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3962A - 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03962A CN113703962A CN202110830862.7A CN202110830862A CN113703962A CN 113703962 A CN113703962 A CN 113703962A CN 202110830862 A CN202110830862 A CN 202110830862A CN 113703962 A CN113703962 A CN 1137039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ud
- data
- resources
- cloud resource
- s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本公开实施例可综合考虑待上云系统承载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待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以实现对待上云系统的全面评估,提高评估准确性。并且,提高云资源利用率,避免云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中,云计算模式以节约成本、扩展性强、支持跨地域操作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首选。用户通过向云平台申请云资源来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功能。云平台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统一管控,根据用户的申请,为系统分配资源。
相关技术中,云平台往往先对待上云系统的资源使用量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为该系统分配云资源。然而,这种分配方法忽略了使用云资源的系统自身承载的业务的重要性,也很少考虑使用云资源的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容易造成对于待上云系统的评估不全面、准确性低,进而造成云资源的浪费或使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云资源分配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还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
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系统架构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
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或预期产出收入,以及总收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价值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具体包括:
获得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
将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
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云资源请求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所述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提供改进建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下述一种: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所述已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
将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
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在所述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对应的达标占比;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及所述达标占比,获得达标分值;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述达标分值,重新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资源分配装置,应用于云平台,包括:
第一特征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
云资源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还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云资源分配单元包括:
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
契合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系统架构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待上云系统评分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
云资源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云资源分配单元还包括:
第一业务价值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或预期产出收入,以及总收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价值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上云系统评分计算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特征数据权重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
第一评分计算单元,用于将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
所述云资源分配子单元,包括:
第一云资源分配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云资源请求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改进建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提供改进建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特征数据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获取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
云资源再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下述一种: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第二所述已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云资源再分配单元,包括:
第二特征数据权重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
第二评分计算单元,用于将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
第一云资源再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云资源再分配子单元,包括:
达标占比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对应的达标占比
达标分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及所述达标占比,获得达标分值;
第二云资源再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述达标分值,重新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平台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并确定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根据第一特征数据,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使用这种云资源分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待上云系统承载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待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以实现对待上云系统的全面评估,提高评估准确性。并且,提高云资源利用率,避免云资源浪费。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云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针对已上云系统的云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云平台在全系统生命周期分配云资源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用云资源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云资源分配的装置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该分配方法应用于云平台。云平台中包含系统(待上云系统、已上云系统)运行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云资源。云平台可以利用系统的参数数据,确定该系统的特征数据。系统的特征数据可以是一个分值。系统的参数数据可以包括:描述系统本身的数据;也可以包括描述系统承载业务的重要性的数据;以及描述云资源利用率、公共服务利用率的数据。
云平台根据系统特征数据,为系统提供设计改进意见、分配云资源、或监控资源的利用情况,为系统重新分配云资源。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云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S11,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待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
在云资源需求方的某系统需要使用云资源时,云资源需求方针对该待使用云资源的系统(待上云系统)向云平台发出分配云资源的请求。请求中可以包括所需的各种云资源的需求量。云平台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可以从云资源需求方或者第三方获取待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待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可以包括:描述系统本身的参数数据,例如系统架构数据、数据安全数据、网络安全数据等;也可以包括:描述系统承载业务的参数数据,例如,业务等级、业务价值数据等。利用待上云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数据来确定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
其中,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作为待上云系统的一种第一特征数据,用于表征待上云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的重要性。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可以是一个分值,分值越高表示待上云系统承载的业务越重要。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示例性地,云平台获得待上云系统的业务等级、业务价值数据,然后根据该业务等级、业务价值数据,确定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
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作为待上云系统的另一种第一特征数据,用于表征待上云系统自身的特点是否与云平台的资源相匹配,该契合度可以是一个分值,也可以是一个百分比数值,分值或百分比数值越高说明契合度高,为该待上云系统分配云资源后,云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概率大;反之,说明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低,分配给待上云系统的云资源出现利用率低的概率大。具体实施时,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系统架构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示例性地,云平台获得待上云系统的架构数据、集成方式数据、交付方式数据,然后根据架构数据、集成方式数据、交付方式数据,确定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上云系统可以为处于设计中的系统或者已经完成设计的系统。
步骤S12,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本步骤中,可根据步骤S11确定得到的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或者直接根据第一特征数据的值,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示例性地,第一特征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表征特征的分值,可以设置各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在云平台确定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后,以加权求和的方式计算出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根据第一评分确定是否为该待上云系统分配云资源。
示例性地,第一特征数据可以为具体数据值(例如: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60%),在云平台确定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后,将各第一特征数据值与云平台中对应的预设数据值进行比较,在第一特征数据值与预设数据值的大小关系满足预设条件时(例如,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高于75%),为该待上云系统分配云资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平台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并确定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根据第一特征数据,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使用这种云资源分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待上云系统承载的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待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以实现对待上云系统的全面评估,提高评估准确性。并且,提高云资源利用率,避免云资源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还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或预期产出收入,以及总收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价值数据。
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的计算,可以分为对主观方面指标和客观方面指标的分值计算。这里的主观方面指标和客观方面指标属于前述待上云系统的系统参数数据。主观方面指标可以衡量业务是否满足业务所属组织(公司、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业务目标。客观方面指标可以反映业务的价值。可以预先针对主观方面指标、客观方面指标设置对应的分值;例如:针对客观方面指标中资源使用占比,可以预先设置资源使用占比小于15%对应4分,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0%对应6分,大于30%对应10分;分别获得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各类指标对应的预设分值后,进行求和,获得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
第一、主观方面指标包括:是否在计划内、业务等级、管理层关注度、业务依赖性。
是否在计划内,可以表明:如果系统所需云资源在云资源规划中,云平台为该待上云系统预留了云资源,那么,该系统所需云资源在计划内;反之,该系统所需云资源在计划外。
业务等级,可以根据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的重要程度,对业务进行划分。可以将业务等级划分为核心业务、重要业务、一般业务,按此顺序业务重要性依次降低。
管理层关注度,可以是各级管理层对于系统所承载的业务的关注度,表明该业务受到哪一级领导的关注,可以反映业务的重要性。该指标可以分为:高层领导关注、一级部门领导关注、二级部门领导关注。按此顺序管理层关注度依次降低。
业务依赖性,可以根据该系统是否影响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对业务进行划分,可以将业务依赖性划分为:核心业务、重要业务、其他业务。按此顺序业务依赖性依次降低。
第二、客观方面指标包括: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资源使用占比、系统访问量。
第一业务价值数据可以是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或预期产出收入在组织总收入中的占比。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可以按照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来计算业务价值数据,对于还未投入使用的系统,则可以按照业务预期收入来计算业务价值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或
资源使用占比,针对待上云系统,是指待上云系统所需云资源量占云平台资源总量的比例,详见公式(3)。针对已上云系统,资源使用占比是指已上云系统占用的云资源量占云平台资源总量的比例,详见公式(4)。这里云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应对这些资源分别统计占比,再进行汇总,以获得资源使用占比。
或
系统访问量,包括:用户数量(例如:内部用户数量、外部用户数量等)、用户访问系统的次数、其他系统与服务对于该系统的调用次数等。系统访问量可以反映系统的影响范围。
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的计算,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分别计算分值。
第一、系统是否采用微服务结构;
第二、系统是否支持容器编排管理;
第三、系统是否符合服务治理要求;
第四、系统是否支持持续集成/持续交付。
示例性地,可以为上述指标预先设置分值。针对待上云系统是否满足上述各指标给出评分,再将各评分汇总,得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例如,系统采用微服务结构计5分;未采用微服务结构计0分。系统支持容器编排管理计5分;不支持容器编排管理计0分;系统符合服务治理要求计5分,不符合服务治理要求计0分。系统支持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计5分,不支持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计0分。云平台可以针对待上云系统的实际情况,得到这四个指标各自的分值,进而获得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第一特征数据还可以包括:1.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用于指示待上云系统的系统性能;云平台通过综合衡量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来确定第一系统性能数据;2.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用于指示待上云系统资源利用情况,其中第一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云平台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进行计算,计算公式详见公式(5),综合确定第一资源利用率。3.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用于指示待上云系统对于云平台提供的中间件、数据管理组件等的使用率。
对于未完成设计、已完成设计尚未使用的系统,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可以是预期的资源利用率、公共服务利用率或者是待上云系统压力测试的数据等。
根据待上云系统的实际情况,可以获得各第一特征数据,在第一特征数据为分值的情况下,将各第一特征数据进行汇总,便获得了云平台对待上云系统的评分。可以预先设定一个阈值,当该评分高于预设阈值的时候,根据业务需求方的请求,为待上云系统分配云资源。
通过上述云资源分配方法,综合考虑了系统本身情况与系统承载业务重要性,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估待上云系统,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具体包括:获得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将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在所述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云资源请求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在所述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提供改进建议。
当获得第一特征数据后,云平台将获得各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该权重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根据某一类系统的实际情况,由云平台方动态设定。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权重为0.2;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契合度权重为0.15;第一系统性能数据权重为0.15;第一资源利用率权重为0.3;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权重为0.2。
示例性地,当待上云系统为门户网站时,由于门户网站面向外部,可能受到攻击的风险高于仅面向内部使用的系统,所以可以适当地将第一特征数据中的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的权重调高。
云平台确定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之后,再根据各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计算出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计算公式详见公式(6)
第一评分=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权重1+待上云系统与云平台契合度数据×权重2+第一系统性能数据×权重3+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权重4+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权重5 (6)
云平台可以预先设置第一阈值,或者根据评估系统的类别或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第一阈值。第一阈值为一个分值,当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时,说明该系统满足云平台分配云资源的条件,云平台将根据资源需求方的请求为系统分配云资源。当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时,说明该系统在某些方面未满足云平台分配云资源的条件,云平台将根据该系统的各第一特征数据,为该系统提供改进建议。该改进建议中包括第一特征数据的各个指标的情况。
通过设置各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以调节各第一特征数据在评估中的重要程度,使得该云资源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系统评估需求。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估云资源需求方对云资源的需求的合理性,提高评估结果准确性。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S21,针对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下述一种: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所述已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
云平台对于已经获得云资源的系统(已上云系统)可以进行持续评估。按照云平台方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例如,2周、6个月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前述时间间隔内,接收用户指令,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与第一特征数据可能相同,也可能因为业务变化、系统实际使用情况的变化,而不同。云平台可以根据已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确定第二特征数据。这里已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可以包括:描述系统本身的参数数据,也可以包括:描述系统承载业务的参数数据。
云平台可以从第三方获取已上云系统所承载业务的参数数据,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根据所承载业务的参数数据计算出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指示当前已上云系统所承载业务的重要性。
在云平台中可以设计统计模块,对已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进行统计,也可以利用第三方进行统计。这样,云平台根据已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便可以获得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
云平台对于各第二特征数据的计算方法与第一特征数据的计算方法相同。
由于云平台在系统上云前已经进行评估,在上云前的评估中获得了该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加之,系统在上云后,系统本身与云平台的契合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动;所以,已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可以利用上云前获得的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也可以再次向已获得云资源的资源需求方获取。
步骤S22,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云平台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后,汇总各第二特征数据,计算出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根据第二评分确定该系统所获得的云资源量是否适用。这部分与前面为待上云系统分配云资源过程类似,由于篇幅限制,不再赘述。
该云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对已上云系统进行持续评估。根据云资源的使用情况(例如: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性能情况(例如: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系统架构数据)、所承载业务情况(例如: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综合地评估已上云系统所需的云资源,为已上云系统动态分配云资源,提高云平台中云资源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将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当云平台获得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后,云平台将获得各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根据某一类系统的实际情况,由云平台方动态设定。
云平台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之后,再根据各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计算出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计算公式详见公式(7)。
第二评分=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权重6+已上云系统与云平台契合度数据×权重7+第二系统性能数据×权重8+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权重9+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权重10 (7)
通过设置各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以调节各第二特征数据在评估中的重要程度,使得该云资源评估方法适用于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已上云系统评估的需求。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已上云系统所获云资源的合理性,提高云平台的云资源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在所述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对应的达标占比;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及所述达标占比,获得达标分值;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述达标分值,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云平台可以预先设置第二阈值,或者根据评估系统的类别或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为一个分值,第二评分高于第二阈值时,意味着云平台分配给该已上云系统的云资源合理;对于该系统,未出现云资源缺乏或浪费现象。该系统可以继续占用已分配给它的云资源。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时,意味着已分配给该系统的云资源量存在不适用的问题,有可能所分配的云资源不能满足该系统的使用要求,出现不够用的现象;也可能云平台分配的云资源得不到该系统的利用,出现已分配的云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这时,云平台将获得各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和达标占比。达标占比可以为第二特征数据达到达标分值时所对应的权重。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和达标占比可以由云平台方预先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可以先根据第二评分的满分、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计算出各第二特征数据的满分;然后,再根据各第二特征数据的满分以及第二特征数据的达标占比,计算出各第二特征数据的达标分值。计算公式详见公式(8)。
第二特征数据的达标分值=第二评分满分×第二特征数据权重×第二特征数据达标占比 (8)
举例说明,第二评分的总分为100分,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权重为0.2,已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权重为0.1,第二系统性能数据权重为0.1,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权重为0.3,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权重为0.3。各第二特征数据达标占比均为0.6。则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达标分值为100×0.2×0.6=12分;
已上云系统与云平台的契合度达标分值为100×0.1×0.6=6分;第二系统性能数据达标分值为100×0.1×0.6=6分;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达标分值为100×0.3×0.6=18分;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达标分值为100×0.3×0.6=18分。
然后,对比各第二特征数据与各第二特征数据的达标分值,对该已上云系统调整云资源分配。
举例说明,当第二业务价值数据高于或等于第二业务价值数据的达标分值时,可以保持已分配给该系统的云资源;或者增加云资源的分配量。可以设置一个阈值,比如20%,当第二业务价值数据高于第二业务价值数据的达标分值20%以上时,为该系统增加云资源分配量;当第二业务价值数据高于第二业务价值数据的达标分值不足20%时,保持原云资源分配量。反之,当第二业务价值数据低于第二业务价值数据的达标分值时,减少该系统的云资源分配量。
举例说明,当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高于或等于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的达标分值时,可以保持原云资源分配量。当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低于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的达标分值时,根据已上云系统的计算资源数据、存储资源数据、网络资源数据,调整分配给该系统的云资源数量。可以预设一个计算资源利用率的合理区间,当计算资源利用率在这个区间以内时,对应的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高于达标分值;当计算资源利用率在这个区间以外时,对应的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低于达标分值。例如,可以设置资源利用率的合理区间为50%-80%。计算资源数据指示该系统对于分配的计算资源已经利用95%,表明计算资源缺乏。由于计算资源利用率在预设合理区间以外,使得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低于达标分值,所以应该增加计算资源的分配量。或者,计算资源数据指示该系统对于分配的计算资源利用率为40%,表明大量分配给该系统的计算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由于计算资源利用率在预设合理区间以外,使得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低于达标分值,所以应该减少计算资源的分配量。反之,例如,计算资源数据指示系统对于分配的计算资源已经利用60%,表明分配给该系统的计算资源合理。由于计算资源利用率在预设合理区间以内,使得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高于达标分值。所以,保持原资源分配量。
举例说明,当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高于或等于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的达标分值时,可以保持原云资源分配量。当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低于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的达标分值时,降低云资源的分配量,以鼓励该系统更多的利用公共服务,减少自定义部署中间件或者数据库等对于云资源的占用。
通过对于已上云系统各第二特征数据进行评分,以调整已上云系统的云资源,提高云平台云资源的利用率。
本公开实施例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实现对云资源分配按照系统全生命周期进行持续管理。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示的出云平台针对某系统的云资源进行持续管理。如图3所示,云平台在系统生命周期:设计阶段、上云前阶段、上云后阶段对该系统进行评估。
第一,云平台对处于设计阶段的系统进行评估。
云平台接收到云资源需求方发送的针对该系统的云资源分配请求后,云平台可以从云资源需求方获得该系统的参数数据。根据该系统的参数数据,可以确定该系统在设计阶段的特征数据,这里的特征数据包括:该系统的业务重要性数据、与云平台的契合度、系统性能数据;以及,根据该系统的参数数据和同类系统云资源使用情况,预估的云资源利用率数据、公共资源利用率数据。
接下来,云平台获得本次评估中系统的特征数据的权重。利用上述特征数据以及特征数据的权重进而计算出本次评估的评分。如果此评分高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分值,该系统可以按照原方案进行设计。如果此评分低于预先设定的分值,云平台为系统设计方提供系统优化建议,尤其针对系统架构、系统性能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例如:系统应采用微服务架构、支持容器部署、支持调度程序进行服务编排与管理、可以使用自动化集成工具、交付工具等。由此,使得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云资源、并满足稳定运行的需要,图4示出适用云资源的系统架构。
第二,云平台对待上云系统进行评估。
系统完成设计后,资源需求方可以再次向云平台发出请求。云平台获得该系统的参数数据后对该待上云系统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前面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评估结果为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如果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根据第一评分确定待上云系统的上云优先级。优先级分为:适用、准适用、符合,优先级依次递减。该系统进入云资源分配排期,等待云资源分配。如果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云平台向资源需求方提供系统优化建议,待系统完成优化后,再对系统进行评估。
第三,云平台对已上云系统进行评估。
系统经过排期等候,获得云资源以后,进入运行阶段。云平台将对该系统进行跟踪监控,随该系统对云资源的使用情况、所承载的业务重要性的变更,来调整对该系统的云资源分配。
按照云平台方设定的时间间隔,或者在任一时间用户通过指令操作,云平台根据已上云系统的参数数据计算已上云系统的特征数据。然后,对已上云系统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前面已经介绍,不再赘述。经过评估后,可以获得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如果第二评分高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该系统保持已获得的云资源数量,并等待下次云平台评估。如果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云系统计算已上云系统各特征数据的达标分值,将各特征数据与对应的达标分值作比较,调整上云系统的资源分配量。并且该系统等候下次云平台的评估。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以上示例对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云资源分配方法进行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系统特征数据权重、达标占比、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等,或者调整评分标准。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云资源分配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50应用于云平台,包括:
第一特征数据确定单元51,用于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
云资源分配单元5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还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云资源分配单元52包括:
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
契合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系统架构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待上云系统评分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
云资源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云资源分配单元52还包括:
第一业务价值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或预期产出收入,以及总收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价值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上云系统评分计算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特征数据权重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
第一评分计算单元,用于将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
所述云资源分配子单元,包括:
第一云资源分配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云资源请求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改进建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提供改进建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50还包括:
第二特征数据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
云资源再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下述一种: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第二所述已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云资源再分配单元,包括:
第二特征数据权重获取单元,用于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
第二评分计算单元,用于将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
第一云资源再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云资源再分配子单元,包括:
达标占比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对应的达标占比;
达标分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及所述达标占比,获得达标分值;
第二云资源再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述达标分值,重新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云资源分配的装置800的框图。例如,装置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装置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云资源分配的装置1900的框图。例如,装置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7,装置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装置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装置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装置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装置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平台,包括:
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还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系统性能数据,第一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一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
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系统架构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
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价值数据,计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上云系统的业务实际产出收入或预期产出收入,以及总收入,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价值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计算待上云系统的评分,具体包括:
获得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的权重;
将各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待上云系统的第一评分;
根据所述评分及所述云资源分配请求,为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在所述第一评分高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云资源请求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在所述第一评分低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提供改进建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确定已上云系统的第二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所述第二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下述一种:第二系统性能数据、第二资源利用率数据、第二公共服务利用率数据、所述已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第二业务重要性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重新为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
将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按照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获得所述已上云系统的第二评分;
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已获得云资源的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评分,重新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包括:
在所述第二评分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获得各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对应的达标占比;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的权重及所述达标占比,获得达标分值;
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数据、所述达标分值,重新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9.一种云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平台,包括:
第一特征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云资源需求方的云资源分配请求,确定云资源需求方的待上云系统的第一特征数据;
云资源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所述云资源需求方分配云资源;
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下述至少一种:第一业务重要性数据、所述待上云系统与所述云平台的契合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30862.7A CN113703962B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30862.7A CN113703962B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03962A true CN113703962A (zh) | 2021-11-26 |
CN113703962B CN113703962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78650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30862.7A Active CN113703962B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0396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22320A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云资源服务器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CN115277693A (zh) * | 2022-06-21 | 2022-11-0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云资源调度方法及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412467A (zh) * | 2022-09-01 | 2022-11-29 | 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政务云中租户云资源利用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1339A (zh) * | 2013-11-25 | 2014-02-12 | 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 | 基于云计算的存储资源分配监控处理方法 |
CN105721565A (zh) * | 2016-01-29 | 2016-06-29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博弈的云计算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
US20170083381A1 (en) * | 2015-09-21 | 2017-03-23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ask resources |
CN107404523A (zh) * | 2017-07-21 | 2017-11-2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云平台自适应资源调度系统和方法 |
CN109478144A (zh) * | 2017-07-05 | 2019-03-15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
CN109495398A (zh) * | 2017-09-11 | 2019-03-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云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
CN111263931A (zh) * | 2017-11-17 | 2020-06-09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分层存储操作上云资源的基于策略的优化 |
CN111506414A (zh) * | 2019-01-30 | 2020-08-0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711666A (zh) * | 2020-05-27 | 2020-09-25 | 梁宏斌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车联网云计算资源优化方法 |
-
2021
- 2021-07-22 CN CN202110830862.7A patent/CN1137039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1339A (zh) * | 2013-11-25 | 2014-02-12 | 广东电网公司汕头供电局 | 基于云计算的存储资源分配监控处理方法 |
US20170083381A1 (en) * | 2015-09-21 | 2017-03-23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ask resources |
CN105721565A (zh) * | 2016-01-29 | 2016-06-29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博弈的云计算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
CN109478144A (zh) * | 2017-07-05 | 2019-03-15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
CN107404523A (zh) * | 2017-07-21 | 2017-11-2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云平台自适应资源调度系统和方法 |
CN109495398A (zh) * | 2017-09-11 | 2019-03-1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云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
CN111263931A (zh) * | 2017-11-17 | 2020-06-09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分层存储操作上云资源的基于策略的优化 |
CN111506414A (zh) * | 2019-01-30 | 2020-08-0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711666A (zh) * | 2020-05-27 | 2020-09-25 | 梁宏斌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车联网云计算资源优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N. LIU 等: "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of Clou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2017 IEEE 3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 pages 372 - 382 * |
武旭春 等: "云管理平台资源管控性能指标研究",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no. 06, pages 20 - 23 *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22320A (zh) * | 2022-05-31 | 2022-09-06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云资源服务器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CN115022320B (zh) * | 2022-05-31 | 2024-03-01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云资源服务器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CN115277693A (zh) * | 2022-06-21 | 2022-11-0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云资源调度方法及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277693B (zh) * | 2022-06-21 | 2024-10-0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云资源调度方法及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412467A (zh) * | 2022-09-01 | 2022-11-29 | 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政务云中租户云资源利用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15412467B (zh) * | 2022-09-01 | 2023-11-07 | 山东正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政务云中租户云资源利用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03962B (zh) | 2023-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03962B (zh) | 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80144417A1 (en) | Recharge method and recharge device | |
CN105427161A (zh) | 一种货币汇率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052096B (zh) |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 | |
CN109062625B (zh) | 应用程序加载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518959A (zh) | 基于分布式的节点资源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580980B (zh) | 内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 |
WO2019000468A1 (zh) | 用户位置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1859097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434289B (zh) | 云主机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671715A (zh) | 云游戏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 |
KR101719724B1 (ko) | 자원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의 자원 사용료 결정 방법 | |
CN115062921A (zh) | 碳排放配额调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4186894A (zh) | 项目风险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778661A (zh) | 云计算资源的分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 |
CN112416580A (zh) | 确定应用运行时最佳资源配置方式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15829433A (zh) | 电子凭证发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50355B (zh) | 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1176841B (zh) | 一种图形处理器资源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608794B (zh) | 小程序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786025B (zh) | 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13468503B (zh) | 标识信息的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7499313B (zh) | 请求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2783636B (zh)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179106A1 (en) | Method for displaying resource level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