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2A - 元气袋 - Google Patents
元气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452A CN1136452A CN 95119006 CN95119006A CN1136452A CN 1136452 A CN1136452 A CN 1136452A CN 95119006 CN95119006 CN 95119006 CN 95119006 A CN95119006 A CN 95119006A CN 1136452 A CN1136452 A CN 11364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rhizoma
- herba
- fructus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中医内病外治医疗保健品制造领域。由白术、丹皮、玄参、广角、大黄、血茸、茯苓、泽泻、柴胡、款冬花、甘松、山奈、苍术、薄荷、独活、升麻、人参、西洋参、甘草、当归、白芍、何首乌、艾叶、石斛、蛤蚧、补骨脂、丹参、莪术、泽兰、枳壳、砂仁、丁香、蛇胆粉、白芷、防风、金银花、益母草、三七、虎杖、茵陈、黄花、冬虫夏草、蜂毒、鹿鞭等59味药组成。对于胃脘痛、慢性胃炎、腹泻、中老年虚劳、阳痿、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腰肌劳损心血管病等病症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中医内病外治医疗保健药袋制造领域,属IPC分类表中A61K35/78。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公开号为:CN1091042A、名称为“中药保健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它由药袋和药芯及药粉组成。中药包括人参、桑寄生、白术、陈艾叶、黄芪、砂仁、黄芩、藿香、杜仲、路党参、当归、白芍、地黄、山药、枸杞、女贞子、黄桂、茯苓、酸枣仁、甘草或其增加减少中药味数组成的中药方剂。先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粉剂,再装入药芯内即制成中药袋。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孕妇体弱、早孕反应;胎儿发育不良、胎位不正、先兆流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以及孕妇其它各种不适症等。
本发明的设计目的:依据中医传统保健养生和内病外治理论,选用具有健脾益肾、益气补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药物,按照中医药理论组方,使用时药芯对准神阙穴,利于药力通过经络俞穴和皮肤吸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疾病和强身保健的目的。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1、名称命名的依据:神功元气袋是依据中医传统保健学和内病外治理论,而精心研制的外用保健药品,具有健脾益肾、平衡阴阳、调整气血、通经活络之功效,对脾肾两虚,真元气亏损引起的胃脘痛、胃炎、慢性腹泻,中老年虚损衰弱、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腰肌劳损及心血管、神经、泌尿等系统病症有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原因是:因为在使用时,元气袋的药芯对准神阙穴,使其药效能够发挥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能使人体真元气得到充实,增强抵御外邪,抗病强身的作用,以其用药在神阙穴而发挥功效,以培补元气为主,故取名神功元气袋。2、组方设计的理论依据:胃脘痛、慢性腹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腰脊酸痛、阳痿及慢性老年虚衰性疾患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是气血不足或外感六淫之邪,使体内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发病,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气为阳,血为阴,气和血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等作用。在生理上,气血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的产物。气根本于肾,来源于肺、脾,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的运行、津液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血来源于水谷的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由心所主,藏于肝,统于脾,循行脉中,充润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综上所述,气血虽然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但重点在于脾、肾两脏,脾主运化,又主统血,与胃互为表里,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又能主骨、生髓,以使骨坚齿固,脑充发荣,精力充沛。脾肾功能正常先天之元气充足,后天精气生化有源,则气血充足,体内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不病。脾肾功能失常,脾虚则水谷受纳运化功能发生障碍,因而脘腹胀满,呕吐腹泻、腹胀等病症由此而起,脾失健运,化源衰少,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于滋养,而发生慢性虚衰性疾患,脾气虚弱,肝气易乘虚侵犯,则胃痛气不摄血,气行不畅,血不归络,妇女则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肾阳不振,下元亏损,命门火衰,则为阳痿,五更泄泻;肾气亏耗,封藏无权,固摄失司,常致滑精,早泄;肾阴耗伤,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导虚烦不寐,心悸健忘;肾精不足,主骨生髓功能失常,则腰脊酸痛,肢软无力。临床上尽管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同,表现的证候甚为复杂,但在治法上对于虚证来说,扶正祛邪是其主要治则之一。神功元气袋处方是在挖掘祖国医学宝贵遗产,总结百岁寿星长寿和生活规律的基础上,经反复实践总结的有效方剂,全方由人参、黄芪、冬虫夏草、鹿鞭、血茸、何首乌、蛤蚧、淫羊藿、补骨脂、丹参、当归、石斛、川芎、泽兰、益母草、三七、佛手、莪术、砂仁、枳壳、吴茱萸等50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肾、平衡阴阳、调整气血、通经活洛的功效。在组方上突出了中医治法重视先后之本,重点在于健脾益肾,补充人体正气,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符合祖国医学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理论和治疗原则。在用法采用中医外治之法将药芯对准神阙穴,使其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神阙,是胎儿与母体相通之枢纽,是人体生命的源泉,其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人认为神阙穴可治百病,补虚泻实,能培补人体正气,调节脏腑气血,通达气机,清·吴师机,治疗脏腑阴症就采用炝姜、肉桂、麝香等温热走窜之药布包敷脐上进行治疗,其所著的《理瀹骈文》中就有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的第一捷法”的记载,“内病外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将药物贴于皮肤能使药物的气味彻到肉理、贯于经脉、融于津液之中,与之合而为一。这就是《理瀹骈文》所说的“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使用神阙穴敷药是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具有其丰富的医疗记载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组方配伍上,按《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的基本原则,方中人参、黄芪、艾叶、何首乌、鹿鞭、冬虫夏草、血茸、淫羊藿为君,具有健脾益肾、大补元气之功;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惊悸健亡、头痛眩晕、阳痿及久虚不复。黄芪,健脾益气、用于阳气虚衰、中气下陷。艾叶,温经散寒,与黄芪共凑益气健脾温中之功,何首乌、鹿鞭、冬虫夏草、淫羊藿、血茸,补肾壮阳、益精健脾、固精助阳。入药相配既能补气益精,又能温肾助阳,使脾得以健,肾得以补。丹参、当归、补骨脂、蛤蚧、川芎、砂仁、吴萸、丁香、益母草、泽兰、佛手、元胡、枳壳等为臣药,有健脾益肾、益气、养血、行气、活血之功,丹参、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和血。《妇人明理论》有“盖丹参能破窍血补新血,安生胎,止崩带,下调经脉,其功同四物也”。补骨脂、蛤蚧、鳖甲以助君药补肾填精、健胃、温脾,砂仁、吴茱萸、丁香温中健脾、降逆止呕助君药以健脾,《别录》吴茱萸“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食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益母草、泽兰为妇科良药,治妇科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佛手、元胡、枳壳均能疏通气机、消除气滞,气行则血行,用于气机不畅,血脉阻滞引起的胃脘痛、痛经、胸腹满闷等症。三七、莪术、山奈、广角、金银花、公英、虎杖、茵陈、防风、苏叶、蛇胆共为佐使,三七、莪术、虎杖,既能活血又能止痛,为中药定痛止血之常用药,合用之可助臣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广角、蛇胆性味咸既可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安神,又可消除和减弱君、臣药物的辛温伤津止血之敝。从而和君臣相配在治疗中起到相成的作用,金银花、公英、茵陈、防风、苏叶,既可清热解毒、祛风解表,解痉,又能调和诸血药和山奈相配合,以增辛香走窜,以达病所之用。该方配伍得当,君、臣、佐、使相配而用,健脾益肾,气血双补,调和脏腑阴阳,又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理气止痛互配为用,相得益彰,使补虚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可广泛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胃寒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妇女痛经带下、月经不调、腰脊酸痛、阳痿、中老年虚劳、病后体虚等病症。3、组方、含量及制作工艺:(一)一种元气袋,药芯方配方及含量由1.3~1.8%的白术、1.3~1.8%的丹皮、1.3~1.8%的玄参、0.2~0.5%的广角、1.3~1.8%的大黄、1.3~1.8%的生地、1.3~1.8%的血茸、1.3~1.8%的川牛膝、1.3~1.8%的山茱萸、1.5~2.2%的茯苓、1.3~1.8的泽泻、1.3~1.8%的柴胡、1.3~1.8%的半夏(制)、1.3~1.8%的款冬花、1.3~1.8%的甘松、1.3~1.8%的山奈、2.2~2.8%的苍术、1.6~2.0%的薄荷、1.3~1.8%的独活、1.3~1.8%的僵蚕、1.3~1.8%的升麻、1.3~1.8%的附子(制)、1.3~1.8的人参、1.3~1.8%的西洋参、2.2~2.8%的甘草、1.3~1.8%的当归、1.3~1.8%的白芍、1.3~1.8%的何首乌、5~7%的艾叶、1.3~1.8%的石斛、1.3~1.8%的蛤蚧、1.3~1.8%的补骨脂、1.3~1.8%的淫羊霍、1.3~1.8%的丹参、1.3~1.8%的莪术、1.3~1.8%的泽兰、1.3~1.8%的佛手、1.3~1.8%枳壳、1.3~1.8%的砂仁、1.3~1.8%的九节菖蒲、1.3~1.8%的元胡、1.3~1.8%的吴茱萸、2.2~2.8%的丁香、0.2~0.4%蛇胆粉、2.2~2.8%的白芷、1.3~1.8%的防风、1.3~1.8%的紫苏叶、1.3~1.8%金银花、1.3~~1.8%的川芎、1.3~1.8%的蒲公英、1.3~1.8%的益母草、1.3~1.8%的三七、0.6~0.8%细辛、1.3~1.8%的虎杖、3~6%的茵陈、2.2~2.8%的黄花、1.3~1.8%的冬虫夏草、0.1~0.2%的蜂毒、0.2~0.6%的鹿鞭组成。(二)一种元气袋药芯制作方法,①将1.3~1.8%的白术、1.3~1.8%的丹皮、1.3~1.8%的玄参、1.3~1.8%的大黄、1.3~1.8%的生地、1.3~1.8%的川牛膝、1.3~1.8%的山茱萸、1.5~2.2%的茯苓、1.3~1.8的泽泻、1.3~1.8%的柴胡、1.3~1.8%的半夏(制)、1.3~1.8%的款冬花、1.3~1.8%的甘松、1.3~1.8%的山奈、2.2~2.8%的苍术、1.6~2.0%的薄荷、1.3~1.8%的独活、1.3~1.8%的升麻、1.3~1.8%的附子(制)、1.3~1.8的人参、1.3~1.8%的西洋参、2.2~2.8%的甘草、1.3~1.8%的当归、1.3~1.8%的白芍、1.3~1.8%的何首乌、6~7%的艾叶、1.3~1.8%的石斛、1.3~1.8%的补骨脂、1.3~1.8%的淫羊霍、1.3~1.8%的丹参、1.3~1.8%的莪术、1.3~1.8%的泽兰、1.3~1.8%的佛手、1.3~1.8%枳壳、1.3~1.8%的砂仁、1.3~1.8%的九节菖蒲、1.3~1.8%的元胡、1.3~1.8%的吴茱萸、2.2~2.8%的丁香、0.2~0.4%蛇胆粉、2.2~2.8%的白芷、1.3~1.8%的防风、1.3~1.8%的紫苏叶、1.3~1.8%金银花、1.3~~1.8%的川芎、1.3~1.8%的蒲公英、1.3~1.8%的益母草、1.3~1.8%的三七、0.6~0.8%细辛、1.3~1.8%的虎杖、3~6%的茵陈、2.2~2.8%的黄花、1.3~1.8%的冬虫夏草粉碎成粉末后搅拌均匀后得A药粉,②将0.2~0.5%的广角、1.3~~的血茸、1.3~1.8%的僵蚕、1.3~1.8%的蛤蚧、0.2~0.6%鹿鞭分别浸入60°的白酒坛中,然后埋入五尺深的地下50个昼夜,取出凉干后粉碎成粉沫然后喷洒在①所述的药粉A上,得药粉B,。③将0.1~0.2%的蜂毒直接喷洒在药粉B上,最后搅拌均匀,每个药芯的药量为20克。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是一种系在腹部,紧贴皮肤,药芯对准神阙穴(即肚脐),依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将具有健脾益肾、调整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等多种功效的砂仁、白术、玄参、茯苓、当归、白芍、艾叶、红花、人参、鹿鞭等五十九味中药经过精心炮制而实现的对于胃脘痛、慢性胃炎、腹泻、中老年虚劳、阳痿、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腰肌劳损心血管病等病症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具有健脾益肾、平衡阴阳、调整气血、通经活络之功效。并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实施例1~3:按附表中药物配及含量按说明书第五部分所述的制作工艺制作即可。
附表(一):神功元气袋药芯配方及含量(单位:克)
附表(二):神功元气袋药芯配方及含量(单位:克)
附表(三):神功元气袋药芯配方及含量(单位:克)
附表(四):神功元气袋药芯配方及含量(单位:克)
Claims (2)
1、一种元气袋,其特征在于药芯方配方及含量由1.3~1.8%的白术、1.3~1.8%的丹皮、1.3~1.8%的玄参、0.2~0.5%的广角、1.3~1.8%的大黄、1.3~1.8%的生地、1.3~1.8%的血茸、1.3~1.8%的川牛膝、1.3~1.8%的山茱萸、1.6~2.2%的茯苓、1.3~1.8的泽泻、1.3~1.8%的柴胡、1.3~1.8%的半夏(制)、1.3~1.8%的款冬花、1.3~1.8%的甘松、1.3~1.8%的山奈、2.2~2.8%的苍术、1.6~2.0%的薄荷、1.3~1.8%的独活、1.3~1.8%的僵蚕、1.3~1.8%的升麻、1.3~1.8%的附子(制)、1.3~1.8的人参、1.3~1.8%的西洋参、2.2~2.8%的甘草、1.3~1.8%的当归、1.3~1.8%的白芍、1.3~1.8%的何首乌、5~7%的艾叶、1.3~1.8%的石斛、1.3~1.8%的蛤蚧、1.3~1.8%的补骨脂、1.3~1.8%的淫羊霍、1.3~1.8%的丹参、1.3~1.8%的莪术、1.3~1.8%的泽兰、1.3~1.8%的佛手、1.3~1.8%枳壳、1.3~1.8%的砂仁、1.3~1.8%的九节菖蒲、1.3~1.8%的元胡、1.3~1.8%的吴茱萸、2.2~2.8%的丁香、0.2~0.4%蛇胆粉、2.2~2.8%的白芷、1.3~1.8%的防风、1.3~1.8%的紫苏叶、1.3~1.8%金银花、1.3~~1.8%的川芎、1.3~1.8%的蒲公英、1.3~1.8%的益母草、1.3~1.8%的三七、0.6~0.8%细辛、1.3~1.8%的虎杖、3~6%的茵陈、2.2~2.8%的黄花、1.3~1.8%的冬虫夏草、0.1~0.2%的蜂毒、0.2~0.6%的鹿鞭组成。
2、一种元气袋药芯制作方法,其特征是①将1.3~1.8%的白术、1.3~1.8%的丹皮、1.3~1.8%的玄参、1.3~1.8%的大黄、1.3~1.8%的生地、1.3~1.8%的川牛膝、1.3~1.8%的山茱萸、1.6~2.2%的茯苓、1.3~1.8的泽泻、1.3~1.8%的柴胡、1.3~1.8%的半夏(制)、1.3~1.8%的款冬花、1.3~1.8%的甘松、1.3~1.8%的山奈、2.2~2.8%的苍术、1.6~2.0%的薄荷、1.3~1.8%的独活、1.3~1.8%的升麻、1.3~1.8%的附子(制)、1.3~1.8的人参、1.3~1.8%的西洋参、2.2~2.8%的甘草、1.3~1.8%的当归、1.3~1.8%的白芍、1.3~1.8%的何首乌、5~7%的艾叶、1.3~1.8%的石斛、1.3~1.8%的补骨脂、1.3~1.8%的淫羊霍、1.3~1.8%的丹参、1.3~1.8%的莪术、1.3~1.8%的泽兰、1.3~1.8%的佛手、1.3~1.8%枳壳、1.3~1.8%的砂仁、1.3~1.8%的九节菖蒲、1.3~1.8%的元胡、1.3~1.8%的吴茱萸、2.2~2.8%的丁香、0.2~0.4%蛇胆粉、2.2~2.8%的白芷、1.3~1.8%的防风、1.3~1.8%的紫苏叶、1.3~1.8%金银花、1.3~~1.8%的川芎、1.3~1.8%的蒲公英、1.3~1.8%的益母草、1.3~1.8%的三七、0.6~0.8%细辛、1.3~1.8%的虎杖、3~6%的茵陈、2.2~2.8%的黄花、1.3~1.8%的冬虫夏草粉碎成粉末后搅拌均匀后得A药粉,②将0.2~0.5%的广角、1.3~~的血茸、1.3~1.8%的僵蚕、1.3~1.8%的蛤蚧、0.2~0.6%鹿鞭分别浸入60°的白酒坛中,然后埋入五尺深的地下50个昼夜,取出凉干后粉碎成粉沫然后喷洒在①所述的药粉A上,得药粉B,。③将0.1~0.2%的蜂毒直接喷洒在药粉B上,最后搅拌均匀,每个药芯的药量为20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5119006 CN1136452A (zh) | 1995-11-09 | 1995-11-09 | 元气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5119006 CN1136452A (zh) | 1995-11-09 | 1995-11-09 | 元气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52A true CN1136452A (zh) | 1996-11-27 |
Family
ID=508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5119006 Pending CN1136452A (zh) | 1995-11-09 | 1995-11-09 | 元气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452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9722C (zh) * | 2004-10-12 | 2007-02-14 | 张座银 | 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2335205A (zh) * | 2011-10-10 | 2012-02-01 | 何宇 | 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70799A (zh) * | 2011-06-01 | 2012-09-19 | 成都六木保健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或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8210608A (zh) * | 2016-12-16 | 2018-06-29 | 河南开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疏肝振痿制剂 |
-
1995
- 1995-11-09 CN CN 95119006 patent/CN113645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9722C (zh) * | 2004-10-12 | 2007-02-14 | 张座银 | 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药制剂 |
CN102670799A (zh) * | 2011-06-01 | 2012-09-19 | 成都六木保健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或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2335205A (zh) * | 2011-10-10 | 2012-02-01 | 何宇 | 中药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210608A (zh) * | 2016-12-16 | 2018-06-29 | 河南开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疏肝振痿制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08327B (zh) | 一种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3041282B (zh) | 治疗脾肾两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11850B (zh) |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心悸怔忡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2526474B (zh) |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502582A (zh) | 一种散结催乳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77263A (zh) | 一种益气健脾补肾茶 | |
CN100457158C (zh) |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 |
CN105056124A (zh) |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 | |
CN101305975B (zh) | 一种养生保健足浴袋 | |
CN109966462A (zh) | 一种调理体质的膏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16249A (zh) | 一种芪杉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1485820B (zh) | 一种中老年保健丸 | |
CN101543621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
CN101288750A (zh) | 一种调治亚健康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37499A (zh) | 一种调理身体补充元气的热敷粉包 | |
CN106421432A (zh) | 一种治疗老年体虚症,延缓衰老的中药 | |
CN1184989C (zh) | 作用于穴位的减肥中药 | |
CN105079437A (zh) | 一种用于延年益寿的中药保健制剂 | |
CN1136452A (zh) | 元气袋 | |
CN104083728A (zh) | 抗癌消瘤浓缩丸的加工方法 | |
CN103920102A (zh) | 一种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物 | |
CN102526541B (zh) | 一种有效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组合物 | |
CN110538288A (zh) | 一种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智能系统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4358A (zh) | 一种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丸及制备方法 | |
CN104017701A (zh) | 一种五脏衡通养生保健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