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7364B -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7364B
CN113727364B CN202110882913.0A CN202110882913A CN113727364B CN 113727364 B CN113727364 B CN 113727364B CN 202110882913 A CN202110882913 A CN 202110882913A CN 113727364 B CN113727364 B CN 113727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accessing
network device
control
terminals
ac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29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7364A (zh
Inventor
高帅
张忠皓
马静艳
李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29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7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7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7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7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7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降低基站之间的波束干扰。该方法包括:波束控制装置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以及接入波束i和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波束控制装置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i和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消除基站之间的波束干扰的过程。

Description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会在相邻区域部署不同帧结构的5G毫米波基站,如大下行帧结构(如DDDSU帧结构)5G毫米波基站和大上行帧结构(如DSUUU帧结构)5G毫米波基站相邻部署。帧结构中,D表示全下行时隙,U标识全上行时隙,S表示特殊时隙,也可以表示上下行混合以及保护时隙。同时随着5G毫米波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5G毫米波基站的密度也随之增大,从而导致5G毫米波基站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变小。由于5G毫米波基站之间的距离变小,会导致相邻的大下行帧结构5G毫米波基站和大上行帧结构5G毫米波基站的波束之间的波束干扰也变大。5G毫米波基站的某一波束收到干扰时,会影响接入(或使用)该波束的终端的通信服务或数据传输服务。在干扰严重时,波束可能无法为终端提供服务,影响了用户使用。
目前,通信运营商是先测量5G毫米波基站的可以用于表征波束信号强度的参数(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来计算5G毫米波基站的干扰,然后通过基站间距拉远的方式尽量消除干扰。然而5G毫米波的波束具有波束窄、能量集中的特性,即使基站间距拉远的方式能够降低基站的部分干扰,但是,5G毫米波基站的特定波束依旧会在较远距离对相邻5G毫米波基站的波束产生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于降低不同帧结构基站之间的波束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波束控制装置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以及接入波束i和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波束控制装置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i和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波束之间的干扰值,以及接入波束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如此,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基站之间存在波束干扰时,控制存在波束干扰的波束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例如,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控制一个波束开启并控制另一个波束关闭,从而可以避免两个波束之间的干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波束控制装置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还可以为波束控制装置中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模块。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波束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
通信单元,还用于获取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该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提供的控制方法中波束控制装置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因此,该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波束控制装置或者波束控制装置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波束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如: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可以用于支持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和数据。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波束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可读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波束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波束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波束控制装置或者波束控制装置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以及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波束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波束控制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通信接口,该芯片系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波束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功能,例如处理器用于通过通信接口获取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不予限制。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波束控制:是指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配置信息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为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由维护人员为网络设备配置的,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从其他设备处获取的。比如,网络设备可以从核心网设备处获取,不予限制。
例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波束的标识以及对应的标志位。一个波束对应一个标识。波束对应的标志位可以用于指示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例如,当波束对应的标志位为第一字符时,表示开启该波束;当波束对应的标志为第二字符时,表示关闭该波束。其中,第一字符和第二字符不同。比如,第一字符可以为1,第二字符可以为0。又比如,第一字符可以为on,第二字符可以为off。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波束干扰,可以控制存在波束干扰的两个波束在相同时间内的工作状态不同。比如,网络设备1的波束1和网络设备的波束2存在波束干扰,则在T1时刻,可以开启波束1,并关闭波束2。在TI时刻之后的T2时刻,可以开启波束2,并关闭波束1。由于波束1和波束2在相同时间内工作状态不一致,因此,处于关闭状态的波束1无法对处于开启状态的波束2产生干扰,或者,处于关闭状态的波束2无法对处于开启状态的波束1产生干扰。从而,可以消除波束1和波束2之间的干扰。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支持通信的任一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为3GPP高频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NR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系统以及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也可以为非3GPP通信系统,不予限制。下面以图1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的演变和其他通信系统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示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以及与核心网设备通信连接的网络设备(如: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
其中,图1中的核心网设备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进行控制信令的交互,例如,可以向网络设备下发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
图1中的网络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资源调度、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等功能。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小型基站、无线接入点、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以及某种其它接入节点中的任一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天线可以生成多个波束,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核心网设备的控制信令,控制该多个波束的工作状态。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5G毫米波基站。当然,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其他制式的基站,不予限制。图1中的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帧结构。例如,网络设备1可以为大下行帧结构(如DDDSU帧结构)5G毫米波基站,网络设备2可以为大上行帧结构(如DSUUU帧结构)5G毫米波基站,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框架图,图1中包括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各个设备的名称不受限制,且除图1所示功能节点外,还可以包括其他节点,如图2所示,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采集装置、策略选择装置、干扰消除装置。
其中,数据采集装置可以用于采集相邻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的干扰数据信息。干扰数据信息可以包括波束的RSRP、SINR及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radiated power,EIRP)值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网络设备侧都可以设置一个数据采集装置。
例如,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1可以设置有数据采集装置1,网络设备2可以设置有数据采集装置2。数据采集装置1可以用于采集网络设备2的多个波束中每个波束对网络设备1的多个波束的干扰值。数据采集装置2可以用于采集网络设备1的多个波束中每个波束对网络设备1的多个波束的干扰值。
策略选择装置可以通过与数据采集装置进行信令交互,以获取网络设备的信息。例如,可以获取网络设备的波束被相邻网络设备的波束的干扰值、接入每个波束的终端数量等。策略选择装置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信息为网络设备选择合适的波束控制策略。波束控制策略可以是指通过控制波束的工作状态,以消除相邻网络设备的波束产生的干扰。策略选择装置可以预先配置有多个波束控制策略。具体的,可以参照下述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干扰消除装置可以通过与策略选择装置进行信令交互,以获取策略选择装置确定的波束控制策略,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该波束控制策略。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来自干扰消除装置的波束控制策略,可以生成与波束控制策略对应的配置信息,并向网络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UE或者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者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具体的,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居、车载终端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核心网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具体实现时,图1以及图2中的设备均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3所示的部件。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300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300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或者,该通信装置300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图3所示,该通信装置300包括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2以及通信线路303。
进一步的,该通信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4。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4以及通信接口3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303连接。
其中,处理器301是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3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通信接口3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302可以是模块、电路、通信接口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通信线路303,用于在通信装置3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3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3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3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3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3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304可以位于通信装置300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3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3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3中的处理器3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3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300还包括输出设备305和输入设备3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3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3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通信装置3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芯片系统或有图3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3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图1以及图2中的各个设备的限定,除图3所示部件之外,图1以及图2在的各个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此外,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波束控制策略和第二波束控制策略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波束控制策略,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结合图1所示通信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其中,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本申请各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包括在”还可以替换为“承载于”或者“携带在”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波束控制装置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
其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为图1或图2中的核心网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上述图1或图2中的网络设备。且,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具有图3的通信装置。例如,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1,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2,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2,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1,不予限制。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为相邻的网络设备,且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之间存在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相邻的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其中,帧结构可以用于表征网络设备的大带宽能力。
其中,为了实现移动过程中终端设备的无感知的波束切换,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的覆盖范围相同,或者部分相同。因此,不同帧结构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之间存在干扰。
其中,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可以是指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以及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都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产生的干扰值。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网络设备处的数据采集装置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波束i的波束强度变化值,确定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
例如,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波束i处于开启状态,并控制波束j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设置于第一网络设备处的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波束i的波束强度信息。其中,波束强度信息可以用于表征波束的强度。例如,波束强度信息可以包括:SINR、RSRP、EIRP中的一个或多个。
波束控制装置在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的波束i的波束强度信息之后,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均处于开启装置,通过设置于第一网络设备处的数据采集装置采集波束i的波束强度信息。波束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时间段内波束i的波束强度信息与第二时间段内波束i的波束强度信息,确定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例如,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波束i的SINR的变化值确定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比如,波束i的SINR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值为A,在第二时间段内的值为B,则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可以为A-B。在波束i在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的波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说明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为0,也即,波束j对波束i不产生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之间存在干扰,因此,当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均处于开启状态时,接入波束i的终端的通信以及数据传输会受到影响。例如,终端的掉线率增大或者数据传输速率下降等。因此,可以根据波束i的波束强度变化值,确定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
步骤402、波束控制装置获取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
其中,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可以是指在预设时间段内使用波束i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终端数量,以及使用波束j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终端数量。终端可以包括使用过以及正在使用波束i或波束j的终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均处于开启状态。如此,波束控制装置可以从网络设备1处获取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并从网络设备2处获取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
步骤403、波束控制装置根据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可以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控制波束i和波束j的工作状态不同。例如,若波束i处于开启状态,则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关闭波束j;若波束j处于关闭状态,则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开启波束j。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波束j对波束i的干扰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确定波束控制策略。
其中,波束控制策略可以用于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
一种示例中,波束控制策略可以包括第一波束控制策略和第二波束控制策略。第一波束控制策略可以为:控制波束i处于开启状态,并控制波束j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波束控制策略可以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其中,在同一时间段内波束i的工作状态与波束j的工作状态不同。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例如,若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波束控制装置可以选择第一波束控制策略;若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1,则选择第二波束控制策略。预设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50、100等,不予限制。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波束控制策略,例如,若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之间的比值小于1,波束控制装置可以选择第三波束控制策略。第三波束控制策略可以为关闭波束i并开启波束j。
基于图4的技术方案,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波束之间的干扰值,以及接入波束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如此,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波束之间存在干扰时,控制波束的工作状态。例如,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控制一个波束开启并控制另一个波束关闭,从而可以避免该两个波束之间的干扰。
在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关闭波束之前,检测是否存在空闲波束;若存在,则将接入波束k的终端切换至空闲波束。
其中,波束k可以为波束i或波束j。当波束k为波束i时,空闲波束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中处于开启状态的任一波束;当波束k为波束j时,空闲波束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中处于开启状态的任一波束。比如,空闲波束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中波束强度最大的波束,或者,接入终端数量最少的波束,不予限制。当然,空闲波束也可以为其他网络设备的波束。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波束控制装置在确定关闭波束的情况下,可以将接入该波束的终端切换至其他处于开启状态的波束,可以避免由于波束的关闭,影响终端的使用。
在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波束之间的干扰值,以及接入波束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如此,波束控制装置可以在基站之间存在波束干扰时,控制存在波束干扰的波束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例如,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控制一个波束开启并控制另一个波束关闭,从而可以避免两个波束之间的干扰。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干扰矩阵可以包括多个元素,每个元素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的一个波束对第一网络设备的一个波束的干扰值。
例如,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均具有N个波束,则第一网络设备的干扰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3192733370000131
N为正整数。其中,Pij为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比如,P11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1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1的干扰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控制操作,以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每个波束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的干扰值。
其中,第一控制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开启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并关闭第二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中除波束j以外的其他波束,检测第一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波束信号强度变化信息,以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4的步骤401,不予赘述。
S2、开启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开启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1,并关闭第二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中除波束j+1以外的其他波束,检测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波束信号强度变化信息,以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1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
S3、循环执行S1和S2,以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每个波束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
基于上述S1~S3,波束控制装置可以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每个波束对第一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的干扰值。
进一步的,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检测该干扰矩阵中每个元素是否满足阈值。若满足,则波束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该元素对应的波束的工作状态保持不变;若不满足,则波束控制装置可以调整该元素对应的波束的工作状态。具体的,可以参照上述步骤402和步骤403,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两个波束之间存在干扰为例进行了说明。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波束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例如,波束a、波束b以及波束c存在干扰,波束干扰装置可以获取波束a以及波束b对波束c的干扰值,以及接入波束a的终端数量、接入波束b的终端数量、接入波束c的终端数量,然后根据波束a以及波束b对波束c的干扰值、接入波束a的终端数量、接入波束b的终端数量、接入波束c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a、波束b以及波束c的关闭或开启。
其中,波束控制装置获取波束a、波束b对波束c的干扰值可以为:开启波束c并关闭波束a和波束b;检测波束c的第一波束强度信息;开启波束c、波束a和波束b,检测波束c的第二波束强度信息;根据第一波束强度信息以及第二波束强度信息,确定波束c的波束强度变化值,也即,波束a和波束b对波束c的干扰值。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案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波束控制装置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5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50可以为波束控制装置,也可以为应用于对波束控制装置的芯片,该通信装置5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对波束控制装置的功能。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501和通信单元502。
通信单元502,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
通信单元502,还用于获取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
处理单元502,用于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通信装置5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4所示波束控制方法中波束控制装置的行为功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在干扰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确定波束控制策略,波束控制策略用于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3。存储单元503用于储存程序代码和指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波束控制策略包括第一波束控制策略、第二波束控制策略。
其中,第一波束控制策略为控制波束i处于开启状态,并控制波束j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波束控制策略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其中,在同一时间段内波束i的工作状态与波束j的工作状态不同。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501,具体用于若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1,则选择第一波束控制策略,预设值为大于1的整数;若接入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数值,则选择第二波束控制策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501,还用于在关闭波束的情况下,检测是否存在空闲波束;若存在,则将接入波束k的终端切换至空闲波束。
其中,波束k为波束i或波束j,空闲波束与波束k为不同的波束。
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图5中的处理单元501可以由处理器代替,该处理器可以集成处理单元501的功能。图5中的通信单元502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单元代替,该收发器或收发单元可以集成通信单元502的功能。
进一步的,当处理单元501由处理器代替,通信单元502由收发器或收发单元代替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50可以为图3所示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通信装置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终端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通信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通信装置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波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
获取第一时间段内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
根据所述干扰值、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控制所述波束j以及波束i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干扰值、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控制所述波束j以及波束i的开启或关闭,包括:
在所述干扰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确定波束控制策略,所述波束控制策略用于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控制策略包括第一波束控制策略和第二波束控制策略;
所述第一波束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波束i处于开启状态,并控制所述波束j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第二波束控制策略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其中,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述波束i的工作状态与所述波束j的工作状态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确定波束控制策略,包括:
若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选择所述第一波束控制策略,所述预设值为大于1的整数;
若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所述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1,则选择所述第二波束控制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波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空闲波束,若存在,将接入波束k的终端切换至所述空闲波束,所述波束k为所述波束i和所述波束j中关闭的波束。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j对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i的干扰值,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帧结构不同;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值、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控制所述波束j以及波束i的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干扰值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根据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以及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确定波束控制策略,所述波束控制策略用于控制波束的开启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控制策略包括第一波束控制策略和第二波束控制策略;
所述第一波束控制策略为控制所述波束i处于开启状态,并控制所述波束j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第二波束控制策略为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控制波束i以及波束j的开启或关闭,其中,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述波束i的工作状态与所述波束j的工作状态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则选择所述第一波束控制策略,所述预设值为大于1的整数;
若接入所述波束i的终端数量与接入所述波束j的终端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1,则选择所述第二波束控制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波束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检测是否存在空闲波束,若存在,将接入波束k的终端切换至所述空闲波束,所述波束k为所述波束i和所述波束j中关闭的波束。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其中,通信接口用于所述通信装置和其他设备或网络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82913.0A 2021-08-02 2021-08-02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Active CN113727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2913.0A CN113727364B (zh) 2021-08-02 2021-08-02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2913.0A CN113727364B (zh) 2021-08-02 2021-08-02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7364A CN113727364A (zh) 2021-11-30
CN113727364B true CN113727364B (zh) 2022-08-12

Family

ID=7867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2913.0A Active CN113727364B (zh) 2021-08-02 2021-08-02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736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23141A (ja) * 2012-04-17 2013-10-28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CN104144516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调度方法、控制器、接入点及系统
GB201509177D0 (en) * 2015-05-28 2015-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scheduling
CN106465190A (zh) * 2014-06-27 2017-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9076555A (zh) * 2018-08-10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23141A (ja) * 2012-04-17 2013-10-28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CN104144516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调度方法、控制器、接入点及系统
CN106465190A (zh) * 2014-06-27 2017-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GB201509177D0 (en) * 2015-05-28 2015-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scheduling
CN109076555A (zh) * 2018-08-10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5G毫米波波束赋形和波束管理;延凯悦;《无线通信》;202007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7364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740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542376B1 (ko) 채널 검출 메커니즘의 결정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CN112911691B (zh) 一种小区节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86988B (zh) 非授权频段下的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66101A (zh) 终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132382A (zh) 连接模式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EP28179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multiple subscriptions
CN114189938A (zh) 载波确定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70377B (zh) 小区的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087292A (zh) 一种信道状态测量参数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3727399A (zh) 一种目标小区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727364B (zh) 波束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766612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838861B (zh) 信号传输方法、波束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15150036B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的映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EP3437383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device
CN113115320B (zh) 一种频谱资源共享方法及其装置
CN111435900B (zh)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99537B (zh) 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153679A (zh) 一种转网方法及装置
KR20200098431A (ko) Nb-iot 네트워크에서 센서 데이터 유형 식별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417134A (zh) 一种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72146B (zh) 无线网络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3186014A1 (zh)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KR102569531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