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6975A - 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6975A
CN113646975A CN201980095143.6A CN201980095143A CN113646975A CN 113646975 A CN113646975 A CN 113646975A CN 201980095143 A CN201980095143 A CN 201980095143A CN 113646975 A CN113646975 A CN 113646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male terminal
female terminal
connector
seal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5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6975B (zh
Inventor
田中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 Autotec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 Autote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 Autotec Ltd filed Critical BL Autotec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46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6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6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6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因液体的侵入而邻接的端子间电短路的连接器。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公端子,具有柱状的底座及从所述底座的顶面突出的圆柱状的凸部;以及母端子,具有筒状的插座,所述插座在顶面具有开口且具有能够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所述公端子具有与所述底座相接并包围所述凸部的密封材,在所述公端子及所述母端子的嵌合状态下,所述密封材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与所述插座的顶面相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等的工业设备中所使用的机械臂(robot arm)是在前端装设焊接器具等各种工具(末端执行器(end effector))来进行生产作业。作为用于容易地进行此种工具的更换的装置,有工具更换装置。所述工具更换装置包含安装于机械臂的前端的主板(masterplate)、与分别装设有各种工具的多个工具板的组合。各工具板形成为能够与主板嵌合,通过更换工具板,可容易地进行机械臂的工具的更换。
根据所述工具的形态,有需要进行与机械臂的电信号的授受的工具。对于此种工具,将机械臂的电信号线连接到主板,经由主板及工具板达成与工具的电信号的授受。此时,主板与工具板的电连接通常使用包含公端子与母端子的连接器。
在此种需要电信号的授受的工具更换装置中,有时会因例如水那样的液体的浸入而邻接的端子间短路,引起动作不良或故障。因此,在主板与工具板嵌合时相接的区域(嵌合区域)的外缘部设置密封材,抑制来自外部的液体的浸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2694299号公报)。
但是,此种在嵌合区域的外缘部设置密封材的结构中,虽可抑制嵌合后的液体的进入,但在嵌合前液体就残留于板的表面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抑制因所述液体而邻接的端子间短路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94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所述那样的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因液体的侵入而邻接的端子间电短路的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公端子,具有柱状的底座及从所述底座的顶面突出的圆柱状的凸部;以及母端子,具有筒状的插座,所述插座在顶面具有开口且具有能够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所述公端子具有与所述底座相接并包围所述凸部的密封材,在所述公端子及所述母端子的嵌合状态下,所述密封材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与所述插座的顶面相接。
所述连接器中,公端子具有与底座相接并包围凸部的密封材,在公端子及母端子的嵌合状态下,所述密封材以包围母端子的开口的方式与插座的顶面相接。因此,所述连接器在公端子及母端子的嵌合时可以连接器为单位抑制液体的浸入。因此,即便存在邻接的其他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也可在与其他连接器之间有效地抑制端子间短路的情况。
所述公端子可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底座的外周面突出且其顶面与所述底座的顶面齐平,所述密封材可覆盖所述凸缘部的顶面。通过如此在公端子设置所述凸缘部,且以覆盖所述凸缘部的顶面的方式配设密封材,可增加密封材所接触的面积。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液体的浸入。
作为所述密封材的肖氏A硬度(Shore Ahardness),优选为70°以下。通过将所述密封材的肖氏A硬度设为所述上限以下,而维持公端子及母端子的嵌合部分的嵌合状态并提高密合性,因此可抑制勘合时的电信号的授受变得不稳定,并且可更确实地抑制液体的浸入。
本发明的工具更换装置包括:主板,安装于机械臂;工具板,能够装卸地装设于所述主板且安装有工具;以及本发明的连接器,在所述主板及所述工具板中,在其中一个板配设有所述连接器的母端子,在另一个板配设有所述连接器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的插座的底部埋设于所述其中一个板,且所述母端子的插座的顶部从所述其中一个板突出,所述公端子的底座埋设于所述另一个板,且所述公端子的凸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母端子的插座嵌合。
所述工具更换装置由于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因此可有效地抑制连接器与板的接地故障、或存在邻接的连接器时的端子间的短路。
所述母端子具有:凸边部,从所述插座的埋设于所述其中一个板的底部的外周面突出并包围所述插座;以及第二密封材,与所述凸边部相接并包围所述插座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密封材的与所述凸边部相向且包围所述插座的外周面的区域与所述其中一个板抵接。通过如此在母端子设置第二密封材,也可抑制液体顺着母端子的插座的周围而浸入的情况,因此,进而难以产生接地故障或短路。
再者,所谓“顶部”,是指公端子及母端子嵌合时分别成为前端侧的部位,所谓“底部”,是指与顶部相反的一侧的部位、即公端子及母端子嵌合时分别成为后端侧的部位。另外,所谓“顶面”,是指公端子及母端子嵌合时分别位于前端侧的面。所谓“肖氏A硬度”,是指依据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6253-3:2012中记载的硬度计(durometer)类型A(Type A)来测定的硬度。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发明的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可抑制因液体的侵入而邻接的端子间电短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工具更换装置的主板的示意性底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工具更换装置的工具板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3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工具板安装于图1的主板时的公端子与母端子的嵌合状态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工具板的公端子的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主板的母端子的结构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宜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工具更换装置]
图1及图2所示的工具更换装置包括:主板1,安装于机械臂;工具板2,能够装卸地装设于所述主板1且安装有工具;以及多个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在所述工具更换装置中,通过操作来装卸主板1与工具板2,由此可对各种工具进行更换并装设于机械臂。此种工具更换装置例如被用作末端执行器自动更换装置。
作为所述工具更换装置的装卸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如下结构:工具板2在上表面具有插入凹部,主板1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插入凹部的筒状部。
主板1具有:主单元主体3、外部连接部4、以及母端子20。另外,工具板2具有:工具单元主体5、外部连接部6、以及公端子10。即,在主板1及工具板2中,在其中一个板即主板1配设有连接器的母端子20,在另一个板即工具板2配设有连接器的公端子10。
主单元主体3及工具单元主体5是用于搭载通过这些的组合来实现的工具的各零件的基台。主单元主体3及工具单元主体5可采用金属制或树脂制,就轻量化的观点而言,优选为树脂制。
主板1的外部连接部4是从主单元主体3的侧面垂直地突出设置。外部连接部4例如为圆筒状,且在内侧具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与多个母端子20在主单元主体3的内部一对一连接。
工具板2的外部连接部6是从工具单元主体5的侧面垂直地突出设置。外部连接部6例如为圆筒状,且在内侧具有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与多个公端子10在工具单元主体5的内部一对一连接。
所述工具更换装置将与机械臂进行电信号的授受等的电缆等连接到主板1的外部连接部4,将与工具进行电信号的授受等的电缆等连接到工具板2的外部连接部6,且如图3所示,将主板1与工具板2连结,由此能够在机械臂与工具之间进行电信号的授受等。即,通过以主板1的多个母端子20分别嵌合到工具板2的多个公端子10的方式将主板1与工具板2连结,而在机械臂与工具之间形成多个电信号的联络电路。
[连接器]
以下,对本发明的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包括图4所示的公端子10以及图5所示的母端子20。
<公端子>
如图4所示,公端子10具有:底座11、凸部12、凸缘部13、以及第一密封材14。
(底座)
底座11为柱状,例如可采用圆柱状。另外,底座11具有导电性,且与凸部12电连接。
底座11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在底座11为圆柱状的情况下,其直径可设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轴向长度可设为1mm以上且12mm以下。
再者,如图4所示,底座11的与配设凸部1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优选为形成有锥体,以便容易地进行与工具板2的嵌合。
(凸部)
凸部12从底座11的顶面突出,且为圆柱状。另外,凸部12具有导电性。凸部12可与底座11一体成形,也可为分体。
凸部12优选为朝向前端方向逐渐缩径的锥状。通过如此将凸部12设为锥状,可容易地与后述的母端子20嵌合。
在将凸部12设为锥状的情况下,轴向上的缩径率优选为一定、即通过轴心的凸部12的剖面的周缘是呈直线地形成。作为所述凸部12的锥角的下限,优选为1°,更优选为2°,进而优选为4°。另一方面,作为凸部12的锥角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8°,进而优选为6°。若凸部12的锥角小于所述下限,则公端子10的脱嵌性(脱嵌的容易度)有可能变得不充分。相反,若凸部12的锥角超过所述上限,则与母端子20的接触面积减少,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可能降低。
凸部12的根部分的直径(最大直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1mm以上且5mm以下。另外,凸部12的长度也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另外,凸部12的前端缘优选为做成圆形。作为所述圆弧的直径的下限,优选为0.1mm,更优选为0.3mm。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圆弧的直径的上限,优选为2mm,更优选为1mm。若所述圆弧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限,则有可能损伤母端子20。相反,若所述圆弧的直径超过所述上限,则公端子10的嵌合性有可能变得不充分。
(凸缘部)
如图4所示,凸缘部13从底座11的外周面突出,且其顶面与底座11的顶面齐平。凸缘部13例如可采用圆板状。另外,凸缘部13可具有导电性并与底座11电连接,也可不具有导电性。在凸缘部13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可与底座11一体成形,也可为分体。在凸缘部13不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设为分体。再者,就抑制端子间的短路的效果的观点而言,底座11、凸部12及凸缘部13优选为一体成形,在此情况下,凸缘部13具有导电性。
构成为:凸缘部13的顶面比凸部12的根部分的剖面大,凸缘部13的顶面的周缘较凸部12的根部分的周缘而言更位于外侧。如上所述,只要凸缘部13的顶面比凸部12的根部分剖面大,则凸缘部13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在凸缘部13为圆板状的情况下,其直径可设为2mm以上且12mm以下。另外,凸缘部13的轴向长度可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
(第一密封材)
第一密封材14与底座11相接并包围凸部12。第一密封材14是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板状。
第一密封材14可覆盖凸缘部13的顶面。通过如此以覆盖凸缘部13的顶面的方式配设第一密封材14,可增加第一密封材14所接触的面积。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液体的浸入。
另外,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材14以包围后述的母端子20的开口20a的方式与插座21的顶面相接。
第一密封材14可与凸部12相接,但只要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状态下,以包围母端子20的开口20a的方式与插座21的顶面相接,则在与凸部12之间也可存在空隙。
另外,可构成为:第一密封材14的顶面比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顶面大,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状态下,第一密封材14的外缘较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顶面的外缘而言更位于外侧。通过如此以使第一密封材14的外缘较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外缘而言更位于外侧的方式构成,可增加第一密封材14与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顶面接触的面积。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液体的浸入。
作为第一密封材14的材质,若不具有导电性且具有适度的弹性则良好,可使用各种橡胶或树脂。其中,优选为密闭性高、可提高端子间的短路抑制效果的腈橡胶。
作为第一密封材14的肖氏A硬度的下限,优选为15°,更优选为30°,进而优选为40°。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密封材14的肖氏A硬度的上限,优选为70°,更优选为60°。若第一密封材14的肖氏A硬度小于所述下限,则缓冲性过于变高,容易产生处于嵌合状态的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位置偏移,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电连接有可能变得不稳定。相反,若第一密封材14的肖氏A硬度超过所述上限,则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部分的密合性变得不充分,液体浸入的抑制效果有可能变得不充分,或者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难以嵌合,勘合时的电信号的授受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作为第一密封材14的变形量的下限,优选为8%,更优选为10%,进而优选为20%。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密封材14的变形量的上限,优选为40%,更优选为35%,进而优选为30%。若第一密封材14的变形量小于所述下限,若第一密封材14的变形量小于所述下限,则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部分的密合性变得不充分,液体浸入的抑制效果有可能变得不充分。相反,若第一密封材14的变形量超过所述上限,则第一密封材14有可能压缩破裂。再者,所谓“变形量”,是依据JIS-B-2401-2:2012的O形环的粗细(直径)的测定来测定密封材的平均厚度d(mm),且对于壳体的深度将嵌合状态下的公端子10的凸缘部13与母端子20的间隙设为D(mm)时,由(d-D)/d×100(%)表示的量。
作为第一密封构件14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为1mm,更优选为1.5mm,进而优选为1.8mm。另一方面,作为第一密封构件14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为3mm,更优选为2.5mm,进而优选为2.2mm。若第一密封构件14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则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部分的密合性变得不充分,液体浸入的抑制效果有可能变得不充分。相反,若第一密封构件14的平均厚度超过所述上限,则第一密封构件14的排斥力过于变大,容易产生处于嵌合状态的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位置偏移,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电连接有可能变得不稳定,或者所述连接器有可能不必要地过于变大。再者,所谓“平均厚度”,是指在任意10点测定的厚度的平均值。
作为第一密封构件14的最小宽度的下限,优选为0.5mm,更优选为1mm,进而优选为1.5mm。若第一密封构件14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液体浸入的抑制效果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关于第一密封构件14的最小宽度的上限,只要能够将公端子10收纳于工具单元主体5中,则并无特别限定。再者,所谓“密封构件的最小宽度”,是指处于最近的位置的密封构件的内缘(贯通孔的圆周)上的一点与外缘上的一点的距离。
<公端子向工具板的内置>
如图4所示,工具单元主体5具有从与主板1嵌合的顶面贯通到底面的贯通孔5a,公端子10经由公端子支撑部30而内置于所述贯通孔5a。另外,公端子10配设为底座11埋设于工具单元主体5、且凸部12朝向工具单元主体5的顶面侧。工具单元主体5的贯通孔5a构成为顶面侧能够与母端子20的插座21嵌合。通过所述结构而构成为:公端子10的底座11埋设于另一个板即工具板2,且公端子10的凸部12能够与母端子20的插座21嵌合。
(贯通孔)
只要可内置公端子10及公端子支撑部30且能够与母端子20的插座21嵌合,则贯通孔5a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圆柱状。另外,贯通孔5a的形状是选择在内置公端子10及公端子支撑部30时空隙少的那样的形状。
如图4所示,贯通孔5a的工具单元主体5的顶面侧的前端部优选为朝向所述顶面而扩径的锥状。通过如此将贯通孔5a的前端部设为锥状,可提高与母端子20的脱嵌性。
贯通孔5a具有以内径从工具单元主体5的底面朝向顶面变小的方式变化的第一台阶5b,通过所述第一台阶5b而防止公端子10向顶面侧脱出。因此,较第一台阶5b更靠顶面侧的内径比公端子10的凸缘部13的直径小,较第一台阶5b更靠底面侧的内径比公端子10的凸缘部13的直径大。
公端子10可配设为第一密封材14从底面侧抵接到第一台阶5b。通过如此将公端子10配设为第一密封材14从底面侧抵接到第一台阶5b,可抑制液体从贯通孔5a的顶面侧的开口浸入到第一台阶5b的底面侧,因此进而难以产生端子间的短路。
同样地,贯通孔5a具有以内径从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变小的方式变化的第二台阶5c,通过所述第二台阶5c而防止公端子支撑部30向底面侧脱出。
第一台阶5b较第二台阶5c而言更位于顶面侧。虽根据第一台阶5b与工具单元主体5的顶面的距离来决定公端子10的凸部12的前端位置,但作为第一台阶5b与工具单元主体5的顶面的距离,优选为设为公端子10的凸部12的前端位置与工具单元主体5的顶面成为同一水平面的距离。通过设为此种距离,公端子10的凸部12的前端不会从顶面突出,因此可保护公端子10的凸部12。另外,由于凸部12不会成为距工具单元主体5的顶面为深处的位置,因此可抑制与母端子20的脱嵌性降低的情况。
第一台阶5b与第二台阶5c的距离是设为为了内置公端子10及公端子支撑部30而没有余缺的距离。
(公端子支撑部)
公端子支撑部30具有公端子连接体31、连接插座32、以及止动环33。
公端子连接体31为柱状,例如可采用圆柱状。如图4所示,公端子连接体31在其中一面具有能够嵌合公端子10的底座11的凹部。公端子10通过嵌合到所述凹部,而公端子10的位置得到固定。再者,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与底座11之间,形成有成为公端子10的定位用的游隙的空间。
公端子连接体31具有导电性,可将公端子10的电信号传递到后述的连接插座32。
连接插座32设置于公端子连接体31的另一面(与具有所述凹部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连接插座32与公端子连接体31可设为分体,也可一体成形。
连接插座32具有导电性,且连接授受电信号等的端子。
止动环33将嵌合有公端子10的公端子连接体31固定于工具单元主体5的贯通孔5a内。如图4所示,止动环33以与工具单元主体5的底面相接的方式设置于工具单元主体5的底面的外侧。作为止动环33,可使用C型或E型等已知的止动环。
可利用止动环33以公端子10抵接到第一台阶5b的方式固定公端子连接体31。通过止动环33与公端子连接体31的嵌合位置、和将公端子10嵌合到公端子连接体31的凹部时的游隙量的调整,可以公端子10抵接到第一台阶5b的方式固定公端子连接体31。通过如此利用止动环33固定公端子连接体31,而主要可抑制公端子10在贯通孔5a的轴线方向上松动的情况。
再者,将嵌合有公端子10的公端子连接体31固定于工具单元主体5的贯通孔5a内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止动环,也可使用其他方法。
<母端子>
如图5所示,母端子20具有:插座21、隆起部22、凸边部23、以及第二密封材24。再者,为了使方向与图4相匹配,图5被描绘成顶部(顶面)为下侧,底部(底面)为上侧。
(插座)
插座21为筒状,且具有能够与公端子10的凸部12嵌合的凹部。如图5所示,插座21具有:具有导电性的插座主体21a、以及具有绝缘性且覆盖插座主体21a的罩21b。
如图5所示,在罩21b设置有母端子20的开口20a,罩21b具有从所述开口20a起缩径的锥状的贯通孔。另外,与所述贯通孔连续地在插座主体21a设置有凹部。插座21的凹部包含所述呈锥状缩径的罩21b的贯通孔、以及与所述贯通孔连续的插座主体21a的凹部。
插座主体21a的凹部的直径比公端子10的凸部12的直径大,插座主体21a的凹部的长度比公端子10的凸部12的长度大。
(隆起部)
隆起部22为筒状,配设于插座主体21a的凹部内,且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状态下,公端子10的凸部12以自内侧起沿着内侧的方式抵接。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电连接主要是通过所述隆起部22进行。
具体而言,隆起部22包含中央部向内侧弯曲的多个带状构件。所述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与公端子10的嵌合方向一致,筒状的隆起部22的中心轴与公端子10的嵌合方向一致。
所述带状构件优选为具有弹性。通过如此带状构件具有弹性,可进一步提高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脱嵌性及连接可靠性。
隆起部22的轴向(公端子10的嵌合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比公端子10的凸部12的长度小。具体而言,作为隆起部22的轴向长度的下限,优选为70%,更优选为75%,进而优选为80%。另一方面,作为隆起部22的轴向长度的上限,优选为100%,更优选为95%,进而优选为90%。若隆起部22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隆起部22与凸部12的接触面。相反,若隆起部22的轴向长度超过所述上限,则中央部的直径因带状构件的弯曲而过于变细,公端子10的脱嵌性有可能降低,或者,相反,若为了确保中央部的直径而减小带状构件的弯曲,则连接可靠性有可能降低。
作为隆起部22的隆起高度的下限,优选为0.1mm,更优选为0.3mm,更优选为0.5mm。另一方面,作为隆起部22的隆起高度的上限,优选为1mm,更优选为0.9mm。若隆起部22的隆起高度小于所述下限,则与凸部12的接触面积减少,电连接的可靠性有可能降低。相反,若隆起部22的隆起高度超过所述上限,则公端子10的脱嵌性有可能降低。再者,所谓隆起部22的隆起高度,是指从隆起部22的最大内径减去隆起部22的最小内径而得的值。
(凸边部)
凸边部23从插座21的底部的外周面突出,且包围插座21。在图5的母端子20中,凸边部23与插座主体21a一体成形,并构成插座主体21a的底面。再者,凸边部2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与插座主体21a一体成形。另外,无需构成插座主体21a的底面。
凸边部23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与公端子10的凸缘部13相同。
(第二密封材)
第二密封材24与凸边部23相接并包围插座21的外周面。第二密封材24可不与插座21相接,但优选为相接。通过如此将第二密封材24以与插座21相接的方式配设,而第二密封材24的位置难以偏移,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液体的浸入。
另外,第二密封材24优选为以与凸边部23的顶面侧相接的方式配设。由于液体从顶面侧侵入,因此通过将第二密封材24配设于凸边部23的顶面侧,可更确实地抑制液体的浸入。
除了所述结构以外,第二密封材24可与公端子10的第一密封材14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母端子向主板的内置>
如图5所示,主单元主体3具有从与工具板2嵌合的顶面(图5的下侧的面)贯通到底面(图5的上侧的面)的贯通孔3a,母端子20经由母端子支撑部40而配设于所述贯通孔3a。另外,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底部埋设于主单元主体3,且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顶部从主单元主体3突出。即,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底部埋设于其中一个板即主板1,且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顶部从主板1突出。
所述母端子20的插座21构成为能够与对应的公端子10的凸部12嵌合。即,主单元主体3的贯通孔3a构成为:在与工具板2连结时,与工具单元主体5的贯通孔5a连通,公端子10的凸部12可与母端子20的插座21嵌合。
(贯通孔)
只要可内置母端子20及母端子支撑部40,则贯通孔3a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圆柱状。另外,贯通孔3a的形状是选择在内置母端子20及母端子支撑部40时空隙少的那样的形状。
贯通孔3a具有以内径从主单元主体3的底面朝向顶面变小的方式变化的第一台阶3b,通过所述第一台阶3b而防止母端子20向顶面侧脱出。因此,较第一台阶3b更靠顶面侧的内径比母端子20的凸边部23的直径小,较第一台阶3b更靠底面侧的内径比母端子20的凸边部23的直径大。
如图5所示,母端子20以第二密封材24从底面侧抵接到第一台阶3b的方式配设。即,凸边部23从母端子20的埋设于主板1的底部的外周面突出,并且第二密封材24的与凸边部23相向且包围插座21的外周面的区域与主板1抵接。通过如此在母端子20设置第二密封材24,也可抑制液体顺着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周围浸入的情况,因此难以产生接地故障或短路。
同样地,贯通孔3a具有以内径从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变小的方式变化的第二台阶3c,通过所述第二台阶3c而防止母端子支撑部40向底面侧脱出。
第一台阶3b较第二台阶3c而言更位于顶面侧。根据第一台阶3b与主单元主体3的顶面的距离决定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突出长度。所述母端子20的插座21的突出长度是设为为了与公端子10的凸部12嵌合而没有余缺的长度。即,设为在公端子10与母端子20的嵌合状态下,第一密封材14可以包围母端子20的开口20a的方式与插座21的顶面相接,且主板1与工具板2能够连结的那样的突出长度。
第一台阶3b与第二台阶3c的距离是设为为了内置母端子20及母端子支撑部40而没有余缺的距离。
(母端子支撑部)
母端子支撑部40具有母端子连接体41、连接插座42、以及止动环43。
母端子连接体41从母端子20的插座主体21a延伸设置。母端子连接体41优选为与插座主体21a一体成形。母端子连接体41为柱状,例如可采用圆柱状。
母端子连接体41具有导电性,可将母端子20的电信号传递到连接插座42。
连接插座42及止动环43分别与公端子10的连接插座32及止动环33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优点]
所述连接器中,公端子10具有与底座11相接并包围凸部12的第一密封材14,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状态下,第一密封材14以包围母端子20的开口20a的方式与插座21的顶面相接。因此,所述连接器在公端子10及母端子20的嵌合时可以连接器为单位抑制液体的浸入。因此,即便存在邻接的其他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也可在与其他连接器之间有效地抑制端子间短路的情况。
另外,所述工具更换装置由于具有多个本发明的连接器,因此可有效地抑制连接器与板的接地故障、或邻接的连接器的端子间的短路。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除了所述形态以外,也可按照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形态来实施。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板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母端子、工具板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公端子的情况,但也可为主板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公端子、工具板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母端子的结构。再者,在工具更换时主板及工具板位于上下的情况下,优选为在位于下侧的板设置公端子。位于下侧的板由于配设连接器的表面朝上,因此容易受到残留于板表面的液体的侵入。因此,通过将配设有密封材的公端子配设于位于下侧的板,可在与邻接的连接器之间有效地抑制端子间短路的情况。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主单元主体及工具单元主体配设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但所述连接器的配设位置并不限定于主单元主体及工具单元主体,例如也可配设于主板或工具板的外部连接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所述工具更换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连接器的情况,但包括单个所述连接器的工具更换装置也是本发明所意图的结果。即便所述连接器为单个,所述工具更换装置也可有效地抑制连接器与板的接地故障。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公端子具有凸缘部的情况,但凸缘部并非必需的构成要件,能够省略。再者,在所述公端子不具有凸缘部的情况下,构成为:底座的顶面比凸部的根部分的剖面大,底座的顶面的周缘较凸部的根部分的周缘而言更位于外侧。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密封材及第二密封材为板状的情况,但第一密封材及第二密封材并不限定于板状,例如也可为剖面为圆的O形环状。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母端子具有第二密封材的情况,但第二密封材并非必需的构成要素,能够省略。不具有第二密封材的连接器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再者,在母端子不具有第二密封材的情况下,也可省略凸边部。其中,由于凸边部具有防止母端子脱落的效果,因此即便为不具有第二密封材的母端子,也可具有凸边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及工具更换装置可抑制因液体的侵入而邻接的端子间电短路的情况。
符号的说明
1:主板
2:工具板
3:主单元主体
3a:贯通孔
3b:第一台阶
3c:第二台阶
4:外部连接部
5:工具单元主体
5a:贯通孔
5b:第一台阶
5c:第二台阶
6:外部连接部
10:公端子
11:底座
12:凸部
13:凸缘部
14:第一密封材
20:母端子
20a:开口
21:插座
21a:插座主体
21b:罩
22:隆起部
23:凸边部
24:第二密封材
30:公端子支撑部
31:公端子连接体
32:连接插座
33:止动环
40:母端子支撑部
41:母端子连接体
42:连接插座
43:止动环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包括:公端子,具有柱状的底座及从所述底座的顶面突出的圆柱状的凸部;以及
母端子,具有筒状的插座,所述插座在顶面具有开口且具有能够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所述公端子具有与所述底座相接并包围所述凸部的密封材,
在所述公端子及所述母端子的嵌合状态下,所述密封材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与所述插座的顶面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公端子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底座的外周面突出且其顶面与所述底座的顶面齐平,
所述密封材覆盖所述凸缘部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密封材的肖氏A硬度为70°以下。
4.一种工具更换装置,包括:主板,安装于机械臂;
工具板,能够装卸地装设于所述主板且安装有工具;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在所述主板及所述工具板中,在其中一个板配设有所述连接器的母端子,在另一个板配设有所述连接器的母端子,
所述母端子的插座的底部埋设于所述其中一个板,且所述母端子的插座的顶部从所述其中一个板突出,
所述公端子的底座埋设于所述另一个板,且所述公端子的凸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母端子的插座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更换装置,其中所述母端子具有:
凸边部,从所述插座的埋设于所述其中一个板的底部的外周面突出并包围所述插座;以及
第二密封材,与所述凸边部相接并包围所述插座的外周面,
所述第二密封材的与所述凸边部相向且包围所述插座的外周面的区域与所述其中一个板抵接。
CN201980095143.6A 2019-04-08 工具更换装置 Active CN113646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5303 WO2020208678A1 (ja) 2019-04-08 2019-04-08 コネクタ及びツール交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6975A true CN113646975A (zh) 2021-11-12
CN113646975B CN113646975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0769A (ja) * 1989-09-25 1991-05-10 Chubu Plant Service:Kk 防爆型差込接続器
JPH08293347A (ja) * 1995-04-20 1996-11-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電極
DE19528235A1 (de) * 1995-08-01 1997-02-06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der Abschirmung eines Kabels mit dem Gehäuse eines elektrischen Verbinders
DE19849227C1 (de) * 1998-10-26 2000-04-13 Hirschmann Richard Gmbh Co Kabelhalterung
JP2003031293A (ja) * 2001-07-12 2003-01-31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防水コネクタ
CN101378162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连接器、插座部件、电子设备及插头部件
JP2012226859A (ja) * 2011-04-15 2012-11-15 Hitachi Cable Ltd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2832493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309475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端子座结构
JP2014235873A (ja) * 2013-05-31 2014-12-15 行田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US20160006165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Geosp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474470A (zh) * 2013-07-25 2016-04-06 必爱路自动化设备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使用了该连接器的工具更换装置
CN107404035A (zh) * 2016-05-20 2017-1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0769A (ja) * 1989-09-25 1991-05-10 Chubu Plant Service:Kk 防爆型差込接続器
JPH08293347A (ja) * 1995-04-20 1996-11-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電極
DE19528235A1 (de) * 1995-08-01 1997-02-06 Siemens Ag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der Abschirmung eines Kabels mit dem Gehäuse eines elektrischen Verbinders
DE19849227C1 (de) * 1998-10-26 2000-04-13 Hirschmann Richard Gmbh Co Kabelhalterung
JP2003031293A (ja) * 2001-07-12 2003-01-31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防水コネクタ
CN101378162A (zh) * 2007-08-31 2009-03-04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连接器、插座部件、电子设备及插头部件
JP2012226859A (ja) * 2011-04-15 2012-11-15 Hitachi Cable Ltd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2832493A (zh) * 2011-06-15 2012-12-19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309475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端子座结构
JP2014235873A (ja) * 2013-05-31 2014-12-15 行田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N105474470A (zh) * 2013-07-25 2016-04-06 必爱路自动化设备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使用了该连接器的工具更换装置
US20160006165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Geosp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404035A (zh) * 2016-05-20 2017-1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11874B2 (ja) 2024-01-12
JPWO2020208678A1 (ja) 2021-12-09
JP2023011662A (ja) 2023-01-24
WO2020208678A1 (ja) 2020-10-15
JP7164281B2 (ja)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2249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10474201B (zh) 电缆连接器装置
US1156961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ntermediate insulating member and a potting material that fills a portion in an outer conductor more on the front side than on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intermediate insulating member
JP4389984B2 (ja) 防水コネクタ構造、ジャック部品、電子機器及びプラグ部品
US8777677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plug-in connections
US91721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CN101764310A (zh) 连接器
CN107809021B (zh) 电连接器
US11870188B2 (en) Ground coupling structure in coaxial connector set
EP2466693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water-proof connector
KR20020087404A (ko) 전원코드 접속세트
US201902677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162659B1 (ko) 동축 케이블 결합 커넥터
KR101311724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7411874B2 (ja) ツール交換装置
KR101652872B1 (ko) 커넥터
US2011007688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646975B (zh) 工具更换装置
KR20080099134A (ko) 커넥터
EP2866305B1 (en) Connector
JP460559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116111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EMI shielding
JP2010129319A (ja) ジャック構造
US7887378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EP3689417B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omprising a connector arrangement for establishing a two-pole electric contact between compon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