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8671B - 用于小分组码信号的非连续传输检测(dtx)的改进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小分组码信号的非连续传输检测(dtx)的改进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28671B CN113728671B CN202080000580.8A CN202080000580A CN113728671B CN 113728671 B CN113728671 B CN 113728671B CN 202080000580 A CN202080000580 A CN 202080000580A CN 113728671 B CN113728671 B CN 1137286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eshold
- signal
- max
- tau
- output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41000156867 Cryptodacus tau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69170 Boreogadus sa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36—Reed-Muller [RM]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所描述的是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UCI接收器处处理在上行链路(UL)上接收的信号,以将接收信号转换为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可以包括所述接收信号的多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θ1…θi…θN)。多维DFT可以形成为哈达玛变换。该方法包括:从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中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然后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τ是阈值,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这使得在θmax>c.τ的情况下,在所述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在某些情况下,缩放因子c可以省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但非排他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在上行链路(UL)上所接收信号的改进方法及装置,上行链路(UL)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上,所接收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UCI接收器处改进UL上的非连续传输(DTX)的检测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对于小分组码信号。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DL)中,数据净荷由传输块承载,这些传输块被编码为码字,这些码字通过称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DL物理数据信道发送。PDSCH码字的调度信息(包括其在子帧中的资源分配及其调制和编码方案)包含在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物理控制信道中。通常,接收方UE对PDCCH中的消息进行解码,并且在发现已为其分配了PDSCH的情况下,它将根据从PDCCH中解码的调度信息对PDSCH码字进行解码。
为了防止传输块丢失,LTE已经采用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在E-UTRA的物理层中,在UL和DL中都实现了HARQ。E-UTRA中的确认消息表示为HARQ-ACK。
UE可以响应于某些PDSCH传输来发送HARQ-ACK,并且HARQ-ACK可以包括响应于在DL中发送的传输块的一个或多个确认(肯定(ACK)或否定(NACK))。可以在物理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PUSCH之一上发送HARQ-ACK。
如果eNodeB(基站(BS))检测到ACK而不是DTX(所谓的ACK错误检测),则eNodeB将错误地认为相应的DL传输块已正确接收。由于传输块尚未被UE正确接收,因此相应的数据将不会传递到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也不会从MAC层传递到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因此,RLC层中将丢失数据。这将导致RLC层中的ARQ重传,这会引入延迟和可能的多次重传,这是非常不希望的。另外,如果错误地检测到实际上是DTX的NACK,则eNodeB将以UE无法对其进行解码的方式重新发送数据包。
如已经指出的,如果UE未能成功解码PDCCH,则当UE不知道分配给它的PDSCH的存在时,就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将不生成ACK/NACK信息。这种情况已经很好地被认识到,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的UE响应是DTX,即ACK和NACK信号均未发送到eNodeB。由于eNodeB不具有关于UE是否未能检测到PDCCH的先验知识,因此它期望或认为预定位置的符号是ACK/NACK符号,并提取它们以供ACK/NACK解码器解码。如果eNodeB忽略了DTX的可能性,则ACK/NACK解码器将在对提取的符号进行解码时将ACK或NACK消息返回到更高层,而这些符号实际上不传达任何信息。通常,ACK和NACK消息都同样可能被返回。
与将DTX错误地检测为NACK相比,将DTX错误地检测为ACK的结果对系统性能更不利。
类似地,在5G(或新无线电(NR))无线通信系统中,消息反馈方案也用于重发控制。ACK或NACK(AN)信号用于指示UE是否成功接收到该信号以及BS是否需要重新发送数据。如果UE错过了DL控制信号,则UE可能会遇到DL中的DTX,并且UE将不将任何消息发送回BS。然而,BS需要检测三种可能的反馈状态之一,即,ACK,NACK或DTX,以重新安排到UE的下一传输。
图1示出了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从UE到BS的UL净荷控制数据和从BS到UE的DL上的净荷数据的传输。在图1的示例中,可以看出,响应于从BS到UE的第一“用于净荷分配#1的DL控制”消息,UE在这种情况下以UCI“NACK”消息响应。NACK消息由UCI接收器在BS处接收,因此,BS被配置为向UE重发第一“用于净荷分配#1的DL控制”消息及其相关的第一“DL净荷数据#1”消息。在该示例中,UE然后向UCI接收器返回UCI“ACK”消息,以响应于重传的控制信号消息,并且因此,BS被配置为随后向UE发送第二“用于净荷分配#2的DL控制”消息及其关联的第二“DL净负荷数据#2”消息(图1中未示出)。因此,图1示出了当UE指示还没有成功接收到DL数据控制消息时,BS如何将数据重新发送给UE。
相反,图2示出了当UE错过DL数据控制消息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该示例中,UE已经错过了第一“用于净荷分配#1的DL控制”消息,并且作为响应,因此没有向BS发送回ACK/NACK消息。此方案表示DTX情况。BS处的UCI接收器仅接收噪声,但对其进行处理,就好像它包含UL UCI信号一样,其结果是,在此示例中,UCI错误地检测或确定从UE接收到ACK消息,从而输出错误的ACK消息。这使得BS响应于错误的ACK消息BS开始新的控制和净荷数据传输,例如,“用于净荷分配#2的DL控制”,等等。
要理解的是,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其中UCI接收器不具有DTX检测或确定能力,UCI接收器错误地检测到ACK消息的概率为50%,其余的50%的情况导致错误的NACK消息。错误的NACK消息不如错误的ACK消息麻烦,但是仍然是不希望的。
从图2的示例清楚的是,在检测或确定来自UCI接收器处的UE的ACK或NACK消息以及区分ACK/NACK消息和DTX条件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CN105262568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CK/NACK和DTX检测,其中基于信噪比(SNR)的统计来计算DTX状态阈值。然而,获得准确的噪声估计可能具有挑战性。
CN102740316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上行链路DTX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当前小区的上行用户设备接收数据信息;计算与数据信息相对应的置信度值,其中,该置信度值用于反映由接收终端承载的数据信息解码的准确性;将所述置信度值与预设的DTX判断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上行用户设备是否处于DTX状态。在此,预设的DTX判断阈值必须针对不同的信道条件而改变,并且因此确定DTX判断阈值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
US8850285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CK/NACK/DTX检测,揭示了一种信道解码块,该信道解码块从UE接收信号并产生解码的ACK/NACK信息矢量。
US8315185涉及LTE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CK/NACK检测。ACK/NACK检测器具有软解码器和决策器。当满足该阈值时,阈值用于确定从UE发送的信号是否包含ACK/NACK传输。如果不满足阈值,则确定传输为DTX。阈值基于软数据比特的功率估计。
对于5G UCI,3GPP TS 38.212需要支持两种类型的信道代码,即极化码和小分组码,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极化码与净荷比特大于11的情况有关。小分组码与净荷比特等于或小于11的情况有关。
如图3所示,在传统的基于极化码的接收器中,循环冗余校验(CRC)可以帮助检测是否发生了DTX。极化码解码器的输出包含UCI比特,但是CRC校验功能(模块)使基于极化码的接收器能够区分DTX和UCI比特,后者分别指示ACK或NACK。
在图4中示出了基于小分组码的常规接收器,其中CRC功能不可用,对ACK,NACK或DTX信号的不正确检测导致用于重新传输的资源浪费和/或数据包的丢失。在CRC不可用的基于小分组码的常规接收器中,ACK和NACK均以50%的概率发出,其中UE错过了DL控制消息并且什么也不发送给UE,使得BS仅接收噪声。在基于小分组码的接收器中,小分组码解码器的输出被假定为UCI比特,导致可能的错误ACK或错误NACK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办法用于一方面区分DTX和另一方面区分指示ACK或NACK的UCI比特。
亟需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更准确检测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和非连续传输(DTX)信号的方法。还需要一种在UCI接收器上改进UL上的DTX检测的方法和/或在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的方法,该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或消除与已知方法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已知方法在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通过结合主要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上述目的。从属权利要求公开了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方法,该方法在UCI接收器上检测UL上的DTX,特别是对于小分组编码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UCI接收器和/或UCI解码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得出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因此,前述目的的陈述不是穷举性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许多目的中的一些。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UCI接收器处处理在上行链路(UL)上接收的信号,以将所述接收信号转换为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该方法包括:从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中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然后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τ是阈值,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该比较使得在θmax>c.τ的情况下,在所述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优选地,在θmax≤c.τ的情况下,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缩放因子c,使得该方法然后包括将所述θmax值直接与未缩放阈值τ进行比较,其中,对于θmax>τ,确定在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但是,对于θmax≤τ,将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所描述的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处接收到的信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器,该接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UCI接收器处处理在上行链路(UL)上接收的信号,以将所述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可以包括所述接收信号的多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θ1…θi…θN)。多维可以形成为哈达玛变换。UCI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然后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τ为阈值,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使得在θmax>c.τ的情况下,在所述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在某些情况下,缩放因子c可以省略。
在第一主要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处理在所述UCI接收器处的上行链路(UL)接收到的信号,以将所述接收信号转换成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根据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性计算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并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并且通过将阈值τ乘以缩放因子c来获得所述缩放的阈值c.τ。因此,在θmax>c.τ的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在所述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优选地,在θmax≤c.τ的情况下,该方法包括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θmax值的符号和索引来生成UCI比特;以及在θmax>c.τ的情况下,根据所述UCI比特,输出确认(ACK)消息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省略缩放因子c,使得将所述θmax值与阈值τ的步骤包括直接将所述θmax值与阈值τ进行比较。对于θmax>τ,该方法包括在所述UCI接收器处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在θmax≤τ的情况下,优选地,该方法包括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θmax值的符号和索引来生成UCI比特;以及在θmax>τ的情况下,根据所述UCI比特,输出确认(ACK)消息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
在第二主要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存储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以及用于执行机器可读指令的处理器,使得当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时,其将接收器配置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主要方面的步骤。
在第三主要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机器可读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当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时,它们将处理器配置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主要方面的步骤。
本发明内容并不一定公开定义本发明必不可少的所有特征。本发明可以存在于所公开特征的子组合中。
前面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发明的特征,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以下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下文将描述构成本发明权利要求主题的本发明附加特征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所公开的概念和特定实施例可以容易地用作修改或设计,以用于实现本发明相同目的的其他结构的基础。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清晰明了,所述优选实施例仅通过示例的方式结合附图提供,其中:
图1是示出了BS和UE之间用于重发控制数据和净荷数据的消息交换的信号图;
图2是示出当BS处的UCI接收器确定错误ACK消息时,从BS向UE的控制数据和净荷数据的不正确传输的信号图;
图3是用于5G通信系统的基于极化码的常规接收器的示意框图;
图4是用于5G通信系统的基于小分组码的常规接收器的示意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UCI接收器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由图5的UCI接收器执行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对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不限于实施本发明所必需特征的组合。
在本说明书中提及“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一定全部指的是同一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单独或替代的实施例。此外,描述了可以由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其他实施例展现的各种特征。类似地,描述了可能是一些实施例但不是其他实施例的要求的各种要求。
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元件可以以各种形式的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这些元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适当编程的通用装置上以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该通用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
本说明书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因此,要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出尽管未在本文中明确描述或示出但体现本发明的原理并且包括在其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布置。
此外,本文中引用本发明的原理,方面和实施例及其特定示例的所有陈述旨在涵盖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等同物。此外,此类等效项旨在包括当前已知的两个等效物以及将来开发的等效物,即,开发的具有相同功能的任何元素,无论其结构如何。
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呈现的框图表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系统和装置的概念图。
附图中所示的各种元件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硬件以及能够与适当的软件相关联地执行软件的硬件来提供。当由处理器提供时,功能可以由单个专用处理器,单个共享处理器或多个单独的处理器(其中一些可以共享)提供。此外,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的明确使用不应解释为专门指代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并且可以隐含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在本文的权利要求书中,表达为用于执行特定功能的装置的任何元件旨在涵盖执行该功能的任何方式,包括例如a)执行该功能的电路元件的组合或;b)任何形式的软件,因此,包括与用于执行该软件以执行功能的适当电路组合的固件,微代码等。这样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在于以下事实:由各种所述装置提供的功能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方式被组合在一起。因此认为可以提供那些功能的任何装置都等同于本文所示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准确地检测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和非连续传输(DTX)信号的方法。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当循环冗余校验CRC无法用于DTX检测时,对于基于小分组码的接收器中的DTX检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改进UCI接收器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示的实施例中,UCI接收器装置100可以包括通信设备,诸如通达地连接到BS 105(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或形成其一部分的网络节点,网卡或网络电路等。尽管本发明的改进UCI接收器装置100不限于在5G通信系统中运行,但是可以包括用于4G蜂窝网络或任何蜂窝网络的UCI接收器装置。
UCI接收器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其各种功能的多个功能块。例如,UCI接收器装置100包括接收器模块110,其提供接收信号处理并被配置为将接收到的信号和/或从其提取的信息提供给功能块模块120,例如可以包括各种数据接收器、控制元件、用户界面等。尽管接收器模块110被描述为提供接收信号处理,但是应当理解,该功能块可以被实现为提供发送和接收信号处理的收发器。与接收器110的特定配置无关,实施例包括与接收器模块110相关联地布置的信号检测模块130,以促进根据本发明的所接收信道信号的精确处理和/或解码。信道信号可以经由天线模块105接收。
尽管信号检测模块130被示为被部署为接收器模块110的一部分(例如,包括一部分接收器模块的控制和逻辑电路),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对这种部署配置没有限制。例如,信号检测模块130可以被部署为UCI接收器装置100的功能块,该功能块不同于接收器模块110,但连接到接收器模块110。信号检测模块130可以,例如,使用逻辑电路和/或存储在UCI接收器装置100的存储器140中的可执行代码/机器可读指令来实现的,以供处理器150执行,从而执行本文所述的功能。例如,可执行代码/机器可读指令可以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0(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磁存储器、光存储器等)中,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0适合于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集(例如,应用软件、固件、操作系统、小程序等),数据(例如,配置参数、操作参数和/或阈值、收集的数据、处理的数据和/或等)等。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0可包括处理器可读存储器,用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0,可用于执行信号检测模块130的代码段和/或利用所提供的数据来执行本文所述的信号检测模块130的功能。另外地或可替代地,信号检测模块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专用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图形处理单元(GPU)和/或等等,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信号检测模块130的功能。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基于线性分组码(UCI)的改进接收器装置100/200,用于基于线性分组码(UCI)的改进接收器装置100/200的改进解码器210,以及由该信号检测模块130实现的改进和增强的方法,包括用于图5基于线性分组码的(UCI)的改进接收器装置100/200或用于UCI的接收器装置100的改进解码器210。
如以下关于图5及图6更详细描述的,包括改进解码器210的信号检测模块130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准确地实现对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和非连续传输(DTX)信号的改进检测或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UCI接收器装置100/200被配置为接收UL UCI信号作为解映射器输出信号。解映射器输出信号首先在均衡器模块202中以已知方式均衡以提供均衡后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解扰模块204以已知的方式再次对均衡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扰,该模块将软比特输出到改进解码器210。在图6中,改进解码器210被示为小分组码解码器210,但是要理解的是,这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小分组码解码器210被配置为在变换模块210A中处理所述接收信号,以在步骤300中将所述接收信号变换为所述接收信号中可能的传输码字的似然计算值。优选地,可能的传输码字的似然计算值包括所述接收信号的多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θ1…θi…θN)。在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处,从在5G通信系统环境115中操作的UE 125接收UL UCI信号,该UE 125经由UL信道无线地连接至BS 105。然而,要理解的是,在UCI接收装置100/200接收到的信号可能只在一个实例中包含噪声,在这个实例中,UE 125丢失了来自BS 105的DL控制消息,因此UE 125没有发出任何消息或信号来响应丢失的DL控制消息。在这种情况下,UCI接收器装置100/200预期从UE 125接收答复消息,因此将接收到的噪声视为要处理的UL UCI信号。在任一种情况下,无论是来自UE 125的真实UL UCI信号还是被误认为是来自UE 125的真实UL UCI信号的噪声信号,小分组码解码器210都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将所述信号变换为多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θ1…θi…θN)。
如上所述,图5的信号检测模块130可以包括用于图6的基于线性分组码(UCI)的改进接收器装置100/200的改进解码器210,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改进解码器210取代构成图3的基于极化码的常规接收器一部分的极化码解码器,或更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改进解码器210取代构成图4的基于小分组码的常规接收器一部分的小分组码解码器。
从描述中将理解,尽管可以通过仅实施软件变更来实现本发明的改进解码器210,可以通过对常规线性分组码解码器的软件,固件和/或硬件的改变,来实现包括改进解码器210的信号检测模块130。
可以将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处接收到的UL UCI信号中的可能的传输码字的似然计算值表示为似然值。多维DFT(θ1…θi…θN)可以包括所述接收信号的哈达玛变换(哈德玛)。哈达玛变换(Hadamard transform)也称为华须-哈达玛变换(Walsh-Hadamardtransform),哈达玛-拉德马赫-华须变换(Hadamard-Rademacher-Walsh transform),华须变换(Walsh transform)或华须-傅里叶变换(Walsh-Fourier transform)。在本文中,它将被称为“哈达玛变换”,但涵盖了所述变换的所有形式。
小分组码解码器210的模块210B被配置为在步骤305中根据所述可能的传输码字的似然计算值来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最大幅度θmax值可以从包括所述多维DFT(θ1…θi…θN)的多个实数确定或计算。
在常规UCI接收器中,如图3和4所示,表示ACK或NACK消息的UCI比特是从最大幅度θmax值的索引和符号中得出的。类似地,小分组码解码器210的UCI比特模块210C被配置为在步骤310中以已知的方式根据最大幅度θmax值的索引和符号来生成UCI比特。
如已经关于图4所描述的,在基于小分组码的常规接收器中不存在CRC功能,其阻止了确定接收到的UL UCI信号是否实际上指示DTX情况而不是指示ACK或NACK消息。换句话说,缺少CRC功能阻止了在DTX和在ACK/NACK之间的确定。
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并且通过将阈值τ乘以缩放因子c来获得所述缩放阈值c.τ。即,在θmax>c.τ的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在所述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图6中表示为(ii)的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在步骤315中,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的步骤,其中,c是针对该阈值τ的缩放因子,通过将阈值τ乘以缩放因子c来获得阈值τ和所述缩放的阈值c.τ。所确定的,选择的或计算的缩放因子c可以由用于UCI模块210D的DTX检测器通过从多维DFT(θ1…θi…θN)估计缩放因子c来获得,但是优选地通过计算多维DFT的二阶统计量(θ1…θi…θN)的平方根来获得,即:
缩放因子c直接基于所计算的可能的传输码字的似然性,并且因此具有低的计算复杂度并且具有稳定的性能,因为它不依赖于获得信号噪声估计。
用于小分组码解码器210的用于UCI模块210D的DTX检测器已经将预定阈值τ加载到其存储器中。优选地,阈值τ从目标检测性能和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检测UL上接收的信号中的出现次数中得出。目标检测性能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检测DTX作为确认消息(ACK)的目标概率(Pr(DTX→ACK));检测DTX作为发送消息(TX)的目标概率(Pr(DTX→TX));或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处检测到UL上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虚警(Pr(FA))的目标概率。优选地,根据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上的UL上接收的信号中的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来确定检测发生的次数。
阈值τ也可以根据多维DFT的分布的尾数概率(θ1…θi…θN)来确定。
更具体地说,阈值τ从以下公式得出:
其中,
其中Q-1(·)是Q函数的反函数,
Pdetect=1-2Pr(DTX→ACK),or 1-Pr(DTX→TX),or 1-Pr(FA),以及
Nbit是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在UL上接收的信号中的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6中仅示出Pdetect=1-2Pr(DTX→ACK)。
阈值τ取决于两个输入,即如上所述的目标概率和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这样,阈值τ可以是预定的并且被加载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的存储器140中。这样,阈值τ不一定需要实时确定。此外,缩放阈值c.τ适合于不同的信道或信道条件,这极大地简化了本发明的方法并且减少了信号检测模块130/小分组码解码器210中的计算工作量。
在步骤315中,小分组码解码器210被配置为:当θmax>c.τ时,确定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在UL上接收的信号是否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然而,在θmax≤c.τ的情况下,在步骤315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在θmax>c.τ的情况下,可以增强步骤315,以基于所生成的UCI比特输出确认(ACK)消息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
因此,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排他性地,该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最有用地用于不具有CRC功能的基于小分组码的接收器中,例如图4所例示的,以确定是否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处在UL上接收到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并且还用于检测或确定接收到的信号,无论是真实的或包括噪声的信号,包括来自UE 125的ACK消息还是来自UE 125的NACK消息。换句话说,第一实施例的方法不仅可以确定接收到的信号是否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而且还使改进解码器210能够一方面区分DTX情况,另一方面区分ACK/NACK信号。因此,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别有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基于小分组码接收器中的DTX检测,其中不能利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来做DTX检测。
因此,该方法可以被用来在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在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处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小分组码信号,并且更具体地,可以被用于确定在小分组码信号中,包括NR(5G)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例如PUCCH格式2,PUCCH格式3或PUCCH格式4。
将理解的是,线性分组码可以是里德穆勒(Reed-Muller,RM)码或基于RM的超码。
通常,信号功率会随时间变化。例如,在DTX的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仅包含噪声,则噪声功率随时间变化不是恒定的。因此,有必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估计噪声功率(例如,基于所有(θ1…θi…θN))。否则,由于(θ1…θi…θN)的全部/大多数都很大,而不是由于在(θ1…θi…θN)中θmax确实很突出,从仅包括噪声的接收信号得出的最大幅度θmax值仍然可以使得最大幅度θmax值大于阈值τ。将缩放因子c与阈值τ一起使用有助于解决此问题。
另一方面,在例如我们具有长时间噪声功率的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缩放因子c。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UL信道上的噪声不会随时间快速变化,或者可以确定它遵循一定的分布。以此方式,可以将噪声功率视为常数或至少是已知实体。因此,只要为阈值τ选择合适的水平,就不再需要将缩放因子应用于阈值τ。
再次参照图5和图6,在图6中用(i)表示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省略了选定,计算或确定缩放因子的步骤。在图6的增强方法(i)中,该方法包括信号检测模块130的步骤310,该步骤包括改进解码器210以已知方式根据最大幅度θmax值的索引和符号来生成UCI比特。增强方法还包括增强步骤315,将所述θmax值直接与阈值τ进行比较。
对于θmax>τ,该方法包括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200处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在增强步骤315中,小分组码解码器210被配置为:当θmax>τ时,在所述UCI接收器装置100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然而,在θmax≤τ的情况下,在增强步骤315处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在θmax>τ的情况下,增强步骤315可以基于所生成的UCI比特来输出确认(ACK)消息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UCI接收器装置100。UCI接收器装置100包括存储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140和用于执行机器可读指令的处理器150,使得当处理器150执行机器可读指令时,其配置UCI接收器装置100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法(i)和(ii)。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机器可读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40,其中,当机器可读指令由处理器150执行时,它们将处理器150配置为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方法(i)和(ii)。
上述装置可以至少部分地以软件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通用计算机设备或使用定制设备来实现上述装置。
这里,本文描述的方法和装置的各方面可以在包括通信系统的任何装置上执行。可以将技术的程序方面视为通常以可执行代码和/或在某种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上体现的可执行代码和/或相关数据的形式的“产品”或“制品”。“存储”类型的介质包括移动台、计算机、处理器等的任何或全部存储器,或其相关模块,例如各种半导体存储器、磁带驱动器、磁盘驱动器等,它们可以随时向软件编程提供存储。软件的全部或部分有时可以通过Internet或其他各种电信网络进行通信。例如,这样的通信可以使得能够将软件从一个计算机或处理器加载到另一计算机或处理器中。因此,可以承载软件元素的另一种类型的介质包括光波、电波和电磁波,例如通过有线和光学座机网络以及通过各种无线链路在本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上使用的光波。诸如有线或无线链路,光链路等之类的携带这种波的物理元件也可以被视为承载软件的介质。如本文所使用,除非限于有形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否则诸如计算机或机器“可读介质”的术语是指参与向处理器提供指令以供执行的任何介质。
尽管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详细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应理解,仅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可以理解,本文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与任何实施例一起使用。说明性实施例并不彼此排斥,也不排斥本文未列举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说明性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变型,因此,仅应施加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这种限制。
在所附权利要求和本发明的先前描述中,除非上下文由于表达语言或必要的暗示而另外要求,否则词语“包括”或诸如“包括”或“包含”的变型以包括性含义使用。即,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即指定所陈述的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特征的存在或增加。
应当理解,如果在本文中引用了任何现有技术出版物,则这种引用并不意味着承认该出版物构成了本领域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Claims (19)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接收器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UCI接收器处处理在所述上行链路(UL)上接收到的所述信号,以将所述信号均衡、解调和解扰,所述信号被接收作为解映射器输出信号;
处理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以将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转换成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
根据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和
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τ是阈值,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并且通过将阈值τ乘以缩放因子c来获得所述缩放阈值c.τ,在θmax>c.τ的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在所述UCI接收器上确定UL上接收的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和
其中,所述阈值τ是从目标检测性能和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检测发生的次数中得出的和根据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来确定检测发生的所述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θmax≤c.τ的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包括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的多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θ1…θi…θN),所述最大幅度θmax值是从包括所述多维DFT的多个实数导出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维DFT(θ1…θi…θN)包括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的哈达玛变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检测性能包括以下任一项:检测DTX作为确认消息(ACK)的目标概率(Pr(DTX→ACK));检测DTX作为传输(TX)的目标概率(Pr(DTX→TX));或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检测虚警的目标概率(Pr(F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τ从以下得出:
其中
其中Q-1(·)是Q函数的反函数,
Pdetect=1-2Pr(DTX→ACK),or 1-Pr(DTX→TX),or 1-Pr(FA),以及
Nbit是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τ是根据所述多维DFT分布的尾数概率(θ1…θi…θN)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选择或计算所述缩放因子c包括:根据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的多维DFT(θ1…θi…θN)来估计所述缩放因子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选择或计算所述缩放因子c包括:计算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的多维DFT(θ1…θi…θN)的二阶统计量的平方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θmax值生成UCI比特;以及,
当θmax>c.τ,基于所述UCI比特输出确认(ACK)消息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缩放因子c=1。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省略确定,选择或计算缩放因子c的步骤,使得比较步骤包括将所述θmax值直接与阈值τ进行比较,使得在θmax>τ的情况下,该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省略确定,选择或计算缩放因子c的步骤,使得比较步骤包括将所述θmax值直接与阈值τ进行比较,以使得θmax≤τ,该方法包括输出非连续传输(DTX)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θmax值生成UCI比特;以及,
当θmax>τ,基于所述UCI比特输出确认(ACK)消息或否定确认(NACK)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利用所述方法来确定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包括小分组码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用于确定小分组码信号中的DTX,该小分组码信号包括新无线电(NR)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例如PUCCH格式2,PUCCH格式3或PUCCH格式4。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性分组码包括里德穆勒(RM)码或基于RM的超码。
1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UCI)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
存储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器;以及
用于执行机器可读指令的处理器,以便当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时,它将接收器配置为:
在所述UCI接收器处处理在上行链路(UL)上接收到的信号,以将所述信号均衡、解调和解扰,所述信号被接收作为解映射器输出信号;
处理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以将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转换成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
从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中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以及
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τ是阈值,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并且通过将阈值τ乘以缩放因子c来获得所述缩放阈值c.τ,使得在θmax>c.τ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其中,所述阈值τ是从目标检测性能和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检测发生的次数中得出的和根据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来确定检测发生的所述次数。
19.一种存储机器可读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当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时,它们将所述处理器配置为:
在所述UCI接收器处处理在上行链路(UL)上接收到的信号,以将所述信号均衡、解调和解扰,所述信号被接收作为解映射器输出信号;
处理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以将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转换成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似然计算值;
从可能的传输码字(θ1…θi…θN)的所述似然计算值中确定最大幅度θmax值;以及
将所述θmax值与选定的,计算的或预定的缩放阈值c.τ进行比较,其中τ是阈值,c是阈值τ的缩放因子,并且通过将阈值τ乘以缩放因子c得到所述缩放阈值c.τ,使得在θmax>c.τ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包括线性分组码信号;
其中,所述阈值τ是从目标检测性能和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检测发生的次数中得出的和根据在所述均衡、解调和解扰的解映射器输出信号中的净荷比特的数量和/或编码比特的数量来确定检测发生的所述次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827,883 US11363578B2 (en) | 2020-03-24 | 2020-03-24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for small block encoded signals |
US16/827,883 | 2020-03-24 | ||
PCT/CN2020/081130 WO2021189299A1 (en) | 2020-03-24 | 2020-03-25 | An improv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for small block encoded signal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28671A CN113728671A (zh) | 2021-11-30 |
CN113728671B true CN113728671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77856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0580.8A Active CN113728671B (zh) | 2020-03-24 | 2020-03-25 | 用于小分组码信号的非连续传输检测(dtx)的改进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63578B2 (zh) |
CN (1) | CN113728671B (zh) |
WO (1) | WO20211892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75486B1 (en) * | 2021-01-07 | 2022-06-28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assisted by noise estimation |
US20230276524A1 (en) * | 2022-02-25 | 2023-08-31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Partial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Using Bits Reconstructio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77738A1 (en) * | 2012-05-28 | 2013-1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rrangement and detector for detec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
CN104168094A (zh) * | 2013-05-20 | 2014-11-26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非连续传输检测方法 |
CN105491591A (zh) * | 2014-09-17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tx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
CN109983723A (zh) * | 2019-01-23 | 2019-07-05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改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harq-ack信息的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76456A (en) * | 1985-11-27 | 1987-06-30 | Raytheon Company | Strap down roll reference |
US6289000B1 (en) * | 2000-05-19 | 2001-09-11 | Intellon Corporation | Frame control encoder/decoder for robust OFDM frame transmissions |
GB2432086B (en) * | 2005-11-01 | 2007-12-12 | Motorola Inc | Re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555128B2 (en) | 2010-03-24 | 2013-10-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
US8315185B2 (en) | 2010-06-07 | 2012-11-20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 ACK/NACK detection in LTE PUSCH |
CN102740316B (zh) | 2011-04-08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tx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US9839018B2 (en) | 2013-07-03 | 2017-12-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messages on a downlink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563502B1 (en) * | 2013-12-20 | 2017-02-07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Read retry operations with read reference voltages ranked for different page populations of a memory |
CN105262568B (zh) | 2014-07-17 | 2018-09-28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ck/nack和dtx的检测方法 |
US10043582B2 (en) * | 2016-02-11 | 2018-08-07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Establishing parameters of subsequent read retry operations based on syndrome weights of prior failed decodings |
US11070240B1 (en) * | 2020-10-13 | 2021-07-20 |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 Digital amplitude control for transmission of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
2020
- 2020-03-24 US US16/827,883 patent/US11363578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25 CN CN202080000580.8A patent/CN11372867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3-25 WO PCT/CN2020/081130 patent/WO202118929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77738A1 (en) * | 2012-05-28 | 2013-1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rrangement and detector for detec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
CN104168094A (zh) * | 2013-05-20 | 2014-11-26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非连续传输检测方法 |
CN105491591A (zh) * | 2014-09-17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tx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
CN109983723A (zh) * | 2019-01-23 | 2019-07-05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改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harq-ack信息的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n Improved Semi-blind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NR PUCCH";Du, Yifan等;2019 IEE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er and Communications (ICCC);第I-III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307000A1 (en) | 2021-09-30 |
US11363578B2 (en) | 2022-06-14 |
CN113728671A (zh) | 2021-11-30 |
WO2021189299A1 (en) | 2021-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31179B2 (en) | HARQ frame data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th HARQ in systems using blind detection | |
US10778377B2 (e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 |
US11197279B1 (en) |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3728671B (zh) | 用于小分组码信号的非连续传输检测(dtx)的改进方法及装置 | |
US20050063344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decoding | |
CN101636988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改进型检错的技术 | |
US1161198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partial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using soft bits correlation | |
US1145750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partial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using channel estimation data | |
US11375486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assisted by noise estimation | |
CN113597745B (zh) | 一种通过噪声估计辅助检测非连续传输(dtx)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170333B (zh) | 一种利用信道估计数据检测局部非连续传输(dtx)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710973B (zh) | 一种利用软比特相关检测部分非连续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454937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不连续传输dtx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27652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Partial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Using Bits Reconstruction | |
EP3499769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 |
EP3602881A1 (en) | Acknowledgment signalling in communications | |
WO2018126458A1 (en) | Retransmission of polar code with reordered information bi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83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