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2514A -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2514A
CN113712514A CN202111087282.XA CN202111087282A CN113712514A CN 113712514 A CN113712514 A CN 113712514A CN 202111087282 A CN202111087282 A CN 202111087282A CN 113712514 A CN113712514 A CN 113712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ens
light
sample
beam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72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冠岳
谢会开
赵晖
何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ight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ight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ight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ight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72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2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2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2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62Arrangements for scanning
    • A61B5/0066Optical cohere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62Arrangements for scanning
    • A61B5/0068Confocal sca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82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涉及医疗诊断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提供线光束的光源模块;分束模块,用于接收线光束,并将线光束分成参考光以及样品光;参考模块,用于接收参考光并将参考光反射至分束模块,参考模块连接有用于驱动参考模块进行位移的第一位移机构;样品模块,用于接收样品光,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进入样品组织内沿光路反射回分束模块,样品模块连接有用于驱动样品模块进行位移的第二位移机构;成像模块,用于接收被参考模块反射回的参考光以及被样品组织反射回的样品光在分束模块上形成的干涉光,根据干涉光生成图像。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诊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癌症早期诊断,已经开发了使用无创成像技术的诊断方式,以提供更早、更准确的恶性病变检测。
例如能够以最高空间分辨率进行体内皮肤成像的临床可用技术是反射共聚焦显微镜 (RC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和荧光显微镜。RCM是一种光学技术,可提供组织的正面截面图,其空间分辨率与组织学相当,约为1μm。RCM已被证明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然而,RCM 的主要限制是在组织中的穿透力相对较弱,只有约200微米,无法对位于组织中的结构进行成像。另一个主要问题是 RCM 切片的解释,因为它们是正面方向,即垂直于传统的垂直方向的组织切片。OCT是一种干涉光学成像模式。OCT产生分辨率为几微米的皮肤横截面图像,明显低于 RCM 。然而,OCT 的皮肤穿透深度比RCM高,约为1毫米。在垂直方向的视图中评估OCT图像的可能性使它们更容易与传统的组织切片进行比较。OCT已应用于各种癌证的诊断。然而,使用OCT诊断不如使用RCM准确,主要是因为OCT的成像分辨率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结合RCM和OCT在空间分辨率、穿透和图像方向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线场共焦OCT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用于提供线光束的光源模块,还包括:
分束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线光束,并将所述线光束分成参考光以及样品光;
参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参考光并将所述参考光反射至所述分束模块,所述参考模块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参考模块进行位移的第一位移机构;
样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样品光,所述样品光经过所述样品模块进入样品组织内沿光路反射回所述分束模块,所述样品模块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样品模块进行位移的第二位移机构;
成像模块,用于接收被所述参考模块反射回的所述参考光以及被所述样品组织反射回的所述样品光在所述分束模块上形成的干涉光,根据所述干涉光生成图像。
利用光源模块来提供线光束,线光束经过分束模块被分为参考光和样品光,参考光经过参考模块后沿着原光路被反射回分束模块,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到达样品组织后沿着原光路被反射回分束模块,被反射的参考光和被反射的样品光在分束模块上混合形成干涉光,干涉光照射在成像模块上进而生成图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移机构移动参考模块,通过第二位移机构移动样品模块进而实现不同深度的探测,并且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后,焦点落在样品组织上,经过反射混合形成的干涉光聚焦在成像模块上,结合了RCM和OCT的优势,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参考模块包括第一双胶合透镜、第一显微物镜以及反射片,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用于接收从所述分束模块射出的所述参考光,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的所述参考光,所述反射片用于接收并反射经过所述第一显微物镜的所述参考光,使所述参考光沿入射光路返回至所述分束模块。
通过第一双胶合透镜来消除色差,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由第一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一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所述第一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1.69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厚度为8mm,所述第一凹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61.05mm,厚度为4mm。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样品模块包括第二双胶合透镜、第二显微物镜以及窗口片,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用于接收从所述分束模块射出的所述样品光,所述第二显微物镜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的所述样品光,所述窗口片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二显微物镜的所述样品光,所述样品光穿过所述窗口片进入所述样品组织内。
通过第二双胶合透镜来消除色差,进而提升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由第二双凸透镜以及第二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二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所述第二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1.69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厚度为8mm,所述第二凹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61.05mm,厚度为4mm。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成像模块包括第三双胶合透镜以及线阵相机,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用于接收所述干涉光并将所述干涉光聚焦在所述线阵相机上,所述线阵相机将所述干涉光转化为电信号进而生成图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由第三双凸透镜以及第三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三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所述第三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6.27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3.8mm,厚度为8mm,所述第三凹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3.8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48.86mm,厚度为4mm。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分束模块为非偏振分束立方体。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激光器、第四双胶合透镜以及第五双胶合透镜,所述激光器输出光线至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将所述光线转变为高斯光束,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用于接收所述高斯光束并将其聚焦成所述线光束。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由第四凸凹透镜以及第四双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四凸凹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激光器一侧,所述第四凸凹透镜靠近所述激光器一侧的曲率半径为57.3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厚度为2mm,所述第四双凸透镜靠近所述激光器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厚度为6.5mm,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由第五双凸透镜以及第五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五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一侧,所述第五双凸透镜靠近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0.922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11mm,厚度为6.12mm,所述第五凹凸透镜靠近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11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54.462mm,厚度为4.18mm,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与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的间距为80mm。
由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利用光源模块来提供线光束,线光束经过分束模块被分为参考光和样品光,参考光经过参考模块后沿着原光路被反射回分束模块,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到达样品组织后沿着原光路被反射回分束模块,被反射的参考光和被反射的样品光在分束模块上混合形成干涉光,干涉光照射在成像模块上进而生成图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移机构移动参考模块,通过第二位移机构移动样品模块进而实现不同深度的探测,并且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后,焦点落在样品组织上,经过反射混合形成的干涉光聚焦在成像模块上,结合了RCM和OCT的优势,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的分辨率-视场尺寸图。
图中:100、光源模块;200、分束模块;300、参考模块;400、样品模块;500、成像模块;600、第二位移机构;700、第一位移机构;110、激光器;120、第四双胶合透镜;130、第五双胶合透镜;210、非偏振分束立方体;310、第一双胶合透镜;320、第一显微物镜;330、反射片;410、第二双胶合透镜;420、第二显微物镜;430、窗口片;510、第三双胶合透镜;520、线阵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光源模块100,用于提供线光束;
分束模块200,用于接收线光束,并将线光束分成参考光以及样品光;
参考模块300,用于接收参考光并将参考光反射至分束模块200,参考模块300连接有用于驱动参考模块300进行位移的第一位移机构700;
样品模块400,用于接收样品光,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400进入样品组织内沿光路反射回分束模块200,样品模块400连接有用于驱动样品模块400进行位移的第二位移机构600;
成像模块500,用于接收被参考模块300反射回的参考光以及被样品组织反射回的样品光在分束模块200上形成的干涉光,根据干涉光生成图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光源模块100来提供线光束,线光束经过分束模块200被分为参考光和样品光,参考光经过参考模块300后沿着原光路被反射回分束模块200,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400到达样品组织后沿着原光路被反射回分束模块200,被反射的参考光和被反射的样品光在分束模块200上混合形成干涉光,干涉光照射在成像模块500上进而生成图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移机构700移动参考模块300,通过第二位移机构600移动样品模块400进而实现对样品组织不同深度的探测,并且样品光经过样品模块400后,焦点落在样品组织上,经过反射混合形成的干涉光聚焦在成像模块500上,因此结合了RCM和OCT的优势,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参考模块300包括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第一显微物镜320以及反射片330,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用于接收从分束模块200射出的参考光,第一显微物镜320用于接收经过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的参考光,反射片330用于接收并反射经过第一显微物镜320的参考光,使参考光沿入射光路返回至分束模块20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双胶合透镜310将参考光聚焦在第一显微物镜320上,参考光经过第一显微物镜320后照射在反射片330上,然后沿光路反射回分束模块200,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用于消除色差,同时将参考光聚焦在第一显微物镜320上,减小损耗,进而提升成像质量。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显微物镜320可以采用市场上常用的显微物镜,作为优先方案,本申请中的第一显微物镜320为尼康Nikon CFI Super Fluor系列的20x0.85na的显微物镜。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由第一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凸透镜胶合而成,第一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第一双凸透镜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1.69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厚度为8mm,第一凹凸透镜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61.05mm,厚度为4mm。其中,第一双凸透镜的材料为n-lak22,第一凹凸透镜的材料为n-sf6。并且,第一凹凸透镜与第一显微物镜320的间距为80mm,第一显微物镜320与反射片330的间距为1mm,第一双凸透镜与分束模块200的间距为42.605mm。
其中,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的焦距为50mm。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射片330为中性密度反射片,这是一种镀膜的玻璃片,根据薄膜干涉的原理,将一部分光透过,而将另一部分光反射,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参考光反射至分束模块200的光照强度。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样品模块400包括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第二显微物镜420以及窗口片430,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用于接收从分束模块200射出的样品光,第二显微物镜420用于接收经过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的样品光,窗口片430用于接收经过第二显微物镜420的样品光,样品光穿过窗口片430进入样品组织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双胶合透镜410将样品光聚焦在第二显微物镜420上,第二显微物镜420将样品光再次聚焦,此时样品光被高度聚焦然后穿过窗口片430照射在样品组织上,然后沿光路反射回分束模块200,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用于将样品光聚焦在第二显微物镜420上,减少损耗,同时起到减少色差的作用,进而提升成像质量。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显微物镜420可以采用市场上常用的显微物镜,作为优先方案,本申请中的第二显微物镜420为尼康Nikon CFI Super Fluor系列的20x0.85na的显微物镜。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由第二双凸透镜以及第二凹凸透镜胶合而成,第二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第二双凸透镜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1.69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厚度为8mm,第二凹凸透镜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61.05mm,厚度为4mm。其中,第二双凸透镜的材料为n-lak22,第二凹凸透镜的材料为n-sf6。并且,第二凹凸透镜与第二显微物镜420的间距为80mm,第二显微物镜420与窗口片430的间距为1mm,第二双凸透镜与分束模块200的间距为42.605mm。
其中,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的焦距为50mm。
其中,窗口片430用于提供保护作用,避免样品光在样品模块400内传输时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去除窗口片430。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块500包括第三双胶合透镜510以及线阵相机520,第三双胶合透镜510用于接收干涉光并将干涉光聚焦在线阵相机520上,线阵相机520将干涉光转化为电信号进而生成图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双胶合透镜510将干涉光聚焦在线阵相机520上,通过第三双胶合透镜510来进行聚焦以及消除色差,在线场共焦光路中,只有焦平面上的线所发出的光才能到达线阵相机520成像;焦平面以外的线所发出的光线在像面是离焦的,绝大部分无法到达线阵相机520感光元件。因此,焦平面上的观察目标呈现亮色,而非观察点则作为背景呈现黑色,使反差增加,进而让图像更加清晰,第三双胶合透镜510让焦点落在线阵相机520的感光元件上,进而使线阵相机520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双胶合透镜510由第三双凸透镜以及第三凹凸透镜胶合而成,第三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第三双凸透镜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6.27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3.8mm,厚度为8mm,第三凹凸透镜靠近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3.8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48.86mm,厚度为4mm。其中,第三双凸透镜的材料为n-lak22,第三凹凸透镜的材料为n-sf6。并且,第三凹凸透镜与线阵相机520的间距为52.955mm,第三双凸透镜与分束模块200的间距为52.955mm。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双胶合透镜510的焦距为60mm。
其中,作为优先实施方式,线阵相机520可以采用e2v公司的2048像素cmos相机EV71YO1CUB2210-BB1,此外,也可以用面阵相机来代替线阵相机520。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分束模块200为非偏振分束立方体2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非偏振分束立方体210可以不管光的波长和偏振态,都会以相同的比率将光线分成两个方向,进而形成参照光和样品光,用于后续形成干涉光,并通过干涉光成像。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00包括激光器110、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以及第五双胶合透镜130,激光器110用于输出光线至第四双胶合透镜120,第四双胶合透镜120用于将光线转变为高斯光束,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用于接收高斯光束并将其聚焦成线光束。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用氙气灯代替激光器110作为光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激光器110产生光线,其中,激光器110可以是超连续谱激光器,使用超短脉冲激光耦合进高非线性光纤,通常是光子晶体光纤PCF,因为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四波混频及光孤子效应,使得输出光的脉冲光谱展宽,谱宽从0.4um~2.4um,从而实现超宽的光谱输出,将光线发射至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上,第四双胶合透镜120将光线转变成近似平行光的高斯光束,高斯光束照射在第五双胶合透镜130上,第五双胶合透镜130将高斯光束聚焦成线光束并输出。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四双胶合透镜120由第四凸凹透镜以及第四双凸透镜胶合而成,第四凸凹透镜设置在靠近激光器110一侧,第四凸凹透镜靠近激光器11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57.3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厚度为2mm,第四双凸透镜靠近激光器11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厚度为6.5mm,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由第五双凸透镜以及第五凹凸透镜胶合而成,第五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一侧,第五双凸透镜靠近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0.922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11mm,厚度为6.12mm,第五凹凸透镜靠近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11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54.462mm,厚度为4.18mm,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与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的间距为80mm,第五双胶合透镜130与分束模块200的间距为62.605mm。
其中,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四双胶合透镜120的焦距为15mm,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的焦距为75mm。
具体的,作为优先方案,在本申请中,光线从激光器110发出后到窗口片430的光学系统参数如下表所示:
Figure 521816DEST_PATH_IMAGE002
光线从激光器110发出后到反射片330的光线系统参数如下表所示:
Figure 235695DEST_PATH_IMAGE004
干涉光从分束模块220到线阵相机520的光学系统参数如下表所示:
Figure 551183DEST_PATH_IMAGE006
此外,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移机构700以及第二位移机构600为PZT移动台,为了保证成像清晰度,第二位移机构600带动第二显微物镜420以及窗口片430进行移动,进而对样品组织进行全深度扫描。其中,PZT平移台是以压电陶瓷作为基础元件驱动的压电平移台,驱动形式为机构放大式。相同驱动电压下,机构放大平台的位移是直驱平台位移的几倍至几十倍,具有纳米级分辨率以及毫秒级的响应时间。
第一位移机构700带动第一显微物镜320以及反射片330进行移动,其移动位置根据第二位移机构600带动第二显微物镜420以及窗口片430的移动位置来决定。
其中,由于第一位移机构700带动第一显微物镜320进行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微物镜320与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的间距为80mm-80.7mm。
同理,第二显微物镜420与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的间距为80mm-80.7mm。
并且,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采用了5帧相移法提高图像的信噪比。该算法需要由5个相关的帧E1、E2、E3、E4、E5计算而来,根据(E4−E2)^2−(E1− E3)(E3− E5),每两个相邻帧之间的相位差为π∕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的中心波长是800nm,样品组织的折射率设为1.5,那么每帧需要第一位移机构700移动的距离则是800/(4*1.5)=133.3nm。这种位移产生了π∕2的光学相移。在第二位移机构600执行深度扫描的全过程中,第一位移机构700都要如此震荡运行。其中,在上述公式中,一个波长是2Pi,因此pi/2对应的距离需要除以4。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的OCT相比,使用超宽带的光源来提供探测用的光,通过第五双胶合透镜130来聚焦光线,只进行一维成像,从而提高了信噪比,并且不需要实用光栅、光谱仪、扫频激光器等昂贵的光谱器件,在保证探测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具体成像效果如图4所示,通过本申请的方案,分辨率可以达到1.4um,视场为0.98mm。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线光束的光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束模块(200),用于接收所述线光束,并将所述线光束分成参考光以及样品光;
参考模块(300),用于接收所述参考光并将所述参考光反射至所述分束模块(200),所述参考模块(300)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参考模块(300)进行位移的第一位移机构(700);
样品模块(400),用于接收所述样品光,所述样品光经过所述样品模块(400)进入样品组织内沿光路反射回所述分束模块(200),所述样品模块(400)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样品模块(400)进行位移的第二位移机构(600);
成像模块(500),用于接收被所述参考模块(300)反射回的所述参考光以及被所述样品组织反射回的所述样品光在所述分束模块(200)上形成的干涉光,根据所述干涉光生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模块(300)包括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第一显微物镜(320)以及反射片(330),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用于接收从所述分束模块(200)射出的所述参考光,所述第一显微物镜(320)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的所述参考光,所述反射片(330)用于接收并反射经过所述第一显微物镜(320)的所述参考光,使所述参考光沿入射光路返回至所述分束模块(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310)由第一双凸透镜以及第一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一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所述第一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1.69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厚度为8mm,所述第一凹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61.05mm,厚度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模块(400)包括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第二显微物镜(420)以及窗口片(430),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用于接收从所述分束模块(200)射出的所述样品光,所述第二显微物镜(420)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的所述样品光,所述窗口片(430)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二显微物镜(420)的所述样品光,所述样品光穿过所述窗口片(430)进入所述样品组织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410)由第二双凸透镜以及第二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二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所述第二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1.69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厚度为8mm,所述第二凹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8.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161.05mm,厚度为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块(500)包括第三双胶合透镜(510)以及线阵相机(520),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510)用于接收所述干涉光并将所述干涉光聚焦在所述线阵相机(520)上,所述线阵相机(520)将所述干涉光转化为电信号进而生成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双胶合透镜(510)由第三双凸透镜以及第三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三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所述第三双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6.27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3.8mm,厚度为8mm,所述第三凹凸透镜靠近所述分束模块(20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3.8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48.86mm,厚度为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模块(200)为非偏振分束立方体(2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100)包括激光器(110)、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以及第五双胶合透镜(130),所述激光器(110)用于输出光线至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变为高斯光束,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用于接收所述高斯光束并将其聚焦成所述线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由第四凸凹透镜以及第四双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四凸凹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激光器(110)一侧,所述第四凸凹透镜靠近所述激光器(11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57.3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厚度为2mm,所述第四双凸透镜靠近所述激光器(11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9.545mm,厚度为6.5mm,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由第五双凸透镜以及第五凹凸透镜胶合而成,所述第五双凸透镜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一侧,所述第五双凸透镜靠近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30.922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11mm,厚度为6.12mm,所述第五凹凸透镜靠近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一侧的曲率半径为-40.11mm,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为-254.462mm,厚度为4.18mm,所述第四双胶合透镜(120)与所述第五双胶合透镜(130)的间距为80mm。
CN202111087282.XA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Pending CN113712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282.XA CN113712514A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282.XA CN113712514A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2514A true CN113712514A (zh) 2021-11-30

Family

ID=78684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7282.XA Pending CN113712514A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25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0770A (zh) * 2024-02-07 2024-03-29 上海麦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解析度双模态皮肤测量分析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0770A (zh) * 2024-02-07 2024-03-29 上海麦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解析度双模态皮肤测量分析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8097A (en) Point-scanning luminescent microscope
CN106547079B (zh) 实时三维激光荧光显微成像装置
US8585587B2 (en) Determining phase variation of light in an endoscope
US8575570B2 (en) Simultaneous orthogonal light sheet microscopy and computed optical tomography
CN101485558B (zh) 一种单光纤多光子荧光扫描内窥镜
JP5547868B2 (ja) 顕微鏡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方法
CN105877711B (zh) 一种皮肤疾病多模态成像检测系统
US20090021746A1 (en) Tomography apparatus
KR101089292B1 (ko) 생의학용 반사/형광 복합 in-vivo 공초점 레이저 주사 현미경
US10595770B2 (en) Imaging platform based on nonlinear optical microscopy for rapid scanning large areas of tissue
CN102841083A (zh) 一种激光扫描位相显微成像方法及系统
KR20060033860A (ko) 이중으로 피복된 섬유 주사 현미경
US9563046B2 (en)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CN110941100A (zh) 一种结合多光子激发的多模式阵列型扫描成像装置
CN205758513U (zh) 一种皮肤疾病多模态成像检测系统
CN113835208B (zh) 一种大视场双光子扫描和成像装置
CN113712514A (zh)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Bechtel et al. Large field of view MEMS-base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
CN211014821U (zh) 一种显微镜
CN114527102A (zh)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近红外二区显微成像系统及方法
CN216365007U (zh) 一种线场共焦oct装置
CN111208635B (zh) 一种图像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10664369B (zh) 一种自适应共焦线扫描谐波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
Dadkhah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guided dynamic focusing for combined optical and mechanical scanning multimodal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CN111722390A (zh) 一种高荧光收集率的头戴式显微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