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3253A -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3253A
CN113703253A CN202110983501.6A CN202110983501A CN113703253A CN 113703253 A CN113703253 A CN 113703253A CN 202110983501 A CN202110983501 A CN 202110983501A CN 113703253 A CN113703253 A CN 113703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unit
light
emitting source
main boar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35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明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35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32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3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3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主板和闪光灯组件,主板设于壳体的内侧,闪光灯组件包括发光源、灯罩和驱动组件,发光源设于壳体和主板之间,且与主板电性连接,灯罩设于壳体上,且位于发光源的出光侧,驱动组件与发光源驱动连接,用于驱使发光源相对于灯罩移动,且驱动组件与主板电性连接;闪光灯控制方法包括:在发光源的激活状态下,确定发光源的目标位置;控制驱动组件驱使发光源移动到目标位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和可移动的发光源,使得发光源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使下相对于灯罩移动,进而使得发光源除了可被控制启动和关闭之外,还可以被控制移动,可控性更强。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一般都设置有闪光灯,以在需要时启动电子设备的闪光灯进行拍摄补光或照明用。
目前电子设备上的闪光灯方案一般为: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焊接在主板或柔性电路板上,并在LED灯上方设置灯罩。电子设备上的闪光灯只能被控制启动和关闭,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主板和闪光灯组件,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闪光灯组件包括: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主板之间,且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灯罩,所述灯罩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发光源的出光侧;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发光源驱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发光源相对于所述灯罩移动,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闪光灯控制方法,所述闪光灯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光源的激活状态下,确定所述发光源的目标位置;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发光源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
由上可见,本申请的电子设备采用了闪光灯组件,闪光灯组件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和可移动的发光源,使得发光源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使下相对于灯罩移动,进而使得发光源除了可被控制启动和关闭之外,还可以被控制移动,可控性更强。基于本申请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发光源移动,以满足不同需求下的打闪或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源和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源和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闪光灯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电子设备,10—壳体,20—主板,30—闪光灯组件,40—摄像头模组,21—位置传感器,31—发光源,32—灯罩,33—驱动组件,34—导线,35—限位件,41—第一摄像头,42—第二摄像头,43—第三摄像头,44—第四摄像头,45—第五摄像头,46—第六摄像头,47—第七摄像头,48—第八摄像头,49—第九摄像头,311—发光元件,312—基板,321—透光区域,331—第一驱动单元,332—第二驱动单元,333—第三驱动单元,334—第四驱动单元,335—第五驱动单元,336—第六驱动单元,3210—菲涅尔条纹,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F—反作用力,T1—第一位置,T2—第二位置,T3—第三位置,T4—第四位置,T5—第五位置,T6—第六位置,T7—第七位置,T8—第八位置,T9—第九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或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移动终端”。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和/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掌上电脑(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和图4,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闪光灯和摄像头模组40的终端设备。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壳体10、主板20和闪光灯组件3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具体地,壳体10可以是电子设备1的外壳(其包括背板、中框等),或者是摄像头模组40的盖板(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主板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侧,即主板20设置在壳体10非可视的一侧;闪光灯组件30包括发光源31、灯罩32和驱动组件33,其中,发光源31设置在壳体10和主板20之间,并且发光源31与主板20电性连接,灯罩32设置在壳体10上,即灯罩32固定安装在电子设备1的背板上,或者固定安装在盖板400上,并且灯罩32位于发光源31的出光侧,驱动组件33与发光源31驱动连接,能够驱使发光源31相对于灯罩32移动,并且驱动组件33与主板2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发光源31除了可被控制启动和关闭之外,还可以被控制移动,可控性更强;使得电子设备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发光源31移动,以满足不同需求下的打闪或照明效果。并且由于灯罩32是固定安装在壳体10上的,因此灯罩32不仅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整体的外观设计,而且不会被暴力移动,能够更好地保护位于灯罩32内侧的发光源31,有利于延长闪光灯组件3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它是指一个部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本实施例中的术语“相对”是指面对面;当一个部件被称为与另一个部件“电性连接”,它可以是导体电连接,或者是无线电连接,还可以是其它各种能够传输电信号的连接方式。
可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源和主板的主视示意图;发光源31还包括发光元件311和基板312,其中,发光元件311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数字管或半导体发光器件等,基板312可以为覆铜板或印制电路板(PCB)等,发光元件311设置在基板312上,即发光元件311贴装在基板312上,基板312可以通过导线34(也称为悬丝),或柔性电路板(FPC),或导线34和柔性电路板与主板20连接,从而实现电导通,导线34和柔性电路板不会对基板312的位置起任何的限定作用,基板312可以在主板20的一侧自由移动,当驱动组件33激活时,驱动组件33能够驱使基板312在主板20的一侧相对于灯罩32移动,以使发光元件311在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覆盖的范围内移动,并且基板312与主板20相对设置,即基板312的底面与主板20的顶面面对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可选地,驱动组件33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其中,第一驱动单元331设置在基板312上,第二驱动单元332设置在主板20上,第一驱动单元331与第二驱动单元332在垂直于主板20的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第一驱动单元331与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通过磁感应作用驱使基板312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一方向X与主板20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具体地,第一驱动单元331为磁铁,比如永磁铁,并且第一驱动单元331的磁极沿第三方向Z排列,即磁铁的北极N和南极S沿第三方向Z自下向上排列或自上向下排列;第二驱动单元332始终处于第一驱动单元331的磁场的覆盖范围内,并且第二驱动单元332为导电线圈,与主板20电性连接,第二驱动单元332的卷绕路径呈矩形或倒角矩形等,第二驱动单元332的长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请参阅图5),即当电流输入第二驱动单元332时,第二驱动单元332的长边的电流沿第二方向Y流动。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33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31沿第一方向X排列,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单元331的磁极的排列方向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或者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均可以为导电线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术语“卷绕路径”是指导线绕一中心轴线卷绕形成导电线圈的路径;在本申请中的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闪光灯组件30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第一驱动单元331提供的磁场下,第二驱动单元332通过主板20接通电源,输入电流,并且产生洛伦兹力,由于第二驱动单元332固定安装在主板20上,洛伦兹力的反作用力F会作用在第一驱动单元331上,从而由第一驱动单元331驱使基板312沿反作用力F的传递方向(即第一方向X)相对于灯罩32移动,实现使发光元件311沿第一方向X在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覆盖的范围内移动。当发光元件311未到达目标位置时,电流会沿正向继续输入第二驱动单元332,当发光元件311超过目标位置时,会通过控制电流沿反向输入第二驱动单元332,从而使第一驱动单元331驱使基板312朝反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向第二驱动单元332交替地输入正反两个方向的电流,可以使发光元件311稳定在目标位置上。从而仅通过一组驱动组件33(即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的磁感应作用,即可实现发光源31在第一方向X上的定位。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以包含闪光灯组件30和摄像头模组40的电子设备1为例,来说明闪光灯组件30的实际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0包括第一摄像头41、第二摄像头42和第三摄像头43,第一摄像头41、第二摄像头42和第三摄像头43依次沿第一方向X呈线性排列,闪光灯组件30的灯罩32设置在第二摄像头42的旁侧,并且灯罩32的两端沿第一方向X分别向第一摄像头41的一侧和第三摄像头43的一侧延伸,灯罩32的长度小于第一摄像头41与第三摄像头43之间的距离;当激活第一摄像头41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一位置T1处;当激活第二摄像头42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二位置T2处;当激活第三摄像头43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三位置T3处。从而闪光灯组件30可以对特定的摄像头进行补光,有利于提升闪光灯的补光效果和光能利用率。
可选地,驱动组件33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其中,第三驱动单元333设置在基板312上,第四驱动单元334设置在主板20上,第三驱动单元333与第四驱动单元334在垂直于主板20的方向上相对设置,并且第三驱动单元333与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通过磁感应作用驱使基板312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二方向Y与主板20平行,并且与第一方向X垂直。
具体地,第三驱动单元333为磁铁,比如永磁铁,并且第三驱动单元333的磁极沿第三方向Z排列,即磁铁的北极N和南极S沿第三方向Z自下向上排列或自上向下排列(请参阅图7);第四驱动单元334始终处于第三驱动单元333的磁场的覆盖范围内,并且第四驱动单元334为导电线圈,与主板20电性连接,第四驱动单元334的卷绕路径呈矩形或倒角矩形等,第四驱动单元334的长边沿第一方向X延伸(请参阅图5),即当电流输入第四驱动单元334时,第四驱动单元334的长边的电流沿第一方向X流动。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单元33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三驱动单元333沿第二方向Y排列,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三驱动单元333的磁极的排列方向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或者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均可以为导电线圈。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驱动单元333与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工作原理与第一驱动单元331与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工作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后视示意图;此处以包含闪光灯组件30和摄像头模组40的电子设备1为例,来说明闪光灯组件30的实际应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0包括第四摄像头44、第五摄像头45和第六摄像头46,第四摄像头44、第五摄像头45、第六摄像头46和闪光灯组件30的灯罩32沿顺时针方向排列在矩形结构的四个角部;当激活第四摄像头44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四位置T4处;当激活第五摄像头45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五位置T5处;当激活第六摄像头46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三位置T6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40包括第七摄像头47、第八摄像头48和第九摄像头49,第七摄像头47、第八摄像头48和第九摄像头49均匀地排列在同一个圆周上,闪光灯组件30的灯罩32位于该圆周的圆心处;当激活第七摄像头47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七位置T7处;当激活第八摄像头48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八位置T8处;当激活第九摄像头49和闪光灯组件30时,发光元件311会在第一驱动单元331和第二驱动单元332之间的磁感应作用以及第三驱动单元333和第四驱动单元334之间的磁感应作用的驱使下移动到第九位置T9处。从而闪光灯组件30可以对特定的摄像头进行补光,有利于提升闪光灯的补光效果和光能利用率。
可选地,驱动组件33还包括第五驱动单元335和第六驱动单元336,其中,第五驱动单元335设置在基板312上,第六驱动单元336设置在主板20上;第五驱动单元335与第六驱动单元336在垂直于主板20的方向(即第三方向Z)上错位设置(请参阅图5);并且第五驱动单元335与第六驱动单元336之间通过磁感应作用驱使基板312沿第三方向Z移动,第三方向Z与主板20垂直。
具体地,第五驱动单元335为磁铁,比如永磁铁,并且第五驱动单元335的磁极沿第一方向X排列,即磁铁的北极N和南极S沿第一方向X自左向右排列或自右向左排列;第六驱动单元336为导电线圈,与主板20电性连接,并且第六驱动单元336的卷绕路径呈矩形或倒角矩形等,第六驱动单元336的长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请参阅图5),即当电流输入第六驱动单元336时,第六驱动单元336的长边的电流沿第二方向Y流动;而第六驱动单元336始终处于第五驱动单元335的磁场的覆盖范围内,并且第六驱动单元336与第五驱动单元335在第三方向Z上非正对设置(即非同轴设置),从而确保了第六驱动单元336产生的洛伦兹力作用在第五驱动单元335上的反作用力F的力值大于零。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五驱动单元335的磁极可以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六驱动单元336的长边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源和主板的结构示意图);或者第五驱动单元335和第六驱动单元336均可以为导电线圈。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闪光灯组件30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第五驱动单元335提供的磁场下,第六驱动单元336通过主板20接通电源,输入电流,并且产生洛伦兹力,由于第六驱动单元336的两侧长边的电流的流向不相同,并且第六驱动单元336的两侧长边受到的磁场强度也不相同,使得在第六驱动单元336的两侧长边上产生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不相同,从而使第六驱动单元336的该两侧洛伦兹力部分抵消后作用在第五驱动单元335上的反作用力F,可以驱使基板312沿第三方向Z方向移动,实现发光元件311与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之间的距离调节,即通过改变输入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闪光灯的照度。当发光元件311未到达目标位置时,电流会沿正向继续输入第六驱动单元336,当发光元件311超过目标位置时,会通过控制电流沿反向输入第六驱动单元336,从而使第五驱动单元335驱使基板312朝反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向第六驱动单元336交替地输入正反两个方向的电流,可以使发光元件311稳定在目标位置上。从而仅通过一组驱动组件33(即第五驱动单元335和第六驱动单元336)的磁感应作用,即可实现发光源31在第三方向Z上的定位。
可选地,驱动组件33为线性电机,线性电机安装在主板20上,基板312安装在线性电机的活动端上。当线性电机通过主板20接通电源后,即可驱使基板312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基板312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可以在主板20和基板312之间设置驱动方向与第一方向X一致的驱动组件33;当需要基板312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可以在主板20和基板312之间设置驱动方向与第二方向Y一致的驱动组件33;当需要基板312沿第三方向Z移动时,可以在主板20和基板312之间设置驱动方向与第三方向Z一致的驱动组件33。
可选地,在主板2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发光源31位置的位置传感器21(请参阅图5或图6)。具体地,位置传感器21为霍尔传感器,通过磁电效应来检测基板312与主板20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发光源31的位置。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21还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可以理解的是,在主板20上还设置有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摄像头的位置信息以及灯罩32的位置信息,处理器可以用于激活闪光灯组件30,通过位置传感器21获得摄像头与发光源31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灯罩32与发光源31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该相对位置确定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驱动组件33启动并通过驱动组件33调整摄像头与发光源31之间的相对距离,或者灯罩32与发光源31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获得最佳的补光效果。
可选地,在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朝向发光源31的表面上设置有菲涅尔条纹3210(请参阅图4)。通过菲涅尔条纹3210可以对发光元件311发出的光线起到汇聚效果,使得闪光灯打闪时均匀度更好。
可选地,在灯罩32或主板20上设置有限位件35,限位件35围绕基板312设置,用于限制发光元件311在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覆盖的范围内移动。即限位件35可以安装在灯罩32或主板20上,并且在灯罩32和主板20之间围绕形成一个供基板312活动的区域。具体地,请参阅图5,限位件3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限位件35分别位于基板312的四周,并且其中的两个限位件35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另外的两个限位件35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使得基板312无论是沿第一方向X移动,还是沿第二方向Y移动,基板312上的发光元件311始终处于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的覆盖范围内;并且限位件35优选为软胶件,可以防止基板312与限位件35发生刚性碰撞,有效地降低了碰撞对基板312产生的伤害。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限位件3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整体呈环形结构。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本实施例的闪光灯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闪光灯组件30,其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01、在发光源31的激活状态下,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
具体地,闪光灯组件30的控制电路与电子设备1的处理器连接,并且能够将处理器中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到闪光灯组件30;发光源31进入激活状态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开启摄像功能并启用闪光灯时(启用闪光灯包括直接开启闪光灯功能或者开启自动闪光灯功能,自动闪光灯功能开启后会基于拍摄场景的光线在拍摄时自动启用或不启用闪光灯),或者开启手电筒功能时;也即,当闪光灯组件30响应闪光灯开启指令,开启闪光灯功能或开启手电筒功能时,发光源31进入激活状态,然后基于目标元件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其中,目标元件为至少一个摄像头或灯罩32。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在启动闪光灯组件30辅助摄像头摄像时(即开启摄像功能并启用闪光灯时),发光源31进入激活状态;此时,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可以包括:基于摄像头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
在此应用场景下,当存在多个可用于摄像的摄像头且摄像时所要使用的摄像头的数量为一个,则上述基于摄像头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可包括:基于该摄像头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以使发光源31处于该目标位置时与该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最小。结合图2举例说明,由图2可见,存在三个摄像头,如果确定摄像时所要使用的摄像头为第五摄像头45,则基于第五摄像头45所在的位置,可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为第五位置T5,发光源31在第五位置T5时与第五摄像头45之间的距离最小。实验发现,当发光源31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越小,发光源31对该摄像头拍摄对象的照度就越高,从而产生的补光效果也越好。
当存在多个可用于摄像的摄像头且摄像时所要使用的摄像头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则上述基于摄像头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可包括:基于上述两个以上摄像头所在的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以使发光源31处于该目标位置时与上述两个以上摄像头中各个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在触发发光源31的发光元件311常亮时(即开启手电筒功能时),发光源31进入激活状态;此时,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可以包括:基于预设的灯罩相对位置,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其中,灯罩相对位置为发光元件311与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当触发发光源31的发光元件311常亮时,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还可以包括:基于输入的调整指令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上的虚拟按键或电子设备1上的实体按键输入上述调整指令,以调整发光源31的位置。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既可以通过闪光灯组件30从处理器的预设信息中获得,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上的虚拟按键或电子设备1上的实体按键输入的调整指令获得。
步骤102、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步骤102中,当确定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后,可以基于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移动,直至发光源31到达目标位置。
可选地,在主板20上设置位置传感器21,在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移动到目标位置的过程中,基于该位置传感器21检测发光源31的位置,以确定发光源31是否到达目标位置。具体地,位置传感器21可以为霍尔传感器,通过磁电效应来检测发光元件311位置。
基于步骤101和步骤102,可以使闪光灯组件30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调整发光源31的目标位置,进而实现更好的打闪效果或照明效果。
可选地,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移动到目标位置包括:
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移动到预设的初始位置;
具体地,在非激活状态下,发光源31可以位于灯罩32和主板20之间区域内的任一位置,即存在发光源31的基板312上的第五驱动单元335与主板20上的第六驱动单元336处于正对设置状态的情况,当第五驱动单元335与第六驱动单元336处于正对设置状态时,无论向第六驱动单元336输入任何方向或大小的电流,都无法通过与第五驱动单元335的磁感应作用驱使发光源31移动;预设的初始位置是:基于在电子设备1出厂前烧录在电子设备1的存储器中的第五驱动单元335与第六驱动单元336之间的相对位置数据,来确定的发光源31首先需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只有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先移动到预设的初始位置,才能确保实现发光元件311与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
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
具体地,当发光源31移动到预设的初始位置后,第五驱动单元335与第六驱动单元336在第三方向Z上错位设置,接着向第六驱动单元336输入电流,即可通过第六驱动单元336与第五驱动单元335的磁感应作用驱使发光源31朝靠近灯罩32的方向移动,进而根据输入电流的大小最终确定发光元件11与灯罩32的透光区域321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驱动组件33基于输入的电流驱动发光源31;控制驱动组件33驱使发光源31移动到目标位置之后,还包括:
向驱动组件33交替地输入相反方向的电流,以使发光源31稳定在目标位置。
具体地,发光源31与主板20仅通过导线34连接,导线34对于发光源31几乎不存在约束,即导线34不会限制发光源31与主板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发光源31与主板20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驱动组件33控制,当通过第一驱动单元331与第二驱动单元332的磁感应作用、或者通过第三驱动单元333与第四驱动单元334的磁感应作用、或者通过第五驱动单元335与第六驱动单元336的磁感应作用驱使发光源31移动时,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或第三方向Z上,发光源31仅受到一个传递方向的力,如果持续地向第二驱动单元332、第四驱动单元334或第六驱动单元336输入一个初始方向的电流,发光源31只会一直沿着一个方向移动,无法稳定在目标位置,在实际应用中,位置传感器21会实时反馈发光源31的位置,当发光源31超过目标位置时,闪光灯组件30的控制电路就会向第二驱动单元332、第四驱动单元334或第六驱动单元336输入一个流向与初始方向相反的电流,牵引发光源31朝相反方向移动,退回到目标位置,当一旦发光源31退回的距离过大时,闪光灯组件30的控制电路又会重新向第二驱动单元332、第四驱动单元334或第六驱动单元336输入一个与初始方向一致的电流,驱使发光源31朝目标位置移动,如此重复执行上述步骤,最终使发光源31稳定在目标位置。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主板和闪光灯组件,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组件包括:
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主板之间,且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灯罩,所述灯罩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发光源的出光侧;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发光源驱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发光源相对于所述灯罩移动,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包括发光元件和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通过导线和/或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主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之间通过磁感应作用驱使所述基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主板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单元和第四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四驱动单元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第四驱动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主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与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之间通过磁感应作用驱使所述基板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主板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驱动单元和第六驱动单元,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六驱动单元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与所述第六驱动单元在垂直于所述主板的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与所述第六驱动单元之间通过磁感应作用驱使所述基板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主板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为磁铁,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和所述第四驱动单元为导电线圈,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磁极和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磁极分别沿垂直于所述主板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卷绕路径和所述第四驱动单元的卷绕路径分别呈矩形或倒角矩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驱动单元为磁铁,所述第六驱动单元为导电线圈,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五驱动单元的磁极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六驱动单元的卷绕路径分别呈矩形或倒角矩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或所述主板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围绕所述基板设置,用于限制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灯罩的透光区域覆盖的范围内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线性电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发光源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透光区域朝向所述发光源的表面设有菲涅尔条纹。
12.一种闪光灯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光源的激活状态下,确定所述发光源的目标位置;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发光源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闪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发光源的激活状态下,确定所述发光源的目标位置包括:
响应于闪光灯开启指令,基于目标元件所在的位置,确定所述发光源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元件为摄像头或所述灯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闪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触发所述发光源的发光元件常亮时,所述确定所述发光源的目标位置还包括:
基于输入的调整指令确定所述发光源的目标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闪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发光源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发光源移动到预设的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发光源从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闪光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基于输入的电流驱动所述发光源;所述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发光源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驱动组件交替地输入正反两个方向的电流,以使所述发光源稳定在所述目标位置。
CN202110983501.6A 2021-08-25 2021-08-25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703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3501.6A CN113703253A (zh) 2021-08-25 2021-08-25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3501.6A CN113703253A (zh) 2021-08-25 2021-08-25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3253A true CN113703253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3501.6A Pending CN113703253A (zh) 2021-08-25 2021-08-25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325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11902A1 (en) * 2006-11-09 2008-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CN101191981A (zh) * 2006-11-22 2008-06-04 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便携式通讯工具辅助照明的驱动方法
CN201739900U (zh) * 2010-03-18 2011-02-09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射灯
CN104896418A (zh) * 2015-06-15 2015-09-09 新明丽灯饰有限公司 发光源可旋转的工艺灯
CN104950555A (zh) * 2015-06-12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9201205U (zh) * 2019-02-11 2019-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闪光灯模组
CN111901526A (zh) * 2020-07-30 2020-11-0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灯装置、闪光灯装置控制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11902A1 (en) * 2006-11-09 2008-05-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CN101191981A (zh) * 2006-11-22 2008-06-04 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便携式通讯工具辅助照明的驱动方法
CN201739900U (zh) * 2010-03-18 2011-02-09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射灯
CN104950555A (zh) * 2015-06-12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96418A (zh) * 2015-06-15 2015-09-09 新明丽灯饰有限公司 发光源可旋转的工艺灯
CN209201205U (zh) * 2019-02-11 2019-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闪光灯模组
CN111901526A (zh) * 2020-07-30 2020-11-0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闪光灯装置、闪光灯装置控制方法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5515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54744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404841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423689B2 (en) Camera modul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KR101830670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297378B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20220091361A1 (en) Camera Module, Camera,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95179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rmally isolated radio antenna and thermally isolated electronic viewfinder
EP3575865B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796636B1 (en) Camera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395433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151289B (zh) 补光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703253A (zh) 电子设备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CN209746331U (zh) 便携式补光灯
WO2007068801A1 (en) Improvements in a wireless terminal having a flashlight
CN10841891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92196A (zh) 一种控制闪光灯的方法及系统
CN211908955U (zh) 电子设备
CN201130291Y (zh) 远近焦两段式自动调焦摄像头模组
CN113596220A (zh) 一种保护壳
CN213522067U (zh) Led补光灯及拍摄系统
CN113132604B (zh) 电子设备
CN219370095U (zh) 光学传感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094617U (zh) 电子设备
KR101622653B1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