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5268A -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5268A
CN113735268A CN202110928872.4A CN202110928872A CN113735268A CN 113735268 A CN113735268 A CN 113735268A CN 202110928872 A CN202110928872 A CN 202110928872A CN 113735268 A CN113735268 A CN 113735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small micro
water
group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88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兴中
袁�嘉
高磊
张森林
周斌
游奉溢
张照亮
胡敏
尹渊
刘杨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Qian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ucao Chongq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Qian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ucao Chongq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Qian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ucao Chongq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Qian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88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52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5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5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涉及小微湿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原有场地情况,由规划道路的入口至道路延伸方向,增设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S2、以湿地塘系统为主体,在规划道路的两侧开挖生物沟,将场地的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串联,形成小微湿地群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场地地形,针对不同的局部特征设计多种小微湿地类型,组合成为小微湿地群,可发挥综合性更强的小微湿地功能,使其具有污染净化、雨洪调蓄、文娱科教、气候调节、物种保育、湿地生产等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微湿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小微湿地是指全年或部分时间有水、面积在8h㎡一下的近海和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在10m以下、长度5km以下的河流湿地。
小微湿地的概念近几年才提出,目前,对小微湿地的基础研究、设计、施工方案等尚未有成熟的案例经验,因此小微湿地的设计及实践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不同的小微湿地大多为单个的个体,针对不同的局部特征不同小微湿地类型,其不能发挥综合性的小微湿地功能。
因此,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场地地形,针对不同的局部特征设计多种小微湿地类型,组合成为小微湿地群,可发挥综合性更强的小微湿地功能,使其具有污染净化、雨洪调蓄、文娱科教、气候调节、物种保育、湿地生产等多种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原有场地情况,进行地形塑造,沿道路系统的入口至道路系统的延伸方向,在场地的各个主要节点位置处增设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
S2、湿地群系统构建,以湿地塘系统为主体,沿道路系统的两侧,开挖生物沟,通过生物沟将场地的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串联,使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的水系连通,形成小微湿地群系统。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的道路系统包括规划道路、木栈道、隔离带小径和休憩节点,所述隔离带小径为竹林小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植物配置,具体方法为:通过地形梳理,控制植被生长,并进行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净化水质,其中,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系统设计,具体方法为:
A、构建水循环系统,通过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部水系连通和给排水的设计,使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内部水体形成共生循环系统;
B、构建灌溉系统,通过在小微湿地群系统内部设置自动灌溉系统,为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各个区域进行水源供给,为植物生长提供保障。
进一步地,步骤A中构建水循环系统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抽水泵增压给水,作为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的水系统的水源供给;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的水通过自然散排的方式汇集至生物沟,然后通过生物沟排至小微湿地群系统中的深水塘,整个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水体结构相互连通,形成循环共生体系;然后,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所有水体经各类湿地塘渗透、过滤、净化后通过地下暗沟排出。
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的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部的给水管和与给水管连接的喷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生境设计,具体为:蝴蝶生境设计、蜻蜓生境设计和青蛙生境设计。
进一步地,还包括生物塔设计,在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将废弃木块、竹棍、砖头或瓦片填充于立体空间内,形成复合的多孔隙结构,为昆虫提供栖息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场地地形,针对不同的局部特征设计多种小微湿地类型,组合成为小微湿地群,使形成的小微湿地群能够发挥综合性更强的小微湿地功能;并且,该湿地群具有污染净化、雨洪调蓄、文娱科教、气候调节、物种保育和湿地生产等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微湿地群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灌溉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雨水花园;2、湿地塘;3、梯级塘;4、湫洼湿地;5、多塘;6、季节性水塘;7、生物沟;8、规划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原有场地情况,进行地形塑造,沿道路系统的入口至道路系统的延伸方向,在场地的各个主要节点位置处增设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
S2、湿地群系统构建,以湿地塘系统为主体,沿道路系统的两侧,开挖生物沟,通过生物沟将场地的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串联,使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的水系连通,形成小微湿地群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该湿地群的具体组合方式根据场地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调整,一般情况下,以湿地塘系统为主体,由生物沟、生物洼地将湿地塘与其他小微湿地进行串联,形成一个湿地群,部分条件不便的地方各小微湿地也可以是独立的存在。
其中,道路系统包括规划道路、木栈道、隔离带小径和休憩节点,隔离带小径为竹林小径。
在构建湿地群系统中,还包括植物配置,具体为:通过地形梳理,控制植被生长,并进行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净化水质,其中,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在构建湿地群系统中,还包括水系统设计,具体方为:
A、构建水循环系统,通过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部水系连通和给排水的设计,使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内部水体形成共生循环系统。具体方法为:通过抽水泵增压给水,作为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的水系统的水源供给。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的水通过自然散排的方式汇集至生物沟,然后通过生物沟排至小微湿地群系统中的深水塘,整个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水体结构相互连通,形成循环共生体系。然后,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所有水体经各类湿地塘渗透、过滤、净化后通过地下暗沟排出。
B、构建灌溉系统,通过在小微湿地群系统内部设置自动灌溉系统,为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各个区域进行水源供给,为植物生长提供保障。其中,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部的给水管和与给水管连接的喷头。
在构建湿地群系统中,还包括生境设计,具体为:蝴蝶生境设计、蜻蜓生境设计和青蛙生境设计。
其中,关于蜻蜓生境的设计:在小微湿地群系统中的池塘底部设计为适应蜻蜓从卵、若虫到成虫的各个阶段觅食和栖息需求的不同深度;采用沉水植物为蜻蜓若虫提供水下的栖息地,用灯芯草等挺水植物在水面上为成虫提供栖息地,且蜻蜓也会将卵产于这些植物茎干,在水边种植一些灌木,也能增加蜻蜓其他生物的栖息空间。
关于蝴蝶生境的设计:通过在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进行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的植入。由于生境异质性和植被盖度是影响蝴蝶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植被盖度越高,意味着更多的小生境和小气候条件,可以为蝴蝶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同时尊重、顺应、回归大自然,整体、系统构建蝴蝶生境,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提供载体。
关于青蛙生境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设计因素:1、接近其他池塘;2、平缓的边缘;3、旱季水位恒定;4、能耐水淹的植物、毗邻的灌丛、高草草甸;5、岩石和木桩。
在构建湿地群系统中,还包括生物塔设计,在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将废弃木块、竹棍、砖头或瓦片填充于立体空间内,形成复合的多孔隙结构,为蜜蜂、蝴蝶、甲虫等昆虫提供栖息地,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同时丰富整体空间结构,提升景观层次。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场地地形,针对不同的局部特征设计多种小微湿地类型,组合成为小微湿地群,使形成的小微湿地群能够发挥综合性更强的小微湿地功能;并且,该湿地群具有污染净化、雨洪调蓄、文娱科教、气候调节、物种保育和湿地生产等多种功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原有场地情况,进行地形塑造,沿道路系统的入口至道路系统的延伸方向,在场地的各个主要节点位置处增设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
S2、湿地群系统构建,以湿地塘系统为主体,沿道路系统的两侧,开挖生物沟,通过生物沟将场地的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串联,使雨水花园、湿地塘、梯级塘、湫洼湿地、多塘、季节性水塘及其他湿地结构的水系连通,形成小微湿地群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所述的道路系统包括规划道路、木栈道、隔离带小径和休憩节点,所述隔离带小径为竹林小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植物配置,具体方法为:通过地形梳理,控制植被生长,并进行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净化水质,其中,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水系统设计,具体方法为:
A、构建水循环系统,通过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部水系连通和给排水的设计,使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内部水体形成共生循环系统;
B、构建灌溉系统,通过在小微湿地群系统内部设置自动灌溉系统,为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各个区域进行水源供给,为植物生长提供保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构建水循环系统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抽水泵增压给水,作为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的水系统的水源供给;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的水通过自然散排的方式汇集至生物沟,然后通过生物沟排至小微湿地群系统中的深水塘,整个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水体结构相互连通,形成循环共生体系;然后,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所有水体经各类湿地塘渗透、过滤、净化后通过地下暗沟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中所述的灌溉系统包括设置于小微湿地群系统场地内部的给水管和与给水管连接的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生境设计,具体为:蝴蝶生境设计、蜻蜓生境设计和青蛙生境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生物塔设计,在小微湿地群系统的场地内将废弃木块、竹棍、砖头或瓦片填充于立体空间内,形成复合的多孔隙结构,为昆虫提供栖息地。
CN202110928872.4A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3735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8872.4A CN113735268A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8872.4A CN113735268A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5268A true CN113735268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3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8872.4A Pending CN113735268A (zh) 2021-08-13 2021-08-13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526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53070U (zh) * 2017-05-18 2018-07-27 成都野趣生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蜂巢状生命景观塔
CN112875870A (zh) * 2021-03-30 2021-06-01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
CN113149223A (zh) * 2021-04-01 2021-07-23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于山地丘陵地区的环湖小微湿地的营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53070U (zh) * 2017-05-18 2018-07-27 成都野趣生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蜂巢状生命景观塔
CN112875870A (zh) * 2021-03-30 2021-06-01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
CN113149223A (zh) * 2021-04-01 2021-07-23 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于山地丘陵地区的环湖小微湿地的营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ant Extensive green roofs in London
Erickson The Lake Titicaca basin: a precolumbian built landscape
CN104047263B (zh) 适应于消落区水湾坡地的梯塘构造方法及梯塘结构
CN104790340A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7581148B (zh) 一种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
CN105986566B (zh) 一种海绵体多功能生态治理的方法
CN106277334A (zh) 清水型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2660934A (zh)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
WO2022094859A1 (zh) 一种山丘资源系统化保护、利用的方法
CN112441702A (zh) 一种农林湿复合生态净化系统
CN103283521A (zh) 一种自助循环绿植容器系列
CN202925514U (zh) 层台式亲水景观护岸系统
CN101213925B (zh) 一种用于人工林营造和抚育的抗旱方法
CN100507154C (zh) 多孔栖息单元式生态护岸块体
CN112875870A (zh) 一种梯塘小微湿地的设计方法
CN113735268A (zh) 一种小微湿地群的设计方法
CN113374026A (zh)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CN214401626U (zh) 水系连通系统
Beltman et al. Measures to develop a rich-fen wetland landscape with a full range of successional stages
CN209941601U (zh) 一种补水型河道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3005995A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44469A (zh) 一种结合生态驳岸的岸坡净水湿地结构
CN110612883A (zh) 一种林水共生造林景观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03271A (zh) 一种山丘资源系统化保护、利用的方法
CN204753485U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