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610B -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610B
CN113645610B CN202110777854.0A CN202110777854A CN113645610B CN 113645610 B CN113645610 B CN 113645610B CN 202110777854 A CN202110777854 A CN 202110777854A CN 113645610 B CN113645610 B CN 113645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bile phone
acquired
host
buff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78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5610A (zh
Inventor
吕小巧
吴神培
胡凤日
余江顺
乐其灶
张建艺
曾铄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eiya Pico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eiya Pico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eiya Pico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eiya Pico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78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5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5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包括响应于待采集数据手机接入采集系统并开启采集软件,采集口处的微控制单元对手机连接端口进行初始化;微控制单元检测到待采集数据手机,在手机连接端口处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内建立第一数据缓冲区并将获取到的特征信息写入第一数据缓冲区;微控制单元控制过滤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过滤待采集数据手机的网络设备并保留获取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有效数据;在主机连接端口建立第二数据缓冲区,将有效数据写入第二数据缓冲区,建立与主机的数据通信通道。该方法和系统大大提供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数据采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新时代的一种重要媒介,集通讯、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功能强大实用。从最早的只能通话和发短信的非智能机发展到如今的5G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个人数字助手(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必备品之一。对于手机数据的采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具有网络共享功能,有可能在采集过程中将手机的互联网共享到内网,造成内网信息的泄露。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避免非法侵入或者窃取企业机密资料等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对网络内外部实行网络隔离,最大程度降低数据信息大量泄露的风险。
原有的采集方式只支持单部手机采集,效率低下,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并且还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只能在外网系统下进行手机数据采集,无法保证在采集过程中手机里的信息是否被销毁。如果采集完成的数据存在外网系统,没有及时拷贝到内网,有可能数据被篡改或者泄露,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且受主机usb口的限制,无法进行多路并行采集。数据采集完毕后还需要通过光盘刻录的方式将外网系统下采集到的数据拷贝到内网系统,效率低下而且操作繁琐。
2.在内网系统下进行手机数据采集前,开启手机信号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由于手机制式多种,由早期的2G、3G、4G发展到现在的5G,手机信号屏蔽器需根据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换代,而且包含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需要包含至少9种制式的屏蔽器,发射功率大,当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工作时,必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机数据采集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包括
S1:响应于待采集数据手机接入采集系统并开启采集软件,采集口处的微控制单元对手机连接端口进行初始化;
S2:微控制单元检测到待采集数据手机,在手机连接端口处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内建立第一数据缓冲区并将获取到的特征信息写入第一数据缓冲区;
S3:微控制单元控制过滤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过滤待采集数据手机的网络设备并保留获取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有效数据;
S4:在主机连接端口建立第二数据缓冲区,将有效数据写入第二数据缓冲区,建立与主机的数据通信通道。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1中初始化包括设置工作模式的寄存器、分配和初始化数据缓冲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2具体包括:若检测到待采集数据手机为安卓设备,将获取到的安卓特征写入第一数据缓冲区;待采集数据手机为IOS设备,将获取到的IOS特征信息写入到第一数据缓冲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3中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区分各端口在实际传输中的数据内容,对各端口的数据分析判断并进行过滤,若检测到待采集数据手机开启网络共享功能导致接入网络设备,微控制单元过滤网络设备,保留有效数据。凭借该步骤可以避免待采集数据手机开启网络共享后将内网数据泄露。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4中,若待采集数据手机为安卓设备,建立大容量存储只读通信通道、ADB通信通道和MTP协议的只读通道;若待采集数据手机为IOS设备,建立IOS数据通道。凭借该步骤能够实现对安卓和IOS设备的数据采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响应于过滤器工作异常,微控制单元断开待采集数据手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机、采集装置和待采集数据手机,待采集数据手机通过采集装置接入主机,采集装置集成有手机网络隔离模块,手机网络隔离模块中包括微控制单元、过滤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其中,微控制单元配置用于对手机连接端口进行初始化,在手机连接端口处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内建立第一数据缓冲区并将获取到的特征信息写入第一数据缓冲区;还用于控制过滤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过滤待采集数据手机的网络设备并保留获取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有效数据;在主机连接端口建立第二数据缓冲区,将有效数据写入第二数据缓冲区,建立与主机的数据通信通道。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服务器,服务器接收主机上传的采集数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采集装置包括扩展模块和处理器,处理器响应输入信息控制输出信息至主机,并解析主机发送的指令,扩展模块包括多路接口作为手机网络隔离模块的端口。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主机、扩展模块、手机网络隔离模块之间通过USB3.0连接通信。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采集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指示灯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源模块,检测模块、指示灯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源模块与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每路手机采集装置集成手机网络阻隔模块,有效阻止手机通过网络共享或者wifi热点将手机网络共享内网系统。通过拦截手机上网络设备和其他未知设备,使被采集手机的上网功能彻底和计算机隔离,有效防止内网系统下触发“一机两用”。而且在内网系统下可以直接进行手机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反馈后台并上传服务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多部手机同时并行采集,最高支持同时8部手机并行采集,大大提高手机数据采集效率,而且避免从外网系统传输到内网系统的繁琐操作。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的框架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手机网络阻隔模块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待采集数据手机接入采集系统并开启采集软件,采集口处的微控制单元对手机连接端口进行初始化。当开启手机采集软件后,上位机通知处理器打开手机网络阻隔模块的电源和USB3.0信号通道,该模块主控芯片上的MCU对usb host端口进行初始化,主要包含设置相关工作模式的寄存器,分配和初始化数据缓冲区等工作。
S102:微控制单元检测到待采集数据手机,在手机连接端口处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内建立第一数据缓冲区并将获取到的特征信息写入第一数据缓冲区。判断是否有手机接入,若检测到安卓设备,在usb host端的RAM内开辟出一个usb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缓冲区,将获取到的安卓特征信息写入到usb host端的第一数据缓冲区;若检测到的是Apple设备,将获取到的IOS特征信息写入到usb host端的第一数据缓冲区;启动执行命令。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安卓设备的特征信息包括安卓手机的ADB通信协议的存储器读写数据、MTP协议的图像照片读写数据、大容量存储器的读数据、安卓手机的网络设备和其他未知设备。IOS设备的特征信息包括IOS设备同步数据、IOS设备的网络设备和其他位置设备。
S103:微控制单元控制过滤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过滤待采集数据手机的网络设备并保留获取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有效数据。微控制单元MCU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可以区分出各个端点(endpoing)在实际传输中所负责的数据内容,通过对各个端点数据的分析判断并进行过滤。当检测到接入的手机开启网络共享功能导致接入网络设备或者其他未知设备,MCU会对枚举到的手机的所有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过滤手机的网络设备或其他未知设备,保留获取到手机的其他有效数据。
S104:在主机连接端口建立第二数据缓冲区,将有效数据写入第二数据缓冲区,建立与主机的数据通讯通道。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待过滤手机网络设备或者未知设备成功后,再打开usbdevice端的usb数据通道,同时在usb device端的RAM内也开辟出一个usb数据包作为第二数据缓冲区。若是安卓机就建立大容量存储只读通信通道、ADB通信通道和MTP协议的只读通道;若是Apple机就建立IOS数据通道。将获取到的除网络设备或者未知设备外的其他有效数据信息写入到usb device端的数据缓冲区,建立手机数据通讯通道。当“过滤器”工作异常的时候,主控芯片的MCU会通知处理器关闭USB通道,断开手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有效防止内网系统下触发“一机两用”。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USB host端口初始化。
S202:手机接入。
S203:判断是否为安卓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204;若否,则进入步骤S205。
S204:获取安卓的特征信息。
S205:判断是否为IOS设备。若是则进入步骤S206,;若否,则进入步骤S207。
S206:获取IOS的特征信息。
S207:设备拔出。对于未识别出安卓设备或IOS设备的手机,移除设备并重新进行步骤S201。
S208:MCU对获取的特征信息分析判断。以过滤手机的网络设备或其他未知设备,保留获取到手机的其他有效数据。对于安卓设备,进入步骤S210;对于IOS设备,进入步骤S212。
S209:过滤未知设备和网络设备。
S210:建立大容量存储只读通信通道。
S211:建立ADB设备通信通道。
S212:建立IOS数据通道。
S213:建立新的USB device通道。
S214:设备接入主机。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主机。
继续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该设备包括服务器301、主机302、采集装置303和手机304,其中,采集装置303包括扩展模块3031、手机网络隔离模块3032、处理器3033、电源模块3034、保护模块3035、检测模块3036和指示灯模块3037。服务器301部署在内网,用于接收前端采集软件上传的手机数据采集数据;主机302通过USB3.0通道与处理器3033通信,用于发送指令给处理器3033,同时接收处理器3033反馈的信息,并做出相应提示,还将接入采集口上的手机3034,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30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处理器3033与主机302、扩展模块3031、手机网络隔离模块3032、电源模块3034、保护模块3035、检测模块3036相连接,用于响应扩展模块3031、手机网络隔离模块3032、电源模块3034、保护模块3035、检测模块3036的输入信息,并控制输出信息至主机302,同时解析并处理主机302发送的指令。扩展模块3031与主机302的USB3.0口相连,扩展出8路的USB3.0的接口作为手机网络隔离模块3032的USB device端口。处理器3033对模块的电源以及USB信号进行开关控制,确保USB通道通信异常时使USB信号通道保持关闭状态。电源模块3034用于为该装置的各个模块提供电源。保护模块3035用于对接入手机异常状态的过流保护,以及当外界环境(电网不稳,突然断电,雷击等)原因,对该装置供电系统的电源保护。检测模块3036用于检测手机是否接入,并将信息反馈给处理器3033,再由处理器3033将接收到的状态信息反馈至主机302。指示灯模块3037用于表示手机是否连接,每个usb口都有一个指示灯的状态显示,当检测到手机接入,对应usb口的指示灯亮起,当检测到手机拔出,指示灯灭。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手机网络阻隔模块的框架图,如图4所示,手机网络阻隔模块3032采用模块化设计,对每个采集口集成该模块,通过usb信号与处理器通信。该模块通过usb3.0通道的各个usb功能接口(interface)实现数据传输,实际会话是由各个接口(interface)模块所包含的端点(endpoint)进行数据传输。经过usb设备的枚举过程,获取手机的特征信息。目前主要包含两大类手机,一类是安卓手机,它的特征信息包含:安卓手机的ADB通信协议的存储器读写数据;MTP协议的图像照片读写数据;大容量存储器的读数据;安卓手机的网络设备;其他未知设备。另外一类是Apple手机,它的特征信息包含:Apple手机同步数据;Apple手机的网络设备;其他未知设备。通过拦截这两类手机上网络设备和其他未知设备,使被采集手机的上网功能彻底和计算机隔离。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启手机采集软件后,上位机通知处理器打开手机网络阻隔模块3032的电源和USB3.0信号通道,该模块主控芯片上的MCU 30326对usb host端口30325进行初始化,主要包含设置相关工作模式的寄存器,分配和初始化数据缓冲区等工作。判断是否有手机304接入,若检测到安卓手机,在usb host端的RAM 30324内开辟出一个usb数据包作为数据缓冲区,将获取到的安卓特征信息写入到usb host端数据缓冲区;若检测到的是Apple手机,将获取到的IOS特征信息写入到usb host端数据缓冲区;启动执行命令。
该模块主控芯片上的MCU 30326控制过滤器30323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可以区分出各个端点(endpoing)在实际传输中所负责的数据内容,通过对各个端点数据的分析判断并进行过滤。当检测到接入的手机开启网络共享功能导致接入网络设备或者其他未知设备,MCU会对枚举到的手机的所有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过滤手机的网络设备或其他未知设备,保留获取到手机的其他有效数据。
待过滤手机网络设备或者未知设备成功后,在打开usb device端30321的usb数据通道,同时在usb device端的RAM 30322内也开辟出一个usb数据包作为数据缓冲区。若是安卓机就建立大容量存储只读通信通道、ADB通信通道和MTP协议的只读通道;若是Apple机就建立IOS数据通道。将获取到的除网络设备或者未知设备外的其他有效数据信息写入到usb device端的数据缓冲区,建立手机304与主机302数据通讯通道。
上述采集方法和系统采用USB3.0接口技术,扩展出多路采集口,而且每路采集口都集成USB3.0手机网络阻隔模块。在内网系统中可以直接进行多路手机数据并行采集,并且数据采集完毕,在内网系统上可以直接将数据上传服务器。一键式完成采集和上传等操作,使用方便,传输速度快,实时性高,大大提供工作效率,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每路手机采集装置集成手机网络阻隔模块,有效阻止手机通过网络共享或者wifi热点将手机网络共享内网系统。通过拦截手机上网络设备和其他未知设备,使被采集手机的上网功能彻底和计算机隔离,有效防止内网系统下触发“一机两用”。而且在内网系统下可以直接进行手机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反馈后台并上传服务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响应于待采集数据手机接入采集系统并开启采集软件,采集口处的微控制单元对手机连接端口进行初始化;
S2: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待采集数据手机,在所述手机连接端口处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内建立第一数据缓冲区并将获取到的特征信息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
S3:所述微控制单元控制过滤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过滤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网络设备并保留获取到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有效数据;
S4:在主机连接端口建立第二数据缓冲区,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建立与主机的数据通信通道,
所述步骤S3中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区分各端口在实际传输中的数据内容,对各端口的数据分析判断并进行过滤,若检测到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开启网络共享功能导致接入网络设备,所述微控制单元对枚举到的手机的所有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过滤所述网络设备,保留所述有效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初始化包括设置工作模式的寄存器、分配和初始化数据缓冲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若检测到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为安卓设备,将获取到的安卓特征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为IOS设备,将获取到的IOS特征信息写入到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若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为安卓设备,建立大容量存储只读通信通道、ADB通信通道和MTP协议的只读通道;若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为IOS设备,建立IOS数据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过滤器工作异常,所述微控制单元断开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
6.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采集装置和待采集数据手机,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通过所述采集装置接入所述主机,所述采集装置集成有手机网络隔离模块,所述手机网络隔离模块中包括微控制单元、过滤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其中,所述微控制单元配置用于对手机连接端口进行初始化,在所述手机连接端口处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内建立第一数据缓冲区并将获取到的特征信息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缓冲区;还用于控制过滤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过滤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网络设备并保留获取到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的有效数据;在主机连接端口建立第二数据缓冲区,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所述第二数据缓冲区,建立与主机的数据通信通道;所述微控制单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数据包的碰撞检测,区分各端口在实际传输中的数据内容,对各端口的数据分析判断并进行过滤,若检测到所述待采集数据手机开启网络共享功能导致接入网络设备,所述微控制单元对枚举到的手机的所有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过滤所述网络设备,保留所述有效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主机上传的采集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扩展模块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响应输入信息控制输出信息至所述主机,并解析所述主机发送的指令,所述扩展模块包括多路接口作为所述手机网络隔离模块的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所述扩展模块、所述手机网络隔离模块之间通过USB3.0连接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指示灯模块、保护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检测模块、所述指示灯模块、所述保护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CN202110777854.0A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3645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7854.0A CN113645610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7854.0A CN113645610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610A CN113645610A (zh) 2021-11-12
CN113645610B true CN113645610B (zh) 2024-04-02

Family

ID=7841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7854.0A Active CN113645610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56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061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41494A (zh) * 2017-03-30 2017-07-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隔离网关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17222A (zh) * 2017-09-29 2017-12-26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sb接口的单向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12073375A (zh) * 2020-08-07 2020-12-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客户侧的隔离装置及隔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061A (zh) * 2013-05-08 2014-11-12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41494A (zh) * 2017-03-30 2017-07-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隔离网关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17222A (zh) * 2017-09-29 2017-12-26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sb接口的单向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12073375A (zh) * 2020-08-07 2020-12-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物联网客户侧的隔离装置及隔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610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6021A (zh) 远端移除数据的方法与系统、伺服器及移动装置
EP1703395A2 (en) Multiprocessor system with a management processor
CN102147779B (zh) 一种usb外设处理装置及usb外设的处理方法
CN105718825A (zh) 一种恶意usb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254097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459632B (zh) 一种供终端应用程序调用的串口代理及实现方法
CN105893311A (zh) 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驱动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3514075A (zh) 在移动终端中监控api函数调用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134518A (ja) 外部出力装置、外部出力装置のログ収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02814A (zh) 一种记录pcie设备错误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45533A (zh) 一种复位pcie设备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4869565A (zh) 一种通信信息访问方法及终端
US734344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mote computer management
CN107992439B (zh) 一种可扩展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3645610B (zh) 一种基于内网系统的手机数据并行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02411688A (zh) 多用户隔离访问终端服务器上的虚拟usb外设的方法
CN104252388A (zh) 移动设备中的非可信环境与可信环境之间的切换
CN107358131A (zh) 块设备的加密扩容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CN112395656A (zh) 安全终端共享笔记本电脑的人机交互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51370A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177028A (zh) 一种动态多级缓存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48799A (zh) 一种网络访问请求的过滤方法及装置
CN217521586U (zh) 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拓展坞
CN112954016B (zh) 基于usb-hid的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0999666B1 (ko) 무선 단말기의 정보 보안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