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1192B -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1192B
CN113721192B CN202010450546.2A CN202010450546A CN113721192B CN 113721192 B CN113721192 B CN 113721192B CN 202010450546 A CN202010450546 A CN 202010450546A CN 113721192 B CN113721192 B CN 113721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light receiving
distance sensor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05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1192A (zh
Inventor
陈朝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05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1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1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1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1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1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16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1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中框、显示面板以及距离传感器,屏幕盖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显示面板位于中框中且与中框之间形成有间隙;距离传感器包括感测部,感测部具有光发射部、光接收部以及设置于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的吸光板,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均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且位于间隙背离屏幕盖板的一侧,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中至少一个相对间隙设置,光发射部的发射视场与光接收部的接收视场具有重叠区域,重叠区域具有离感测部的最近点,最近点位于屏幕盖板。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能够减少距离传感器的底噪,提高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距离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移动终端的视觉体验,移动终端正在趋向于全面屏发展。移动终端在向全面屏发展时,则需要解决距离传感器对全面屏设计的阻碍问题。以手机为例,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间隙较窄,无法放置距离传感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进而将距离传感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下移至间隙的正下方。
然而,当将距离传感器的发射部和接收部下移至间隙的正下方时,扩大了距离传感器与玻璃盖板之间的间距,使得发射部的发射视场和接收部的接收视场在玻璃盖板下方形成有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的存在能够使得距离传感器具有稳定的反射底噪,导致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较低,降低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中框、显示面板以及距离传感器,屏幕盖板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显示面板位于中框中且与中框之间形成有间隙;
距离传感器包括感测部,感测部具有光发射部、光接收部以及设置于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的吸光板,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均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且位于间隙背离屏幕盖板的一侧,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中至少一个相对间隙设置,光发射部的发射视场与光接收部的接收视场具有重叠区域,重叠区域具有离感测部的最近点,最近点位于屏幕盖板。
进一步地,屏幕盖板设有第一透光部、第二透光部以及位于第一透光部和第二透光部之间的吸光部,第一透光部与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中的一个相对设置,第二透光部与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中的另一个相对设置,吸光部与挡光板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吸光部的长度为:
其中,屏幕盖板包括面向间隙的第一盖板侧面,W为吸光部的长度值,L为光发射器的中心和光接收器的中心在沿感测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H1为光发射器与第一盖板侧面之间的距离,H2为光接收器与第一盖板侧面之间的距离,h为屏幕盖板的厚度值,L1为光发射器的中心与吸光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为光接收器的中心与吸光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e1为感测部在沿长度方向上的安装误差值,e2为感测部在沿高度方向上的安装误差值。
进一步地,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中的一个相对间隙设置,另一个相对显示面板设置。
进一步地,在光发射部的发射面和光接收部的感光面中,至少一个上设有聚光件。
进一步地,在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中,至少一个沿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感测部包括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其中多个光发射部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均可与多个光接收部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匹配。
进一步地,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分别位于吸光板的两侧且均相对间隙设置,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沿间隙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获取距离传感器在分别启用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进一步地,光发射部相对间隙设置,光接收部相对显示面板设置。
进一步地,聚光件为聚光透镜。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包括:
获取距离传感器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
根据获得的信噪比确定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进一步地,感测部包括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方法包括:
获取距离传感器在分别启用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
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将重叠区域的最近点设置于屏幕盖板,避免光发射部的发射视场与光接收部的接收视场之间在屏幕盖板的下方形成重叠区域,能够减少距离传感器的底噪,提高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本申请提供的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通过获取距离传感器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根据获得的信噪比确定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使得距离传感器能够以最佳信噪比进行作业,提高了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间隙与感测部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叠区域的最近点位于屏幕盖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叠区域的最近点位于第二盖板侧面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测部在拉远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均相对间隙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光发射部相对间隙设置且光接收部相对显示面板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测部在光发射部的发射面和光接收部的感光面均设有聚光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测部在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均向远离彼此方向倾斜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测部在设有多个光发射部和多个光接收部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附图1,在移动终端100中,距离传感器一般安装移动终端100的顶部,用于在通话过程中测量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测取的距离控制显示面111板110的亮灭,以避免在通话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的问题。移动终端100例如但不限于手机、电脑等。
请一并参考附图2-3,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120、中框130、显示面板110以及距离传感器,屏幕盖板120位于显示面板110的一侧,显示面板110设置于中框130中且与中框130之间形成有间隙140;
距离传感器包括感测部150,感测部150具有光发射部151、光接收部152以及设置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之间的吸光板153,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均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且位于间隙140背离屏幕盖板120的一侧,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至少一个相对间隙140设置,光发射部151的发射视场154与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具有重叠区域156,重叠区域156具有离感测部150的最近点157,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
在本实施例中,屏幕盖板120设置于中框130上且位于显示面111背离面板背面112的一侧,显示面板110与屏幕盖板120之间粘结或为一体结构。显示面板110设置于中框130中且与中框130之间形成有间隙140,间隙140可位于移动终端的顶部区域。距离传感器设置于间隙140背离屏幕盖板120的一侧,如此设置可减少距离传感器对实现全面屏的阻碍,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距离传感器具有配合使用的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且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至少一个相对间隙140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光发射部151发射的发射光或者光接收部152接收的反射光在移动终端100中仅需穿过一层屏幕盖板120,减少光线能量的损耗,提高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应当理解的是,光发射部151或者光接收部152与间隙140相对设置是指光发射部151或者光接收部152的作业方向朝向间隙140设置。
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之间设有吸光板153,吸光板153能够对传播至自身上的发射光进行吸收以用于阻挡光发射部151发射出的部分发射光传播至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降低距离传感器的底噪。吸光板153高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且靠近屏幕盖板120的一端延伸至间隙140中。由于吸光板153位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之间且高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使得光发射部151的发射视场154和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之间形成的重叠区域156位于吸光板153靠近屏幕盖板120的一侧。光发射部151的发射视场154与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之间形成的重叠区域156具有离感测部150的最近点157,将最近点157设置于屏幕盖板120,可避免光发射部151的发射视场154与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之间形成的重叠区域156位于屏幕盖板120的下方,降低了距离传感器的底噪,提高了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进而提高了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屏幕盖板120例如但不限制于玻璃盖板,距离传感器例如但不限于红外距离传感器等。间隙140的宽度为0.6-1.0mm,间隙140的高度为2-3mm。
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可集成在电路板158且通过柔性电路板158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连接。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也可以分开设置,分别通过柔性电路板158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主板。
吸光板153的外侧面上可设有吸光层,吸光层可由黑色吸光材质制备形成,以使得吸光板153具有吸收红外光线等光线的功能。
请参考附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屏幕盖板120设有第一透光部121、第二透光部122以及位于第一透光部121和第二透光部122之间的吸光部123,第一透光部121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的一个相对设置,第二透光部122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的另一个相对设置,吸光部123与挡光板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屏幕盖板120上设有第一透光部121、第二透光部122和吸光部123,吸光部123位于第一透光部121和第二透光部122之间以将第一透光部121和第二透光部122分隔开。第一透光部121和第二透光部122用于供距离传感器的感测光线通过屏幕盖板120。吸光部123用于吸收传播至自身的距离传感器的感测光线以阻挡距离传感器的感测光线的传播。第一透光部121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的一个相对设置,第二透光部122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的另一个相对设置,吸光部123与吸光板153相对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在光发射部151发射的部分发射光传播至吸光部123处时,吸光部123对该部分发射光进行吸收以减少该部分发射光在屏幕盖板120中的反射量和折射量,以及在进入屏幕盖板120中的部分发射光传播至吸光部123处时,吸光部123对该部分发射光进行吸收以减少该部分发射光在屏幕盖板120中的反射量和折射量,减少在吸光部123处反射和折射至光接收部152的感测光线量,降低了距离传感器的底噪,提高了距离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
应当理解的是,透光部与对应的光发射部151或光接收部152的相对设置应理解为,光发射部151或光接收部152的作业方向朝向对应的透光部设置。基于附图4所示,光发射部151相对第一透光部121设置,光接收部152相对第二透光部122设置。
第一透光部121和第二透光部122例如但不限于设置于屏幕盖板120上的透光油墨层,吸光部123例如但不限于设置于屏幕盖板120上的吸光油墨层。透光油墨层和吸光油墨层的材质与距离传感器的类型相关。距离传感器以红外传感器为例,透光油墨层可为红外油墨层,用于可供红外光线通过;透光油墨层可为黑色油墨层,用于吸收红外光线以阻挡红外光线通过。屏幕盖板120包括面向间隙140的第一盖板侧面124,第一透光部121、吸光部123和第二透光部122在屏幕盖板120的位置例如但不限于第一盖板侧面124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光部123的长度为:
其中,W为吸光部123的长度值,L为光发射器的中心和光接收器的中心在沿感测部150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H1为光发射器与第一盖板侧面124之间的距离,H2为光接收器与第一盖板侧面124之间的距离,h为屏幕盖板120的厚度值,L1为光发射器的中心与吸光板153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2为光接收器的中心与吸光板153中心线之间的距离,e1为感测部150在沿长度方向上的安装误差值,e2为感测部150在沿高度方向上的安装误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吸光部123的长度值位于上述的长度范围内时,一方面可确保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中,使得距离传感器的底噪低,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同时还可很好地平衡油污和黑头发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便于设计人员快速确定吸光部123的长度,降低吸光部123的确定难度。
屏幕盖板120包括第二盖板侧面125,第二盖板侧面125与第一盖板侧面124相对设置。吸光部123的长度范围的确定原理如下:
在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一盖板侧面124上时,可知:
L3+L4+W=L和L1+L2=L,由上可得/>
其中,L3为光发射部151视场边界与第二盖板侧面125相交点与光发射部151的中心之间在沿感测部150长度方向上距离,L4为光接收部152视场边界与第二盖板侧面125相交点与光接收部152的中心之间在沿感测部150长度方向上距离,θ1为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一盖板侧面124上时光发射部151中靠近吸光板153一侧的半视角,θ2为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一盖板侧面124上时光接收部152中靠近吸光板153一侧的半视角。
在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二盖板侧面125上时,可知W=0。
在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中时,可得:
当考虑感测部150在安装至移动终端内时在感测部150的长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可能存在安装误差,所以吸光部123的长度范围确定为:
其中,上述公式中的参数的单位均为mm。e1和e2可均为0-0.5mm,例如e1和e2均为0.5mm。
感测部150的长度方向如附图4中箭头A所示,感测部150的高度方向如附图4中箭头B所示。
请参考附图5,本申请提供了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拉远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之间的距离以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其中,光发射部151的中心与和光接收部152的中心之间距离d1为:
(H1tanθ1+H2tanθ2)≤d1≤[tanθ3(H1+h)+tanθ4(H2+h)]。
其中,H1为光发射器与第一盖板侧面124之间的距离,H2为光接收器与第一盖板侧面124之间的距离,h为屏幕盖板120的厚度值,θ1为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一盖板侧面124上时光发射部151中靠近吸光板153一侧的半视角,θ2为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一盖板侧面124上时光接收部152中靠近吸光板153一侧的半视角,θ3为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二盖板侧面125上时光发射部151中靠近吸光板153一侧的半视角,θ4为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位于屏幕盖板120的第二盖板侧面125上时光接收部152中靠近吸光板153一侧的半视角。
进一步地,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的一个相对间隙140设置,另一个相对显示面板110设置。
由于显示面板110背离屏幕盖板120的一侧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将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的一个相对显示面板110设置,可便于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之间间距的调整,以使得两者之间距离d1符合上述范围。
请参考附图6,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均可相对间隙140设置,只要两者之间距离d1符合上述范围要求即可。
请参考附图7,进一步地,光发射部151相对间隙140设置,光接收部152相对显示面板110设置,。如此设置,可在确保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之间距离d1符合上述范围时,还避免光发射部151作业时在显示面板110上形成有光点。
其中,显示面板110的底部具有不透光的基板。在光接收部152相对显示面板110设置时,可在基板上开设透光孔,便于光线通过显示面板110传播至光接收部152。
本申请还提供了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光发射部151的发射面和光接收部152的感光面中,至少一个上设有聚光件160。
聚光件160例如但不限于聚光透镜,用于对光线进行集中。当聚光件160设置于光发射部151的发射面时,能够缩小光发射部151的发射视场154,进而可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当聚光件160设置于光接收部152的感光面时,能够缩小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进而可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
聚光件160可设置在光发射部151的发射面上;或者,聚光件160可设置在光接收部152的感光面上;或者,聚光件160可分别设置在光发射部151的发射面以及光接收部152的感光面上,如附图8所示。
本申请还提供了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中,至少一个沿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光发射部151向远离光接收部152方向倾斜设置时,和/或在光接收部152向远离光发射部151方向倾斜设置时,光发射部151的发射视场154或光接收部152的接收视场155也会随之旋转,以将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提升至屏幕盖板120。请参考附图9,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均向远离彼此方向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感测部150包括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其中多个光发射部151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均可与多个光接收部152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匹配。如此设置,可使得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之间形成有多个匹配组合。不同匹配组合中的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在数量以及位置上皆存在不同,距离传感器在启用不同的匹配组合时信噪比也会发生改变,所以通过启动每个匹配组合便可确定距离传感器可具有的最优信噪比。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获取距离传感器在分别启用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如此设置,能够测取到距离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模式,使距离传感器以最佳信噪比进行作业,提高了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其中,控制部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或者处理传感器自带的处理器等。
请参考附图10,进一步地,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分别位于吸光板153的两侧且均相对间隙140设置,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沿间隙14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使得重叠区域156的最近点157在屏幕盖板120厚度方向上的位置范围较大,扩大了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范围,提高了距离传感器的最优信噪比,另一方面还降低了距离传感器的设计和生产难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距离传感器的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
根据获得的信噪比确定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请参考附图11,进一步地,在感测部150包括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时,方法包括:
S100:获取距离传感器在分别启用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
S200: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在本实施例中,距离传感器中的多个光发射部151和多个光接收部152之间可形成有多个匹配组合,不同匹配组合中的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在数量以及位置上皆存在不同。通过获取距离传感器在启用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然后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应当理解的是,在确定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后,形成最高信噪比的匹配组合便作为距离传感器设定的匹配组合,距离传感器在使用时仅启用该匹配组合中的光发射部151和光接收部152。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盖板、中框、显示面板以及距离传感器,所述屏幕盖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中框中且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感测部,所述感测部具有光发射部、光接收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之间的吸光板,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均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且位于所述间隙背离所述屏幕盖板的一侧,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中至少一个相对所述间隙设置,所述光发射部的发射视场与所述光接收部的接收视场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具有离所述感测部的最近点,所述最近点位于所述屏幕盖板,
所述屏幕盖板设有第一透光部、第二透光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和所述第二透光部之间的吸光部,
所述吸光部的长度为:
0< />
其中,所述屏幕盖板包括面向所述间隙的第一盖板侧面,W为所述吸光部的长度值,L为所述光发射部的中心和所述光接收部的中心在沿所述感测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光发射部与所述第一盖板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光接收部与所述第一盖板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屏幕盖板的厚度值,/>为所述光发射部的中心与所述吸光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光接收部的中心与所述吸光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感测部在沿长度方向上的安装误差值,/>为所述感测部在沿高度方向上的安装误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中的一个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中的另一个相对设置,所述吸光部与所述吸光板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中的一个相对所述间隙设置,另一个相对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发射部的发射面和所述光接收部的感光面中,至少一个上设有聚光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中,至少一个沿远离另一个的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部包括多个所述光发射部和多个所述光接收部,其中多个所述光发射部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均可与多个所述光接收部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发射部和多个所述光接收部分别位于所述吸光板的两侧且均相对所述间隙设置,多个所述光发射部和多个所述光接收部沿所述间隙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获取所述距离传感器在分别启用多个所述光发射部和多个所述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部相对所述间隙设置,所述光接收部相对所述显示面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件为聚光透镜。
11.一种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所述光发射部和所述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
根据获得的所述信噪比确定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部包括多个所述光发射部和多个所述光接收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距离传感器在分别启用多个所述光发射部和多个所述光接收部形成的每个匹配组合时的信噪比;
将获得的多个信噪比进行比较以得到最高信噪比,且将最高信噪比确定为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噪比。
CN202010450546.2A 2020-05-25 2020-05-25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Active CN113721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0546.2A CN113721192B (zh) 2020-05-25 2020-05-25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0546.2A CN113721192B (zh) 2020-05-25 2020-05-25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1192A CN113721192A (zh) 2021-11-30
CN113721192B true CN113721192B (zh) 2024-03-26

Family

ID=7867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0546.2A Active CN113721192B (zh) 2020-05-25 2020-05-25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119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5650A (ko) * 2004-01-17 2005-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합 전송 다이버시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6223977U (zh) * 2016-10-08 2017-06-0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激光测距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终端
CN108509083A (zh) * 2018-04-08 2018-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终端
CN108616616A (zh) * 2018-04-03 2018-10-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989494A (zh) * 2018-06-27 2018-1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061660A (zh) * 2018-06-01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以及用于终端设备的距离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399797A (zh) * 2019-06-25 2019-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024846A1 (zh) * 2018-08-01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近光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5650A (ko) * 2004-01-17 2005-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합 전송 다이버시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6223977U (zh) * 2016-10-08 2017-06-06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激光测距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终端
CN108616616A (zh) * 2018-04-03 2018-10-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509083A (zh) * 2018-04-08 2018-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终端
CN109061660A (zh) * 2018-06-01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以及用于终端设备的距离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989494A (zh) * 2018-06-27 2018-1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0024846A1 (zh) * 2018-08-01 2020-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近光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399797A (zh) * 2019-06-25 2019-11-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ime-of-Flight Distance Measurements Using Smart Phones;Jacob Phillips;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Services;全文 *
陶立;陶立;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1192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5948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луч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68359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monitoring of proximity sensors
JP7408394B2 (ja) 表示装置、表示画面の輝度の自動調整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US8659578B2 (en) Optical sensing unit,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033428B1 (ko) 에어리어 이미지 센서를 사용한 위치 검출 장치
CN106385511B (zh) 传感器模组、面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US9817514B2 (en) Touch-sens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enabling control of a touch-sensing apparatus by an external device
WO2015192621A1 (zh) 触摸感应器、触摸感应设备、指纹图像采集器及电子设备
JP5468053B2 (ja) 光学式測距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KR20120091130A (ko) 터치 스크린, 터치 시스템 및 터치 시스템에서 터치 객체의 위치를 정하는 방법
TWI498785B (zh) 觸控感應裝置以及觸碰點偵測方法
JP5451538B2 (ja) 座標入力装置
CN113721192B (zh) 移动终端及确定距离传感器信噪比的方法
CN111708224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7545360B2 (en) Optical pointing device
JP2006244192A (ja) 光学式座標入力装置
WO2015025593A1 (ja) 近接センサ
JP6537948B2 (ja) 近接センサ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729179B (zh) 电子设备
CN206341250U (zh) 一种终端
CN218788090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8788087U (zh) 光电传感器、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TW201602622A (zh) 光學式感測器
CN211349381U (zh) 电子设备
CN218514404U (zh) 盖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