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1396B -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1396B
CN113721396B CN202111014326.6A CN202111014326A CN113721396B CN 113721396 B CN113721396 B CN 113721396B CN 202111014326 A CN202111014326 A CN 202111014326A CN 113721396 B CN113721396 B CN 113721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data
resolution
light emitt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43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1396A (zh
Inventor
韩佳慧
杨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43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1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1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1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1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1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凸起结构层、位于凸起结构层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反射层、位于反射层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二平坦层,以及位于第二平坦层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且与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电极;凸起结构层设置有多个凸起,反射层的表面随着多个凸起呈凹凸表面,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反射层被配置为反射自第二基板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入射的光线。本技术方案中,保证了第一电极表面的平坦,有利于液晶的规整排布,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一种透射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100、彩膜基板20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0和彩膜基板200之间的液晶30。彩膜基板200中的R、G、B彩膜将白光过滤后出射,实线彩色显示,这种显示装置的光效仅为约33%。
相关技术中,采用场序显示的原理,将一个完整的彩色画面分解为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次画面,将三个不同颜色的次画面分时显示,利用视觉暂留原理来达成混色,实现颜色的合成,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光效。但是,由于三个不同颜色的次画面是分时发出的,当人眼移动时,不同颜色的画面会在人眼的不同位置合成颜色,导致出现色分离现象。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反射式显示装置中,像素区域中液晶排布不规整,影响了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凸起结构层、位于凸起结构层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反射层、位于反射层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二平坦层,以及位于第二平坦层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且与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电极;
其中,凸起结构层设置有多个凸起,反射层的表面随着多个凸起呈凹凸表面,各第一电极与衬底基板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反射层被配置为反射自第二基板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入射的光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反射层包括彼此断开的多个反射块,多个反射块与多个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各反射块与衬底基板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各第一电极与对应的反射块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像素区域内均设置多个凸起;
凸起的坡度角的范围为30°~60°;或者,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两个凸起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0.5μm至20μm;或者,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的三个凸起呈三角形排布;或者,在一个像素区域内,多个凸起呈阵列式排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多条数据线中每相邻的两条数据线同时传输数据,多条栅线中每相邻的两条栅线同时传输开启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的朝向第二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
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遮光层和填充层,多个遮光层与多个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遮光层位于发光二极管与驱动背板之间,填充层位于驱动背板的朝向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且填充在相邻的发光二极管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光二极管在平行于驱动背板的平面上的尺寸为W1,发光二极管的高度为H1,遮光层在平行于驱动背板的平面上的尺寸为W2,遮光层的厚度为H2,所填充层的折射率为n,
W2≥2*tan(arcsin(1/n))*(H1+H2)+W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多个发光二极管呈阵列式排布;或者,
每三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呈三角形排布;或者,
多个发光二极管分为多个LED发光组,每个LED发光组包括各一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LED发光组呈阵列式排布。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应用于图源处理模块,方法包括:
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
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包括:
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与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包括:
将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中的每i行数据重构为一行数据,各子帧画面包括j行数据,j为i的整数倍;
获得各子帧画面相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为j除以i。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合成图片,包括:
将排列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图源处理模块的k个通道内;
向k个通道内补入多行虚拟数据,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合成图片,包括:
向排列后的图像数据中补入多行虚拟数据,以使补入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列分辨率相同;
将补入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图源处理模块的k个通道内,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显示图像包括第一子帧画面、第二子帧画面和第三子帧画面,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待显示图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包括:
将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其中,在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中,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复的次数为m,m为非0的正整数;
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装置,应用于图源处理模块,显示图像的装置包括:
子帧画面图像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
数据重构模块,用于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方法包括:
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多个子区域与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
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对应顶点为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包括:
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确定各子区域内的各像素的色点在色域三角形内的位置点;
根据各子区域对应的所有位置点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每个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包括:
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计算对应的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亮度比例;
根据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亮度比例,确定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控制信号;
基于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括:
区域色域三角形确定模块,用于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多个子区域与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
亮度控制模块,用于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对应顶点为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图像的装置和/或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第一存储器;其中,
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能够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在反射层的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平坦层,第二平坦层可以将反射层的凹凸不平表面平坦化,将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二平坦层的表面上,从而,第一电极呈平坦表面,有利于液晶的规整排布,提高显示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图像的方法,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刷新率,达到抑制色分离的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对光源模组进行分区,采用低饱和度色域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对应的单元区域进行显示,使得各单元区域均为低饱和度色域驱动,可以有效降低色分离效果。并且,所有的单元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可以拼接为待显示图像对应的色域三角形,使得整体画面的色域并未降低,使得整体的显示画质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了显示效果。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图1为一种透射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凸起结构层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多个凸起的排布示意图;
图4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多个凸起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衬底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个LED的4种排布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多个LED的排布示意图;
图9为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R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示意图;
图11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为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合成图片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图像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待显示图像的色域范围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基板;100、阵列基板;11、衬底基板;111、第一基底;112、缓冲层;113、电介质层;114、第一平坦层;12、凸起结构层;121、凸起;13、反射层;131、反射块;14、第二平坦层;15、第一电极;16、第一取向层;20、第二基板;200、彩膜基板;21、第二基底;22、黑矩阵;23、第三平坦层;24、第二电极层;25、第二取向层;30、液晶层;31、支撑柱;40、光源模组;41、驱动背板;42、发光二极管;43、遮光层;44、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相关技术中,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电极形成在凹凸表面上,导致像素电极表面凹凸不平,导致液晶排布不规整,影响了显示效果。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光源模组40,光源模组40位于第二基板20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
第一基板10也可以叫做阵列基板,第一基板10包括多个像素区域。如图2所示,第一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1、位于衬底基板11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凸起结构层12、位于凸起结构层12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反射层13、位于反射层13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第二平坦层14,以及位于第二平坦层14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多个第一电极15。多个第一电极15与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各第一电极15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各第一电极15与衬底基板11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其中,凸起结构层12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121,使得反射层13的表面随着多个凸起121呈凹凸表面。反射层13被配置为反射自第二基板20的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入射的光线。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为反射式显示装置,光线自第二基板20的上侧(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入射并通过液晶层30照射到反射层13上进行反射,反射层13反射的光线通过液晶层30和第二基板20出射,实现显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反射层13的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设置第二平坦层14,第二平坦层14可以将反射层13的凹凸不平表面平坦化,将多个第一电极15设置在第二平坦层14的表面上,从而,第一电极15呈平坦表面,有利于液晶的规整排布,提高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15为透明电极,第一电极15可以叫做像素电极,用于控制液晶偏转。第一电极15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射层1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以增加反射率。反射层13可以遮挡衬底基板11上的金属走线,避免衬底基板11上的金属走线对反射光线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开口率。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额开口率可以达到85%至9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射层13可以包括彼此隔断的多个反射块131,多个反射块131与多个第一电极15一一对应,各反射块131与衬底基板11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各第一电极15与对应的反射块131连接,示例性地,各第一电极15通过穿过第二平坦层14的过孔与对应的反射块131连接。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第一电极15通过穿过第二平坦层14、反射层13和凸起结构层12的较深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直接连接,将反射块131作为第一电极15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转接线,反射块131面积较大,不仅降低了第一电极15与薄膜晶体管之间的连接电阻,而且简化了制备工艺。
示例性地,第二平坦层14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材料,例如树脂。凸起结构层12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材料,例如树脂。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凸起结构层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像素区域内均设置多个凸起121。从而,反射层13在像素区域内呈凹凸表面。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每个像素区域的反射光强度,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图4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多个凸起的排布示意图,图4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多个凸起的排布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的三个凸起121呈三角形排布,如图4a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像素区域内,多个凸起121阵列式排布,如图4b。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两个凸起12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μm至20μm(包括端点值)。
示例性地,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的凸起12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边界相接触,如图4a和图4b所示。从而,在一个像素区域内可以设置更多个凸起121,进一步提高像素区域的反射光线亮度,提高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凸起121的横截面(与衬底基板11相平行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多边形、圆形等任一形状。凸起121的坡度角的范围可以为30°~60°(包括端点值)。这种结构的凸起121可以提高表面的反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衬底基板11包括第一基底111、位于第一基底111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缓冲层112、位于缓冲层112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或顶栅型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材质可以为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低温多晶硅氧化物(LTPO)、氧化物(Oxide)等中的一种。衬底基板11还可以包括位于薄膜晶体管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电介质层113,电介质层113也可以叫做钝化层,用于保护薄膜晶体管。衬底基板11还可以包括位于电介质层113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第一平坦层114,第一平坦层114用于平坦薄膜晶体管结构以及电路结构产生的段差。凸起结构层12位于第一平坦层114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一取向层16,第一取向层16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5的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衬底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10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条栅线Gate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条数据线Data。多条栅线Gate中,每相邻的两条栅线同时传输开启信号,以使两行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同时开启。多条数据线Data中,每相邻的两条数据线Data同时传输数据,以便向两行像素中同时写入数据。
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刷新率。例如,在图5中,显示过程中,两根Gate1同时传输开启信号,Data1和Data2同时传输数据,随着数据信号写入,两根Gate1对应的两行像素同时开启。以物理行数为240行为例,此时显示信号的刷新行数为120行,提升了刷新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基底21、位于第二基底21的朝向液晶层30一侧的黑矩阵22、位于黑矩阵22的朝向液晶层30一侧的第三平坦层23。示例性地,第二基板2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三平坦层23的朝向液晶层30一侧的第二电极层24,以及位于第二电极层24的朝向液晶层30一侧的第二取向层25。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可以采用TN(Twist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模式、A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模式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等。为了实现快速响应,液晶层30的厚度可以为1.0um~2.0um(包括端点值)。示例性地,显示装置采用TN模式,第二取向层25的摩擦(rubbing)方向为50°~60°,第一取向层16的摩擦方向为110°~1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支撑柱31,支撑柱31可以保证液晶层的盒厚,支撑柱31的厚度范围可以为1μm~2μm(包括端点值)。支撑柱31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10上,或者,支撑柱31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20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基板20的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圆偏光片32,以便将入射光线转化为圆偏光而进入液晶层30。圆偏光片32可以包括叠层设置的线偏光片、四分之一波片和二分之一波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光源模组40,光源模组40位于第二基板20的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也就是说,光源模组40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侧。光源模组40为前置光源,光源模组40可以发出光线,经过反射层反射的光线可以透过光源模组40,实现显示。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光源模组40可以包括驱动背板41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41的朝向第二基板20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42。示例性地,多个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分别为R、G和B。
如图6所示,光源模组40还可以包括多个遮光层43和填充层44。多个遮光层43与多个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遮光层43位于发光二极管42与驱动背板41之间。填充层44位于驱动背板41的朝向发光二极管42的一侧,且填充在相邻的发光二极管42之间。
这样的结构,遮光层43可以遮挡对应的LED侧向漏光,避免LED的光线从驱动背板41侧出射,使得LED的光线只能朝向第二基板20侧出射。
示例性地,填充层44的远离驱动背板41一侧的表面与驱动背板41之间的距离大于发光二极管42的远离驱动背板41一侧的表面与驱动背板4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发光二极管42位于填充层44内部,如图6所示,从而,LED被完全覆盖在填充层44内。填充层44可以减小界面间反射,并且可以保护LED。填充层44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至1.8(包括端点值),示例性地,填充层44的折射率可以为1.4至1.8中的任意值。填充层44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只要填充层44的折射率满足1.4至1.8即可。
如图6所示,发光二极管42在平行于驱动背板41的平面上的尺寸为W1,发光二极管42的高度为H1,遮光层43在平行于驱动背板41的平面上的尺寸为W2,遮光层43的厚度为H2,填充层44的折射率为n,则满足以下关系:
(W2/2-W1/2)/(H1+H2)=tan(arcsin(1/n))。
示例性地,W2≥2*tan(arcsin(1/n))*(H1+H2)+W1。例如,W1为5μm,H1为1μm,H2为1μm,那么W2大于或等于6.81μ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LED在平行于驱动背板41的平面上的尺寸可以为5μm*5μm~30μm*30μm。
图7为多个LED的4种排布示意图。示例性地,多个LED可以呈阵列式排布,相邻两个LED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如图7中(a)所示。示例性地,R、G、B可以等间隔错排,如图7中(b)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c)所示,R、G、B可以呈三角排布。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二极管可以按照4个LED一组来排布,每组中的4个LED呈RGBG排布,如图7中(d)所示。
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多个LED的排布示意图。如图8所示,多个发光二极管分为多个LED发光组,将各一个R发光二极管、G发光二极管、B发光二极管绑定(bonding)在一起组成一个LED发光组,多个LED发光组呈阵列式排布。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发光均一性。
示例性地,每颗LED可以控制多个像素区域的发光,LED的数量与像素的数量配比可以为1:5~1:100。也就是说,每颗LED可以控制5~100个像素的发光。在R、G、B绑定(bonding)在一起组成一个LED发光组的情况下,一个LED发光组的数量与像素的数量配比可以为1:5~1:100。也就是说,每个LED发光组可以控制5~100个像素的发光。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应用于图源处理模块,该方法包括:
S210、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
S220、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S230、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S240、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
示例性地,显示装置可以采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但每个像素不再区分子像素。数据电压用于实现灰阶,显示装置的颜色通过光源模组中的不同颜色的LED灯来实现。图源处理模块可以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三个子像素,分别为R子像素、G子像素和B子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或图片的分辨率为p*q,表示行分辨率为p,每行有p个像素;列分辨率为q,每列有q个像素。数据的分辨率为p*q,表示行分辨率为p,每行有p个数据;列分辨率为q,每列有q个数据。
示例性地,待显示图像,例如彩色图像,通常包括三个子帧画面,例如R子帧画面、G子帧画面和B子帧画面,如图9所示,图9为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分解示意图。子帧画面的分辨率与待显示图像的分辨率是相同的。在显示装置采用一行数据扫描、一列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显示装置显示子帧画面时,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也可以叫做信号输入分辨率。
例如,待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为240*360,那么每个子帧画面的分辨率为240*360。在显示装置采用一行数据扫描、一列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为240*360,即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中,每行有360个数据,每列有240个数据。当显示装置采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显示装置中两条数据线同时传输数据,两条栅线同时传输开启信号,从而,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为120*720。
需要说明的是,图源处理模块用来处理数据,图源处理模块可以为独立的模块,也可以为一种显示装置中的数据处理模块。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图源处理模块与显示面板连接时,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
示例性地,为了提高图像刷新率,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也就是说,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的行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的行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的列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的列分辨率。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为显示装置可以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在图源处理模块为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图源处理模块的显示分辨率为图源处理模块可以显示的图像的分辨率。对于图像或图片来说,行分辨率为每行的像素个数,列分辨率为每列的像素个数。
相关技术中提出,通过增加刷新率、降低光源色彩饱和度以及降低亮度等方式,可以减轻色分离,但降低色彩饱和度的方式会导致显示效果不佳,降低亮度的方式无法展现良好的画面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图像的方法,通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从而,可以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由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对应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从而,在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传输至显示装置来显示时,在图源处理模块刷新一帧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显示装置可以刷新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刷新率,达到抑制色分离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30可以包括: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示例性地,可以按照场序显示的原理,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以便可以分时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帧画面。例如,依次显示第一颜色子帧画面、第二颜色子帧画面、第三颜色子帧画面,以便可以显示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可以包括:将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中的每i行数据重构为一行数据,各子帧画面包括j行数据,j为i的整数倍;获得各子帧画面相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为j除以i。
示例性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1920*1080。以R子帧画面为例,R子帧画面的分辨率(即显示分辨率)为240*360。采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R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为120*720,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R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示意图。
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将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中的每8行数据重构为一行数据。例如,将i设置为8,R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从上之下为120行数据,即j=120,每行的数据量为720,将120行数据中的1~8行、9~16行、…、113~120行分别重构为一行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为15*5760,即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为15行数据,每行有5760个数据,如图11所示,图11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为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示意图。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为5760,图源处理模块的显示分辨率的行分辨率为1920,k为3(k为图源处理模块的通道数,即图源处理模块的用于传输数据的通道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图源处理模块的通道数k并不限于3,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的行分辨率为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除以通道数k。
可以理解的是,i的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以及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确定,以使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亦即,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为图源处理模块的显示分辨率的行分辨率的k倍为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待显示图像包括第一子帧画面、第二子帧画面和第三子帧画面,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可以包括:将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其中,在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中,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复的次数为m,m为非0的正整数;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示例性地,需要首先获得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由于待显示图像包括第一子帧画面、第二子帧画面和第三子帧画面,从而,将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便可以获得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例如,待显示图像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第二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和第三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排列规则是保持行分辨率不变,从而,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将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可以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排列规则是保持行分辨率不变,从而,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并且,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例如,预设数量为16,那么第一子帧画面、第二子帧画面和第三子帧画面的数量均为16。第一子帧画面可以为R子帧画面,第二子帧画面可以G子帧画面,第三子帧画面可以为B子帧画面。图1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m=1,即在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中,R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G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和B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复的次数均为1。将R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G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和B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为15*3=45行;将16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排列后的图像数据为45*16行。因此,图12所示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为15*3*16=720行,每行有5760个数据。这样的排列方式,符合场序显示的原理,便于分时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帧画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合成图片,可以包括:将排列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图源处理模块的k个通道内;向k个通道内补入多行虚拟数据,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示例性地,图源处理模块的每个像素包括R子像素、G子像素和B子像素,因此,图源处理模块的通道数为3,即k=3,也就是说,图源处理模块有3种传输数据的通道。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每行有5760个数据,将5760个数据分别存储在3种通道内,每种通道可以存储5760/3=1920个数据,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合成图片的示意图。图像数据的行数保持不变,因此,行数保持为720行。
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为1920*1080,为了使得合成图片的数据格式与图源处理模块的数据格式相匹配,可以补入多行虚拟(dummy)数据。图13中可以补入360行dummy数据,如图13所示,从而获得与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为全高清(FHD)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为1920*1080,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合成图片,可以包括:向排列后的图像数据中补入多行虚拟数据,以使补入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列分辨率相同;将补入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图源处理模块的k个通道内,获得与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示例性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为720行,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分辨率为1920*1080。为了使得数据的行数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列分辨率相同,可以向排列后的图像数据中补入多行虚拟数据。图13中可以补入360行dummy数据,从而使得补入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为1080,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的列分辨率相同。补入后的图像数据每行有5760个数据,将5760个数据分别存储在3种通道内,每种通道可以存储5760/3=1920个数据,如图13所示。补入后的图像数据的每列有1080个数据,从而可以获得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为1920*1080,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从而,合成图片的数据格式与图源处理模块的数据格式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可以包括: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通过信号缓存与分发的方式,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示例性地,图源处理模块可以与显示面板连接,通过显示面板显示合成图片。数据扫描为行扫描,在图源处理模块中,每15行数据对应一个子帧画面,因此,图源处理模块每扫描15行数据,显示装置可以显示一个子帧画面。图源处理模块扫描一帧数据(即1080行数据)后,图源处理模块连接的显示面板可以显示一帧画面,显示装置可以显示48个子帧画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图源处理模块扫描dummy数据时,显示装置没有对应的子帧画面显示。图源处理模块的刷新频率为60Hz,那么,对于子帧画面来说,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为48*60=2880Hz,实现了显示装置的高刷新率,可以有效抑制色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待显示图像包括3个子帧画面,图源处理模块的刷新频率为60Hz,那么,对于待显示图像来说,显示装置的刷新频率为16*60=960Hz。
需要说明的是,待显示图像可以为静止的图像,16组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均相同。图源处理模块的刷新频率为60Hz,那么,对于待显示图像来说,显示装置在1秒内对待显示图像(同一副图像)刷新了960次。
可以理解的是,图源处理模块扫描一帧数据后,图源处理模块连接的显示面板显示的一帧画面为乱码,对应的数据通过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出待显示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数量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预设数量不同时,数据合成过程中补入dummy数据的行数不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中,可以设置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重复次数,使显示装置获得不同的刷新频率。也就是说,图源处理模块可以重复多子帧刷新相同信号,以使显示装置可以获得不同的显示频率。
图1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m=2,即在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中,每个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重复次数为2,即重复2子帧。那么,在图源处理模块中,每30行数据对应一个子帧画面,因此,图源处理模块每扫描30行数据,显示装置可以显示一个子帧画面。图源处理模块扫描一帧数据(即1080行数据)后,显示装置可以显示24个子帧画面,从而,在图源处理模块为60Hz的刷新率时,显示装置可以实现1440Hz的刷新率。同理,m=4即重复4子帧,显示装置可以实现720Hz的刷新率;m=8即重复8子帧,显示装置可以实现360Hz的刷新率;m=16即重复16子帧,显示装置可以实现180Hz的刷新率。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图像的方法,通过控制图源处理模块的重复子帧数,显示装置可以实现5档刷新率调节。
图1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显示图像的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装置,显示图像的装置应用于图源处理模块。如图15所示,显示图像的装置包括:
子帧画面图像数据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
数据重构模块52,用于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数据融合模块53,用于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数据传输模块54,用于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方法包括:
S310、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多个子区域与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
S320、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的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对应顶点为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示例性地,可以对光源模组进行区域划分,以将光源模组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各单元区域中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各单元区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在驱动过程中进行划分。
示例性地,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可以根据待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内可以包括相同数量的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待显示图像的分辨率与显示装置的分辨率相同,待显示图像中的各子区域与光源模组中的各单元区域一一对应。例如,待显示图像被划分为4*4=16个子区域,对应地,光源模组被划分为4*4=16个单元区域。
示例性地,待显示图像可以包括第一颜色子帧画面、第二颜色子帧画面和第三颜色子帧画面。例如,第一颜色可以为R,第二颜色可以为G,第三颜色可以为B。可以理解的是,待显示图像可以包括更多颜色的子帧画面,对应地,发光二极管包括更多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各种颜色并不限于R、G、B。
图1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待显示图像的色域范围示意图。
可以理解的是,待显示图像存在一个原有的色域范围,待显示图像存在对应的色域三角形50,待显示图像中各像素的色点均位于该色域三角形50内。相对于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50为100%饱和度色域。
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51均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50的内部,因此,各区域色域三角形51均为低饱和度色域。采用各区域色域三角形51驱动对应的单元区域内的发光二极管点亮时,对应的单元区域内的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会同时被点亮。
如图16所示,图16中示出了确定出的四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51a、51b、51c和51d。示例性地,显示R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区域色域三角形51a、51b、51c和51d,控制该四个子区域分别对应的单元区域中的R发光二极管、G发光二极管和B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使得区域色域三角形51a对应的单元区域显示区域色域三角形51a的右侧顶点的颜色,例如,该区域色域三角形51a对应的单元区域内所有的R发光二极管、G发光二极管和B发光二极管均点亮,来显示区域色域三角形51a的右侧顶点的颜色;同理,区域色域三角形51b对应的单元区域显示区域色域三角形51b的右侧顶点的颜色;区域色域三角形51c对应的单元区域显示区域色域三角形51c的右侧顶点的颜色;区域色域三角形51d对应的单元区域显示区域色域三角形51d的右侧顶点的颜色。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色域三角形50的右侧顶点为R、上侧顶点为G、左侧顶点为B。从而,各单元区域显示的颜色均为低饱和度色域。
相关技术中,采用待显示图像的原有的色域范围进行显示时,可以展现良好的画质。例如,当显示R子帧画面时,只有R发光二极管亮,而G、B发光二极管均不亮。但是采用场序显示时,由于色分离效应,导致色分离效果较为严重。相关研究中提出可以通过降低光源色彩饱和度来减轻色分离,而采用低饱和度色域时,将色域三角形缩小,采用缩小后的色域三角形驱动显示,虽然色分离效果得到显著缓解,但整体的画质也受到影响,导致显示效果不佳。
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多个子区域与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各区域色域三角形均为低饱和度色域;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每个对应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这样的方式,对光源模组进行分区,采用低饱和度色域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对应的单元区域进行显示,使得各单元区域均为低饱和度色域驱动,可以有效降低色分离效果。并且,所有的单元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可以拼接为待显示图像对应的色域三角形,使得整体画面的色域并未降低,使得整体的显示画质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了显示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可以包括: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内的各像素的色点在色域三角形内的位置点;根据各子区域对应的所有位置点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
示例性地,待显示图像的颜色是确定的,因此,各子区域内的各像素的色点的颜色是确定的。根据各像素的色点的颜色,分析各色点在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中的位置坐标,该位置坐标所在的点即为该色点在色域三角形内的位置点。从而,可以确定出每个子区域内的各像素的色点在色域三角形内的位置点,每个子区域包括多个色点,因此,每个子区域包括多个位置点。对于一个子区域,可以绘制包围该子区域的所有位置点的三角形,绘制出的三角形即为该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子区域对应的所有位置点均位于该区域色域三角形内,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内。需要说明的是,各区域色域三角形均不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每个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可以包括: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计算对应的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亮度比例;根据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亮度比例,确定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控制信号;基于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示例性地,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可以通过待显示图像的色域范围确定出来,根据该顶点的颜色,可以确定出该颜色对应的R色度值、G色度值和B色度值,进而可以确定R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比例、G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比例和B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比例。
可以理解的是,向发光二极管输入不同的数据电压可以获得不同的亮度,因此,可以根据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比例,确定出对应的数据电压(即控制信号)。向发光二极管输入对应的控制信号便可以控制发光二极管呈现对应比例的亮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将光源模组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每个单元区域采用低饱和度色域的区域色域三角形进行驱动,可以有效降低色分离效果。并且,所有的单元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可以拼接为待显示图像对应的色域三角形,使得整体画面的色域并未降低,使得整体的显示画质不会受到影响,保证了显示效果。
图1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如图16所示,驱动装置包括:
区域色域三角形确定模块61,用于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多个子区域与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
亮度控制模块62,用于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对应顶点为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所应用的显示装置,可以为LED显示装置、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或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或者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任一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图像的装置和/或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示例性地,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图源处理模块。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显示驱动方法,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图像的装置和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显示设备还包括光源模组,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显示驱动方法包括:
显示图像的装置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显示图像的装置根据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显示图像的装置根据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显示图像的装置将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显示装置,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待显示图像;
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多个子区域与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对应顶点为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出的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装置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灰阶显示,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颜色显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第一存储器;其中,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凸起结构层、位于所述凸起结构层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层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二平坦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且与所述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电极;
其中,所述凸起结构层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反射层的表面随着所述多个凸起呈凹凸表面,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衬底基板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所述反射层被配置为反射自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入射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彼此断开的多个反射块,多个所述反射块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各所述反射块与所述衬底基板中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连接,各所述第一电极与对应的所述反射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内均设置多个所述凸起;
所述凸起的坡度角的范围为30°~60°;或者,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0.5μm至20μm;或者,在一个像素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凸起呈三角形排布;或者,在一个像素区域内,多个所述凸起呈阵列式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数据线中每相邻的两条数据线同时传输数据,所述多条栅线中每相邻的两条栅线同时传输开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的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多个遮光层和填充层,多个所述遮光层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驱动背板之间,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朝向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且填充在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在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平面上的尺寸为W1,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高度为H1,所述遮光层在平行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平面上的尺寸为W2,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H2,所填充层的折射率为n,
W2≥2*tan(arcsin(1/n))*(H1+H2)+W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呈阵列式排布;或者,
每三个所述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呈三角形排布;或者,
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分为多个LED发光组,每个所述LED发光组包括各一个所述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LED发光组呈阵列式排布。
8.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源处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小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
根据所述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所述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根据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所述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将所述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所述显示装置,以通过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待显示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包括:
将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根据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所述合成图片,所述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包括:
将各所述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中的每i行数据重构为一行数据,各所述子帧画面包括j行数据,j为i的整数倍;
获得各所述子帧画面相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所述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所述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为j除以i。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所述合成图片,包括:
将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k个通道内;
向所述k个通道内补入多行虚拟数据,获得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所述合成图片,所述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合成,获得所述合成图片,包括:
向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中补入多行虚拟数据,以使补入后的图像数据的行数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列分辨率相同;
将补入后的图像数据分别存储在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k个通道内,获得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所述合成图片,所述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显示图像包括第一子帧画面、第二子帧画面和第三子帧画面,将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包括:
将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所述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其中,在所述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中,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重复的次数为m,m为非0的正整数;
将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依次排列,获得与所述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相对应的排列后的图像数据,所述排列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所述待显示图像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14.一种显示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源处理模块,所述显示图像的装置包括:
子帧画面图像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显示装置确定待显示图像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所述显示装置的分辨率小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
数据重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和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构,获得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所述重构后的图像数据的行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行分辨率相同;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的分辨率,对预设数量的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帧画面对应的重构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与融合后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合成图片,所述合成图片的分辨率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的可处理数据对应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合成图片的图像数据从所述图源处理模块传输至所述显示装置,以通过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所述待显示图像。
15.一种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所述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所述多个子区域与所述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
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所述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所述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所述对应顶点为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所述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包括:
将所述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确定各所述子区域内的各像素的色点在所述色域三角形内的位置点;
根据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所有位置点确定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
17.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每个所述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所述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包括:
根据各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所述对应顶点的颜色,计算对应的所述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亮度比例;
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亮度比例,确定所述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各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18.一种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驱动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多个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区域色域三角形确定模块,用于将待显示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确定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区域色域三角形,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位于所述待显示图像的色域三角形的内部,所述光源模组被划分为多个单元区域,所述多个子区域与所述多个单元区域一一对应;
亮度控制模块,用于在显示一个子帧画面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控制各对应所述单元区域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和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均点亮,以使各所述单元区域显示对应的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中的对应顶点的颜色,所述对应顶点为所述区域色域三角形的顶点中与所述子帧画面的颜色相对应的顶点。
19.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图像的装置和/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模组的驱动装置。
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第一存储器;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或者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或者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14326.6A 2021-08-31 2021-08-31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721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326.6A CN113721396B (zh) 2021-08-31 2021-08-31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326.6A CN113721396B (zh) 2021-08-31 2021-08-31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1396A CN113721396A (zh) 2021-11-30
CN113721396B true CN113721396B (zh) 2023-10-20

Family

ID=7868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4326.6A Active CN113721396B (zh) 2021-08-31 2021-08-31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13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7997A (ja) * 2006-12-20 2008-07-10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7844000A (zh) * 2017-10-27 2018-03-2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9298568A (zh) * 2017-07-25 2019-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19431A1 (zh) * 2018-07-23 2020-01-30 东南大学 一种四场时序液晶显示控制方法
CN111900267A (zh) * 2020-08-11 2020-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7997A (ja) * 2006-12-20 2008-07-10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298568A (zh) * 2017-07-25 2019-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44000A (zh) * 2017-10-27 2018-03-2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WO2020019431A1 (zh) * 2018-07-23 2020-01-30 东南大学 一种四场时序液晶显示控制方法
CN111900267A (zh) * 2020-08-11 2020-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1396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Introduction to flat panel displays
US9899001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KR100687972B1 (ko) 화소 구조,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1157947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RU249081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вода авто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JP582797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12143B (zh)
US9436014B2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optical magnification
JP6684785B2 (ja) 裸眼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駆動方法
US10627641B2 (en) 3D display panel assembly,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20160058955A (ko) 자동 입체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JP2010078653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518250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18538A (ja) カラー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半透過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14609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809335A (zh) 半透射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3037231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9214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70021880A (ko) 오토스테레오스코픽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JP6376715B2 (ja) 自動立体視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320057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半透過液晶表示装置
CN102998827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0867539B2 (en) Display module,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21396B (zh)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光源模组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US20220155642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