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633A -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633A
CN113726633A CN202110924670.2A CN202110924670A CN113726633A CN 113726633 A CN113726633 A CN 113726633A CN 202110924670 A CN202110924670 A CN 202110924670A CN 113726633 A CN113726633 A CN 113726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warding
interface
source
packet
rule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46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6633B (zh
Inventor
朱琳
庞冉
张学茹
王光全
王泽林
王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46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6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4Routing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技术领域。该转发方法可以应用于VPLS网络中的转发装置,在该转发方法中,当第一报文的源地址或者接收第一报文的源接口在转发装置预配置的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时,转发装置按照第一转发规则表中预设的出接口转发该第一报文。并且,对于按照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的第一报文,下游转发装置可以无视VPLS网络中的“水平分割”原则进行转发,使得该第一报文按照预设的路径也可以到达目的地址。从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不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VPLS)是一种以太网多点到多点业务模型。VPLS网络中,多个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之间建立全网状(full mesh)的伪线(pseudo-wire,PW)实现互联。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用户边缘(customeredge,CE)设备与PE设备连接,从而不同PE设备下的用户设备可以基于VPLS网络实现跨广域网的通信。
在VPLS网络中,PE设备基于“水平分割”策略进行报文转发来避免环路。具体的,每个PE设备从某条PW上接收到的报文不再转发到其他PW上,也即是PE设备从某个PE设备收到的报文不能转发到其他的PE设备上,仅可以向CE设备侧转发。
但是,由于VPLS网络中PE设备之间的全网状连接,以及基于“水平分割”的转发策略,使得不同PE设备下的用户设备之间仅有一条固定的通信路径,即通过所属PE设备之间的PW通信,而无法绕行其他PE设备实现通信。因此,用户设备基于VPLS网络进行通信时,路径选择的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基于VPLS网络进行通信时,路径选择的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方法,该方法包括:转发装置从第一接口接收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源地址。当第一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及其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和/或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接口及其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预先配置给每个源地址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预先配置给每个源接口的第二类型的接口。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不同。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头用于指示第一报文是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转发方法,使得采用VPLS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报文,在公网上可以按照预先配置的路径进行转发,无需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路径进行通信,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包括: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且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第一源地址的情况下,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或者,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且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第一源接口的情况下,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基于该方案,转发装置既可以根据源地址选择出接口进行转发,也可以按照源接口选择出接口进行转发,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同一入接口的不同用户设备的报文进行分流,进而实现网络中的负载分担功能,以及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基于该方案,对于不在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报文,采用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对不同用户设备的分流,提高路径选择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基于该方案,对于上游转发装置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的报文,当前转发装置可以无视“水平分割”的原则进行转发,从而使得报文经过当前设备的转发依然能够到达目的地址,实现在公网中的绕行转发。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转发装置在通过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之前,丢弃第一报文的第一报文头。该方案可以确保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的报文不会在公网中形成转发的环路。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类型的接口为接入电路AC对应的接口,第二类型的接口为伪线PW对应的接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发装置,该转发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转发装置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该转发装置可以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一接口接收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源地址。处理模块,用于当第一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及其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和/或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接口及其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预先配置给每个源地址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预先配置给每个源接口的第二类型的接口。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不同。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头用于指示第一报文是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用于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且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第一源地址的情况下,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或者,处理模块,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且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第一源接口的情况下,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时,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时,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在通过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之前,丢弃第一报文的第一报文头。
其中,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转发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转发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转发方法的转发装置。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报文头的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解释说明是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VPLS是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 network,VPN)(L2VPN)技术。不同的用户设备间可以通过VPLS网络进行互联,使得不同的用户设备间看起来类似于经过一个交换机进行连接,VPLS网络可以看作一台大型二层交换机。在VPLS网络内部,PE设备之间建立全网状的PW,用于为用户侧的设备提供通信服务,使得不同PE设备下的用户设备实现互联。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VPLS技术的通信网络。如图1所示,该通信网络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用户侧设备。其中,网络侧设备包括PE设备,用户侧设备包括CE设备和用户设备。PE设备包括PE1、PE2和PE3,该三个PE设备支持VPLS,可以建立一个VPLS网络,为用户侧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在VPLS网络中,PE设备通过全网状的PW连接,比如,PE1和PE2之间通过PW1连接,PE1和PE3之间通过PW2连接,PE2和PE3之间通过PW3连接。CE设备包括CE1、CE2和CE3,比如,CE1与PE1对应,通过接入电路(attachment circuit,AC)1连接;CE2与PE2对应,通过AC2连接;CE3与PE3对应,通过AC3连接。用户设备包括多个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比如,CE1下挂的用户设备为PC1和PC4,CE2下挂的用户设备为PC2,CE3下挂的用户设备为PC3,此外,PC5通过AC4与PE1直接连接。
VPLS技术是一种利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al label switching,MPLS)实现跨广域网提供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业务的技术,VPLS在公网上基于MPLS进行转发,PE设备之间建立公网的PW,通过PW为两端的CE设备提供虚拟LAN服务。PE设备可以通过动态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学习功能建立MAC地址转发表,进而根据MAC地址转发表转发报文,其中,MAC地址转发表中的目的MAC地址可以与PW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广播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ARP)报文,学习其他用户设备的MAC地址。PE设备可以在为用户设备转发ARP报文的过程中,进行MAC地址的学习。
示例地,以图1中的PC1学习PC2的MAC地址的过程为例,对PE设备进行MAC地址的学习进行说明。该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PC1发送用于获取PC2的MAC地址的ARP请求报文,该ARP请求报文的目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为PC2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为空,表示请求获取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的MAC地址。需要说明的是,该ARP请求报文属于广播报文。
(2)根据图1所示的连接关系,PE1可以从AC1接收到CE1转发的来自PC1的ARP请求报文。应理解的是,PE1在从AC1接收到PC1的ARP请求报文后,即可获知去往PC1的出接口可以为AC1对应的接口。并且,由于PC1的ARP请求报文的源MAC地址为PC1的MAC地址。从而,PE1可以把PC1的MAC地址与AC1对应的接口关联,作为一组MAC地址转发表项,添加到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中。
(3)根据广播的原则,PE1会向所有其它端口(PW1对应的接口和PW2对应的接口)发送PC1的ARP请求报文。
(4)PE2会从PW1上接收到PE1转发的PC1的ARP请求报文。应理解的是,PE2也可以获知去往PC1的出接口可以为PW1对应的接口。从而,PE2可以把PC1的MAC地址与PW1对应的接口关联,作为一组MAC地址转发表项,添加到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中。
同样地,PE3会从PW2上接收到PE1转发的PC1的ARP请求报文。PE3也可以把PC1的MAC地址与PW2对应的接口关联,作为一组MAC地址转发表项,添加到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中。
(5)由于VPLS中“水平分割”原则的限制,PE2只向AC2转发PC1的ARP请求报文,而不向PW3上转发。从而,PE2转发的PC1的ARP请求报文只会到达PC2,不会到达PE3。
同样地,PE3也只向AC3转发PC1的ARP请求报文,而不向PW3上转发。PE3转发的PC1的ARP请求报文只会到达PC3,不会到达PE2。
(6)PC2在收到PE2转发来的PC1的ARP请求报文后,会发现目的IP地址是自身的IP地址,因此PC2会回复一个ARP响应报文给PC1。该响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PC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PC2的MAC地址。
而PC3在收到PE3转发来的PC1的ARP请求报文后,由于目的IP地址与自身的IP地址不匹配,PC3并不回复ARP响应报文。
(7)PE2可以从AC2接收到PC2给PC1的ARP响应报文。由于PE2之前学习到了去往PC1的MAC地址转发表项,因此PE2可以查询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之后往PW1上发送该ARP响应报文。
应理解的是,PE2在从AC2上接收到PC2给PC1的ARP响应报文后,即可获知去往PC2的出接口可以为AC2对应的接口。从而,PE2可以把PC2的MAC地址与AC2对应的接口关联,作为一组MAC地址转发表项,添加到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中。
(8)PE1可以收到PE2转发的PC2给PC1的ARP响应报文。与PE2类似,PE1也可以查询之前本地学习的MAC地址转发表,进而将该PC2给PC1的ARP响应报文发送到AC1上。另外,PE1也可以获知去往PC2的出接口为PW2对应的接口,从而将PC2的MAC地址与PW2对应的接口关联,作为一组MAC地址转发表项,添加到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中。
(9)PC1可以通过CE1接收到PC2给PC1的ARP响应报文,从而完成MAC地址的学习。
根据上述步骤可以看出,在PC1学习PC2的MAC地址的过程中,PE1和PE2学习到了去往PC1的MAC地址转发表项,以及去往PC2的MAC地址转发表项,PE3学习到了去往PC1的MAC地址转发表项。
应理解的是,用户设备之间学习MAC地址的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过程,相应地,PE设备学习MAC地址的过程也可以参考上述步骤中的描述。对于图1中的通信网络而言,每个PC均可以学习到其他PC的MAC地址,每个PE设备也均可以获取到去往每个PC的MAC地址转发表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PC1学习PC2的MAC地址的步骤中,由于VPLS中“水平分割”原则的限制,PE3不能往PW3上(也就是向PE2)转发PC1发给PC2的ARP请求报文,进而使得PE2无法学习到通过PE3绕行来访问PC1的表项。基于这个原因,PC2给PC1的ARP响应报文不能走PE3绕行去往PC1,使得PE1也无法学习到通过PE3绕行来访问PC2的表项。最终导致PC1和PC2之间通信时,在运营商网络中仅有PW1这一条固定的路径。
应理解的是,上述PC1和PC2仅是一个示例,对于采用VPLS技术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上述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任意两个不同PE设备下属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在运营商网络中均只有一条固定的路径,通信的灵活性较差。并且,也会使得运营商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对用户流量进行分流,导致通信网络中链路的利用率不高。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发方法,可以解决用户设备基于VPLS网络进行通信的灵活性差的问题。并且,该转发方法还可以使得运营商根据实际需要对用户流量进行分流,提高通信网络中链路的利用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的应用场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方法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中,对于图1的通信网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应该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比如,图1所示的PE设备和CE设备的数量只是示意性的,当然,PE设备和CE设备可以有其他的数量。以及,用户设备的数量和连接关系也只是示意性的,比如,CE1、CE2和CE3所连接的用户设备均可以有其他的数量,并且用户设备也可以直接与PE2和/或PE3连接。另外,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设备,比如,图1中的用户设备也可以不是PC,可以为手机、网络电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中的PE设备或CE设备还可以称之为转发装置。该转发装置的相关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例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该转发装置2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通信线路2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2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204,以及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3。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202可包括一通路,用于连接不同组件之间。
通信接口204,可以是收发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例如,所述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收发机一类的装置。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204也可以是位于处理器201内的收发电路,用以实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
存储器203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2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
或者,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2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通信接口204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转发装置2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ore)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ore)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
上述的转发装置20有时也可以称为通信设备或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例如转发装置2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嵌入式设备、上述终端,上述网络设备、或具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转发装置20的类型。此外,图2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转发装置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该转发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所示通信网络,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方法进行描述。其中,下述实施例中的转发装置可以具有图2所示部件。其中,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转发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转发装置从第一接口接收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源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转发装置可以为VPLS网络中的PE设备。示例地,如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该转发装置可以为PE1、PE2或者PE3。该第一接口可以为PE设备与CE设备连接的AC对应的接口,或者为PE设备与其他PE设备连接的PW对应的接口。示例地,以转发装置为图1中的PE1为例,该第一接口可以为AC1、AC2、PW1或者PW2。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报文为用户设备发送的报文,第一源地址为发送该第一报文的用户设备的源MAC地址。示例地,以转发装置为图1中的PE1为例,从而该第一报文可以为PC1、PC4或者PC5发送的报文。
S302、当第一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
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发装置在接收到第一报文时,可以先确定入接口的类型,当入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转发装置会优先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
其中,第一转发规则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及其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和/或,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接口及其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其中,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预先配置给每个源地址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预先配置给每个源接口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换言之,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出接口均是预先配置在转发装置上的,并非是转发装置自行生成的。
另外,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不同。根据步骤S301中的描述可知,第一接口的类型可以包括AC对应的接口和PW对应的接口这两种类型。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类型为AC对应的接口,第二类型为PW对应的接口。从而,该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出接口均为PW对应的接口。
应理解的是,PE设备通过AC与其对应的CE设备连接,进而与CE设备下的用户设备连接,因此PE设备可以通过AC对应的接口接收到来自其下属的用户设备的报文。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发规则表可以用于PE设备根据该第一转发规则表向其他PE设备(出接口为PW对应的接口)转发来自其下属的用户设备的报文。
示例地,以图1为例,假设图1中的PC1的MAC地址为00-00-00-00-00-01,PE1所配置的第一转发规则表可以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AC对应的接口用AC的编号表示,PW对应的接口用PW的编号表示。
表1
源地址/源接口 出接口
00-00-00-00-00-01 PW2
AC1 PW1
如表1所示,第一转发规则表的源地址包括:PC1的MAC地址00-00-00-00-00-01,第一转发规则表的源接口包括:AC1。其中,源地址为00-00-00-00-00-01时,其出接口为PW2对应的接口;源接口为AC1对应的接口时,其出接口为PW1对应的接口。
S303、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其中,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可以理解为MAC地址为第一源地址的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报文到达转发装置的接口。
示例地,以转发装置为PE1,第一转发规则表如表1所示为例。当PE1接收到PC4发送的第一报文时,由于PC4发送的第一报文会从AC1接收到,因此PE1会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中AC1对应的出接口PW1转发PC4发送的第一报文。
可选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可以同时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转发装置在优先匹配到第一源地址的情况下,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转发装置在优先匹配到第一源接口的情况下,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示例地,表1所示的第一转发规则表同时包括PC1的MAC地址(00-00-00-00-00-01)和接收PC1发送的第一报文的源接口(AC1)。当PE1接收到PC1发送的第一报文后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时,如果优先匹配到PC1的MAC地址,那么PE1会从PW2对应的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如果优先匹配到源接口AC1,那么PE1会从PW1对应的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可选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每行表项均有其对应的序号,转发装置可以根据序号的大小顺序进行匹配。比如,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序号从第一行起递增,转发装置根据序号由小到大进行匹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每行表项对应的序号可以以x为差值递增,x大于1。示例地,第一转发规则表可以如表2所示,表2包括的源地址/源接口及其对应的出接口与表1相同。此外,表2中的每行表项包括对应的序号,该序号以10为差值递增。比如,源地址00-00-00-00-00-01及其出接口PW2对应的序号为10,源接口AC1及其出接口PW1对应的序号为20。
表2
序号 源地址/源接口 出接口
10 00-00-00-00-00-01 PW2
20 AC1 PW1
可选地,基于包括序号的第一转发规则表,当需要在已配置的第一转发规则表的任意两行之间插入新的表项时,该新插入的表项的序号为其上下两行表项序号的中间值。示例地,以表2所示的第一转发规则表为例,假设该两行表项之间需要插入一条新的表项,那么该新表项的序号可以为15。
可选地,转发装置可以定期更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序号,更新之后的序号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编号。比如,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的序号以10为差值递增,假设原有两个表项序号分别为10和20,新插入的表项序号为15。那么在转发装置更新序号后,新插入的表项序号变为20,原来序号为20的表项序号变为30,原来序号为10的表项序号为第一个表项所以序号仍为10。
需要说明的是,转发装置为第一报文封装的第一报文头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报文是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由于VPLS网络中的PE设备也会根据其本地通过学习生成的MAC地址转发表转发报文,并且根据本地MAC地址转发表转发的报文与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的报文在后续路径上的转发规则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两种方式转发出的报文做出区分。
应理解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发规则表的出接口为PW对应的接口,第一报文将通过PW传输至对端PE设备,因此通过PW传输的第一报文需要封装PW报文头。示例地,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发布的征求意见(request for comments,RFC)4385中就定义了两种PW报文头:一种为PW控制字(PW MPLScontrol word,PWMCW),前4比特为0000,用于封装数据报文;另一种为PW关联通道头(PW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PWACH),前4比特为0001,用于封装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报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报文头可以为一种特殊的PW报文头。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报文头可以是基于RFC 4385所定义的PW报文头进行修改得到的,第一报文头所包括的各个字段可以与RFC 4385定义的相同,而对字段的内容进行修改。示例地,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报文头的格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报文头的前4比特可以为0002,后28比特为全0。
应理解的是,根据相关技术介绍,VPLS在公网中是基于MPLS转发的,因此PE设备会在转发报文时封装MPLS头。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发装置也会在向PW上转发第一报文时为第一报文封装MPLS头。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转发装置基于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第一报文时,转发装置可以在封装MPLS头后紧接着封装第一报文头。以第一报文头作为标志位告知对端PE设备,该第一报文是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端PE设备在根据第一报文头获知第一报文是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时,可以无视VPLS中的“水平分割”原则转发该第一报文。也即是,对端PE设备不仅可以向AC上转发,也可以向其他PW上转发。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方法,当第一报文的源地址或者接收第一报文的源接口在转发装置预配置的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时,转发装置按照第一转发规则表中预设的出接口转发该第一报文。并且,对于按照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的第一报文,下游转发装置可以无视“水平分割”原则进行转发,使得该第一报文按照预设的路径也可以到达目的地址。从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不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4、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其中,第一源接口的解释可以参考上文步骤S3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发规则表为转发装置通过MAC地址学习后生成的MAC地址转发表,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的目的地址为转发装置学习到的用户设备的MAC地址,其中包括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另外,由于第一源接口为AC对应的接口,因此第二出接口是指PW对应的接口。
换言之,当转发装置中配置的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时,转发装置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处理第一报文。具体地,转发装置对于从AC对应的接口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也即是用户设备侧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可以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对应的出接口(PW对应的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5、当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其中,第二转发规则表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4中的相关描述。
根据前文所述,第二类型的接口为PW对应的接口,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即表示该第一报文为对端PE设备通过PW发送至转发装置的。
其中,转发装置在从PW对应的接口接收到第一报文后,可以确定该第一报文是否包括第一报文头。若该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则表示第一报文是对端PE设备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过来的。
根据前文步骤S303中的相关描述可知,转发装置可以无视VPLS中的“水平分割”原则转发从第二类型的接口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具体地,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直接根据目的MAC地址对应的出接口进行转发,并且无需考虑出接口类型的限制。从而,该第三出接口的类型可以为第一类型,也可以为第二类型。
从而,根据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报文可以通过PE设备绕行转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之间通信路径固定,通信灵活性差的问题。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报文转发路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可选地,转发装置在通过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之前,需要丢弃第一报文的第一报文头。基于该方案,对于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转发的第一报文而言,从一个PW转发至另一个PW的动作只能执行一次,该方案可以防止第一报文的转发路径在PE设备之间形成环路。
可选地,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转发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6、当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第一报文不包括第一报文头时,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当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转发装置从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其中,第二转发规则表的内容可以参考前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当转发装置从PW上收到第一报文,且第一报文不包括第一报文头,则表示该第一报文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进行转发的。从而,转发装置会查询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第二转发规则表),并根据“水平分割”原则进行转发。也即是,对于从PW上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仅向用户设备(AC对应的接口)转发。
应理解的是,当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PW对应的接口)时,由于“水平分割”原则的限制,转发装置不会向PW上转发第一报文。
下面将结合图3所述的转发方法,对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中的报文转发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图1中PE1、PE2和PE3为支持VPLS的设备,假设图中每个设备(包括PE设备)均已完成了MAC地址的学习过程,PE1配置的第一转发规则表如表2所示,PE1根据序号由小到大匹配表项。PC1发送目的地址为PC2的第一报文,该报文的转发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PE1从AC1接收到第一报文,进而查找第一转发规则表。
(2)PE1在第一转发规则表中优先匹配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确定通过PW2对应的接口转发该第一报文。
具体地,PE1会先查询序号10的表项,发现序号10对应源地址00-00-00-00-00-01与第一报文的源地址相同,从而PE1确定采用源地址00-00-00-00-00-01对应的出接口表项PW2转发第一报文。
(3)PE1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后,从PW2对应的接口转发该第一报文。
(4)PE3从PW2上接收到包括第一报文头的第一报文,确定无视“水平分割”原则进行转发。
(5)PE3查询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确定目的地址为PC2的MAC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PW3对应的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前文相关技术介绍出的描述可知,PE3在经过MAC地址学习后,可以获知去往PC2的出接口为PW3对应的接口。
(6)PE3丢弃第一报文的第一报文头后,从PW3对应的接口转发该第一报文。
(7)PE2从PW3上接收到不包括第一报文头的第一报文,确定根据“水平分割”原则进行转发。
(8)PE2查询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确定通过AC2对应的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其中,在用户设备之间学习MAC地址的过程,PE2可以学习到去往PC2的MAC地址转发表项,该MAC地址转发表项中PC2的MAC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AC2对应的接口,因此PE2查询本地的MAC地址转发表,确定转发该第一报文的出接口为AC2对应的接口。根据“水平分割”原则,PE2允许向AC2上转发该第一报文,从而PE2从AC2对应的接口转发该第一报文。
(9)PC2通过CE2接收到第一报文。
根据上述步骤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方法,PC1与PC2通信在公网上可以途经PE3绕行。而现有技术中,PC1与PC2通信在公网上只能通过PE1与PE2之间的PW1通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方法使PC1与PC2可以按照预先配置的PW路径进行通信,由于PE设备之间是全网状的连接关系,因此PC1与PC2之间可配置的PW路径很多,大大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由此可知,VPLS中的PE设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方法进行报文转发,可以使得通过VPLS网络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通信路径,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并且,由于路径可以按需配置,因此能够实现分流的功能,进而可以实现网络中的负载均衡功能,并可以提高链路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转发装置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转发装置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转发装置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转发装置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转发装置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对转发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5示出了另一种转发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该转发装置50包括收发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收发模块50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收发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其中,收发模块501,用于从第一接口接收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源地址。处理模块502,用于当第一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及其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和/或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接口及其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预先配置给每个源地址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预先配置给每个源接口的第二类型的接口;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不同。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头用于指示第一报文是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
可选地,处理模块502用于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包括:处理模块502,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且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第一源地址的情况下,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或者,处理模块502,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且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第一源接口的情况下,为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
可选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当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时,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源接口为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可选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当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时,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第二转发规则表中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其中,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可选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在通过第三出接口转发第一报文之前,丢弃第一报文的第一报文头。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发装置5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转发装置5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转发装置20的形式。
比如,图2所示的转发装置20中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转发装置2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转发方法。
具体的,图5中的收发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转发装置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5中的处理模块5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转发装置20中的处理器201调用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5中的收发模块5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所示的转发装置20中的通信接口204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发装置50可执行上述转发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转发装置从第一接口接收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源地址;
当所述第一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所述转发装置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及其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和/或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接口及其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所述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预先配置给所述每个源地址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所述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预先配置给所述每个源接口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接口;所述第一类型与所述第二类型不同;
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所述转发装置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报文是根据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第一源接口为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所述转发装置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包括:
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源接口,且所述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所述第一源地址的情况下,所述转发装置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或者,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源接口,且所述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所述第一源接口的情况下,所述转发装置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源接口时,所述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源接口为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所述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所述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报文头时,所述转发装置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所述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所述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装置在通过所述第三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之前,丢弃所述第一报文的所述第一报文头。
6.一种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一接口接收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包括第一源地址;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接口为第一类型的接口时,查询第一转发规则表,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及其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和/或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源接口及其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所述每个源地址对应的出接口为预先配置给所述每个源地址的第二类型的接口,所述每个源接口对应的出接口预先配置给所述每个源接口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接口;所述第一类型与所述第二类型不同;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时,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头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报文是根据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进行转发的,第一源接口为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地址或者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源接口,且所述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所述第一源地址的情况下,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或者,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和所述第一源接口,且所述转发装置优先匹配到所述第一源接口的情况下,为所述第一报文封装第一报文头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源接口对应的第一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表不包括所述第一源地址和第一源接口时,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二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源接口为所述第一源地址对应的源接口,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所述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所述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接口为第二类型的接口,且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第一报文头时,查询第二转发规则表,通过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中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及其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所述每个目的地址对应的出接口是所述转发装置通过信令交互自动生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出接口转发所述第一报文之前,丢弃所述第一报文的所述第一报文头。
11.一种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以使所述转发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执行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转发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24670.2A 2021-08-12 2021-08-12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Active CN113726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4670.2A CN113726633B (zh) 2021-08-12 2021-08-12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4670.2A CN113726633B (zh) 2021-08-12 2021-08-12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633A true CN113726633A (zh) 2021-11-30
CN113726633B CN113726633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67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4670.2A Active CN113726633B (zh) 2021-08-12 2021-08-12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63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4404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Ethernet Solution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protection of dual-homed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vpls) spokes
CN102347889A (zh) * 2010-08-04 2012-02-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虚拟专用局域网中的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413060A (zh) * 2011-12-31 2012-04-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pls网络中用户专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2801625A (zh) * 2012-08-17 2012-11-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二层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02857400A (zh) * 2012-09-14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层虚拟专用网中广播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850388A (zh) * 2017-02-27 2017-06-1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Vpls网络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40A (zh) * 2017-06-19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7579899A (zh) * 2017-09-29 2018-0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pls中实现vlan隔离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9981452A (zh) * 2019-02-28 2019-07-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w链路的回切方法及装置
WO2021031648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vpn和vpls共存双活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4404A1 (en) * 2010-02-11 2011-08-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Ethernet Solution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protection of dual-homed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vpls) spokes
CN102347889A (zh) * 2010-08-04 2012-02-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层虚拟专用局域网中的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413060A (zh) * 2011-12-31 2012-04-1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pls网络中用户专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2801625A (zh) * 2012-08-17 2012-11-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网络二层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02857400A (zh) * 2012-09-14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层虚拟专用网中广播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6850388A (zh) * 2017-02-27 2017-06-1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Vpls网络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40A (zh) * 2017-06-19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7579899A (zh) * 2017-09-29 2018-0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pls中实现vlan隔离的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9981452A (zh) * 2019-02-28 2019-07-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w链路的回切方法及装置
WO2021031648A1 (zh) * 2019-08-22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vpn和vpls共存双活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633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379B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819505B2 (en) Group bundling priority dissemination through 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882741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574616A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165311A1 (zh) 传输数据报文的方法和供应商边缘设备
CN110380959B (zh) 转发报文方法和装置
US89027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way link-state routing redundancy without peer link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2422398B (zh) 消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8512755B (zh) 一种路由信息的学习方法及装置
US11929923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746717A (zh) 网络设备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通信装置
US10212075B1 (en) Convergence optimization of local switching for flexible cross-connect in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EVPN) environments
CN113726915A (zh) 网络系统及其中的报文传输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822097A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一设备组
CN113328937B (zh) 分布式聚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037883B (zh) 一种mac地址表项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EP3503484B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CN112187609B (zh) 表项生成方法和装置
WO2019157476A1 (en) Binding osi layer 3 ip connections to osi layer 2 for mesh networks
CN113726633B (zh) 转发方法和转发装置
CN113923158A (zh) 一种报文转发、路由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3163276A (zh) 路由信息的发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45835B (zh) 报文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9347734A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452606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