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662B -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662B
CN113645662B CN202110945462.0A CN202110945462A CN113645662B CN 113645662 B CN113645662 B CN 113645662B CN 202110945462 A CN202110945462 A CN 202110945462A CN 113645662 B CN113645662 B CN 113645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service
determining
base station
que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54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5662A (zh
Inventor
张力方
胡泽妍
赵雪聪
程奥林
张伟强
冯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54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5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5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M为整数。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其中,根据基站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可以灵活确定采用数据复制技术进行传输业务队列的预设数量并按照时延要求从高到低,来对预设数量个业务队列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数据包传输。这能够提高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利用率以及业务处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低时延业务的高可靠性要求,对低时延业务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传输。数据复制传输是指在发送端将多个相同的数据包分别通过不同的链路资源传输至接收端。由于数据复制传输方法需要使用多个链路资源传输相同的数据包,这降低了基站链路资源的利用率。
在相关技术中,针对部分低时延业务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技术进行数据包传输,这可以保证该部分低时延业务的高可靠性要求。然而,当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较高且其他业务的业务量不断上升时,而多数链路资源被低时延业务占用,使得其他业务可用的无限链路资源不足,这导致业务处理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业务处理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所述M为整数;
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包括:
根据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和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所述M个目标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和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所述M个目标业务队列,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将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包括: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
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所述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所述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针对任意一个数据包,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传输信道,所述传输信道为所述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
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所述M为整数;
处理模块,用于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和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所述M个目标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将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
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所述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所述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传输信道,所述传输信道为所述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
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M为整数。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其中,根据基站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可以灵活确定采用数据复制技术进行传输业务队列的预设数量并按照时延要求从高到低,来对预设数量个业务队列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数据包传输。这能够提高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利用率以及业务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复制传输技术的协议层结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不同时刻对应的目标业务队列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
数据复制传输是指在发送端将多个相同的数据包分别通过不同的链路资源传输至接收端,从而利用不同链路资源的分集增益,避免单链路上的传输时延以及因重传而导致的时延,在接收端收到多个数据包来增加正确接收的概率。因此,数据复制传输是一种能够在保证容忍时延情况下提高传输可靠性的传输方式。但是,由于数据复制传输需要使用多个链路资源传输相同的数据包,这消耗基站无线资源从而导致基站链路资源利用率降低。
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和网络架构给无线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多用户环境下的无线资源分配是无线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分配准则下分配各无线接入用户资源、协调各无线用户接入,使得无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以无线资源单元为单位向用户分配无线资源。无线资源单元由一系列基本的物理传输参数来定义。不同的多址接入方式对应不同可行的参数。例如在频分多址中FDMA系统中,无线资源单元等于一段可用的无线频率;在时分多址TDMA系统中,无线资源单元等于一段可用的无线频率;在时分多址TDMA系统中,无线资源单元等价于工作频点中的时隙;在空分多址的SDMA系统中,无线资源单元等价于工作频点中的空间指向;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等价于工作频点中的信道码。在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中,无线资源单元等价于工作频点中的子载波和传输时间间隔。
下面,结合图1,对数据复制传输的技术实现进行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复制传输技术的协议层结构。
根据第三代合伙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会议讨论决议,支持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数据复制技术。发送端在PDCP层完成数据的复制,接收端在PDCP层接收到多个数据包时完成数据复制的移除和丢弃。其中,选择在PDCP层完成数据复制的一个优点是对于双连接和载波聚合可以使用相同的协议层结构,都在PDCP层完成数据复制,从而减少标准化工作的工作量。
目前3GPP决定的数据复用功能只支持一个复制链路,数据复用功能被配置后,对于一个无线承载将映射到两个不同的逻辑信道上,对应两个不同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即一个原始RLC实体和一个附加RLC实体。PDCP层的数据复制功能开启后将一个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发送两次,一个发送给原始RLC实体,另一个发送给附加RLC实体。通过两个独立的路径传输,即数据复制传输,数据复制传输可以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时延。当数据复制功能激活后,原始PDCP PDU和相应的复制PDCP PDU将会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上传输,从而实现频率分集增益。两个不同的逻辑信道可以属于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实体(对于载波聚合场景)或者不同的MAC实体(对于双连接场景)。对于载波聚合场景,由于只支持一个MAC实体,要求基站侧的上下行调度器及复用模块考虑上述限制,在MAC层引入逻辑信道映射限制功能从而使得原始PDCP PDU和相应的复制PDCP PDU映射到不同的载波,从而保证通过不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实体独立的传输。当数据复用功能不激活时,这种逻辑信道映射限制将不再生效。
如图1所示,当PDCP层的数据复制功能开启后,原始PDCP PDU和相应的复制PDCPPDU分别会在RLC逻辑信道1和RLC逻辑信道2上进行传输。之后,若在载波聚合场景下,RLC逻辑信道1和RLC逻辑信道2均会访问相同的MAC实体。MAC实体在逻辑信道映射限制功能的作用下,将原始PDCP PDU和相应的复制PDCP PDU分别通过HARQ实体A和HARQ实体B,来最终实现原始PDCP PDU和相应的复制PDCP PDU分别在物理链路1和物理链路2上进行传输。
接下来,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以及现有技术所存在问题进行说明:
为保证低时延业务的高可靠性要求,对低时延业务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传输。
在相关技术中,针对部分低时延业务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技术进行数据包传输,这可以保证该部分低时延业务的高可靠性要求。然而,当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较高且其他业务的业务量不断上升时,而多数链路资源被低时延业务占用,使得其他业务可用的无限链路资源不足,这导致业务处理的效率较低。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构思:首先,根据各业务的时延要求,对业务进行分类并且每个业务类型对应有各自的业务队列。将各用户所请求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包存储至所属业务类别对应的业务队列中。其中,在各业务队列中,根据数据包所对应的用户信道质量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用户信道质量越好那么该用户所请求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包存储在业务队列的排序越靠前。接下来,根据基站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来实时决定可采用数据复制技术进行传输业务队列的预设数量,其中,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为基站中已被占用无线链路资源的数量与无线链路资源的总数量的比值。按照时延要求从高到低,来对预设数量个业务队列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数据包传输。其中,根据基站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可以灵活确定采用数据复制技术进行传输业务队列的预设数量并按照时延要求从高到低,来对预设数量个业务队列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数据包传输。这能够提高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利用率以及业务处理的效率。
下面,结合图2,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有多个用户1至K与基站进行通信。基站根据各用户的业务请求,确定各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基站中包括业务队列10-1至10-N,分别用于缓存给用户1至用户K的下行传输数据。其中,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时延要求不同,且业务队列时延要求从高到底依次为业务队列10-1至10-N;下行传输数据例如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发送。同时,基站还包括资源分配单元20、编码和调制单元30、以及发射单元40。不管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何种具体的物理层技术,都可以把物理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逻辑上的无线链路资源,比如TDMA系统的时隙、FDMA系统的频点、CDMA系统的码字等等。当基站决定进行无线链路资源分配时,资源分配单元20负责将各个无线链路资源分配给多个用户1至用户K,并且将业务队列10-1至10-N缓存的数据包与所分配的无线链路资源相关联并传送给编码和调制单元30。编码和调制单元30将数据包进行编码并调制到所关联的无线链路资源上。发射单元40则将调制的数据包经由所关联的无线链路资源的物理资源发送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的大小,可以灵活确定采用数据复制技术进行传输业务队列的预设数量并按照时延要求从高到低,来对预设数量个业务队列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数据包传输。具体的,当对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进行传输时,对于两个相同的数据包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无线链路资源传输至用户。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几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基于上述介绍的技术构思,下面,结合图3,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一。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业务队列为用于存储待处理的数据包,其中,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下面对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根据多个用户的业务请求,确定各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基站根据各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最大容忍时延,将该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存储至满足最大容忍时延的业务队列中。其中,最大容忍时延为该业务能够容忍的最大等待时长。可以理解的是,业务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越小,则表明该业务的时延要求越高。基站中多个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对应的不同的最大容忍时延,即每个业务队列对应不同最大容忍时延。
下面,对数据包在业务队列中进行排序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将各用户的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存储至满足最大容忍时延的业务队列时,可以根据用户的信道质量对数据包进行排序。具体的,用户信道质量越好那么该用户所请求的业务对应的数据包存储在业务队列的排序越靠前。
可选的,在将各用户的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存储至满足最大容忍时延的业务队列时,可以按照各用户发起业务请求的先后顺序,依次将将各用户的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存储至满足最大容忍时延的业务队列。
下面,结合图4和图5,通过具体示例,对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示意图二。
如图4所示,包括4个业务队列,其中该4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均不同。例如,该4个业务队列分别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依次为5ms、10ms、15ms以及20ms。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该4个业务队列所存储的业务的容忍时延范围例如可以如表1所示,其中td表示最大容忍时延:
表1
根据该4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可知,时延要求从高到低对应的业务队列依次为:业务队列1、业务队列2、业务队列3、业务队列4。接下来,基站根据用户的业务请求,确定该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以基站先后收到来自6个不同用户的业务请求为例,其中6个用户分别为用户1、用户2、用户3、用户4、用户5以及用户6。同时,假设该6个用户所请求的业务、该业务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基站根据各用户对应的业务请求确定的数据包的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用户 业务 最大容忍时延 数据包
用户1 业务1 15ms 1-1、1-2
用户2 业务4 12ms 2-1
用户3 业务3 5ms 3-1、3-2
用户4 业务5 7ms 4-1、4-2
用户5 业务6 2ms 5-1、5-2
用户6 业务2 18ms 6-1
如表2所示,用户1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1,业务1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15ms,以及基站为用户1所确定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1和数据包1-2;用户2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4,业务4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12ms,以及基站为用户2所确定的数据包为数据包2-1;用户3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3,业务3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5ms,以及基站为用户3所确定的数据包为数据包3-1和数据包3-2;用户4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5,业务5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7ms,以及基站为用户4所确定的数据包为数据包4-1和数据包4-2;用户5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6,业务6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2ms,以及基站为用户5所确定的数据包为数据包5-1和数据包5-2;用户6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2,业务2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18ms,以及基站为用户6所确定的数据包为数据包6-1。
根据各业务队列对应的容忍时延范围以及各业务的最大容忍时延,将各用户的业务请求对应的各个数据包存储至各个业务队列中。以用户1为例,用户1所请求的业务为业务1,业务1所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为15ms,可知业务1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业务队列3对应的容忍时延范围之内。
接下来,按照用户业务请求的先后,依次将各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简要说明,对于同一用户且同业务请求对应的多个数据包的排序按照数据包的序号从小到大依次进行排序即可。例如,以用户3为例,数据包3-1与数据包3-1的排序先后为:数据包3-1、数据包3-2。
如图4所示,将用户1对应的数据包1-1和数据包1-2存储至业务队列3中。之后,依次类推,将用户2对应的数据包2-1存储至业务队列3中。用户3对应的数据包3-1和数据包3-2存储至业务队列1中。用户4对应的数据包4-1和数据包4-2存储至业务队列2中。用户5对应的数据包5-1和数据包5-2存储至业务队列1中。用户6对应的数据包6-1存储至业务队列4中。
接下来,按照用户的信道质量,依次将各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包进行排序。由图4可知,用户3和用户5各自对应的数据包均存储在业务队列1中,因此需要根据用户3信道质量和用户5的信道质量对数据包3-1、3-2、5-1、5-2进行排序。以用户5的信道质量大于用户3的信道质量为例,对数据包3-1、3-2、5-1、5-2进行排序。为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成功率,将信道质量大的用户对应的数据包排在业务队列的前面先进行传输。由于用户5的信道质量大于用户3的信道质量,因此数据包3-1、3-2、5-1、5-2在业务队列1中的排序依次为:5-1、5-2、3-1、3-2,如图5所示。同理,以用户2的信道质量大于用户1的信道质量为例,数据包1-1、1-2、2-1、在业务队列3中的排序依次为:2-1、1-1、1-2,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只是对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的可能的实现方式、用户的数量以及用户的业务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包的数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并不是做以限制,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即可。
S302、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为基站中已被占用无线链路资源的数量与无线链路资源的总数量的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基站中已被占用无线链路资源的数量,以及,基站中无线链路资源的总数量。根据基站中已被占用无线链路资源的数量和基站中无线链路资源的总数量的比值,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例如可以参考公式一。
其中,Probobilityt为在t时刻时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Num已占用为基站中已被占用无线链路资源的数量,Num总数量为基站中无线链路资源的总数量。
S303、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M为整数。
目标业务队列是指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的业务队列。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同时兼顾基站无线链路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整个基站的业务处理效率,根据不同的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不同的目标业务队列。
下面,对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所处的占用比范围,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其中,M为整数。之后,在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后,按照业务队列的时延要求从高到低,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
可选的,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所处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以及,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与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存在预设关系,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其中,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与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存在的预设关系,例如可以表3所示。
表3
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 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Probobility≤α MX
α<Probobility≤β MY
β<Probobility MZ
其中,0≤α≤β<1,MX>MY>MZ≥0。
如表3所示,当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Probobility≤α时,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为MX;当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α<Probobility≤β时,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为MY;当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β<Probobility时,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为MZ
在本实施例中,只是对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与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存在的预设关系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只是对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以及各个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对应的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进行示例性说明,对此不做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或设置即可。
下面,结合图6,通过具体示例,对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不同时刻对应的目标业务队列的示意图。
在表1和表2的基础上,以表4为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与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的预设关系为例,对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进行说明。
表4
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 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Probobility≤40% 3
40%<Probobility≤70% 1
70%<Probobility 0
随着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所处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范围的变化,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如图6所示。
若在T1时刻,基站的无线链路占用比Probobility为30%时,可知满足Probobility≤40%,则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3。按照业务队列的时延要求从高到低,确定3个业务队列作为目标业务队列。由表1可知,时延要求从高到低对应的业务队列依次为:业务队列1、业务队列2、业务队列3、业务队列4。因此,3个目标业务队列分别为业务队列1、业务队列2、业务队列3。同时,该3个业务队列的处理优先级从大到小依次为:业务队列1、业务队列2、业务队列3。即先对业务队列1中的数据包进行业务处理,业务队列1中的数据包处理完后再对业务队列2中的数据包进行业务处理;同理,业务队列2中的数据包处理完后再对业务队列3中的数据包进行业务处理。
若在T2时刻,基站的无线链路占用比Probobility为55%时,可知满足40%<Probobility≤70%,则目标队列的数量M=1。
按照业务队列的时延要求从高到低,确定1个业务队列作为目标业务队列。由表1可知,时延要求从高到低对应的业务队列依次为:业务队列1、业务队列2、业务队列3、业务队列4。因此,1个目标业务队列为业务队列1。
S304、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基于上述步骤S303,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后。对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采用数据复制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大于1时,按照业务队列的时延要求从高到低,依次对各业务队列进行处理。具体的,在对每个业务队列处理时,依次对该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采用数据复制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M为整数。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其中,根据基站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可以灵活确定采用数据复制技术进行传输业务队列的预设数量,并按照时延要求从高到低来对预设数量个业务队列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法进行数据包传输。这能够提高基站无线链路资源利用率以及业务处理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介绍,结合图7进行介绍,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二。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数据包为基站发送给用户的下行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接收多个用户的业务请求,根据各用户的业务请求,确定各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因此,基站获取到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S702、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
最大容忍时延为数据包所对应的业务所能够容忍的最大等待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数据包所对应的业务,获取该业务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并将该业务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为该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
S703、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为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
传输信道为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基站之间信道。例如,基站预发送数据包n给用户1,则数据包n对应的传输信道为用户1所持的接收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
S704、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传输信道的所传输的信号与噪声的比值。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噪比越大说明该传输信道的传输效果越好,噪声越小。
为了获取传输信道准确的传输效果,需要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接下来,对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段内,获取每隔固定时长的时间点对应的传输信道的信号值与噪声值。根据各时间点对应的传输信道的信号值与噪声值,确定该传输信道在该时间点对应的信噪比,例如参考公式二。
SINRt=Signalt/Noiset公式二
其中,SINRt为在t时刻时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噪比,Signalt为在t时刻时传输信道对应的信号值,Noiset为在t时刻时传输信道对应的噪声值。
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段内,获取每隔固定时长的时间点对应的噪声比,即获取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S705、根据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下面,对根据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计算传输信道在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的均值并将该均值确定为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其中,计算传输信道在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的均值例如可以参照公式三。
其中,为传输信道在t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的均值,tth为固定时长。其中,A=(t-t')/tth,A为根据预设时段以及固定时长所确定的时间点的个数,t'为预设时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计算传输信道在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的方差并将该方差确定为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其中,计算传输信道在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的方差例如可以参照公式四。
其中,SINR2 t为传输信道在t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多个时间点的信噪比的方差。
S706、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
基于上述步骤702获取到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后,接下来,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其中,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对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表2的基础上,确定多个容忍时延范围。例如确定4个容忍时延范围,分别为:0≤td≤5ms,5<td≤10ms,10<td≤15ms,以及,15<td≤20ms。根据表2中用户1-6所请求业务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的分别为:15ms、12ms、5ms、7ms、2ms、18ms。结合该4个容忍时延范围,可以确定的是,用户1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和用户2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同属于容忍时延范围10<td≤15ms、用户5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和用户3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同属于容忍时延范围0≤td≤5ms、用户4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属于容忍时延范围5<td≤10ms,以及,用户6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属于容忍时延范围15<td≤20ms。因此,将用户1的数据包1-1、1-2,和用户2的数据包2-1存储至同一数据包集合,以数据包集合1为例;将用户3的数据包3-1、3-2和用户5的数据包5-1、5-2存储至同一数据包集合中,以数据包集合2为例;将用户4的数据包4-1、4-2存储至同一数据包集合中,以数据包集合3为例;将用户6的数据包6-1存储至一个数据包集合中,以数据包集合4为例。
S707、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
基于上述步骤S705确定了多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以及基于步骤S706确定了多个数据包集合后,接下来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数据包集合中,按照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从大到小对数据包进行排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基站发送一用户同一业务请求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排序,按序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例如在数据包集合1中,用户1的数据包1-1、1-2的排序为:1-1、1-2。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数据包1-1、数据包1-2的信道质量大于数据包2-1的信道质量,因此在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排序先后为:数据包1-1、数据包1-2、数据包2-1。
S708、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
基于上述步骤S707,在确定各个数据包集合中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后,接下来,将各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中。
下面,对将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创建第一数量个的业务队列,其中,第一数量等于数据包集合的数量。将各个数据包集合的容忍时延范围依次确定为各个业务队列对应的容忍时延范围。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找出与该数据包集合具有相同容忍时延范围的业务队列,即数据包集合对应的业务队列。之后,将该数据包集合中的所有数据包按照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排序依次存储至该数据包集合对应的业务队列中。
S709、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其中,步骤709与步骤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710、根据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多个业务队列中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
基于上述步骤S708,每个业务队列都有各自对应的容忍时延范围。针对各个业务队列,将各业务队列对应的容忍时延范围中最大的容忍时延值确定为各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各业务队列确定从高到低的优先级,即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越小,则该业务队列对应的优先级越高。
S711、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其中,步骤S711与步骤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712、将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至少一个目标业务。
基于上述步骤S711确定了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后,接下来,根据各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将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至少一个目标业务。
S713、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其中,步骤713与步骤S304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为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获取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根据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根据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多个业务队列中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将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根据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的占用比,来确定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的方式进行传输的业务队列的数量以及各业务队列中各数据包的先后顺序。这可以保证在基站的资源占用比低的时候(即基站的可用无限链路资源富足的时候),对较多业务队列的数据包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进行传输,提高了对数据包的处理效率,保证各数据包时延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同时可以保证,在基站的资源占用比高的时候(即基站的可用无限链路资源较少的时候),只优先对时延要求高(最大容忍时延小)的数据包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的进行传输,以使该数据包的时延要求得到保证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该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以及,也不影响其他数据包的传输。
另外,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和各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来确定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的数据包的先后顺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先对最大容忍时延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若各数据包的最大容忍时延属于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则优先对信道质量高的数据包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的进行传输,这可以提高数据包成功传输的概率。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801、获取模块802、第二确定模块803以及处理模块804。
第一确定模块801,用于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获取模块802,用于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第二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所述M为整数;
处理模块804,用于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和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所述M个目标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将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01具体用于:
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803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
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所述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所述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801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传输信道,所述传输信道为所述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
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900包括:处理器901以及存储器902;其中
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方法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9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9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902独立设置时,该基站还包括总线9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902和处理器90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基站所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装置设置在基站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所述M为整数;
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所述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
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所述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所述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包括:
根据每个业务队列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确定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和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所述M个目标业务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和每个业务队列的优先级,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所述M个目标业务队列,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确定目标业务队列的数量M;
将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M个业务队列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意一个数据包,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传输信道,所述传输信道为所述数据包的接收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
获取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
根据所述传输信道在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段内的信噪比,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5.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处理的多个业务队列,每个业务队列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无线链路资源占用比,在所述多个业务队列中确定M个目标业务队列,所述M为整数;
处理模块,用于采用数据复制传输方式,传输所述至少一个目标业务队列中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待发送的多个数据包;
确定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以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中确定多个数据包集合,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对应的最大容忍时延在同一容忍时延范围内;
根据每个数据包对应的信道质量,对每个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得到每个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
针对每个数据包集合,按照所述数据包集合对应的数据包顺序,将所述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的业务队列。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45462.0A 2021-08-17 2021-08-17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645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462.0A CN113645662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462.0A CN113645662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662A CN113645662A (zh) 2021-11-12
CN113645662B true CN113645662B (zh) 2023-08-18

Family

ID=7842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5462.0A Active CN113645662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5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6132B (zh) * 2022-07-19 2023-05-16 凌锐蓝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48220A (zh) * 2022-08-25 2022-11-1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请求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045A (zh) * 2012-08-03 2012-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播报文复制方法及装置
CN103441937A (zh) * 2013-08-21 2013-12-11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04144514A (zh) * 2014-07-07 2014-11-1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业务的分组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09151891A (zh) * 2017-06-15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673023A (zh) * 2018-11-12 2019-04-23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链路通信模式的操作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
CN110267348A (zh) * 2019-05-27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661726A (zh) * 2019-08-30 2020-01-0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20034949A1 (en) * 2018-08-14 2020-02-20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Reporting master node radio link failure
CN11083102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上传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设备、用户终端
CN111247869A (zh) * 2017-10-30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业务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918335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1408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3079585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3132067A (zh) * 2020-01-15 2021-07-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激活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045A (zh) * 2012-08-03 2012-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播报文复制方法及装置
CN103441937A (zh) * 2013-08-21 2013-12-11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组播数据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04144514A (zh) * 2014-07-07 2014-11-1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业务的分组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09151891A (zh) * 2017-06-15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247869A (zh) * 2017-10-30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业务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83102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上传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存储设备、用户终端
WO2020034949A1 (en) * 2018-08-14 2020-02-20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Reporting master node radio link failure
CN109673023A (zh) * 2018-11-12 2019-04-23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链路通信模式的操作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设备
CN111918335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7348A (zh) * 2019-05-27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661726A (zh) * 2019-08-30 2020-01-0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271408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3079585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3132067A (zh) * 2020-01-15 2021-07-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激活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tudy on physical layer enhancements for NR 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ase (URLLC) (Release 16)".《3GPP TR 38.824 V16.0.0》.20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662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5141B2 (en)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CN113645662B (zh)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73583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11668A1 (en)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to decrement resources
US7873011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bi-direc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to decrease signaling for retransmissions
WO2019174499A1 (zh) 下行、上行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CN106850155A (zh) 终端和基站及其方法
JP2013522968A (ja) ポーリングとともにedcaを使用するマルチユーザアップリンク通信
WO2014000514A1 (zh) 设备间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447048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8059583A1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105873B1 (en) Technique for storing softbits
WO2014117347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和设备
WO2018059283A1 (zh) 一种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0034740A1 (zh) 一种调度请求资源确定及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744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202044A1 (zh) 一种调度请求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08076A (zh) 由多个配置授权资源共享harq进程
US20100202369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Harq-Aware Packet Scheduler
WO2020238797A1 (zh) 数据复用传输方法、基站、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WO2019095502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10109648A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
WO2021114807A1 (zh) 一种传输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JP7493986B2 (ja) 無線ユニット及び通信方法
CN111224761B (zh) 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