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9254B -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9254B
CN113709254B CN202111038900.1A CN202111038900A CN113709254B CN 113709254 B CN113709254 B CN 113709254B CN 202111038900 A CN202111038900 A CN 202111038900A CN 113709254 B CN113709254 B CN 113709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2tpv3
message
interface
session identifier
r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89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9254A (zh
Inventor
赵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89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9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9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9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60Software-defined switches
    • H04L49/602Multilayer or multiprotocol switching, e.g. IP switch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改善难以实现点对多点通信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判断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虚拟信道标识VCID中;若是,则根据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向对端路由器发送ICRP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返回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CN报文,并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虚拟私人网络和点对多点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虚拟私人网络(VirtualPrivate Network,VPN)是常用于连接中、大型企业或团体间私人网络的通讯方法,VPN利用隧道协议(Tunneling Protocol)来达到发送端认证、消息保密与准确性等功能。
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Version 3,L2TPv3)是第二层隧道协议的第3个版本的隧道技术,L2TPv3可以运用于用户侧的二层接入链路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透明传递。
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PTMP或P2MP)通信,是指通过一种特定的一对多的连接类型的通信,从单一位置到多个位置提供多个信道。
目前,在需要分支机构与企业总部间网络互通的业务场景中,通常使用L2TPv3技术来在公网环境中搭建VPN,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L2TPv3技术搭建的VPN仅能够实现点对点(Point to Point,P2P)通信,但是,使用L2TPv3技术难以实现点对多点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改善难以实现点对多点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ICRQ报文包括: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虚拟信道标识VCID和对端路由器创建的与VCID对应的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判断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虚拟信道标识VCID中;若是,则根据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向对端路由器发送ICRP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返回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ICRP报文包括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CN报文,并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同一个本端接口预先配置多个虚拟信道标识的方式,并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本端创建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建立本端的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使得同一个本端接口可以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有效地避免了使用L2TPv3只能在同一个本端接口配置一个VCID,导致同一个本端接口无法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建立连接通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本端接口与该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进行有效的P2MP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之后,还包括: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将对端路由器的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第一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获得多个L2TPv3请求报文;向对端路由器发送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向L2TPv3请求报文中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对应的第一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并返回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判断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若是,则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单播报文。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本端接口接收到ARP广播报文之后,向对端路由器发送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从而多VCID端的电子设备主动地向单VCID端的对端服务器发起会话通信,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本端接口与该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进行有效的P2MP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之后,还包括:从ARP单播报文解析出源IP地址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从而可以根据MAC地址找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以完成L2TPv3会话通信过程,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本端接口与该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进行有效的P2MP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之后,还包括: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并根据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查找到关联映射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然后,获取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数据链路层报文封装为L2TPv3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之后,还包括: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L2TPv3请求报文;判断L2TPv3请求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若是,则从L2TPv3请求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并从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然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以使通过第二接口返回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从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并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从而可以根据MAC地址找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以完成L2TPv3会话通信过程,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本端接口与该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进行有效的P2MP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之后,还包括:通过第二接口接收ARP单播报文,判断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若是,则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封装为L2TPv3响应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响应报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通信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ICRQ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ICRQ报文包括: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虚拟信道标识VCID和对端路由器创建的与VCID对应的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2TPv3第一会话标识;信道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判断ICRQ报文携带的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虚拟信道标识VCID中;第二标识生成模块,用于若VCID在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虚拟信道标识VCID,则根据ICRQ报文中的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请求报文获得模块,用于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ICRP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向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RP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返回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ICRP报文包括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会话通信建立模块,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CN报文,并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通信建立模块,包括:报文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请求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将对端路由器的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第一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获得多个L2TPv3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向对端路由器发送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向L2TPv3请求报文中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对应的第一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并返回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响应报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报文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单播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通信建立模块,还包括:单播报文解析模块,用于从ARP单播报文解析出源IP地址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标识地址关联模块,用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通信建立模块,还包括:报文地址判断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并根据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查找到关联映射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然后,获取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报文封装发送模块,用于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数据链路层报文封装为L2TPv3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点对多点通信装置,还包括:请求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L2TPv3请求报文;会话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判断L2TPv3请求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标识地址映射模块,用于若L2TPv3请求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从L2TPv3请求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并从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然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以使通过第二接口返回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点对多点通信装置,还包括:物理地址判断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ARP单播报文,判断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响应报文发送模块,用于若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则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封装为L2TPv3响应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响应报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面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面描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前的L2TPv3组网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后的L2TPv3组网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电子设备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对端路由器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6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之前,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
虚拟信道标识(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VCID),又被称为虚通道标识符,是指用于识别通信的虚通道的一个逻辑号码,标识符(Identifier,ID)是指用来标识某个实体的一个符号。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标识符可能是字、编号、字母、符号,也可能是由上述元素所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可以被电子设备执行,这里的电子设备是指具有执行计算机程序功能的网络设备,这些网络设备例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具有三层通信功能的服务器等等。
请参见图1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前的L2TPv3组网网络结构的示意图;下面介绍该点对多点通信方法适用的应用场景,这里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可以使用L2TPv3相关技术来实现企业总部内网与至少一个分支机构内网(图中仅示出一个)的IP三层互访,且无需关注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和服务提供商边缘(Provider Edge,PE)的中间网络的构成,此处的服务提供商边缘(PE)能够提供的服务仅仅包括电子设备(又可以被称为本端路由器,下面称之为PE2)和对端路由器(即图中的PE1)提供的点到点通信服务器。假设分支机构内网中存在第一用户终端(user1)和第二用户终端(user2)需要访问企业总部内网的服务器(Server),那么需要分别建立两个L2TPv3会话连接,这两个L2TPv3会话连接包括:电子设备的接口2-1与对端路由器的接口1-1,以及,电子设备的接口2-2与对端路由器的接口1-2。也就是说,PE2上需要设置接口2-1和接口2-2来与服务器相连接,而服务器上需要迁入两根网络线缆,并分别配置两个IP地址来实现与user1和user2两个用户终端的点对点通信。因此,改造前的L2TPv3组网方案存在IP地址和网络线缆浪费的问题,且难以提供点对多点通信服务。
请参见图2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造后的L2TPv3组网网络结构的示意图;可以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改造上述企业总部内网与分支机构内网之间的点对多点(PTMP或P2MP)通信服务,并且节省了IP地址和网络线缆等网络资源,同时简化了L2TPv3组网的配置和管理运维工作。由于改造后的L2TPv3协议可以支持在同一接口(例如图2中的接口2-1)上配置多个VCID参数,从而实现提供点对多点通信服务,且节省了IP地址和网络线缆等网络资源的技术效果;其中,具体配置方式和实现点对多点通信服务的方案将在下面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在同一个接口预先配置多个虚拟信道标识VCID的方式,并根据对端路由器创建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本端创建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建立本端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使得同一个本端接口可以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有效地避免了使用L2TPv3只能在同一个本端接口配置一个VCID,导致同一个本端接口无法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建立连接通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本端接口与该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进行有效的P2MP通信。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话连接的建立方式可以包括:第一种方式,由单VCID端主动发起会话建立请求,具体例如:可以由单VCID端(例如图2中的User端的PE1)主动向多VCID端(例如图2中的Server端的PE2)发起会话建立请求,从而完成单VCID端(例如PE1)与多VCID端(例如PE2)之间的会话建立。第二种方式,由多VCID端主动发起会话建立请求,具体例如:也可以由多VCID端(例如PE2)主动向单VCID端(例如PE1)发送会话建立请求,从而完成单VCID端(例如PE1)与多VCID端(例如PE2)之间的会话建立;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下面介绍第一种会话连接的建立方式,第一种会话连接的建立方式与第二种会话连接的建立方式是类似的,因此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3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PE2上的接口需要支持两种VCID的配置方式:第一种配置方式,配置多个连续的VCID,具体例如:预先在接口2-1上配置了VCID的范围(可以配置VCID范围为1-2、1-10或者1-20等等);第二种配置方式,配置多个离散的VCID,具体例如:预先在接口2-1上配置的VCID值为1、3和5等等。上述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0: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ncoming Call ReQuest,ICRQ)报文,ICRQ报文包括: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虚拟信道标识VCID和对端路由器创建的与VCID对应的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其中,VCID用于标识PE2的接口2-1与对端路由器(即PE1)的第一接口(例如:接口1-1)之间的虚拟隧道,L2TPv3第一会话标识用于标识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会话信息。
上述步骤S110的实施方式例如:由于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1的会话连接建立方式与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2的会话连接建立方式相同,因此,下面仅描述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1的会话连接建立。假设PE1的接口1-1上配置的VCID是X,且接口1-2上配置的VCID是Y,而PE2的接口2-1上配置的VCID是X和Y;那么PE1可以在与PE2建立隧道完成之后,可以根据VCID值X生成L2TPv3第一会话标识(记为PE1-SessionID-X),PE1-SessionID-X在L2TPv3协议中对于PE1来说是本端标识,然而对于PE2来说,PE1-SessionID-X可以被称为远程端标识(Remote End ID),然后,根据VCID值X和L2TPv3第一会话标识生成ICRQ报文,PE2接收PE1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记为PE1-ICRQ1),并将PE1-ICRQ1解析出VCID值X和PE1-SessionID-X。
在步骤S110之后,执行步骤S120:判断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
上述步骤S120的实施方式包括:假设在PE2上的接口2-1配置的VCID为X和Y(即在同一个接口上配置两个VCID),那么就可以获取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此处的多个VCID包括X和Y。也就是说,使用PE2上的一个接口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相互连接通信,从而建立点对多点通信会话连接并实现点对多点通信服务。假设接口2-1配置的多个VCID是X和Y,若ICRQ报文中的VCID是X,那么很明显ICRQ报文中的VCID是包括在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的;同理地,若ICRQ报文中的VCID是Z,那么很明显ICRQ报文中的VCID是没有包括在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的。
在步骤S120之后,执行步骤S130:若ICRQ报文中的VCID是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则根据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上述步骤S130的实施方式例如:假设接口2-1配置的多个VCID是X和Y,如果ICRQ报文中的VCID值是X,那么ICRQ报文中的VCID是在接口2-1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的,就可以根据ICRQ报文中的VCID值X生成L2TPv3第二会话标识(记为PE2-SessionID-X),继续执行下面的步骤。如果ICRQ报文中的VCID值是Z,那么ICRQ报文中的VCID没有在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就需要根据ICRQ报文中的VCID值Z生成携带呼叫断开通知(Call DisconnectNotification,CDN)标识信息的L2TPv3协议报文(记为携带CDN标识的L2TPv3报文),然后向PE1发送携带CDN标识的L2TPv3报文。
在步骤S130之后,执行步骤S140: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
上述步骤S140的实施方式例如:此时PE2上需要建立VCID值X、PE1-SessionID-X、PE2-SessionID-X对应的表项数据,然后,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PE2-SessionID-X)生成(Incoming Call RePly,ICRP)报文(记为PE2-ICRP1)。
在步骤S140之后,执行步骤S150:向对端路由器发送ICRP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返回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ICRP报文包括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在步骤S150之后,执行步骤S160: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CN报文,并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1的会话连接建立方式与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2的会话连接建立方式相同的,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2的会话连接建立方式请参照上面步骤S110至步骤S150。
上述步骤S150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PE1在接收到PE2发送的ICRP报文(记为PE2-ICRP1)之后,PE1将PE2-ICRP1解析出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PE2-SessionID-X),并建立VCID值X、PE1-SessionID-X、PE2-SessionID-X对应的表项数据,最后,PE1生成包括该表项数据的输入呼叫连接(Incoming CallConNected,ICCN)报文,并向PE2发送该ICCN报文。PE2接收到PE1发送的ICCN报文,并在ICNN报文中的表项数据核对通过之后确认完成建立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1之间的会话通信,同理地,PE2的接口2-1与PE1的接口1-2之间的会话通信也是类似的过程,此处就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同一个接口预先配置多个虚拟信道标识的方式,并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建立本端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使得同一个本端接口可以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有效地避免了使用L2TPv3只能在同一个接口配置一个VCID,导致同一个本端接口无法与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建立连接通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通过同一个本端接口与该对端路由器的多个接口进行有效的P2MP通信。
请参见图4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电子设备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可选地,在电子设备(PE2)与对端路由器(PE1)建立点对多点通信的会话通信连接之后,就可以开始由电子设备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了,由电子设备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210:电子设备通过本端的第二接口接收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
上述步骤S210的实施方式例如: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广播报文可以是服务器(Sever)为了获取第一用户终端(user1)的MAC地址,而发送一个广播类型的ARP请求报文。Server可以向电子设备(PE2)的接口2-1发送ARP广播报文,PE2通过接口2-1接收Server发送的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其中,该ARP报文可以包括:Sever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目标IP地址(即user1的IP地址)和值为全F的目的MAC地址。
在步骤S210之后,执行步骤S220:电子设备将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第一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获得多个L2TPv3请求报文。
上述步骤S220的实施方式例如:由于电子设备(PE2)并不知道user1是与接口1-1连接,还是与接口1-2连接,因此,PE2需要为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接口都封装一个L2TPv3报文,获得多个L2TPv3报文(具体例如:对端路由器VCID值X生成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记为PE1-SessionID-X,PE2将PE1-SessionID-X和ARP广播报文封装为第一L2TPv3请求报文;且对端路由器VCID值Y生成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记为PE1-SessionID-Y,PE2将PE1-SessionID-Y和ARP广播报文封装为第二L2TPv3请求报文);其中,上述的多个接口中的每个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均是按照上述方式生成的。
在步骤S220之后,执行步骤S230:电子设备向对端路由器发送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向L2TPv3请求报文中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对应的第一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并返回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
上述步骤S230的实施方式例如:PE2向PE1发送多个L2TPv3报文,此处的多个L2TPv3报文包括:由PE1-SessionID-X和ARP广播报文封装的第一L2TPv3请求报文;以及由PE1-SessionID-Y和ARP广播报文封装的第二L2TPv3请求报文。PE1在接收到第二L2TPv3请求报文进行解封装,获得PE1-SessionID-Y和ARP广播报文,然后将ARP广播报文通过PE1-SessionID-Y对应的接口1-2发送给user2。user2在接收到ARP广播报文之后,判断出ARP请求报文不是请求自己的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因此不进行回复。PE1在接收到第一L2TPv3请求报文进行解封装,获得PE1-SessionID-X和ARP广播报文,然后,将ARP广播报文通过PE1-SessionID-X对应的接口1-1发送给user1。
user1在接收到ARP广播报文之后,判断出ARP请求报文是请求自己的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因此,user1根据需要回复的数据生成ARP单播报文,并将该ARP单播报文的源MAC地址修改为user1的MAC地址,以及将该ARP单播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更改为Server的MAC地址,在修改目标IP地址(为Server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为user1的IP地址)之后,获得修改之后的ARP单播报文,最后,user1通过接口1-1向PE1发送该修改之后的ARP单播报文。
PE1在通过接口1-1接收到该ARP单播报文之后,查找到该接口1-1对应的会话标识为PE1-SessionID-X,然后查找到PE1-SessionID-X的关联映射的远程端标识为PE2-SessionID-X;最后,PE1根据PE2-SessionID-X和ARP单播报文生成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然后PE1向PE2发送该L2TPv3响应报文。
在步骤S230之后,执行步骤S240:电子设备判断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上述步骤S240的实施方式例如:PE2判断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很显然,假设PE1是根据第二会话标识(PE2-SessionID-X)和ARP单播报文生成的L2TPv3响应报文,那么该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的。
在步骤S240之后,执行步骤S250:若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电子设备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单播报文。
在步骤S250之后,执行步骤S260:电子设备从ARP单播报文解析出源IP地址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上述步骤S250至步骤S260的实施方式例如:若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则PE2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单播报文。PE2在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之后,获取该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
在步骤S260之后,执行步骤S270:电子设备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
在步骤S270之后,执行步骤S280: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并根据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查找到关联映射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然后,获取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在步骤S280之后,执行步骤S290:电子设备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数据链路层报文封装为L2TPv3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报文。
上述步骤S270至步骤S290的实施方式例如:PE2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例如存储在一张数据表中的一条数据记录中)。然后,如果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就查找到目标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关联映射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然后,PE2根据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对应的VCID值X查找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和数据链路层报文封装为L2TPv3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即PE1)发送该L2TPv3报文。
请参见图5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对端路由器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可选地,在电子设备与对端路由器建立点对多点通信的会话通信连接之后,就可以开始由对端路由器连接的用户终端等设备主动发起点对多点通信了,由对端路由器连接的用户终端等设备主动发起的过程可以包括:
在步骤S150之后,执行步骤S310:电子设备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L2TPv3请求报文。
上述的步骤S310的实施方式例如:user1如果想向Server发送数据,需要先知道Server的MAC地址,那么user1需要先发送ARP广播报文来获取Server的MAC地址,此处的ARP广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设置为全F。PE1在通过接口1-1接收到该ARP广播报文,查询到接口1-1绑定的第一会话标识为PE1-SessionID-X,获取第一会话标识PE1-SessionID-X对应的第二会话标识为PE2-SessionID-X,那么将PE2-SessionID-X和该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然后向该电子设备(PE2)发送该L2TPv3请求报文,最后,该电子设备(PE2)接收对端路由器(PE1)发送的L2TPv3请求报文。
在步骤S310之后,执行步骤S320:电子设备判断L2TPv3请求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在步骤S320之后,执行步骤S330:若L2TPv3请求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电子设备从L2TPv3请求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并从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然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并向第二接口连接的Server发送ARP广播报文,以使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到Server返回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
上述步骤S320至步骤S330的实施方式例如:电子设备判断L2TPv3请求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若L2TPv3请求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则电子设备从L2TPv3请求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并从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然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和ARP广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并通过接口2-1向Server发送ARP广播报文。Server在接收到ARP广播报文之后,发现该ARP广播报文请求的是自己的MAC地址,于是,Server根据自己的MAC地址和ARP广播报文生成ARP单播报文,最后向PE2发送该ARP单播报文,其中,该ARP单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是Server的MAC地址,且目的MAC地址是user1的MAC地址。
在步骤S330之后,执行步骤S340: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接口接收ARP单播报文,判断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
在步骤S340之后,执行步骤S350:若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则电子设备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封装为L2TPv3响应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响应报文。
上述步骤S340至步骤S350的实施方式例如:PE2通过接口2-1接收ARP单播报文,并从该ARP单播报文中解析出目的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判断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若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则PE2获取该MAC地址(即user1的MAC地址)对应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并查找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即PE2-SessionID-X)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并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和ARP单播报文封装为L2TPv3响应报文,最后,PE2向PE1发送L2TPv3响应报文,以使PE1通过该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即PE1-SessionID-X)对应的接口1-1将ARP单播报文发送给user1。
请参见图6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对多点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通信装置400,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ICRQ报文接收模块410,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ICRQ报文包括: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虚拟信道标识VCID和对端路由器创建的与VCID对应的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信道标识判断模块420,用于判断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
第二标识生成模块430,用于若VCID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则根据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请求报文获得模块440,用于根据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
ICRP报文发送模块450,用于向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RP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返回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ICRP报文包括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会话通信建立模块460,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ICCN报文,并根据ICCN报文确认建立第二接口与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通信建立模块,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
请求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将对端路由器的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第一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获得多个L2TPv3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向对端路由器发送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以使对端路由器向L2TPv3请求报文中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对应的第一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并返回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L2TPv3响应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从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单播报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通信建立模块,还包括:
单播报文解析模块,用于从ARP单播报文解析出源IP地址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标识地址关联模块,用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会话通信建立模块,还可以包括:
报文地址判断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并根据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查找到关联映射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然后,获取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报文封装发送模块,用于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数据链路层报文封装为L2TPv3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报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点对多点通信装置,还包括:
请求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L2TPv3请求报文。
会话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判断L2TPv3请求报文中是否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标识地址映射模块,用于若L2TPv3请求报文中包括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从L2TPv3请求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并从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然后,将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ARP广播报文中的源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并向第二接口发送ARP广播报文,以使通过第二接口返回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点对多点通信装置,还包括:
物理地址判断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ARP单播报文,判断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
响应报文发送模块,用于若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为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则将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ARP单播报文封装为L2TPv3响应报文,并向对端路由器发送L2TPv3响应报文。
应理解的是,该装置与上述的点对多点通信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的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和附图中所标注的发生顺序不同。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主要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例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的描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所述ICRQ报文包括:所述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虚拟信道标识VCID和所述对端路由器创建的与所述VCID对应的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判断所述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
若是,则根据所述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根据所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
向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所述ICR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路由器返回所述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所述ICRP报文包括所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接收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的所述ICCN报文,并根据所述ICCN报文确认建立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ICCN报文确认建立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
将所述对端路由器的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第一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获得多个L2TPv3请求报文;
向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所述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以使所述对端路由器向所述L2TPv3请求报文中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对应的第一接口发送所述ARP广播报文,并返回所述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
判断接收到的所述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若是,则从所述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所述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所述ARP单播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所述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ARP单播报文解析出源IP地址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将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所述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所述ARP单播报文中的源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并根据所述数据链路层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查找到关联映射的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然后,获取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将所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数据链路层报文封装为L2TPv3报文,并向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所述L2TPv3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ICCN报文确认建立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的L2TPv3请求报文;
判断所述L2TPv3请求报文中是否包括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若是,则从所述L2TPv3请求报文中解析出ARP广播报文,并从所述ARP广播报文中解析出源MAC地址,然后,将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和所述源MAC地址进行关联映射,并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所述ARP广播报文,以使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返回所述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所述ARP广播报文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ARP单播报文,判断所述ARP单播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否为所述关联映射的源MAC地址;
若是,则将所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ARP单播报文封装为L2TPv3响应报文,并向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所述L2TPv3响应报文。
7.一种点对多点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ICRQ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路由器发送的输入呼叫请求ICRQ报文,所述ICRQ报文包括:所述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的虚拟信道标识VCID和所述对端路由器创建的与所述VCID对应的第二层隧道协议第三版L2TPv3第一会话标识;
信道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的VCID是否在本端的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VCID中;
第二标识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VCID在所述第二接口预先配置的多个虚拟信道标识VCID,则根据所述VCID生成对应的本端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请求报文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生成输入呼叫应答ICRP报文;
ICRP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的所述ICRP报文,以使所述对端路由器返回所述ICRP报文对应的输入呼叫连接ICCN报文,所述ICRP报文包括所述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会话通信建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的所述ICCN报文,并根据所述ICCN报文确认建立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对端路由器的第一接口之间的会话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通信建立模块,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报文;
请求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对端路由器的多个第一接口中的每个第一接口对应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和所述ARP广播报文封装为L2TPv3请求报文,获得多个L2TPv3请求报文;
请求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对端路由器发送所述多个L2TPv3请求报文,以使所述对端路由器向所述L2TPv3请求报文中的L2TPv3第一会话标识对应的第一接口发送所述ARP广播报文,并返回所述L2TPv3请求报文对应的L2TPv3响应报文;
响应报文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所述L2TPv3响应报文中是否包括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
报文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所述L2TPv3响应报文中包括所述L2TPv3第二会话标识,则从所述L2TPv3响应报文中解析出所述ARP广播报文对应的ARP单播报文,并向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所述ARP单播报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38900.1A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09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8900.1A CN113709254B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8900.1A CN113709254B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254A CN113709254A (zh) 2021-11-26
CN113709254B true CN113709254B (zh) 2023-06-16

Family

ID=78660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8900.1A Active CN113709254B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925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588A (zh) * 2005-12-31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ip骨干网上支持vpls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540703A (zh) * 2009-04-29 2009-09-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测试异步传输模式点到多点接口环境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24767A (zh) * 2012-04-27 2012-10-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用户的虚拟专用网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CN112039920A (zh) * 2020-09-14 2020-12-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0897B2 (en) * 2001-12-06 2007-01-30 Alcatel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over a connection- based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50169270A1 (en) * 2003-03-19 2005-08-04 Ryoichi Mutou Router, frame forwarding method, and lower layer frame virtual forwarding system
US9166807B2 (en) * 2005-07-28 2015-10-20 Juniper Networks, Inc. Transmission of layer two (L2) multicast traffic ove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s
US9088619B2 (en) * 2005-09-14 2015-07-21 Cisco Technology, Inc.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on logical port identifier for broadband aggreg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588A (zh) * 2005-12-31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ip骨干网上支持vpls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540703A (zh) * 2009-04-29 2009-09-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测试异步传输模式点到多点接口环境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24767A (zh) * 2012-04-27 2012-10-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用户的虚拟专用网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CN112039920A (zh) * 2020-09-14 2020-12-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P VPN技术特点及应用》;张莉;《邮电设计技术》(第第6期期);全文 *
DIASEAM:一种MPLS网络中新的组播转发机制;胡雪南;周廷显;王永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254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4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network address modification related applications
US11153207B2 (en) Data link layer-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8214809A1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039920A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55295A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4683210A (zh) 一种自动建立隧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73555A (zh) 通用路由封装协议隧道建立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3364660A (zh) Lvs负载均衡中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389967A (zh) 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560348B2 (en) Network access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the troubleshooting of network connectivity problems
CN101796769B (zh) 用于改善控制服务器性能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上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转变方法和设备
EP3503484A1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WO201721981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地址转换设备
CN113709254B (zh)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238084B (zh) 一种跨域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和客户端
CN113556283B (zh) 路由管理方法及隧道端点设备
CN11430199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09033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交换服务器
WO2017101085A1 (zh) 确定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标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472625A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透明桥接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65589A (zh) 网络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259292B (zh) 建立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32230A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334035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34350A1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报文接收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