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9351B -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79351B CN113679351B CN202111023762.XA CN202111023762A CN113679351B CN 113679351 B CN113679351 B CN 113679351B CN 202111023762 A CN202111023762 A CN 202111023762A CN 113679351 B CN113679351 B CN 1136793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ing
- bin
- magnetic resonance
- door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33—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 A61B5/0046—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e.g. room provided with shielding or for improved access to apparatu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4/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 G01N24/08—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or other spin effects by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它包括自检系统、控制系统、屏蔽系统、磁共振系统、冷却系统;屏蔽系统主要包括屏蔽外壳、屏蔽门;屏蔽外壳和屏蔽门都是由屏蔽板构成的;屏蔽板包括强度构件、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冷却层。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磁共振系统能够稳定的在野外环境中工作;且避免了患者在野外环境下对于身体移动的焦虑,提高了身体稳定性,保证了磁共振系统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野外环境下使用的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磁共振系统通常用于医院中,但对于偏远地区、长期野外作业、的环境,则无法使用磁共振系统。而这些场景常常需要磁共振系统辅助进行相关人员的身体检查。为此,一些人提出对磁共振系统进行小型化处理,以使得其能够更为便携地用于不同的场合。
然而,对于野外环境而言,其无法提供医院中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从而导致对整个磁共振系统影响较大,甚至无法使用。但目前还未有人系统研究野外环境对于磁共振系统的影响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更没有人提出采用何种手段可以克服野外环境对于磁共振机器的影响,使其能够应用于各种野外环境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下属实施例中提到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方案: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包括自检系统、控制系统、屏蔽系统、磁共振系统、冷却系统;
其中磁共振系统包括主磁体组件、梯度磁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台架;主磁体组件产生用于使待扫描对象极化的第一磁场,梯度磁体产生第二磁场,用于对扫描对象进行定位,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分别用于向待扫描对象发射RF脉冲,以及获取对象磁共振信号,台架用于承载患者;
磁共振系统设置于医疗仓中,控制系统置于控制仓中,自检系统设置于操作仓中,屏蔽系统,设置在医疗仓、控制仓、冷却仓外表面,用于屏蔽内部或外部电磁场,冷却系统,设置在冷却仓中;控制仓、医疗仓、操作仓从左到右依次排布,其中医疗仓和操作仓不连通,冷却仓位于医疗仓旁,屏蔽系统主要包括屏蔽外壳、屏蔽门;屏蔽外壳和屏蔽门都是由屏蔽板构成的;屏蔽外壳构成了医疗仓、控制仓、冷却仓的外表面;
屏蔽板包括强度构件、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冷却层;
第一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网,屏蔽网由金属丝编织构成,整体形态呈多个正六边形排布;
第二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网,屏蔽网由金属细管连接构成,整体呈横纵交错排布,即由多个正方形构成;为了使得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叠加时屏蔽效果更佳,第二屏蔽层的屏蔽网按如下结构和位置设置:第二屏蔽层一条纵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横向1/3的位置,相邻的另一条纵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横向2/3的位置,第二屏蔽层一条横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纵向1/3的位置,相邻另一条横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纵向2/3位置;第二屏蔽层的金属细管内部设置有传感光纤,用于进行分布式温度检测,可检测整个屏蔽板每个位置的温度;
第三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板,屏蔽网板由金属薄板构成;
冷却层位于第二屏蔽层和第一屏蔽层之间,包括冷却管道,其均匀分布在冷却层,为三层屏蔽层提供相对均匀的温度分布;
屏蔽门包括门板,门板由上述屏蔽板构成;门板内部沿横向有多根冷却管,冷却管两端为梯形接头,梯形接头由门内侧向门外侧倾斜变小,门框与门板对应位置同样具有梯形接头,该梯形接头由门内侧向门外侧倾斜变大。
光纤与金属细管内壁之间通过热导性胶体柔性连接。
控制仓的仓门与医疗仓的仓门相对设置,医疗仓与控制仓通过医疗仓的仓门连通。
控制仓内还包括屏蔽帘,位于医疗仓仓门与控制设备之间,用于将控制仓内控制设备与医疗仓内的磁共振设备进行再次隔离。
一种对磁共振急救仓进行自检的方法,包括:
(1)采集当前环境中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频域分析,得到该环境下的主要电磁波频谱范围,称为特定频谱;
(2)调取数据库中与特定频谱关联的关联频谱,上述关联是指:在以往的统计中,与特定频谱一起频繁出现的频谱,即一起出现的概率大于35%的频谱,
(3)调取数据库中通用频谱,即经常出现的各种电磁波频谱;
(4)将上述特定频谱、关联频谱、通用频谱进行整合,作为电磁波发射源的发射频谱范围;
(5)向空间发射上述频谱的电磁波,电磁波的功率按如下函数变化:
其中P为电磁波功率,单位mW;t为时间,通常t∈[0,300],单位为秒;a、b、c为经验系数;
(6)在发射电磁波的同时,将标准测试样品放置在磁共振机器上,并开启磁共振系统进行样品成像;
(7)采集样品磁共振图像,并与标准样品图像进行比对,评估其图像完整性、分辨率、清晰度,若三个指标均在阈值范围内,则判断屏蔽系统工作正常。
发明点及技术效果
1、通过屏蔽板的三层结构、光纤分布传感、内埋冷却管的设计,保证了屏蔽场的均匀性,从而为磁共振系统在野外工作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2、通过改变磁共振系统台架结构,避免了患者在野外环境下对于身体移动的焦虑,提高了身体稳定性,保证了磁共振系统测量精度。
3、通过屏蔽门的具体结构设计,使得磁共振系统能够具有稳定环境。
4、通过喷淋系统的具体设计及工作流程,使得屏蔽外壳能够较少地受到野外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磁共振系统的稳定性。
5、设计了自检系统及流程,保证了整个屏蔽系统的可靠性,使得磁共振系统能够正常、准确工作。
本发明的发明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具体以实施例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急求仓整体示意图
图2是屏蔽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两层屏蔽网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屏蔽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台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屏蔽壳外侧清理结构示意图
1-控制仓;2-医疗仓;3-操作仓;4-冷却仓
1-1控制设备;1-2控制仓门;1-3可收放屏蔽帘;
2-1磁共振设备;2-2医疗仓门;
3-1电磁波发射器
4-1冷却设备;
5-1强度构件;5-2第一屏蔽层的屏蔽网;5-3第二屏蔽层的屏蔽网;5-4第三屏蔽层的屏蔽板;5-5冷却管;5-6光纤
6-1门板;6-2门框;6-3门板凸出部;6-4门框凸出部;6-5门板梯形接头;6-6门框梯形接头;6-7弹簧
7-1台架;7-2光组件;7-3观察板
8-1出风口;8-2磁性柱;8-3喷淋口。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包括自检系统、控制系统、屏蔽系统、磁共振系统、冷却系统。
其中磁共振系统设置于设有屏蔽系统的医疗仓中,屏蔽系统用来为其提供电磁波的屏蔽,使其置于磁场稳定的环境中,从而使得磁共振系统能够在野外复杂的环境下稳定工作。屏蔽系统同样可以屏蔽来自控制系统的干扰。磁共振系统用于为患者进行检查。
控制系统置于设有屏蔽系统的控制仓中,屏蔽系统用来为其提供电磁波的屏蔽,使其置于磁场稳定的环境中,从而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在野外复杂的环境下稳定工作。同时,避免控制系统的电磁波外泄影响磁共振系统。控制系统用于对磁共振系统进行操控,实现其检查的功能。
自检系统设置于操作仓中,用于在磁共振系统正式工作前对屏蔽系统进行自检,保证其屏蔽能够正常运转,防止磁共振系统误判、精度下降或是无法正常工作。
屏蔽系统,设置在医疗仓、控制仓、冷却仓外表面,用于屏蔽内部或外部电磁场。
冷却系统,设置在冷却仓中,用于为磁共振系统及屏蔽系统提供冷却。
控制仓、医疗仓、操作仓从左到右依次排布,其中控制仓具有仓门,控制仓与医疗仓通过医疗仓的仓门连接,且控制仓的仓门与医疗仓的仓门相对设置,均设置于仓体一侧,便于患者直接推送。医疗仓和操作仓不连通,且通过屏蔽系统相互独立设置。冷却仓位于医疗仓旁,与医疗仓通过屏蔽系统相互独立设置。
控制仓内还包括屏蔽帘,位于医疗仓门与控制设备之间,用于将控制仓内控制设备与医疗仓内的磁共振设备进行再次隔离,避免医疗仓门可能产生的屏蔽泄露问题。
磁共振系统
磁共振系统包括主磁体组件、梯度磁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台架。
主磁体组件产生用于使待扫描对象极化的第一磁场,主磁体组件可以为永磁体,也可以为电磁体等。
梯度磁体产生第二磁场,用于对扫描对象进行定位。通常由梯度线圈构成,可以分为X梯度线圈、Y梯度线圈和Z梯度线圈,分别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生成磁场梯度脉冲。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分别用于向待扫描对象发射RF脉冲,以及获取对象磁共振信号。
台架用于承载患者,将患者输送至磁场内进行检查,但检查过程通常要求身体保持固定,以保证检查精度。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多种固定患者的技术方案。然而,由于磁共振时间长、噪音大、空间小,会给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冲击,有些患者会产生自己发生移动的幻觉,或被这种担心所困扰。特别是在野外环境中,患者常常会担心由于环境原因导致身体发生移动,或是存在对野外环境的不安全感而导致担心身体移动。这种过度的担心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移动,导致检查精度下降。为此,在台架固定身体的两侧部分设置光组件,在主磁体组件外壳的上部内侧设置观察板。光组件与台架转动连接,在患者固定好后,转动光组件,使得其发出的光束正好不被人体挡住能入射至观察板。在检查过程中,若患者身体移动,则会导致光束被遮挡,从而用户能够直观地在观察板上观察到光点消失,从而提醒用户保持静止,并且防止用户过度担心。这也是本发明的发明点之一。
屏蔽系统
屏蔽系统主要包括屏蔽外壳、屏蔽门。屏蔽外壳和屏蔽门都是由屏蔽板构成的。屏蔽外壳构成了医疗仓、控制仓、冷却仓的外表面。
屏蔽板包括强度构件、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冷却层。
强度构件位于屏蔽板上下表面,用于实现力的承载,支撑整个结构,使其保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第一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网,屏蔽网由高电导率的金属丝编织构成,整体形态呈多个正六边形排布。
第二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网,屏蔽网由高电导率的金属细管连接构成,整体呈横纵交错排布,即由多个正方形构成。为了使得两层叠加时屏蔽效果更佳,第二屏蔽层的屏蔽网按如下结构和位置设置:第二屏蔽层一条纵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横向1/3的位置,相邻的另一条纵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横向2/3的位置,第二屏蔽层一条横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纵向1/3的位置,相邻另一条横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纵向2/3位置,由此,第一屏蔽层的屏蔽网和第二屏蔽层的屏蔽网相互填充了各自的孔洞部分,且保证整块板子均能够被均匀填充,即从第一、二屏蔽层整体来看,屏蔽网密度几乎均匀(如果不使用上述1/3、2/3的设置,会使得某些地方屏蔽网过密,而某些屏蔽网密度过稀)从而使得屏蔽效果一致,保证了环境磁场屏蔽的均匀性,为磁共振设备提供稳定环境。
第二屏蔽层的金属细管内部设置有传感光纤,用于进行分布式温度检测,可检测整个屏蔽板每个位置的温度。光纤与金属细管内壁之间通过热导性胶体柔性连接。
第三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板,屏蔽网板由高电导率的金属薄板构成,使得整个电磁屏蔽更加均匀有效。
冷却层位于第二屏蔽层和第一屏蔽层之间,包括冷却管道,其均匀分布在冷却层,为三层屏蔽层提供相对均匀的温度分布。优选的,冷却管道半径与相邻管道圆心之间的距离比为1:1.7,能够使得温度分布均匀,不至于冷却管所在局部过冷,也不至于冷却管间隔区域过热,以上数据是经过大量实验获得的,特别是在这种三层屏蔽层的结构下实验获得的。由于不同温度下用于屏蔽的金属材料屏蔽性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若温度场均匀性不好,会导致屏蔽性能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整个环境电磁环境不均匀,由此会对磁共振设备的精确成像造成恶劣影响。由于磁共振设备通常在医院建筑物中使用,医院的厚重的建筑结构、屏蔽结构及空调系统使得该问题并不突出。因此,该问题之前本领域未有人提出更未解决。通过光纤形成分布式温度监控网,通过冷却管排布根据温度信息进行热量输送,从而达到屏蔽板的温度均匀是发明点之一。
屏蔽门是整个屏蔽系统最薄弱的环节,需要专门设计。由于其需要开合,因此缝隙如何处理、门上温度场均匀性如何保证成为了难题。本领域通常会对缝隙进行处理,但并没有人提出需要保证门上温度场的均匀来保证电磁屏蔽均匀。
门板包括主体部分和外侧两边的凸出部,其中主体部分嵌入门框构成的凹槽中,而凸出部覆盖门框两侧;门框包括主体部分和内侧两边的凸出部,门框的凸出部覆盖门板主体两侧。由此,门框和门板形成的缝隙为Z字型,相当于增加了屏蔽路径。且缝隙内部具有导电胶,用于进一步密封门框和门板,在关门后形成紧密的电磁屏蔽系统。
屏蔽门包括门板,门板内部核心由上述屏蔽板构成。门板内部沿横向有多根冷却管,冷却管两端为梯形接头,梯形接头由门内侧向门外侧倾斜变小。门框与门板对应位置同样具有梯形接头,该梯形接头由门内侧向门外侧倾斜变大。并且在关闭门后,两个相对接头的倾斜部分能够正好对接。在开门过程中,门板上的梯形接头推动门框上的梯形接头往回缩,从而不影响开门动作。门框的梯形接头为可伸缩构成,尾部具有弹簧。当关门时,门板凸出部按压弹簧触动装置,使得弹簧推动梯形接头弹出,伸入门板侧面孔中,并与门板冷却管的梯形接头对齐连接。当开门时,门板上的梯形接头推动门框上的梯形接头往回缩,从而压缩弹簧,并最终使得弹簧重新压缩锁定。由此设计,使得门板同样可以与普通壳体共享冷却系统,从而保证了整个屏蔽系统温度的均匀性。而且上述设计均由机械结构巧妙的完成,避免了电子系统造成的二次电磁污染。
同样的,门框与门板均具有屏蔽板中第二屏蔽层的光纤,它们侧面相对的位置具有光学接头,即实现门框与门板之间的光信号传输,从而使得两者能够位于同一个温度测量系统中,保证温度的均匀性。同时,光信号还能够判断门是否关闭到位。
除了屏蔽外壳以及屏蔽门设计外,由于整个系统工作在野外环境,屏蔽外壳不可避免地会沾染灰尘或杂质,其中不乏磁性物质。该问题也是影响电磁屏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申请人在野外环境中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的。以前现有技术中未考虑该问题导致屏蔽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本发明提出了屏蔽外壳清理系统,主要用于清理磁性杂质。主要结构包括设置在屏蔽壳外侧的滑轨,例如设置在医疗仓外侧。磁性柱可在滑轨上滑动,磁性柱上安装有出风口,用于向屏蔽壳上吹风,吹落屏蔽壳上附着的磁性杂质,被吹落的杂质被磁性柱吸附,从而避免飘向壳体其他部位。磁性柱上另一侧还安装有喷淋口,用于清理水溶性磁性物质以及未被吹落的磁性杂质。上述清理步骤可以包括三个过程:①出风口吹风,将非水溶磁性杂质吹起并吸附在磁性柱上;②喷淋口喷淋清洗液,清洗屏蔽壳外侧水溶性磁性杂质;③同时吹风和喷淋,再次去除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磁性杂质。同时,为了保证清理效果,喷淋量x与吹风量y之间的关系满足:y= 0.33*x^3-0.67*x^2+0.8*x+1.4。由此,可以保证将清洗液同样吹出,避免清洗液残留在外壳表面。清洗液内有可能溶解或粘附有磁性物质,通过风吹扫可避免二次污染。如果吹风量过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周边空气中的杂志会过多地被带入;如果吹风量过少,则无法清理残留清洗液。此上述公式是优选的。
屏蔽系统自检方法
操作仓中具有电磁波发射控制装置和发射装置,用于向周边发射干扰电磁波,从而模拟屏蔽系统受到电磁波干扰时的工作状态,实现对于屏蔽系统的自检。具体流程如下:
1、开启屏蔽外壳清理系统
(1)磁性柱从滑轨的左侧滑动至右侧,同时开启出风口,向屏蔽外壳吹风,使得杂质被吹起,且磁性杂质被吸附在磁性柱上。
(2)磁性柱从滑轨的右侧滑动至左侧,喷淋口喷淋清洗液,清洗屏蔽壳外侧水溶性磁性杂质和其他未被吹起的杂质。
(3)磁性柱从滑轨的左侧滑动至右侧,再从右侧滑动至左侧, 同时吹风和喷淋,再次去除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磁性杂质。
2、开启屏蔽系统
(1)关闭屏蔽门,检测光信号无误,确保屏蔽门关闭到位。
(2)向屏蔽板中充入冷却介质,工作15分钟后保证整个屏蔽系统温度稳定。
(3)落下控制仓中的屏蔽帘。
3、开启电磁波发射装置
(1)采集当前环境中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频域分析,得到该环境下的主要电磁波频谱范围,称为特定频谱。
(2)调取数据库中与特定频谱关联的关联频谱。上述关联是指,在以往的统计中,与特定频谱一起频繁出现的频谱,即一起出现的概率大于35%的频谱。
(3)调取数据库中通用频谱,即经常出现的各种电磁波频谱,例如各种广播频谱。
(4)将上述特定频谱、关联频谱、通用频谱进行整合,作为电磁波发射源的发射频谱范围。
(5)向空间发射上述频谱的电磁波,电磁波的功率按如下函数变化:
其中P为电磁波功率,单位mW;t为时间,通常t∈[0,300],单位为秒;a、b、c为经验系数,优选a=3.1,b=2.3,c=4.9。以上公式及系数是经过大量实验获得的,能够模拟多种电磁波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快速测试屏蔽系统性能,比单一频率电磁波,或单一功率电磁波模拟要更加真实,特别是有较多的频率和功率连续变化,组合起来能够测试多种真实环境。
(6)在发射电磁波的同时,将标准测试样品放置在磁共振机器上,并开启磁共振系统进行样品成像。
(7)采集样品磁共振图像,并与标准样品图像进行比对,评估其图像完整性、分辨率、清晰度,若三个指标均在阈值范围内,则判断屏蔽系统工作正常。
可以理解,除了上述内容,还包括一些常规结构和常规方法,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公知的,不再赘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不存在这些结构和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检系统、控制系统、屏蔽系统、磁共振系统、冷却系统;
其中磁共振系统包括主磁体组件、梯度磁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台架;主磁体组件产生用于使待扫描对象极化的第一磁场,梯度磁体产生第二磁场,用于对扫描对象进行定位,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分别用于向待扫描对象发射RF脉冲,以及获取对象磁共振信号,台架用于承载患者;
磁共振系统设置于医疗仓中,控制系统置于控制仓中,自检系统设置于操作仓中,屏蔽系统,设置在医疗仓、控制仓、冷却仓外表面,用于屏蔽内部或外部电磁场,冷却系统,设置在冷却仓中;控制仓、医疗仓、操作仓从左到右依次排布,其中医疗仓和操作仓不连通,冷却仓位于医疗仓旁,屏蔽系统主要包括屏蔽外壳、屏蔽门;屏蔽外壳和屏蔽门都是由屏蔽板构成的;屏蔽外壳构成了医疗仓、控制仓、冷却仓的外表面;
屏蔽板包括强度构件、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第三屏蔽层、冷却层;
第一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网,屏蔽网由金属丝编织构成,整体形态呈多个正六边形排布;
第二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网,屏蔽网由金属细管连接构成,整体呈横纵交错排布,即由多个正方形构成;为了使得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叠加时屏蔽效果更佳,第二屏蔽层的屏蔽网按如下结构和位置设置:第二屏蔽层一条纵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横向1/3的位置,相邻的另一条纵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横向2/3的位置,第二屏蔽层一条横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纵向1/3的位置,相邻另一条横管位于第一屏蔽层对应正六边形纵向2/3位置;第二屏蔽层的金属细管内部设置有传感光纤,用于进行分布式温度检测,可检测整个屏蔽板每个位置的温度;
第三屏蔽层包括树脂层和位于树脂层内部的屏蔽板,屏蔽网板由金属薄板构成;
冷却层位于第二屏蔽层和第一屏蔽层之间,包括冷却管道,其均匀分布在冷却层,为三层屏蔽层提供相对均匀的温度分布;
屏蔽门包括门板,门板由上述屏蔽板构成;门板内部沿横向有多根冷却管,冷却管两端为梯形接头,梯形接头由门内侧向门外侧倾斜变小,门框与门板对应位置同样具有梯形接头,该梯形接头由门内侧向门外侧倾斜变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急救仓,其特征在于:光纤与金属细管内壁之间通过热导性胶体柔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急救仓,其特征在于:控制仓的仓门与医疗仓的仓门相对设置,医疗仓与控制仓通过医疗仓的仓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急救仓,其特征在于:控制仓内还包括屏蔽帘,位于医疗仓仓门与控制设备之间,用于将控制仓内控制设备与医疗仓内的磁共振设备进行再次隔离。
5.一种对权利要求1-4任意磁共振急救仓进行自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集当前环境中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频域分析,得到该环境下的主要电磁波频谱范围,称为特定频谱;
(2)调取数据库中与特定频谱关联的关联频谱,上述关联是指:在以往的统计中,与特定频谱一起频繁出现的频谱,即一起出现的概率大于35%的频谱;
(3)调取数据库中通用频谱,即经常出现的各种电磁波频谱;
(4)将上述特定频谱、关联频谱、通用频谱进行整合,作为电磁波发射源的发射频谱范围;
(5)向空间发射上述频谱的电磁波,电磁波的功率按如下函数变化:
其中P为电磁波功率,单位mW;t为时间,通常t∈[0,300],单位为秒;a、b、c为经验系数;
(6)在发射电磁波的同时,将标准测试样品放置在磁共振机器上,并开启磁共振系统进行样品成像;
(7)采集样品磁共振图像,并与标准样品图像进行比对,评估其图像完整性、分辨率、清晰度,若三个指标均在阈值范围内,则判断屏蔽系统工作正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3762.XA CN113679351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3762.XA CN113679351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9351A CN113679351A (zh) | 2021-11-23 |
CN113679351B true CN113679351B (zh) | 2023-06-09 |
Family
ID=7858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23762.XA Active CN113679351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79351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93134A (zh) * | 2019-01-31 | 2019-06-18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移动磁共振系统 |
CN209220277U (zh) * | 2017-02-13 | 2019-08-09 |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高频屏蔽单元的磁共振装置 |
CN212965375U (zh) * | 2020-04-30 | 2021-04-13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共振系统的磁体屏蔽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42573B2 (ja) * | 2007-08-07 | 2010-09-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アクティブシールド型の超電導電磁石装置およ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
JP2011087904A (ja) * | 2009-09-28 | 2011-05-06 | Toshiba Corp |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
-
2021
- 2021-09-02 CN CN202111023762.XA patent/CN1136793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220277U (zh) * | 2017-02-13 | 2019-08-09 |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高频屏蔽单元的磁共振装置 |
CN109893134A (zh) * | 2019-01-31 | 2019-06-18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移动磁共振系统 |
CN212965375U (zh) * | 2020-04-30 | 2021-04-13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共振系统的磁体屏蔽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9351A (zh)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lner et al. | The DRIFT-II dark matter detector: Design and commissioning | |
JP2006280929A (ja) | 陽電子放出断層撮影−磁気共鳴断層撮影複合装置および陽電子放出断層撮影−磁気共鳴断層撮影複合装置による検査空間内の検査対象の画像表示方法 | |
JP6522299B2 (ja) | 原子炉内部の非侵襲的原位置イメージ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 |
EP3057659A1 (en) | Medical apparatus with a radiation therapy device and a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 | |
CN108982976A (zh) | 一种复杂电磁环境模拟装置 | |
CN103479372B (zh) | 检测器装配装置、支撑圆环以及发射成像设备 | |
US5194737A (en) | Single and double grid long-range alpha detectors | |
CN113679351B (zh) |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磁共振急救仓 | |
Nomerotski et al. | PLUME collaboration: Ultra-light ladders for linear collider vertex detector | |
Dubus et al. | Conceptual design finalisation of the iter in-vessel viewing and metrology system (IVVS) | |
Behrens et al. |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ZEUS expert system ZEX | |
Baltrenas et al. | Modelling of the computer classroom electromagnetic field | |
CN105785153B (zh) | 一种卫星表面充放电现象的模拟装置 | |
KR20090091971A (ko) | 감마선 동위원소를 이용한 트랙형 검사장치 | |
WO2018092256A1 (ja) | X線インライン検査システム及びx線インライン検査システムの撮像方法 | |
KR101946424B1 (ko) | 방사선 차폐 막 고정 장치 및 그에 의한 방사선 차폐 방법 | |
JPH0458185A (ja) | 除染機能付表面汚染検査装置 | |
Howden | Acousto-Ultrasonic SHM/NDE Methods Toward Field Application | |
RU2267122C1 (ru) |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ая акустико-эмисс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объект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и обработки акустико- эмиссионных сигналов | |
US20230038708A1 (en) | Absorber device and test system | |
Weber et al. | Findings from the Portal Monitor for Authent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PMAC) Project. | |
Steder et al. | Systematic Studies of the Second Sound Method for Quench Detection of Superconducting Radio Frequency Cavities | |
Lee |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sub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target diagnostics subsystem SSDR 1.8. 3 | |
CN115755139A (zh) | 一种在线辐射总剂量检测方法 | |
Caramelo | HIGH-GRANULARITY TIMING DETECTOR’S PATCH PANEL FILTER TEST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