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9217A -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9217A
CN113659217A CN202110919892.5A CN202110919892A CN113659217A CN 113659217 A CN113659217 A CN 113659217A CN 202110919892 A CN202110919892 A CN 202110919892A CN 113659217 A CN113659217 A CN 113659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adjusting
rod
outer needl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98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198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9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9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9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针机构,包括第一外针、第二外针、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复位结构及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复位结构及第二调节杆。在进行电芯卷绕时,只需要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即可通过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分别推动第一外针和第二外针移动,从而调整第一外针和第二外针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卷针机构外周长的调整,调节速度更快,有效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卷绕装置。

Description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电芯制备过程中,一般采用卷绕装置对极片和隔膜等料带进行卷绕,以形成电池的电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的调节卷针的周长(即通过调节卷针的径向尺寸来调节周长)以保证生产的电芯的极耳对齐度。然而,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在卷针上贴铁氟龙薄片的方式来达到调节卷针周长的目的,操作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卷针上贴铁氟龙薄片的方式来达到调节卷针机构外周长的目的,操作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一种卷针机构,包括固定组件、第一外针、第二外针、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外针及所述第二外针均沿第一方向纵长布设,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外针和所述第二外针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复位结构及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复位结构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外针靠近所述第二外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且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中的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调节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外针远离所述第二外针;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复位结构及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外针靠近所述第一外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且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调节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外针远离所述第一外针。
通过设置上述的卷针机构,在进行电芯卷绕时,只需要通过第一复位结构配合第一调节杆以及第二复位结构配合第二调节杆,即可实现调整第一外针和第二外针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卷针机构外周长的调整,相较于在第一外针和第二外针上贴铁氟龙薄片,通过调整第一外针和第二外针之间的间距调整外周长,调节速度更快,有效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该卷针机构只需要通过第一复位结构配合第一调节杆以及第二复位结构配合第二调节杆即可实现外周长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内针及第二内针,所述第一内针和所述第二内针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纵长布设,所述第一外针、所述第一内针、所述第二内针及所述第二外针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所述第一内针和所述第二内针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复位结构,所述第三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内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内针远离所述第二内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内针靠近所述第二内针;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复位结构,所述第四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内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内针远离所述第一内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内针靠近所述第一内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卷针座、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及所述第二固定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针座,所述第一内针及所述第一外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内针及所述第二外针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
所述第三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内针,所述第一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所述第四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内针之间,所述第二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块及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三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内针之间,所述第二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四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第二内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块及第三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内针,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调节块可在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内针靠近所述第二内针;
所述第三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内针,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第三配合斜面,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调节块可在所述第三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内针靠近所述第一内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块及第四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针,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二配合斜面,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调节块可在所述第二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外针远离所述第二外针;
所述第四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针,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第四配合斜面,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调节块可在所述第四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外针远离所述第一外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依次经过第一分离位置及第一接触位置,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依次经过第二分离位置及第二接触位置;
当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块从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滑出;
当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时,所述第二调节块滑入所述第二配合斜面;
当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三调节块从所述第三配合斜面滑出;
当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接触位置时,所述第四调节块滑入所述第四配合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杆之间,以提供使所述第一调节杆沿与所述第一子方向相反的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杆之间,以提供使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
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上述的卷针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支撑件及尾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尾座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尾座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尾座随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及所述第二调节杆相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架及第四弹性件,所述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四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以提供使所述支撑件沿与所述第一子方向相反的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及制动组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固定环、制动器及夹块,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制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环,所述夹块固定连接于支撑件,且所述制动器被构造为可控地夹紧所述夹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卷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卷针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驱动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驱动机构中部分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卷针机构100,包括固定组件110、第一外针121、第二外针122、第一调节组件131及第二调节组件135。
第一外针121及第二外针122均沿第一方向纵长布设,且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第一调节组件131包括第一复位结构132及第一调节杆134,第一复位结构132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一外针121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一外针121靠近第二外针122的作用力,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一外针121之间,且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方向中的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调节杆134能够推动第一外针121远离第二外针122。
第二调节组件135包括第二复位结构136及第二调节杆138,第二复位结构136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二外针122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二外针122靠近第一外针121的作用力,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二外针122之间,且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调节杆138能够推动第二外针122远离第一外针121。
其中,第一方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的左右方向,第一方向包括第一子方向及与第一子方向相反的第二子方向,第一子方向为图2中朝上的方向,第二子方向为图2中朝下的方向。
初始时,在第一复位结构132和第二复位结构136的作用下,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之间的间隔处于最小值,即第一外针121的外侧壁和第二外针122的外侧壁拼合形成的卷针机构的外周长处于最小值,料带绕设于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外侧,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推动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相互远离,从而调节卷针机构的外周长。在料带卷绕完成后,可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在第一复位结构132和第二复位结构136的作用下,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会相互靠近,以使卷绕的电芯内层的隔膜与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分离,从而方便电芯与卷针机构分离,避免电芯内层的隔膜被带离或揉皱。
通过设置上述的卷针机构,在进行电芯卷绕时,只需要通过第一复位结构132配合第一调节杆134以及第二复位结构136配合第二调节杆138,即可实现调整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卷针机构外周长的调整,相较于在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上贴铁氟龙薄片,通过调整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之间的间距调整外周长,调节速度更快,有效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该卷针机构只需要通过第一复位结构132配合第一调节杆134以及第二复位结构136配合第二调节杆138即可实现外周长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芯卷绕的过程中,料带的张力会给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相互靠近的压力,而第一复位结构132和第二复位结构136始终提供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相互靠近的作用力,即提供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相互靠近的预紧力,故可以确保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为电芯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在电芯卷绕的过程中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受料带的张力影响相互靠近使得卷针机构的外周长产生波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内针123及第二内针124,第一内针123及第二内针124均沿第一方向纵长布设,且第一外针121、第一内针123、第二内针124及第二外针122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一内针123与第二内针124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第一调节组件131还包括第三复位结构133,第三复位结构133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一内针123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一内针123远离第二内针124的作用力。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推动第一内针123靠近第二内针124。
第二调节组件135还包括第四复位结构137,第四复位结构137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二内针124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二内针124远离第一内针123的作用力。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推动第二内针124靠近第一内针123。
初始时,在第三复位结构133和第四复位结构137的作用下,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彼此间隔,此时可将料带插入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之间,然后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使得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推动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相互靠近以夹持料带的端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推动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相互靠近的同时也会推动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相互远离,从而调节卷针机构的外周长。在料带卷绕完成后,可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在第三复位结构133和第四复位结构137的作用下,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会相互远离,以松开料带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10包括卷针座111、第一固定杆112及第二固定杆113,第一固定杆112及第二固定杆113均固定连接于卷针座111,第一内针123及第一外针121均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内针124及第二外针122均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13。
可以理解的是,卷针座111用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卷针座111转动,从而带动内针及外针转动,实现电芯的卷绕。
进一步地,第三复位结构133连接于第一固定杆112与第一内针123之间,第一复位结构132连接于第一固定杆112与第一外针121之间,第四复位结构137连接于第二固定杆113与第二内针124之间,第二复位结构136连接于第二固定杆113与第二外针122之间,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2与第一外针121之间,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13与第二外针12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10还包括第一固定块1141及第二固定块1142,第一固定块1141及第二固定块1142均固定连接于卷针座111,第一固定杆112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块1141,第二固定杆113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块1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1及第二弹性件142,第一弹性件141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一调节杆134之间,以提供使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第二弹性件142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二调节杆138之间,以提供使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110还包括第一连接座1151及第二连接座1152,第一连接座1151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杆112,第一弹性件141连接于第一连接座1151与第一调节杆134之间,第二连接座1152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杆113,第二弹性件142连接于第二连接座1152与第二调节杆138之间。
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座1151与第一固定杆112之间围合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153,第一调节杆134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纳空间1153内,第一弹性件141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1153内,第二连接座1152与第二固定杆113之间围合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154,第二调节杆138的一端伸入第二容纳空间1154内,第二弹性件142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115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1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161及第二限位件1162,第一限位件1161连接于第一固定杆112,第二限位件1162连接于第二固定杆113,第一复位结构132连接于第一限位件1161与第一外针121之间,第二复位结构136连接于第二限位件1162与第二外针122之间。
实际应用中,第一调节杆134及第二调节杆138均开设有沿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避位孔139,第一限位件1161的一端穿过第一外针121以及第一调节杆134的避位孔139,并与第一固定杆112连接,第二限位件1162的一端穿过第二外针122以及第二调节杆138的避位孔139,并与第二固定杆113连接,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限位件1161和第二限位件1162分别相对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在对应的避位孔139内移动。
另外,避位孔139也可以对第一调节杆134以及第二调节杆138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具体地,第一限位件1161和第二限位件1162均为限位螺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161和第二限位件1162均包括两个,对应地,第一复位结构132和第二复位结构136均包括两个,两个第一限位件1161对应第一外针121的两端设置,两个第二限位件1162对应第二外针122的两端设置,每一第一限位件1161对应设置一第一复位结构132,每一第二限位件1162对应设置一第二复位结构136,以稳定地提供使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相互靠近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10还包括第一压块1171及第二压块1172,第一压块1171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压块1172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杆113,第三复位结构133连接于第一压块1171与第一内针123之间,第四复位结构137连接于第二压块1172与第二内针124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压块1171包括两个,第一内针123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2,两个第一压块1171对应第一内针123的两端设置,且每一第一压块1171与第一固定杆112围合形成一第一调节空间,第一内针123两端伸入第一调节空间内,每一第一调节空间内设置一第三复合结构133,且第三复位结构133一端抵接于第一压块1171,另一端抵接于第一内针123。
第二压块1172包括两个,第二内针124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13,两个第二压块117对应第二内针124的两端设置,且每一第二压块1172与第二固定杆113围合形成一第二调节空间,第二内针124两端伸入第二调节空间内,每一第二调节空间内设置一第四复位结构137,且第四复位结构137一端抵接于第二压块1172,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内针12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161和第一压块1171位于第一固定杆112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二限位件1162和第二压块1172位于第二固定杆113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块151,第一调节块151设置于第一内针123,第一调节杆134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1341,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调节块151可在第一配合斜面1341上滑动,以使第一内针123靠近第二内针124。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三复位结构133的作用下,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内针123连接的第一调节块151可始终抵接于第一配合斜面1341,从而使得第一内针123靠近第二内针124。
实际应用中,第一固定杆112上开设有贯通孔,第一内针123上开设有第一嵌设孔,第一调节块151穿设于贯通孔内,且嵌设于第一嵌设孔内,在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推动第一调节块151在贯通孔内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推动第一内针123沿第二方向移动。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块151通过卡接的方式与第一内针123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块151也可以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与第一内针123连接。
具体地,第一调节块151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对应贯通孔与第一嵌设孔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以确保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稳定地推动第一内针123靠近第二内针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块152,第二调节块152设置于第一外针121,第一调节杆134上设有第二配合斜面1342,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调节块151可在第二配合斜面1342上滑动,以使第一外针121远离第二外针122。
同理可知,在第一复位结构132的作用下,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调节块152可始终抵接于第二配合斜面1342。
实际应用中,第一外针121上开设有第二嵌设孔,第二调节块152嵌设于第二嵌设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调节块151和第二调节块152均开设有斜面,第一配合斜面1341和第二配合斜面1342可分别与第一调节块151上的斜面以及第二调节块152上的斜面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三调节块153,第三调节块153设置于第二内针124,第二调节杆138上设有第三配合斜面1381,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三调节块153可在第三配合斜面1381上滑动,以使第二内针124靠近第一内针123。
实际应用中,第二固定杆113上开设有贯通孔,第二内针124上开设有第三嵌设孔,第三调节块153穿设于贯通孔内,且嵌设于第三嵌设孔内,在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推动第三调节块153在贯通孔内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推动第二内针124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四调节块154,第四调节块154设置于第二外针122,第二调节杆138上设有第四配合斜面1382,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四调节块154可在第四配合斜面1382上滑动,以使第二外针122远离第一外针121。
实际应用中,第二外针122上开设有第四嵌设孔,第四调节块154嵌设于第四嵌设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针123、第一调节块151、第一外针121及第二调节块152的连接方式以及和第一调节杆134的配合方式与第二内针124、第三调节块153、第二外针122及第四调节块154的连接方式以及和第二调节杆1233的配合方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依次经过第一分离位置及第一接触位置,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依次经过第二分离位置及第二接触位置。
当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至第一分离位置时,第一调节块151从第一配合斜面1341滑出;当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子方向移动至第一接触位置时,第二调节块152滑入第二配合斜面1342。
当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至第二分离位置时,第三调节块153从第三配合斜面1381滑出;当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至第二接触位置时,第四调节块154滑入第四配合斜面1382。
如此,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调节块151和第三调节块153先分别在第一配合斜面1341和第三配合斜面1381上滑动,分别滑出第一配合斜面1341和第三配合斜面1381之后,第二调节块152和第四调节块154会分别滑入第二配合斜面1342和第四配合斜面1382,也就是说在第一内针123与第二内针124夹紧料带的端部之后,再调整第一外针121与第二外针122之间的间距,即调整卷针机构的外周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块125及第二连接块126,第一连接块125及第二连接块126均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固定组件110,且第一连接块125、第一内针123、第二内针124及第二连接块126依次间隔排布,第一外针12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块125背离第一内针123的一侧,第一调节杆134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2与第一连接块125之间,第二外针12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126背离第二内针124的一侧,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13与第二连接块126之间,第一复位结构132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一连接块125之间,第二复位结构136连接于固定组件110与第二连接块126之间。
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块125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嵌设孔开设于第一连接块125,第二连接块126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13,第四嵌设孔开设于第二连接块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针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三弹性件143,第三弹性件143设置于第一调节块151与第一内针123以及第三调节块153与第二内针124之间,用于提供使第一调节块151远离第一内针123以及第三调节块153远离第二内针124的作用力,从而在第一调节杆134推动第一调节块151以及第二调节杆138推动第三调节块153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确保第一调节块151和第二调节块153具有活动余量,避免因加工误差导致第一调节杆134以及第二调节杆138卡死,同时也使得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具有活动余量,可以避免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之间夹持过紧,进而避免压坏料带。
具体地,第三弹性件143为蝶形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方向远离卷针座111的一端均突出于第一外针121与第二外针122,而第一固定杆112及第二固定杆113沿第一方向远离卷针座111的一端突出于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卷针机构100。
请参阅图3-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200,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组件210、支撑件221及尾座222,驱动组件210用于推动支撑件221沿第一子方向移动,尾座222绕与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件221,且尾座222与固定组件110可拆卸地连接,尾座222随支撑件221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与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相抵接,以推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
如此,驱动组件210驱动尾座222沿第一子方向移动可使得尾座222与固定组件110连接,然后驱动组件210继续驱动尾座222沿第一子方向移动可推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沿第一子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内针123和第二内针124夹持料带,并且调节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之间的间距,即调节卷针机构的外周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为图3中的左右方向,且第一子方向为图3中朝右的方向,第二子方向为图3中朝左的方向。
进一步地,尾座222与第一固定杆112及第二固定杆113远离卷针座11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且尾座222在第一固定杆112和第二固定杆113上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以使得尾座222在第一固定杆112和第二固定杆113上移动时与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远离卷针座111的一端相抵接。
实际应用中,驱动机构还包括卡持件223,卡持件223连接于尾座222,以与尾座222围合形成一卡槽2221,第一固定杆112和第二固定杆113远离卷针座111的一端伸入卡槽2221内并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卡槽2221为环形槽,以方便第一固定杆112以及第二固定杆113伸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杆224,驱动组件210设置于连接杆224,支撑件221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连接杆224。实际应用中,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架225,支架225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24,支撑件221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支架225。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10包括驱动件211及驱动杆212,驱动件211设置于连接杆224,驱动杆212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连接杆224,驱动件211与驱动杆212传动连接,以驱动该驱动杆212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且驱动杆212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支撑件221,从而推动支撑件221沿第一子方向移动。
实际应用中,驱动组件210还包括驱动底座213、丝杠214、螺母及驱动块215,驱动底座213与连接杆224固定连接,驱动件211设置于驱动底座213,且通过联轴器与丝杠214传动连接,丝杠214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母与驱动块215固定连接,驱动块215与驱动杆212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第四弹性件226,第四弹性件226连接于支架225与支撑件221之间,以提供使支撑件221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支撑件221复位。
实际应用中,驱动机构还包括推块227,推块227固定连接于支撑件221,第四弹性件226连接于推块227与支架225之间,驱动杆212沿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抵接于推块227。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制动组件,制动组件被构造为可控地限制支撑件221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从而在驱动组件210驱动尾座222推动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制动组件动作以限制支撑件221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限制尾座22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调节杆134和第二调节杆138相对固定,避免电芯卷绕过程中第一内针123、第二内针124、第一外针121和第二外针122发生位移,确保夹紧料带的端部以及确保外周长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中,制动组件包括固定环228、制动器229及夹块231,固定环228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24,制动器229设置于固定环228,夹块231固定连接于支撑件221,制动器229被构造为可控地抱紧夹块231,以使夹块231相对连接杆224固定。
具体地,夹块231固定连接于推块227。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套筒232,套筒232固定连接于支架225,支撑件221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套筒232内,尾座222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件221。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缓冲件233,缓冲件233设置于支撑件221,且支撑件221沿第二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缓冲件233随支撑件221移动并抵接于套筒232,以避免支撑件221与套筒232之间发生较大的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结构132、第二复位结构136、第三复位结构133、第四复位结构137均为弹性结构。实际应用中,第一复位结构132、第二复位结构136、第三复位结构133、第四复位结构137、第一弹性件141、第二弹性件142及第四弹性件226均为弹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第一外针、第二外针、第一调节组件及第二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外针及所述第二外针均沿第一方向纵长布设,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外针和所述第二外针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复位结构及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复位结构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外针靠近所述第二外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且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中的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调节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外针远离所述第二外针;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复位结构及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外针靠近所述第一外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且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调节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外针远离所述第一外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内针及第二内针,所述第一内针和所述第二内针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纵长布设,所述第一外针、所述第一内针、所述第二内针及所述第二外针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所述第一内针和所述第二内针可相互靠近和远离;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复位结构,所述第三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内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内针远离所述第二内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内针靠近所述第二内针;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第四复位结构,所述第四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内针之间,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二内针远离所述第一内针的作用力,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内针靠近所述第一内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卷针座、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及所述第二固定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针座,所述第一内针及所述第一外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内针及所述第二外针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
所述第三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内针,所述第一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所述第四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内针之间,所述第二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外针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外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块及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三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内针之间,所述第二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四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第二内针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块及第三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内针,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调节块可在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内针靠近所述第二内针;
所述第三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内针,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第三配合斜面,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调节块可在所述第三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内针靠近所述第一内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块及第四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外针,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二配合斜面,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调节块可在所述第二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外针远离所述第二外针;
所述第四调节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针,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第四配合斜面,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调节块可在所述第四配合斜面上滑动,以使所述第二外针远离所述第一外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依次经过第一分离位置及第一接触位置,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依次经过第二分离位置及第二接触位置;
当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调节块从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滑出;
当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接触位置时,所述第二调节块滑入所述第二配合斜面;
当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三调节块从所述第三配合斜面滑出;
当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接触位置时,所述第四调节块滑入所述第四配合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调节杆之间,以提供使所述第一调节杆沿与所述第一子方向相反的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调节杆之间,以提供使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
10.一种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卷针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支撑件及尾座,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尾座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尾座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尾座随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及所述第二调节杆相抵接,以推动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第一子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架及第四弹性件,所述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四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以提供使所述支撑件沿与所述第一子方向相反的第二子方向移动的作用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及制动组件,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固定环、制动器及夹块,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所述制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环,所述夹块固定连接于支撑件,且所述制动器被构造为可控地夹紧所述夹块。
CN202110919892.5A 2021-08-11 2021-08-11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Pending CN113659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9892.5A CN113659217A (zh) 2021-08-11 2021-08-11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9892.5A CN113659217A (zh) 2021-08-11 2021-08-11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9217A true CN113659217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9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9892.5A Pending CN113659217A (zh) 2021-08-11 2021-08-11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921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5540A (zh) * 2022-06-13 2022-07-12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卷径的卷针装置
WO2023137639A1 (zh) * 2022-01-19 2023-07-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装置和卷绕设备
EP4207406A4 (en) * 2021-11-05 2024-04-17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WINDING MANDREL MECHANISM AND WINDING MA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298A (zh) * 2019-04-01 2019-07-0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卷针组件
CN110165307A (zh) * 2019-06-19 2019-08-2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机构
CN112259807A (zh) * 2020-11-13 2021-01-22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卷针机构及卷绕机
CN112701340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卷针机构及卷绕设备
CN216015468U (zh) * 2021-08-11 2022-03-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298A (zh) * 2019-04-01 2019-07-0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卷针组件
CN110165307A (zh) * 2019-06-19 2019-08-2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机构
CN112701340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卷针机构及卷绕设备
CN112259807A (zh) * 2020-11-13 2021-01-22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卷针机构及卷绕机
CN216015468U (zh) * 2021-08-11 2022-03-11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07406A4 (en) * 2021-11-05 2024-04-17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WINDING MANDREL MECHANISM AND WINDING MACHINE
WO2023137639A1 (zh) * 2022-01-19 2023-07-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卷绕装置和卷绕设备
US11894509B2 (en) 2022-01-19 2024-02-06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apparatus
CN114735540A (zh) * 2022-06-13 2022-07-12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卷径的卷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9217A (zh)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CN216015468U (zh) 卷针机构及卷绕装置
CN216750002U (zh) 卷针机构及卷绕机
CN214454876U (zh) 电芯抓取装置及电芯转运设备
KR101921295B1 (ko)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CN210523963U (zh) 实验室用锂电池极片分切机驱动机构
CN216015469U (zh) 卷针周长变更装置及卷绕设备
JP5988945B2 (ja) リードワイヤの耐電圧性能測定子及びリードワイヤの耐電圧性能測定装置
CN211110195U (zh) 料带牵引机构及料带卷绕装置
CN218018582U (zh) 电芯抓取机构及电芯下料装置
CN111453551B (zh) 防止卷轮的限位盘变形的限制装置
CN215393900U (zh) 工件夹紧装置
CN215118995U (zh) 一种卷膜装置
CN113328147B (zh) 卷针机构
CN219716920U (zh) 卷针装置及卷绕系统
CN212351809U (zh) 一种螺丝二次锁附限位固定辅助工装
CN213170933U (zh) 取料机构及收卷系统
CN207834108U (zh) 一种功率电感器生产用全自动绕线机线盘夹紧机构
CN218837999U (zh)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加工切割工装
CN216004558U (zh) 放卷装置
CN220596574U (zh) 一种胶带分切机的导向结构
CN110697475A (zh) 料带牵引机构、料带卷绕装置及料带卷绕方法
CN219468960U (zh) 一种电芯转运夹具
CN220400654U (zh) 卷绕机构及具有其的卷绕设备
CN213027850U (zh) 步进式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