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490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490A
CN113726490A CN202010455675.0A CN202010455675A CN113726490A CN 113726490 A CN113726490 A CN 113726490A CN 202010455675 A CN202010455675 A CN 202010455675A CN 113726490 A CN113726490 A CN 113726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i
channel
service data
send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56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6490B (zh
Inventor
何文林
周娇
陈卓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56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6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在高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终端移动至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可通过不同通道小区合并方案,将不同通道的多个物理小区合并为一个逻辑小区,扩大小区覆盖范围,以减少切换及掉话的现象发生。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进行不同通道小区合并时,缺乏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包括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
上述方案中,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远端射频单元(RRU,RemoteRadio Unit);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一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目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二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数目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上述方案中,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发送CSI-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ing Power);
将确定的所述RSRP与预设的RSRP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所述RSRP门限值携带在重配消息中;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大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小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或第二端口数的CSI-RS。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口数的CSI-RS包括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所述第二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所述第二端口数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匹配。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下不能够进行上行数据业务。
上述方案中,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基于接收的所述CSI-RS具有的端口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第二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一子端口数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以及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二子端口数发送的第四业务数据;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的第一子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包括以下之一: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第一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第二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使得终端对接收到的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如此,在进行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处理时,不需采用重配信令增加时延,并且避免出现高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即不降低高通道设备的能力),进而保证系统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方案实现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之前,下面先对相关技术的方案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已有方案支持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功能,在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在高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终端移动至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功能:
第一种方式,在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基站需要通过下发重配信令(或称为重配消息)通知终端CSI-RS的变更,以实现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然而,如果在用户密集的场景下采用该方式,将会存在大量的重配信令,并且存在一定时延;
第二种方式,采用降配的方式,在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将高通道设备降配为与低通道设备相匹配的配置,以实现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然而这种方式会存在高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
因此,相关技术中,在进行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时,缺乏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的方案。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使得终端对接收到的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如此,在进行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处理时,不需采用重配信令增加时延,并且避免出现高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即不降低高通道设备的能力),进而保证系统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实际应用时,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比如基站等。
这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CSI-RS,该CSI-RS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也就是说,终端将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反馈给网络设备,以便网络设备获知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包括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实际应用时,网络设备可通过如下方式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不同。
这里,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或媒介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信令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102,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步骤103,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这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可以是业务类型为语音业务时所对应的数据,也可以是业务类型为数据业务时所对应的数据。
实际应用时,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之后,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业务数据合并方式,将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合并处理,这里不做赘述。
实际应用时,当终端移动至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终端会周期性地向网络设备发送CSI-RS,此时发送的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且不同端口数的CSI-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不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可基于接收的CSI-RS的配置,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进而基于第一信息控制不同通道设备(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通过如下方式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基于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RRU;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这里,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为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比如经纬度信息,具体地,可通过对终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以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
实际应用时,当终端移动至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终端会周期性地向网络设备发送两套CSI-RS(一套m端口(port)CSI-RS和一套n portCSI-RS),这两套CSI-RS具有不同的端口数,且这两套CSI-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不同。网络设备接收到这两套CSI-RS后,将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终端所处的RRU,然后根据RRU具有的通道能力,即RRU所支持的通道数,决定选择哪套CSI-RS反馈发送数据。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一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目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二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数目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举例来说,仍以终端周期性地向网络设备发送两套CSI-RS,包括一套m portCSI-RS和一套n port CSI-RS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假设网络设备确定终端所处的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一数目,第一数目为N时,则从接收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n port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决定控制第一通道设备(以N通道设备为例,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和一套n port CSI-RS)和第二通道设备(以M通道设备为例,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按照nport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n port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控制N通道设备按照n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而M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
再例如,假设网络设备确定终端所处的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二数目,第二数目为M时,则从接收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m port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决定控制第一通道设备(以N通道设备为例,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和一套n port CSI-RS)和第二通道设备(以M通道设备为例,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均按照m port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m port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控制N通道设备按照m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控制M通道设备按照m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终端接收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后进行数据合并。这里,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可以是相同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和一套n portCSI-RS,以及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可以是自定义进行配置的,也可以是根据协议规定进行配置的,在此不做限定。这里,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的m port CSI-RS,与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的m port CSI-RS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对应N通道设备的n port CSI-RS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为零。
实际应用时,网络设备还可以基于重配消息中新增的终端反馈CSI-RS的RSRP门限值,来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进而基于第一信息控制不同通道设备(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通过如下方式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确定所述终端发送CSI-RS的RSRP;
将确定的所述RSRP与预设的RSRP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所述RSRP门限值携带在重配消息中;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这里,网络设备确定终端发送CSI-RS的RSRP,具体可以是确定终端发送n portCSI-RS的RSRP,此时,将确定的n port CSI-RS的RSRP与预设的n portCSI-RS的RSRP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进而基于所述CSI-RS以及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第一信息控制不同通道设备(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
具体来说,所述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大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小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举例来说,以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两套CSI-RS,包括一套m port CSI-RS和一套nport CSI-RS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假设网络设备确定接收到的n portCSI-RS的RSRP,大于设定的终端反馈n port CSI-RS的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则从接收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n port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决定控制第一通道设备(以N通道设备为例,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和一套n port CSI-RS)和第二通道设备(以M通道设备为例,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CSI-RS)按照n port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n port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控制N通道设备按照n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而M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
再例如,假设网络设备确定接收到的n port CSI-RS的RSRP,小于设定的终端反馈n port CSI-RS的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则从接收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m port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决定控制第一通道设备(以N通道设备为例,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和一套n portCSI-RS)和第二通道设备(以M通道设备为例,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均按照m port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m port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控制N通道设备按照m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控制M通道设备按照m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终端接收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后进行数据合并。这里,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可以是相同的数据。
实际应用时,网络设备可通过如下方式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或第二端口数的CSI-RS。
这里,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MAC信令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数的CSI-RS包括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所述第二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所述第二端口数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匹配。
这里,在所述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下不能够进行上行数据业务。
实际应用时,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CSI-RS为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的情况下,假设第一通道设备为N通道设备,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n portCSI-RS,第二通道设备为M通道设备,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虚拟通道方案,将M通道设备虚拟为N通道设备的nport中的两个子端口,N通道设备和M通道设备同时发送参考信号和业务数据,在进行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处理时,不需采用重配信令增加时延,并且避免出现高通道设备(N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N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即不降低N通道设备的能力),进而保证系统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这里,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的n port CSI-RS,可包括两个子端口的CSI-RS,具体可为m port CSI-RS和(n-m)port CSI-RS,其中,M通道设备对应配置的m port 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N通道设备对应配置的子端口m port 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而N通道设备对应配置的子端口(n-m)port 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为零。
实际应用时,当终端移动至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的情况下,基于接收的CSI-RS具有的端口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决定控制第一通道设备(以N通道设备为例,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n port CSI-RS)和第二通道设备(以M通道设备为例,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port CSI-RS)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基于接收的所述CSI-RS具有的端口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第二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一子端口数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以及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二子端口数发送的第四业务数据;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的第一子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举例来说,仍以第一通道设备为N通道设备为例,N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n portCSI-RS,以及以第二通道设备为M通道设备为例,M通道设备支持配置一套m port CSI-RS进行说明。例如,假设网络设备接收的CSI-RS具有的端口数为m port,则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为m port,此时网络设备控制M通道设备按照m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控制N通道设备按照配置的子端口m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接收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后进行数据合并。
再例如,假设网络设备接收的CSI-RS具有的端口数为n port,则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为n port,此时网络设备控制N通道设备按照n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控制M通道设备按照m port的方式向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这里的第一业务数据包括两部分的数据,具体可包括N通道设备按照子端口mport的方式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以及按照子端口(n-m)port的方式发送的第四业务数据。这样,终端接收到数据后,先将通过N通道设备中的子端口m port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与通过M通道设备中的m port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然后再与通过N通道设备中的子端口(n-m)port接收到的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侧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这里,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包括以下之一: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实际应用时,终端可通过如下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
这里,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MAC信令等。
实际应用时,终端可通过如下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或第二端口数的CSI-RS。
这里,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MAC信令等。
这里,在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CSI-RS为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口数的CSI-RS包括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所述第二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所述第二端口数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匹配。
其中,在所述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下不能够进行上行数据业务。
步骤202,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
步骤203,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步骤204,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步骤302,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CSI-RS。
步骤303,网络设备基于接收的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步骤304,网络设备基于确定的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
这里,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
步骤305,终端接收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步骤306,终端将第一业务数据与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和终端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向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终端接收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并对接收到的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如此,在进行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处理时,不需采用重配信令增加时延,并且避免出现高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即不降低高通道设备的能力),进而保证系统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方案实现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的示意图,以高速的移动通信系统比如高铁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在相关技术中,当终端移动至不同通道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例如终端移动至8T覆盖区域与2T覆盖区域的重叠覆盖区域内时,可通过重配信息将CSI-RS变为2port,然而,如果在用户密集的场景下采用该方式,将会存在大量的重配消息,并且存在一定时延;还可通过秩指示(RI,Rank Indication)降阶处理方式,将高通道设备降配为2阶,即将高通道设备降配到2port,此时处理后的高通道设备的配置与低通道设备的配置相匹配,然而这种方式会存在高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这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也就是说,一种方式是,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比如8T覆盖区域的通道设备配置两套CSI-RS,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比如2T覆盖区域的通道设备配置一套CSI-RS,且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采用不同的时频资源;另一种方式是,第一通道设备(高通道设备)比如8T覆盖区域的通道设备配置一套CSI-RS,第二通道设备(低通道设备)比如2T覆盖区域的通道设备配置一套CSI-RS,且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进行不同通道的数据合并处理时,不需采用重配信令增加时延,并且避免出现高通道设备的容量损失的问题,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重配信令的前提下,保证高通道设备的容量不受损(即不降低高通道设备的能力),进而保证系统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侧的数据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网络设备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确定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控制单元5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51,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51,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5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RRU;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5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一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目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二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数目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53,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5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终端发送CSI-RS的RSRP;
将确定的所述RSRP与预设的RSRP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所述RSRP门限值携带在重配消息中;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5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大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小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53,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元51,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或第二端口数的CSI-RS。
这里,所述第一端口数的CSI-RS包括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所述第二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所述第二端口数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匹配。
实际应用时,在所述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下不能够进行上行数据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52,具体用于:
基于接收的所述CSI-RS具有的端口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53,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第二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一子端口数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以及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二子端口数发送的第四业务数据;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的第一子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实际应用时,第一接收单元51可由数据处理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确定单元52和控制单元53可由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终端侧的数据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终端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6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第二接收单元6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合并单元63,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61,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实际应用时,发送单元61和第二接收单元62可由数据处理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合并单元63可由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与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70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71,能够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72,与第一通信接口71连接,以实现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网络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73上。
具体地,第一通信接口7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第一处理器72,用于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71,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71,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RRU;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一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目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二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数目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终端发送CSI-RS的RSRP;
将确定的所述RSRP与预设的RSRP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所述RSRP门限值携带在重配消息中;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大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小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71,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或第二端口数的CSI-RS。
这里,所述第一端口数的CSI-RS包括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所述第二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所述第二端口数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匹配。
实际应用时,在所述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下不能够进行上行数据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
基于接收的所述CSI-RS具有的端口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72,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第二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一子端口数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以及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二子端口数发送的第四业务数据;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的第一子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信接口71和第一处理器72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网络设备7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7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网络设备7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网络设备7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处理器72中,或者由第一处理器72实现。第一处理器7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7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7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第一处理器7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73,第一处理器72读取第一存储器7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网络设备侧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设备7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终端侧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80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81,能够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82,与第二通信接口81连接,以实现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终端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3上。
具体地,第二通信接口8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第二处理器82,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接口81,具体用于以下之一: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接口81和第二处理器82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终端8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8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终端8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8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处理器82中,或者由第二处理器82实现。第二处理器8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二处理器8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二处理器8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第二处理器8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83,第二处理器82读取第二存储器8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终端侧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8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终端侧的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73和第二存储器8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系统包括:
终端91,用于向网络设备92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
网络设备92,用于接收终端91发送的CSI-RS;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终端91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
这里,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
终端9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91和网络设备9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7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网络设备70的第一处理器72执行,以完成前述网络设备侧方法所述的步骤。再比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8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终端80的第二处理器82执行,以完成前述终端侧方法所述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仅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
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包括以下之一: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至少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端口数的CSI-R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处的远端射频单元RRU;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一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目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RRU所支持的通道数为第二数目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数目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发送CSI-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将确定的所述RSRP与预设的RSRP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所述RSRP门限值携带在重配消息中;
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CSI-RS以及所述比较结果,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大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一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在所述比较结果表征确定的所述RSRP小于所述RSRP门限值的情况下,从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中选择第二端口数的CSI-RS,并生成对应的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不发送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和第二发送方式均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其中,
所述CSI-RS包括第一端口数的CSI-RS或第二端口数的CSI-RS。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数的CSI-RS包括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和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所述第二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的CSI-RS占用的时频资源相同;所述第二端口数与所述第一子端口数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子端口数的CSI-RS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下不能够进行上行数据业务。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的CSI-RS包括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包括:
基于接收的所述CSI-RS具有的端口数,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用于反馈发送数据的CSI-RS的端口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一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第二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一子端口数发送的第三业务数据,以及按照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第二子端口数发送的第四业务数据;
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携带的CSI-RS的端口数为第二端口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一端口数中的第一子端口数匹配,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与所述第二端口数匹配。
15.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CSI-RS,包括以下之一: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不同的CSI-RS;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时频资源相同的CSI-RS。
1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1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1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
第一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CSI-RS,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第一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一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第二发送方式,在所述第二发送方式下发送第二业务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用于供所述终端接收到后进行数据合并。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评估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CSI-RS;所述CSI-RS用于供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用于控制反馈发送数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控制第一通道设备和第二通道设备发送业务数据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大于所述第二通道设备对应的通道数;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道设备按照第一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接收所述第二通道设备按照第二发送方式发送的第二业务数据;
第二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与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2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5至16任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2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5至16任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55675.0A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26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5675.0A CN113726490B (zh)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5675.0A CN113726490B (zh)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490A true CN113726490A (zh) 2021-11-30
CN113726490B CN113726490B (zh) 2023-01-03

Family

ID=78672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5675.0A Active CN113726490B (zh) 2020-05-26 2020-05-26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49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1049A1 (en) * 2014-05-09 2017-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d2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9428641A (zh) * 2017-09-0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41049A1 (en) * 2014-05-09 2017-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d2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9428641A (zh) * 2017-09-0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490B (zh) 202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2118B1 (ko) 단말 및 그 통신 방법
EP3920626A1 (e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2021027432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P393751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148052A1 (zh) Pdcch的监控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657672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저장 매체
EP4280716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727405A (zh) 传输配置指示的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US11540215B2 (en)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537645B1 (e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6471667A (zh) 波束失败请求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49597A (zh) 小区重选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151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8662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72649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85615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435876B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332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769460B (zh) Bsr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512284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ime at which rrc signaling takes effect and terminal,
KR20180124841A (ko) D2d 기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기
US1121893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CN114071373A (zh)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787950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 thereof
CN103828258A (zh)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