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3158A -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3158A
CN113743158A CN202010469455.3A CN202010469455A CN113743158A CN 113743158 A CN113743158 A CN 113743158A CN 202010469455 A CN202010469455 A CN 202010469455A CN 113743158 A CN113743158 A CN 113743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display screen
reflecting
underscreen
sen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94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94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31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316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5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3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31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下识别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识别区域;第一反射件,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所述第一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信息;第二反射件,所述第二反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件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反射信息经所述第二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信息;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反射信息传导至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本申请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实现识别信息传导,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以使得第二反射件反射的识别信息可以传导至传感装置的感应面,进而实现传感装置的位置布局灵活性。

Description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发展,指纹识别结构已经成为电子设备的基本配置,其可以较方便地执行电子设备的解锁以及唤醒功能。
屏下指纹识别一般通过屏下摄像头获取指纹图像并进行识别,然而,屏下摄像头若与电池堆叠设置,会占用电池空间,影响电池容量;屏下摄像头若靠近电子设备边缘设置,会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下识别组件,包括: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识别区域;第一反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所述第一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信息;第二反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件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反射信息经所述第二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信息;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反射信息传导至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以及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固设于所述中框,且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件;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反射件、所述第二反射件以及所述中框围设形成信息传导通路,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所述信息传导通路传导至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实现识别信息传导,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以使得第二反射件反射的识别信息可以传导至传感装置的感应面,进而实现传感装置的位置布局灵活性。另外,通过设置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与识别区域错开,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装置占用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空间,影响电池容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较大的方便传感装置周围元器件的布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屏下识别组件中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实现识别信息传导,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以使得第二反射件反射的识别信息可以传导至传感装置,进而实现传感装置位置布局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屏下摄像头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识别信息的传导路线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的布局范围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透过避让孔的光线的传导示例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具有识别结构的电子设备,尤其是可以利用指纹识别结构可以快速地执行电子设备的解锁以及唤醒功能。识别结构通常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屏下摄像头进行图像获取进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具有屏下识别结构的智能设备。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采用屏下摄像头的结构方式进行指纹识别。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200屏下摄像头201的布局结构示意图,该种结构一般将屏下摄像头201设置于显示屏识别区域的下方,且靠近电池仓202设置。然而,该种结构的屏下摄像头201靠近电池仓202设置,会占用电池仓202空间,进而影响电池容量。若将屏下摄像头201远离电池仓202设置,势必会使得显示屏的识别区域朝向电子设备的边框移动,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显然的,相关技术中的屏下摄像头的结构方案使得摄像头位置与电池容量大小产生矛盾,且还会影响屏下摄像头周围元器件的布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思路是,在不移动显示屏的指纹识别区域的前提下,屏下摄像头的位置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一方面不会影响电池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屏下摄像头周围元器件的布局。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提供了一种屏下识别组件,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A-A向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具备具有屏下识别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而言,电子设备100大致上可以包括屏下识别组件10、后壳20、以及中框30。其中,屏下识别组件10大致上可以包括显示屏1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显示屏11与中框30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10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容纳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01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进一步地,中框30置于显示屏11与后壳20之间,并连接显示屏11与后壳20,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整体结构框架。在电子设备100结构应用中,中框30一般用来承载或者固定电子设备100的主板、电池、摄像头或者传感装置等内部元器件。
可以理解的,在电子设备100的结构应用中,中框30大致上可以包括与显示屏11大体上垂直的框架31以及与显示屏11大体上平行的支架32,其中,框架31、支架32以及显示屏11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
此外,应理解,除非关于特定上下文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术语“基本上、大体上”在数字量或其他可量化关系(例如,垂直度或平行度)方面的使用应理解为表明数量±10%。因此,例如,彼此大体上垂直的线可以彼此成81°和99°之间的角度。
进一步地,显示屏11包括显示面111和非显示面112,显示面111和非显示面112相对设置,例如,显示面111位于电子设备100外部用于显示及相应的人机交互操作,非显示面112位于电子设备100内部用于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结构进行连接。显示屏11上设置有识别区域113,以用于获取识别信息进行识别操作,可以较方便地执行电子设备100的解锁以及唤醒等功能。可以理解的,显示屏11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等用于屏幕显示的显示屏。
具体而言,识别区域11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是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可以是指纹、掌纹、虹膜、声纹或者脸部特征信息。其中,指纹是指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掌纹是指整个手掌上的纹线;虹膜是指眼睛的一部分,用于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声纹是指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脸部特征是指人类面部的特征,包括脸型、五官排列和外观等。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上述生物特征信息都是唯一的,因此,都可以用来标识唯一的用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区域11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以获取的指纹信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识别信息的传导路线示意图,第一反射件13设置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的一侧,识别区域113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第一反射件13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信息1211。例如,识别区域113获取指纹图像传导至第一反射件13并经第一反射件13反射后进行下一步传导。
具体而言,第一反射件13相对于显示屏11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反射件13朝向远离识别区域113的方向倾斜。第一反射件13在大体上垂直于显示屏11或者中框30的支架32的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覆盖识别区域113,以使得识别区域113获取的识别信息可以全部被第一反射件13反射,避免识别信息传导不完整。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件13包括第一反射面131,第一反射面131位于第一反射件13朝向识别区域11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第一反射面131为光滑平面,以利于识别信息反射。第一反射件13可以采用例如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制成,其质量较轻,对整机重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第一反射件13朝向识别区域113的一侧表面镀Al、Ag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反射面131。本申请实施例采用PET制成第一反射件13,在PET表面镀Al、Ag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一反射面131,可以起到很好的镜片反射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1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较轻材质制成,例如塑胶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13为片状,其厚度大致为0.05-0.3mm,例如0.05mm、0.1mm、0.2mm、0.3mm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13也可以为块状,其朝向识别区域113的一侧具有光滑平面以利于识别信息反射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面131相对于显示屏11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反射面131朝向远离识别区域113的方向倾斜。第一反射面131与显示屏11呈夹角设置,该夹角范围为30-60度,例如30度、40度、45度、50度、60度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31与显示屏11的夹角为45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件14设置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的一侧,第二反射件14与第一反射件13间隔设置,以使得第一反射信息1211经第二反射件14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信息1212。
具体而言,第二反射件14相对于显示屏11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反射件14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反射件13的倾斜方向大体上相同。
进一步地,第二反射件14包括第二反射面141,该第二反射面141设置于第二反射件14靠近第一反射件13的一侧,第一反射面131设置于第一反射件13靠近第二反射件14的一侧。可以理解的,第二反射件14为光滑平面,以利于识别信息反射。第二反射件14可以采用例如PET(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树脂材料制成,其质量较轻,对整机重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反射件14靠近第一反射件13的一侧表面镀Al、Ag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二反射面141。本申请实施例采用PET制成第二反射件14,在PET表面镀Al、Ag等金属材料形成第二反射面141,可以起到很好的镜片反射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反射件1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较轻材质制成,例如塑胶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件14为片状,其厚度大致为0.05-0.3mm,例如0.05mm、0.1mm、0.2mm、0.3mm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反射件14也可以为块状,其靠近第一反射件13的一侧具有光滑平面以利于识别信息反射即可。
进一步地,第二反射面141相对于显示屏11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反射面141朝向远离识别区域113的方向倾斜。第二反射面141与显示屏11呈夹角设置,该夹角范围为30-60度,例如30度、40度、45度、50度、60度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面141与显示屏11的夹角为45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31与第二反射面141大体上平行设置,以减少识别信息反射传导路径,避免遗漏识别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13和第二反射件14间隔的距离有一定的限制,间隔距离越远,镜面反射造成的识别信息损失越多。基于此,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当第一反射件13和第二反射件14在平行于显示屏11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为5-50mm时,可以保证有效的识别信息反射。例如,第一反射件13和第二反射件14在X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可以是5mm、10mm、20mm、40mm、50mm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5设置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的一侧,且该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在大体上垂直于显示屏11的方向上的投影与识别区域113错开,即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投影于显示屏11上的投影区域与识别区域113错开。传感装置15与识别区域113错开设置可以提高感装置15安装位置的自由度,避免传感装置15占用电子设备100的电池仓空间,影响电池容量,且还可以较大的方便传感装置15周围元器件的布局。同时,显示屏11的识别区域113可以设置于适合用户操作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装置15的布局范围示意图,传感装置15可以以识别区域113为圆心、5-50mm为半径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设置,且设置在和电池仓102的非重叠区域,如图5所示的虚线区域,以此可以使得传感装置15不一定要限制设置在识别区域113的下方,使得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元器件布局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14,以使得第二反射信息1212传导至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进而实现信息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10在进行信息识别操作时,识别区域113获取的识别信息传导至第一反射件13,并经第一反射件13的第一反射面131反射形成第一反射信息1211,第一反射信息1211传导至第二反射件14的第二反射面141,并经第二反射面141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信息1212,第二反射信息1212传导至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以进行信息识别。
可以理解的,传感装置15是一种可以将生物特征信息转换成电子信号的设备。例如传感装置15可以将光学图像装换成电子信号,该传感装置15可以是装配有CCD(Charge-coupled Device,图像控制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以及CIS(CMOS Image Sensor,CMOS图像传感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的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实现识别信息传导,第一反射件朝向远离显示屏的识别区域的方向倾斜设置,以将传导至第一反射件的识别信息进行传导,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以使得第二反射件反射的识别信息可以传导至传感装置的感应面,进而实现传感装置的位置布局灵活性。另外,通过设置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与识别区域错开,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装置占用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空间,影响电池容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较大的方便传感装置周围元器件的布局。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屏下识别组件10大致上可以包括显示屏1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显示屏11与电子设备的中框30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10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容纳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01内。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件13的第一反射面131投影于显示屏11的第一投影区1131与识别区域113错开,第二反射件14的第二反射面141投影于显示屏11的第二投影区1132与识别区域113错开。其中,第一投影区1131靠近识别区域113,第二投影区1132远离识别区域113。
换言之,在大体上垂直于显示屏11的方向(如图6所示的Y方向)上,第一反射件13与识别区域113错开设置。在大体上平行于显示屏11的方向(如图6所示的X方向)上,第二反射件14与识别区域113错开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反射件13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件14的第二反射面均与显示屏11所在平面大体上平行,以使得识别区域113获取的识别信息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传导至第二反射面,然后经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传导至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以实现信息识别。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的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特征大体相同,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区别在第一反射件13与第二反射件14的安装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反射件13远离显示屏11,第二反射件14靠近显示屏11。第一反射件13的非反射面贴设于中框30上,第二反射件14的非反射面贴设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进一步地,第一反射件13的非反射面贴设于中框30的支架32上,并与第二反射件14在Y方向上错开设置,以形成信息传导通道。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该屏下识别组件10还可以包括遮光件12。具体而言,遮光件12贴设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以用于遮光。
进一步地,,遮光件12在显示屏11的识别区域113的光学视角内避空。换言之,遮光件12设置有避让识别区域113的避让孔121,该避让孔121位于识别区域113的下方。避让孔121用于用户在进行识别操作时的光线透过,进而将光线传导至传感装置15以进行识别。
可以理解的,遮光件12可以通过胶体贴附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112以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采用双面胶、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中的一种粘接固定遮光件12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11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遮光件12与显示屏11,例如注塑一体成型等方式。
进一步地,遮光件12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泡棉、泡沫、橡胶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以起到缓冲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件12也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件12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以起到遮光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件12可以是透光的,此时,遮光件12通过不透光的胶体贴附于显示屏11的非显示面112以进行遮光。
可以理解的,遮光件12在垂直于显示屏11的方向上具有一厚度,该厚度和传感装置15与显示屏11间隔的距离相适配,以不影响显示屏11的识别区域113的光学视角为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10以指纹识别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具体而言,指纹识别一般是通过用户触摸显示屏11的识别区域113来实现的,其大致原理为用户触摸时,指纹图像的反射光线通过一系列传导或者反射以到达传感装置15,进而进行图像识别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具体而言,请结合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透过避让孔121的光线的传导示意图,第一反射件13设置于遮光件12远离显示屏11的一侧,透过避让孔121的光线经第一反射件13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1311,并照射至第二反射件14。该第一反射光1311经第二反射件14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1411,该第二反射光1411照射至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以进行图像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10在进行指纹识别操作时,用户触摸显示屏11的识别区域113时的反射光线透过避让孔121,并经避让孔121照射至第一反射件13,经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1311,第一反射光1311照射至第二反射件14,并经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1411,第二反射光1411照射至传感装置15以进行指纹图像识别。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的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特征大体相同,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区别在于通过设置遮光件12形成光传导通道以利于指纹图像识别。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识别组件10在进行指纹识别操作时,用户触摸显示屏11的识别区域113时的反射光线透过避让孔121,并经避让孔121照射至第一反射件13的第一反射面131,经第一反射面131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光1311,第一反射光1311照射至第二反射件14的第二反射面141,并经第二反射面141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1411,第二反射光1411照射至传感装置15的感应面以进行指纹图像识别。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屏下识别组件10大致上还可以包括光处理件16。具体而言,光处理件16可以为增透膜或者增透透镜,以用于增加光强。可以理解的,光处理件16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可以依据第一反射件13和第二反射件14的间隔距离灵活设置。在这里,“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光处理件16设置于第一反射件13和第二反射件14之间,第一反射光1311经光处理件16处理后照射至第二反射件14。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处理件16还可以设置于避让孔121与第一反射件13之间。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透过避让孔121的光线经光处理件16处理后照射至第一反射件13。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1、第一反射件13、第二反射件14以及传感装置15的结构特征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特征大体相同,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区别在于通过设置光处理件16增加光强,以进一步有利于指纹图像识别。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屏下识别组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信息处理件,用于加强识别信息的强度。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声处理件(例如音频放大器等)来加强声波传导信号。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以及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中,传感装置固设于中框,且传感装置的光线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屏下识别组件中的显示屏、第一反射件、第二反射件以及中框围设形成信息传导通路,显示屏的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信息传导通路传导至传感装置的感应面。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电子设备以及屏下识别组件的详细结构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屏下识别组件中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实现识别信息传导,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第二反射件,以使得第二反射件反射的识别信息可以传导至传感装置,进而实现传感装置位置布局的灵活性。一方面可以避免传感装置占用电子设备的电池仓空间,影响电池容量,另一方面还可以较大的方便电子装置内部传感装置周围元器件的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所述显示屏上设置有识别区域;
第一反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所述第一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信息;
第二反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件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反射信息经所述第二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信息;
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的一侧,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件,以使得所述第二反射信息传导至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件包括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件包括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二反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件靠近所述第一反射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夹角范围为30-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夹角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件为片状,所述第一反射件的厚度为0.05-0.3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件为片状,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厚度为0.05-0.3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投影区域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所述第二反射面投影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投影区域与所述识别区域错开;其中,所述第一投影区域靠近所述识别区域,所述第二投影区域远离所述识别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在平行于所述显示屏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为5-5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识别组件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贴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面,且设置有避让所述识别区域的避让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透过所述避让孔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所述第一反射光经所述第二反射件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所述第二反射光照射至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识别组件还包括光处理件,所述光处理件为增透膜或者增透透镜,以用于增加光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处理件设置于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反射件之间,透过所述避让孔的光线经所述光处理件处理后照射至所述第一反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处理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之间,所述第一反射光经所述光处理件处理后照射至所述第二反射件。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以及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屏下识别组件,其中,
所述传感装置固设于所述中框,且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件;
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反射件、所述第二反射件以及所述中框围设形成信息传导通路,所述识别区域获取的识别信息经所述信息传导通路传导至所述传感装置的感应面。
CN202010469455.3A 2020-05-28 2020-05-28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ithdrawn CN113743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9455.3A CN113743158A (zh) 2020-05-28 2020-05-28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090316 WO2021238553A1 (zh) 2020-05-28 2021-04-27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9455.3A CN113743158A (zh) 2020-05-28 2020-05-28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3158A true CN113743158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4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9455.3A Withdrawn CN113743158A (zh) 2020-05-28 2020-05-28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3158A (zh)
WO (1) WO20212385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940A (zh) * 2022-01-11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3045A (zh) * 2022-06-17 2022-09-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0967A (zh) * 2018-10-15 2020-01-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25171A (zh) * 2017-04-27 2020-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00065550A1 (en) * 2018-08-06 2020-02-2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Under-screen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9630B2 (en) * 2015-12-03 2019-01-0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for integration over a display backplane
US10380395B2 (en) * 2016-09-30 2019-08-1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with angled reflectors
WO2020006706A1 (zh) * 2018-07-04 2020-01-0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796097B (zh) * 2019-10-30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5171A (zh) * 2017-04-27 2020-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00065550A1 (en) * 2018-08-06 2020-02-2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Under-screen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730967A (zh) * 2018-10-15 2020-01-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940A (zh) * 2022-01-11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8553A1 (zh)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0665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9629268B2 (en) Mobile terminal
US11307448B2 (en) Mobile terminal
US7773870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KR100888835B1 (ko) 휴대 단말 장치
KR20160103415A (ko) 근접센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US10007381B2 (en) Mobile terminal
US8045341B2 (en)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US10254791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743158A (zh)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KR20140134163A (ko)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이동단말기
KR101978211B1 (ko) 이동단말기
CN111343317A (zh) 电子设备及壳体组件
JP5327119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2771837B (zh) 移动终端
KR101939293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209787210U (zh) 移动终端和手机中框
CN108494910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1653590B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3661672U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屏
CN115103045A (zh) 电子设备
CN208903276U (zh) 电子设备
CN114244940A (zh) 屏下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1454630U (zh) 电子设备
KR102029240B1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