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9982A -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9982A
CN113699982A CN202111118526.6A CN202111118526A CN113699982A CN 113699982 A CN113699982 A CN 113699982A CN 202111118526 A CN202111118526 A CN 202111118526A CN 113699982 A CN113699982 A CN 113699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oncrete
grouting
found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85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建华
黄瑜
佘阳阳
张海刚
董淑卿
王胜利
韩永兴
张曦
史继宁
薛雪云
徐刚
阚昆
程思渊
刘君梅
解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ec Shaanx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ec Shaanx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ec Shaanx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ec Shaanx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1185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9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998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00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 E02D1/02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before construction work
    • E02D1/022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before construction work by investig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5/385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with removal of the outer mould-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5/4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with enlarged footing or enlargements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即在主要建构筑物选用锤击双重套管成孔:将套管沉管至预设深度;拔出内管,在外管内灌入干硬性混凝土,锤击夯实使桩下方形成扩大头;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套管周围的孔隙完全密实,混凝土需浇筑至与地面平齐;静置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原位置第二次成孔,使混凝土与桩周孔隙完全密实;待第二次成孔到达设计深度后进行正常浇桩程序,拔出内管,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充分振捣且缓慢拔出外管直至形成桩基;在次要构筑物处采用先成孔、后封底、再注浆以及少量多次施工注浆加固工艺。保证了两者组合后整体地基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变电站的选址越来越困难,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变电站建设于复杂地质条件场地成为必然趋势,加之近几年中国的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的时期,为高铁牵引站供电的变电站多地处山区,周边多为高山、深沟、几乎无开阔用地,选址困难重重。因此,对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地基处理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迫在眉睫,对此类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并分析出安全、经济、合理的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新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深远的推广意义。
变电站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制管桩、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等。由于大厚度渣石场地地基孔隙较大,结合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形式和受力特点,地基处理不但需提高地基承载力问题,还需解决场地不均匀沉降问题,传统的采用单一地基处理的方法无法满足要求,将影响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变电站的常用地基处理方法难以适用于大厚度渣石场地地基处理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所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包括主要建、构筑物的桩基地基和次要构筑物的注浆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相关参数确定所述建、构筑物处桩基的桩长、桩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根据所述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受力特点确定桩基的布置位置;
根据确定的桩基布置位置,在施工前,对建构、筑物分布区域进行试验性桩基施工;
根据试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对应的成桩施工工艺,即采用锤击双重套管成孔方式,试桩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渣石场地渣石的直径大,孔隙率大、厚度极不均匀,渣石非常坚硬、成孔困难以及导致桩基不满足设计桩长,需改变桩位,进而调整桩基承台或者补桩;
将所述双重套管根据桩基的布置位置沉管至设计深度,所述双重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内管底端形成有尖头;
拔出内管,并在外管内灌入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锤击夯实直至在双重套管下方形成扩大头;
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所述双重套管周围的孔隙完全密实,并将混凝土浇筑至与地面平齐;
静置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将双重套管在原内管位置沉管至预设深度;
在外管内灌入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双重套管孔隙完全密实,并将混凝土浇筑至与地面平齐;
拔出内管,在原内管位置处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且缓慢拔出外管直至形成桩基;
在次要构筑物处开设若干个注浆孔;
通过注浆管在所述注浆孔内注入水泥砂浆;
待所述水泥砂浆初凝后再向注浆孔多次注浆,每次注浆时间间隔不小于4h,直至地表冒浆或压力不变时可结束注浆。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为不少于0.5m3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土层数量、土层类别、土层厚度、渣石场地成孔特征和试桩阶段试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具体为:高强度三角锥头合金内管。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最终形成的桩基进行检测是否满足预定规范要求;
对所述注浆加固后的次要构筑物处地基进行检测浆液的充填情况和胶结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对最终形成的桩基进行检测包括:
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高应变法检验桩基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是否满足预定设计要求;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缺陷类型及位置,确定桩基的桩身是否完整。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砂浆的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C32.5R。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厚度为3~5m。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中的注浆孔径为90~110mm,孔间距为1~3m,注浆孔呈正三角形布置;
所述注浆孔采用钻机成孔或冲击成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要建/构筑物包括:330kV GIS设备基础、主控通信室、330kV构支架、高压并联电抗器;
所述次要构筑物包括:水工构筑物、道路、围墙、电缆沟。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在国内变电工程中首次应用,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为类似大厚度渣石场地地质条件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借鉴:
1、在大厚度渣石场地地基处理采取沉管灌注桩与注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场地整体稳定性,相比普通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案大幅度节约了工程造价,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对相关施工工艺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改进,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本申请的研究与应用使变电站建设于大厚度、大孔隙率渣石场地成为可能,为山区变电站站址选择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类似地质条件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进行创造性实践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沉降监测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双重套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的注浆检测点样图;
图5为综合配电室及电抗器布桩图;
图6为330kVGIS及设备支架布桩图;
图7为330kV构架及南侧围墙布桩图;
图8为注浆布置平面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外管;2-内管;3-电抗器布桩区;4-综合配电室布桩区;5-330kVGIS布桩区;6-330kV设备支架布桩区;7-南侧围墙布桩区;8-注浆孔;9-330kV构架布桩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针对变电站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受力情况、重要性及对地基沉降的敏感性要求、施工工期、成桩设备效率以及大厚度渣石场地的特点,在变电站建设中首次提出“灌注桩+注浆法”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站区主要建构筑物采用桩基,次要建构筑物及场地处理采用注浆,使地基土层成为一定厚度的硬化层从而减少场地不均匀沉降问题。灌注桩选用“小桩径内夯沉管灌注桩”,解决了渣石中块石大小不一,成孔过程缓慢的问题,采用“小桩径内夯沉管灌注桩+注浆法”相结合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创新点如下:
1、首次将成桩设备的内管管头改进为高强度三角锥型,显著地提高了在渣石层成孔效率;成桩工艺采用全段复打法、局部三重复打法,保证桩身质量。
2、首次在大厚度大孔隙率渣石场地采用注浆技术建设变电站,对注浆工艺及参数进行改进,确定了合理浆液配合比及控制措施,采用先成孔、后封底、再注浆以及少量多次施工工艺,有效控制注浆范围及深度,提高了场地整体稳定性,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本申请采用“灌注桩&注浆法”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后,较常规的单一地基处理方法大幅节约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解决了大厚度渣石场地的地基处理问题,实现了在大厚度渣石场地建设变电站的可能。
本申请依托某重点工程,创新适合大厚度渣石场地区变电站地基处理的安全、适用、高效、经济的新方法,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某330kV开关站站址场地为高铁隧道施工后的渣石回填区,回填厚度为5~15米,渣石成分为片麻岩及角闪岩,级配非常差,最大粒径达到3.0米,且回填时没有经过碾压,为松散状堆积而成,在地基中形成大量的孔隙。
根据工艺专业的布局规划,站内建(构)筑物包括:主控通信室、330kV构支架、330kV高压并联电抗器基础及防火墙、330kV GIS基础、站用变基础及防火墙。水工建(构)筑物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330kV高抗事故油池、站内泵房。其余构筑物为电缆沟,道路,围墙。该站主要建(构)筑物为330kV GIS设备基础、主控通信室、330架构、高压并联电抗器等,次要构筑物为水工构筑物、道路、围墙、电缆沟等。从整个站区建构筑物来看,主控通信室为单层框架结构,GIS基础采用大板式结构,构架及电抗器基础采用大块式混凝土基础,所有建构筑物荷载不是很大,对承载力的要求不高,但对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GIS设备对不均匀沉降敏感,不均匀沉降会导致GIS套管产生错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严重时导致设备故障,全站停电。不均匀沉降还会使建筑物产生裂缝,影响美观。
因此,地基处理不光要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场地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在经过对各种可行性的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最终确定了适合该场地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案:灌注桩&注浆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包括主要建/构筑物的桩基地基和次要构筑物的注浆地基,上述方法包括:
S01:根据相关参数确定所述建/构筑物处桩基的桩长、桩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表1桩基设计参数
桩径 桩长 直径或边长 截面积 周长
Φ=350mm H=12m d/a=350mm As=0.0962m L=1.099m
表2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Figure BDA0003274349690000051
总极限侧阻力=∑Qsik=382.4KN
竖向抗压承载力标准值R=Qsk+Qpk=764.8KN
竖向抗拔承载力标准值R=0.7×Qsk=267.7KN
所述相关参数如上所述包括:土层数量、土层类别、土层厚度、土层数量、土层类别、土层厚度、渣石场地成孔特征和试桩阶段试验数据。
S02:根据所述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受力特点确定桩基的布置位置;
S03:根据确定的桩基布置位置,在施工前,对建构、筑物分布区域进行试验性桩基施工;
具体来说:在大面积工程桩施工前,根据各建构、筑物分布区域进行试验性桩基施工,以检验所采用的桩基处理方案对大厚度渣石场地的适应性和效果,为工程桩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S04:根据根据试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对应的成桩施工工艺,即采用锤击双重套管成孔方式,试桩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渣石场地孔隙率大、渣石非常坚硬、成孔困难以及导致桩基不满足设计桩长;
S05:进行第一次成孔:
S051:将双重套管根据桩基的布置位置沉管至设计深度,所述双重套管包括内管2和外管1,且内管2底端形成有尖部;
因本实施例中大桩径在渣石场地成孔困难,小桩径成孔较为顺利,也便于调整桩位并补桩;试桩阶段选择小直径(φ350)的双重套管(双重套管),内管主要负责掘进,外管主要起到护壁作用,从现场实际跟踪过程中发现,由于渣石非常坚硬,内管可以采用高强度三角锥头合金内管,以加快在渣石层的钻孔进度。
S052:拔出内管,并在外管内灌入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锤击夯实直至在双重套管下方形成扩大头;
S053: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所述双重套管周围的孔隙完全密实,并将混凝土浇筑至与地面平齐;
S06:进行第二次成孔:
静置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将双重套管在原内管位置沉管至预设深度;
在外管内灌入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双重套管孔隙完全密实,并将混凝土浇筑至与地面平齐;
拔出内管,在原内管位置处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且缓慢拔出外管直至形成桩基。
S07:拔出内管,在原内管位置处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且缓慢拔出外管直至形成桩基。
S08:对最终形成的桩基进行检测是否满足预定规范要求;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使桩基设计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的目的,需要按规范要求对桩基进行检测。
具体来说桩基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高应变法检验桩基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是否满足预定设计要求;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缺陷类型及位置,确定桩基的桩身是否完整。
检测试验设备包括:
①加载及荷载测量:1台2000kN千斤顶电动加压,压力表测定油压并由检定结果换算荷载。
②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
③沉降测量装置:基准梁和百分表构成。
本实施例的检测结果:
1)桩身完整性
a.检验桩桩身混凝土连续,有不同程度的阻抗反映,桩身形状不规则。总体上,桩身完整性较好。
b.检测桩桩身完整性良好,均为Ⅰ类桩。
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如图1所示,为沉降检测结果图,如图2所示,为极限承载力结果图,以及表3为桩身质量分类表。
表3为桩身质量分类表
Figure BDA0003274349690000061
从检测报告结果看,本实施例在大厚度渣石场地采用小直径(φ350)的锤击双重套管沉管灌注桩方案是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桩身的承载满足设计要求,桩身的质量类别为Ⅰ类。
S09:在次要构筑物处注浆加固。
在次要建、构筑物处注浆加固,先采用钻机成孔或冲击成孔,孔径为100mm,注浆孔深4.0m,孔间距为2m,呈正三角形布置,在孔底注入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封底;
在孔中固定一根直径为20~30mm的PVC注浆管防止塌孔,管底标高为-3.5m;PVC管均露出地面300~500mm;
注浆,注浆时,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C32.5R,注浆压力不大于1.0Mpa,浆体应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注浆,注浆过程中应不停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小于浆液初凝时间。注浆用水PH值不得小于4,水温不得超过30度;
待浆液初凝后通过孔内进行多次注浆,每次注浆间隔时间不小于4h,一直到地表冒浆或压力不变时可结束注浆。注浆时应采用跳孔间隔注浆,且遵循先外围后中间的注浆顺序。
采用先成孔、后封底、再注浆以及少量多次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注浆范围及深度;保证了二者组合后整体地基处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对次要构筑物处采用注浆加固,由于渣石场地块石粒径大小不一且不均匀,地基土中形成较大空隙。另外,渣石回填时小粒径渣石已经沉入底部,上部的孔隙较大,而且注浆主要加固次要建构筑物及场地,所以注浆处理厚度考虑为4米。经过前期对注浆方案分析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注浆完成后使地表形成一定厚度的固结体,以提高场地整体稳定性,减少场地的不均匀沉降。
本实施例注浆孔径为100mm,孔间距为2m,呈正三角形布置,采用钻机成孔或冲击成孔。注浆孔的起始标高为845.00,注浆孔深4.0m,孔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C32.5R。注浆压力不大于1.0MPa。浆体应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注浆,注浆过程中应不停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小于浆液初凝时间。注浆用水PH值不得小于4,水温不得超过30度,盛浆桶和注浆管路在注浆体静止状态下不得暴露于阳光下,防止浆液凝固。
同时,考虑到注浆的经济合理性,用孔底封底的措施:首先通过底标高-3.5m的注浆管注入水泥砂浆,来达到孔内封底的效果;待浆液初凝后通过孔内进行多次注浆,每次注浆间隔时间不小于4h,一直到地表冒浆或压力不变时可结束注浆。注浆时采用跳孔间隔注浆,且遵循先外围后中间的注浆顺序。
S10:对次要构筑物注浆浆液的充填情况和胶结程度进行检测;
检测工作主要采用钻探、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手段。依据注浆孔平面布置图,在注浆区布置检测点,共布置钻孔27个,孔深均为4.0m。检测点见图4所示。
1)钻探:采用WD-150型钻机,φ146mm钻具开孔,φ108mm终孔。钻进方法为清水冲洗液、快速低压回转钻进。严格控制回次进尺,每钻进0.3m提钻,采取岩芯样,观察芯样水泥浆的充填情况和胶结程度,并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为评价注浆后场地土密实性,对注浆后0.0~4.0m深度范围内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采用非连续贯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自动脱钩装置,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重锤质量63.5kg,落距76cm,探头直径74mm,锥角60°,探杆直径42mm,记录每贯入10cm锤击数。
表4检测内容及工作量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1 钻探点测放 27
2 钻孔 m/孔 108.0/27
3 动力触探试验点 m/孔 23.0m/27
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1)钻探
根据注浆区27个钻孔钻芯取样,根据钻进时冲洗液的循环、渗漏程度,芯样中水泥浆的胶结、充填程度综合评价注浆加固效果。
1)27个钻孔钻进时,均采用清水作为冲洗液,正循环钻进,即用泵抽吸冲洗液从钻杆进入,钻具底部流出后,顺着钻孔返出孔口。采用冲洗液的目的一方面是冷却钻头,另一方面携带孔内细粒岩粉。钻进时,冲洗液无渗漏现象或局部渗漏量较少,并携带岩粉、水泥浆、砂粒返出孔口,表明注浆加固区4.0m深度范围的回填土孔隙被充填较好,孔隙率大幅降低。
2)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抽取芯样中含有大量的水泥砂浆,填土孔隙被水泥浆液充填,胶结良好,未见明显大孔洞。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依据27孔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经数理统计,求得实测值/N63.5和杆长修正后的N63.5之统计值和代表值列于表5所示。
Figure BDA0003274349690000081
Figure BDA0003274349690000091
Figure BDA0003274349690000101
根据结果显示:注浆加固试验区场地0.0~4.0m深度范围N63.5=22.3~35.6击,呈密实状态。检测结果表明,经注浆加固处理后,自现有场地向下4.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孔隙充填较好、孔隙率降低、胶结良好,整体性提高;通过对注浆加固区钻孔抽芯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注浆区场地0.0~4.0m深度范围内,水泥砂浆充填效果和胶结程度较好,孔隙率降低,场地土的密实度增加,整体性提高,满足设计需求。
本申请在变电工程中首次应用,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为类似大厚度渣石场地地质条件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借鉴:
1、在大厚度渣石场地地基处理采取沉管灌注桩与注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场地整体稳定性,相比普通单一的地基处理方案大幅度节约了工程造价,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对相关施工工艺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改进,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本申请的研究与应用使变电站建设于大厚度、大孔隙率渣石场地成为可能,为山区变电站站址选择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类似地质条件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所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包括主要建、构筑物的桩基地基和次要构筑物的注浆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相关参数确定所述建、构筑物处桩基的桩长、桩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根据所述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受力特点确定桩基的布置位置;
根据确定的桩基布置位置,在施工前,对建构、筑物分布区域进行试验性桩基施工;
根据试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对应的成桩施工工艺,即采用锤击双重套管成孔方式,试桩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渣石场地渣石的直径大,孔隙率大、厚度极不均匀,渣石非常坚硬、成孔困难以及导致桩基不满足设计桩长,需改变桩位,进而调整桩基承台或者补桩;
将所述双重套管根据桩基的布置位置沉管至设计深度,所述双重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且内管底端形成有尖头;
拔出内管,并在外管内灌入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锤击夯实直至在双重套管下方形成扩大头;
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所述双重套管周围的孔隙完全密实,并将混凝土浇筑至与地面平齐;
静置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将双重套管在原内管位置沉管至预设深度;
在外管内灌入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在外管内灌满混凝土,缓慢拔出外管的同时向下插内管直至混凝土与双重套管孔隙完全密实,并将混凝土浇筑至与地面平齐;
拔出内管,在原内管位置处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且缓慢拔出外管直至形成桩基;
在次要构筑物处开设若干个注浆孔;
通过注浆管在所述注浆孔内注入水泥砂浆;
待所述水泥砂浆初凝后再向注浆孔多次注浆,每次注浆时间间隔不小于4h,直至地表冒浆或压力不变时可结束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量的干硬性混凝土为不少于0.5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土层数量、土层类别、土层厚度、渣石场地成孔特征和试桩阶段试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具体为:高强度三角锥头合金内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最终形成的桩基进行检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对所述注浆加固后的次要构筑物处地基检测浆液的充填情况和胶结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最终形成的桩基进行检测是否满足预定需求,包括:
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高应变法检验桩基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是否满足预定设计要求;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缺陷类型及位置,确定桩基的桩身是否完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砂浆的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P.C32.5R。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厚度为3~5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中的注浆孔径为90~110mm,孔间距为1~3m,注浆孔呈正三角形布置;
所述注浆孔采用钻机成孔或冲击成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建/构筑物包括:330kV GIS设备基础、主控通信室、330kV构支架、高压并联电抗器;
所述次要构筑物包括:水工构筑物、道路、围墙、电缆沟。
CN202111118526.6A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Withdrawn CN113699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8526.6A CN113699982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8526.6A CN113699982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9982A true CN113699982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6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8526.6A Withdrawn CN113699982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998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08345D0 (en) * 1984-03-30 1984-05-10 Kiss P Double driven pilling system
CN102444119A (zh) * 2011-09-19 2012-05-09 刘清洁 在卵石层、园砾层、砂层中施工沉管灌注桩的方法
CN102733379A (zh) * 2012-05-10 2012-10-17 王继忠 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CN104711976A (zh) * 2015-01-27 2015-06-17 南昌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复合载体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51479A (zh) * 2020-07-30 2020-10-30 陕西龙海新创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在砂层或碎石层中施工沉管夯扩灌注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08345D0 (en) * 1984-03-30 1984-05-10 Kiss P Double driven pilling system
CN102444119A (zh) * 2011-09-19 2012-05-09 刘清洁 在卵石层、园砾层、砂层中施工沉管灌注桩的方法
CN102733379A (zh) * 2012-05-10 2012-10-17 王继忠 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CN104711976A (zh) * 2015-01-27 2015-06-17 南昌大学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复合载体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51479A (zh) * 2020-07-30 2020-10-30 陕西龙海新创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在砂层或碎石层中施工沉管夯扩灌注桩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海刚: "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地基处理研究", 《基层建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3378B (zh) 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CN108842819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电缆线路隧道施工方法
CN107724383B (zh) 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2030956A (zh) 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06812149A (zh) 一种桩基的施工方法
CN105113478A (zh) 一种地基深层置换强夯处理法
CN113026715A (zh) 高填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法
CN110593254A (zh) 一种在夹有溶洞的节理带地层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4232593A (zh) 高填方区端承桩基础施工方法
CN113846618A (zh) 一种地基处理强夯置换加固方法
CN106149751B (zh) 利用生石灰砖碴挤密桩加固房屋建筑地基的方法
CN105926594A (zh) 一种静压沉管载体灌注桩的双管施工方法
CN101280561B (zh) 一种适用于特殊地层的复合型桩体的制作方法
CN105064332A (zh) 一种方形桩身载体桩的施工方法
CN102444119A (zh) 在卵石层、园砾层、砂层中施工沉管灌注桩的方法
CN113699982A (zh) 一种大厚度渣石场地变电站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法
CN207331698U (zh) 一种淤泥深基坑管道沟结构
CN115233658B (zh) 一种干作业扩底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Zhu et al. Laboratory model study on the pile-forming mechanisms and bear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FA piles
CN105887812A (zh) 一种静压沉管载体灌注桩的单护筒施工方法
CN87102786B (zh) 大孔径深桩自反力试桩法
CN114855778B (zh) 山坡斜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代柱施工方法
Metcalfe et al. Ground improvement for foundation support in organic soils
CN115653021A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的基础加固工艺
CN116950045A (zh) 一种含石土质条件下的光伏支架预制管桩基础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