一负脉冲S12和第三负脉冲S32的生成时间之差,即t12与t32的时间差也可以判断用户执行的是单击按键动作还是双击按键动作,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向与按键相连接的执行机构输出双击按键指令或单击按键指令,以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上述S103之后,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S801,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控制单元10判断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或者,判断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
具体地,当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相同时,表明用户没有执行滑动按键动作,此时,控制单元10需要进一步根据第一脉冲信号S1或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判断用户所执行的按键动作。
S802,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或者,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则输出重按按键指令。
S803,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小于第一幅值阈值,或者,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小于第一幅值阈值,则输出轻按按键指令。
具体地,当控制单元10判断出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则表明用户的按键动作为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的用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即用户执行了重按按键动作;同理,使用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也可以进行重按按键动作的判断;当控制单元10判断出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小于第一幅值阈值,则表明用户的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的用力小于预设压力值,即用户执行了轻按按键动作;同理,使用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也可以进行轻按按键动作的判断。
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向与按键相连接的执行机构输出重按按键指令或轻按按键指令,以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将重按第一感应点C1和长按第二感应点C2设置为执行机构执行不同的动作,则可以实现同一按键集成多种按键动作来满足不同的按键功能需求。显然,轻按动作也可以进行上述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键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上述S103之后,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S901,设置至少两个预设幅值阈值。
具体地,可以设置至少两个预设幅值阈值,例如设置三个预设幅值阈值,即阈值一、阈值二以及阈值三,以实现通过一个按键识别多级压力感应动作,进而实现通过一个按键控制多个执行机构或多个执行场景的目的。
S902,若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控制单元10将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与至少两个预设幅值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幅值比较结果,或者,将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与至少两个预设幅值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幅值比较结果。
具体地,当控制单元1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相同时,表明用户没有执行滑动按键动作,此时,控制单元10需要进一步根据第一脉冲信号S1或第二脉冲信号S2的幅值判断用户所执行的按键动作。以设置三个预设幅值阈值为例,当控制单元10判断出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大于或等于阈值一且小于阈值二,则表明用户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的用力属于一级级别,即用户执行了一级按压动作;当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大于或等于阈值二且小于阈值三,则表明用户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的用力属于二级级别,即用户执行了二级按压动作;当第一脉冲信号S1的幅值大于或等于阈值三,则表明用户按下第一感应点C1所对应的按键面板B处的用力属于三级级别,即用户执行了三级按压动作;不同级别的按压动作可以对应控制不同的执行场景或执行机构。
例如,用户按压蓝牙耳机上的按键,轻按为切换歌曲,稍重为放大音量,再重一点按压为关闭播放等。
S903,控制单元10基于幅值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按键指令。
具体地,控制单元10可以根据幅值比较结果向与按键相连接的执行机构输出不同级别的按键指令,以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
显然,使用第二脉冲信号S2也可以实现上述多级按键动作的判断,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按键识别装置,如图2所示,该按键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感应点C1、第二感应点C2以及控制单元10。
第一感应点C1与第二感应点C2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B内壁,并与控制单元10电连接,第一感应点C1与第二感应点C2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第一感应点C1用于检测按键面板B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S1,第二感应点C2检测按键面板B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S2。
控制单元10获取第一脉冲信号S1以及第二脉冲信号S2,并判断第一脉冲信号S1与第二脉冲信号S2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以及基于判断结果输出相应的按键指令。
可选地,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2为两个不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位点,或者,第一感应点C1和第二感应点C1为同一个压力传感器的不同检测位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按键识别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按键识别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输入装置93和输出装置94;移动终端设备中处理器9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以一个处理器91为例;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91、存储器92、输入装置93和输出装置9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9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按键识别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按键识别装置中的第一感应点C1、第二感应点C2以及控制单元10)。处理器9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按键识别方法。
存储器9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9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9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9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9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按键识别方法。
具体地,该按键识别方法包括:
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其中,第一感应点与第二感应点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第一感应点与第二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
控制单元获取第一脉冲信号以及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
若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第一脉冲信号与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输出滑动按键指令。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识别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搜索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方法包括:
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且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
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输出滑动按键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包括第一正脉冲和第一负脉冲,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包括第二正脉冲和第二负脉冲,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下述四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是否相同,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二正脉冲的生成时间是否相同;
判断所述第一负脉冲与所述第二负脉冲的生成时间是否相同;
判断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二正脉冲的峰值是否发生相移;
判断所述第一负脉冲与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是否发生相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不同,则在输出滑动按键指令之前,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的大小;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小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则输出向下滑动按键指令;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生成时间,则输出向上滑动按键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第一正脉冲和所述第一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或者,判断所述第二正脉冲和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正脉冲和所述第一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正脉冲和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输出长按按键指令;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正脉冲和所述第一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或者,所述第二正脉冲和所述第二负脉冲的峰值时间间隔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输出短按按键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三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三脉冲信号包括第三正脉冲和第三负脉冲,并将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三正脉冲的生成时间进行对比;
若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三正脉冲的生成时间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且小于第三时间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双击按键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三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若所述第一正脉冲与所述第三正脉冲的生成时间之差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输出单击按键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或者,判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幅值阈值;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或者,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则输出重按按键指令;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或者,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幅值阈值,则输出轻按按键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方法还包括:
设置至少两个预设幅值阈值;
若所述控制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相同,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幅值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幅值阈值进行比较,得到幅值比较结果,或者,将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幅值与至少两个所述预设幅值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幅值比较结果;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幅值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按键指令。
8.一种按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感应点、第二感应点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设置于无开孔的按键面板内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点与所述第二感应点的设置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所述第一感应点用于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二感应点检测按键面板的压力形变并生成第二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并判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脉冲波形是否相同,以及基于判断结果输出相应的按键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点和所述第二感应点为两个不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位点,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点和所述第二感应点为同一个压力传感器的不同检测位点。
10.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按键识别方法。
CN202111024854.XA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746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4854.XA CN113746468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4854.XA CN113746468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468A true CN113746468A (zh) 2021-12-03
CN113746468B CN113746468B (zh) 2024-03-12

Family

ID=7873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4854.XA Active CN113746468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646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4705A (zh) * 2008-08-01 2008-12-31 北京登合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触摸感应键盘输入控制命令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216889A (zh) * 2011-06-21 2011-10-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触屏设备
CN104615362A (zh) * 2013-11-05 2015-05-13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依据滑动手势切换程序执行的触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05867777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冯俊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28969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终端的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92334A (zh) * 2019-03-20 2020-08-04 深圳纽迪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压力感应装置、压力感应方法及电子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4705A (zh) * 2008-08-01 2008-12-31 北京登合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触摸感应键盘输入控制命令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216889A (zh) * 2011-06-21 2011-10-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屏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触屏设备
CN104615362A (zh) * 2013-11-05 2015-05-13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依据滑动手势切换程序执行的触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05867777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冯俊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28969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终端的边缘触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92334A (zh) * 2019-03-20 2020-08-04 深圳纽迪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压力感应装置、压力感应方法及电子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468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1514A1 (en) Touch signal-based mobile terminal ope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216293B2 (en) Active pen for a touch module, a touch input system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893993B (zh) 电子白板系统及其语音处理方法
CN109062479A (zh)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6782613B (zh) 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869947B (zh) 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210366A (zh) 用于基于邻近的输入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49532A (zh) 使用触摸面板的电子装置和其设置值修改方法
KR20070025551A (ko) 컨텐츠 검색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방법
WO2021083334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59556A (zh) 一种界面操作方法及电子终端
US8508500B2 (en) Touch panel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reof
JP2022501623A (ja) オーディオ処理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05139848A (zh) 数据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05573656A (zh) 一种图标响应方法及终端
US984183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a user input
CN113608661A (zh) 一种人机交互方法及其交互平板、存储介质
US10628031B2 (en) Control instruc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124956A1 (zh) 信息输入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7055747A (zh) 一种手势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746468B (zh) 一种按键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US200900784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ound prompt function
KR20150046997A (ko) 사용자 단말의 터치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CN105549744B (zh) 一种终端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4050159B (zh) 用于大小写转换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