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3854B -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23854B CN113723854B CN202111049833.3A CN202111049833A CN113723854B CN 113723854 B CN113723854 B CN 113723854B CN 202111049833 A CN202111049833 A CN 202111049833A CN 113723854 B CN113723854 B CN 1137238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rflow
- water quality
- research area
- rainfall
- cs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7 drainag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调控方法包括:对研究区汛期内的水量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基于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基于水质数据及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并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在不同调控方案下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建立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可以得到研究区内所有河道的溢流负荷,根据溢流负荷可以精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合流制管道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简称CSO)是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控制对象,国内CSO的相关研究开始较晚,目前以溢流频次、溢流污染控制率和控制降雨为主要控制指标,但受制于监测手段、降雨特征及区域位置差异性,CSO特征识别和污染规律确定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对合流制管网、污水处理厂及河道开展同步且系统的监测,摸清各环节的溢流规律,明确控制目标以制定调控方案,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确定CSO特征识别和污染规律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包括: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所述水量信息包括相应降雨场次的降雨量;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调控方案与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
可选地,在所述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研究区的水量信息、排水分区面积和排水信息。
可选地,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包括溢流量模型与溢流负荷模型,所述溢流量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基于所述溢流量、降雨量、排水区分区面积得到相应降雨场次中相应排口的CSO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降雨量与CSO系数进行线性拟合;基于所述合流制管理目标得到相应的CSO系数;基于所述CSO系数计算得到不同排水分区内溢流量。
可选地,所述溢流负荷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获取监测数据得到的所述研究区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溢流量;基于所述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内溢流量计算得到对应场次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基于所述平均浓度与溢流量计算得到溢流负荷。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水质信息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包括:基于所述监测到的水质数据信息得到河道水质超标时长和超标时段内的污染负荷占比。
可选地,所述研究区包括管网排口、河道以及污水厂。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装置,包括:监测模块,用于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所述水量信息包括相应降雨场次的降雨量;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制定方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对应关系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的步骤。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包括:对研究区汛期内的水量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水量信息包括相应降雨场次的降雨量;基于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基于水质数据及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并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在不同调控方案下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建立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可以得到研究区内所有河道的溢流负荷,根据溢流负荷可以精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具体示例的对应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具体示例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具体示例的效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合流制溢流的调控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
示例性地,研究区具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可获得覆盖整个汛期的降雨数据、合流制溢流排口以及河道末端断面的水量和水质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间隔可设置为最高为5min,最低不超过60min,本发明实施例对监测数据的时间间隔不作限定,在确保监测数据足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其中,溢流数据包括不同降雨条件下研究区中各合流制管网排口、污水厂前溢流口、污水厂跨越口溢流数据,水质数据可以是河道中河水的相关水质数据,水质数据分辨率设置为不低于30min,河道流量及水质数据分辨率不低于60min,本发明实施例对监测数据的时间间隔不作限定,在确保监测数据足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具体地,在进行实时的现场监测之前,需要对研究区中的情况进行收集和勘测,例如,需要获取降雨、下垫面及排水分区、管网、排口及污水厂相关信息等资料,明确合流制排口的数量及分布。本实施例中研究区共有合流制溢流口25处,包括23处合流制管网排口,1处厂前溢流口和1处污水厂跨越口,其中23处合流制管网排口作为1类,后两者作为1类,研究区区位见图2。
选择3处合流制管网溢流口进行监测(即图2中2,16,22,重编号为CSO1、CSO2和CSO3),同时对厂前溢流口(CSO0)和污水厂跨越口(W1)进行监测,在河道末端设置1处水质监测点,编号为R1。流量数据取自临近水文站监测数据。为更加准确反映降雨空间分布,布设10处雨量监测站点,覆盖整个研究区,编号S1至S10。整个汛期共获取了13场监测降雨数据,依据《降水量等级》划分场次降雨等级,包含小雨5场,中雨2场,大雨4场,暴雨1场,大暴雨1场,覆盖所有降雨等级。
步骤102,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
示例性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引入了CSO系数(Combined seweroverflows,简称CSO)的概念,即为研究区中合流制排水分区任意时段内CSO系数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之比,由CSO系数与对应场次降水量和研究区中的排水分区面积相乘得到对应管网排口的溢流量。
步骤103,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
示例性地,溢流负荷可以由溢流量和溢流水质的浓度乘积计算得到,其中溢流水质的浓度由监测得到的水质数据得到,由于降雨过程中溢流水质浓度变化较大,采用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Event Mean Concentration,简称EMC)进行排口水质分析。
步骤104,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
示例性地,根据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的大小来制定调控方案,从溢流负荷最大的区域开始调控,依次到溢流负荷最小的区域,从而完成整个研究区内的调控,从而减少进入河道的污染负荷。
步骤105,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调控方案与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地,在对应的调控方案下对应会反馈河道的水质和超标时长,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可以以曲线的形式进行表达,本发明实施例对调控方案与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的表达形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具体地,对于第1类排口,由溢流量和排水分区面积的比值得到溢流深度,由降水量和排水分区面积的比值得到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根据溢流深度和降水深度计算各排口CSO系数;对第2类排口,仅需建立降雨与溢流量的关系曲线。最终将两类排口的降雨溢流关系绘制图见如图3和图4所示。
步骤106,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
示例性地,对应关系可以是选择对应调控方案下与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均处于最优状态下的调控方案,合流制管理目标可以是对应河道水质中污染物浓度的上限,本发明实施例对合流制管理目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具体地,该对应关系可以是基于各环节的联合监测与溢流规律分析,通过设定多种调控方案,建立关系曲线,可支撑不同控制目标条件下调控方案的选择,促进研究区中网厂河的同步监测在流域CSO(合流制溢流)治理中的应用,为CSO的治理与智慧化管控提供支撑。
具体地,根据政府文件中提出的场次降雨(24h)小于33毫米时污水不入河的目标,结合监测数据情况,确定降雨场次4对应的降雨量23mm作为后续分析的CSO管理目标。
按照计算公式,23mm降雨条件下,第1类排口的CSO系数为0.21,进而根据公式计算得出23处排口的溢流量;通过降雨与溢流关系,计算出另外两类排口的溢流量。
第2类排口合流制管网排口的EMC为280mg/L,第2类排口厂前溢流口和污水厂跨越口的EMC为380mg/L,进而计算得出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汇总见表1所示。
表1
同样依据场次4降雨条件下的河道水质及水量监测结果,以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本实施例中以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为评价指标,浓度标准为40mg/L,最终得出超标时长为35h(1时至第二日11时),计算河道水质超标时长内逐小时河道污染负荷,并计算占比见表2。
表2
按照各排口溢流负荷从大到小排序,从厂前溢流口开始逐步增加调控规模,共形成25套方案。即方案1调控CSO0,方案2调控CSO0和W1,以此类推直至方案25,即全部溢流环节都被调控,方案汇总情况见表3。
表3
将不同调控方案中的污染负荷按照比例进行逐小时削减,得出方案实施后河道水质情况,计算超标时长。构建调蓄规模与河道水质超标时长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若要确保降雨过程中河道水质不超标,则对应方案16,总调蓄规模为19.5万m3。若考虑投资效益,则方案3最佳,此时超标时长9h,调蓄规模11.4万m3。
本发明提供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包括:对研究区汛期内的水量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基于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基于水质数据及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并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在不同调控方案下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建立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可以得到研究区内所有河道的溢流负荷,根据溢流负荷可以精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案。
作为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包括河道溢流量模型与溢流负荷模型,其中,所述河道溢流量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基于所述溢流量、降雨量、排水区分区面积得到相应降雨场次中相应排口的CSO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降雨量与CSO系数进行线性拟合;基于所述合流制管理目标对应的降雨量得到相应的CSO系数;基于所述CSO系数计算得到不同排水分区内溢流量。
示例性地,河道溢流量模型的构建步骤可以是,研究区中排水分区不同雨量下的CSO系数如式(1)计算得到,线性拟合后的降雨量R与CSO系数ψCSO如式(2)所示,合流制管理目标可以是参照政府发布文件、区域降雨规律或其他因素确定研究区控制雨量的大小,不同合流制排水分区的溢流量根据式(3)得到。
ψCSO=a+bR (2)
其中,ψCSO为CSO系数,无量纲;为溢流量,单位为m3;R为场次降雨量,单位mm;F为合流制排口对应排水分区面积,单位hm2;m为排口编号;i为降雨场次编号。
作为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溢流负荷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获取监测数据得到的所述研究区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内溢流量;基于所述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内溢流量量计算的到对应场次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基于所述平均浓度与溢流量计算得到溢流负荷。
示例性地,污染物浓度为溢流水质的浓度,污染物平均浓度EMC的计算公式见式(4),
其中,其中为m排口的溢流负荷,单位kg;Ci为取样i段内污染物浓度,单位mg/L;Vi为取样时间段内径流量,L;n为整场降雨的取样次数。
作为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研究区包括管网排口、河道以及污水厂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601,用于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示例性地,详细情况见上述步骤1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模型构建模块602,用于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所述水量信息包括相应降雨场次的降雨量。示例性地,详细情况见上述步骤1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计算模块603,用于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示例性地,详细情况见上述步骤1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制定方案模块604,用于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示例性地,详细情况见上述步骤1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对应关系模块605,用于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示例性地,详细情况见上述步骤1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确定模块606,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示例性地,详细情况见上述步骤10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装置,包括:监测模块601,用于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模型构建模块602,用于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模块603,用于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制定方案模块604,用于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对应关系模块605,用于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606,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建立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可以得到研究区内所有河道的溢流负荷,根据溢流负荷可以精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其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7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701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7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
存储器7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701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7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02中,当被所述处理器701执行时,执行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所述水量信息包括相应降雨场次的降雨量;
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
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
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
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调控方案与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
在所述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研究区的水量信息、排水分区面积和排水信息;
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包括溢流量模型与溢流负荷模型,
所述溢流量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溢流量、降雨量、排水区分区面积得到相应降雨场次中相应排口的CSO系数;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降雨量与CSO系数进行线性拟合;
基于所述合流制管理目标对应的降雨量得到相应的CSO系数;
基于所述CSO系数计算得到不同排水分区内溢流量;
所述溢流负荷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
获取监测数据得到的所述研究区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内的溢流量;
基于所述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溢流量计算得到对应场次的污染物平均浓度;
基于所述平均浓度与溢流量计算得到溢流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水质信息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包括:
基于所述监测到的水质数据信息得到河道水质超标时长和超标时段内的污染负荷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究区包括管网排口、河道以及污水厂。
4.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对研究区汛期内的实际水量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所述溢流数据包括CSO系数和溢流量,所述水量信息包括相应降雨场次的降雨量;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水质数据及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
制定方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研究区内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
对应关系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控方案得到不同调控方案下的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并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
在所述监测模块之前,所述装置还用于:获取研究区的水量信息、排水分区面积和排水信息;
所述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包括溢流量模型与溢流负荷模型,
所述溢流量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溢流量、降雨量、排水区分区面积得到相应降雨场次中相应排口的CSO系数;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降雨量与CSO系数进行线性拟合;
基于所述合流制管理目标对应的降雨量得到相应的CSO系数;
基于所述CSO系数计算得到不同排水分区内溢流量;
所述溢流负荷模型的构建步骤,包括:
获取监测数据得到的所述研究区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内的溢流量;
基于所述污染物浓度和同时段溢流量计算得到对应场次的污染物平均浓度;
基于所述平均浓度与溢流量计算得到溢流负荷。
5.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的步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49833.3A CN113723854B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49833.3A CN113723854B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23854A CN113723854A (zh) | 2021-11-30 |
CN113723854B true CN113723854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78682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49833.3A Active CN113723854B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238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07429B (zh) * | 2022-12-28 | 2023-08-25 | 清华大学 | 基于pso算法的合流制溢流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25074A (ko) * | 2002-09-18 | 2004-03-24 | 주식회사 수로텍 | 통합형 하수관거 운영/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GB0417065D0 (en) * | 2004-07-30 | 2004-09-01 | Asset Internat Ltd | A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
KR20050080195A (ko) * | 2002-12-17 | 2005-08-12 | 차희원 | 강우시 하수관거나 우수관거의 유량 및 오염부하의 실시간모니터링 방법및 그 시스템 |
JP2010221197A (ja) * | 2009-03-25 | 2010-10-07 | Metawater Co Ltd | 合流式下水道における越流水の処理システム |
CN108984823A (zh) * | 2018-05-31 | 2018-12-11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合流制溢流调蓄池规模的确定方法 |
CN111784052A (zh) * | 2020-07-03 | 2020-10-16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预测方法 |
CN112417657A (zh) * | 2020-11-10 | 2021-02-26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不同下垫面污染物贡献率的海绵城市优化设计方法 |
CN112950436A (zh) * | 2021-03-01 | 2021-06-11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合流制管道溢流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61124B2 (en) * | 2013-07-15 | 2018-12-25 | EmNet, LLC | Sewer overflow discharg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10612228B2 (en) * | 2016-09-27 | 2020-04-07 | Hardonex, Inc. |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bined sewer systems |
-
2021
- 2021-09-08 CN CN202111049833.3A patent/CN1137238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40025074A (ko) * | 2002-09-18 | 2004-03-24 | 주식회사 수로텍 | 통합형 하수관거 운영/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KR20050080195A (ko) * | 2002-12-17 | 2005-08-12 | 차희원 | 강우시 하수관거나 우수관거의 유량 및 오염부하의 실시간모니터링 방법및 그 시스템 |
GB0417065D0 (en) * | 2004-07-30 | 2004-09-01 | Asset Internat Ltd | A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
JP2010221197A (ja) * | 2009-03-25 | 2010-10-07 | Metawater Co Ltd | 合流式下水道における越流水の処理システム |
CN108984823A (zh) * | 2018-05-31 | 2018-12-11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合流制溢流调蓄池规模的确定方法 |
CN111784052A (zh) * | 2020-07-03 | 2020-10-16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预测方法 |
CN112417657A (zh) * | 2020-11-10 | 2021-02-26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不同下垫面污染物贡献率的海绵城市优化设计方法 |
CN112950436A (zh) * | 2021-03-01 | 2021-06-11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合流制管道溢流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7)
Title |
---|
Minimized control of overflow based on urban hydraulic system;Renquan Lu,等;2008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第3229-3234页 * |
合流制分区排水系统溢流污染负荷评估与治理;边兆生,等;中国给水排水;第36卷(第21期);第115-120页 * |
合流制溢流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宫永伟,等;环境工程;第38卷(第04期);第128-133页 * |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标准――溢流场次控制率研究;戴立峰,等;中国给水排水;第36卷(第12期);第56-59页 * |
国内外对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杨雪,等;中国给水排水(第16期);第7-11页 * |
基于SWMM模型的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模拟效果综述;熊丽君,等;环境科学与技术;第39卷(第12期);第55-62页 * |
巢湖市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策略;郁片红,等;净水技术;第39卷(第04期);第54-5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23854A (zh) | 202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28972B (zh) | 基于耦合模型的调蓄工程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及装置 | |
AU2021106591A4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culating A Dynamic Water Environment Capacity Of A Basin Based On River Lake Water Quality Limit | |
KR101381192B1 (ko) | 실시간 제어 기반의 지능형 우수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8376318A (zh) | 一种排水管网入流入渗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05839758B (zh) | 一种可变初期雨水弃流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构建方法 | |
CN112408524B (zh) | 管网调蓄耦合水厂高负荷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3723854B (zh) |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2809638A (zh) | 一种城市排水监测系统及其对水质水量的监测方法 | |
CN112560209A (zh) | 一种初雨水收集调度方法和系统 | |
CN110838079A (zh) | 一种智慧城市防洪排水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 |
CN113127805A (zh) | 河流断面污染源贡献率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919397B (zh) | 平原河网地区排涝容量校验优化方法 | |
CN115829196A (zh) | 陆源污染物负荷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13792367B (zh) | 基于PySWMM的排水系统多来源入流入渗和出渗量动态估算方法 | |
CN116628914B (zh) | 一种排水管网入流入渗分析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14565273A (zh) | 一种排水管网系统运行工况快速诊断与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12950436B (zh) | 一种合流制管道溢流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
CN111353718B (zh) | 基于swmm与efdc的湿地、补水工程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5178422A (zh) | 一种城市雨水错峰调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888041A (zh) |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 |
CN113806901A (zh) | 一种优化基于雨水管理模型设计的雨水管渠系统的方法和存储设备 | |
CN111709108B (zh) | 基于大数据的污染减排分析方法和系统 | |
Fuchs et al. | Minimizing the Water Pollution Load by means of Real-Time Control (RTC)-The Dresden exemple | |
CN219977462U (zh) | 一种用于智慧水环境平台的感知系统 | |
CN118153911B (zh) | 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