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0732B -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60732B
CN113660732B CN202111218167.1A CN202111218167A CN113660732B CN 113660732 B CN113660732 B CN 113660732B CN 202111218167 A CN202111218167 A CN 202111218167A CN 113660732 B CN113660732 B CN 113660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unit
access point
connection
mode
audio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81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60732A (zh
Inventor
刘大伟
柳守斌
祖东辉
李其攀
刘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ji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ji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ji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ji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81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60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60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60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60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其中方法可用于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第一扬声器单元先开启站点模式,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保存连接参数,然后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第二扬声器单元连接第一扬声器单元以接收所述连接参数;接着第一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第一接入点,接收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数据;第二扬声器单元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第一连接获取音频数据。这样,通过监听不但实现了双耳音频数据的传输,而且监听模式对于电子设备只需要一个连接,设计简单,不需要双连接中的音频同步,降低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耗及开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耳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身设备,而传统的有线耳机已无法进一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于是无线耳机技术蓬勃发展起来。在现有技术中,很多无线耳机都采用蓝牙技术进行连接,然而虽然蓝牙具有低功耗等优势,但蓝牙传输距离较短,例如在开阔环境中的传输距离可能也只有十米左右,通过蓝牙耳机接收移动终端所播放的音频时,用户的活动范围将会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蓝牙的缺陷,有些无线耳机采用了WiFi无线技术,其中2.4G无线传输技术因其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长距离的传输距离,在家电等领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使用时,WiFi无线耳机的左右两个耳机可以采用双连接的方式,即左右两个耳机通过2.4G分别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直接相连。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在双连接的方式中需要解决音频同步的问题,这增加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耗及开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以降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耗及开发成本。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耳机通信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一声道的音频;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二声道的音频。
可选的,所述连接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地址、SSID、信道、密钥。
可选的,所述无线耳机的无线连接为WiFi 2.4G频段和\或WiFi 5G频段。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手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为无线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用于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接受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连接,将所述连接参数发送给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用于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在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后,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
可选的: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还用于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一声道的音频;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还用于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二声道的音频。
可选的,所述连接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地址、SSID、信道、密钥。
可选的,所述耳机的无线连接为WiFi 2.4G频段和\或WiFi 5G频段。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手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耳机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所述任一种耳机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先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手机等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随后第一扬声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该无线耳机的第二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然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同时,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这样通过监听也实现了双耳音频数据的传输,监听模式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只需要一个连接,设计简单,不需要双连接中的音频同步,从而降低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耗及开发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这些介绍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电子设备与无线耳机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3是电子设备与无线耳机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当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或者说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当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时,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通信方法能够应用在无线耳机等领域。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方法可用于无线耳机,例如WiFi无线耳机。
所述无线耳机可以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例如,第一扬声器单元可以是无线耳机的左耳机扬声器单元,第二扬声器单元可以是无线耳机的右耳机扬声器单元,或者反过来,第一扬声器单元是无线耳机的右耳机扬声器单元,第二扬声器单元是无线耳机的左耳机扬声器单元,对此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
作为示例,所述无线耳机的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 2.4G频段和\或WiFi 5G频段。
作为示例,无线耳机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是电子设备与无线耳机的连接示意图。图2和图3示出了两种无线耳机,其中图2中201和202是同一个无线耳机的左右两个扬声器单元,图3中301和302是同一个无线耳机的左右两个扬声器单元。
参见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在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手机,例如智能手机,如图2中203所示。另外在其他场景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如图3中303所示)、台式机、服务器或车载设备等,对于具体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等电子设备开启接入点(AP,Access Point)模式,等待耳机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同时具有Station模式和AP模式两种功能。第一扬声器单元上电后默认先开启站点(Station)模式,搜索附近的不需要连接密钥且信号强度最强的AP连接。
在步骤S102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
作为示例,所述连接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地址、SSID(服务集标识)、信道、密钥。
关于密钥,容易理解的是,当通过无线连接播放音频时,无线连接一般不需要密钥,所以在一些场景下本实施例中通常可以不需要密钥,不过在其他场景下有时密钥也是需要的。
当与手机成功建立连接即第一连接后,第一扬声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自身的站点模式,开启接入点模式,以待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连接。
在步骤S103中,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上电后即可开启AP模式,不过第二扬声器单元只选择第一扬声器单元的AP进行连接,而不连接其他AP。
在步骤S104中,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
在步骤S105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
在步骤S106中,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
在本实施例或本申请其他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一声道的音频;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二声道的音频。
为了使声音具有立体声效果,音频通常会分左右两个声道进行编码。第一扬声器单元会同时获取左右声道的数据,不过第一扬声器单元只选取其中一个声道的数据进行解码播放,第二扬声器单元通过监听也可得到左右声道的数据,而第二扬声器单元也只选取另一个声道的数据进行解码播放。
作为示例,第一声道可以为所述音频数据左右声道中的左声道,第二声道可以为左右声道中的右声道,或者反过来,第一声道可以为所述音频数据左右声道中的右声道,第二声道可以为左右声道中的左声道,对此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两个耳机扬声器中一个负责连接手机传输音频,另一个负责监听,这样通过监听实现了双耳音频数据的传输,监听模式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只需要一个连接,设计简单,不需要双连接中的音频同步,从而降低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耗及开发成本。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示意性框图。所述耳机为无线耳机,例如WiFi无线耳机。所述耳机的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 2.4G频段和\或WiFi 5G频段。
参见图4所示,无线耳机401可以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4011和第二扬声器单元4012。
例如,第一扬声器单元可以是无线耳机的左耳机扬声器单元,第二扬声器单元可以是无线耳机的右耳机扬声器单元,或者反过来,第一扬声器单元是无线耳机的右耳机扬声器单元,第二扬声器单元是无线耳机的左耳机扬声器单元,对此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
作为示例,无线耳机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示出了两种无线耳机,其中图2中201和202是同一个无线耳机的左右两个扬声器单元,图3中301和302是同一个无线耳机的左右两个扬声器单元。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用于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接受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连接,将所述连接参数发送给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用于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在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后,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
作为示例,所述连接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地址、SSID、信道、密钥。
参见图4所示,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401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线连接模块和第一解码播放模块,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4012具体可以包括第二无线连接模块和第二解码播放模块,电子设备402具体可以包括音频编码模块和通信模块。
作为示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手机,例如智能手机,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服务器或车载设备等,对于具体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或本申请其他某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还用于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一声道的音频;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还用于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二声道的音频。
作为示例,第一声道可以为所述音频数据左右声道中的左声道,第二声道可以为左右声道中的右声道,或者反过来,第一声道可以为所述音频数据左右声道中的右声道,第二声道可以为左右声道中的左声道,对此本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机,其中各个单元\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在本申请中,上述单元\模块的名字对单元\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单元\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皆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两个耳机扬声器中一个负责连接手机传输音频,另一个负责监听,这样通过监听实现了双耳音频数据的传输,监听模式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只需要一个连接,设计简单,不需要双连接中的音频同步,从而降低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耗及开发成本。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通信系统,参见图2、图3或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任一种耳机和上文所述的任一种电子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耳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所述无线耳机的无线连接为WiFi 2.4G频段和\或WiFi 5G频段;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一声道的音频;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二声道的音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地址、SSID、信道、密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手机。
4.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为无线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所述无线耳机的无线连接为WiFi 2.4G频段和\或WiFi 5G频段;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用于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由电子设备创建的第一接入点以建立第一连接,保存所述第一连接的连接参数;关闭站点模式并开启接入点模式,接受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连接,将所述连接参数发送给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关闭接入点模式,再次开启站点模式并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接收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点发来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用于开启站点模式,搜索并连接开启了接入点模式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发来的所述连接参数;在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再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入点后,根据所述连接参数监听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以获取所述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还用于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一声道的音频;
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还用于解码播放所述音频数据中第二声道的音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MAC地址、SSID、信道、密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手机。
7.一种耳机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和电子设备。
CN202111218167.1A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Active CN113660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167.1A CN113660732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167.1A CN113660732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732A CN113660732A (zh) 2021-11-16
CN113660732B true CN113660732B (zh) 2022-03-01

Family

ID=78494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8167.1A Active CN113660732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6073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610A (zh) * 2019-06-19 2020-12-2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智能设备配网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644B (zh) * 2013-05-24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KR102144046B1 (ko) * 2013-10-17 2020-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들간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US11653398B2 (en) * 2018-11-30 2023-05-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491297B (zh) * 2019-01-25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连网的方法及设备
CN109673001A (zh) * 2019-02-12 2019-04-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381490B (zh) * 2019-07-24 2022-04-2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无线耳机和无线设备
CN111479184A (zh) * 2019-08-02 2020-07-31 爱科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真无线耳机、终端设备以及真无线耳机的连接方法
CN213938270U (zh) * 2020-04-03 2021-08-10 南京西觉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610A (zh) * 2019-06-19 2020-12-22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智能设备配网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60732A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8903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omatic multiple pairing of bluetooth devices
CN112492449B (zh)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
KR101123118B1 (ko) 동시대기 휴대 단말기의 화상 통화 장치 및 방법
CN110650408B (zh) 一种耳机及防丢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20001348A (ko) 근거리 이동무선시스템을 이용하여 디지탈 오디오데이타를 청취할 수 있는 헤드셋
US10698652B2 (en) Intermediary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services
CN103024131A (zh) 移动终端的蓝牙功能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91121A (zh) 多设备配对和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
JP2022512019A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機器に用いられる拡張接続方法及び拡張接続システム
CN102377457A (zh)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共享音频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3219287U (zh) 媒体播放系统和媒体发射装置
CN107769822B (zh) 一种基于蓝牙室内定位技术广播功率的滤波处理系统
CN110972122A (zh) 一种与无线耳机配套使用的终端、tws设备及通信方法
US9338275B2 (en) Terminal network for wireless voice communication
CN113660732B (zh) 一种耳机通信方法、系统及一种耳机
CN113660580A (zh) 耳机通信方法和系统、一种耳机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13395576B (zh) 一种场景切换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01113B (zh) 一种profile版本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080113664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obile units
WO20100257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options
CN105635431A (zh) 来电处理方法、来电处理装置和终端
KR20070120665A (ko) 블루투스 모듈을 이용한 오디오 방송을 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CN114696961B (zh) 一种多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210578542U (zh) 一种对讲机蓝牙wifi适配器
CN113810888B (zh) 蓝牙设备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