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9068A -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9068A
CN113709068A CN202110990208.2A CN202110990208A CN113709068A CN 113709068 A CN113709068 A CN 113709068A CN 202110990208 A CN202110990208 A CN 202110990208A CN 113709068 A CN113709068 A CN 113709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ort
state
connection detec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02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9068B (zh
Inventor
耿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l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02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9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9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9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9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2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by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packets received through redundan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8Loop-free ope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交换机系统包括:由多个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各交换机中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且预先开启快速冗余环功能;各所述交换机,用于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以及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本发明解决了交换机系统中在某个交换机快启过程中使系统出现环网的现象,进而彻底杜绝了在临时环路内形成环路风暴的风险,达到了增强交换机系统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快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现场对转发时间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交换机快启功能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交换机快启功能要求在交换机上电重启后,主系统还没有真正启动成功的10s内实现数据转发。现有技术中,交换机可以支持快启功能。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当交换机环网中支持快启功能的交换机被上电重启时,由于该交换机环网本身需要支持环网协议,以避免该交换机环网中出现逻辑环路,因此,在上电重启过程中,环网协议和快启功能会同时作用在该交换机环环网中。此时,在该交换机环网中会出现短暂的临时环路,进而出现了在临时环路内形成环路风暴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以避免在环网协议和快启功能同时作用在交换机环网时,出现临时环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系统,包括:
由多个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各交换机中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且预先开启快速冗余环功能;
各所述交换机,用于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以及
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该方法由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交换机系统中的交换机执行,包括:
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以及
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由多个支持快启功能的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中,控制一个或者多个交换机在支持快速冗余环协议的同时,能够具有检测与其他相连交换机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功能,并在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时,实现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的效果,避免了交换机系统中在某个交换机快启过程中使系统出现环网的现象,进而彻底杜绝了在临时环路内形成环路风暴的风险,达到了增强交换机系统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为了便于后续说明,首先将环网协议和快启功能同时作用在交换机环网中时,在该交换机环网中会出现短暂的临时环路的原因进行简述。
具体的,该环路协议可选为快速冗余环协议(DT-RING),该快速冗余环协议的基本原理为:指定交换机环网中的主交换机与从交换机,指定主交换机的主端口与从端口,其中主端口为转发状态,主交换机的主端口发送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从端口检测是否收到该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若收到,则说明当前交换机系统中有逻辑环路,因此,需要将主交换机的从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以断开该环路;若未收到,则将主交换机的从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以最大程度的增加转发通路。
快速冗余环协议的正确实施,依赖于交换机环网中的从交换机在能够执行业务报文传输时同样可以传输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而在使用快启功能的快启转发系统来执行业务报文传输时无法同时传输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因此在该交换机环网中快速冗余环协议失效,会出现短暂的临时环路。
本发明通过添加一个单片机作为快启转发系统来实现交换机快启功能。也即,在主系统重启之前,进行配置保存,把端口的相关状态、寄存器信息保存到单片机中,在交换机重新上电之后,单片机接管主系统,直接进行相关转发配置,控制实现主系统未启动时的快速转发功能。
具体的,发明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发现:当交换机系统中的某一个从交换机(例如,从交换机A)掉电后,使用快启转发系统进行快启的过程中,如果主交换机的主端口在交换机环路中发送了一个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此时,因为从交换机A的快启转发系统只负责传输业务报文而无法响应或者透传该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因此,主交换机的从端口会因为无法收到这个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而将自身的从端口的状态设置为转发状态,此时,交换机系统中所有交换机的端口均处于转发状态,进而形成了一个短暂的临时环路,之所以说短暂,是因为主交换机的主端口还会定期发送新的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当从交换机A的主系统正常启动后,该从交换机A可以响应新接收的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此时,主交换机的从端口会因为能够收到这个新的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而将自身的从端口的状态重新设置为阻塞状态,此时,该临时环路消失。
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当一个交换机系统中的从交换机在开启过程中,快启转发系统接替主系统进行数据转发的这个时间段,由于该交换机系统中启用了快速冗余环协议,会短时出现临时环路的问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适用于由多个交换机组网构成交换机环网,且该环网中的每个交换机同时支持快启功能以及快速冗余环功能的情况。
该交换机系统包括由多个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各交换机中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且预先开启快速冗余环功能。多个交换机中包括主交换机和至少一个从交换机,主交换机中包括主端口和从端口,各交换机中均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且预先开启快速冗余环(DT-RING)功能。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图1中示出了交换机系统中包括5台交换机,其中为1台主交换机和4台从交换机的情况。其中,上述各交换机依次互联共同构成一个环路。可选的,从交换机的数量不限于4台,还可以是3台或6台等。主交换机与从交换机中均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进而,该交换机系统中的每个交换机在重启时,均能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间的切换配合,实现快启功能。
其中,主交换机与从交换机的区别在于分别执行某些不同的功能,这种不同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主交换机与从交换机不同的功能,那么主交换机可以和从交换机在硬件上是相同的交换机,通过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实现主交换机与从交换机的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在该交换机系统中实现DT-RING功能,因此,需要在该主交换机中设置主端口和从端口,并通过控制从端口切换转发(Forwarding)或者阻塞(Block)状态,保证整个交换机环网中不出现逻辑环路。
其中,主交换机,用于采用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定期通过主端口发送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判断是否能够通过从端口接收到所述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若是,则将从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否则,将从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
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也即该快速冗余环功能的具体实现算法,是指主交换机周期性地(例如,每分钟或者每30s等)从主端口发送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例如,主交换机可以通过主端口每隔1秒发送一次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该快速冗余环功能可以通过交换机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并且,主交换机检测在从端口处是否接收到了该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
如图1所示,在从端口处接收到了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的情况下,表明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通过从交换机1、从交换机2、从交换机3和从交换机4传输到主交换机的从端口处,即该交换机系统已经形成了环路,则需要将主交换机的从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在该从端口的阻塞状态下,可以从逻辑上断开该环路,防止在交换机系统中出现环路风暴。
同时,在主交换机的从端口处没有接收到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的情况下,表明该交换机系统中没有形成环路,即交换机系统中有断开的地方,例如,某一个交换机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进行报文转发。此时,快速冗余检测报文不能通过从交换机1、从交换机2、从交换机3和从交换机4传输到主交换机的从端口处。此时,由于该交换机系统中没有形成环路,因此本身就不存在环路风暴的问题,故将主交换机的从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在该从端口的转发状态下,相当于增加了该交换机系统的一条转发路径,进而在该交换机系统出现一个或者交换机故障时,最大程度的减少丢包率。
也即,图1所示的是一个交换机环网,其中每个交换机的端口还可能连接着图1中所示的5个交换机之外的交换机,也就是说,可能存在图1中未示出的其他交换机需要得到在该交换机环网中传输的业务报文,因此,在本身不存在环路风暴的问题的情况下将主交换机的从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有利于该交换机环网中的业务报文被其他交换机获取。
同时,该交换机系统中的各交换机,用于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
各交换机均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主系统是交换机进行交换功能的核心系统,功能完善但是启动速度较慢。快启转发系统是交换机中的备用系统,具有启动速度快但是功能不够完善的特点。可选的,该实施例中的快启转发系统可以为单片机系统,该单片机系统能够响应普通报文的存储转发,却无法响应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或者连接检测报文,也即,无法响应协议报文也无法实现协议报文的传输。
基于此,交换机系统中的任一交换机在上电重启时,为了使该交换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实现交换机的快启功能,因此首先通过重启完成的快启转发系统对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并在主系统重启完成时,通过主系统对报文进行完整转发处理。
各交换机,还用于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如图1所示,如果从交换机2检测到与相邻的从交换机3的端口(也即,图1中交换机2上配置的第一目标端口)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从交换机2可以确定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与从交换机3的连接断开,此时,再通过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向从交换机3转发数据包,就会发生丢包事件了。因此,从交换机2会将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的状态设置为阻塞状态,进而该从交换机2不会再通过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向外转发报文。
相类似的,如果从交换机4检测到与相邻的从交换机3的端口(也即图1中交换机4上配置的第一目标端口)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从交换机4可以确定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与从交换机3的连接断开,此时,再通过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向从交换机3转发数据包,就会发生丢包事件了。因此,从交换机4会将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的状态设置为阻塞状态,进而该从交换机4不会再通过自身的第一目标端口向外转发报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均以从交换机为例,描述从交换机在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时,将自身的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实际上,上述过程适用于该交换机系统中的全部交换机,主交换机同样可以在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时,将自身的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如果该交换机系统中的每个交换机都会在检测到与其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断开时,自动将自身连接的端口修改为阻塞状态,可以巧妙的解决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具体原因在于:当交换机系统中的一个交换机执行快启操作时,除了不能响应快速冗余环检测报文之外,也不能响应连接检测报文,因此,虽然在任一交换机的快启过程中,主交换机的从端口会从阻塞状态调整至转发状态,但是,与该交换机相邻的两个交换机(可能是两个从交换机,也可能是一个主交换机和一个从交换机)因为无法检测到与该从交换机的连接状态,会各自将自己的一个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相当于在上述两个交换机的位置处断开了该临时环路。以防止在快启转发系统运行时由于环网协议还未生效而形成临时环路,从而消除导致短暂风暴的风险。
具体的,各交换机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各交换机中的各端口预先开启连接检测(LINK-CHECK)功能。该连接检测功能可以通过各交换机的软件程序来实现,用于检测与各端口相邻的交换机的连接状态。
各交换机,用于采用连接检测协议处理机制,定期通过各端口向外发送连接检测报文,并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其中,连接检测处理机制又称为连接检测功能。如图1所示,从交换机4通过与从交换机3相邻的端口向从交换机3发送连接检测报文,从交换机2通过与从交换机3相邻的端口向从交换机3发送连接检测报文。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仅示出了从交换机2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和从交换机4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向外发送连接检测报文,实际上,每个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均可以执行这一操作。
各交换机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未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正常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根据各个交换机接收连接检测报文所需的时间来设置等待时间,对于性能不同的交换机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等待时间。如图1所示,若从交换机2的第一目标端口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并且从交换机2的第一目标端口当前的端口状态为正常状态,也就是说,从交换机2的第一目标端口具有接收连接检测报文的能力,但从交换机3发生故障或从交换机3与从交换机2的连接已断开,结合本案,该阶段可能的具体情境是交换机3正处于主系统尚未重启完成,快启转发系统对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的阶段,也即,交换机3正处于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为了防止在该阶段形成临时环路进而形成短暂风暴,因此触发从交换机2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将从交换机2的第一目标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做的描述是以从交换机2的第一目标端口作为示例,实际上连接检测协议处理机制由各个交换机的各个端口均可以执行。
需要说明的时,目前LINK-CHECK处理机制无法自主修改交换机端口的状态,因此,需要和DT-Ring处理机制配合实现,由DT-Ring处理机制实现端口状态的变更。
进一步的,各交换机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如图1所示,以从交换机2为例,如果检测到从交换机2与相邻的从交换机1的端口(也即,第二目标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说明前一刻从交换机1发生故障或重启,进而与从交换机2的连接断开,而这一刻从交换机1的故障消除或者重启完成,进而与从交换机2的连接重新建立,即从交换机1可以传输快速冗余检测报文,因此,此时将从交换机2的第二目标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使得第二目标端口可以正常传输业务报文和连接检测报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做的描述是以从交换机2的第二目标端口作为示例,实际上,上述过程在各个交换机的各端口处均可以执行。
具体的,各交换机在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之后,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如图1所示,从交换机2的第二目标端口能够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从交换机2的第二目标端口的端口状态为阻塞状态,说明从交换机1此时能够发出连接检测报文但是从交换机1上一刻无法发出连接检测报文。因此,此时从交换机2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从交换机2的第二目标端口设置为正常(Normal)状态。
其中,第一目标端口与第二目标端口仅用于区分一个交换机中处于不同状态的端口,第一目标端口和第二目标端口之间实际上并无硬件结构的本质差别。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由多个支持快启功能的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中,控制一个或者多个交换机在支持快速冗余环协议的同时,能够具有检测与其他相邻交换机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功能,并在检测到所述端口与相连交换机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时,实现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的效果,避免了交换机系统中在某个交换机快启过程中使系统出现环网的现象,进而彻底杜绝了在临时环路内形成环路风暴的风险,达到了增强交换机系统稳定性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系统的示意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换机系统还可以包括分别与交换机系统中的各交换机相连的控制器。
该控制器,可以用于响应于交换机重启请求,获取请求重启的目标交换机;获取与目标交换机相邻的第一交换机中的第一端口和第二交换机中的第二端口;构建对目标交换机的重启指令下发至目标交换机,并分别构建开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如图2所示,以从交换机3是目标交换机为例,当控制器接收到来自其他外部设备对从交换机3的重启请求后,获取与从交换机3相邻的从交换机4的第一端口和从交换机2的第二端口。并且,该控制器可以相应的生成重启指令,并将该重启指令下发至从交换机3使从交换机3执行重启操作。同时,该控制器构建开启从交换机4的第一端口和从交换机2的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将该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从交换机4和从交换机2,以使得如图2中所示的从交换机4的第一端口和从交换机2的第二端口开启连接检测功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器还可以在分别构建开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后,如果确定目标交换机的主系统重启完成,则分别构建关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关闭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如图2所示,控制器分别构建了开启从交换机4的第一端口和从交换机2的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并将该功能开启指令分别下发至从交换机4和从交换机2,此时从交换机4和从交换机2开始发送并且可以接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检测报文。当从交换机3的主系统重启完成,从交换机4的第一端口和从交换机2的第二端口能够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时,则该控制器构建关闭从交换机4的第一端口和从交换机2的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关闭指令,并且将该功能关闭指令下发至从交换机4和从交换机2。
具体的,该控制器可以设定一个经验时长,例如,15分钟,或者20分钟,并在分别构建开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后,启动一个定时器对该经验时长进行计时,并当定时器计时至该经验时长时,确认该目标交换的主系统被启动完成,进而,可以分别构建关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关闭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或者,该控制器还可以在分别构建开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后,实时检测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状态,当检测到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由正常状态切换至阻塞状态后,继续由阻塞状态切换至正常状态时,确认该目标交换的主系统被启动完成,进而,可以分别构建关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关闭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交换机数量并不对实施例二的保护范围作为限定,交换机系统中的交换机数量可以不为5。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交换机系统中增加控制器,在必要时开启连接检测功能,使得无需交换系统中的每个交换机都定期发送连接检测报文,解决了在交换机需要短时转发大量报文的场景中处理压力较大的问题,达到了在避免出现临时环路的前提下减小各个交换机的处理压力从而增强业务报文传输可靠性的效果。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交换机系统中的任一交换机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S301: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
S302: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具体的,S302可以包括:采用连接检测协议处理机制,定期通过各端口向外发送连接检测报文,并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未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正常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其中,交换机中的各端口预先开启连接检测功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之后,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可选的,在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之后,还包括: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由多个支持快启功能的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中,控制一个或者多个交换机在支持快速冗余环协议的同时,能够具有检测与其他相邻交换机端口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功能,并在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时,实现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的效果,避免了交换机系统中在某个交换机快启过程中使系统出现环网的现象,进而彻底杜绝了在临时环路内形成环路风暴的风险,达到了增强交换机系统稳定性的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交换机组网构成的交换机环网,各交换机中配置有快启转发系统和主系统,且预先开启快速冗余环功能;
各所述交换机,用于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以及
各所述交换机,还用于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交换机中的各端口预先开启连接检测功能;
各所述交换机,进一步具体用于:采用连接检测协议处理机制,定期通过各端口向外发送连接检测报文,并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未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正常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交换机,还用于:
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交换机,进一步具体用于:
在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之后,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交换机系统中的各交换机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交换机重启请求,获取请求重启的目标交换机;获取与目标交换机相邻的第一交换机中的第一端口和第二交换机中的第二端口;构建对目标交换机的重启指令下发至目标交换机,并分别构建开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分别构建开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开启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后,如果确定目标交换机的主系统重启完成,则分别构建关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检测功能的功能关闭指令下发至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7.一种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由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系统中的交换机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掉电后重新上电至主系统未启动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快启转发系统对业务报文进行基础转发处理;以及
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连接态切换至断开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包括:
采用连接检测协议处理机制,定期通过各端口向外发送连接检测报文,并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
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未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正常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阻塞状态;
其中,所述交换机中的各端口预先开启连接检测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与相邻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由断开态切换至连接态,则将所述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听各端口是否能够接收到相邻交换机发送的连接检测报文之后,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在预设的等待时间内接收到连接检测报文且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则触发执行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以通过快速冗余环协议处理机制将所检测到的端口设置为正常状态。
CN202110990208.2A 2021-08-26 2021-08-26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Active CN113709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0208.2A CN113709068B (zh) 2021-08-26 2021-08-26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0208.2A CN113709068B (zh) 2021-08-26 2021-08-26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068A true CN113709068A (zh) 2021-11-26
CN113709068B CN113709068B (zh) 2023-08-15

Family

ID=7865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0208.2A Active CN113709068B (zh) 2021-08-26 2021-08-26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90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455A (zh) * 2022-06-29 2022-10-11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异步时钟的arinc664交换机启动时间测试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6140A1 (en) * 2003-09-24 2005-04-07 Hei Tao Fung [topology loop detection mechanism]
CN101030901A (zh) * 2007-04-27 2007-09-05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分布式以太网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
CN101483570A (zh) * 2009-02-17 2009-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中继链路的环网临时环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41674A (zh) * 2009-12-22 2010-06-16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实现环网冗余和网络恢复的方法
US20100195508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Moxa, Inc. Method for checking ring network redundancy
CN102045231A (zh) * 2010-12-31 2011-05-04 北京华源格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冗余环网快速倒换方法
CN102546346A (zh) * 2012-01-11 2012-07-04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环网多根交换机的检测和自愈算法
CN103095540A (zh) * 2013-01-18 2013-05-08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以太网数据分流和链路冗余设计
WO2014026512A1 (zh) * 2012-08-15 2014-02-2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生成树协议应用于单环网拓扑的处理方法
EP2706706A1 (en) * 2012-09-07 2014-03-12 Etherwan Systems, Inc. Backup system of ring network and backup method of ring network
CN106992931A (zh) * 2017-04-18 2017-07-28 深圳市立全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归环的交换机冗余备份方法和双归环系统
CN108924064A (zh) * 2018-06-27 2018-11-30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交换机快速启动方法、交换机和介质
CN110247835A (zh) * 2019-06-13 2019-09-17 深圳市遐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重冗余保护功能的工业交换机环形网络
WO2020052687A1 (zh) * 2018-09-14 2020-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防成环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6140A1 (en) * 2003-09-24 2005-04-07 Hei Tao Fung [topology loop detection mechanism]
CN101030901A (zh) * 2007-04-27 2007-09-05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分布式以太网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
US20100195508A1 (en) * 2009-02-05 2010-08-05 Moxa, Inc. Method for checking ring network redundancy
CN101483570A (zh) * 2009-02-17 2009-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中继链路的环网临时环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41674A (zh) * 2009-12-22 2010-06-16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实现环网冗余和网络恢复的方法
CN102045231A (zh) * 2010-12-31 2011-05-04 北京华源格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冗余环网快速倒换方法
CN102546346A (zh) * 2012-01-11 2012-07-04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环网多根交换机的检测和自愈算法
WO2014026512A1 (zh) * 2012-08-15 2014-02-20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生成树协议应用于单环网拓扑的处理方法
EP2706706A1 (en) * 2012-09-07 2014-03-12 Etherwan Systems, Inc. Backup system of ring network and backup method of ring network
CN103095540A (zh) * 2013-01-18 2013-05-08 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以太网数据分流和链路冗余设计
CN106992931A (zh) * 2017-04-18 2017-07-28 深圳市立全鼎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归环的交换机冗余备份方法和双归环系统
CN108924064A (zh) * 2018-06-27 2018-11-30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交换机快速启动方法、交换机和介质
WO2020052687A1 (zh) * 2018-09-14 2020-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防成环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7835A (zh) * 2019-06-13 2019-09-17 深圳市遐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重冗余保护功能的工业交换机环形网络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伍晓泉;: "以太网交换机环路产生的原因及分析方法",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no. 02 *
李淑萍;: "一种局域网主被动环路检测机制", 科技经济导刊, no. 18 *
林状辉;: "使用交换机时如何避免环路现象产生", 科技信息, no. 2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455A (zh) * 2022-06-29 2022-10-11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异步时钟的arinc664交换机启动时间测试方法
CN115174455B (zh) * 2022-06-29 2023-09-08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一种基于异步时钟的arinc664交换机启动时间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9068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1154B2 (en) Packet forwarding system, packet forwarding device, proxy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of packet forwarding device
CN101594383B (zh) 一种双控制器存储系统的服务和控制器状态监控方法
CA2733788C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redundant server automatic failover
JP5513342B2 (ja)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JP452744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09023996A1 (fr) Procédé de mise en œuvre d'une interconnexion de réseau par l'intermédiaire d'une agrégation de liaisons
CN102257759B (zh) 主备倒换方法、系统控制单元和通信系统
KR20010062749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등의 원격 전력 관리 시스템
US20130238738A1 (en) Distribu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 standard state machines
KR20070026327A (ko) 액티브 라우팅 컴포넌트 장애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25562A (zh) 一种路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0702709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ndancy Control of Electrical Devices
CN111343019A (zh) 一种重连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709068B (zh) 交换机系统和交换机的执行处理方法
CN103152209A (zh) 基于多机热备份的应用服务运行处理系统
JP2001103062A (ja) 障害検出通知方法
CN117459482B (zh) 交换机的重启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545198B (zh) Erps环路的破环方法及主节点
WO2021238579A1 (zh) 存储系统管理sata硬盘的方法及存储系统
JP2004297475A (ja) Lan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CN111510336A (zh) 一种网络设备状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JP2013254333A (ja) 多重系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91828B2 (ja)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システム
TWI743775B (zh) 電源切換裝置
CN115102897B (zh) 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堆叠分裂保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