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7060A -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7060A
CN113727060A CN202111273601.6A CN202111273601A CN113727060A CN 113727060 A CN113727060 A CN 113727060A CN 202111273601 A CN202111273601 A CN 202111273601A CN 113727060 A CN113727060 A CN 113727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rt trial
participant
audio data
video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36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7060B (zh
Inventor
钟威
刘凯
邵红亮
李振华
刘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d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d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d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d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36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7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7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7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7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7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5Conference systems involving storage of or access to video conference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避免出现当庭审参与者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无法参与庭审的情况。

Description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互联网庭审表示法官和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进行的庭审。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庭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可以有效的降低参与庭审会议的当事人的时间成本。
在进行互联网庭审时,由于某些原因(例如,当事人使用的视频参与终端故障、网络较差等原因)导致当事人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会议,对庭审造成影响。因此,亟需一种庭审会议处理方法,以使当事人在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会议时,仍可以参与庭审会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所述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包括:
在第一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获取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端为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端;对于每个第二移动端,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第二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端为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除所述第一移动端以外的移动端;
对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获取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第一协议转换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所述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包括:
在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其发送至各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为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的任意一个视频参与终端,所述第二视频参与终端为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除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以外的视频参与终端;
对于每个第一庭审参与者,获取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
对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庭审记录文本;
将所述庭审记录文本发送至笔录员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包括:
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以使所述目标电话网关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包括:
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软交换设备,以使所述软交换设备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电话网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语音参与通知信息至第二庭审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音频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音频分发模块,用于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音频连接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以使所述目标电话网关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所述音频分发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电话网关发送的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是所述目标电话网关对所述第一移动端发送的原始音频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得到的,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端为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端;
将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并通过所述目标电话网关,将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移动端;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端为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除所述第一移动端以外的移动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所述音频分发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
将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视频参与终端为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除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以外的视频参与终端;
通过目标电话网关,将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庭审记录文本;
将所述庭审记录文本发送至笔录员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音频连接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软交换设备,以使所述软交换设备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电话网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音频连接模块还用于:
发送语音参与通知信息至第二庭审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系统,包括媒体服务器和目标电话网关;
所述媒体服务器,用于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并将其转发至所述目标电话网关;以及,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所述目标电话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表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需通过电话进入互联网庭审,即庭审,根据该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使得第一庭审参与者在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仍可以通过电话接入庭审。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将获取到的庭审音频数据,即第一庭审参与者所对应的语音数据和/或通过视频进入互联网庭审的第二庭审参与者所对应的语音数据进行分发,以使互联网庭审对应的庭审参与者可以正常接收到音频数据,实现第一庭审参与者与第二庭审参与者之间的音频互通,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从而避免出现当庭审参与者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无法参与庭审的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现有互联网庭审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进行互联网庭审时,庭审参与者(例如,当事人、法官)需要使用视频参与终端101(例如,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与媒体服务器102建立视频连接,以使庭审参与者可以通过视频进入庭审。然而,当当事人所使用的视频参与终端101故障或者网络较差时,该视频参与终端101无法正常与媒体服务器102建立视频连接,即该当事人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从而导致该当事人无法参与庭审,对庭审造成影响。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构思是在视频服务的基础上新增电话外呼功能,即引入电话网关,使得媒体服务器可以通过电话网关外呼至当事人的手机,从而使得在当时事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仍可以通过电话方式接入庭审,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
如图2所示,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服务器获取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以供利用该外呼电话进行电话呼叫。
其中,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包括电话号码(例如,网络电话号码、普通电话号码等)。
可以理解,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是在第一庭审参与者的授权下得到的。
其中,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即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的用户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异常,即当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即庭审的视频连接异常时,表明该庭审参与者使用视频参与终端无法建立视频连接,即表明该庭审参与者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则可以将该庭审参与者作为第一庭审参与者。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媒体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外呼指令时,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其中,外呼指令可以是法官触发生成的,即法官在第一庭审参与者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触发相关终端(例如,法官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上相关页面上的外呼按键,响应于该触发操作,生成相应的外呼指令。当然,外呼指令也可以是在其它情况下生成的,例如,在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异常时,自动生成。
步骤S202、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时,根据该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即拨打该移动端的电话,以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电话通话,即音频连接,使得第一庭审参与者可以通过电话接入庭审。
其中,媒体服务器获取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的操作可以通过预置的脚本实现,该脚本可以是相关研发人员编写完成的。
步骤S203、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表明第一庭审参与者成功通过电话接入庭审,为了保证庭审对应的所有庭审参与者可以正常接收到音频数据,即参与者所讲的语音数据,则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其进行分发,使得庭审参与者可以正常接收到其它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例如,发言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实现第一庭审参与者与第二庭审参与者的音频互通,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
其中,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即通过视频进入庭审的用户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异常时,表明第一庭审参与者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则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并根据该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使得第一庭审参与者在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仍可以通过电话接入庭审。
从上述描述可知,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表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需通过电话进入互联网庭审,即庭审,根据该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使得第一庭审参与者在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仍可以通过电话接入庭审。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将获取到的庭审音频数据,即第一庭审参与者所对应的语音数据和/或通过视频进入互联网庭审的第二庭审参与者所对应的语音数据进行分发,以使互联网庭审对应的庭审参与者可以正常接收到音频数据,实现第一庭审参与者与第二庭审参与者之间的音频互通,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从而避免出现当庭审参与者无法通过视频进入庭审时,无法参与庭审的情况。
如图3所示,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得到庭审音频数据后,还可以对其进行语音识别,并将语音识别得到的文本发送至笔录员,从而降低笔录员的工作量。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此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1的实现过程与图2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的实现过程类似,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步骤S302、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外呼时,还可以借助相关电话网关(如图4所示的目标电话网关),即媒体网关进行外呼,即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以使目标电话网关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当第一庭审参与者接听呼叫时,媒体服务器通过该目标电话网关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即第一庭审参与者建立音频连接。
具体的,在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时,可以发起包含该外呼电话信息的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呼叫,目标电话网关对该SIP呼叫进行响应,并根据路由规则找到空闲的通道,以供基于该通道,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外呼。
可选的,在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时,可以通过主叫号码,反注册确定目标电话网关的公网,即查找主叫号码对应的电话网关的公网地址,并基于该公网地址,进行发送。
可选的,在媒体服务器与目标电话网关进行通信时,还可以利用软交换设备(如图5中的软交换设备),即电话软交换系统,该软交换设备用于桥接媒体服务器和电话网关。相应的,在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时,媒体服务器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软交换设备,以使软交换设备将外呼电话信息转发至目标电话网关。
在任意实施例中,可选的,在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建立音频连接成功后,发送语音参与通知信息至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以使第二庭审参与者获知第一庭审参与者通过电话加入庭审。
其中,该语音参与通知信息可以是媒体服务器在接收到目标电话网关在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之间的音频连接建立成功时,发送的呼叫接通信令时生成的,即目标电话网关在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连接成功时,返回呼叫接通信令至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生成语音参与通知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
另外,可选的,当媒体服务器通过软交换设备与目标电话网关进行通信时,目标电话网关返回呼叫接通信令至软交换设备,软交换设备基于事件套接字库(Event SocketLibrary,ESL)协议,将该呼叫接通信令转发至媒体服务器,以通知媒体服务器有语音会议创建,以及有人员加入语音会议。媒体服务器通知第二庭审参与者有一路语音加入视频会议,即发送语音参与通知信息至第二庭审参与者。
另外,可选的,媒体服务器在接收到呼叫接通信令时,还会与软交换设备建立语音通信,即该软交换设备只接收音频数据。
另外,可选的,当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接收到语音参与通知信息后,订阅该路语音,以使该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可以接收到该路语音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所讲的话。
步骤S303、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时,需要根据庭审音频数据所对应的庭审参与者,即讲话者的类型进行分发。
可选的,在第一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表明该第一庭审参与者为讲话者,则获取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分别发送至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其中,第一移动端为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端。对于每个第二移动端,获取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第二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二移动端为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除第一移动端以外的移动端。对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并将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二移动端。
具体的,在某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发言时,媒体服务器可以在发送该第一庭审参与者讲话的语音,即对应的音频数据至第二庭审参与者,即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时,也将其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二庭审参与者,以使第二庭审参与者可以听到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即不仅可以听到发言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还可以听到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实现第一庭审参与者与第二庭审参与者之间的音频互通,且保证听到的音频数据的全面性。
其中,由于媒体服务器和视频参与终端之间是多路连接,因此,在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时,可以基于媒体服务器与该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之间的多路连接,分别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该视频参与终端。
其中,媒体服务器在分发音频数据时,对于每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将其他第二庭审参与者,即所有第二庭审参与者中除该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数据发送至该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即该第二庭审参与者。例如,第二庭审参与者包括参与者A、参与者B和参与者C,对于参与者A,将参与者B对应的视频数据发送至参与者A,并将参与者C对应的视频数据发送至参与者A。
在某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发言时,对于每个第二移动端,该第二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为除发言的第一庭审参与者以外的第一庭审参与者,获取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第二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即获取除该第二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以外的第一庭审参与者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并获取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由于媒体服务器与第二移动端之间是单路连接,因此,需要对获取到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得到单路音频数据,即第一单路音频数据,该第一单路音频数据中包括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第二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基于媒体服务器与第二移动端之间的单路连接,将该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移动端,以使第二移动端对应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可以听到所有庭审参与者的音频。
举例来说,第一庭审参与者包括参与者1、参与者2和参与者3,第二庭审参与者包括参与者A,则当参与者1发言时,该参与者1便为第一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该参与者2和参与者3便为第二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对于参与者2,将参与者1对应的音频数据、参与者3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参与者A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以得到单路音频数据,即该参与者2对应的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并基于媒体服务器与参与者2之间的单路连接,将该参与者2对应的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参与者2,使得参与者2不仅可以听到发言者,即参与者1的语音,还可以听到背景音,即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和第二庭审参与者所说的话。
可选的,媒体服务器在获取到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后,还可以对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第一协议转换处理,以使进行第一协议转换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满足需求,即可以进行音频数据的分发。
其中,第一协议转换处理可以是将基于网页即时通信(Web Real-TimeCommunication,WebRTC)协议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转换为基于SIP协议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即由WebRTC数据转换为SIP数据。
可选的,在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其发送至各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其中,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为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的任意一个视频参与终端,第二视频参与终端为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除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以外的视频参与终端。对于每个第一庭审参与者,获取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对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并将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
在某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发言时,将该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作为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并将其他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作为第二视频参与终端。
在将发言者的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庭审参与者时,对于每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将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即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以及除该第一庭审参与者以外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即其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得到相应的组合音频数据,即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第二单路音频数据。该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包括除该第一庭审参与者以外的所有庭审参与者的音频数据。基于相应的单路连接,将该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该第一庭审参与者,以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可以听到所有庭审参与者的语音。
举例来说,第一庭审参与者包括参与者1、参与者2和参与者3,第二庭审参与者包括参与者A和参与者B,则当参与者A发言时,该参与者A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便为第一视频参与终端,该参与者A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便为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对于参与者1,对参与者2对应的音频数据、参与者3对应的音频数据、参与者A对应的音频数据以及参与者B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得到参与者1对应的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并将该参与者1对应的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参与者1。
具体的,还需要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即对于每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基于媒体服务器与该第二视频参与终端之间的多路连接,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该第二视频参与终端。
可以理解,在第二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还会将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数据分发给其它第二庭审参与者,其过程与现有视频通过过程中的视频数据分发过程类似,在此,不在对其进行赘述。
其中,媒体服务器在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数据分发给其它第二庭审参与者时,可以利用WebRTC技术进行分发。
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庭审参与者讲话时,媒体服务器将相关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一庭审参与者时,由于是单路连接,因此,需要对发送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以得到单路语音,即单路音频数据。从而可以成功将该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一庭审参与者,庭审参与者之间的音频互通,保证庭审的正常进行。
另外,可选的,媒体服务器在将相关音频数据发送至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时,可以通过目标电话网关进行转发,即媒体服务器将该音频数据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以使目标电话网关将该音频数据转发至相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
另外,可选的,媒体服务器在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即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例如,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时,也可以通过目标电话网关进行获取。
其中,在通过目标电话网关进行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时,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将相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目标电话网关在接收到该音频数据后,将该音频数据作为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原始音频数据,并对该原始音频数据进行第二协议转换处理,以得到所需的音频数据,即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例如,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该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可以直接被媒体服务器所利用,即媒体服务器将该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分发给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以使各个通过视频介入的庭审参与者可以接收到通过电话介入的庭审参与者所讲的话。
其中,第二协议转换处理可以是由移动通信协议到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Transport Protocol,RTP)的转换,即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原始音频数据对应的协议为LET协议,转换后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所对应的协议为RTP协议。
其中,目标电话网关在将该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转发至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也需进行协议转换,即进行RTP协议到移动通信协议的转换。
其中,移动通信协议包括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eneration wirelesstelephone technology,2G)协议、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ET)协议、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3r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3G)协议、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4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等。
另外,可选的,当媒体服务器通过软交换设备与目标电话网关进行通信时,可以在软交换设备中建立电话会议,即软交换设备接收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其分发给其他参与者。当然,当媒体服务器通过软交换设备与目标电话网关进行通信时,仍可以在媒体服务器中建立电话会议,该媒体服务器完成音频数据的分发。
另外,可选的,媒体服务器在将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时,也可以借助软交换设备,即媒体服务器将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软交换设备,以使软交换设备将其转发至目标电话网关。
步骤S304、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庭审记录文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庭审音频数据后,对该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以将该庭审音频数据,即庭审参与者所讲的话语转换为文本,即得到庭审记录文本。
其中,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的过程与现有语音识别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步骤S305、将庭审记录文本发送至笔录员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庭审记录文本后,将该庭审记录文本发送至笔录员终端,以使笔录员可以基于该庭审记录文本制作庭审笔录文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通过电话介入的庭审参与者接入互联网庭审时,建立电话会议,以使讲话的庭审参与者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可以被其他庭审参与者接收到,实现庭审参与者之间的音频互通,保障互联网庭审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对获取到庭审音频数据,即庭审参与者所讲的话进行语音识别,得到相应的庭审记录文本,使得笔录员可以根据该庭审记录文本制作庭审笔录文件,有效的降低笔录员的工作量,提高庭审笔录文件的制作效率,且可以提高庭审笔录文件的制作准确率,避免出现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网络较差)导致笔录员无法听清参与者所讲的话语,造成制作的庭审笔录文件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终端的实施例。
本说明书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计算机设备上,例如服务器(例如,如上所述的媒体服务器)或终端设备。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6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6所示的处理器610、内存630、网络接口620、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640之外,实施例中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631所在的服务器或电子设备,通常根据该计算机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音频连接模块720,用于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音频分发模块730,用于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可选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7实施例的基础上,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
语音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庭审记录文本。
将庭审记录文本发送至笔录员终端。
在任意实施例中,可选的,音频连接模块720具体用于:
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以使目标电话网关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
可选的,音频连接模块720具体用于:
将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软交换设备,以使软交换设备将外呼电话信息转发至目标电话网关。
在任意实施例中,可选的,音频分发模块730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电话网关发送的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是目标电话网关对第一移动端发送的原始音频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得到的,其中,第一移动端为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端。
将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并通过目标电话网关,将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移动端。其中,第二移动端为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除第一移动端以外的移动端。
在任意实施例中,可选的,音频分发模块730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为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的任意一个视频参与终端。
将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其中,第二视频参与终端为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除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以外的视频参与终端。
通过目标电话网关,将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发送至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
在任意实施例中,可选的,音频连接模块720还用于:
发送语音参与通知信息至第二庭审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有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其中,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异常;
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如图8所示,图8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系统的框图,系统包括媒体服务器810和目标电话网关820。
媒体服务器810,用于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200的外呼电话信息,并将其转发至目标电话网关820。以及,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300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目标电话网关820,用于根据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服务器可以通过目标电话网关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进行通信,其具体通信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过程类似,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可选的,当媒体服务器无法直接与目标电话网关通信时,互联网庭审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软交换设备,该软交换设备桥接媒体服务器和目标电话网关,即媒体服务器可以通过软交换设备与目标电话网关进行通信。
其中,媒体服务器可以提供视频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步骤。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所述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包括:
在第一移动端对应的第一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获取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各个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分别发送至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端为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端;
对于每个第二移动端,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第二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端为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中除所述第一移动端以外的移动端;
对所述第一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它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移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第一协议转换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所述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包括:
在第一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第二庭审参与者发言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音频数据,并将其发送至各个第二视频参与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为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的任意一个视频参与终端,所述第二视频参与终端为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中除所述第一视频参与终端以外的视频参与终端;
对于每个第一庭审参与者,获取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
对各个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和其它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所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单路音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庭审记录文本;
将所述庭审记录文本发送至笔录员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包括:
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以使所述目标电话网关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目标电话网关,包括:
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发送至软交换设备,以使所述软交换设备将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转发至所述目标电话网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语音参与通知信息至第二庭审会议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
9.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音频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音频分发模块,用于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10.一种互联网庭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媒体服务器和目标电话网关;
所述媒体服务器,用于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并将其转发至所述目标电话网关;以及,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所述目标电话网关,用于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
获取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的外呼电话信息;
根据所述外呼电话信息进行外呼,以与所述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建立音频连接;
在连接成功的情况下,获取庭审音频数据,并对所述庭审音频数据进行分发;其中,所述庭审音频数据包括与第一庭审参与者对应的移动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或与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庭审参与者对应的视频参与终端与互联网庭审的视频连接正常。
CN202111273601.6A 2021-10-29 2021-10-29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727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601.6A CN113727060B (zh) 2021-10-29 2021-10-29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601.6A CN113727060B (zh) 2021-10-29 2021-10-29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7060A true CN113727060A (zh) 2021-11-30
CN113727060B CN113727060B (zh) 2022-02-25

Family

ID=7868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3601.6A Active CN113727060B (zh) 2021-10-29 2021-10-29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706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7630A (zh) * 2004-10-25 2006-05-03 阿尔卡特公司 利用用于语音传输的电话网络建立ip视频会议的方法
CN101763380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地图像和语音信息的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6498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流的实现异地庭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27453A (zh) * 2011-04-11 2012-04-25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网络电话会议信息互通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5763831A (zh) * 2014-12-16 2016-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视频会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01264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广州广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会议混音系统及方法
CN206977580U (zh) * 2017-08-01 2018-02-06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一种互联网远程庭审系统
CN111260326A (zh) * 2020-01-16 2020-06-09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远程庭审开庭方法
CN112492255A (zh) * 2020-11-20 2021-03-12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低延时生成树音视频会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7630A (zh) * 2004-10-25 2006-05-03 阿尔卡特公司 利用用于语音传输的电话网络建立ip视频会议的方法
CN101763380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地图像和语音信息的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6498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新奥特硅谷视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流的实现异地庭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27453A (zh) * 2011-04-11 2012-04-25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网络电话会议信息互通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5763831A (zh) * 2014-12-16 2016-07-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视频会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01264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广州广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会议混音系统及方法
CN206977580U (zh) * 2017-08-01 2018-02-06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一种互联网远程庭审系统
CN111260326A (zh) * 2020-01-16 2020-06-09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远程庭审开庭方法
CN112492255A (zh) * 2020-11-20 2021-03-12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低延时生成树音视频会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7060B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411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fer between terminals in voice communication unde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US8861510B1 (en) Dynamic assignment of media proxy
CN101119221B (zh) 会议桥接服务器
CN101242663B (zh) 基于同号移动终端与软终端通话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0301259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at a conference call bridge server for identifying speakers in a conference call
US8223948B2 (en) Multi-tiered media services for globally interconnecting businesses and customers
CN102938701A (zh) 用于控制事件和显示会议状态的即时消息
US10506000B2 (en) Mesh conferencing
US20180255163A1 (en) Automatically delaying playback of a message
WO2021218653A1 (zh) 媒体资源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7666396B (zh) 一种多终端会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27060B (zh) 互联网庭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842813B2 (en) Teleconferencing monitoring method
CN114520805B (zh) 一种会议系统
CN116193031A (zh) 向被叫通告来电意图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59073B (zh) 语音与文字直联通讯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7277284A (zh) 基于VoLTE的语音通话方法和系统、存储装置
CN111355699B (zh) 一种语音能力实现系统
US75738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SVP reservations in a shared line environment
CN113572749A (zh) 一种基于VoLTE的视频呼叫方法和系统
CN114979384B (zh) 一种音视频会议通话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13371B (zh) 一种会话管理系统及会话管理服务器
CN106453265B (zh) Ip呼叫的调度方法及调度系统、ippbx、服务器
US9450770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JP2010171515A (ja) 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呼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