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1893A -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1893A
CN113701893A CN202111005977.9A CN202111005977A CN113701893A CN 113701893 A CN113701893 A CN 113701893A CN 202111005977 A CN202111005977 A CN 202111005977A CN 113701893 A CN113701893 A CN 113701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istance
temperature data
detection objec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59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1893B (zh
Inventor
李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59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1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1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1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确定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该方法能够降低外界因素(尤其是环境温度和距离因素)对人体检测温度的影响,提升测温设备测温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医疗、军事和生活等许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测温装置来检测人体温度。在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地铁站、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使用额温枪测温存在测温速度过慢、消耗人力物力等缺陷,因此,一些便捷的自动测温设备,例如测温门等,广泛用于民航、地铁、车站、码头、体育场等大型检测人体温度的场所。
但是,由于受环境因素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自动测温设备检测的人体温度会与实际人体温度有一定的误差,因此,亟需一种提高测温准确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方法,包括:
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确定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处理器,以及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距离检测装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检测对象进行温度检测;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环境进行温度检测;
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确定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装置,包括:
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权重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补偿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测温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测温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进而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获取到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尤其是环境温度和距离因素)对检测温度的影响,使补偿后得到的目标温度数据更加贴近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从而提升了测温设备测温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至少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度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温方法应用于测温设备,该测温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处理器,以及安装于设备主体上的距离检测装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等,其中设备主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安检门、门禁通道闸等适用的设备主体。各个装置在设备主体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其中,距离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检测对象的距离信息,包括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处理器用于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所确定的距离信息、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确定的温度数据以及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并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距离信息对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进行补偿。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测温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02~S108:
S102,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本实施例中,可使用距离检测传感器作为距离检测装置,为了测得精准的距离信息,可在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边缘(例如安检门的门板两侧)、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距离检测传感器。读取各距离检测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实际距离信息,通过对上述各实际距离信息进行计算,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具体的计算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详细说明,因此不在此处赘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可以利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热成像测温装置。
S104,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温设备中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数据。一种可能的安装方式为:在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顶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以及在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分别设置一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
该步骤中,参考温度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温度数据和/或基准环境温度数据。基准环境温度数据可以是用于准确衡量环境温度的标准数据,或者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段内的恒定参考温度。相应的,温度差值可包括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预设测温距离可根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参数(如检测距离、检测精确度等)和/或对第一温度数据的精度要求来确定。优选的,预设测温距离可以为预设距离范围内、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得到的温度数据的准确度最高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针对所有检测对象设置一个预设测温距离,在检测对象到达该预设测温距离对应的位置时,对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的检测结果相对更准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测温距离可以根据检测对象的差异进行动态设置,例如可根据检测对象的身高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值,因此,可根据检测对象的身高确定检测对象的预设测温距离,在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后,检测到检测对象的身高,进而确定其对应的预设测温距离。可选的,预设测温距离和检测对象的身高之间正相关,即,检测对象的身高越高,则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越远。例如,预设距离范围为距离测温设备1米~1.5米的范围,识别到检测对象A的身高为160厘米,进而确定检测对象A对应的预设测温距离为1.1米;识别到下一个检测对象B的身高为180厘米,进而可确定检测对象B对应的预设测温距离为1.4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测温距离可根据检测对象的身高,以及测温设备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而预先设置。可选的,在预先确定预设测温距离时,可先确定测温设备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并确定样本检测对象的身高范围,然后根据测温设备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和样本检测对象的身高范围进行测温实验,进而确定出与样本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之间误差最小的测温结果,该测温结果对应的测温距离即可为预设测温距离。
S106,确定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其中,示例性的,温度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和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之和为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使用测温设备之前,可以预先计算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可以根据经验设定,也可以通过误差标定进行确定。
示例性的,利用多个样本检测对象进行以下标定实验:已知多个样本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值,针对进入预设测温范围内的多个样本检测对象,分别对各样本检测对象进行距离检测以及温度检测,得到多个不同的样本距离数据以及多个第一样本温度数据。然后,计算各样本距离数据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以及各第一样本温度数据和对应样本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值之间的温度测量误差,进而确定不同的距离差值对温度测量误差造成的影响程度。并且,针对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入预设测温范围内的多个样本检测对象,分别对各样本检测对象进行温度检测以及环境温度检测,得到多个第二样本温度数据和多个环境温度数据。然后,计算各环境温度数据和当前的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各第二样本温度数据和对应样本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值之间的温度测量误差,进而确定不同的环境差值对温度测量误差造成的影响程度。在上述标定实验后,即可确定出距离差值和温度差值对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进而根据该影响程度确定第一权重。例如,温度差值对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越大,其所对应的第一权重就越大,相反,距离差值对测温设备的测温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越小,其所对应的第一权重就越小。
S108,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本实施例中,分别计算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温度补偿值,进而利用温度补偿值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例如在第一温度数据的基础上,相应增加或减少温度补偿值对应的度数等,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进而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获取到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尤其是环境温度和距离因素)对检测温度的影响,使补偿后得到的目标温度数据更加贴近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从而提升了测温设备测温的精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温设备包括可见光摄像装置和距离检测装置。在执行S102之前,需要确定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具体的,首先获取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进而对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在识别到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例如人脸特征数据或者肢体特征数据等)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可见光摄像装置检测检测对象是否进入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区域(即测温设备的测温感知区域),预设测温区域为可见光摄像装置能够识别到的范围,或者,可预先设置可见光摄像装置的识别范围作为预设测温区域。示例性的,利用测温设备中的处理器的人脸识别功能对可见光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如果识别到了人脸信息,则确定检测到有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例如,可见光摄像装置具有可见光镜头,通过可见光镜头采集一定范围内的可见光图像,进而对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如果可见光镜头采集到了人脸图像,则确定检测到有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考虑到同时有多个对象进行预设测温区域的情况,可将识别到的与测温设备之间距离最近的人员(即最先识别到的人员)确定为检测对象。可选的,可以采用可见光摄像装置从多个拍摄对象中确定检测对象,其中,可见光摄像装置中的可见光镜头可采用单目镜头,该单目镜头具有图像拍摄功能和单目测距功能。通过单目镜头拍摄可见光图像,进而利用单目镜头的单目测距功能对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进行测距,得到各可见光图像对应的拍摄对象和测温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测距得到的结果,将距离测温设备最近的拍摄对象确定为最先识别到的人员,即检测对象,从而区分检测对象和非检测对象(如路过测温设备的人员、或者并非第一个进入测温设备的人员),有效避免对非检测对象进行温度检测。可见,通过将距离测温设备最近的拍摄对象确定为最先识别到的检测对象,从而不仅能够判断检测对象是否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并有效解决多人同时出现时无法判断识别哪个检测对象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测是否有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通过测温设备中安装的具有目标检测功能的装置(如距离检测装置)在一定范围内检测可移动的目标物体。当检测到目标物体时,利用距离检测装置(如飞行时间测距传感器)检测目标物体和测温设备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位于预设测温区域对应的距离范围内,则确定检测到有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可见,通过实时判断是否有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内,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对检测对象识别不准确的情况,如识别到多个人脸信息时将距离较远的人员确认为检测对象、或者将从测温设备前路过的人员错认为检测对象等,还能有效避免无检测对象通过测温设备时对环境的温度进行检测,确保温度检测对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进一步的,在确保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后,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并判断第一距离是否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若第一距离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则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预设距离范围用于表示能够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的距离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以设备主体为安检门为例,可在安检门的门板两侧边缘、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距离检测装置,如距离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检测对象距离测温设备的实际距离。假设安检门的门板左侧边缘设置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距离标记为第一实际距离,安检门的门板右侧边缘设置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实际距离标记为第二实际距离,进而根据第一实际距离、第二实际距离以及安检门的宽度计算检测对象距离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安检门的宽度即安检门的门板左侧边缘与门板右侧边缘之间的宽度。在计算检测对象距离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时,可将安检门的门板左侧边缘、门板右侧边缘和检测对象所在位置分别用坐标点a、b、c表征,进而连接ab、ac、bc,形成三角形abc,其中,边ac的长度为第一实际距离、边bc的长度为第二实际距离、边ab的长度为安检门的宽度,通过已知三角形各边边长、求高的方法,求得c相对于对边ab上的高,即求得检测对象距离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在确定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之后,若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则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检测对象进行测温,使得测温距离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距离范围内,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测温距离过远或过近对测温准确度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则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示例性的,首先获取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其次,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定位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然后,根据温度数据集和测温位置,确定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其中,可见光图像由测温设备中的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得到,温度数据集包括检测对象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
本实施例中,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可理解为能够表征识别到检测对象的图像数据。例如,检测对象为人时,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可以包括人脸数据,如人脸轮廓数据、人脸上的五官数据等;再例如,检测对象为物体,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可以包括物体相关数据,如物体轮廓数据、物体上的标志物数据(标志物名称、标志物轮廓、标志物所在位置等)。
以检测对象为人进行示例性描述,并且测温位置为人脸上的某一位置,则在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可通过执行以下步骤A1~A3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从而得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步骤A1,获取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
该步骤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可以采用热成像测温装置。
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中可包括检测对象的各位置信息和温度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位置信息的表征方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两种较常见的表征方式:
方式一、位置信息表征为坐标点位置信息。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包括检测对象的关键坐标点位置信息以及各关键坐标点对应的温度数据。其中,假设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为检测对象的人脸所对应的温度数据集,则关键坐标点可以是五官坐标点,也可以是能够表征人脸位置、人脸轮廓等信息的坐标点。关键坐标点与温度数据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人脸温度矩阵的形式表征,即,人脸温度矩阵为以人脸上的各关键坐标点的坐标位置信息和对应关键坐标点处的温度数据为对应元素的二维矩阵。
方式二、位置信息表征为能够代表位置的关键词。以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为检测对象的人脸的温度数据集为例,代表位置的关键词则如鼻子、眼睛、额头等。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则包括代表位置的关键词以及各关键词处对应的温度数据。其中,每一个关键词都对应于检测对象人脸上的坐标点或坐标范围的位置信息。代表位置的关键词与温度数据的对应关系可通过人脸温度矩阵的形式表征,即,人脸温度矩阵为以代表人脸位置的关键词和对应关键坐标点处的温度数据为对应元素的二维矩阵。
步骤A2,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确定检测对象的人脸信息。
示例性的,图像数据可以是与检测对象的脸部相关的图像数据,例如五官的图像特征数据等,检测对象的人脸信息包括检测对象的人脸上关键坐标点的坐标位置信息,这些位置信息可以用于表征脸部区域。
步骤A3,根据检测对象的人脸信息中的双眼的坐标位置信息,定位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
其中,测温位置可为检测对象的额头区域。示例性的,在确定额头区域的坐标位置信息时,可先基于左眼和右眼分别对应的坐标位置信息(包括横、纵坐标),确定检测对象的双眼连线与其中垂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而根据双眼连线与其中垂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确定该交点上方预设高度的位置对应的横、纵坐标,即为额头中心点对应的坐标位置信息,进而,可确定以额头中心点为中心、预设大小的区域为额头区域,该额头区域即可以为测温位置。
步骤A4,基于关键坐标点与温度数据的对应关系及测温位置的坐标位置信息,确定测温位置的温度数据,作为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获取温度数据集,并通过可见光摄像装置获取检测对象的可见光图像,进而根据温度数据集和可见光图像准确地确定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从而获取准确度较高的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为后续计算目标温度数据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环境自身因素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补偿装置本身的准确度无法达到100%),通过检测得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与实际环境温度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因此,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准确度较高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首先,获取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
其中,第一环境温度数据由测温设备上安装于不同位置处的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如环境温度检测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一种可能的安装方式为:在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如安检门)顶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以及在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边缘(例如安检门的门板两侧)、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分别设置一个高精度温度传感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
其次,按照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对应的第二权重,对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例如加权求平均值或者加权求和等,得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其中,可选的,可根据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确定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如果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对于其测量温度数据的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则可设置较大的第二权重;反之,如果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对于其测量温度数据的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较小,则可设置较小的第二权重。例如,安装于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顶部上、下侧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对于测量温度数据的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可设定设备主体顶部上、下侧安装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所对应的第二权重较小,而安装于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边缘、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对于测量温度数据的准确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可设定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边缘、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安装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所对应的第二权重较大。
上述示例中,假设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对应的不同安装位置,对环境温度数据的检测准确度的影响程度在权重上表现为相差0.1~0.2的系数范围,那么,安装于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顶部上、下侧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所对应的第二权重可设定为0.2;安装于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边缘、面向于检测对象的方向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所对应的第二权重可设定为0.3。
或者,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对应的第二权重可以设置为相等的值。即,对于测温设备上的不同位置处安装的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而言,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为相等的值,进一步示例性的各第二权重之和为1。例如,测温设备上共安装有4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则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分别为0.25。
可见,按照上述安装方式安装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以得到不同位置处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得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并且,得到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对应的第二权重。例如,通过检测得到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为38.5℃、38.2℃、38.3℃、38.3℃,并且确定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为0.2、0.2、0.3、0.3,对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进行加权计算,详见公式(1):
TH=Th11+Th22+Tht33+Th44=38.5℃*0.2+38.2℃*0.2+38.3℃*0.3+38.3℃*0.3 (1)
其中,TH代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Th1、Th2、Th3、Th4分别代表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用λ1、λ2、λ3、λ4代表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Th1、Th2、Th3、Th4对应的第二权重。
通过公式(1)得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为38.32℃,可见,设置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多个位置处的环境温度数据,并通过加权计算得到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的准确度更高,更接近于实际的环境温度数据,确保在后续使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由于检测对象的温度容易受环境温度因素,如受高温天气或低温天气的影响,或者,受检测对象距离测温设备的距离的影响,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数据的准确度不高,因此需要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距离信息,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执行步骤B1~B2实现:
步骤B1,分别计算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该步骤中,温度差值可以包括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的第一差值,距离差值为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的差值。预设测温距离为预设距离范围内、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得到的温度数据的准确度最高的距离。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值可以用于补偿环境温度对检测对象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三温度补偿值可用于补偿检测对象的测温距离对检测对象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步骤B2,利用温度补偿值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示例性地,可以利用以下公式得到目标温度数据:
TM=T1-C1+C3=T11133 (2)
其中,TM代表目标温度数据,T1代表第一温度数据,C1代表第一温度补偿值,C3代表第三温度补偿值;δ1代表第一差值,δ3代表距离差值;φ1代表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φ3代表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
上述公式(2)中,在对第一温度进行补偿处理时,需要减去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值。例如,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高于第一温度数据时,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为正数,导致测得的第一温度数据可能会高于检测对象实际温度数据,因此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若需要减轻当前环境温度的影响,则减去第一温度补偿值;同理,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低于第一温度数据时,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为负数,导致测得的第一温度数据可能会低于检测实际温度数据,因此第一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相乘得到的第一温度补偿值也为负数。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若需要减轻当前环境温度的影响,则需要加上第一温度补偿值的绝对值,即减去第一温度补偿值。
例如,若测温设备对应的预设距离范围为1米至1.5米之间,检测对象X的身高为180厘米,预设的预设测温距离为1.4米,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为38.32℃。当检测到检测对象X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为1.5米时,检测到检测对象X的第一温度数据为37.5℃,因此,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检测对象X对应的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为0.82℃,检测对象X对应的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为0.1米。假设预先设置的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为0.7,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为0.3,由于当前环境温度数据高于第一温度数据,因此,按照上述公式(2),可利用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值为0.574℃、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三温度补偿值0.03℃,对第一温度数据37.5℃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目标温度数据36.9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字皆用于示例性说明,并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考虑环境温度及测温距离对检测对象温度的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所测得的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避免环境、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得的检测对象的温度的准确度降低,以提升测温设备的精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环境温度自身也是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环境温度数据的影响因素,如,在室外进行测温工作时,无论室外处于高温还是低温,都会对环境温度的检测造成误差。因此,在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温度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监测环境温度自身对检测环境温度数据的影响,以及结合标定实验,确定检测当前环境温度数据时的最佳环境温度数据,即作为一种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使其在检测当前环境温度数据时的误差最小。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还可以将环境温度的影响因素以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方式进行表征。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距离信息,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值,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第二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补偿值,第一温度补偿值和第二温度补偿值均表示基于环境温度对检测对象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所产生的补偿值。计算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三温度补偿值,即基于检测对象的测温距离对检测对象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所产生的补偿值。
进而利用各温度补偿值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目标温度数据,详见公式(3):
TM=T1-C1+C3-C2=T1113322 (3)
其中,TM代表目标温度数据,T1代表第一温度数据,C1代表第一温度补偿值,C2代表第二温度补偿值,C3代表第三温度补偿值;δ1代表第一差值,δ2代表第二差值,δ3代表距离差值;φ1代表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φ2代表第二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φ3代表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一权重。
上述公式(3)中,在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时,需要减去第一差值对应的第一温度补偿值。例如,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高于第一温度数据时,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为正数,导致测得的第一温度数据可能会高于检测对象实际温度数据,因此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若需要减轻当前环境温度的影响,则减去第一温度补偿值;同理,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低于第一温度数据时,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为负数,导致测得的第一温度数据可能会低于检测对象实际温度数据,因此第一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相乘得到的第一温度补偿值也为负数。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若需要减轻当前环境温度的影响,则需要加上第一温度补偿值的绝对值,即减去第一温度补偿值。
此外,在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时,需要减去第二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补偿值。例如,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高于基准环境温度数据时,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为正数,导致测得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可能会高于基准环境温度数据,因此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若需要减轻当前环境温度的影响,则减去第二温度补偿值。
在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低于基准环境温度数据时,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为负数,导致测得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可能会低于基准环境温度数据,因此第二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相乘得到的第二温度补偿值也为负数。在进行补偿处理时,若需要减轻当前环境温度的影响,则需要加上第二温度补偿值的绝对值,即减去第二温度补偿值。
以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对象X作为示例,检测对象X的身高为180厘米,预设测温距离为1.4米,基准环境温度数据是35℃。当检测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为38.32℃,检测对象X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为1.5米时,检测检测对象X的第一温度数据为37.5℃,因此,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检测对象X对应的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为0.82℃,检测对象X对应的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为0.1米,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则为3.32℃。
假设第一差值、距离差值和第二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为0.7、0.2、0.1,因此,根据上述公式(3)可计算得到,第一差值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为0.574℃,距离差值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为0.02℃,第二差值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为0.332℃。由于当前环境温度高于基准环境温度,并且当前环境温度高于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因此,按照公式(3),可利用第一差值对应的温度补偿值0.574℃、距离差值对应的温度补偿值0.02℃、第二差值对应的温度补偿值0.332℃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目标温度数据36.89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字皆用于示例性说明,并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第二差值对应的第二温度补偿值,并计算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与其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距离差值对应的第三温度补偿值,利用第二温度补偿值和第三温度补偿值对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本实施例中,不仅考虑到环境温度以及测温距离对检测对象温度的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且考虑到环境温度自身对于环境温度检测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测得的第一温度数据进行温度补偿和距离补偿,避免因检测环境无法处于恒温的情况下、由于环境温度不稳定降低测温的准确度,以及由于测温距离的差异降低测温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目标温度数据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则发出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若目标温度数据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则说明检测对象的温度过高,此时可发出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警报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和显示屏提示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例如,检测对象A的目标温度数据达到38.2℃,而预设温度阈值为38℃,则发出“滴~”的警报提示音、“安检不通过”的语音提示信息,或者,安检门上的显示屏显示“38.2℃”为红色字体、并持续闪烁(若目标温度数据未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则显示绿色字体,且不闪烁),以警示工作人员检测对象A有发热情况。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测温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检测对象例如为人,测温方法应用于测温设备中,该测温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例性的可以如图3所示,该测温设备包括热成像测温装置(即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可见光摄像装置、距离检测传感器、多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即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安检门、本地显示屏、声光报警装置和个人计算机PC终端。其中,热成像测温装置和可见光摄像装置可以集成为一个功能模块,例如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的双目相机。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可见光图像,对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人脸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本实施例中,由于检测对象为人,因此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可以即为人脸数据。可见光图像可由测温设备中安装的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得到。
S202,利用距离检测传感器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S203,若检测对象的第一距离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则利用热成像测温装置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得到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
其中,预设距离范围为可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的距离范围,温度数据集包括检测对象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例如,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包括检测对象人脸的关键坐标点位置信息以及各关键坐标点对应的温度数据。
S204,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人脸数据,定位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并根据测温位置和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确定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其中,当温度数据集为检测对象人脸上的关键坐标点位置信息对应的温度数据时,人脸数据可以包括检测对象的五官的图像特征数据,具体如眼睛、鼻子的特征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检测对象的额头区域,作为测温位置。然后根据额头区域的位置信息,在温度数据集中确定额头区域对应的温度数据,进而基于额头区域对应的温度数据计算得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S205,获取由多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基于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得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其中,测温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安装有多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优选的,可将多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测温设备的设备主体的通道两侧不同位置处。通过多个高精度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得到多个位置处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进而按照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分别对应的第二权重,对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进行加权求和或者加权求平均,得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S206,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其中,参考温度数据包括第一温度数据和/或基准环境温度数据;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包括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
S207,确定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上述步骤S205-S207,即为图3中所示的“温度补偿算法”的算法执行过程。
S208,若目标温度数据超过预设温度阈值,则发出提示信息。
其中,提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警报提示信息、语音提示信息和显示屏提示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声光报警装置进行警报提示和语音提示,并通过本地显示屏和PC终端的显示功能显示目标温度数据以进行提示。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基于多个环境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加权计算,从而确保获取准确的当前环境温度数据。进而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对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降低环境温度自身对环境温度检测的误差的影响,避免测温环境无法处于恒温的情况下降低测温设备的准确度,以及降低环境温度、距离因素对人体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提升测温设备对非接触人员的测温精度。此外,在目标温度数据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通过发出提示信息以达到有效提示工作人员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对温度过高的检测对象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已经对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温装置,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测温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包括:
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420,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权重确定模块430,用于确定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补偿处理模块440,用于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可选地,参考温度数据包括第一温度数据和/或基准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420包括:
当前环境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或,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
距离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可选地,补偿处理模块440包括:
温度补偿值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补偿处理单元,用于利用温度补偿值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可选地,测温设备包括可见光摄像装置和距离检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温装置还包括:
可见光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
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对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410包括: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并判断第一距离是否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对象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若是,则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可选地,测温设备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可见光摄像装置;
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410包括: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温度数据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温度数据集包括检测对象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
测温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定位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得到;
对象温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温度数据集和测温位置,确定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可选地,测温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420包括:
第一环境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由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
环境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基于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得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
距离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测温装置,通过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进而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获取到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尤其是环境温度和距离因素)对检测温度的影响,使补偿后得到的目标温度数据更加贴近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从而提升了测温设备测温的精确度。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温设备,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测温设备的示意性框图,除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外,测温设备还包括:安装于设备本体上的距离检测装置510、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20、第二温度检测装置530,以及处理器540,其中:
距离检测装置510,用于确定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20,用于对检测对象进行温度检测;
第二温度检测装置530,用于对环境进行温度检测;
处理器540,用于:
基于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以及用于基于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确定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温度数据包括第一温度数据和/或基准环境温度数据;
处理器540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或,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距离第二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540具体用于:
分别计算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温度差值、以及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利用温度补偿值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温设备还包括可见光摄像装置,用于拍摄可见光图像;处理器540,具体用于:
在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之前,获取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
对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并获取前述第一距离、第一温度数据和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处理器540,具体还用于:
获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并判断第一距离是否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若是,则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还用于采集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温度数据集包括检测对象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
处理器540,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
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与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定位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可见光图像由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得到;
根据温度数据集和测温位置,确定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测温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分别用于检测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
处理器540,具体用于:
获取由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
基于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得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通过计算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和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进而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获取到的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尤其是环境温度和距离因素)对检测温度的影响,使补偿后得到的目标温度数据更加贴近检测对象的实际温度,从而提升了测温设备测温的精确度。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如图6所示。计算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存储器6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6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6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计算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6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602通信,在计算设备上执行存储器6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6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6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6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606。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计算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计算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第一距离和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确定温度差值和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根据温度差值、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测温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确定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温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或基准环境温度数据;
所述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或,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距离差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所述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利用所述温度补偿值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设备包括可见光摄像装置和距离检测装置;
在所述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
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所述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若是,则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所述第一温度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设备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可见光摄像装置;
所述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所述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所述温度数据集包括所述检测对象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
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定位所述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所述可见光图像由所述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得到;
根据所述温度数据集和所述测温位置,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包括:
获取由多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得到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7.一种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以及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权重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补偿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温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或基准环境温度数据;
所述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包括:
当前环境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一差值,和/或,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基准环境温度数据之间的第二差值;
距离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所述补偿处理模块包括:
温度补偿值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所述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距离差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的乘积,得到所述温度差值、以及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补偿处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温度补偿值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所述测温设备包括可见光摄像装置和距离检测装置;
所述测温装置还包括:
可见光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
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
所述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对象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若是,则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所述第一温度数据;
所述测温设备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和可见光摄像装置;
所述距离与温度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温度数据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所述检测对象的温度数据集;所述温度数据集包括所述检测对象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
测温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可见光图像中识别到的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定位所述检测对象的测温位置;所述可见光图像由所述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得到;
对象温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集和所述测温位置,确定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
所述测温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安装有多个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差值与距离差值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环境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由多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
环境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得到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温度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
距离差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9.一种测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处理器,以及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上的距离检测装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检测对象相对于测温设备的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检测对象进行温度检测;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环境进行温度检测;
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所述检测对象的第一温度数据,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和参考温度数据之间的温度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检测对象相对于所述测温设备的预设测温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确定所述温度差值和所述距离差值分别对应的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温度差值、所述距离差值以及各自对应的第一权重,对所述第一温度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所述检测对象的目标温度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见光摄像装置;
所述可见光摄像装置,用于拍摄可见光图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对所述可见光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可见光图像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到与所述检测对象相关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检测对象进入预设测温区域,并获取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和/或
所述测温设备的不同位置处安装有多个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对各自所在的位置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检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基于各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获取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基于所述多个第一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各第一环境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得到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数据。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测温方法。
CN202111005977.9A 2021-08-30 2021-08-30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01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5977.9A CN113701893B (zh) 2021-08-30 2021-08-30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5977.9A CN113701893B (zh) 2021-08-30 2021-08-30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893A true CN113701893A (zh) 2021-11-26
CN113701893B CN113701893B (zh) 2023-05-02

Family

ID=78656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5977.9A Active CN113701893B (zh) 2021-08-30 2021-08-30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18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9575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环境温度的方法、人体测温方法以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422A (zh) * 2013-11-06 2014-02-12 江苏大学 一种医用红外测温仪及其测量补偿的方法
US20180003563A1 (en) * 2012-11-19 2018-01-04 Helen Of Troy Limited Non-contact medical thermometer with distance sensing and compensation
CN111339854A (zh) * 2020-02-14 2020-06-26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方法、测温装置、机器人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01349A (zh) * 2020-06-08 2020-07-10 广州图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测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256734A1 (en) * 2017-07-20 2020-08-13 Goertek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Body Temperature and Smart Apparatus
US20200296335A1 (en) * 2018-02-08 2020-09-17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Active/inactive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735544A (zh) * 2020-07-30 2020-10-02 武汉安可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补偿的红外人体测温方法
CN111896117A (zh) * 2020-08-06 2020-11-06 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温差和距离的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033545A (zh) * 2020-08-17 2020-12-04 深圳市视美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温度红外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819754A (zh) * 2021-01-13 2021-05-1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测温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3563A1 (en) * 2012-11-19 2018-01-04 Helen Of Troy Limited Non-contact medical thermometer with distance sensing and compensation
CN103565422A (zh) * 2013-11-06 2014-02-12 江苏大学 一种医用红外测温仪及其测量补偿的方法
US20200256734A1 (en) * 2017-07-20 2020-08-13 Goertek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Body Temperature and Smart Apparatus
US20200296335A1 (en) * 2018-02-08 2020-09-17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Active/inactive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339854A (zh) * 2020-02-14 2020-06-26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方法、测温装置、机器人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01349A (zh) * 2020-06-08 2020-07-10 广州图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测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35544A (zh) * 2020-07-30 2020-10-02 武汉安可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补偿的红外人体测温方法
CN111896117A (zh) * 2020-08-06 2020-11-06 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温差和距离的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033545A (zh) * 2020-08-17 2020-12-04 深圳市视美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温度红外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819754A (zh) * 2021-01-13 2021-05-1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测温方法、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9575A (zh) * 2021-12-28 2022-04-05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环境温度的方法、人体测温方法以及装置
CN114279575B (zh) * 2021-12-28 2024-02-27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环境温度的方法、人体测温方法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893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71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of dynamic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JP6441546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物体の診断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732314A2 (en) Infrared camera with humidity sensor
CN110321852B (zh) 一种动作类型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201600913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segment parameters of a human body for recording a body mass index
EP1678485B2 (en) Method and ir-camera for determining the risk of condensation
CN111920391B (zh) 一种测温方法及设备
CN111392368A (zh) 一种输送带损伤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60046733A (ko) 사람 검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724496A (zh) 一种考勤方法、考勤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oc et al. Comparison of linear correlation and a statistical dependency measure for inferring spatial relation of temperature sensors in buildings
CN112067139A (zh) 热成像测温装置以及热成像测温方法
CN113701893B (zh) 测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72780B (zh) 带电勘查的带电作业检测、系统及终端设备
CA3093433A1 (en) Infra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based mobile device navigation
JP2002132341A (ja) 現場点検装置
CA32007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analytics for thermography procedure compliance
CN112418251B (zh) 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及系统
US11808657B2 (en) Stress distribu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N115861407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安全距离检测方法及系统
Soh et al. Riverbank Monitoring using Image Processing for Early Flood Warning System via IoT
CN105651209B (zh) 指定区域面积的应急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2541403B (zh) 一种利用红外摄像头的室内人员跌倒检测方法
CN109642827B (zh) 温度推算系统、温度推算方法及记录有温度推算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13280926B (zh) 一种测温方法及测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