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065A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5065A
CN113745065A CN202110955874.2A CN202110955874A CN113745065A CN 113745065 A CN113745065 A CN 113745065A CN 202110955874 A CN202110955874 A CN 202110955874A CN 113745065 A CN113745065 A CN 113745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atch
cavity
circuit breaker
suppor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58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丹
邹爱军
黄天岁
林龙飞
杨志峰
黄泽权
林旭锟
邬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xing Electric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xing Electric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xing Electric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xing Electric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58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50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5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009Interconnect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操作机构、电磁脱扣机构、灭弧机构以及热脱扣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锁扣、支架、动触头以及U型联杆,手柄与U型联杆一端联动,U型联杆的另一端带动锁扣、支架以及动触头朝向电磁脱扣机构上的静触头方向运动,锁扣上设有联动轴孔,壳体上设有贯穿两侧壁的腰型孔,联动轴孔位于腰型孔内活动;支架上还设有指示面;本发明零部件减少、安装更为方便、反应灵敏度更高、多极联动效果好、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是指安装在终端配电线路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线路和电器设备的过载和短路保护。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不超过400V,额定电流不超过63A的场合。
小型断路器一般由电磁脱扣系统、热脱扣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等部分组成,而操作机构是指用来分、合断路器的组件,操作机构既要保证断路器可靠闭合,也要保证断路器在故障状态下快速分闸,操作机构的性能直接影响小型断路器的功能。但是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由于内部结构众多,空间利用率小,故多极断路器之间的联动仅可以通过手柄联动,无法通过操作机构与相邻操作机构形成联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
本发明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断路器,其中,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操作机构、电磁脱扣机构、灭弧机构以及热脱扣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锁扣、支架、动触头以及U型联杆,手柄与U型联杆一端联动,U型联杆的另一端带动锁扣、支架以及动触头朝向电磁脱扣机构上的静触头方向运动,锁扣上设有联动轴孔,壳体上设有贯穿两侧壁的腰型孔,联动轴孔位于腰型孔内活动;支架上还设有指示面。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首先通过操作机构的结构设置,减少了很多零部件,从而使得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大,通过联动轴孔直接固定在锁扣上,从而实现一体化的配合,节省零部件的前提下,还使得多极断路器之间的联动效果更佳,通过联动轴穿过联动轴孔直接带动操作机构运动,相对于通过手柄之间的联动,此种联动结构反应速度更快,联动效果更佳。指示面直接位于支架上的操作,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节省了一个零部件,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指示面是随之支架转动而转动,因为支架与动触头为联动设置,故此种结构的设定,使得指示面指示更为精准,不易发生误指示。
其中,联动轴孔一端上设有圆孔,另一端上设有弧形孔。
一端为圆孔,另一端为弧形孔的设置,更好的起到一个联动效果,同时,弧形孔还起到一个防误操作的效果。
其中,圆孔与弧形孔不连通。
其中,锁扣与支架平行设置,且两者相对转动形成行程腔,行程腔内设有载扣点、锁扣区以及跳扣区,锁扣区与跳扣区分设在载扣点的两侧。
载扣点的设置,通过锁扣与支架相对转动,使得载扣点的尺寸小于U型联杆的尺寸,从而使得U型联杆固定在载扣点上,实现手柄驱动锁扣、支架转动的效果。当发生跳扣动作时,锁扣与支架反方向转动,使得载扣点的尺寸大于U型联杆的尺寸,从而使得U型联杆脱离出载扣点,此时,U型联杆可以滑动至跳扣区内。
其中,支架朝向锁扣一侧上设有第一凹腔以及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位于第一凹腔的右侧边壁上,第一凸块呈U字型设置,锁扣上设有锁扣部,锁扣部也为U字型设置,锁扣部与第一凸块、第一凹腔配合形成行程腔。
支架与锁扣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形成了行程腔,节省了很多零部件,而且此种结构设置,降低了安装难度,使得安装更为方便,同时零部件数量减少,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损耗,使得传动的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
其中,锁扣部上设有倾斜部,倾斜部上设有锁扣面,第一凸块上设有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载扣面,锁扣面与载扣面相对转动形成载扣点。
倾斜部为向上倾斜,且整体为悬空设置,从而使得倾斜部具体一定的弹性效果,在锁扣与支架的配合过程中,倾斜部的顶端与支架形成一个缓冲结构,从而使得锁扣面与载扣面两者之间形成的载扣点结构更为稳定,对于U型联杆的限位效果更好。
其中,支架朝向壳体内壁一侧上设有第二凹腔,第二凹腔内设有与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柱配合的第二定位柱,动触头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且相对第二定位柱转动。
动触头直接套设在支架上,使得支架与动触头之间的联动效果更好。
其中,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且第一复位件位于动触头与壳体内壁之间。
采用第一复位件的设置,给支架在复位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动力,同时,在动触头与静触头贴合时,会给动触头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此处第一复位件优选为扭簧。
其中,支架朝向壳体内壁一侧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支架形成第一限位槽,动触头穿过第一限位槽伸出至壳体外。
第一限位槽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支架与动触头之间的联动性,而且第一限位槽还起到了定位固定的效果,使得动触头安装更为方便。
其中,支架上设有第三凹腔,第三凹腔内设有触头弹簧,触头弹簧一端与第三凹腔相抵,另一端水平横向伸出第三凹腔且与壳体内壁相抵。
触头弹簧的设置,使得支架在转动过程中复位储能效果更佳,可以更快的实现操作机构的分合闸操作。
其中,锁扣上设有驱动部,支架的侧壁位于驱动部的运动轨迹上,且驱动部位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运动轨迹上。
采用驱动部带动支架运动的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电磁脱扣机构工作,顶针运动,带动驱动部运动,驱动部带动支架运动,从而实现整体的联动运动效果。
其中,还包括第二复位件,锁扣上设有第四定位柱,支架上设有连接柱,第二复位件套设在第四定位柱上,第二复位件一端与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锁扣连接。
第二复位件的设置,使得锁扣与支架之间形成储能机构,从而实现快速分合闸的操作,提高整体的灵敏度,第二复位件优选为扭簧。
其中,连接柱上设有缝隙。
采用缝隙的设置,使得第二复位件更好的实现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合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锁扣与支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锁扣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支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支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14所示,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0、电磁脱扣机构、热脱扣机构、灭弧机构以及操作机构。
壳体10由两个组件拼接形成一个腔室,电磁脱扣机构、热脱扣机构、灭弧机构以及操作机构均位于腔室内。此处两个组件可以为对称设置,也可以为互补设置,从而形成整个壳体10。两个组件可以为螺栓连接固定,也可以为超声波熔接焊固定,两者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壳体10整体为凸字形结构,壳体10的两端上分别设有两个接线端子101,一个接线端子101对应输入端,另一个接线端子101对应输出端,输入端通过动触头20与静触头21连接从而实现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此处两个接线端子10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详细赘述。
壳体10的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102以及腰型孔103,此处前后两个侧壁具体是指壳体10面积最大的两个面,第一固定孔102位于凸字型的下方上,第一固定孔102为靠近壳体10的左侧且贯穿左侧壁,此处第一固定孔102的截面为半圆形。当两极断路器拼接后,相邻两个第一固定孔102拼接形成一个截面为圆形的孔,此时,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实现两极断路器之间的连接效果。腰型孔103分设在壳体10的前后两个侧壁上,腰型孔103具体位于凸字型的上方,腰型孔103与内部的联动轴孔配合,从而实现多断路器产品的联动效果。
电磁脱扣机构包括可轴向移动的铁芯111、线圈112以及顶针113,当电路中产生过电流时,线圈112产生磁场,磁场带动铁芯111运动,铁芯111带动顶针113朝向动触头20运动,从而实现脱扣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锁扣17上的联动部位于顶针113的运动轨迹上,通过联动部带动支架16运动,支架16与动触头20联动,从而实现顶针113带动动触头20运动的效果,采用此种结构设置,起到防止误操作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磁脱扣机构的固定效果,还包括固定架114,固定架114为U字型,其一端套设在铁芯111的一端上,另一端套设在顶针113上,固定架114的中间位置与壳体10内壁连接固定,其具体结构为,壳体10内壁上设有固定槽104,固定架114的中间位置嵌入至固定槽104内固定,从而实现整体的固定效果。
热脱扣机构包括双金属片121以及与双金属片121联动的脱扣联杆122,双金属片121一端与动触头20连接,当电路中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121受热弯曲顶开脱扣联杆122,从而实现产品的热脱扣效果。脱扣联杆122一端与动触头20配合联动,另一端与锁扣17连接。
灭弧机构包括灭弧室131以及引弧片132,灭弧室131位于线圈112的下方,灭弧室131内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灭弧片133,灭弧片133主要起到一个灭弧的效果。引弧片132一端与双金属片121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0内且朝向灭弧室131内延伸,此处引弧片132的中间部分具体为几字型,其顶端与动触头20的运动轨迹下,从而实现引弧的效果。为了提高整体的引弧效果,壳体10内壁上还设有若干个弧形的引弧槽105,引弧槽105一端位于动触头20的运动轨迹上,另一端与灭弧室131连通,从而提高灭弧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静触头21一端通过线圈112与输入端连接,静触头21位于动触头20的运动轨迹上,但是本实施例中为例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静触头21还还设有延伸部211,延伸部211延伸至灭弧室131的上方,且延伸部211与壳体10连接固定,从而实现静触头21在壳体10内的固定效果。
操作机构包括手柄14、U型联杆15、支架16、锁扣17以及动触头20。
手柄14包括柄部141以及本体部142,柄部141与本体部142连接,本体部142为圆柱形设置,柄部141位于本体部142的外边壁上,且柄部141部分伸出至壳体10外,通过柄部141转动从而实现手柄14整体的运动。此处本体部142套设在壳体10内壁上,具体为壳体10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柱106,本体部142套设在第一定位柱106上,且两者为同轴心设置,故形成了本体部142相对于第一定位柱106的轴线进行径向转动的效果。本体部142上设有联动通孔1421,联动通孔1421主要与U型联杆15的一端连接,即U型联杆15与本体部142通过联动通孔1421形成联动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联动通孔1421与本体部142为非同轴心设置,即两者的轴心不位于同一点上。手柄14整体转动,从而带动U型联杆15、动触头20运动,实现动触头20与静触头21之间的连接或者分离。此外,本体部142还设有手柄弹簧,手柄弹簧起到手柄14整体的分合闸操作。
U型联杆15其整体形状为U字型结构,U型联杆15一端伸入至联动通孔1421内,与手柄14联动,另一端在锁扣17与支架16形成的行程腔内活动,实现带动动触头20运动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U型联杆15与现有技术中的U型联杆15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U型联杆15还包括弯曲部151,弯曲部151位于U型联杆15的中间位置上,主要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防止在转动过程中过度旋转。
支架16主要与锁扣17、动触头20配合,实现动触头20的运动效果,其具体结构为,支架16的后侧面上设有第三凹腔161以及第二凹腔162,第三凹腔161与第二凹腔162为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并未连通。第三凹腔161位于第二凹腔162的上方,第三凹腔161内设有第一固定腔1611,触头弹簧161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腔1611内,另一端穿过第三凹腔161与壳体10内壁相抵,触头弹簧1612为操作机构复位并提供触头压力。第三凹腔161的顶面上设有指示面1613,指示面1613与壳体10上的指示通孔配合,通过支架16整体转动,从而通过指示通孔可以观察到指示面1613上的指示效果。此处指示面1613可以为色彩指示,也可以为指示件嵌入至凹腔161的顶面形成指示面1613,指示面1613还可以为其他指示方式。
第二凹腔162位于第三凹腔161的下方,第二凹腔162内设有第二定位柱1621,第二定位柱1621内设有第二固定腔1622以及第一通孔1623,第二固定腔1622位于第二定位柱1621内,且第二固定腔1622为朝向整体的后侧开口,第二固定腔1622主要用于与壳体10内部上的第一固定柱107配合,即第一固定柱107伸入至第二固定腔1622内,且两者呈相对转动设置。第一通孔1623位于第二固定腔1622内,且第一通孔1623贯穿整个支架1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623与第二固定腔1622为同轴心设置,第二固定腔1622优选位于第二凹腔162中心位置上。第一固定柱107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623同轴心设置的第二通孔1071,销轴18穿过第一通孔1623与第二通孔1071配合,实现整体的固定效果。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动触头20与第一复位件22均套设在第二定位柱1621上,第一复位件22位于动触头20与壳体10内壁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22优选为扭簧,扭簧给支架16复位提供动力。第二凹腔162朝向下方一侧上设有第一开口1624,第一开口1624主要用于动触头20的一端从第一开口1624伸出至第二凹腔162外。
支架16的后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凸块163,第二凸块163位于第二固定腔1622的下方,第二凸块163与支架16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1631,动触头20套设在第二定位柱1621后,其另一端通过第一限位槽1631伸出至支架16外,同时,第一限位槽1631还起到了动触头20与支架16之间的联动效果。支架16下端朝向后侧上还设有第一凸筋164。
支架16的前侧面上设有第一凹腔165、第一凸块166、第三定位柱167、第二凸筋168以及连接柱169,第一凹腔165主要与锁扣17、第一凸块166配合形成了行程腔19。第一凹腔165包括第一上侧面1651、第一左侧面1652、第一下侧面1653以及第一右侧面1654,第一上侧面1651、第一左侧面1652、第一下侧面1653与第一右侧面1654连接形成闭环形状。
第一凸块166位于第一凹腔165的边壁上,此处第一凸块166位于第一凹腔165的右侧边壁上,第一凸块166整体为U字型设置,其一端位于第一凹腔165的上方,此端面为第一限位面1661,第一限位面1661与锁扣17配合,防止锁扣17过度转动。第一凸块166另一端位于第一凹腔165的下方,第一凸块166另一端上设有折角部1662,折角部1662上设有第一抵触面1663以及载扣面1664。第一凸块166另一端的端面上为第二限位面1668。第一凸块166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上侧面1665、第二右侧面1666以及第二下侧面1667,第二上侧面1665、第二右侧面1666与第三下侧面连接形成,此处第二上侧面1665与第一上侧面1651为共面设置,第二右侧面1666与第一右侧面1654为共面设置,第二下侧面1667与第一下侧面1653为共面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下侧面1667为折角部1662的部分。
第三定位柱167与第一通孔1623为同轴心设置,即第一通孔1623贯穿整个第三定位柱167,此处第三定位柱167主要与锁扣17配合,实现锁扣17与第三定位柱167的相对转动效果。
连接柱169上设有缝隙1691,第二复位件23一端穿过缝隙1691且缠绕在连接柱169上,另一端与锁扣17连接,通过第二复位件23给锁扣17提供复位动力。
第二凸筋168为朝向锁扣17一侧上,通过第二凸筋168的设置,使得支架16与锁扣17之间形成间隙,保证两者的贴合面积减少,防止在转动过程中由于面与面贴合形成的摩擦阻力影响到实际的效果。
支架16的左侧面上设有第一隆起面1601、第一内凹弧面1602以及第二内凹弧面1603,第一内凹弧面1602通过第一隆起面1601与第二内凹弧面1603连接。第二内凹弧面1603位于驱动部1756的运动轨迹上,通过驱动部1756与第二内凹弧面1603配合,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联动效果。第一隆起面1601的设置,主要提高支架16上下两端的连接强度,第一隆起面1601刚好位于连接处上,故第一隆起面1601使得连接处上的面积增大,从而提高整体的强度。
锁扣17主要与支架16配合,从而形成两者的联动效果。锁扣17中心位置上设有第四凹腔171,第四凹腔171内设有第四定位柱172,第四定位柱172为中空设置,即第四定位柱172上设有第三通孔173,第四定位柱172通过第三通孔173套设在第三定位柱167上,从而实现锁扣17与支架16之间的相对转动效果。进一步,此处第四定位柱172上套设有第二复位件23,第二复位件23一端与连接柱169连接,另一端与锁扣17连接,第二复位件23优选为扭簧。
锁扣17整体为相对第四定位柱172的中心轴转动,锁扣17的上端上设有锁扣部174,锁扣部174与支架16配合,形成了行程腔19。其具体结构为,锁扣部174同样也为U字型结构,其开口为朝向右侧开口,锁扣部174与第一凸块166为对应设置,两者的外侧面为共面设置。锁扣部174的上端设有倾斜部1741,倾斜部1741为斜向向上延伸,且整体为悬空设置,从而使得倾斜部1741具体一定的弹性效果,在锁扣17与支架16的配合过程中,倾斜部1741的顶端与支架16形成一个缓冲结构,从而使得锁扣面1742与载扣面1664两者之间形成的载扣点结构更为稳定,对于U型联杆的限位效果更好。倾斜部1741上设有锁扣面1742以及第四限位面1743,第四限位面1743位于锁扣面1742的上方,锁扣面1742与载扣面1664配合,第四限位面1743与第一限位面1661配合,即第四限位面1743位于第一限位面1661的运动轨迹上。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倾斜部1741的顶端与第一凸块166的对应一端并未直接连接,两者之间形成第二缺口,当锁扣17相对支架16转动,第二缺口的尺寸会缩小,甚至第二缺口会因为第四限位面1743与第一限位面1661贴合而消失。锁扣部174的底面上设有第五限位面1744,此处锁扣部174的底面具体是指U字型的底面,即为锁扣部174的第三左侧面上。锁扣部174的下端上设有第六限位面1745以及第七限位面1746,第二限位面1668位于第七限位面1746的运动轨迹上。
锁扣部174内壁上包括第三上侧面1747、第三左侧面1748以及第三下侧面1749,第三上侧面1747、第三左侧面1748与第三下侧面1749连接,此处由于锁扣部174与支架16呈相对运动,故第三上侧面1747与第一上侧面1651不为共面设置,第三左侧面1748与第一左侧面1652不为共面设置,第三下侧面1749与第一下侧面1653不为共面设置。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锁扣面1742与第三上侧面1747连接。第五限位面1744位于第三左侧面1748上。第六限位面1745位于第三下侧面1749上。
行程腔19主要为锁扣部174与支架16配合,U型联杆15的一端在行程腔19内滑动,从而实现了锁扣以及跳扣的操作。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描述,将行程腔19分为了载扣点191、锁扣区192以及跳扣区193,载扣点191位于锁扣区192与跳扣区193之间。载扣点191具体是由锁扣面1742与载扣面1664形成,当锁扣17相对支架16转动,此时锁扣面1742与载扣面1664形成间隙比U型联杆15直径小的载扣点191;当锁扣17反方向转动,锁扣面1742远离载扣面1664运动,此时锁扣面1742与载扣面1664之间间隙扩大到大于U型联杆15直径大的载扣点191,此时,载扣点191无法限制U型联杆15运动。锁扣区192由第三左侧面1748、第三下侧面1749、折弯部151、锁扣面1742以及第三上侧面1747连接形成,跳扣区193由第一上侧面1651、第二上侧面1665、第一右侧面1654、第二右侧面1666、第一下侧面1653以及第二下侧面1667连接形成。
此处手柄14通过U型联杆15带动锁扣17运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载扣点191将U型联杆15限位在锁扣区192内,通过空间有限的锁扣区192为U型联杆15提供支撑使得锁扣17与手柄14之间形成联动,在脱扣时,锁扣17转动使得锁扣面1742远离载扣面1664,锁扣面1742与载扣面1664之间间隙扩大到大于U型联杆15时,载扣点191不能限制U型联杆15,U型联杆15从锁扣区192脱出,移动到跳扣区193内,手柄弹簧使得手柄14趋向分闸位置运动,因而在U型联杆15移动至跳扣区193内使得U型联杆15在锁扣17上的支撑作用变小,手柄14在手柄弹簧的作用下跳到分闸位置,支架16上的第一复位件22以及触头弹簧1612工作,带动动触头20运动,从而使得动触头20与静触头21分离,实现了分闸效果。
锁扣17的下端上设有扇形部175,扇形部175上设有镂空部1751,镂空部1751的一端上设有联动轴孔1752,联动轴孔1752主要用于多极断路器之间的配合,从而形成联动效果。此处为了提高相邻两极断路器的配合效果,联动轴孔1752的一端为圆孔1753设置,另一端为弧形孔1754设置,且圆孔1753与弧形孔1754不连通。镂空部1751的另一端上设有与脱扣联杆122配合的第三固定孔1755。通过第三固定孔1755实现锁扣17与脱扣联杆122之间的联动效果。
扇形部175朝向静触头21一侧上设有驱动部1756,支架16的第二内凹弧面1603位于驱动部1756的运动轨迹上,驱动部1756位于顶针113的运动估计上,当电磁脱扣机构工作时,顶针113水平横向运动,推动驱动部1756运动,从而带动支架16以及动触头20运动,同理,支架16与动触头20运动,带动驱动部1756运动,从而带动锁扣17运动。
动触头20一端上设有第四通孔201,第四通孔201套设在第二定位柱1621,实现了动触头20与支架16之间的相对转动效果。动触头20的另一端上设有触头部202,通过动触头20整体相对于第四通孔201转动,从而使得触头部202与静触头21之间实现连接或分离的效果,此处为了提高动触头20与静触头21电气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触头部202的厚度大于动触头20其余位置的厚度。动触头20位于中间位置上还设有焊接部203,焊接部203主要与双金属片121连接,从而实现电气连接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操作机构、电磁脱扣机构、灭弧机构以及热脱扣机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锁扣、支架、动触头以及U型联杆,手柄与U型联杆一端联动,U型联杆的另一端带动锁扣、支架以及动触头朝向电磁脱扣机构上的静触头方向运动,锁扣上设有联动轴孔,壳体上设有贯穿两侧壁的腰型孔,联动轴孔位于腰型孔内活动;支架上还设有指示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联动轴孔一端上设有圆孔,另一端上设有弧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锁扣与支架平行设置,且两者相对转动形成行程腔,行程腔内设有载扣点、锁扣区以及跳扣区,锁扣区与跳扣区分设在载扣点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支架朝向锁扣一侧上设有第一凹腔以及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位于第一凹腔的右侧边壁上,第一凸块呈U字型设置,锁扣上设有锁扣部,锁扣部也为U字型设置,锁扣部与第一凸块、第一凹腔配合形成行程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锁扣部上设有倾斜部,倾斜部上设有锁扣面,第一凸块上设有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载扣面,锁扣面与载扣面相对转动形成载扣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支架朝向壳体内壁一侧上设有第二凹腔,第二凹腔内设有与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柱配合的第二定位柱,动触头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且相对第二定位柱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套设在第二定位柱上且第一复位件位于动触头与壳体内壁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支架上设有第三凹腔,第三凹腔内设有触头弹簧,触头弹簧一端与第三凹腔相抵,另一端水平横向伸出第三凹腔且与壳体内壁相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锁扣上设有驱动部,支架的侧壁位于驱动部的运动轨迹上,且驱动部位于电磁脱扣机构的运动轨迹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复位件,锁扣上设有第四定位柱,支架上设有连接柱,第二复位件套设在第四定位柱上,第二复位件一端与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锁扣连接。
CN202110955874.2A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小型断路器 Pending CN1137450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874.2A CN113745065A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小型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874.2A CN113745065A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小型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065A true CN113745065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31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5874.2A Pending CN113745065A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小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506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1531A (zh) * 2012-09-13 2013-01-1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及其操作机构
CN102881530A (zh) * 2012-08-28 2013-01-1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机构及小型断路器
CN103632897A (zh) * 2013-10-31 2014-03-12 上海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US20140145521A1 (en) * 2010-10-18 2014-05-29 Jiasheng WAN Action output device for micro breaker
CN108807096A (zh) * 2018-07-11 2018-11-13 浙江诺科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8460695U (zh) * 2018-07-11 2019-02-01 浙江诺科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215869237U (zh) * 2021-08-19 2022-02-18 浙江合兴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断路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5521A1 (en) * 2010-10-18 2014-05-29 Jiasheng WAN Action output device for micro breaker
CN102881530A (zh) * 2012-08-28 2013-01-1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机构及小型断路器
CN102881531A (zh) * 2012-09-13 2013-01-1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装配的小型断路器及其操作机构
CN103632897A (zh) * 2013-10-31 2014-03-12 上海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8807096A (zh) * 2018-07-11 2018-11-13 浙江诺科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8460695U (zh) * 2018-07-11 2019-02-01 浙江诺科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215869237U (zh) * 2021-08-19 2022-02-18 浙江合兴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8447B (zh) 电路断路器
CN215869237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JP4578433B2 (ja) 遮断器
US5213206A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positive on/off interlock
US6486417B1 (en) Circuit breaker on-off switch mechanism
CN100555507C (zh) 小型断路器
CN111834164A (zh) 一种断路器
EP0557620B1 (en) Magnetic blow-out circuit breaker with booster loop/arc runner
CN103646828B (zh) 微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其工作过程
CN2777745Y (zh)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13745065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111834161A (zh) 一种断路器
CN215578414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393608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1404430U (zh) 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操作机构
CN113078035A (zh) 一种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CN108022812B (zh) 一种具有磁脱扣器的断路器
CN111463081A (zh) 微型断路器锁扣与脱扣系统及方法
CN21246151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52870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5183813U (zh) 一种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CN220439511U (zh) 单极断路器和具有其的断路器
CN106158530B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二级锁扣机构
CN219778804U (zh) 一种多级漏电断路器
CN220569625U (zh)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