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485A -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485A
CN113726485A CN202110798995.0A CN202110798995A CN113726485A CN 113726485 A CN113726485 A CN 113726485A CN 202110798995 A CN202110798995 A CN 202110798995A CN 113726485 A CN113726485 A CN 113726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message
data
user dat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89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
钱志
刘羽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wei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wei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wei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wei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89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处理器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简单传输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商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一种车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车载终端所需处理的业务数据量也随之高涨,使用单处理器处理所有任务的工作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业务需求。
为了提高车载终端的业务处理能力,大部分终端设备均引入了双处理器工作方式,即使用两个相同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协作完成车载系统中的不同任务。
双处理器车载终端设备的两个处理器在工作时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业务处理逻辑。双处理器之间需要频繁高速地传输大量信息。目前,现有的一部分涉及对这些信息均采用应答机制和重传机制。该方式必然严重占用处理器间的通信资源,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现有的另一部分涉及对这些信息的传输均采用简单传输模式。在该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处理器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简单传输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所述第一处理器打包所述第一用户数据为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二处理器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三应答报文;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三应答报文。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一应答报文;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应答报文;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第二应答报文;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应答报文。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在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后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三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可选地,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的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或者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或者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判断通信故障。
可选地,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第四应答报文;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四应答报文;在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后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四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判断通信故障。
可选地,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一应答报文、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和所述一般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项采用第一报文格式;所述第一报文格式包括:端口地址,用于指定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用户数据的接收用户。
可选地,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和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包括:顺延的ACK计数。
可选地,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包括字符串“SEQ=”和整数N,其中N以字符串形式表现;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包括字符串“ACK=”和整数N+1,其中N+1以字符串形式表现;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包括字符串“ACK=”和整数N+2,其中N+2以字符串形式表现;所述第三应答报文和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字符串“ACK”。
可选地,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处理器打包第一信息报文为第一信息帧,所述第一信息报文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和所述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帧;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帧;所述第二处理器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帧,还原得到所述第一信息报文;所述第二处理器打包第二信息报文为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二信息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应答报文、所述第三应答报文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一数据链路模块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帧为第二信息报文。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帧和所述第二信息帧采用第一帧格式;所述第一帧格式包括协议类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车载终端,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简单传输模式向所述第二处理器传输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向所述第二处理器传输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第一串行接口抽象模块,为串行通信接口模块;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第二串行接口抽象模块,为串行通信接口模块,并与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抽象模块通信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可以根据协议类型对通信过程进行区分。当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时,可以采用选择重传模式传输用户数据,以确保该类用户的传输准确性。当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时,可以采用简单传世模式传输用户数据。减少处理器间的沟通次数,降低通信资源的占用,提高通信效率。从而可以兼顾重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要求,和次要信息传输的效率要求。
在选择重传模式下,处理器之间首先需要进行握手通信,建立通信链路,并同时检测通信链路是否正常。在选择重传模式下,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需要先后分别发送应答报文,以检验第一处理器是否能发能收,以及可以检验第二处理器是否能发能收。
在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均需要多次发送应答报文,以及在必要时需要重发报文。从而可以确保重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该车载终端可以为双处理器系统或者多处理器系统。该车载终端的至少两个处理器可以采用前述任意一种通信方法进行通信。可以以选择重传模式传输重要信息,以确保重要信息的传输准确性,并可以以简单传输模式传输次要信息,以确保次要信息的传输高效性,降低系统通信资源的占用。从而可以提高车载终端,以及安装该车载终端的商用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中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前述第一用户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中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前述第一用户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通信方法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中第一报文格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的第一帧格式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车载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可以是用于双处理器系统或者多处理器系统的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方法。该双处理器系统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可以是用于商用车的车载终端。
可选地,该车载终端可以应用于商用车中。该商用车可以是用于货运的汽车,比如渣土车、商砼车或者危险品车等;也可以是用于客运的汽车,比如出租车或者通勤车等;还可以是某些特殊车辆,比如工程车等。该车载终端可以用于上述车辆的远程管理。
目前车载终端所需要处理的业务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在数秒间隔内上报位置信息、速度信息、以及其他一些车况信息,以及需要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为了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可以采用双处理器方案或者多处理器方案实现车载终端。
在上述双处理器方案中,车载终端一般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用于处理负载逻辑处理;第二处理器,用于信息采集和终端控制。两个处理器之间需要交互以下信息:第一处理器下发的语音播放指令、拍照指令和数据采集指令以及其他数据交互信息等。上述信息中有些信息比较重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有些信息的传输准确性要求较低,但是传输效率要求比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一种车载终端。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S110中,第一处理器可以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其中第一用户数据可以是准备由第一处理器向第二处理器传输的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语音播放指令、拍照指令和数据采集指令等指令信息。第一用户数据也可以包括其他数据信息。协议类型可以是该第一用户数据采用的传输协议的协议类型。该协议类型可以包括至少一种高级协议和至少一种初级协议。
如图1所示,在S120中,第一处理器可以判断协议类型是否为高级协议。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130,以选择重传模式传输前述第一用户数据。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S180,以简单传输模式传输前述第一用户数据。
如图1所示,在S130中,第一处理器可以以选择重传模式传输前述第一用户数据。选择重传模式下,可以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可以进行握手通信,建立通信链路,并可以通过已建立的通信链路传输第一用户数据。详见图2-图4。
如图1所示,在S180中,第一处理器可以以简单传输模式发送第一用户数据。在简单传输模式下,第一处理器可以直接发送第一用户数据,而无需进行握手通信。第二处理器可以直接接收第一用户数据,而无需做出应答。可选地,S180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把第一用户数据打包成第一数据报文,以及可以把第一数据报文打包成第一信息帧。第一处理器可以以第一信息帧的形式传输第一用户数据。第二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一用户数据后也可以向第一处理器发送第二用户数据。
图2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中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前述第一用户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以选择重传模式下传输第一用户数据可以包括两个阶段,分别为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在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可以进行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之间的握手通信。在数据传输阶段可以传输第一用户数据。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采用应答机制和重传机制。详见图3-图4。
图3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中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前述第一用户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和图2所示,选择重传模式发送前述第一用户数据可以包括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其中,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可以包括S132。数据传输阶段可以包括:S150-S162。
如图3和图2所示,在S132中,可以由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在S132中可以通过交互握手信息实现通信链路的创建。并可以在交互握手信息的过程中检验通信链路是否正常、无故障。
图4示出了图3所示通信方法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和图4所示,在S134中,可以由第一处理器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可以是用于请求建立链路的握手信息。
如图2和图4所示,在S136中,可以有第二处理器接收由第一处理器发出的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当第二处理器接收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时,证明第一处理器的发送功能和第二处理器的接收功能正常。
如图2和图4所示,在S140中,第二处理器可以发送第一应答报文。在接收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后,第二处理器可以随即发送第一应答报文,向第一处理器表示自身已经接收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第一应答报文可以用于应答创建链路请求报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S142中,第一处理器可以接收第二处理器发送的第一应答报文。在第一处理器接收到第一应答报文时,可以确认第二处理器已经接收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此时第一处理器可以确认第一处理器的发送功能、第一处理器的接收功能、第二处理器的发送功能和第二处理器的接收功能全部正常。即,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全部正常。可以建立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由该通信链路传输第一用户数据。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处理器如果未能有效收到第一应答报文,则说明第一处理器发送、第二处理器接收和第二处理器发送中的至少一个环节可能出现了问题。此时可以进入S134,重新执行S134开始的步骤,重新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如果重新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则可以判断通信故障。此时可以终止第一用户数据的发送过程,以及可以上报故障信息。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一次数阈值可配置。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合理配置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一次数阈值。
如图2和图4所示,在S146中,第一处理器可以发送第二应答报文。在接收到第一应答报文后,第一处理器可以随即发送第二应答报文。第二应答报文可以是用于第一应答报文的应答报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S148中,第二处理器可以接收第二应答报文。在接收到第二应答报文时,第二处理器可以确认第二处理器的发送功能、第二处理器的接收功能、第一处理器的发送功能、第一处理器的接收功能全部正常。即,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完全正常。可以建立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链接。并可以利用该通信链路与第一处理器交互信息。
在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一应答报文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第二处理器未能收到来自第一处理器的第二应答报文。则说明第二处理器的发送功能、第一处理器的接收功能以及第一处理器的发送功能中的至少一项出现问题。此时可以进入S140,执行从S140开始的步骤,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如果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则可以判断通信故障。此时可以终止第一用户数据的发送过程,以及可以上报故障信息。
如图2所示,可选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第一应答报文和第二应答报文包括顺延的ACK计数。比如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可以包括整数N。第一应答报文则可以包括整数N+1,第二应答报文可以包括整数N+2。整数N、N+1和N+2为前述顺延的ACK计数。
整数N可以是任意整数。整数N可以一个随机整数,也可以是一个预设的整数。整数N也可以是在前一轮通信产生的ACK计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累加计数。
可选地,该ACK计数可以是以字符串形式存在的前述整数。比如:建链路请求报文包括字符串“SEQ=”和整数N,其中N以字符串形式表现。第一应答报文包括字符串“ACK=”和整数N+1,其中N+1以字符串形式表现。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包括字符串“ACK=”和整数N+2,其中N+2以字符串形式表现。
可选地,ACK计数也可以是递减的整数序列。可选地,ACK计数的递增/递减步长也可以是2、3或者其他整数。可选地,ACK计数也可以采用其他预先约定好的变化规则。
如图3和图2所示,在S150中,可以打包前述第一用户数据为第一数据报文。可选地,可以按照第一报文格式打包第一用户数据。
图5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中第一报文格式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一报文格式可以包括:校验、端口地址、标记和报文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校验可以是报文的校验和。该校验方法可以是CRC校验、奇偶校验或者其他校验方法。
端口地址可以用于指明报文发送的目标用户程序。在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中均可以运行至少一个用户程序。其中每个用户程序可以至少占用一个端口地址。可以通过端口地址唯一指定接收报文的目标用户程序。
在第一数据报文中,报文数据可以是第一用户数据。在创建链路请求报文中,报文数据可以是字符串“SEQ=”和以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整数N。在第一应答报文中,报文数据可以是字符串“ACK=”和以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整数N+1。在第二应答报文中,报文数据可以是字符串“ACK=”和以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整数N+2。
如图3和图2所示,在S152中,第一处理器可以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在S154中,第二处理器可以接收第一数据报文。在S158中,第二处理器可以解析第一数据报文,还原得到第一用户数据。
如图3和图2所示,在S160中,第二处理器可以发送第三应答报文。第三应答报文的报文数据可以是字符串“ACK”。在S162中,第一处理器可以结束第三应答报文。
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一处理器如果未能有效收到第三应答报文,则说明第一处理器发送、第二处理器接收和第二处理器发送三个环节中的至少一个可能出现了问题。此时可以进入S152,重新执行S152开始的步骤,重新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如果重新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则可以判断通信故障。此时可以终止第一用户数据的发送过程,以及可以上报故障信息。
可选地,第二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一用户数据之后,还可以打包第二用户数据为第二数据报文。并可以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第一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后可以发送第四应答报文。第二数据报文的报文数据可以是第二用户数据。第四应答报文的报文数据可以是字符串“ACK”。
可选地,图1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打包第一信息报文为第一信息帧;第一处理器发送第一信息帧;第二处理器接收第一信息帧;第二处理器解析第一信息帧,还原得到第一信息报文。其中第一信息报文可以包括:第一数据报文、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第二应答报文和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图1所示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打包第二信息报文为第二信息帧;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二信息帧;第一处理器接收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一处理器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帧为第二信息报文。可选地,第二信息报文可以包括:第一应答报文、第三应答报文和第一数据报文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第一信息帧和第二信息帧中的至少一个采用第一帧格式。
图6示出了图1所示通信方法的第一帧格式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一帧格式可以包括:Tag、校验、长度、本端地址、对端地址、协议类型、标记、当前帧序号、总帧数和帧数据中的至少一项。Tag可以用于表示数据类型。校验可以是本帧的校验和。其校验方法可以是CRC校验或者奇偶校验等校验方法。长度为本帧的长度。本端地址可以是本端主机地址。对端地址:对端主机地址。协议类型可以是在S110中获取的协议类型。可选地,一个报文可以打包成多个帧。当前帧序号可以用于标识当前帧在整个报文中的序号。总帧数可以是整个报文中共包含的总帧数。帧数据可以是报文。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车载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如图7所示,车载终端2000可以包括通信连接的处理器21和处理器22。
在处理器21和处理器22中均可以运行多个用户程序。上述至少一个用户程序可以发起处理器21与处理器22之间的通信。处理器21可以从用户程序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发送该用户数据所需要采用的协议类型。如果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处理器21以简单传输模式向处理器22传输第一用户数据。如果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处理器21以选择重传模式向处理器22传输第一用户数据。
在简单传输模式中,处理器21可以打包第一用户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器22。处理器22在收到该第一用户数据后无需发送应答报文。
在选择重传模式下,处理器21与处理器22之间需要首先进行握手通信,创建通信链路。再进行数据传输,打包第一用户数据并传输。在选择重传模式下,可以采用应答机制和重传机制。在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的通信过程的至少一次通信接收后,处理器21与处理器22均可以发送应答报文。在至少一次通信发送后,如果未能有效接收到应答报文,处理器21与处理器22均可以执行前述通信发送。
例如:在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可以先由处理器21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处理器22在接收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可以发送第一应答报文。第一应答报文可以是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的应答。处理器21在接收到第一应答报文后,可以发送第二应答报文,完成通信链路的创建。其中第二应答报文可以是第一应答报文的应答。
在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未能收到第一应答报文,处理器21可以重新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在发送第一应答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未能收到第二应答报文,处理器22可以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如果重新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或者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则可以判断通信故障,并可以中断第一用户数据的发送。
在数据传输阶段,处理器21可以打包第一用户数据为第一数据报文,并可以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处理器22可以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并解析还原得到第一用户数据。随后处理器22可以发送第三应答报文。第三应答报文可以是第一数据报文的应答。
在获得第一用户数据之后,处理器22也可以打包第二用户数据为第二数据报文,并可以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处理器21可接收第二数据报文,并解析第二数据报文得到第二用户数据。随后处理器21可以发送第四应答报文。第四应答报文可以是第二数据报文的应答。
在发送第一数据报文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未能有效收到第三应答报文,处理器21可以重新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在发送第二数据报文之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未能有效收到第四应答报文,处理器22可以重新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如果重新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或者重新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的次数超过第一次数阈值,则可以判断通信故障,并可以中断通信过程。
如图7所示,处理器21可以包括用户接口模块211、选择重传模块212、简单传输模块213、链路管理模块214和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
用户接口模块211可以与至少一个用户程序连接,从用户程序中接收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如果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可以利用选择重传模块222传输第一用户数据。如果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可以利用简单传输模块213传输第一用户数据。
选择重传模块212可以用于以选择重传模式进行通信处理。选择重传模块212可以把第一用户数据打包为第一数据报文,也可以把第二数据报文解析为第二用户数据。在创建通信链路阶段,选择重传模块212可以执行发送创建通信链路报文、接收第一应答报文以及发送第二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个步骤。在数据传输阶段,选择重传模块212可以执行发送第一数据报文、接收第三应答报文、接收第二数据报文和发送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个步骤。选择重传模块212还可以执行至少一种报文的重发和至少一种应答报文的超时检测。
可选地,选择重传模块212可以向链路管理模块214发送第一信息报文,并可以从链路管理模块214接收第二信息报文。其中,第一信息报文可以包括:建通信链路报文、第二应答报文、第一数据报文和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项。第二信息报文可以包括:第一应答报文、第三应答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中的至少一项。
简单传输模块213可以用于把第一用户数据打包为第一数据报文。简单传输模块213可以向链路管理模块214发送第一数据报文。简单传输模块213也可以从链路管理模块214接收第二数据报文,并解析,得到第二用户数据。
链路管理模块214可以从选择重传模块212或者简单传输模块213接收第一信息报文,并打包为第一信息帧。链路管理模块214可以把第一信息帧发送到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链路管理模块214也可以从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接收第二信息帧,并解析,得到第二信息报文。链路管理模块214可以发送第二信息报文到选择重传模块212或者简单传输模块213。
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可以与处理器22通信连接。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可以把第一信息帧发送到处理器22,并可以从处理器22接收第一信息帧。可选地,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可以为串行通信接口模块。可选地,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可以包括SPI接口、I2C接口、RS232接口、CAN接口中的至少一项。
处理器22可以包括用户接口模块221、选择重传模块222、简单传输模块223、链路管理模块224和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25。
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25可以用于与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通信连接。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25可以是与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相同的通信接口模块。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25可以从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接收第一信息帧,并可以向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15发送第二信息帧。
链路管理模块214可以从串行接口抽象模块225接收第一信息帧,并解析,得到第一信息报文。链路管理模块214也可以把第二信息报文打包成第二信息帧。可选地,在解析第一信息帧时,可以同时得到协议类型。如果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可以利用选择重传模块222进行报文处理;如果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可以利用简单传输模块223进行报文处理。
可选地,选择重传模块222可以与选择重传模块212配合,进行选择重传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简单传输模块223可以与简单传输模块213配合,进行简单传输模式下的数据传输。
用户接口模块221可以从选择重传模块222或者简单传输模块223接收第一用户数据,并转发给指定的用户程序。用户接口模块还可以从指定的用户程序获取第二用户数据,并由选择重传模块222或者简单传输模块223传输第二用户数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可以根据协议类型对通信过程进行区分。当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时,可以采用选择重传模式传输用户数据,以确保该类用户的传输准确性。当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时,可以采用简单传世模式传输用户数据。减少处理器间的沟通次数,降低通信资源的占用,提高通信效率。从而可以兼顾重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要求,和次要信息传输的效率要求。
在选择重传模式下,处理器之间首先需要进行握手通信,建立通信链路,并同时检测通信链路是否正常。在选择重传模式下,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需要先后分别发送应答报文,以检验第一处理器是否能发能收,以及可以检验第二处理器是否能发能收。
在创建通信链路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均需要多次发送应答报文,以及在必要时需要重发报文。从而可以确保重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终端。该车载终端可以为双处理器系统或者多处理器系统。该车载终端的至少两个处理器可以采用前述任意一种通信方法进行通信。可以以选择重传模式传输重要信息,以确保重要信息的传输准确性,并可以以简单传输模式传输次要信息,以确保次要信息的传输高效性,降低系统通信资源的占用。从而可以提高车载终端,以及安装该车载终端的商用车的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基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器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
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简单传输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发送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处理器打包所述第一用户数据为第一数据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解析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原得到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三应答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三应答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创建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创建链路请求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一应答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应答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第二应答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应答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
在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后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
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三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的次数大于第一次数阈值,或者
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第一应答报文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或者
所述第一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
则判断通信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第四应答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四应答报文;
在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后的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器未收到所述第四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第二处理器重新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的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判断通信故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一应答报文、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和所述一般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项采用第一报文格式;
所述第一报文格式包括:
端口地址,用于指定所述第一用户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用户数据的接收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和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包括:顺延的ACK计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包括字符串“SEQ=”和整数N,其中N以字符串形式表现;
所述第一应答报文包括字符串“ACK=”和整数N+1,其中N+1以字符串形式表现;
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包括字符串“ACK=”和整数N+2,其中N+2以字符串形式表现;
所述第三应答报文和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字符串“ACK”。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处理器打包第一信息报文为第一信息帧,所述第一信息报文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所述创建链路请求报文、所述第二应答报文和所述第四应答报文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帧;
所述第二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帧;
所述第二处理器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帧,还原得到所述第一信息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器打包第二信息报文为第二信息帧,所述第二信息报文包括:所述第一应答报文、所述第三应答报文和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帧;
所述第一处理器接收所述第二信息帧;
所述第一处理器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帧为第二信息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信息帧和所述第二信息帧采用第一帧格式;
所述第一帧格式包括协议类型。
12.一种用于商用车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连接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获取第一用户数据和协议类型;
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初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简单传输模式向所述第二处理器传输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如果所述协议类型为高级协议,则所述第一处理器以选择重传模式向所述第二处理器传输所述第一用户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器包括:第一串行接口抽象模块,为串行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第二处理器包括:第二串行接口抽象模块,为串行通信接口模块,并与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抽象模块通信连接。
CN202110798995.0A 2021-07-15 2021-07-15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Pending CN1137264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8995.0A CN113726485A (zh) 2021-07-15 2021-07-15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8995.0A CN113726485A (zh) 2021-07-15 2021-07-15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485A true CN113726485A (zh) 2021-11-30

Family

ID=7867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8995.0A Pending CN113726485A (zh) 2021-07-15 2021-07-15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485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3627A (en) * 1981-12-14 1985-09-24 At&T Bell Laboratories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for a multiprocessor system
US20020129029A1 (en) * 2001-03-09 2002-09-12 Warner Craig W. Scalable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for multiprocesso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that tolerates interconnection component failure
US20030143973A1 (en) * 2002-01-28 2003-07-31 Nagy Thomas C. Multiple-process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171484B1 (en) * 2000-05-24 2007-01-30 Krause Michael R Reliable datagram transport service
CN101361310A (zh) * 2005-11-23 2009-02-04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数据的数据处理器系统及方法
US20090116475A1 (en) * 2007-10-02 2009-05-07 Openpea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US8190960B1 (en) * 2007-12-13 2012-05-29 Force10 Networks, Inc. Guaranteed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CN103186500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车载终端多处理器通信接口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5530686A (zh) * 2015-12-22 2016-04-27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智能车载终端的接入方法
CN108268420A (zh) * 2016-12-31 2018-07-10 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方法、处理器和电子设备
CN112347015A (zh) * 2021-01-08 2021-02-09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片上系统异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3627A (en) * 1981-12-14 1985-09-24 At&T Bell Laboratories Internal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for a multiprocessor system
US7171484B1 (en) * 2000-05-24 2007-01-30 Krause Michael R Reliable datagram transport service
US20020129029A1 (en) * 2001-03-09 2002-09-12 Warner Craig W. Scalable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for multiprocessor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that tolerates interconnection component failure
US20030143973A1 (en) * 2002-01-28 2003-07-31 Nagy Thomas C. Multiple-process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361310A (zh) * 2005-11-23 2009-02-04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数据的数据处理器系统及方法
US20090116475A1 (en) * 2007-10-02 2009-05-07 Openpea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US8190960B1 (en) * 2007-12-13 2012-05-29 Force10 Networks, Inc. Guaranteed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CN103186500A (zh) * 2011-12-29 2013-07-03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车载终端多处理器通信接口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5530686A (zh) * 2015-12-22 2016-04-27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dp协议实现智能车载终端的接入方法
CN108268420A (zh) * 2016-12-31 2018-07-10 智车优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方法、处理器和电子设备
CN112347015A (zh) * 2021-01-08 2021-02-09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片上系统异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64613B2 (en) Method for minimizing feedback responses in ARQ protocols
CN108702256B (zh) 通过装置对装置通信接收/传输数据封包的方法
EP2466942B1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status reports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753277B (zh) 无线链路控制层报文状态报告的发送方法
EP255774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JP200708917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状態報告信号の伝送速度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94631B (zh) 一种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1117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GB2310117A (en) One-to-multiple site radio packet communication
GB2347585A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4980257A (zh) 物联网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9286574B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EP158091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nits of messag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0382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468061A (zh) 一种低速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可靠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13726485A (zh) 用于商用车车载终端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08075867B (zh) 一种空口帧重传的方法及接入点
US1071602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636876A (zh) 机会包重传
JP7167726B2 (ja)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12491513B (zh) 一种spi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70223524A1 (en) Protocol Parameter Negotiation
CN10424310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JPH1070523A (ja)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270275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