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0530A -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0530A
CN113700530A CN202111016431.3A CN202111016431A CN113700530A CN 113700530 A CN113700530 A CN 113700530A CN 202111016431 A CN202111016431 A CN 202111016431A CN 113700530 A CN113700530 A CN 113700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upport
type
top plat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64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0530B (zh
Inventor
潘黎明
徐刚
薛吉胜
范志忠
卢振龙
于健浩
赵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64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0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0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0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0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0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开采监测信息,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根据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提高了顶板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一直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顶板稳定性问题,通常导致工作面顶板漏冒、支架压架、刮板输送机压死等严重影响工作面的生产事故,严重时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因此,获取工作面顶板状态,对顶板进行调整,将有利于保证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与工作面正常推进速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提高了顶板控制效果。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
根据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根据所述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所述顶板进行控制。
本公开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所述顶板进行控制。
本公开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前述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含如下的有益效果:
获取开采监测信息,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根据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提高了顶板控制效果。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位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其中,开采监测信息包含综采工作面参数、支架参数、支架压力数据与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按照预设的周期获取监测信息,例如,每5分钟获取监测信息。
综采工作面参数,包括获取的工作面倾斜长度Lq和工作面走向长度Lz,用于确定工作面倾向位置。
支架参数,包括支架型号、支架架型、支架数量n、两个支架间的中心距B,立柱个数N和初撑力Pc,安全阀额定开启压力Pa等。其中,支架型号、支架架型指示了包含的额定工作阻力、柱数和类型,其中,柱数和类型,例如,2柱或4柱。2柱支架一般为左右2立柱支架,4柱支架一般为2前立柱和2后立柱支架。支架序号以综采工作面输送机机头第1台支架为起点,编号为1,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到工作面输送机机尾,依次确定支架序号为1、2、3……n。支架压力,包括实时监测得到的综采工作面上每台支架的立柱油缸的压力值(ts,Ps)。其中,根据每个支架包含的立柱油缸的个数和位置,确定立柱油缸的压力值(ts,Ps),例如,包含两个油缸,分别为左油缸和右油缸,则根据左油缸和右油缸的压力值取平均,确定每台支架的立柱油缸的压力值(ts,Ps)。其中,支架例如为液压支架。
工作面推进度,包括实时获取综采工作面机头、机尾推进位置(Lt、Lw)与日进尺Lr、班循环个数Nx、采煤机截深Bc、班进尺Lb。作为第一种实现方式,将实时获取的综采工作面机头推进位置和机尾推进位置取平均值,确定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作为第二种实现方式,获取日进尺Lr,根据日进尺Lr记载的推进距离,确定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作为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综采时,会将综采工作编排为不同的班执行,例如,将一天的综采工作划分为3个班,早班、中班和晚班,每一个班均执行综采工作,根据上报的班循环个数Nx、采煤机截深Bc、班进尺Lb记载的推进距离,确定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
步骤102,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其中,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含平面时空云图和立体时空云图。下面针对平面时空云图和立体时空云图的实现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对于立体时空云图,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确定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根据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生成三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其中,三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X轴、Y轴和Z轴,X轴的下横坐标表示所述各时刻,X轴的上横坐标表示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Y轴的左纵坐标表示液压支架序号,Y轴的右纵坐标表示工作面倾向位置;Z轴的坐标表示液压支架压力。
对于平面时空云图,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确定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根据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生成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其中,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X轴和Y轴,X轴的下横坐标表示各时刻,X轴的上横坐标表示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Y轴的左纵坐标表示液压支架序号,Y轴的右纵坐标表示工作面倾向位置;在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采用颜色表征液压支架压力。
步骤103,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分别获取对应的压力范围,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从各压力范围中,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根据目标压力范围,确定综采工作面所属的支架压力区类型。其中,支架压力区类型即为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中的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支架压力的分布,可确定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压力区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支架压力区域为多个时,不同区域中支架压力不同,也就是说可确定综采工作面的不同区域支架压力。从而,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综采工作面识别得到的支架压力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各个支架压力区类型也可以不同。
其中,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包括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第四类型和第五类型。不同的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具有对应的压力范围。其中,第一类型对应第一压力范围;第二类型对应第二压力范围,第二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范围的上限;第三类型对应第三压力范围,第三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范围的上限;第四类型对应第四压力范围,第四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范围的上限;第五类型对应第五压力范围,第五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四压力范围的上限。
步骤104,根据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其中,不同的支架压力区类型,具有对应的顶板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一类型,则确定顶板处于空顶漏顶状态;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顶板处于低压预警状态;若支架压力类型为第三类型,则确定顶板处于正常压力状态;若支架压力类型为第四类型,则确定顶板处于高压预警状态;若支架压力类型为第五类型,则确定顶板处于异常来压状态。
步骤105,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
其中,顶板所处的状态,具有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在确定综采工作面所属的支架压力区类型后,可确定对应的顶板所处的状态,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若顶板所处的状态为空顶漏顶状态,则空顶漏顶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对煤壁及顶板进行注浆加固、维持支架姿态和提高工作阻力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若顶板所处的状态为低压预警状态,则低压预警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对支架进行增压,和/或提高支架立柱油缸压力直至合格初撑力水平。若顶板所处的状态为正常压力状态,则正常压力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维持采煤机处于设定的正常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若顶板所处的状态为高压预警状态,则高压预警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维持液压支架循环初撑力达到合格水平。若顶板所处的状态为异常来压状态,则异常来压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根据区域支架的数量比例提高采煤机的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获取开采监测信息,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根据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提高了顶板控制效果。
为了实现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具体的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说明,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步骤202,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其中,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含平面时空云图和立体时空云图,其中,平面时空云图和立体时空云图是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确定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工作面倾向位置、压力区间个数和压力区间的取值范围,以及支架压力信息确定的,下面针对不同的信息的生成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实时获取综采工作面机头、机尾推进位置与日进尺、班进尺、班循环个数,采煤机截深以确定支架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
根据液压支架序号与中心距,计算支架纵向中心线工作面倾向位置;
实时监测综采工作面上每台液压支架的立柱油缸的压力值,获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监测最大立柱压力,根据液压支架立柱安全阀开启压力,确定压力间隔,根据压力间隔和监测到的最大立柱压力,确定液压支架压力区间个数和各压力区间的取值范围;
确定各压力区间与时空云图显示颜色对应的映射关系,即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时空云图显示的直观性,不同的压力区间采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对于支架压力立体时空云图,不同的压力区间采用高度区间来区分。
选取时空云图横坐标时间单位(天、小时、分钟)、空间单位(米)。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上述的信息,选取任意开采时间段,实时绘制综采工作面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可以为平面时空云图和立体时空云图,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以平面图绘制时,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参照体系,压力区间采用以不同颜色代表;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为立体图时,用空间立体坐标系为参照坐标系。本公开实施例中,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绘制平面时空云图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具有三维特征,平面内任意一点坐标为(X、Y、Z),横轴X轴坐标设置为“下横坐标X1——支架压力时间”与“上横坐标X2——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纵轴Y轴坐标设置为“左纵坐标Y1——支架序号”与“右纵坐标Y2——支架工作面倾向位置(纵向中心线)”;竖轴Z轴坐标设置为“竖轴坐标Z——支架压力”。
本公开实例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Z轴以颜色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下横轴X1轴设置为“支架压力时间t”,t={t0,t1,t2,t3,…,tm},tm表示第m天或小时或分钟,m为自然数。左纵轴Y1轴设置为“支架序号n”,n={1,2,3,…,nmax}。例如,nmax=166。上横轴X2设置为“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Ltm”。右纵轴Y2轴设置为“工作面倾向位置Ltq”,Ltq={B,2B,3B,…,nB},其中,n为支架的序号,B为两个支架的中心距。其中,下横轴X1轴设置的支架压力时间t与上横轴X2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Ltm为一一对应关系。左纵轴Y1“支架序号n”与右纵轴Y2工作面倾向位置Ltq为一一对应关系,Ltq≈nB。竖轴Z轴设置为“支架压力P(n,ts)”,单位为MPa。为了直观显示支架压力和方便进行分析,用不同颜色标注不同压力区间的支架压力数据。
其中,区间支架压力一般介于[0-50]MPa区间,极少数顶板强烈冲击动载情况下,支架压力会达到[60-80]MPa区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获取支架立柱安全阀开启压力为43.31MPa,监测到最大立柱压力为52MPa。为了提高提高支架压力云图显示查看的简洁性,压力区间数量和压力间隔可设置为预设数量和预设间隔,例如,压力区间数量的预设数量为10-12,压力区间的预设间隔,例如为4MPa或5MPa。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支架立柱安全阀开启压力超过40MPa时,选择5MPa为压力预设间隔;当支架安全阀低于40MPa时,选择4MPa为压力预设间隔。从而,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架立柱安全阀开启压力为43.31MPa,确定的预设间隔为5MPa。根据预设间隔5MPa,对监测到的最大立柱压力52MPa进行划分,得到的11个压力区间P分别为p1=[0-5)、p2=[5-10)、p3=[10-15)、p4=[15-20)、p5=[20-25)、p6=[25-30)、p7=[30-35)、p8=[35-40)、p9=[40-45)、p10=[45-50)、p11=[50-55)MPa。其中,确定压力显示上限范围为55MPa。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不同压力区间P可以用不同颜色C显示,P={p1,p2,p3,…,pi},pi代表第i个压力区间;C={c1,c2,c3,…,ci},ci代表第i种颜色。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上,满足映射Z:P→C,从而绘制得到平面的支架压力云图,如图3所示,图3基于多个支架压力数据,展现了各个支架压力在时间、空间、和大小三方面特征。实现了将各开采时间段内支架压力信息予以全部展示,能够直观、全面、准确反映工作面走向、倾向范围内、不同时间条件下工作面支架压力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压力时空云图是以天为单位绘制的,以小时或分钟,或其它时间单位绘制的方法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其中,图3中的在采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的压力区间时,由于灰度图中无法展示不同的颜色,为了清楚标识,采用在颜色中通过增加横条或竖条等进行标识。
步骤203,对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分别获取对应的压力范围。
其中,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获取额定安全阀开启压力和绘制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时的压力间隔,根据额定安全阀开启压力、绘制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时确定的压力间隔和各个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对应的限值,确定各个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对应的压力范围。
下面针对各个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对应的压力范围,进行举例说明。
其中,第一类型对应第一压力范围,第一压力范围的上限值为20%-30%的额定安全阀开启压力,若第一压力范围上限值P1max≤30%*Pa且满足为压力间隔值5的整数倍为佳,P1max=10MPa,本实施案例中,第一压力范围P1=[0,10)MPa。
第二类型对应第二压力范围,第二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范围的上限,第二压力范围的上限值不应超过额定安全阀开启压力Pa的50~60%,同时不应超过初撑力Pc的82%-87%。若第二压力范围值上限值P2max取值满足P2max≤Pa*60%同时满足P2max≤Pc*85%,且满足为压力间隔值5的整数倍,则P2max=25MPa,本公开实施案例中,第二压力范围P2=[10,25)MPa。
第三类型对应第三压力范围,第三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范围的上限,第三压力范围的上限值不超过额定安全阀开启压力的80%-87.5%。若第三压力范围值上限值P3max取值满足P3max≤Pa*87.5%且满足为压力间隔值5的整数倍,则P3max=35MPa,本公开实施案例中,第三压力范围P3=[25,35)MPa。
第四类型对应第四压力范围,第四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三压力范围的上限。第四压力范围上限值不超过额定安全阀开启压力Pa的87.5~95%,若第四压力范围值上限值P4max取值满足P4max≤Pa*95%且满足为压力间隔值5的整数倍,则P4max=40MPa,故本公开实施案例中,P4=[35,40)MPa。
第五类型对应第五压力范围,第五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第四压力范围的上限,若第五压力范围值上限值P5max取值须满足P5max≥Pz,P5max-Pz<5,且满足为压力间隔值5的整数倍,在Pz=52时,P5max=55MPa,本实施案例中,P5=[40,55)MPa。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五类型在倾向上表现为整段分布形态,或者,多段分布形态;其中,整段分布形态,符合压力区连续分布;多段分布形态,符合压力区非连续分布。当支架压力区倾向呈现整体分布形态、中间无明显压力区间隔、区域支架数量比例≥0.2时,第五类型为整段分布形态。当支架压力区满足压力区倾向呈现非连续分布、有压力区间隔、区域支架数量比例均≥0.1,第五类型为多段分布形态。
如图3所示,在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在支架压力时间为9月30日-10月2日期间,支架编号为1-48#,55-105#,119-144#时,支架压力区满足压力区倾向呈现非连续分布、有明显压力区间隔且区域支架数量比例均≥0.1,即该区域属于多段分布形态。而在支架压力时间为10.29-10.31日期间,支架编号为28#-130#时,支架压力区倾向呈现整体分布形态、中间无明显压力区间隔、区域支架数量比例为0.6≥0.2,即该区域属于整段分布形态。
步骤204,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从各压力范围中,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指示的各压力区间,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各支架压力区域。例如,图3的平面压力时空云图中,不同的颜色区域指示不同的支架压力区域。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支架压力区域,确定各区域的时空范围,基于各支架压力区域的时空范围确定各区域中包含的压力等参数,用于提高后续确定各区域中顶板所处的状态和确定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各支架的压力,按照设定的规则,例如,由高到低、支架压力区域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获取各区域支架数量和支架压力的持续时间。根据各区域支架压力的持续时间和支架数量计算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全区域持续时间和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进而,获取各区域支架压力的起止时间、工作面起止推进位置、起止支架序号和工作面起止倾向位置,以根据各区域支架压力的起止时间确定各区域支架压力的时间范围:压力持续时间,以及根据工作面起止推进位置、起止支架序号和工作面起止倾向位置确定支架数量、工作面倾向长度、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以作为支架的空间范围。
进而,根据各区域支架压力的压力持续时间、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支架数量和工作面倾向长度,计算各区域支架压力在全区域中所占比例:
区域时间比例:压力持续时间占全区域总时间的时间比例。
区域走向长度比例: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占全区域总推进长度的长度比例。
区域支架数量比例:支架数量占全区域总支架数的支架数量比例。
区域空间范围比例:区域空间范围面积占全区域总空间范围面积的范围比例。其中,区域空间范围面积是根据相应区域中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和工作面倾向长度的乘积确定的。
例如,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内全区域时间为30天,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为110m。全区域内共有5个属于第五压力范围的支架压力区域,压力类型属于第五类型,即超高压力类型。其中,5个属于第五压力范围的支架压力区域中区域4形态为整段分布。
从而,区域4压力持续时间为20小时,全区域总时间为100小时,则该区域4时间比例为20.0%;区域4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为4.8米,全区域总推进长度为20米,长度比例为24.0%;区域4支架数量为120架,全区域总支架数为166架,则区域支架数量比例则为72.3%;区域4工作面倾向长度为支架数量乘以每个支架的倾向长度,即120架*1.75m/架=210m,区域4空间范围面积为4.8m*120*1.75m=1008m2;全区域总空间范围面积为20m*166*1.75m=5810m2,则空间范围比例为17.3%。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确定的综采工作面的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从各个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对应的压力范围中,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
步骤205,根据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确定综采工作面各支架压力区域所属的支架压力区类型。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以及目标压力范围对应的支架压力区类型,可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区类型。
步骤206,根据各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当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为第一压力范围,即P1=[0,10)MPa时,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一类型,在该支架压力区域中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空顶漏顶状态。当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为第二压力范围,即P2=[10,25)MPa时,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二类型,在该支架压力区域中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低压预警状态。当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为第三压力范围,即P3=[25,35)MPa时,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三类型,在该支架压力区域中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正常压力状态。当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为第四压力范围,即P4=[35,40)MPa时,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四类型,在该支架压力区域中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高压预警状态。当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压力区域的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为第五压力范围,即P5=[40,55)MPa时,该支架压力区类型为第五类型,在该支架压力区域中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强烈来压状态。
步骤207,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若顶板所处的状态为空顶漏顶状态,此类顶板条件下,支架支撑力明显偏低。根据相应的支架压力区域范围,对煤壁及顶板进行注浆加固、维持支架姿态和提高工作阻力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在进行注浆加固时,可根据支架压力比例调整注浆量,同时保证支架姿态,提高工作阻力。
例如,如图3所示,工作面推进至540m时,支架编号为105#-115#的支架压力处于P1=[0,10)MPa,在支架压力5MPa时注浆量为1t/架/3m,在支架压力10MPa时注浆量为0t/架/3m。注浆范围确定在105#-115#架间。当平均支架压力为3MPa时,根据支架压力比例,增加40%的注浆量,则注浆量为1.4t/架/3m,平均支架压力为7MPa情况下,降低40%的注浆量,则注浆量为0.6t/架/3m。
若相应的支架压力区域内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低压预警状态时,按照该支架压力区域范围,对支架进行增压,提高支架立柱油缸压力到合格初撑力水平。
例如,70#-115#支架压力处于P1=[10,25)MPa,对此区域内支架进行增压,提高支架立柱油缸压力到不低于25MPa。当支架压力为12MPa时,提高立柱油缸压力13MPa以上。
若相应的支架压力区域内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正常压力状态时,按照支架压力区域范围,保证采煤机正常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正常推进速度。
例如,20#-150#支架压力处于P3=[25,35)MPa时,保证采煤机正常行走速度vc=3m/min,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速度vt=4m/d。
若相应的支架压力区域内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高压预警状态时,按照该支架压力区域范围,保证液压支架循环初撑力到合格水平。
例如,30#-130#支架压力处于P4=[35,40)MPa,工作面在此区间推进时,保证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5MPa。
若相应的支架压力区域内综采工作面顶板处于异常来压状态时,按照该支架压力区域范围,根据该区域支架数量比例提高采煤机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
例如,30#-130#支架压力处于P5=[40,50)MPa,工作面在此30#-130#支架区域推进时,根据支架数量比例100/166=60%,提高采煤机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60%,采煤机行走速度1.6vc=4.8m/min,工作面推进速度1.6vt=6.4m/d。
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获取开采监测信息,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根据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提高了顶板控制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生成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识别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
第一确定模块44,用于根据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45,用于根据所述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所述顶板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识别模块43,具体用于:
对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分别获取对应的压力范围;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从各所述压力范围中,确定所述综采工作面的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根据所述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确定所述综采工作面各区域所属的支架压力区类型。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包括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第四类型和第五类型;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第一压力范围;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第二压力范围,所述第二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范围的上限;所述第三类型对应第三压力范围,所述第三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范围的上限;所述第四类型对应第四压力范围,所述第四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压力范围的上限;所述第五类型对应第五压力范围,所述第五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压力范围的上限。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类型在倾向上表现为整段分布形态,或者,多段分布形态;其中,所述整段分布形态,符合压力区连续分布;所述多段分布形态,符合压力区非连续分布。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44,具体用于:
若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空顶漏顶状态;若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低压预警状态;若所述支架压力类型为所述第三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正常压力状态;若所述支架压力类型为所述第四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高压预警状态;若所述支架压力类型为所述第五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异常来压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顶漏顶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对煤壁及顶板进行注浆加固、维持支架姿态和提高工作阻力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所述低压预警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对支架进行增压,和/或提高支架立柱油缸压力直至合格初撑力水平;所述正常压力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维持采煤机处于设定的正常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所述高压预警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维持液压支架循环初撑力达到合格水平;所述异常来压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根据所述区域支架的数量比例提高所述采煤机的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4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确定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根据各时刻记录的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所述液压支架压力,生成三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其中,所述三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X轴、Y轴和Z轴;所述X轴的下横坐标表示所述各时刻,所述X轴的上横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所述Y轴的左纵坐标表示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Y轴的右纵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所述Z轴的坐标表示液压支架压力。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生成模块42,具体还用于:
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确定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根据各时刻记录的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所述液压支架压力,生成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其中,所述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X轴和Y轴;所述X轴的下横坐标表示所述各时刻,所述X轴的上横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所述Y轴的左纵坐标表示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Y轴的右纵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在所述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采用颜色表征所述液压支架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中,获取开采监测信息,根据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根据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根据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根据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顶板进行控制,提高了顶板控制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
根据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根据所述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所述顶板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包括:
对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分别获取对应的压力范围;
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从各所述压力范围中,确定所述综采工作面的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
根据所述各区域支架压力所属的目标压力范围,确定所述综采工作面各区域所属的支架压力区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预设支架压力区类型包括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第三类型、第四类型和第五类型;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第一压力范围;
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第二压力范围,所述第二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压力范围的上限;
所述第三类型对应第三压力范围,所述第三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压力范围的上限;
所述第四类型对应第四压力范围,所述第四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压力范围的上限;
所述第五类型对应第五压力范围,所述第五压力范围的下限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压力范围的上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类型在倾向上表现为整段分布形态,或者,多段分布形态;
其中,所述整段分布形态,符合压力区连续分布;
所述多段分布形态,符合压力区非连续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包括:
若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空顶漏顶状态;
若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低压预警状态;
若所述支架压力类型为所述第三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正常压力状态;
若所述支架压力类型为所述第四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高压预警状态;
若所述支架压力类型为所述第五类型,则确定所述顶板处于异常来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顶漏顶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对煤壁及顶板进行注浆加固、维持支架姿态和提高工作阻力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
所述低压预警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对支架进行增压,和/或提高支架立柱油缸压力直至合格初撑力水平;
所述正常压力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维持采煤机处于设定的正常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
所述高压预警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维持液压支架循环初撑力达到合格水平;
所述异常来压状态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包括根据所述区域支架的数量比例提高所述采煤机的行走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
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确定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
根据各时刻记录的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所述液压支架压力,生成三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其中,所述三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X轴、Y轴和Z轴;
所述X轴的下横坐标表示所述各时刻,所述X轴的上横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
所述Y轴的左纵坐标表示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Y轴的右纵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
所述Z轴的坐标表示液压支架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
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确定各时刻记录的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液压支架序号、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液压支架压力;
根据各时刻记录的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和所述液压支架压力,生成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其中,所述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包括X轴和Y轴;
所述X轴的下横坐标表示所述各时刻,所述X轴的上横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走向推进位置;
所述Y轴的左纵坐标表示所述液压支架序号,所述Y轴的右纵坐标表示所述工作面倾向位置;
在所述二维的支架压力时空云图中,采用颜色表征所述液压支架压力。
9.一种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开采监测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采监测信息,生成支架压力时空云图;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支架压力时空云图,对综采工作面识别支架压力区类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支架压力区类型,确定顶板所处的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顶板所处的状态,确定采用对应的顶板控制策略,对所述顶板进行控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的情况下,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16431.3A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00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6431.3A CN113700530B (zh)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6431.3A CN113700530B (zh)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0530A true CN113700530A (zh) 2021-11-26
CN113700530B CN113700530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65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6431.3A Active CN113700530B (zh) 2021-08-31 2021-08-31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053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6814A (en) * 1968-11-21 1972-08-23 Dowty Technical Dev Ltd Mine roof support system
CN102913285A (zh) * 2012-11-02 2013-02-0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矿井顶板危险报警的方法
CN103244120A (zh) * 2013-05-23 2013-08-14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瓦斯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速度动态控制系统
CN110929384A (zh) * 2019-10-29 2020-03-27 青岛本末岩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综采工作面的矿压大数据实时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1441825A (zh) * 2020-03-05 2020-07-24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状态监测系统
CN111460643A (zh) * 2020-03-26 2020-07-28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采煤工作面支架支撑力分布云图表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79538A (zh) * 2020-07-09 2020-11-03 郑州普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板来压精准监测方法
CN112798042A (zh) * 2020-12-30 2021-05-14 中国矿业大学 液压支架工作状态与支护质量的智能诊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6814A (en) * 1968-11-21 1972-08-23 Dowty Technical Dev Ltd Mine roof support system
CN102913285A (zh) * 2012-11-02 2013-02-0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矿井顶板危险报警的方法
CN103244120A (zh) * 2013-05-23 2013-08-14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瓦斯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速度动态控制系统
CN110929384A (zh) * 2019-10-29 2020-03-27 青岛本末岩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综采工作面的矿压大数据实时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1441825A (zh) * 2020-03-05 2020-07-24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状态监测系统
CN111460643A (zh) * 2020-03-26 2020-07-28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采煤工作面支架支撑力分布云图表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79538A (zh) * 2020-07-09 2020-11-03 郑州普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板来压精准监测方法
CN112798042A (zh) * 2020-12-30 2021-05-14 中国矿业大学 液压支架工作状态与支护质量的智能诊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程敬义;万志军;PENG SYD S;张洪伟;邢轲轲;闫万梓;刘泗斐;: "基于海量矿压监测数据的采场支架与顶板状态智能感知技术", 煤炭学报, no. 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0530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561B (zh) 工程车辆支腿调节的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工程车辆
CN106339196A (zh) DeMura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方法及Mura补偿方法
CN103309352B (zh) 一种臂架智能控制装置、系统、方法和工程机械
CN102201121A (zh) 视频场景中的物件侦测系统与方法
CN101841643A (zh) 一种黑边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00209A (zh) 基于子像素信号亮暗切换时过驱动目标值的计算方法
EP0489594A2 (en) Computer graphics system
CN108665428A (zh) 图像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00530A (zh) 基于支架压力时空云图的顶板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282622A (zh) 一种切换场景的方法和装置
US1173514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0824997A (zh) 一种露天矿用电缆卷放车智能追踪装置及方法
CN109269486B (zh) 一种震动修正的全站仪监测位移方法
CN204355976U (zh) 岸桥下可视化集卡对位系统
CN101681586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所使用的驱动方法
CN111337942A (zh) 叠箱偏差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0429B (zh) 高炉风口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549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像素亮度补偿的方法、系统及显示面板
CN116524845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及显示驱动装置
CN101609556B (zh) 一种背景提取方法
CN101772802A (zh) 图像信号处理装置
US5619627A (en) Multiple-level occulting using a mask buffer
CN107642121B (zh) 一种挖掘机节能提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85544A (zh) 增强现实设备的帧率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7487934U (zh) 海洋核动力平台单点系泊系统试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