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136B - 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6136B CN113746136B CN202111056645.3A CN202111056645A CN113746136B CN 113746136 B CN113746136 B CN 113746136B CN 202111056645 A CN202111056645 A CN 202111056645A CN 113746136 B CN113746136 B CN 1137461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 wind
- capacity
- wind power
- outgo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4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wherein a plurality of decentralised, dispersed or local energy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re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依据第一暂稳极限、第二暂稳极限、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根据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进行长距离电力输送,提高长距离送电效率,渐而提高外送通道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容量配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新能源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风电并网技术的进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位于远离负荷中心的电网末端,除了东北风电基地和沿海的海上风电基地是就地接入电网消纳之外,还采用“西电东送”将风电进行远距离输送。
由于风电基地出力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太大,使得风电的利用率大打折扣,而且也对系统的备用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利用风资源优势,降低单纯风电基地出力功率波动对受端系统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建设大规模风电火电基地,采用远距离大容量风火打捆外送通道送电。
目前,风火打捆外送通道主要用于规划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对于长距离外送通道输电而言,电力输送距离越长,输送的电力暂态稳定极限越低因此由于暂稳约束而大幅降低电力输送的容量。二是鉴于风电出力的随机性、不确定性,风火打捆外送通道送电过程中存在风电、火电抢通道的问题。例如:当火电配置容量过多时,挤占了风电的消纳空间,造成弃风问题;当火电配置容量过少时,如果风电出力水平不高,外送通道利用水平不足,降低了外送通道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风火打捆外送通道送电收到约束,输送容量有限以及输送容量与送电配置不协调,送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暂稳极限、所述第二暂稳极限、所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所述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
优选地,所述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为:
所述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L1为第一暂稳极限,L2为第二暂稳极限,α为第一风电出力系数,β为第二风电出力系数,x为火电容量,y为风电容量。
优选地,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将每个所述出力数据除以所述装机容量,得到与每个所述出力数据对应的出力比例并构建出力比例集;
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所述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
按照不同比例、持续时间和数据个数得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
优选地,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包括:从所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一风电出力系数;所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小于第二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为持续时间占总持续时间的比例为95%;所述第二阈值为持续时间占总持续时间的比例为5%。
优先地,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所述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包括:按每5%划分一个比例,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5%、10%、15%至95%的19个数据个数,对应得到19个持续时间;所述持续时间为数据个数与15相乘的积。
优选地,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包括:每间隔15分钟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1个出力数据,直至获得N个出力数据。
优选地,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包括: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采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的外送通道发生N-1三相短路故障满足暂态稳定为标准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装置,包括暂稳极限模块、系数计算模块和容量配置模块;
所述暂稳极限模块,用于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所述系数计算模块,用于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所述容量配置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暂稳极限、所述第二暂稳极限、所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所述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包括: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依据第一暂稳极限、第二暂稳极限、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通过结合电力传输外送通道的暂态极限以及风电机组的风电出力系数,得到长距离输送电力配置的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根据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进行长距离电力输送,提高长距离送电效率,渐而提高外送通道的经济性,对于风火打捆外送通道的规划建设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现有风火打捆外送通道送电收到约束,输送容量有限以及输送容量与送电配置不协调,送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的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的汕尾地区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装置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解决了现有风火打捆外送通道送电收到约束,输送容量有限以及输送容量与送电配置不协调,送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主要是获得传输电力外送通道能够承受电力的极限,为实现合理配置传输电力容量提供初始条件,也避免过量配置传输电力容量损坏电路的线路。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采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的外送通道发生N-1三相短路故障满足暂态稳定为标准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例如:参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暂态稳定判据,若外送通道有双回及以上线路,则以外送通道发生N-1三相短路故障满足暂态稳定为标准计算外送通道暂稳极限,由于风火打捆外送通道暂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火电满发时暂稳极限最小;火电正常运行时出力越小,送出通道暂稳极限越大。因此调节火电机组出力为额定容量(即满发),计算风火打捆外送通道暂稳极限L1;具体而言,就是固定火电机组出力为额定容量,并不断提高风电机组出力,直到风火打捆外送通道的其中一回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后0.01s切除故障,系统发生电压失稳、功角失稳或频率失稳为止。此时,风火打捆外送通道的功率即为暂稳极限。同理调节火电机组出力为最小技术出力,以外送通道发生N-1三相短路故障满足暂态稳定为标准,计算风火打捆外送通道暂稳极限L2。
S2.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是通过获取风电机组的N个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与风电机组中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的风电出力系数,为后续给风火打捆外送配置容量提供数据支撑,避免超出风电机组的负荷,确保风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每间隔15分钟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1个出力数据,直至获得N个出力数据。例如:统计一年风电机组的历史出力数据,每间隔15分钟收集一个,可以得到35040个出力数据。其中,N的数据至少为500。
S3.依据第一暂稳极限、第二暂稳极限、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根据步骤S1和步骤S2得到的第一暂稳极限、第二暂稳极限、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计算出给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按照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进行电力长距离输送,提高外送通道的经济性,对于风火打捆外送通道的规划建设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为:
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L1为第一暂稳极限,L2为第二暂稳极限,α为第一风电出力系数,β为第二风电出力系数,x为火电容量,y为风电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火电最小技术出力为风电容量大小的0.4倍,则火电与风电容量的关系满足: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包括: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依据第一暂稳极限、第二暂稳极限、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通过结合电力传输外送通道的暂态极限以及风电机组的风电出力系数,得到长距离输送电力配置的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根据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进行长距离电力输送,提高长距离送电效率,渐而提高外送通道的经济性,对于风火打捆外送通道的规划建设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现有风火打捆外送通道送电收到约束,输送容量有限以及输送容量与送电配置不协调,送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包括:根据配置的风电容量和火电容量,可以得到电力外送通道中输送风电电力与火电电力的容量配比。
需要说明的是,电力外送通道中输送风电电力与火电电力的容量配比为:
用户也可以通过得到的电力外送通道中输送风电电力与火电电力的容量配比按照一定比例传送电力。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的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N个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将每个出力数据除以装机容量,得到与每个出力数据对应的出力比例并构建出力比例集;
从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
按照不同比例、持续时间和数据个数得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包括:按每5%划分一个比例,从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5%、10%、15%至95%的19个数据个数,对应得到19个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为数据个数与15相乘的积。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是获取风电机组额定负荷运行的装机容量(即是额定功率),采用每个出力数据除以装机容量得到每个出力数据占装机容量的比例,从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和95%的19个数据个数,对应得到19个持续时间,19个数据个数在以不同的比例作为横坐标、持续时间与总持续时间占比为纵坐标构建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在本实施例中,获得19个数据个数之前,由于风力出力数据具有随机性,剔除前5%的最大出力数据和最小出力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包括:从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一风电出力系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小于第二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为持续时间占总持续时间的比例优先选为95%;第二阈值为持续时间占总持续时间的比例优先选为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的汕尾地区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采用“汕尾地区海上风电接入系统的深水区碣石湾3000MW海上风电经陆上集控站升压后,甲湖湾1#、2#、3#、4#号火电机组(4*1000MW机组)打捆接入甲湖湾电厂500kV母线,并经三回4*720导线截面线路(195km)送至500kV惠州站”作为案例说明,具体地:
以甲湖湾-惠州双回线路发生N-1三相短路故障后满足暂态稳定为标准计算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当火电满出力时,“风火打捆”外送通道甲湖湾-惠州对应的暂稳极限为6100MW,即L1=6100;当火电出力为最小技术出力时,外送通道对应的暂稳极限为6800MW,即L2=6800。统计汕尾近海海上风电出力数据,得到其出力持续时间曲线,如图3所示。根据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为2%,即α=0.02,第二风电出力系数为90%,即β=0.90。通过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中输送风电电力与火电电力的容量配比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通道容量配置的火电容量为6002MW、风电容量为4888MW以及对应风火配比约等于0.81。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装置的框架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装置,包括暂稳极限模块101、系数计算模块102和容量配置模块103;
暂稳极限模块101,用于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系数计算模块102,用于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容量配置模块103,用于依据第一暂稳极限、第二暂稳极限、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装置中的模块对应于实施例一方法中的步骤,实施例一方法中的步骤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阐述了,在此实施例二中不再对装置中的模块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用于根据所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的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系统/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终端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暂稳极限、所述第二暂稳极限、所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所述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
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将每个所述出力数据除以所述装机容量,得到与每个所述出力数据对应的出力比例并构建出力比例集;
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所述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
按照不同比例、持续时间和数据个数得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
从所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一风电出力系数;所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小于第二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持续时间占总持续时间的比例为95%;所述第二阈值为持续时间占总持续时间的比例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所述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包括:按每5%划分一个比例,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5%、10%、15%至95%的19个数据个数,对应得到19个持续时间;所述持续时间为数据个数与15相乘的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包括:每间隔15分钟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1个出力数据,直至获得N个出力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包括: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采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的外送通道发生N-1三相短路故障满足暂态稳定为标准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7.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暂稳极限模块、系数计算模块和容量配置模块;
所述暂稳极限模块,用于通过电力外送通道的线路计算火电机组满发和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的外送通道暂稳极限,得到对应的第一暂稳极限和第二暂稳极限;
所述系数计算模块,用于获取风电机组历史的N个出力数据,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所述容量配置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暂稳极限、所述第二暂稳极限、所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所述第二风电出力系数,采用外送通道火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和外送通道风电外送容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风火打捆外送配置的火电容量和风电容量;
对N个所述出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风电出力系数和第二风电出力系数的步骤包括:
获取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将每个所述出力数据除以所述装机容量,得到与每个所述出力数据对应的出力比例并构建出力比例集;
从所述出力比例集中统计大于不同比例的数据个数,并通过所述数据个数得到对应不同比例的持续时间;
按照不同比例、持续时间和数据个数得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
从所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大于第一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一风电出力系数;所述风电出力持续时间曲线中得到持续时间小于第二阈值的出力比例作为第二风电出力系数。
8.一种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56645.3A CN113746136B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56645.3A CN113746136B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6136A CN113746136A (zh) | 2021-12-03 |
CN113746136B true CN113746136B (zh) | 2023-06-30 |
Family
ID=7873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56645.3A Active CN113746136B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6136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9706A1 (zh) * | 2013-04-17 | 2014-10-23 | 国家电网公司 | 风电和火电接入电网后的风电打捆控制方法 |
WO2020063144A1 (zh) * | 2018-09-30 | 2020-04-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的能源外送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3328469A (zh) * | 2021-06-09 | 2021-08-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风火打捆输电通道容量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33312B2 (en) * | 2013-06-26 | 2019-06-25 |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 Distributed control in electric power delivery systems |
GB201320858D0 (en) * | 2013-11-26 | 2014-01-08 | Univ Manchester |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islanding solution for a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
CN104113086B (zh) * | 2014-06-24 | 2016-08-1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风电火电切机策略协调优化方法 |
CN106786788B (zh) * | 2015-11-20 | 2019-07-19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计及风电场脱网约束的电网风电送出能力评估方法 |
CN108173285B (zh) * | 2018-01-12 | 2021-09-28 | 福州大学 | 风火打捆外送电线路截面和火电装机容量联合优化方法 |
CN110504707B (zh) * | 2019-07-29 | 2021-05-04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多直流馈入电网电压暂变稳定水平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11371123B (zh) * | 2020-03-26 | 2021-06-18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类型电源汇集直流外送系统切机策略优化方法和装置 |
CN112865200A (zh) * | 2021-04-12 | 2021-05-28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风电稳定性极限分析方法 |
CN113131528B (zh) * | 2021-04-23 | 2022-11-08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风火打捆最优容量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11056645.3A patent/CN1137461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69706A1 (zh) * | 2013-04-17 | 2014-10-23 | 国家电网公司 | 风电和火电接入电网后的风电打捆控制方法 |
WO2020063144A1 (zh) * | 2018-09-30 | 2020-04-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的能源外送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3328469A (zh) * | 2021-06-09 | 2021-08-3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风火打捆输电通道容量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6136A (zh) | 202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09700A (zh) | 一种基于电价预测的电网运行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746136B (zh) | 基于暂态极限的风火打捆外送容量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598324B (zh) | 受端主网架规划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8017558A (zh) | 负荷不确定性下的分布式光伏多场景储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 |
CN110707729B (zh) | 一种多区域一次调频情况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7117918A (zh) | 源网荷储优化运行方法及装置 | |
CN116365585A (zh) | 新能源电网规划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13708444B (zh) | 储能电站的能量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2949006B (zh) | 一种电源布点规划方法、系统及设备 | |
Gutermuth et al. | Network operator owned storages as an option for congestion management | |
CN115588979A (zh) | 一种新能源集群接入地区的电网薄弱环节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0783952B (zh) | 一种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4336756A (zh) | 一种新能源孤岛直流外送系统的调相机配置方法和系统 | |
CN107147139A (zh) | 一种计及线路传输损耗的电力系统负荷调度方法 | |
CN113300420A (zh) | 远程一次调频试验方法及装置 | |
CN113139271A (zh) | 聚合资源建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72162B (zh) | 新能源汇集区的电压滚动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
CN118074128B (zh) | 一种微电网防逆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6094169B (zh) | 一种配电网拓扑模型生成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4219677A (zh) | 一种线路安全裕度校核方法 | |
CN113988442B (zh) | 受端电网架构的优选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4498637B (zh) | 一种新能源场配置储能对利用率影响的分析方法 | |
Ding et al. | An Integer Variable Reduction and Neighborhood Search Cutting Plane Method for Security 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 | |
CN116094059A (zh) | 一种分布式电源的布局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676894A (zh) | 一种短期与超短期平衡裕度提升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