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6490A - 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6490A
CN113646490A CN202080025576.7A CN202080025576A CN113646490A CN 113646490 A CN113646490 A CN 113646490A CN 202080025576 A CN202080025576 A CN 202080025576A CN 113646490 A CN113646490 A CN 113646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element
movement
locking
rod
extend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55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6490B (zh
Inventor
何塞·洛佩斯·阿尔门德罗斯
卡迈勒·博布·阿巴奎
胡斯托·热苏斯·奥尔蒂斯·格拉西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logenia Research and Technologies SL
Original Assignee
Metalogenia Research and Technologies S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logenia Research and Technologies SL filed Critical Metalogenia Research and Technologies SL
Publication of CN11364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6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6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6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08Teeth
    • E02F9/2816Mountings therefor
    • E02F9/2833Retaining means, e.g. pins
    • E02F9/2841Retaining means, e.g. pins resil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11)耦接到支撑件(10)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具有在所述支撑件(10)中的壳体(9)和在所述磨损元件中的孔(12),使得在组装位置处,所述壳体(9)和所述孔(12)至少部分对齐。所述锁定装置引入所述壳体(9)内部,并且包括:‑锁定元件(1),‑内部元件(2),‑运动装置,适合于以可逆方式相对于所述内部元件(2)并且根据运动的方向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元件(1),在所述缩回位置处,所述锁定元件完全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完全在所述孔外部,‑弹性装置,其在所述伸出位置处施加力,所述力趋向于使所述锁定元件(1)靠近所述内部元件(2)移动。

Description

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支撑件包括壳体,磨损元件包括孔,使得在组装位置,壳体和孔至少部分地对齐(即,部分重叠),其中,锁定装置适合被引入到壳体内部。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应理解的是,当提及“壳体和孔至少部分地对齐(即,部分重叠)”时,其意义如下:
-孔限定孔纵向轴线,
-壳体限定壳体纵向轴线,
-在组装位置处,两个纵向轴线彼此平行且彼此靠近或在空间上重合,
-根据孔纵向轴线投影的所述孔的截面与所述壳体的截面重叠或至少部分重叠,
-孔和壳体是互斥的,意义是孔不包括壳体的一部分或整个壳体,壳体也不包括孔的一部分或整个孔,
-孔和壳体对齐,意义是在与两个纵向轴线重合的方向上,其中一个在另一个完成时开始(在完全重叠的情况下)。在仅部分重叠的情况下,孔和壳体的对应于重叠区域的部分对齐。
必须考虑到锁定装置是为特定的支撑件和磨损元件对(pair)设计的。因此,设计者必须了解影响锁定装置的支撑件和磨损元件的所有细节。设计者必须特别了解用于设计锁定装置的支撑件和磨损元件的相关尺寸。此外,必须考虑磨损系统被设计为维持给定的磨损。在这个意义上,磨损系统的预期磨损以及其将如何影响锁定装置以及磨损元件和影响锁定装置的支撑件的尺寸也是已知的。当必须设计特定的锁定装置时,所有这些数据是“起始信息”。因此,由于所有这些信息是其设计的预先设定值,因此必须考虑到它们“是锁定装置本身的一部分”。因此,尽管权利要求可以限定实体(例如,锁定装置本身),但是当限定锁定装置时,因为事实上,磨损元件和支撑件的相关数据是锁定装置本身的隐含部分,所以可以接受的是,它们指的是磨损元件、支撑件或其部件。
背景技术
铲土运输机用于挖掘、拆除、建筑、采矿和疏浚工程以及类似活动。它们通常具有用于收集材料的铲或铲斗。铲或铲斗承受高应力和侵蚀,特别是在唇缘(也称为刀片)的区域中。因此,铲或铲斗通常具有多个磨损元件,所述磨损元件保护其免受磨损和冲击和/或改善对地面中的穿透力,诸如齿、支撑件或齿杆(也称为适配器),和/或(例如,正面和侧面)防护件。
所有这些磨损或保护元件,特别是齿,承受高机械应力、塑性变形和剧烈磨损。为此,当它们断裂或持续磨损时,它们通常必须以特定频率更换。此外,这些机器可以在广泛的应用中工作,在这些应用中可能需要改变齿的设计以提高铲斗的性能。
磨损元件可以附接到其他磨损元件(诸如附接到适配器的齿)和/或可以附接到铲斗或铲的唇缘或刀片(诸如附接到唇缘的适配器)。
磨损或保护元件可以机械固定(更容易和更快速地更换)或焊接(更便宜但难以更换,并且有焊接损坏刀片的风险),其取决于地面的磨损程度和机器的尺寸。还必须考虑到大型铲土运输机,特别是在采石场和矿山中操作的那些铲土运输机,对于所述现场的生产至关重要。为此,这些机器的闲置时间可能会显著影响其生产率,并且非常有趣的是,可以快速、安全地在现场更换磨损元件,而无需将机器或铲斗带到车间以使用专用设备。为此,磨损元件被机械固定并且为此使用锁定装置例如销通常是有利的。
通常磨损元件具有腔,在所述腔中容纳有布置在支撑件(例如,适配器)中的鼻部,磨损元件将被组装在所述鼻部上。通孔穿过鼻部,从而限定壳体,并且腔的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孔,使得在组装位置处,腔的壁中的一个或多个孔叠加在壳体上(即,与所述壳体对齐或重叠),锁定装置(其基本上是细长的销)可以通过腔的壁中的孔被引入,直到其被容纳在壳体中。在组装位置处,锁定装置部分地从壳体突出并且(至少部分地)占据腔的壁中的孔。磨损元件由此被锁定在组装位置处。这种叠加(或对齐或重叠)不必是完全的,其中,如果其足以插入销,则部分叠加是足够的。这在本发明中也是有效的。在特定情况下,磨损元件具有鼻部,支撑件具有腔,在组装位置处,鼻部容纳在腔中,但除此之外,概念的其余部分以类似方式工作。
上面指出的锁定元件是已知的,诸如在文献EP1741842A1中描述的锁定元件。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已经观察到现有技术的锁定装置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例如,在将磨损元件定位在支撑件的鼻部上之前,希望具有可以完全容纳在壳体内部的锁定装置,这是因为这有利于锁定装置的组装和拆卸,特别是在磨损元件彼此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在其他情况下,锁定装置(或与锁定装置的接触磨损元件的尖端)不承受将其推靠在磨损元件上的力,即,被视为锁定装置独立于磨损元件工作。此外,总是需要以最经济和最简单的方式制造锁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这些缺点。这借助于上面所示类型的锁定装置实现,其中锁定装置包括:
-锁定元件,具有锁定端以及与锁定端相对的内端部,
-内部元件,
-运动装置,适于以可逆方式相对于内部元件在缩回(或退出)位置和伸出(或展开)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元件,其中,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限定运动的方向,
-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在伸出位置处在运动的方向上施加力,力趋向于使锁定元件更靠近内部元件移动。
优选地,在缩回位置处,锁定元件完全在壳体内并且完全在孔外部。
在本发明中,磨损元件具有腔,布置在支撑件(例如,适配器)中的鼻部容纳在所述腔中,磨损元件将被组装在所述支撑件上。鼻部中的孔限定壳体,腔的壁中的一个(面对壳体的开口端的壁)具有另一个孔,使得在组装位置处,腔的壁中的孔叠加在壳体上(即,与壳体对齐或重叠),锁定装置(其基本上是细长的销)可以通过腔的壁中的孔被引入,直到其被容纳在壳体中。替代地,鼻部中的孔可以是通孔(使得壳体具有两个开口端),在这种情况下,腔的在面对壳体的开口端的两个壁中可以存在两个孔。
通常,在缩回位置处,锁定元件必须完全在壳体内,使得磨损元件可以放置在支撑件的鼻部上而不受锁定元件的阻碍。在缩回位置处,锁定元件完全在孔外部,
在伸出位置处,锁定元件的一部分(对应的锁定端或对应的锁定端的至少一部分)在壳体外部并且在孔中,从而能够与磨损元件接触(实际上,其将接触,这是因为该接触将准确地用于将磨损元件固定到支撑件)。因为壳体和孔是相互排他性(即,它们都不包括、包含或围绕另一个),所以锁定元件的进入孔中的部分同时离开壳体。
优选地,在伸出位置处,锁定端阻挡磨损元件,而在缩回位置处,锁定元件脱离磨损元件的阻挡。实际上,壳体具有与运动的方向平行的主轴线,孔在壳体的开口端之后。为了将磨损元件与支撑件一起置于组装位置,磨损元件必须在组装方向上移动。该组装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形成大于60°的角度(优选地大于75°,更优选地大于85°)。因此,当锁定装置处于伸出位置时,其的一部分(锁定端或锁定端的至少一部分)在孔中,因此作为阻止磨损元件的在组装方向上的可能运动的阻塞物。相比之下,当锁定元件处于缩回位置时,锁定装置完全脱离孔洞,即,其脱离磨损元件的阻塞。因此,磨损元件可以在组装方向上自由移动。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中的一个是其构造便于拆卸,这是因为弹性装置的力便于锁定装置的缩回(或退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锁定装置在支撑件的壳体内部,用户因此在更换磨损元件时不必取出锁定装置,而是可以在不操作锁定装置的情况下取出磨损元件并且将新的磨损元件放置就位。由于当更换磨损元件时通常不需要更换锁定装置(其可以继续工作),这允许实现成本节约,因此这是特别有趣的。
优选地,锁定装置包括容器,内部元件以及锁定元件的至少内端部容纳在所述容器中。特别有利的是,在缩回位置处,锁定元件也整体容纳在容器内部。同样有利的是,容器具有至少在一个区域中大于磨损元件的孔的截面。从而,在组装位置处防止容器从支撑件的壳体中脱离并且不能穿过孔。
有利地,弹性装置是弹簧,但是其他弹性装置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运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将旋转转换为纵向运动。
有利地,锁定元件是具有面对内部元件的基部的圆柱体,并且内部元件也是具有面对锁定元件的基部的圆柱体。两个元件的这种几何形状允许旋转装置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其中,内部元件的面对锁定元件的基部包括第一倾斜表面,锁定元件的面对内部元件的基部包括第二倾斜表面,其中,在缩回位置处,两个倾斜表面彼此叠加,并且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期间,第二倾斜表面在第一倾斜表面上滑动,引起锁定元件相对于内部元件的运动。换句话说,由于倾斜表面,旋转运动可以根据运动的方向转变为线性运动。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弹性装置施加的力倾向于将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聚集在一起。
在前面的情况下,优选实施方式是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内部元件的面对锁定元件的基部包括布置在第一倾斜表面的端部处的第一安置表面,所述第一安置表面在伸出位置处更靠近锁定元件,锁定元件的面对内部元件的基部包括布置在第二倾斜表面的端部处的第二安置表面,所述第二安置表面在伸出位置处更靠近内部元件,其中,在伸出位置处,两个安置表面彼此叠加。从而,使伸出位置处于稳定位置并且锁定装置不会由于弹性装置施加的力而趋向于缩回至缩回位置。特别有利的是,安置表面中的一者包括第一隆起,所述第一隆起在安置表面的与附接区域相对的端部处,所述附接区域在安置表面与其对应的倾斜表面之间。从而,该第一隆起限定“行程结束”并防止继续旋转超出预期。另一个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是当安置表面中的一个包括第二隆起时,所述第二隆起在安置表面的靠近附接区域的端部处,所述附接区域在安置表面与其对应的倾斜表面之间。该第二隆起防止例如由于磨损元件受到的振动和冲击而导致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相对于彼此旋转,直到安置表面不再彼此接触,并且防止随后的锁定装置由于弹性装置产生的力而缩回的风险。第二隆起的尺寸必须使其防止这种无意识的旋转,但允许随意进行的有意识的旋转以缩回锁定装置。
同样在前面的情况下,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当内部元件的面对锁定元件的基部包括与第一倾斜表面相对的第一引导表面并且锁定元件的面对内部元件的基部包括与第二倾斜表面相对的第二引导表面时,其中,在缩回位置处,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彼此叠加,并且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期间,第二引导表面沿着第一引导表面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当指示每个引导表面与其对应的倾斜表面相对时,这意味着两个表面在相同方向上但在相反意义上具有空间取向。如下面附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将看到,在某些情况下,倾斜表面及其对应的引导表面将彼此面对,而在其他情况下,它们将位于投影的相对的侧上,即,“它们的背面”将彼此面对。利用两个引导表面的这种取向(与相应的倾斜表面相对),弹性装置所施加的力趋向于将一个引导表面与另一个分离。由于当锁定元件从伸出位置转换到缩回位置时,引导表面引导锁定元件,因此该实施方式允许促进锁定装置的缩回。该实施方式与前面段落中指出的附加改进兼容。此外,如果该实施方式包括与上述类似的第二隆起,那么另一个附加的改进是当第二隆起具有最大高度点时,所述最大高度点在运动的方向的意义上相对于安置表面具有最大高度,与安置表面对应的倾斜表面所对应的引导表面在运动的方向上延伸超过最大隆起点。引导表面由此从缩回运动的第一时刻开始执行其引导功能,这是当克服第二隆起时。
优选地,从缩回位置到伸出位置的转变借助于锁定元件相对于内部元件的旋转360°或更小、优选地180°或更小以及非常优选地90°来实现。
有利地,旋转装置包括布置在锁定元件的与内部元件相对的基部处的孔,其中,孔与运动的方向同轴并且根据运动的方向不呈现圆柱对称。
优选地,锁定装置包括适合于防止其相对于支撑件旋转的防旋转装置。这些防旋转装置有利地布置在容器中。
优选地,锁定装置包括将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之间包含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排气装置。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该空间中剩余的空气在锁定装置缩回时被压缩并且产生阻碍(甚至阻止)缩回的过压。排气装置允许排放在该空间中的空气,从而防止在该空间中产生过压。
有利地,锁定装置包括在锁定元件的侧表面的中间点处的O形环。该O形环的目的是在铲土运输机械的操作期间防止灰尘和/或细粒(细粒在本说明书中被理解为小尺寸颗粒)进入磨损装置。然而,该O形环可能会加剧产生上述超压的风险。因此,特别有利的是,排气装置包括在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之间包含的空间和上端部之间延伸的排气导管,其中,排气导管的上端部当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处于伸出位置时根据运动的方向位于O形环下方,并且当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处于缩回位置时根据运动的方向位于O形环上方。因此,当锁定装置伸出时,排放导管的上端部位于O形环“后面”,防止灰尘和/或细粉进入锁定元件,但是,在开始缩回锁定元件时,排放导管的上端部位于O形环上方,使得空气可以离开包含在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之间的空间并且防止阻碍或阻止锁定装置缩回的过压的产生。
优选地,排气导管是布置在锁定元件的外侧表面和容器的侧表面之间的腔。
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当装置包括具有固定到内部元件的第一端和容纳在布置在锁定元件中的腔内的第二端的杆时,其中,第二端适合于沿着腔根据运动的方向移动,其中,腔具有朝向内部元件定向并且供杆穿过的开口,并且其中,弹性装置布置在杆的第二端和开口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将杆的第一端固定(并且优选地旋拧)到内部元件是特别有利的。也是特别有利的是,锁定元件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运动的方向同轴,并且具有大于杆的最大直径的直径,使得杆适合于通过安装孔容纳在腔中。实际上,杆优选地在其端部处具有用作弹性装置的止动件的头部,其中,该头部限定杆的最大直径。也是特别有利的是,装置包括封闭安装孔的塞,以防止灰尘和石头通过安装孔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等同于前述实施方式但是“倒置”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是当锁定装置包括具有固定到锁定元件的第一端和容纳在布置在锁定元件中的腔内的第二端的杆时,其中,第二端适合于沿着腔根据运动的方向移动,其中,腔具有朝向锁定元件定向并且供杆穿过的开口,并且其中,弹性装置布置在杆的第二端和开口之间。与前面的情况类似,特别有利的是,杆的第一端旋拧到锁定元件,内部元件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运动的方向同轴,并且具有大于杆的最大直径的直径,使得杆适合于通过安装孔容纳在腔中,并且该装置包括封闭安装孔的塞。
在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是当装置包括容器时,内部元件以及锁定元件的至少内端部容纳在所述容器中,此外,装置包括杆,所述杆具有固定到锁定元件的第一端以及容纳在中空空间内部的第二端,所述中空空间在内部元件和容器的与容器的开口端相对的内端部之间布置在容器中,其中,第二端适合于沿着中空空间根据运动的方向移动,其中,内部元件具有将锁定元件与中空空间连通以及与杆连通的中央开口,所述杆穿过中央开口,并且其中,弹性装置布置在杆的第二端和中央开口之间。
该最后一个实施方式具有一些优点:
-因为更强的弹性装置可以具有更大的外径,所以所述实施方式允许使用更强的弹性装置,特别是更强的弹簧。
-其易于制造和组装。
-如果通过排气装置排出压缩空气是不可行的(或仅部分可行),则该实施方式提供两个改进:更强的弹性装置将进一步压缩空气,中空空间提供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更多的空间(意味着较低的压缩率)。
-容器的内端部是封闭的,从而避免焊接步骤。通常,有利的是,内端部被封闭(直接地,即,容器具有底壁,或通过将内部元件的基部焊接到容器的内端部),以避免土壤颗粒和灰尘进入锁定装置的机制。
-可以向用户交付单个组件(即,不是多个部件)。这在装置包括两个锁定元件、具有两个运动装置和两个弹性装置的情况下特别有趣,这是因为在这种优选的替代方案中,锁定装置仅具有一个容器,并且所有其余元件在内部并固定,可以组装并交付给用户。
在该最后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杆的第一端旋拧到锁定元件上,或者替代地,其通过铰接接头固定到锁定元件。
一般可以认为,弹性装置在未加载状态下具有在运动的方向的意义上测量的长度D,并且适合于被最多压缩到在运动的方向的意义上测量的长度T,并且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在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时分开在运动的方向的意义上测量的距离E。有利地,D和T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E。从而确保弹性装置不会被压缩到超过它们的允许值。
一般而言,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弹性装置施加有助于缩回锁定装置的力。这允许提供另一个有利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当锁定元件和内部元件处于缩回位置时弹性装置处于部分压缩状态时实现。从而,确保弹性装置沿着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整个路径施加力,这确保锁定元件完全到达缩回位置(即,其防止可能发生的轻微展开的风险,如果弹性装置在缩回位置停止施加任何力可能发生该风险)。此外,还实现了防止锁定装置在其不希望的操作期间以不希望的方式移出其缩回位置的弹性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上述T和E的定义,并考虑到处于部分压缩状态的弹性装置具有在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P,则有利的是,P和T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E,以确保弹性装置不会被压缩到超过其允许值。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是当锁定装置包括以下项时:
-第二锁定元件,与上述锁定元件相同,
-第二运动装置,与前述运动装置相同,并且适合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以可逆方式相对于内部元件移动第二锁定元件,其中,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发生在与上述相同的运动方向上,
-第二弹性装置,与上述弹性装置相同,在伸出位置处,其在运动的方向上施加力,所述力倾向于使第二锁定元件更靠近内部元件移动。
本质上,该最终实施方式包括在两个端部延伸的锁定装置。支撑件的鼻部中的壳体通常是通孔,磨损元件具有两个孔,所述两个孔中的每个孔位于腔的相对壁上。在这些情况下,锁定装置将装配在两个孔中,使得磨损元件在两点处锁定。该最终实施方式允许实现该目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从以下描述中变得明显,其中,参考附图以非限制性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部分组装在支撑件上的磨损元件的透视图和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2至图5分别示出图1的锁定装置处于延伸(或展开)位置的透视图和俯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不具有容器的图2至图5的锁定装置的前视图和侧视图。
图8示出等效于图6但是锁定装置处于缩回位置的视图。
图9示出图8的锁定装置根据运动的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图10示出图6的锁定装置根据运动的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图11示出其中引入根据本发明的两个锁定元件的支撑件的透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13示出图12的锁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14示出图12的锁定装置处于缩回位置的根据运动的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图15示出图12的锁定装置处于伸出位置的根据运动的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图16至图18示出与根据本发明的排气系统相关的细节。
图19示出不具有容器的锁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0示出图19的锁定装置的内部元件的透视图。
图21示出不具有容器的锁定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2示出图21的锁定装置的分解图。
图23和图24示出图21的锁定装置处于缩回位置(图23)和伸出位置(图24)根据运动的方向的纵向截面图。
图25示出等效于图24但是锁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26和图27示出用于图21的锁定装置的两个可行的容器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保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装置包括锁定元件1、内部元件2、杆3、弹簧4和封闭元件5。锁定元件1具有沿着其侧周边延伸的O形环6。这些部件容纳在容器7内。当锁定装置处于伸出位置时,锁定元件1的锁定端8从容器7突出(见图2、图4和图5)。
装置容纳在设置在支撑件10的鼻部(在图1中,鼻部上的焊缝)中的壳体9中。接着,磨损元件11(在图1中,齿)定位在支撑件10上。磨损元件11具有适合于将支撑件10的鼻部容纳在其中的腔,并且具有在腔的侧壁中的一者中的孔12。在组装位置,孔12至少部分地与壳体9重叠,使得锁定端8可以从壳体9突出并容纳在孔12中,这使得磨损元件11锁定在支撑件10中。
锁定元件1和内部元件2是适合于容纳在同样是圆柱形的容器7内的基本上圆柱体。两个圆柱体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轴线重合(并且与运动的方向重合)。因此,形成锁定元件1的圆柱体的基部面对形成内部元件2的圆柱体的基部。
内部元件2在两个元件的下部部分焊接到容器7(见图14和图15),使得内部元件2固定到容器7,而锁定元件1可以相对于容器旋转7。进而,容器7具有防止容器7能够相对于壳体9旋转的侧部突起14。该侧部突起14由此限定抗旋转装置。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运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布置在内部元件2的基部处面对锁定元件1的第一倾斜表面15以及在锁定元件1的基部处面对内部元件2的第二倾斜表面16。第一倾斜表面15和第二倾斜表面16具有螺旋构造,使得它们可以在锁定元件1相对于内部元件2旋转时相对于彼此滑动。由于这种螺旋构造,旋转还引起在螺旋表面的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所述轴线的方向因此是运动的方向。事实上,内部元件2具有两个第一倾斜表面15,锁定元件1也具有两个第二倾斜表面16,使得每个第一倾斜表面15与第二倾斜表面16配对。
在每个倾斜表面15和16的端部处存在安置表面17(分别是第一安置表面和第二安置表面)。当锁定装置处于其伸出位置时(见图6和7),锁定元件1和内部元件2通过它们各自的安置表面17相互支撑,从而限定稳定的锁定位置。
内部元件2的安置表面17包括在与安置表面17和第一倾斜表面15之间的附接区域相对的端部处的第一隆起18。该第一隆起18防止锁定元件1意外地旋转超过该点,那将会导致它突然缩回。内部元件2的安置表面17还包括在靠近安置表面17和第一倾斜表面15之间的附接区域的端部处的第二隆起19。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隆起19的目的是防止:由于锁定装置在使用期间受到的振动和晃动,导致锁定元件1不能从由安置表面17所限定的稳定位置移动并且由于弹性装置的力而缩回。
可以看出,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从缩回位置到展开位置(反之亦然)的过渡借助于90°旋转(四分之一圈)实现。为了进行这种旋转,锁定元件1的在锁定端8处的基部,即与内部元件2相对的基部,具有适合于插入旋转工具的孔20。该孔20具有基本上方形截面的形状。
弹性装置包括螺旋弹簧4。弹簧4围绕杆3组装。杆3具有借助于螺丝13固定到内部元件2的第一端21。杆3的第二端23容纳在布置在锁定元件1中的腔24内,并且适合于在锁定装置伸出或缩回时沿着腔24根据运动的方向移动。第二端23具有保持弹簧4的头部25。腔24具有朝向内部元件2定向并且供杆3穿过的开口26。开口26具有比弹簧4小的尺寸,使得弹簧4保持在头部25和开口26之间。为了便于组合件的组装,开口26在旋拧到锁定元件1的封闭元件5中。封闭元件5具有比头部25大的直径,使得可以将头部25和弹簧4引入到腔24中,然后将封闭元件5旋拧在锁定元件1中。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装置的不同元件之间的所有运动以相对的术语表示并且仅用于解释装置的操作的目的。实际上,内部元件2(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到容器7,容器7由于其大于孔12而因此配合在壳体9中。因此,实际上相对于支撑件10和磨损元件11移动的是锁定元件1。
图12至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杆3的固定及其在装置中的组装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元件1具有与运动的方向同轴且直径大于杆3的最大直径(即,通过头部25限定的最大直径)的安装孔27。因此,杆3可以通过将其引入安装孔27而容纳在腔24中。杆3的与头部25相对的端部带有螺纹并穿过开口2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弹簧4也通过安装孔27被引入到腔24中,因此所述开口小于弹簧4)。该带有螺纹的端部可以旋拧内部元件2上,从而组装件被组装。塞28封闭安装孔27。
在所示的两个实施方式中,锁定元件大于内部元件,容纳杆的头部和弹簧的腔在锁定元件中。然而,将可行的是,设计一种锁定装置,其中,杆固定到锁定元件,并且内部元件足够大,以在其中容纳包含杆的头部和弹簧的腔,即,与前面示例中所示的构造“对称”的构造。
图12至图18的第二实施方式还包括将包括在锁定元件1和内部元件2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排气装置。然而,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或上述“对称”实施方式中完全相同的方式包括这些空气排放装置。
这些排气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在试图缩回锁定装置时在包括在锁定元件1和内部元件2之间的空间中产生过压。O形环6阻碍空气从该内部空间到外部的通过。为了防止这种过压,锁定装置包括在该内部空间和排气导管29的上端部30之间延伸的排气导管29。该上端部30的位置很重要。O形环6的目的是防止灰尘和/或细屑进入到锁定装置中。因此,当锁定装置伸出时,O形环6能够执行其功能很重要,所以排气导管29的上端部30必须在O形环6“下方”(见图15以及图17的放大细节)。当锁定装置缩回时,排气导管29的上端部30必须在O形环6“上方”,使得在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建立连通,这允许空气排出(见图14以及图16的放大细节)。最有利的方面是,当锁定装置伸出时,排气导管29的上端部30靠近O形环6(在O形环6下方),使得在开始缩回时,上端部30迅速位于O形环6上方,内部空间中产生的超压越低越好。
排气导管29通过锁定元件1的外侧表面和容器7的内侧表面之间的腔或间隙形成。具体地,容器7的内侧表面不是完全圆柱形的,而是具有呈椭圆形或椭圆体的段(对应于排气导管29的段)(见图18,其示意性地示出锁定元件1和容器7的截面)。因此,在两个侧表面之间存在足以允许空气通过的间隙。在任何情况下,该间隙必须足够大,以确保O形环6不再应用密封闭合。
图19和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那些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该新实施方式中,主要区别在于内部元件2的面对锁定元件1的基部包括与第一倾斜表面15相对的第一引导表面31并且锁定元件1的面对内部元件2的基部包括与第二倾斜表面16相对的第二引导表面32。换言之,锁定元件1具有螺旋指部33,所述螺旋指部适合于容纳在布置在内部元件2中的螺旋壳体34中。螺旋指部33限定在螺旋指部33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倾斜表面16和第二引导表面32。进而,螺旋壳体34限定在螺旋壳体34的相对面上的第一倾斜表面15和第一引导表面31。
如从图19中可以看出的,在缩回位置处,第一引导表面31和第二引导表面32彼此重叠。在锁定元件1旋转以将其带到其伸出位置时,第二引导表面32沿着第一引导表面31滑动。
第二隆起19通常具有最大隆起点35(在附图中所示的解决方案中,其是棱线),所述最大隆起点在运动的方向的意义上相对于安置表面17具有最大高度。该最大高度被确定为使得确保锁定元件1不能“跳出”安置表面17到第一倾斜表面15上,但是该最大高度足够低以使得当将锁定元件1带到其伸出位置时可以被克服。第一引导表面31(其对应于第一倾斜表面15,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又对应于第一安置表面17)在运动的方向上延伸超过最大高度点35。由此确保当锁定时元件1处于其伸出位置并且旋转开始将锁定元件1带到其缩回位置时,一旦锁定元件1已经克服第二隆起19的最大高度点(35),两个引导表面31和32立即接触19。
图11示出其中使用两个锁定装置以用于将磨损元件固定到支撑件的示例。然而,如上所讨论的,也将可行的是使用一个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虽然具有单个内部元件,但是具有在内部元件的每侧上延伸的两个锁定元件。
图21至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那些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它们中的一些以不同的方式组织。装置包括锁定元件1、内部元件2、杆3和弹簧4。锁定元件1具有沿着其侧周边延伸的O形环6。这些部件容纳在容器7内。当锁定装置处于伸出位置时,锁定元件1的锁定端8从容器7突出(见图23和图24)。内部元件2通过固定装置41(优选地,螺栓)在容器7的中间点处固定到容器7,使得在内部元件2的底部和容器7的内端37之间存在中空空间36。如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容器7具有侧突起14,所述侧突起防止容器7能够相对于壳体(9)旋转。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杆3与弹簧4的固定和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杆3具有带螺纹的第一端21,其与锁定元件1螺纹连接。杆3的第二端23容纳在中空空间36内并且适合于当锁定装置伸出或缩回时沿着中空空间36根据运动的方向移动。第二端23具有保持弹簧4的头部25。内部元件2具有将锁定元件1与中空空间36连通以及与杆3连通的中央开口39,所述杆穿过所述中央开口。中央开口39具有小于弹簧4的尺寸,使得弹簧4保持在头部25和中央开口39之间。
图25示出该最后一个实施方式的变体,其中,杆3的第一端21没有螺纹连接到锁定元件1而是通过铰接接头(40)固定到锁定元件1。
图26示出锁定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锁定装置通过如图21至图24中所示的两个锁定装置形成,所述两个锁定装置彼此面对并且两个容器7的内端部37焊接在一起。图27是图26的锁定装置的变体,其中,装置不具有焊接在一起的两个容器7,而是仅具有一个容器7。

Claims (35)

1.-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11)耦接到支撑件(10)的锁定装置,所述支撑件(10)包括壳体(9),并且所述磨损元件包括孔(12),使得在组装位置处,所述壳体(9)和所述孔(12)至少部分地对齐,其中,所述锁定装置适于引入到所述壳体(9)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锁定元件(1),具有锁定端(8)以及与所述锁定端(8)相对的内端部,
-内部元件(2),
-运动装置,适于以可逆方式相对于所述内部元件(2)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元件(1),其中,所述缩回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限定运动的方向,
-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在所述伸出位置处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施加力,所述力趋向于使所述锁定元件(1)靠近所述内部元件(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容器(7),所述内部元件(2)以及所述锁定元件(1)的至少所述内端部容纳在所述容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是弹簧(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是具有面对所述内部元件(2)的基部的圆柱体,所述内部元件(2)是具有面对所述锁定元件(1)的基部的圆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元件(2)的面对所述锁定元件(1)的基部包括第一倾斜表面(15),所述锁定元件(1)的面对所述内部元件(2)的基部包括第二倾斜表面(16),其中,在所述缩回位置处,两个倾斜表面彼此重叠,并且在所述缩回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期间,所述第二倾斜表面(16)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15)上滑动,引起所述锁定元件(1)相对于所述内部元件(2)的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元件(2)的面对所述锁定元件(1)的基部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15)的端部处的第一安置表面(17),所述第一安置表面在所述伸出位置处靠近所述锁定元件(1),所述锁定元件(1)的面对所述内部元件(2)的基部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倾斜表面(16)的端部处的第二安置表面(17),所述第二安置表面在所述伸出位置处靠近所述内部元件(2),其中,在所述伸出位置处,两个安置表面(17)彼此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表面(17)中的一个包括第一隆起(18),所述第一隆起在所述安置表面(17)的与连接区域相对的端部处,所述连接区域在所述安置表面(17)和所述安置表面(17)的对应倾斜表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表面(17)中的一个包括第二隆起(19),所述第二隆起在所述安置表面(17)的靠近附接区域的端部处,所述附接区域在所述安置表面(17)与所述安置表面(17)的对应倾斜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元件(2)的面对所述锁定元件(1)的基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15)相对的第一引导表面(31),所述锁定元件(1)的面对所述内部元件(2)的基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16)相对的第二引导表面(32),其中,在所述缩回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1)和所述第二引导表面(32)彼此叠加,并且在所述缩回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期间,所述第二引导表面(32)沿着所述第一引导表面(31)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隆起(19)具有最大高度点(35),所述最大高度点在所述运动的方向的意义上相对于所述安置表面(17)具有最大高度,并且与对应于所述安置表面的倾斜表面对应的引导表面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最大高度点(35)。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缩回位置到所述伸出位置的转变借助于所述锁定元件(1)相对于所述内部元件(2)的旋转360°或更小、优选地180°或更小以及非常优选地90°来实现。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内部元件(2)相对地布置在所述锁定元件(1)的基部处的孔(20),其中,所述孔与所述运动的方向同轴并且不呈现根据所述运动的方向的圆柱对称。
14.-根据权利要求4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防旋转装置,所述防旋转装置适于防止所述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件(10)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将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之间包含的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排气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在所述锁定元件(1)的侧表面的中间点处的O形环(6)。
17.-根据权利要求15和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导管(29),所述排气导管在包含在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之间的所述空间与上端部(30)之间延伸,其中,当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排气导管(29)的所述上端部(30)根据所述运动的方向位于所述O形环(6)下方,并且当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根据所述运动的方向位于所述O形环(6)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管(29)是布置在所述锁定元件(1)的外侧表面和所述套筒的侧表面之间的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杆(3),所述杆具有固定到所述内部元件(2)的第一端(21)和容纳在腔(24)内的第二端(23),所述腔布置在所述锁定元件(1)中,其中,所述第二端(23)适于沿着所述腔(24)根据所述运动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腔(24)具有朝向所述内部元件(2)定向并且供所述杆(3)穿过的开口(26),并且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布置在所述杆(3)的所述第二端(23)和所述开口(26)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3)的所述第一端(21)旋拧到所述内部元件(2)。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中的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1)具有安装孔(27),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运动的方向同轴,并且具有大于所述杆(3)的最大直径的直径,使得所述杆(3)适于通过所述安装孔(27)容纳在所述腔(24)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封闭所述安装孔(27)的塞(28)。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杆(3),所述杆具有固定到所述锁定元件(1)的第一端(21)和容纳在腔(24)内的第二端(23),所述腔布置在所述内部元件(2)中,其中,所述第二端(23)适于沿着所述腔(24)根据所述运动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腔(24)具有朝向所述锁定元件(1)定向并且供所述杆(3)穿过的开口(26),并且其中,所述弹性装置布置在所述杆(3)的所述第二端(23)和所述开口(26)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3)的所述第一端(21)旋拧到所述锁定元件(1)。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元件(2)具有安装孔(27),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运动的方向同轴,并且具有大于所述杆(3)的最大直径的直径,使得所述杆(3)适合于通过所述安装孔(27)容纳在所述腔(24)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封闭所述安装孔(27)的塞(28)。
27.-根据权利要求2或从属于权利要求2时的权利要求3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杆(3),所述杆具有固定到所述锁定元件(1)的第一端(21)和容纳在中空空间(36)内的第二端(23),所述中空空间在所述内部元件(2)和所述容器(7)的与所述容器(7)的开口端(38)相对的内端部(37)之间布置在所述容器(7)中,其中,所述第二端(23)适于沿着所述中空空间(36)根据所述运动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内部元件(2)具有中央开口(39),所述中央开口将所述锁定元件(1)与所述中空空间(36)连通以及与所述杆(3)连通,所述杆穿过所述中央开口(39),并且其中,所述弹性装置(4)布置在所述杆(3)的所述第二端(23)和所述中央开口(39)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3)的所述第一端(21)旋拧到所述锁定元件(1)。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3)的所述第一端(21)通过铰接接头(40)固定到所述锁定元件(1)。
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在未加载状态下具有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D,并且适于被最多压缩到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T,并且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在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到所述伸出位置时分开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距离E,并且其中,D和T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E。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弹性装置处于部分压缩状态。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部分压缩状态的所述弹性装置具有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P,并且适合于被最多压缩到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T,所述锁定元件(1)和所述内部元件(2)在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到所述伸出位置时分开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测量的距离E,并且其中,P和T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E。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第二锁定元件,与所述锁定元件(1)相同,
-第二运动装置,与所述运动装置相同,并且适于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以可逆方式相对于所述内部元件(2)移动所述第二锁定元件,其中,在所述缩回位置和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运动发生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
-第二弹性装置,与所述弹性装置相同,所述弹性装置在所述伸出位置处在所述运动的方向上施加力,所述力倾向于使所述第二锁定元件靠近所述内部元件(2)。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缩回位置处,所述锁定元件(1)完全在所述壳体(9)内并且完全在所述孔(12)外部。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出位置处,所述锁定端部阻挡所述磨损元件,而在所述缩回位置处,所述锁定元件脱离所述磨损元件的阻挡。
CN202080025576.7A 2019-04-03 2020-04-02 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 Active CN113646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S2019/070224 WO2020201587A1 (es) 2019-04-03 2019-04-03 Dispositivo de bloqueo para sujetar un elemento de desgaste en un soporte en una máquina de movimiento de tierras
ESPCT/ES2019/070224 2019-04-03
PCT/EP2020/059389 WO2020201418A1 (en) 2019-04-03 2020-04-02 Locking device for coupling a wear element to a support in an earth moving ma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6490A true CN113646490A (zh) 2021-11-12
CN113646490B CN113646490B (zh) 2023-07-21

Family

ID=6682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5576.7A Active CN113646490B (zh) 2019-04-03 2020-04-02 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3947832B1 (zh)
CN (1) CN113646490B (zh)
AU (1) AU2020255269A1 (zh)
BR (1) BR112021019851A2 (zh)
CA (1) CA3135312C (zh)
CL (1) CL2021002451A1 (zh)
ES (1) ES2944715T3 (zh)
MX (1) MX2021012083A (zh)
PE (1) PE20212020A1 (zh)
WO (2) WO2020201587A1 (zh)
ZA (1) ZA20210667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4450A (en) * 1983-03-02 1987-05-12 Padley & Venables Limited Holder for a pick,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 pick and holder
US5709043A (en) * 1995-12-11 1998-01-20 Esco Corporation Excavating tooth
CN1926288A (zh) * 2004-03-30 2007-03-07 梅塔罗格尼亚股份公司 用于联结两个机械部件的可拆卸装置
CA2845667A1 (fr) * 2011-09-01 2013-03-07 Safe Metal Systeme mecaniqu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liaison entre une piece d'usure et son support, godet d'engin de travaux publics et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d'un tel systeme
AU2013203520A1 (en) * 2007-05-10 2013-05-02 Esco Corporation Wear assembly for excavating equipment
US20140298692A1 (en) * 2011-09-01 2014-10-09 Safe Metal Mechanical system comprising a device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 wearing part and the support thereof, heavy-construction machine bucket,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aid system
CN106414861A (zh) * 2014-06-02 2017-02-15 成矿研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磨损构件的锁定装置
CN107257875A (zh) * 2015-02-23 2017-10-17 成矿研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磨损或保护元件连接至运土机的铲斗的装置和对应的连接方法和磨损或保护系统
CN108699819A (zh) * 2016-02-23 2018-10-23 成矿研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磨损元件固定在土方机械中的支撑件中的锁定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4450A (en) * 1983-03-02 1987-05-12 Padley & Venables Limited Holder for a pick,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 pick and holder
US5709043A (en) * 1995-12-11 1998-01-20 Esco Corporation Excavating tooth
CN1926288A (zh) * 2004-03-30 2007-03-07 梅塔罗格尼亚股份公司 用于联结两个机械部件的可拆卸装置
AU2013203520A1 (en) * 2007-05-10 2013-05-02 Esco Corporation Wear assembly for excavating equipment
CA2845667A1 (fr) * 2011-09-01 2013-03-07 Safe Metal Systeme mecaniqu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liaison entre une piece d'usure et son support, godet d'engin de travaux publics et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d'un tel systeme
US20140298692A1 (en) * 2011-09-01 2014-10-09 Safe Metal Mechanical system comprising a device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 wearing part and the support thereof, heavy-construction machine bucket,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aid system
CN106414861A (zh) * 2014-06-02 2017-02-15 成矿研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磨损构件的锁定装置
CN107257875A (zh) * 2015-02-23 2017-10-17 成矿研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磨损或保护元件连接至运土机的铲斗的装置和对应的连接方法和磨损或保护系统
CN108699819A (zh) * 2016-02-23 2018-10-23 成矿研究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磨损元件固定在土方机械中的支撑件中的锁定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55269A1 (en) 2021-11-11
CL2021002451A1 (es) 2022-05-06
CA3135312A1 (en) 2020-10-08
CA3135312C (en) 2023-10-10
WO2020201418A1 (en) 2020-10-08
ZA202106676B (en) 2023-06-28
CN113646490B (zh) 2023-07-21
EP3947832B1 (en) 2023-04-26
BR112021019851A2 (pt) 2022-01-18
PE20212020A1 (es) 2021-10-18
ES2944715T3 (es) 2023-06-23
WO2020201587A1 (es) 2020-10-08
EP3947832A1 (en) 2022-02-09
MX2021012083A (es) 202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3971B1 (ko) 마모 부재를 고정시키기 위한 잠금 장치
KR102163088B1 (ko) 잠금 핀 조립체를 갖는 굴착용 치형부 조립체
CA2974877A1 (en) Fixing device for fixing a wear or protection element on a bucket of an earth moving machine and corresponding fixing method and wear or protection system
KR102125067B1 (ko) 토공 기계의 지지부에 마모부를 고정시키기 위한 잠금 장치
EP3498923A1 (en) Fixing means for fixing a wear element on the front edge of a support
CN113646490A (zh) 铲土运输机中用于将磨损元件耦接到支撑件的锁定装置
AU2019372330B2 (en) Wear assembly
WO2022200383A1 (en) Fixing system of a wear element in a support element of an earth moving machine through a pin, and a retainer
AU2016419981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 wearing or protection element in the bucket of an earth moving machine and corresponding fastening system and procedure
KR101959009B1 (ko) 안전기능이 부가된 퀵 커플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