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6316A - 制曲机 - Google Patents
制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16316A CN113716316A CN202111156851.1A CN202111156851A CN113716316A CN 113716316 A CN113716316 A CN 113716316A CN 202111156851 A CN202111156851 A CN 202111156851A CN 113716316 A CN113716316 A CN 113716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
- chamber
- heat exchange
- inlet
- dis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4—Switching conveyors
- B65G47/641—Switching conveyors by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witching conveyor
- B65G47/642—Switching conveyors by a linear displacement of the switching conveyor in a horizont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2—Rotary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for direct action on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pushers, rakes, shove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4—Internal compartments or parti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48—Holding appliances; Racks; Suppor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06—Nozzles; Sprayers; Spargers; Diffus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 C12M41/18—Heat exchange systems, e.g. heat jackets or outer envel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发酵酿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曲机。制曲机包括:圆盘,包括盘体、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于盘体的内圈和外圈;和出料机构,设置于盘体上方,并与圆盘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出料机构用于将圆盘上的物料提升至内环和/或外环的上方,并将所提升的物料输送至圆盘之外。基于此,可以方便地实现环槽形圆盘的出料,有效解决环槽形圆盘的出料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酵酿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曲机。
背景技术
制曲机是发酵酿造过程中的常用设备,其一般包括圆盘,制曲过程中,物料放置在圆盘上进行发酵培养。一些制曲机的圆盘,呈环槽形,其盘体的内圈和外圈分别设有内环和外环,这样,物料不容易从中心或外缘掉落,尤其适用于含有液体的物料发酵使用。然而,在圆盘具有内环和外环的情况下,如何出料成为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解决具有环槽形圆盘的制曲机的出料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制曲机,包括:
圆盘,包括盘体、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于盘体的内圈和外圈;和
出料机构,设置于盘体上方,并与圆盘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出料机构用于将圆盘上的物料提升至内环和/或外环的上方,并将所提升的物料输送至圆盘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机构包括输送机和物料提升机构,输送机的轴线位于内环和/或外环的上方,物料提升机构将圆盘上的物料提升至输送机上,以由输送机将被提升的物料沿圆盘的径向输送至圆盘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料提升机构相对于圆盘可升降地设置,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升降机构,出料升降机构与物料提升机构驱动连接,并驱动物料提升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处于第一位置时,物料提升机构与圆盘上的物料接触,处于第二位置时,物料提升机构与圆盘上的物料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料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机和导料板,提升机和导料板倾斜地布置于输送机的周向一侧,导料板位于提升机与输送机之间,提升机用于将圆盘上的物料沿导料板提升至输送机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升机相对于导料板可升降地设置,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升降机构,出料升降机构与物料提升机构驱动连接,并驱动提升机相对于导料板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升机包括刮板输送机或真空吸料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盘可转动地设置,或者,圆盘不可转动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盘体的中心设有出料口,出料机构将所提升的物料向出料口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盘内部设有腔室,且制曲机包括第一换热系统,第一换热系统与腔室连通,并向腔室通入换热流体,以利用换热流体与圆盘上物料的换热,来调节物料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腔,设置于盘体内部;
第二腔,设置于外环内部;
第三腔,设置于所述内环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腔与第一腔连通,第一换热系统提供的换热流体由第一腔流向第二腔,并由第二腔流出至圆盘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内部被分隔为至少两个换热腔,每个换热腔的底壁上均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分别供换热流体流入和流出第一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盘可转动地设置,腔室包括设置于盘体内部的第一腔,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第一壳设置于盘体上,并随盘体一起转动,第二壳连接于第一壳下方,并相对于第一壳可转动地设置,第一壳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环槽和排出环槽,第二壳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口和排出口,进入口通过进入环槽与第一腔连通,排出口通过排出环槽与第一腔连通,以使换热流体经由进入口和进入环槽进入第一腔,在流经圆盘后,从排出环槽和排出口流出至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入环槽位于排出环槽的径向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沿圆盘的径向延伸,并与内环之间设有间隔,第二隔板沿着圆盘的周向位于第一隔板的一侧,并对第一腔的沿圆盘的周向位于第一隔板一侧的空间进行分隔,第一腔的底壁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进入环槽和排出环槽连通,进口和进入环槽与出口和排出环槽沿圆盘的径向位于第二隔板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包括设置于外环内部的第二腔,第二腔与第一腔连通,第一隔板与外环之间接触,使得由进口流入第一腔的换热流体经由第二腔流向出口;或者,外环内未设置第二腔,第一隔板与外环之间设有间隔,使得由进口流入第一腔的换热流体经由第一隔板与外环之间的间隔流向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内设有折流板,以引导进入腔室内的换热流体进行折流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曲机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换热系统,包括储液池,储液池设置于圆盘下方,并用于盛放液体,圆盘至少部分地浸泡于储液池的液体中;
调温装置,包括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相对于圆盘可转动地设置,并伸至圆盘上的物料中;
喷洒装置,用于向圆盘上的物料和/或出料机构喷洒液体。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出料机构可以将物料提升至圆盘的内环和/或外环上方后进行输送,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环槽形圆盘的出料,有效解决环槽形圆盘的出料难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制曲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制曲机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圆盘的结构。
图4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出料机构在圆盘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6-图8均为图5的侧视图,分别展示出料机构在出料、未工作和翻料时的状态。
图9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进料机构在圆盘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11为进料机构的第一变型例。
图12为进料机构的第二变型例。
图13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调温装置在圆盘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热交换器的结构。
图15为图14的A-A剖视图。
图16为热交换器的第一变型例。
图17为图16的B-B剖示图。
图18为热交换器的第二变型例。
图19为图18的C-C剖视图。
图20为热交换器的第三变型例。
图21为图20的D-D剖示图。
图22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转盘机构在圆盘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23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托轮在圆盘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通风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俯视示意图。
图26为通风装置的第一变型例。
图27为图26的俯视示意图。
图28为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29示出图28中的第一换热系统和圆盘。
图30为盘体在外环内设有第二腔时的流路示意图。
图31为图3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2为盘体在外环内未设置第二腔时的流路示意图。
图33为图3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35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制曲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6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制曲机的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37为图3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8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旋转架和转架机构在圆盘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39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旋转架和转架机构在圆盘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40为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41为图40中盘体上的流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曲机;20、物料;
1、圆盘;11、盘体;12、内环;13、外环;14、出料口;15、腔室;151、第一腔;152、第二腔;153、换热腔;154、第一隔板; 155、第二隔板;156、折流板;157、进口;158、出口;15a、第一空间;15b、第二空间;
2、出料机构;21、输送机;22、出料升降机构;23、螺旋输送机;24、刮板输送机;25、喷洒装置;251、喷液管;26、提升机;27、导料板;28、物料提升机构;
3、进料机构;31、第一输送装置;32、第二输送装置;33、进料架;34、进料口;35、布料口;36、皮带输送装置;37、螺旋输送装置;38、刮板输送装置;39、滚轮;
5、调温装置;51、热交换器;52、主管;53、支管;54、换热介质进口;55、换热介质出口;56、凸起;57、支架;
61、转盘机构;611、转盘驱动机构;612、第一传动机构;613、第一托轮;614、中心轴承;
7、通风装置;71、风机;72、风管;73、换热器;74、调节阀; 75、窗户;76、进风口;77、排风口;78、制曲室;
81、第一换热系统;811、第一壳;812、第二壳;813、进入环槽;814、排出环槽;815、密封圈;816、轴承;817、控制阀;818、进入口;819、排出口;81a、进入管;81b、排出管;
82、第二换热系统;821、储液池;822、液位计;823、进液阀; 824、出液阀;
91、框架;92、旋转架;93、转架机构;931、架体驱动机构; 932、第二传动机构;933、第二托轮;934、调心轴承;935、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制曲机正常摆放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以与重力相同的方向为下,并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为下;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图4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制曲机的结构。为了清楚示出各结构,一些图中对部分结构予以了简化或省略。
参见图1-41,制曲机10包括圆盘1、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 和框架91。
其中,圆盘1用于盛放物料20,为物料20提供发酵场所。出料机构2用于将酿造或发酵好的物料20从圆盘1输送到下游工序指定位置。进料机构3用于把需要发酵的物料20送至圆盘1内。框架91 用于为圆盘1提供支撑。
圆盘1设置于框架91上,被框架91支撑。出料机构2和进料机构3则设置于圆盘1上方,并与圆盘1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以利用出料机构2和进料机构3与圆盘1之间的相对转动,来实现对圆盘 1整个周向上的出料和进料。其中,为了实现出料机构2和进料机构 3与圆盘1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使圆盘1转,而出料机构2和进料机构3不转,或者,也可以使出料机构2和进料机构3旋转,而圆盘1不转。此处,圆盘1、出料机构2和进料机构3的旋转,均是指绕圆盘1纵向几何中心线的旋转。圆盘1的纵向几何中心线后续也称为纵向旋转轴线。
其中,参见图2-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圆盘1包括盘体11、内环12和外环13。内环12和外环13分别设置于盘体11的内圈和外圈,并均由盘体11向上延伸,形成圆盘1的内壁和外壁,使得圆盘1整体呈环槽形。
与相关技术中不呈环槽形的圆盘1相比,呈环槽形的圆盘1适用范围更广,因为,环槽形的圆盘1不但可以用于固态物料的发酵,还可以用于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物料的发酵,为含液体的物料的发酵提供设备基础。当圆盘1呈环槽形时,其外环13和内环12可以对物料20起到阻挡作用,防止物料20从盘体11的外缘或内缘掉落,尤其,当物料20中含有液体时,外环13和内环12可以防止物料20从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流至盘体11外部,因此,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物料20,尤其内含液体的物料 20的发酵和酿造。
然而,环槽形的圆盘1,却存在出料困难的问题。不呈环槽形的圆盘1,可以方便地从圆盘1的径向一侧出料,例如,对于不包含外环13的圆盘1,通常采用从径向外侧出料的出料方式(可以称为外圈出料方式),即,出料机构2会在物料完成发酵后,将物料朝圆盘1的径向外侧输送,从圆盘1的径向外侧出料,由于盘体11外圈未设置外环13,因此,在出料机构2的作用下,物料20可以直接从盘体11外缘掉落,实现外圈出料。然而,对于呈环槽形的圆盘1,由于其盘体11的外缘和内缘分别设有外环13和内环12,外环13和内环12会对物料20的排出起到阻挡作用,因此,难以直接利用常规的出料机构2从盘体11的径向一侧出料。
常规的出料机构2,通常直接利用螺旋式或刮板式输送机进行出料。当需要出料时,螺旋式或刮板式输送机处于与盘体11接触的位置,并通过绕自身轴线转动,来对物料20进行输送。这种常规出料机构2,对于非环槽形的圆盘1,可以顺利出料,然而,对于环槽形的圆盘1,由于出料过程中,螺旋式或刮板式输送机所输送的物料会受到内环12 和外环13的阻挡,因此,无法顺利出料。
可见,出料问题是制约环槽形圆盘式制曲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参见图2-8,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出料机构2被构造为将圆盘1上的物料20提升至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上方,并将所提升的物料20输送至圆盘1之外。
由于出料机构2可以将物料20提升至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上方,因此,可以使得物料20不再受到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阻挡,进而可以被顺利输送至圆盘1外部,实现出料过程。
可见,所设置的出料机构2,可以巧妙地解决环槽形圆盘的出料难题,这有利于环槽形圆盘的推广应用,方便含液体物料的发酵酿造。
由于基于所设置的出料机构2,即可顺利实现环槽形圆盘的自动出料,而无需对圆盘1自身的结构进行改变,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并且,由于无需在圆盘1上设置出料门,因此,圆盘1可以保持更好的完整性,实现更好的密封性能,更可靠地防止物料泄漏,这对于含液体物料的发酵酿造尤其重要。
另外,利用所设置的出料机构2,来实现环槽形圆盘的出料,对圆盘1是否旋转没有特别要求,既可以适用于圆盘1旋转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圆盘1不转的情况,适用范围较广。
作为出料机构2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4-8,出料机构2包括输送机21和物料提升机构28。输送机21的轴线(即输送机21自身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上方。物料提升机构28将圆盘1上的物料20提升至输送机21上,以由输送机21将被提升的物料20沿圆盘1的径向输送至圆盘1之外。其中,参见图4-5,输送机 21可以为螺旋输送机23,或者也可以为刮板输送机24等其他类型的输送机构。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对物料20的提升和输送分别由物料提升机构 28和输送机21完成。需要出料时,先由物料提升机构28将物料20 提升至输送机21上,然后由输送机21对物料20进行输送。由于输送机21的轴线位于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上方,因此,当输送机21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即可沿圆盘1的径向将物料20输送至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上方,使物料20可以不受内环12和/或外环13的阻挡,而顺利从内环12或外环13一侧掉落,实现出料。
可见,基于物料提升机构28和输送机21的配合,可以顺利实现出料机构2对物料20的提升和输送功能。
为了实现物料提升机构28的物料提升功能,物料提升机构28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料提升机构28可以包括真空吸料机构 (图中未示出),利用真空吸料机构对物料20进行真空抽吸,来实现对物料20的提升。示例性地,真空吸料机构包括真空泵以及吸料件(例如吸料管),吸料件与物料20接触,真空泵对吸料件内抽真空,驱动物料20经由吸料件到达输送机21,实现对物料20的提升。
再例如,参见图4-8,在一些实施例中,物料提升机构28包括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倾斜地布置于输送机21 的周向一侧,导料板27位于提升机26与输送机21之间,提升机26 用于将圆盘1上的物料20沿导料板27提升至输送机21上。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物料提升机构28利用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 的配合,来实现对物料20的提升。由于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倾斜地布置于输送机21的周向一侧,且导料板27位于提升机26与输送机 21之间,因此,参见图6,当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与物料20接触,且提升机26运转时,提升机26可以驱动物料20沿着导料板27朝斜上方运动,逐渐靠近输送机21,并最终落至输送机21上,实现对物料20的提升。
示例性地,如图4-8所示,提升机26包括刮板输送机24,使得提升机26可以利用刮板输送机24的刮板,来带动物料20上升。当然,作为替代,提升机26也可以为真空吸料机构或其他能将物料20提升至输送机21上的输送机构。
当物料提升机构28采用上述包括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的结构形式时,方便通过控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的相对升降,来实现翻料功能。
具体来说,参见图8,一些实施例中,提升机26相对于导料板27 可升降地设置,且出料机构2包括出料升降机构22,出料升降机构22 与物料提升机构28驱动连接,并驱动提升机26相对于导料板27升降。
基于上述设置,如图8所示,在出料升降机构22的作用下,提升机26可以相对于导料板27下降,使得提升机26与物料20接触,而导料板27与物料20不接触,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导料板27不再引导物料20朝输送机21运动,因此,当提升机26运转时,物料 20不再朝斜上方输送,而是在圆盘1中翻滚,实现翻料功能,也就是说,此时,提升机26不再与导料板27配合实现出料功能,而是单独成为翻料机构,对圆盘1内的物料20进行翻动搅拌,实现翻料功能。
可见,通过使提升机26相对于导料板27升降,可以丰富出料机构2的功能,使得出料机构2不仅具有出料功能,同时还兼具翻料功能,一机两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出料机构2即可实现翻料功能,因此,可以不再另外设置专门的翻料机构,这有利于简化制曲机10的结构,节约设备成本。
另外,为了方便出料机构2满足不同生产阶段的不同需求,参见图6-7,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物料提升机构28可以相对于圆盘1可升降地设置,且出料机构2可以包括出料升降机构22,出料升降机构22 与物料提升机构28驱动连接,并驱动物料提升机构2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处于第一位置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与圆盘 1上的物料接触,处于第二位置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与圆盘1 上的物料分离。例如,在物料提升机构28包括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 的情况下,出料升降机构22可以驱动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一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处于第一位置时,提升机26和导料板 27均与圆盘1上的物料20接触,处于第二位置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均与圆盘1上的物料20分离。
通过控制物料提升机构28升降,可以控制物料提升机构28是否与物料20接触,进而控制物料提升机构28是否提升物料20,以满足出料阶段和非出料阶段的不同需求。
其中,图6示出了物料提升机构28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如图 6所示,当物料提升机构28处于第一位置时,物料提升机构28与圆盘1上的物料20接触。此时,物料提升机构28运转,即可提升物料 20,使物料20落至处于内环12和/或外环13上方的输送机21上。
图7示出了物料提升机构28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如图7所示,当物料提升机构28处于第二位置时,物料提升机构28处于较高位置,其不与圆盘1上的物料20接触,而是与圆盘1上的物料20分离。此时,物料提升机构28即使运转,也不会对物料20施加作用,因此,不会提升物料20。由于该状态下,物料提升机构28处于较高位置,不占据圆盘1内部空间,因此,物料提升机构28不会影响正常的进料或发酵酿造过程,方便进料或发酵酿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可见,通过物料提升机构28升降,可以满足出料过程以及非出料过程(例如进料过程或发酵酿造过程)的不同需求,方便整个生产过程更顺利地进行。
另外,参见图4-8,一些实施例中,不仅物料提升机构28整体可升降,同时,物料提升机构28内的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可分别升降,这种情况下,物料提升机构28既可以满足出料过程以及非出料过程 (例如进料过程或发酵酿造过程)的不同需求,又可以兼具出料和翻料功能,更有利于简化结构,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时,物料提升机构28的整体升降,和提升机26与导料板27的相对升降,可以由同一出料升降机构22驱动。示例性地,出料升降机构22可以包括第一出料升降机构和第二出料升降机构,分别与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驱动连接,以方便地驱动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同时升降,或相对升降。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出料机构2既可以将物料20输送至圆盘1的径向外侧,进行外圈出料,或者,也可以将物料20输送至圆盘1的径向内侧,进行中心出料。
例如,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21的轴线位于外环13的上方,且输送机21朝圆盘1的径向外侧输送物料20。这种情况下,出料机构2 将物料20提升至输送机21上,输送机21即可将物料20输送至圆盘 1的径向外侧,进行外圈出料。
再例如,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21的轴线位于内环12的上方,且输送机21朝圆盘1的径向内侧输送物料20。这种情况下,出料机构2将物料20提升至输送机21上,输送机21即可将物料20输送至圆盘1的径向内侧,进行中心出料。此时,盘体11的中心可以设置出料口14,使得输送机21朝圆盘1径向内侧所输送的物料20可以由出料口14落下,实现中心出料方式。
又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圆盘1的外环13和内环12顶部平齐,即,外环13和内环12的顶端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这种情况下,输送机21的轴线在位于外环13和内环12中的一个的上方时,也同时位于外环13和内环12中的另一个的上方,也就是说,输送机21的轴线同时位于外环13和内环12的上方,此时,输送机21既可以朝圆盘1 的径向外侧输送,实现外圈出料方式,也可以朝圆盘1的径向内侧输送,实现中心出料方式。
与采用外圈出料方式的情况相比,采用内圈出料方式时,更加简单方便,尤其,在出料机构2绕圆盘1的纵向中心线转动的情况下,内圈出料方式的方便性更加突出。因为,在出料机构2绕圆盘1的纵向中心线转动的情况下,内圈出料,更加方便接料。
具体来说,在出料机构2绕圆盘1的纵向中心线转动的情况下,若采用外圈出料方式,则物料会从外圈整个圆周落下,但由于盘体11的外圈直径比内圈直径大很多,外环13比内环12的直径大很多,因此,此时物料的接收会成为一个难题,可能需要在外环13下方布置环绕外圈整个圆周的接料装置,才能接收从整个外周掉落的物料20,但这存在成本高和占空间大的问题。
而与外圈出料方式不同,由于内圈直径较小,位于盘体11中心的出料口14的出口可以更小,因此,无论圆盘1相对于出料机构2转动,还是出料机构2相对于圆盘1转动,均可以很方便地对从出料口14落下的物料20进行接收,例如,当通过在出料口14下方设置接料盘等接料装置,来接料时,接料装置只需具有较小的直径,所以,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小,并且,中心出料时,除了可以采用设置接料盘等接料装置的方式,来接料,还可以通过在出料口14下方设置与出料口14连通的排料机构(例如皮带或螺旋式输送机),来直接对物料20朝下游工序进行输送,这种情况下,从出料口14落下的物料20,可以直接落至排料机构上,并由排料机构朝圆盘1的径向外侧输送,该过程中,由于无需设置接料盘,因此,可以节约接料盘所占用的地面空间,并且,由于物料20无需先落至接料盘中,再向外转送,而是可以直接由排料机构向外输送,因此,物料运送更加方便,工序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另外,参见图5,一些实施例中,制曲机10包括喷洒装置25,喷洒装置25用于向圆盘1上的物料20和/或出料机构2喷洒液体。
利用喷洒装置25向圆盘1上的物料20喷洒液体,方便在需要时满足物料的发酵酿造需求以及输送要求,例如,一些物料20在发酵和酿造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或其他液体,才能良好发酵,因此,利用喷洒装置 25向圆盘1上的物料20喷洒液体,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些物料20发酵酿造的工艺要求;再例如,一些物料20受到自身特性的限制,如果不进行稀释,则输送困难,因此,利用喷洒装置25向圆盘1上的物料20喷洒液体,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些物料20的输送需求,通过对这些物料20进行稀释,来方便这些物料的输送,例如可以方便这些物料20的出料。
利用喷洒装置25向出料机构2喷洒液体,可以实现对出料机构2的清洗,有利于保持出料机构2的清洁。
可见,基于所设置的喷洒装置25,可以通过向物料20和/或出料机构2喷洒液体,来更好地满足发酵酿造过程、物料输送过程和设备清洁过程的需求。
其中,喷洒装置25可以设置于出料机构2上,这样,喷洒装置25 既可以在出料机构2需要清洗时,方便地向出料机构2喷洒液体,也可以在发酵酿造过程中或出料过程中,方便地向物料20喷洒液体。
另外,相关技术中,在发酵酿造过程中,通常仅采用直接通风这一种方式,来调节物料20的温度,温度调节方式较为单一,温度调节效果也有待改善,影响整体的发酵酿造效果。针对该情况,本公开实施例还对物料20的调温方式进行改进,使得调温方式不再局限于直接通风换热这一种,而是还可以采用间接换热方式,来调节物料温度。
作为间接换热调温方式中的一种,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制曲机10包括调温装置5,调温装置5包括热交换器51,热交换器 51相对于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并伸至圆盘1上的物料20中。
热交换器51是内部通有换热介质(例如水等液体)的换热器,因此,使其伸至物料20中,可以实现物料20与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进而可以调节物料20的温度,满足发酵酿造工艺的温度需求。
并且,由于热交换器51与圆盘1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因此,热交换器51可以对圆盘1上处于不同周向位置的物料20进行温度调节,满足整个圆盘1上物料20的调温需求。同时,热交换器51与圆盘1 之间的相对转动,还使得热交换器51与物料20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这样,热交换器51可以对物料20起到一定的翻搅作用,使得热交换器51可以在具有调温功能的同时,还兼具翻料功能。
可见,基于所设置的热交换器51,调温装置5可以实现间接换热方式,丰富制曲机10的调温方式,使得制曲机10不再局限于直接通风换热这一种调温方式。并且,基于所设置的热交换器51,调温装置 5不仅可对物料控温,还可以对物料翻料,一机两用,功能丰富。
其中,调温装置5可以相对于圆盘1升降,以控制在需要时才与物料20接触。
调温装置5可以仅依靠与圆盘1的相对运动,实现翻料功能,这种情况下,调温装置5的翻搅强度,比常规的既相对于圆盘1公转又绕自身轴线自转的翻料机构的翻搅强度要小,因此,尤其适用于不宜剧烈翻搅的物料20。一些物料20的发酵酿造过程,若剧烈翻搅,可能影响发酵酿造效果,这种情况下,即可利用调温装置5,来实现翻料功能,满足物料20对较低强度翻搅过程的要求。
在制曲机10同时包括调温装置5和翻料机构的情况下,调温装置 5可以与翻料机构一起,满足更多样的翻料需求,增强制曲机10的工作灵活性。例如,在物料20需求剧烈翻搅的情况下,可以启动翻料机构进行翻搅,或利用调温装置5和翻料机构一起翻搅,而在物料20需求非剧烈翻搅的情况下,则可以仅利用调温装置5进行翻料,而不再启动翻料机构。
作为间接换热调温方式中的另一种,参见图28-29以及图40,一些实施例中,圆盘1内部设有腔室15,且制曲机10包括第一换热系统81,第一换热系统81与腔室15连通,并向腔室15通入换热流体,以利用换热流体与圆盘1上物料20的换热,来调节物料20的温度。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圆盘1不再为实心式圆盘,而是具有中空夹层,且夹层中可以由第一换热系统81通入换热流体,利用换热流体与物料20的换热,来实现对物料20的温控。第一换热系统81可以称为夹层换热系统。夹层中所通入的换热流体可以为水等液体,以便与物料20更好地换热,实现更好的控温效果。
可见,基于所设置的第一换热系统81,也能够实现基于换热介质与物料20间的换热的间接换热调温方式,丰富制曲机10的调温方式,使得制曲机10不再局限于直接通风这一种调温方式。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腔室15可以位于圆盘1的盘体11、外环13 和内环1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使得圆盘1整体或部分成为夹层式结构。腔室15的位于盘体11、外环13和内环12内的部分可以分别称为第一腔室151、第二腔室152和第三腔室(图中未示出),以方便区分。
例如,参见图28-图29,一些实施例中,腔室15包括设置于盘体 11内部的第一腔151,此时,盘体11为夹层式结构。由于物料20主要堆积于盘体11上,因此,将盘体11设置为夹层结构,并向盘体11 的夹层中通入换热流体,可以满足物料20大部分的换热需求,实现较好的调温效果。其中,参见图30-33以及图41,位于盘体11中的第一腔151内部可以被分隔为至少两个换热腔153,每个换热腔153的底壁上均设有进口157和出口158,进口157和出口158分别供换热流体流入和流出第一腔151。在盘体11内部设置不同的换热腔153,可以实现盘体11的分区域换热,由于各区域可以独立换热,因此,某一区域的故障,不影响其他区域的热交换,可靠性高,维护方便。这种盘体11分区域的换热方式,既适用于圆盘1转动的情况(参见图30-33),也适用于圆盘1不转动的情况(参见图41)。各换热腔153可以沿着圆盘1的周向依次布置,布满盘体11的整个圆周,以便实现盘体11 整个圆周上物料20的换热。
再例如,回到图28-29,一些实施例中,腔室15包括设置于外环 13内部的第二腔152,此时,外环13为夹层式结构。外环13的夹层内的换热流体,可以方便地与不同高度(或称厚度)上的物料20进行换热,实现较好的调温效果。
又例如,继续参见图28-29,一些实施例中,腔室15同时包括第一腔151和第二腔152,此时,盘体11和外环13均为夹层式结构。由于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利用盘体11中的换热流体与物料20换热,还可以利用外环13中的换热流体与物料20换热,使得物料20的底部和侧部均可以与换热流体换热,因此,有利于防止物料20在周向或高度方向上温度不均,实现更加均匀的温度调节效果。
在腔室15同时包括第一腔151和第二腔152的情况下,第二腔 152可以与第一腔151连通,且第一换热系统81提供的换热流体可以由第一腔151流向第二腔152,并由第二腔152流出至圆盘1外部。这样,换热流体可以在盘体11中与物料20充分换热后,再流至外环13中,与物料20换热,这种先盘体11后外环13的换热方式,更符合物料20平铺面积较大,厚度较小,盘体11处换热需求更大的特点,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并且,这种先盘体11后外环13的换热方式,也更方便第一换热系统81的布置。此时的第一换热系统81,布置于盘体11下方即可,由于盘体11下方空间较大,因此,布置方便,尤其方便圆盘1转动时第一换热系统81的布置。
圆盘1转动时,如何布置第一换热系统81,才能避免管路在圆盘 1转动过程中的缠绕,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第一换热系统81的管路在圆盘1转动的缠绕问题,参见图28-2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时,腔室15包括设置于盘体11内部的第一腔151,第一换热系统81包括第一壳811 和第二壳812。第一壳811设置于盘体11上,并随盘体11一起转动。第二壳812连接于第一壳811下方,并相对于第一壳811可转动地设置。第一壳811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第二壳812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口818和排出口819。进入口818通过进入环槽813与第一腔151连通。排出口819通过排出环槽814与第一腔151连通。进入口818连接有进入管81a,与换热流体供应源连通。排出口819连接有排出管81b,供换热流体排出。
基于上述设置,换热流体经由进入口818和进入环槽813进入第一腔151,并在流经圆盘1后,从排出环槽814和排出口819流出至外部。整个过程中,由于设有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的第一壳 811随盘体11一起转动,而连接有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的第二壳812不随盘体11一起转动,因此,换热流体的流动不受圆盘1转动的影响,无论圆盘1转动到哪个角度,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均可以处于原位,不随之转动,同时换热流体均可以经由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进出第一腔151,实现夹层换热。可见,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在有效避免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缠绕的情况下,满足整个旋转圆盘1的换热流体的供应需求。
由于盘体11下部的空间较大,且基本无遮挡,因此,可以方便地布置第一壳811、第二壳812以及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从而方便地实现第一换热系统81的布置和安装。
其中,参见图28,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入环槽813位于排出环槽 814的径向内侧,这样,布局更加紧凑合理,方便换热流体进入第一腔151中后,先朝径向内侧流动,再朝径向外侧流动,有序地实现对整个盘体11各个部位的物料20的温度调节。
为了引导换热流体在盘体11中有序流动,参见图28-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151内内设有第一隔板154和第二隔板155,第一隔板154沿圆盘1的径向延伸,并与内环12之间设有间隔,第二隔板 155沿着圆盘1的周向位于第一隔板154的一侧,并对第一腔151的沿圆盘1的周向位于第一隔板154一侧的空间进行分隔,第一腔151 的底壁上设有进口157和出口158,进口157和出口158分别与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连通,进口157和进入环槽813与出口158 和排出环槽814沿圆盘1的径向位于第二隔板155的相对两侧。
基于上述设置,进入第一腔151中的换热流体可以有序地流经盘体11的沿径向的不同位置,最终流经整个盘体11,与盘体11上物料 20进行充分换热。
此处以进入环槽813位于排出环槽814的径向内侧的情况为例,对基于上述设置的换热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说明。
参见图29-图33,当进入环槽813位于排出环槽814的径向内侧时,流至进入环槽813中的换热流体可以经由进口157进入第一腔151,进入第一腔151中的换热流体,因受到第一隔板154的阻挡,只能先在第一腔151的沿圆盘1周向位于第一隔板154的一侧的空间(进口 157所在一侧的空间,在图35中标示为第一空间15a)中流动,并且,由于受到第二隔板155的阻挡,换热流体无法朝圆盘1的径向外侧流动,而只能朝圆盘1的径向内侧流动,而在流至靠近内环12的位置时,经由内环12与第一隔板154之间的间隔流入第一腔151的沿圆盘1周向位于第一隔板154的另一侧的空间中(进口157不在的另一侧空间,在图35中标示为第二空间15b),之后发生折返,朝圆盘1的径向外侧流动,并最终流向出口158,经由出口158流出至盘体11外部。流出盘体11的换热流体,如图28所示,会依次流经排出环槽814、排出口819和排出管81b,流回换热流体供应源,以实现换热流体的循环流动。
在外环13中设有第二腔152的情况下,上述由盘体11径向内侧流向径向外侧的换热流体,在流至外环13附近时,如图30-31所示,会先由第二腔152的流入口I流入第二腔152中,并在流经第二腔152 后,再从第二腔152的流出口O流回至第一腔151中,之后才会朝径向内侧流动,直至流至出口158处,从出口158流出至盘体11外部。此时,第一隔板154与外环13之间没有间隔,二者彼此接触,以防止流至外环13处的流体,不流向第二腔152,而直接流向出口158。
而在外环13中未设置第二腔152的情况下,由盘体11径向内侧流向径向外侧的换热流体,在流至外环13附近时,如图32-33所示,就不再流向第二腔152,而是直接经由第一隔板154与外环13之间的间隔,发生折返,改为朝径向内侧流动,直至流至出口158处,从出口158流出至盘体11外部。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第一隔板154与外环13之间设有间隔。
可见,当进入环槽813位于排出环槽814的径向内侧时,基于所设置的第一隔板154和第二隔板155,可以引导换热流体按照先朝径向内侧,再朝径向外侧,之后再朝径向内侧的顺序进行流动,这样方便换热流体有序地流经盘体11的径向各个部位,与径向各处的物料 20进行换热,并且,在外环13内设有第二腔152的情况下,也更加方便换热流体由第一腔151流向第二腔152,方便实现先盘体11再外环13的流动换热过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夹层换热效果,参见图28-29,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15内设有折流板156,以引导进入腔室15内的换热流体进行折流流动。其中,如图29所示,多个折流板156可以并排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折流板156可以布置于腔室15的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并在两侧壁相对的方向上部分交错,形成折流流道,引导换热流体在腔室15中折流流动。例如,参见图29,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盘体11内部的第一腔151中可以设置多组折流板156,每组折流板156 中设有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多个折流板156,这些处于同一周向位置的折流板156沿着圆盘1的径向并排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折流板156 分别连接于第一腔151的上下侧壁上,并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形成S形折流流道。由于折流流动可以延长换热流体在腔室15中的流动时间,使换热流体更加充分地与物料20进行换热,因此,有利于改善对物料20的温控效果。
另外,作为间接换热调温方式中的又一种,参见图34,在一些实施例中,制曲机10包括第二换热系统82,第二换热系统82包括储液池821,储液池821设置于圆盘1下方,并用于盛放液体,圆盘1至少部分地浸泡于储液池821的液体中。如此,可以实现浸泡式换热过程,利用储液池821中的液体与圆盘1上物料20之间的换热,来实现对物料20的温度调节。这种间接换热调温方式,简单易行,且无论圆盘1是否旋转,均可以方便地适用。
接下来对图1-41所示的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首先介绍图1-3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2,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制曲机10包括圆盘1、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调温装置5、转盘机构61、通风装置7、第一换热系统81和框架91。
其中,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91上,且内部装有需要发酵酿造的物料20。出料机构2用于把酿造或发酵后的物料20从圆盘1输送到下一工序指定位置,并在发酵酿造过程中进行翻料。进料机构3 用于把需要发酵或酿造的物料20输送到圆盘1内。调温装置5用于对圆盘1上的物料20进行控温和翻料。转盘机构61用于驱动圆盘1转动。通风装置7用于向圆盘1所在的制曲室78中通风,利用冷热空气穿透物料20,来对物料20进行控温。第一换热系统81用于向圆盘1 的夹层中通入换热流体,以实现对物料20的间接换热控温。
概括地说,该实施例的制曲机10是物料20通过进料机构3进入圆盘1内,并在圆盘1旋转过程中,通过出料机构2、调温装置5、通风装置7和第一换热系统81中的一种或多种手段控制物料酿造或发酵过程,最后通过出料机构2将发酵或酿造好的物料20输送到下一工序的装置的总成。
接下来对各组成部分分别予以介绍。
图1-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圆盘1的结构。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圆盘1为环槽形圆盘,其包括盘体11、内环12和外环13。盘体11的中心设有出料口14。外环13和内环12分别设置于盘体11 的外圈和内圈,并均与盘体11之间不可分离地连接,使得整个圆盘1 成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圆盘1呈环槽形,适合盛装液态、固液混合态或固态的物料20,以便完成相应物料20的发酵酿造过程。
图4-8示出了该实施例中出料机构2的结构。参见图4-8,在该实施例中,出料机构2采用先朝上提升物料,再沿径向送出的输送方式,完成出料过程,其不随圆盘1转动,并包括输送机21、物料提升机构 28和出料升降机构22,且物料提升机构28包括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
其中,参见图4,并结合图5-8可知,该实施例中,在圆盘1的径向上,输送机21、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均布满圆盘1的整个半径范围,三者均由外环13延伸至内环12,使得三者均可以在圆盘1的整个半径范围内对物料20施加作用,以便出料机构2对圆盘1整个半径范围内的物料20进行出料和翻料。
并且,如图4-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输送机21具体为螺旋输送机23,其轴线沿着圆盘1的径向延伸,也就是说,输送机21的轴向沿着圆盘1的径向。并且,如图6-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输送机21 整体布置于内环12的顶端上方,此时,输送机21的轴线位于内环12 的顶端上方。这样,当物料20落至输送机21上时,输送机21可以通过绕自身轴线旋转,来朝圆盘1的径向内侧输送物料20,实现物料20 朝位于盘体11中心处的出料口14的输送。由于输送机21的轴线位于内环12的顶端上方,因此,输送机21可以不受内环12的阻挡,顺利将落至输送机21上的物料20输送至出料口14,使物料20落至出料口14中,并经由出料口14排出到圆盘1外部。
同时,如图4-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提升机26具体为刮板输送机24,其布置于输送机21的周向一侧,并由下至上地朝输送机21一侧倾斜,此时,提升机26自身的旋转轴线由下至上地朝输送机21一侧倾斜。
导料板27布置于提升机26与输送机21之间,并与提升机26自身的旋转轴线平行。
出料升降机构22与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均驱动连接,不仅用于驱动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一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同时还用于驱动提升机26相对于导料板2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
在提升机26、导料板27、输送机21和出料升降机构22的配合下,出料机构2不仅可以实现出料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翻料功能。此处结合图6-8进行说明。
图6示出了出料机构2出料时的状态。如图6所示,该状态下,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在出料升降机构22的作用下,一起下降至第一位置,二者下沿紧贴盘体11上表面,使得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均可以与圆盘1上的物料20充分接触,此时,启动提升机26,则提升机 26可以驱动圆盘1上的物料20沿着导料板27朝输送机21运动,并最终落至输送机21上,由处于工作状态的输送机21将物料20输送至位于盘体11中心的出料口14处,从出料口14排出。可见,当出料升降机构22驱动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一起下降至第一位置时,提升机 26和导料板27可以配合,实现物料提升功能,并且二者可以与输送机21配合,进行中心出料。
图8示出了出料机构2翻料时的状态。如图8所示,该状态下,在出料升降机构22的作用下,提升机26下降至第一位置,但导料板 27并不下降至第一位置,而是仍处于较高的第二位置,此时,导料板 27不与物料20接触,只有提升机26与物料20接触,这种情况下,启动提升机26,提升机26可以搅动物料20,实现翻料功能。可见,当出料升降机构22仅驱动提升机26下降至第一位置时,提升机26单独可以实现翻料功能。
图7示出了出料机构2不工作时的状态。如图7所示,该状态下,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在出料升降机构22的作用下,一起上升至第二位置,此时,二者的下沿均位于物料20上表面上方,不与圆盘1上的物料20接触,因此,此时提升机26既不能与导料板27配合提升物料20,也不能单独翻搅物料20,所以,出料机构2既不能出料,也不能翻料。可见,当出料升降机构22驱动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均上升至第二位置时,出料机构2既不实现出料功能,也不实现翻料功能。
生产过程中,当不需要翻料或出料时,可以控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均升至第二位置,不与物料20接触,以防止提升机26和导料板 27影响正常的进料或发酵酿造过程,该过程中,提升机26和输送机 21均无需工作;当需要出料时,可以控制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一起由第二位置下降至第一位置,使得可以先由提升机26将物料20沿着导料板27提升至输送机21上,再由输送机21将物料20输送至出料口14,进行中心出料,该过程中,提升机26和输送机21均工作;当需要翻料时,导料板27处于第二位置,提升机26处于第一位置,由提升机26对物料20进行翻料,该过程中,输送机21无需工作。
可见,该实施例的出料机构2,可以方便地实现环槽形圆盘1的出料,并且兼具翻料功能,一机两用,可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由于圆盘1转动,因此,随着圆盘1的转动,出料机构2可以实现对圆盘1不同周向位置处物料20的出料或翻料,最终实现整个圆盘 1上物料20的出料或翻料。
另外,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出料机构2上还设有喷洒装置25,该喷洒装置25包括喷液管251,该喷液管251朝物料20和输送机21喷洒水等液体,以向物料20添加液体,或对输送机21进行清洗,使得物料20更易发酵酿造或输送,或使得输送机21更加清洁。其中,喷液管251上可以设置多个喷嘴,以进一步改善喷洒效果。
图9-10示出了该实施例中进料机构3的结构。如图9-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进料机构3设置于盘体11上方,其不随圆盘1转动,并包括第一输送装置31和第二输送装置32。其中,第一输送装置31 和第二输送装置32均设置于与框架91连接的进料架33上,并均沿着圆盘1的径向延伸。第一输送装置31沿圆盘1径向不可移动地设置,且第一输送装置31上设有进料口34。第二输送装置32设置于第一输送装置31的下方,其沿圆盘1径向可移动地设置,且其上设有布料口 35,具体地,如图10所示,第二输送装置32下方设有滚轮39,滚轮 39与进料架33接触,使得滚轮39转动,即可实现第二输送装置32 在进料架33上沿圆盘1径向的移动。如此,第二输送装置32可相对于第一输送装置31沿圆盘1的径向移动,使得进料机构3整体可伸缩,可将物料20输送至圆盘1的不同位置。
需要进料时,物料20从上一级输送设备掉落到进料口34中,并落至第一输送装置31上,之后从第一输送装置31落至第二输送装置 32上,并从第二输送装置32的布料口35落至圆盘1上,由于第二输送装置32可相对于圆盘1沿径向移动,因此,第二输送装置32可以将物料20输送至圆盘1的不同径向位置,并且,由于圆盘1相对于进料机构3转动,因此,进料机构3可以将物料20送至圆盘1的不同周向位置,进而,在进料机构3和圆盘1的配合下,可以将物料20均匀地投放到整个圆盘1上。
其中,如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31和第二输送装置32具体为皮带输送装置36,但可以理解,作为变型,如图11 和图12所示,第一输送装置31和第二输送装置32也可以为螺旋输送装置37或刮板输送装置38。
图1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调温装置5的结构。参见图13,在该实施例中,调温装置5设置于框架91上,其不随圆盘1转动,并包括支架57和热交换器51。支架57固定连接于框架91上。热交换器51设置于支架57上,并包括主管52和支管53。主管52上设有换热介质进口54和换热介质出口55,分别供换热介质进出热交换器51。多个支管53沿着圆盘1的径向并排地与主管52连通,并由主管52向下延伸,以与物料20接触。由于热交换器51中通入换热介质,因此,当热交换器51通过支管53与物料20接触时,热交换器51中的换热介质可以与物料20换热,实现对物料20温度的调节。并且,由于圆盘 1转动,热交换器51不随之转动,二者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因此,热交换器51同时还能起到翻料作用。可见,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器51,既能控温,又能翻料,可以一机两用。
图14-15进一步示出了热交换器51的结构。如图14-1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热交换器51的支管53大致呈柱状,其内部中空,且由上至下横截面尺寸一致。当然,支管53的形状也可以有其他变型。例如,由图16-17可知,一些实施例中,支管53大致呈U形,其内部中空,且由上至下横截面尺寸一致。再例如,由图18-19可知,另一些实施例中,支管53大致呈耙状,其内部中空,且由上至下横截面逐渐变大。又例如,如图20-21所示,又一些实施例中,支管53大致呈犁状,其内部中空,由上至下横截面尺寸一致,且支管53外表面上设有凸起56,凸起56大致呈犁体状,其上部圆滑,下部尖锐。
图22-23示出了该实施例中转盘机构61的结构。参见图22-23,在该实施例中,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91上,并由转盘机构61 驱动转动。具体地,圆盘1的中部由中心轴承614(例如定心滚动轴承)支承,外缘由第一托轮613支承,如此,圆盘1可相对于框架91 绕位于圆盘1中心的纵向旋转轴线转动。转盘机构61包括转盘驱动机构611和第一传动机构612。转盘驱动机构611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12 与圆盘1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圆盘1转动。转盘驱动机构611设置于圆盘1的外缘,并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电机。第一传动机构612设置于圆盘1的外缘,并包括齿轮和位于圆盘1整圈的齿或销。齿或销通过齿轮与转盘驱动机构611驱动连接,使得当转盘驱动机构611启动时,可以驱动圆盘1整体绕着纵向旋转轴线自动转动。这样,当转盘驱动机构611启动时,可以驱动圆盘1整体绕着纵向旋转轴线自动转动。
由于圆盘1可以在转盘机构61的作用下绕纵向旋转轴线转动,而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不绕纵向旋转轴线转动,因此,可以实现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与圆盘1之间绕纵向旋转轴线的相对转动,使得随着圆盘1转动,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可以到达圆盘1的不同周向位置,在不同周向位置进行出料、进料、翻料和调温,最终实现圆盘1整周的出料、进料、翻料和调温。
圆盘1转动,不仅便于实现整周的出料、进料和翻料,同时还有利于物料20的均匀发酵。并且,若物料20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静置,则圆盘1可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或者发酵过程中的某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止,不转动。
图24-25示出了该实施例中通风装置7的结构。参见图24-25,在该实施例中,制曲机10处于封闭的制曲室78中,并由通风装置7 向制曲室78中通风,使冷热空气穿过物料20,与物料20进行直接换热,以调节物料20的温度。其中,通风装置7包括风机71、风管 72、换热器73和调节阀74。风机71通过风管72与室内外连通,以驱动空气进入制曲室78内。风管72内设有调节阀74和换热器73。调节阀74调节风量。换热器73对流向室内的空气进行调温。
作为对图24-25所示通风装置7的变型,可以不在风管72中设置换热器73,而使用加热器或热蒸汽对风加热,或使用冷却水或制冷空调对风冷却,或者,也可以不设置风管72和换热器73等,而使风机71直接与室内连通。另外,如图26-27所示,当制曲室78为非封闭空间,制曲室78通过窗户75与室外连通时,通风装置7可以仅包括风机71,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风机71的开闭以及窗户75 的开度,来控制通风情况。
图28-31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系统81以及与第一换热系统81配套的圆盘1的结构。如图28-3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圆盘1 的盘体11和外环13中分别设有第一腔151和第二腔152,使得盘体 11和外环13均成为夹层结构。第一换热系统81设置于盘体11下方,用于向第一腔151和第二腔152中通入换热流体,以利用换热流体与物料20的换热,来调节物料20的温度。
其中,如图28-29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一换热系统81包括第一壳811、第二壳812、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第一壳811固定设置于盘体11的下表面,使得第一壳811可以随圆盘1一起转动。第二壳812则设置于第一壳811下方,并与第一壳811之间设有轴承 816,轴承816的外圈与第二壳812配合,轴承816的内圈与第一壳 811配合,使得第二壳812可在第一壳811和圆盘1转动时,不转动。第二壳812上设有密封圈815,以对第二壳812与第一壳81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换热流体泄漏。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均连接于第二壳812上,并通过第二壳812和第一壳811与盘体11内部的第一腔151的整个圆周连通。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上均设有控制阀817,以调节换热流体的流量。虽然未图示,但不难理解,进入管 81a和/或排出管81b上可以设置泵,以驱动换热流体流动。
具体地,如图2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812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口818和排出口819。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分别连接于进入口818和排出口819。在圆盘1的径向上,进入口818相对于排出口819靠近内环12,此时,进入口818位于排出口819的径向内侧,进入管81a位于排出管81b的径向内侧。同时,如图29所示,第一壳811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均为圆环形槽,二者沿由内环12至外环13的方向依次布置,并分别通过进入口818和排出口819,与进入管81a 和排出管81b连通,且均与盘体11内部的第一腔511连通,这样,由进入管81a流向圆盘1的换热流体可以依次经由进入口818和进入环槽813,流至盘体11中,且流经盘体11和外环13之后的换热流体可以依次经由排出环槽814、排出口819和排出管81b流出。
由于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所连接的第二壳812不随圆盘1转动,因此,在圆盘1转动过程中,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可以不旋转,所以,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不会因为随圆盘1旋转而出现缠绕问题。
并且,由于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沿圆盘1的整个圆周布置,且始终与圆盘1连通,因此,换热流体的流动不受圆盘1转动的影响,无论圆盘1转动到哪个角度,换热流体均可以由进入环槽813 和排出环槽814进出盘体11,与物料20换热。
其中,为了使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能在圆盘1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圆盘1连通,结合图29-3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盘体11 的底壁上设有多组进口157和出口158,这多组进口157和出口158 沿着盘体11的周向间隔布置于盘体11的整个圆周,且每组进口157和出口158中的进口157和出口158分别与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相通,这样,可以使得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能在圆盘1 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圆盘1连通。
具体来说,如图30-3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盘体11内部的第一腔151被分隔为多个换热腔153,这多个换热腔153沿着盘体11 的整个圆周分布,且每个换热腔153的底壁上均设有一组进口157 和出口158,使得每个换热腔153均与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 连通。并且,由图30-31可知,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换热腔153中均设有第一隔板154和第二隔板155。其中,第一隔板154沿着圆盘1 的径向延伸,将换热腔153内分隔为沿着圆盘1的周向位于第一隔板 154两侧的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进口157和出口158位于第一空间15a中。第二隔板155设置于第一空间15a中,并沿着圆盘 1的径向位于进口157和出口158之间,以对进口157和出口158进行分隔,防止从进口157流入换热腔153中的换热流体不流经盘体11,而直接从出口158流出。并且,如图3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54与外环13之间没有间隔,但与内环12之间设有间隔,使得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在靠近内环12一侧连通,但在靠近外环13一侧隔绝,不连通。同时,如图3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5a在径向外侧一端与位于外环13内部的第二腔152的流出口O连通,第二空间15b在径向外侧一端与第二腔152的流入口I 连通。并且,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中均设有多个折流板156,使得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中均形成折流流道,换热流体在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中均曲折流动。
基于上述设置,在圆盘1转动过程中,由进入管81a流至进入环槽813中的换热流体,可以经由各换热腔153的进口157流至各换热腔153中,且进入每个换热腔153中的换热流体,首先进入第一空间 15a,在第一空间15a中,由于受到第二隔板155的阻挡,换热流体不能朝径向外侧流向出口158,而只能先朝圆盘1的径向内侧流动,并在流至第一隔板154的内端时,经由第一隔板154与内环12之间的间隔,流至第二空间15b中,并在第二空间15b中发生折返,改为朝圆盘1的径向外侧流动,当换热流体在第二空间15b中朝圆盘1 的径向外侧流至第一隔板154的外端时,由于第一隔板154与外环 13之间没有间隔,因此,换热流体不会直接流回第一空间15a中,而是会经由第二腔152的流入口I流至第二腔152中,并在流经第二腔152后,从第二腔152的流出口O流回第一空间15a中,之后流向出口158,从出口158流至排出环槽814中,最终流至排出管81b 中。
可见,基于上述设置方式,换热流体可以先流经盘体11,再流经外环13,且在流经盘体11时,可以先朝径向内侧流动,再朝径向外侧流动,整个流动过程有序可控,可以对圆盘1上不同径向位置和不同高度位置的物料20,有序地进行控温,有利于使整个圆盘1上的物料20均达到能更好满足工艺需求的温度。
图32-33示出了外环13内未设置第二腔152时,盘体11内部的流路。如图32-33所示,当外环13内未设置第二腔152时,盘体11 内仍可以设置多个换热腔153,且换热腔153内仍可以设置第一隔板 154和第二隔板155,将换热腔153内分隔为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而主要的不同在于,第一空间15a和第二空间15b不再在靠近外环13的一端与外环13内部连通,而是与外环13隔开,并通过在外环13与第一隔板154之间设置间隔,来将第二空间15b与第一空间15a的位于出口158一侧的部分连通,使得流入第二空间15b中的换热流体,不再流至外环13中,而是直接从外环13与第一隔板 154之间的间隔流回第一空间15a中,从出口158流出。这种情况下,外环13处不进行换热流体与物料20的热交换,换热流体仅在盘体 11中折返流动,与物料20进行热交换。
作为图28-33所示第一换热系统81的替代,如图34所示,制曲机10可以包括第二换热系统82,该第二换热系统82包括储液池821、液位计822、进液阀823和出液阀824。储液池821设置于圆盘1下方,其内部盛装有水等液体。圆盘1至少部分地浸泡于储液池821 的液体中,使得储液池821中的液体可以与圆盘1上的物料20换热,改变物料20的温度,实现浸泡式调温过程。液位计822设置于储液池821上,用于检测储液池821中液体的液位,以免液体过多或过少。进液阀823和出液阀824分别设置于储液池821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上,以控制是否向储液池821中注液,或是否将储液池821中的液体排出。
接下来介绍图35-4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35-41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制曲机10仍然包括圆盘1、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调温装置5、通风装置7、第一换热系统 81和框架91,但不再包括转盘机构61,而是包括旋转架92和转架机构93,因为,该实施例与前述图1-3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圆盘1不再转动,而是变为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 和调温装置5转动。
接下来将主要介绍该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其他未描述之处,可以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的说明进行理解。
如图35-39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圆盘1虽然仍呈环槽形,但其不再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91上,而是不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91 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 与圆盘1之间的相对转动,如图35-39所示,制曲机10包括旋转架 92,旋转架92可转动地设置,且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均设置于旋转架92上。同时,制曲机10包括转架机构93,转架机构93与旋转架92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架92旋转,进而驱动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旋转。
具体来说,如图36-3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旋转架92的中部由调心轴承934支承,且旋转架92的边缘由第二托轮933支承,以实现旋转架92的可转动设置。而转架机构93包括架体驱动机构931 和第二传动机构932,架体驱动机构931通过第二传动机构932与旋转架92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架92转动。其中,第二托轮933 下方设有轨道935,以对旋转架92的旋转进行导向。轨道935可以固定于框架91上。另外,架体驱动机构931设置于旋转架92的外缘,并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电机。第二传动机构932设置于圆盘1的外缘,并为齿销传动机构。
基于上述设置,当架体驱动机构931启动时,可以驱动旋转架 92绕位于圆盘1中心的纵向旋转轴线,使得位于旋转架92上的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可以随着旋转架92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与圆盘1之间的相对转动。
通过设置旋转架92的方式,来实现出料机构2、进料机构3和调温装置5与圆盘1之间的相对转动,更加简单方便。
并且,由于圆盘1不转动,不会引起管路缠绕的问题,因此,第一换热系统81的结构可以更加简单。如图40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圆盘1仅盘体11采用夹层结构,内部设有第一腔151,内环12 和外环13内均未设置夹层,并且,第一换热系统81不再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壳811和第二壳812,而是包括直接连接至盘体11上的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由于圆盘1不转动,因此,即使进入管81a 和排出管81b直接连接至盘体11上,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也不会发生转动缠绕问题,简单方便。
图41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盘体11上的流路示意图。如图4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盘体11内的第一腔151仍然被分隔为多个换热腔153,这些换热腔153沿着圆盘1的周向布置,布满盘体11的整个圆周。并且,每个换热腔153的底壁上均设有进口157和出口158,进口157和出口158分别与进入管81a和排出管81b连通。同时,每个换热腔 153内设有多个折流板156,形成折流流道。这样,进入管81a中的换热流体可以由进口157进入换热腔153中,并在每个换热腔153 内进行多次折返之后,从出口158流出,流至排出管81b中,最终实现对整个盘体11上物料20的温度调节。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制曲机10,可以方便地实现环槽形圆盘的出料,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物料温度,实现更好的发酵酿造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盘(1),包括盘体(11)、内环(12)和外环(13),所述内环(12)和所述外环(13)分别设置于所述盘体(11)的内圈和外圈;和
出料机构(2),设置于所述盘体(11)上方,并与所述圆盘(1)可相对转动地设置,所述出料机构(2)用于将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提升至所述内环(12)和/或所述外环(13)的上方,并将所提升的物料(20)输送至所述圆盘(1)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2)包括输送机(21)和物料提升机构(28),所述输送机(21)的轴线位于所述内环(12)和/或所述外环(13)的上方,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将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提升至所述输送机(21)上,以由所述输送机(21)将被提升的物料(20)沿所述圆盘(1)的径向输送至所述圆盘(1)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相对于所述圆盘(1)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出料机构(2)包括出料升降机构(22),所述出料升降机构(22)与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与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接触,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与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包括提升机(26)和导料板(27),所述提升机(26)和所述导料板(27)倾斜地布置于所述输送机(21)的周向一侧,所述导料板(27)位于所述提升机(26)与所述输送机(21)之间,所述提升机(26)用于将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沿所述导料板(27)提升至所述输送机(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26)相对于所述导料板(27)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出料机构(2)包括出料升降机构(22),所述出料升降机构(22)与所述物料提升机构(28)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提升机(26)相对于所述导料板(27)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26)包括刮板输送机(24)或真空吸料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或者,所述圆盘(1)不可转动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1)的中心设有出料口(14),所述出料机构(2)将所提升的物料(20)向所述出料口(14)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内部设有腔室(15),且所述制曲机(10)包括第一换热系统(81),所述第一换热系统(81)与所述腔室(15)连通,并向所述腔室(15)通入换热流体,以利用所述换热流体与所述圆盘(1)上物料(20)的换热,来调节所述物料(20)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5)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腔(151),设置于所述盘体(11)内部;
第二腔(152),设置于所述外环(13)内部的;
第三腔,设置于所述内环(12)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5)包括所述第一腔(151)和所述第二腔(152),所述第二腔(152)与所述第一腔(15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系统(81)提供的换热流体由所述第一腔(151)流向所述第二腔(152),并由所述第二腔(152)流出至所述圆盘(1)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151)内部被分隔为至少两个换热腔(153),每个所述换热腔(153)的底壁上均设有进口(157)和出口(158),所述进口(157)和所述出口(158)分别供换热流体流入和流出所述第一腔(151)。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腔室(15)包括设置于所述盘体(11)内部的第一腔(151),所述第一换热系统(81)包括第一壳(811)和第二壳(812),所述第一壳(811)设置于所述盘体(11)上,并随所述盘体(11)一起转动,所述第二壳(812)连接于所述第一壳(811)下方,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81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壳(811)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环槽(813)和排出环槽(814),所述第二壳(812)上设有彼此分隔的进入口(818)和排出口(819),所述进入口(818)通过所述进入环槽(813)与所述第一腔(151)连通,所述排出口(819)通过所述排出环槽(814)与所述第一腔(151)连通,以使所述换热流体经由所述进入口(818)和所述进入环槽(813)进入所述第一腔(151),在流经所述圆盘(1)后,从所述排出环槽(814)和所述排出口(819)流出至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环槽(813)位于所述排出环槽(814)的径向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151)内设有第一隔板(154)和第二隔板(155),所述第一隔板(154)沿所述圆盘(1)的径向延伸,并与所述内环(12)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第二隔板(155)沿着所述圆盘(1)的周向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54)的一侧,并对所述第一腔(151)的沿所述圆盘(1)的周向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54)一侧的空间进行分隔,所述第一腔(151)的底壁上设有进口(157)和出口(158),所述进口(157)和所述出口(158)分别与所述进入环槽(813)和所述排出环槽(814)连通,所述进口(157)和所述进入环槽(813)与所述出口(158)和所述排出环槽(814)沿所述圆盘(1)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55)的相对两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5)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环(13)内部的第二腔(152),所述第二腔(152)与所述第一腔(151)连通,所述第一隔板(154)与所述外环(13)之间接触,使得由所述进口(157)流入所述第一腔(151)的换热流体经由所述第二腔(152)流向所述出口(158);或者,所述外环(13)内未设置第二腔(152),所述第一隔板(154)与所述外环(13)之间设有间隔,使得由所述进口(157)流入所述第一腔(151)的换热流体经由所述第一隔板(154)与所述外环(13)之间的间隔流向所述出口(158)。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5)内设有折流板(156),以引导进入所述腔室(15)内的换热流体进行折流流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曲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曲机(10)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二换热系统(82),包括储液池(821),所述储液池(821)设置于所述圆盘(1)下方,并用于盛放液体,所述圆盘(1)至少部分地浸泡于所述储液池(821)的液体中;
调温装置(5),包括热交换器(51),所述热交换器(51)相对于所述圆盘(1)可转动地设置,并伸至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中;
喷洒装置(25),用于向所述圆盘(1)上的物料(20)和/或所述出料机构(2)喷洒液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56851.1A CN113716316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制曲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56851.1A CN113716316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制曲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16316A true CN113716316A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8685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56851.1A Pending CN113716316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制曲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16316A (zh)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56851.1A patent/CN11371631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36299U (zh) | 制曲机 | |
CN1769319B (zh) | 用于生产聚酯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环形圆盘反应器 | |
CA2562974C (en) | Process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agitating retorts | |
CN109845844B (zh) | 一种青砖茶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
CN113716315A (zh) | 制曲机 | |
CN216037146U (zh) | 制曲机 | |
CN216736298U (zh) | 制曲机 | |
CN113716316A (zh) | 制曲机 | |
CN216192248U (zh) | 制曲机 | |
CN116532036A (zh) | 一种高强度灌浆材料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3697457A (zh) | 制曲机 | |
CN117488274B (zh) | 冷凝收集结构及氧化亚硅生产设备 | |
CN1800481A (zh) | 用于处理绳状纺织品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736623A (zh) | 制曲机 | |
CN105837276A (zh) | 高温好氧发酵装置 | |
CA2531955C (en) | Device for malting grain | |
CN109907131B (zh) | 一种青砖茶全自动发酵设备及方法 | |
CN209749665U (zh) | 一种青砖茶生产系统 | |
CN111321064A (zh) | 一种用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生物反应器 | |
CN216409573U (zh) | 多段式谷物干燥装置 | |
CN114591792A (zh) | 一种麦芽原料纯酿鲜啤酒的酿造系统及酿造方法 | |
JP2003083289A (ja) | 反応器、該反応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ポンプ及び酸化反応を実施する方法 | |
CN209898168U (zh) | 一种青砖茶发酵装置 | |
CN219567892U (zh) | 蒸糠机出料组件及出料均匀的立式蒸糠机 | |
CN212437147U (zh) | 武夷岩茶萎凋摇青烘干烘焙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