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9742A -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9742A
CN113709742A CN202110987297.5A CN202110987297A CN113709742A CN 113709742 A CN113709742 A CN 113709742A CN 202110987297 A CN202110987297 A CN 202110987297A CN 113709742 A CN113709742 A CN 113709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target signaling
count value
cell
cell corresp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72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72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97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9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7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若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采用本方法避免了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循环发送该目标信令的过程,减少了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可用性。

Description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网络的SA(独立组网)模式下,终端根据3GPP协议24.501规定向基站发送信令时,均是按照协议规定的动作执行,根据协议规定当终端发送信令失败时,可能会触发终端再次发送该信令,再次发送该信令可能会因为相同的原因导致信令发送失败,从而需要重复循环执行此过程。例如,终端开始注册过程,网络发起鉴权,终端发送身份认证响应(AUTHENTICATION RESPONSE)信令,若终端发送该身份认证响应信令失败,终端按照协议要求再次开始注册过程,网络再次发起鉴权,终端再次发送AUTHENTICATION RESPONSE信令,若终端仍发送信令失败,则终端不断循环发送AUTHENTICATION RESPONSE信令的过程。
然而,上述信令发送方法使得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减少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令处理方法,包括:
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所述对应表中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所述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令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所述对应表中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所述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令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终端在上述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若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当出现多次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避免了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循环发送该目标信令的过程,减少了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终端102和基站104,其中,终端102和基站104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终端10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等,基站104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或皮基站等任意类型的基站设备。
现有技术中,在5G网络的SA(独立组网)模式下,终端均是按照协议规定的动作执行,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24.501规定,例如,①终端发送以下第五代通信技术移动性管理(5G Mobility Management,5GMM)信令失败时,可能重新触发注册过程:该5GMM信令可以是身份认证响应(AUTHENTICATIONRESPONSE)信令、身份认证失败(AUTHENTICATION FAILURE)信令、安全模式完成(SECURITYMODE COMPLETE)信令、安全模式拒绝(SECURITY MODE REJECT)信令、身份回应(IDENTITYRESPONSE)信令、配置更新完成(CONFIGURATION UPDATE COMPLETE)信令、UL NAS传输(ULNAS TRANSPORT)信令、特定于网络切片的身份验证完成(NETWORK SLICE-SPECIFICAUTHENTICATION COMPLETE)信令、注册完成(REGISTRATION COMPLETE)信令、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信令、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信令。②终端发送5GMM信令失败时,可能重新触发服务请求过程:该5GMM信令可以是SERVICE REQUEST信令。③终端发送5GMM信令失败时,还可能重新触发去注册过程:该5GMM信令可以是注销请求(DEREGISTRATION REQUEST)信令。④终端发送5GMM信令失败时,还可以重发送该信令:该5GMM信令可以是取消注册接受(DEREGISTRATION ACCEPT)信令。当终端发送上述相关信令因为某些原因失败时,可能会触发新的流程同样需要再次发送该信令,再次发送可能同样会因为相同原因失败,导致一直循环该过程,使得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较长。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处理的方法,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信令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信令处理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该信令处理方法包括:
S201,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目标信令为终端发送的5GMM信令,可以包括3GPP协议24.501规定中的任一种信令。上述预设的对应表包括终端发送的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选的,该对应表可以包括每个信令对应的小区以及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该对应表中一个信令对应一个小区,每个小区有对应的计数值,或者,上述对应表也可以包括信令集对应的小区以及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该信令集中包括终端发送的至少两种信令,也就是说,该对应表中一个信令集对应一个小区,每个小区有对应的计数值。示例性地,上述信令集中可以包括终端发送的身份认证响应(AUTHENTICATION RESPONSE)信令、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信令和取消注册接受(DEREGISTRATION ACCEPT)信令,或者,可以包括终端发送的安全模式拒绝(SECURITY MODE REJECT)信令、身份回应(IDENTITY RESPONSE)信令、配置更新完成(CONFIGURATION UPDATE COMPLETE)信令、UL NAS传输(UL NASTRANSPORT)信令等。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发送目标信令失败可能是由于网络提前释放了RRC连接导致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的初始值为零,在初始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是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的初始值为零的基础上加一,之后,若目标信令发送失败,则终端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为一的基础上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进行累加计数,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可选的,终端可以根据基站的反馈确认目标信令是否发送失败。
S202,若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终端可以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参数,根据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参数,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可选的,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可以是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达到预设阈值,例如,预设阈值为5,若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为5,则终端可以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可选的,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也可以是终端的预设时长内发送目标信令的失败次数满足预设阈值,或者,是终端的连续多次发送目标信令时,发送失败的次数满足预设阈值,或者,还可以是终端在预设时长内发送目标信令失败次数占该预设时长内的所有发送次数的比例超过预设比例阈值,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可选的,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标识参数可以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频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PCI、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TAC、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ID等。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期间,终端将跳过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小区选择,在该情况下,终端也将停止对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测量上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若上述目标信令发送成功,则说明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不会出现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上述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终端可以在上述对应表中删除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若上述对应表中未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终端可以不进行任何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终端在上述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若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当出现多次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避免了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循环发送该目标信令的过程,减少了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可用性。
在上述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的场景中,终端需要预先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301,根据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判断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若终端重复发送同一信令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该信令还是发送失败,可以禁用该信令对应的小区。即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是否满足上述小区禁用条件。可选的,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预设阈值,则终端可以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上述小区禁用条件,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终端可以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不满足上述小区禁用条件。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快速地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进而可以在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时,及时地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避免了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循环发送该目标信令的过程,减少了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可用性。
进一步地,终端可以根据数量阈值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也可以根据终端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下边将分别对这几种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的方法进行说明:
方法A,终端可以根据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次数,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上述小区禁用条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一数量阈值,则上述S301,包括:若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目标信令发送失败,则终端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终端重复执行此过程,若得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终端确定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将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例如,第一数量阈值为6,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7,则终端确定该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将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和第一数量阈值,能够快速地确定出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和第一数量阈值的关系,从而可以在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快速地确定出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从而提高了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的效率。
方法B,上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二数量阈值,上述对应表还包括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则上述S301,包括:若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且累加后的计数值不小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终端连续发送上述目标信令的次数达到了第一预设次数,并且在连续发送上述目标信令的过程中,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不小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示例性地,假设第一预设次数为10,第二数量阈值为6,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为7,即终端连续发送了10次目标信令,在该过程中终端有7次发送目标信令失败,终端发送目标信令失败的次数大于上述第二数量阈值6,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本实施例中,若终端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并且在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过程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不小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该确定过程十分的简单,从而提高了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的效率。
方法C,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应表还包括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上述预设阈值包括比例阈值,则上述S301,包括:若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达到比例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对应表中还包括连续发送上述目标信令的次数,终端可以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上述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上述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达到上述比例阈值,则终端确定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以比例阈值为0.5为例,若上述对应表中包括的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为10次,终端获取的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为7次,得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与终端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为0.7,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大于上述比例阈值,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上述小区禁用条件,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本实施例中,终端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的过程十分简单,进而可以根据该比值和比例阈值,快速地确定出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从而提高了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的效率。
在一些场景中,上述预设的对应表中可能未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该场景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若对应表中未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对应表中增加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并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设置为1,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上述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在上述对应表中未找到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终端在该对应表中增加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并将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设置为1,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例如,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为小区A,终端在该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在对应表中未找到小区A,则终端在对应表中增加小区A,并将小区A的计数值设置为1,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
本实施例中,若终端发送目标信令失败,且在对应表中未查找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终端在对应表中增加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确保了对应表中包括的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准确度,另外,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设置为1,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确保了得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准确度,从而能够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的情况下,则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避免了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终端循环发送该目标信令的过程,减少了终端驻网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终端的可用性。
在一些场景中,可能由于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从而导致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出现,在该场景下,目标信令发送失败是由于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自身的信号质量较差导致的,则终端可以不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
S401,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其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可以通过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信噪比、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丢包率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度量。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能够实时测量发送的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试结果,也就是说终端能够获取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令质量的测量结果。可选的,终端获取的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可以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信噪比、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丢包率中的至少一种。
S402,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则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停止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进行判断,判断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否满足通信要求,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则终端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停止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示例性地,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信噪比,且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信噪比小于预设的信噪比阈值,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且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丢包率,且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丢包率大于预设的丢包率,则终端确定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说明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令质量较差,在该情况下,终端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不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排除了由于小区自身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而导致的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从而确保了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禁用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场景下,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禁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重置为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禁用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已经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则可以将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重置为0,在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解除禁用后,若目标信令发送失败,重新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确保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计数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中,终端在禁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重置为0,确保了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解除禁用后,若目标信令发送失败,可以重新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从而确保了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计数的准确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对已经有一次或多次被禁用的小区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使得该小区更容易被禁用,或者,增加该小区的禁用时间,避免终端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仍循环发送目标信令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若历史禁用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调整小区禁用条件,调整后的小区禁用条件使得预设阈值减小,和/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禁用时长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历史记录信息,获取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终端可以对小区禁用条件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小区禁用条件,其中,调整后的小区禁用条件使得上述预设阈值减小,和/或,上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禁用时长增加,即使得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更容易被禁用。
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说明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已经有一次或多次被禁用,通过调整小区禁用条件,而调整后的小区禁用条件能够使得预设阈值减小,和/或,使得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禁用时长增加,避免了终端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仍循环发送目标信令的情况。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一个完整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信令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S1,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执行S2、或者S3、或者S4。
S2,若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S3,若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且累加后的计数值不小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S4,若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达到比例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S5,在禁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重置为0。
S6,在目标信令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在对应表中删除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S1-S6中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描述,且其效果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至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至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信令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信令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对应表中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其中: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判断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一数量阈值,上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其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二数量阈值,上述对应表还包括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上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其中: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且累加后的计数值不小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对应表还包括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上述预设阈值包括比例阈值,上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三判断单元,其中: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若累加后的计数值与连续发送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达到比例阈值,则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小区禁用条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其中:
设置模块,用于若对应表中未包括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对应表中增加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并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设置为1,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和第三处理模块,其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则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停止对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重置模块,其中:
重置模块,用于在禁用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将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重置为0。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对应表包括每个信令对应的小区以及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
对应表包括信令集对应的小区以及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信令集中包括终端发送的至少两种信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其中:
调整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若历史禁用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调整小区禁用条件,调整后的小区禁用条件使得预设阈值减小,和/或,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禁用时长增加。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删除模块,其中:
删除模块,用于在目标信令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在对应表中删除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信令处理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信令处理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信令处理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信令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信令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信令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该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可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信令处理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信令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信令处理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信令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所述对应表中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所述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判断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一数量阈值,则所述根据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判断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包括:
若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大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则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二数量阈值,所述对应表还包括连续发送所述目标信令的次数,则所述根据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判断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包括:
若所述连续发送所述目标信令的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且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二数量阈值,则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表还包括连续发送所述目标信令的次数,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比例阈值,则根据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和预设阈值,判断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是否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包括:
若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与所述连续发送所述目标信令的次数的比值达到所述比例阈值,则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所述小区禁用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对应表中未包括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所述对应表中增加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并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设置为1,得到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若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不满足通信要求,则在所述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进行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禁用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重置为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表包括每个信令对应的小区以及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对应表包括信令集对应的小区以及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信令集中包括终端发送的至少两种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历史禁用次数,若所述历史禁用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则调整所述小区禁用条件,调整后的小区禁用条件使得所述预设阈值减小,和/或,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禁用时长增加。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信令发送成功的情况下,在所述对应表中删除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
12.一种信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目标信令发送失败的情况下,若预设的对应表中包括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则在所述对应表中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的计数值加一,得到累加后的计数值;所述对应表包括信令、小区和计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累加后的计数值满足预设的小区禁用条件,则将所述目标信令对应的小区禁用。
13.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令处理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87297.5A 2021-08-26 2021-08-26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097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7297.5A CN113709742A (zh) 2021-08-26 2021-08-26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7297.5A CN113709742A (zh) 2021-08-26 2021-08-26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742A true CN113709742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7297.5A Pending CN113709742A (zh) 2021-08-26 2021-08-26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974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16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多次随机接入失败后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82316A (zh) * 2017-05-10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基站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9023851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0769478A (zh) * 2019-11-07 2020-02-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3038593A (zh) * 2021-02-04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916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多次随机接入失败后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82316A (zh) * 2017-05-10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基站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9023851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0769478A (zh) * 2019-11-07 2020-02-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3038593A (zh) * 2021-02-04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1569B2 (en) Facilitating enhanced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66733B (zh) 终端设备的位置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2448894B (zh) 阻断信令风暴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119130B1 (en) Restri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restric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60149935A1 (en) Determining a legitimate access point response
WO2022057429A1 (zh) 网络注册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462863B (zh) 一种语音被叫的方法和设备
US11228975B2 (en) Service control apparatus, charging management server, service control method, charg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3709742A (zh) 信令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0132A (zh) 边缘计算节点的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8454B (zh) 能力信息的上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13055934B (zh) 重定向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10907A (zh) 信令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73621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t least one terminal requesting access to at least one resource
CN109246784B (zh) 一种漫游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38055B (zh) 调制编码方式调整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1919463B (zh) 用于呼叫建立失败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9034B (zh) 一种通信连接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4098580A1 (en) Reporting mechanism for ai/ml related information
CN113973334B (zh) 网络的选择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285502B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3041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iggering a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1956855B2 (en) Dynamic roaming
CN114466371B (zh) 波束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36480B (zh) 频谱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