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9875A -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89875A CN113689875A CN202110984557.3A CN202110984557A CN113689875A CN 113689875 A CN113689875 A CN 113689875A CN 202110984557 A CN202110984557 A CN 202110984557A CN 113689875 A CN113689875 A CN 1136898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main signal
- frequency domain
- signal
- microphone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2041 Hearing impaire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G10L21/0216—Noise filte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estimating noi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3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translation techniques
- H04R25/353—Frequency, e.g. frequency shift or compre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43—Electronic input selection or mixing based on input signal analysis, e.g. mixing or selection between microphone and telecoil or between microphones with different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0—Customised setting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verall acoustical characteristic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G10L21/0216—Noise filte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estimating noise
- G10L2021/02161—Number of inputs available containing the signal or the noise to be suppressed
- G10L2021/02165—Two microphones, one receiving mainly the noise signal and the other one mainly the speech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双麦克风的语音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将第二频域信号延时后得到第三频域信号,计算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的相位差后,根据相位差计算平滑系数,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进行融合,并设计滤波器,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得到目标频域信号,再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输出的语音信号。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质量,且算法复杂度低,资源消耗较少,可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助听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形式日趋严峻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听力障碍患者的人数正在不断快速地增加。由于现阶段医疗水平与医疗条件的限制,对于听力损失患者而言,佩戴数字助听器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助听器的效果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噪声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稳态噪声环境下,助听器使用者的听力阈值比正常人的要高10-15dB;在多人说话的情况下则达到25dB甚至更高。因此,尽可能的消除外界噪声对助听器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降噪方法大都是基于单麦克的语音降噪,主要针对平稳的白噪声,而对于人声,音乐和汽车这类的非平稳噪声,则降噪效果比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具有更好降噪效果的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所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X1(t,ω)}和第二频域信号{X2(t,ω)},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为:
X3(t,ω)=e-jωτX2(t,ω)
其中,t表示帧序号,ω表示角频率,{X3(t,ω)}表示所述第三频域信号,j表示复数的虚单位,τ表示第二麦克风的延时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为:
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为:
其中,φ(t,ω)为所述平滑系数,a和b为调节因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为:
X4(t,ω)=φ(t,ω)·X1(t,ω)+(1-φ(t,ω))·X3(t,ω)
其中,X4(t,ω)为混合频域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为:
其中,H(t,ω)为滤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为:
X5(t,ω)=H(t,ω)*X4(t,ω)
其中,X5(t,ω)为目标频域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调节因子的值能够根据获取的参数调整。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信号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平滑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所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混合频域信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滤波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目标频域信号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语音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所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所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上述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将双麦克风的语音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将第二频域信号延时后得到第三频域信号,计算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的相位差后,根据相位差计算平滑系数,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进行融合,并设计滤波器,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得到目标频域信号,再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输出的语音信号。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质量,且算法复杂度低,资源消耗较少,可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非常适合助听器的应用市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的算法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可以应用于如下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执行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通过将双麦克风的语音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将第二频域信号延时后得到第三频域信号,计算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的相位差后,根据相位差计算平滑系数,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进行融合,并设计滤波器,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得到目标频域信号,再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输出的语音信号。其中,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数字助听器中的嵌入式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步骤104,将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采用傅立叶变换将时域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的方法,可以帮助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信号频谱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步骤106,根据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
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调节因子用于调整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步骤108,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混合频域信号是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进行加权求和。
步骤110,根据第一频域信号、第三频域信号和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步骤112,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步骤114,对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上述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中,如图2所示,通过将双麦克风的语音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将第二频域信号延时后得到第三频域信号,计算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的相位差后,根据相位差计算平滑系数,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进行融合,并设计滤波器,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后,得到目标频域信号,再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输出的语音信号。本专利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质量,且算法复杂度低,资源消耗较少,可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非常适合助听器的应用市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X1(t,ω)}和第二频域信号{X2(t,ω)},对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为:
X3(t,ω)=e-jωτX2(t,ω)
其中,t表示帧序号,ω表示角频率,{X3(t,ω)}表示第三频域信号,j表示复数的虚单位,τ表示第二麦克风的延时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为:
根据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为:
其中,φ(t,ω)为平滑系数,a和b为调节因子,在本实施例中,a=0.9,b=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为:
X4(t,ω)=φ(t,ω)·X1(t,ω)+(1-φ(t,ω))·X3(t,ω)
其中,X4(t,ω)为混合频域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第一频域信号、第三频域信号和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为:
其中,H(t,ω)为滤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为:
X5(t,ω)=H(t,ω)*X4(t,ω)
其中,X5(t,ω)为目标频域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因子的值能够根据获取的参数调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302、信号变换模块304、平滑系数确定模块306、混合频域信号确定模块308、滤波器确定模块310、目标频域信号确定模块312和语音信号输出模块314,其中:
信号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信号变换模块304,用于将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平滑系数确定模块306,用于根据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混合频域信号确定模块308,用于根据平滑系数将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滤波器确定模块310,用于根据第一频域信号、第三频域信号和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目标频域信号确定模块312,用于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语音信号输出模块314,用于对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信号变换模块304还用于将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X1(t,ω)}和第二频域信号{X2(t,ω)},对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为:
X3(t,ω)=e-jωτX2(t,ω)
其中,t表示帧序号,ω表示角频率,{X3(t,ω)}表示第三频域信号,j表示复数的虚单位,τ表示第二麦克风的延时参数。
平滑系数确定模块306还用于根据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为:
根据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为:
其中,φ(t,ω)为平滑系数,a和b为调节因子。
混合频域信号确定模块308还用于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为:
X4(t,ω)=φ(t,ω)·X1(t,ω)+(1-φ(t,ω))·X3(t,ω)
其中,X4(t,ω)为混合频域信号。
滤波器确定模块310还用于根据第一频域信号、第三频域信号和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为:
其中,H(t,ω)为滤波器。
目标频域信号确定模块312还用于通过滤波器对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为:
X5(t,ω)=H(t,ω)*X4(t,ω)
其中,X5(t,ω)为目标频域信号。
关于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所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将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X1(t,ω)}和第二频域信号{X2(t,ω)},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为:
X3(t,ω)=e-jωτX2(t,ω)
其中,t表示帧序号,ω表示角频率,{X3(t,ω)}表示所述第三频域信号,j表示复数的虚单位,τ表示第二麦克风的延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为:
X4(t,ω)=φ(t,ω)·X1(t,ω)+(1-φ(t,ω))·X3(t,ω)
其中,X4(t,ω)为混合频域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包括:
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为:
X5(t,ω)=H(t,ω)*X4(t,ω)
其中,X5(t,ω)为目标频域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因子的值能够根据获取的参数调整。
8.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双麦克风数字助听器上第一麦克风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麦克风上的第二语音信号;
信号变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和所述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频域信号和第二频域信号,对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得到第三频域信号;
平滑系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得到相位差,根据所述相位差按照预设的公式得到平滑系数;所述预设的公式中包括调节因子;所述调节因子用于调整所述第三频域信号的重要程度;
混合频域信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滑系数对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加权求和得到混合频域信号;
滤波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域信号、所述第三频域信号和所述平滑系数得到滤波器;
目标频域信号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滤波器对所述混合频域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频域信号;
语音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频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数字助听器输出的语音信号。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4557.3A CN113689875B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4557.3A CN113689875B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89875A true CN113689875A (zh) | 2021-11-23 |
CN113689875B CN113689875B (zh) | 2024-02-06 |
Family
ID=7858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84557.3A Active CN113689875B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89875B (zh) |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10579A1 (de) * | 2003-03-11 | 2004-09-23 |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Gmbh | Automatischer Mikrofonabgleich bei einem Richtmikrofonsystem mit wenigstens drei Mikrofonen |
US20070154031A1 (en) * | 2006-01-05 | 2007-07-05 | Audienc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inter-microphone level differences for speech enhancement |
KR20080082857A (ko) * | 2007-03-09 | 2008-09-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위상차이와 스펙트럼의 에너지를 이용한 잡음제거 방법 및장치 |
US20090048824A1 (en) * | 2007-08-16 | 2009-02-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1510426A (zh) * | 2009-03-23 | 2009-08-19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噪声消除方法及系统 |
US20090304203A1 (en) * | 2005-09-09 | 2009-12-10 | Simon Hayki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naural signal enhancement |
CN101976565A (zh) * | 2010-07-09 | 2011-02-16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及方法 |
CN102111697A (zh) * | 2009-12-28 | 2011-06-29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麦克风阵列降噪控制方法及装置 |
JP2011164467A (ja) * | 2010-02-12 | 2011-08-2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モデル推定装置、音源分離装置、それら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347027A (zh) * | 2011-07-07 | 2012-02-0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及其语音增强方法 |
CN102347028A (zh) * | 2011-07-14 | 2012-02-0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及方法 |
US20120057733A1 (en) * | 2009-04-28 | 2012-03-08 | Keiko Morii | Hearing aid device and hearing aid method |
CN103165137A (zh) * | 2011-12-19 | 2013-06-19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非平稳噪声环境下传声器阵列的语音增强方法 |
CN103945291A (zh) * | 2014-03-05 | 2014-07-23 | 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双麦克风定向传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297817A (zh) * | 2015-06-09 | 2017-01-04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双耳信息的语音增强方法 |
CN106658323A (zh) * | 2017-02-28 | 2017-05-10 |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人工耳蜗及助听器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和方法 |
CN107316648A (zh) * | 2017-07-24 | 2017-11-03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有色噪声的语音增强方法 |
US20180027340A1 (en) * | 2015-04-02 | 2018-01-25 | Sivantos Pte. Ltd. | Hearing apparatus |
US9881634B1 (en) * | 2016-12-01 | 2018-01-30 | Arm Limited | Multi-microphone speech processing system |
CN109756818A (zh) * | 2018-12-29 | 2019-05-14 | 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双麦克风降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09817209A (zh) * | 2019-01-16 | 2019-05-28 | 深圳市友杰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麦克风阵列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
JP2019193156A (ja) * | 2018-04-26 | 2019-10-31 | リオン株式会社 | 両耳補聴器 |
-
2021
- 2021-08-25 CN CN202110984557.3A patent/CN1136898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10579A1 (de) * | 2003-03-11 | 2004-09-23 |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Gmbh | Automatischer Mikrofonabgleich bei einem Richtmikrofonsystem mit wenigstens drei Mikrofonen |
US20090304203A1 (en) * | 2005-09-09 | 2009-12-10 | Simon Hayki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naural signal enhancement |
US20070154031A1 (en) * | 2006-01-05 | 2007-07-05 | Audienc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inter-microphone level differences for speech enhancement |
KR20080082857A (ko) * | 2007-03-09 | 2008-09-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위상차이와 스펙트럼의 에너지를 이용한 잡음제거 방법 및장치 |
US20090048824A1 (en) * | 2007-08-16 | 2009-02-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1510426A (zh) * | 2009-03-23 | 2009-08-19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噪声消除方法及系统 |
US20120057733A1 (en) * | 2009-04-28 | 2012-03-08 | Keiko Morii | Hearing aid device and hearing aid method |
CN102111697A (zh) * | 2009-12-28 | 2011-06-29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麦克风阵列降噪控制方法及装置 |
JP2011164467A (ja) * | 2010-02-12 | 2011-08-2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モデル推定装置、音源分離装置、それら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976565A (zh) * | 2010-07-09 | 2011-02-16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及方法 |
CN102347027A (zh) * | 2011-07-07 | 2012-02-0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及其语音增强方法 |
CN102347028A (zh) * | 2011-07-14 | 2012-02-08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麦克风语音增强装置及方法 |
CN103165137A (zh) * | 2011-12-19 | 2013-06-19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非平稳噪声环境下传声器阵列的语音增强方法 |
CN103945291A (zh) * | 2014-03-05 | 2014-07-23 | 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双麦克风定向传声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80027340A1 (en) * | 2015-04-02 | 2018-01-25 | Sivantos Pte. Ltd. | Hearing apparatus |
CN106297817A (zh) * | 2015-06-09 | 2017-01-04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基于双耳信息的语音增强方法 |
US9881634B1 (en) * | 2016-12-01 | 2018-01-30 | Arm Limited | Multi-microphone speech processing system |
CN106658323A (zh) * | 2017-02-28 | 2017-05-10 |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人工耳蜗及助听器的双麦克风降噪系统和方法 |
CN107316648A (zh) * | 2017-07-24 | 2017-11-03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有色噪声的语音增强方法 |
JP2019193156A (ja) * | 2018-04-26 | 2019-10-31 | リオン株式会社 | 両耳補聴器 |
CN109756818A (zh) * | 2018-12-29 | 2019-05-14 | 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双麦克风降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09817209A (zh) * | 2019-01-16 | 2019-05-28 | 深圳市友杰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麦克风阵列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I ZHOU等: "A Real-Time Dual-Microphone Speech Enhancement Algorithm Assisted by Bone Conduction Sensor", 《SENSORS》, vol. 20, pages 1 - 18 * |
王良: "基于相关函数双麦克风语音增强算法的改进",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no. 7, pages 1 - 6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89875B (zh) | 2024-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58209B1 (ko) | 보청기 시스템 내에서 파라미터를 최적화하는 방법 및 보청기 시스템 | |
CN110177317B (zh) | 回声消除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1583949A (zh) | 啸叫抑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
Strasser et al. | Adaptive feedback cancellation for realistic hearing aid applications | |
CN104067339B (zh) | 噪音抑制装置 | |
US9854368B2 (e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ring aid system and a hearing aid system | |
KR20190026234A (ko) | 비선형 특성을 갖는 오디오 필터를 이용하여 오디오 신호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0797041A (zh) | 语音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839820B2 (en) | Voi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2174727A1 (zh) | 啸叫抑制方法、装置、助听器及存储介质 | |
WO2024000854A1 (zh) | 语音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539285A (zh) | 音频信号降噪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
FanChiang et al. | Low complexity formant estimation adaptive feedback cancellation for hearing aids using pitch based processing | |
CN115641866A (zh) |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 |
TWI594232B (zh) | 處理音訊信號之方法及裝置 | |
CN114495960A (zh) | 音频降噪滤波方法、降噪滤波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689875B (zh) | 一种面向数字助听器的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方法和装置 | |
CN110491366B (zh) | 音频平滑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1278185A2 (en) | Method for improving noise reduction in speech transmission | |
CN111370016A (zh) | 一种回声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 |
Maluenda et al. | Transient mean-square analysis of prediction error method-based adaptive feedback cancellation in hearing aids | |
CN113611319B (zh) | 基于语音成分实现的风噪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JP6707914B2 (ja) | ゲイン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9583309B (zh) | 信号降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882898A (zh) | 多通道语音信号增强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